闽东方言形成与分布
福建方言的流播和变异
三、福建方言的流播和变异(一)福建方言的流播福建依山临海,全境布满丘陵,耕地缺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封建时代经济停滞,常有灾荒,不乏战乱,人口增加之后只得背井离乡,出外谋生。
由于外出移民往往保留浓烈的乡土观念以及在故土养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不愿放弃自己的语言,即所谓“离乡不离腔”,因此,不但在本省境内不同方言区之间相互穿插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方言岛,而且在省外乃至国外也有广泛的流播。
在和外族语言共处接触之中,有些外族语言还借用一些福建方言的语词。
在省外流播的方言主要是闽南方言、闽客方言和闽东方言。
现分述如下:1.闽南方言的流播人多地少、生活无着是闽南向外移民的重要原因。
闽南人民长期同大海打交道,深谙捕渔、造船、航海技术,这就提供了向海外移民的条件。
唐宋之后,闽南人陆续向海外移民。
南宋时泉州港一跃成为东方一大港口,这里有了远洋帆船,与海外数十个国家通商,泉州人也大批出海定居。
《马可波罗行记·爪哇大岛条》说:“刺桐及蛮子之商人,在此大获其利”。
明马欢《瀛涯胜览》说:“杜板位爪哇北海边……此处约千余家,以二头目为主,其间多有中国广东及漳州人流居此地”(《爪哇》条);“旧港,即古三佛齐国是也……国人多是广东、漳、泉人逃居此地。
”(《旧港》条)近千年来,闽南人“过番”络绎不绝。
如今,印尼华裔300余万,马来亚华裔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加坡的占76%,那里通行最广的便是闽南话。
在菲律宾、波罗洲、缅甸、泰国和印度的华人中,闽南话也是主要方言之一。
闽南许多侨乡的出外人口,有的已经超过本土现有居民。
据估计,东南亚华人中说闽南话(包括潮州话)的在1000万以上。
宋、元的远洋船队是穿过琼州海峡南去的,大约在这时,闽南话便跟着船队散布于粤东沿海、雷州半岛乃至整个海南岛。
至今,这一带说闽南话的人还流传着他们的祖先原是从“莆田荔支村”迁来的说法。
这表明,出海的还有不少莆仙人,当年的莆田话和闽南话还未分家。
论闽方言及其演变
[ 摘 要 ] 闽方言如何形成及何时形成 ,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但采用地名相关分析法和字音分 析法对现有认为闽语当是由吴语演变而来的证据进行再分析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均不难归集到支持 “闽语是由吴语演变而来”和支持“闽语是由中原语演变而来”的证据 。双方证据相对均衡 ,从而并不特 别支持“中原话为祖父辈 ,吴语是父亲辈 ,而闽语当属儿孙辈”之说法 。
另一个未见于浙江的小地名专用字是“埕”。闽语中 ,一小块空地谓之“埕”,也指蛏田 。带“埕” 的地名几乎遍布福建全境 。如 :永安市吉峰村大甲埕 ;建宁县金溪乡斗埕村 ;建欧东峰镇石埕村 ;福 鼎市沙埕镇 ;福鼎店下镇后埕村 ;宁德市漳湾镇南埕村 ;南平大横镇埂埕村 ;古田县黄田镇莪洋柳 埕 ;德化县南埕镇 ;福州市的蓬埕 、陈厝埕 、吴厝埕 、下体埕 、埕埔头 、兴化埕 、三角埕 、阔埕街 、白沙埕
66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33 卷第3期李 纾 : 论 Nhomakorabea方言及其演变
67
带“浦”的浙江地名与福建指大片的平地的“埔”似乎有所不同 。再考虑到广东 (非浙江移民地) 也大 量使用带“埔”字的地名 ,云惟利先生将这些发现作为移居地借用原居住地的名称的证据 ,似乎有些 牵强 。
什么是福建方言?
什么是福建方言?出门在外,当身边的朋友得知我福建人的身份后,通常除了“厦门是不是福建的省会?”以外,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会不会讲福建话?”在花很大的精力给人讲福建有很多方言的,没有所谓的福建话之后,别人通常就问“哦,那福建话是不是就是闽南语?”今天就来说一说福建的方言分布,福建方言,主要指代福建地区通行的几种方言,分为闽语区及非闽语区。
其主要有:闽北语、闽东语、闽南语、闽中语、莆仙语、邵将区、客家话,以及因地理关系形成的赣语区和吴语区。
闽语分布图闽北语,通俗的叫法是闽北话,也称建州话,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北部古闽之建宁道建州地区,今福建地区的建瓯市、浦城县(城关以南,以北为吴语区)、南平市(城关除外,城关为官话)、政和县、顺昌县(东部乡镇,其余为邵将区)、建阳市、松溪县、武夷山市等地。
闽北语、吴语、官话地区闽东语,主要分布于福建东部的宁德市、福州市。
其主要有三个子方言,分别为:侯官片、福宁片、蛮话片。
闽东语地区及其三个子方言分部闽南语,闽南语在福建主要有泉漳片和大田片,主要分布泉州、厦门、漳州、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除了福建地区外,闽南语最流行的是台湾省,台湾省会说闽南话的人约占全省的80%。
闽南语地区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分布在三明市区(梅列区、三元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沙县,共4个区县市;以永安话为代表。
闽中语方言区莆仙语,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莆田县城荔城话为代表的莆田话,一种是以仙游县城鲤城话为代表的仙游话。
主要分布于莆田市全境,包括旧莆田县(今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乌丘屿(包括大乌丘和小乌丘下屿两个岛屿,现由台湾省代管)。
莆仙语分部地区邵将区,邵将区包括福建省西北部的四县市,分别是邵武、光泽、将乐和顺昌(富屯溪以西各乡区)。
邵将区及部分赣语区客家话,客家话主要分布于闽西县市,在福建地区以汀州腔为代表,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将乐、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导读: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
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120个以上。
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
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叶太青道客巴巴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叶太青道客巴巴摘要:一、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背景介绍1.闽东方言的地理分布2.宁德霍童地区的文化特色3.闽东方言霍童话的传承与影响二、变韵现象在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中的体现1.变韵现象的定义与成因2.宁德霍童话中变韵现象的具体表现3.变韵现象对宁德霍童话的艺术价值与意义三、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变韵现象的原因与影响1.地域文化差异对变韵现象的影响2.社会历史变迁对变韵现象的作用3.变韵现象对闽东方言与宁德霍童话的保护与传承正文:闽东方言,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地域特色的方言,在我国诸多方言中独树一帜。
宁德霍童地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是闽东方言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这里的民间故事、传说与童话丰富多彩,其中以宁德霍童话最为脍炙人口。
宁德霍童话是一种在闽东方言宁德霍童地区传承的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些故事通常以口头传统的形式流传,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等多个方面。
变韵现象是宁德霍童话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指的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根据情节的需要,对某些字的发音进行临时性的改变。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宁德霍童话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变韵现象在宁德霍童话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为表现角色的情绪变化,对某些字的发音进行调整;为强调某一事物或概念,改变某些字的读音等。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与闽东方言本身的音韵特点有关,也与宁德霍童地区的地域文化、民间风俗密切相关。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是多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
在宁德霍童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得当地的民间语言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同时,宁德霍童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与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将这些地域特色融入其中,进一步丰富了闽东方言的艺术表现力。
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
随着时代的变迁,宁德霍童地区的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宁德霍童话中得到了直观的体现。
福建方言的形成
一、福建方言的形成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
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
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下面按照历史顺序阐述福建省几个大区方言的形成过程。
(一)原始居民的语言及其余存已经发现的地下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期,福建就有许多先民的活动。
据地方史志所载,在闽南的长泰、华安,闽北的光泽、南平,闽西的永定、明溪,闽东的福州、永泰,都有一些“人莫能识”的“仙字”,有的摩崖石刻至今还留有模糊的字迹。
人们至今还未能通过这些摩崖石刻去辨识当年的语言。
商周时期,福建被称为“七闽”。
战国之后,史称“闽越”。
据《史记》所述,秦汉之际闽越王无诸在当时东南诸越中势力相当强大,闽越国在佐汉亡秦之后几经反复,抗汉降汉。
汉武帝平定闽越,为防其反叛,“徙其民处江淮间”。
当时闽越人活动中心主要在闽江流域。
至今,民间传述的“越王台”、“越王城”、“越王墓”,在闽北各县多处可见其遗址。
在武夷山市兴田乡所发掘的“汉城”遗址,可以证实那是汉初闽越人所营建的城堡。
无诸为闽越王时间最长,威望也最高,武夷山区至今流传的武夷君治水救民的故事可能与无诸有关。
民国《福建通志·方言志》认为,闽方言称妇女为“诸娘”,乃是“无诸国的娘子”,不无道理。
2000多年前活动在武夷山区和闽江两岸的闽越人后代究竟是现代什么民族?史学界尚未获得一致认识。
近来,在对南方遗存船棺的研究中,普遍认为武夷山船棺年代最早,与广西壮族地区所发现的很相近。
壮族语言学家则考证论定,《说苑》所记《越人歌》就是古代的壮语。
从历史上看,闽越人可能有些被徙于江淮间,其他闽越人也有向西、向南迁入江西、广西等地,正如悬棺葬所分布的路线那样;史籍也记载西南有“闽濮”和“闽越濮人”。
闽南话起源
(2)从闽南方言看闽台地缘、血缘、语缘的亲密关系闽南方言的形成与闽南人的历史休戚相关。今天的闽南方言区早在秦汉之际就有中原汉人移居,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移入闽,是在“五胡乱华”年代。当时中原一带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大批北方汉人相率离乡背井,来此避难落户;及至“永嘉之乱”,又有“衣冠八族”移居闽地。唐五代,更有成批汉人从中原迁入福建。这些闽南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河南,他们带来了不同时期洛阳一带的中原汉语,跟当地原有的语言和方言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闽南方言。客家人习惯上称闽南人为“河洛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便是这个缘故。时至今日,古河洛话在洛阳本土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而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却还保留在今天的闽南话里,成了闽南人根在中原、闽南话源于中原汉语的佐证。例如,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保留了较多的古音,并明显地表现出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层次,其中既有秦汉上古音的残余,如“飞”读[b;]①,“猪”读[di],即所谓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又有隋唐中古音的保留,如“接”读[zidp],“节”读[zidt],“席”读[sik],“沉”读[dim]等,即完整保留着中古汉语L—P]、[—t]、[—U三套入声韵尾和r—m]、[—n]、[—ng]三套鼻音韵尾;还有历代语音的变异,如“三”读[snd],“石”读[zi6h]等等。这些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北方中原汉语在闽南话中留下的痕迹。
闽南语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闽南语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闽南语是我国名气较大的方言之一,据说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是我国南方使用较多的一种方言。
从西晋时期开始,到唐朝、北宋,大批中原人迁往福建南部,聚居在福建泉州,开始形成了如今的闽南语。
第一阶段:西晋八大姓氏入闽,部分人避难到了福建泉州晋江流域一带,泉州话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唐初陈政父子屯垦漳州,带来了大批中原的士兵,也让漳州话产生。
第三阶段:宋朝王潮、王审知等人统治了福州、泉州等地,泉州话正式形成。
广义的闽南语是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是特指闽台之间的闽南语。
闽南语在各地的称呼也有不同,在大陆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潮汕话、雷州话等,在台湾则被称为台湾话、河洛话、福佬话。
目前闽南话的主要分布区域有闽南地区、闽东北地区,还有浙江省的东南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也有分布,珠三角的中山、香港,海南岛均有使用人群。
东南亚中不少华人社群也是使用闽南语交流。
目前全球使用闽南语的人口约7000万人。
广西、江苏、安徽、四川也有少量人口使用闽南语。
你的家乡使用哪些方言呢?你能听得懂闽南话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印象吧!。
[转载]闽南话的分布与形成
[转载]闽南话的分布与形成福建境内主要有闽语和客话两种方言,其中以闽语影响最大。
闽语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次方言:(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3)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5)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
其中又以闽南方言影响为最。
闽南方言又叫闽南话,也有人叫它河洛话或福佬话。
它早期以泉州话为代表,现在以厦门话为代表。
但泉州话的影响仍然很大,闽南早期剧种梨园戏,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
闽南方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福建南部和台湾一带说的闽南话;广义指福建南部和台湾一带及其以外一些地区、国家说的闽南话。
全世界操闽南方言的有6000多万人,分布于省内外和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
可见,闽南话是一个超地区界、超省界、超国界的一个汉语方言。
按其广义闽南方言具体分布如下:闽台片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
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
潮汕片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
早期以潮州话为代表,现在以汕头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1000多万人。
雷州片主要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
以海康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400多万。
海南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
早期以文昌话为代表,现以海口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400多万。
港澳片它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
使用人口有几十万。
国外片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
福建的方言种类及客家方言岛
福建的方言种类及客家方言岛一、福建方言的分类福建诸方言的分布,一是和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有关;一是与江河的流域有关。
唐宋期间这些方言形成后,福建境内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现有的方言分区和唐宋的州、军,明清以来的府、道大体是相应的。
又因为在丘陵地带,人们的聚落总是沿江河分布的,现有的方言分区又和省内几条主要江河的流域大体相当。
闽语内部可以分为闽东方言、莆仙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闽赣方言、闽中方言、闽客方言等,也有另一种分法,就是闽语和客家话,闽语包括除客家话之外的其他福建方言。
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
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莆仙方言区分布在宋代的兴化军,明清的兴化府,全境为木兰溪流域,以莆田城关音为代表。
又按莆田、仙游二县,分为南北两片口音。
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的泉州、漳州,明清的泉州、漳州二府和永春、龙岩二州。
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
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
原龙岩州二县由于受客方言影响成为西片口音,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
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
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金溪上游,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
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属于金溪流域。
闽中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延平府,沙溪贯穿其中。
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闽客方言分布在唐代的汀州,明清的汀州府。
南片口音分布在汀江流域,上杭音较有代表性,北片口音则处于沙溪上游的九龙溪两岸,宁化音较有代表性。
整个区可以旧府城长汀音为代表。
一方水土成一“方”言
一方水土成一“方”言作者:朱海燕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11期方言,特指一些居住于某一区域内的人们日常所说的语言,这些人一般因为经济因素或者政治因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民族”,并形成独属于其“民族”的特殊语言。
其实,我国各地区方言因地理环境因素而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语发音、用词和语法方面更是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就是说方言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一、北方方言从如下描述可知,北方方言作为整个汉民族于现代使用的共同语,是一种基础性的方言,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北京话。
相较于其他六大方言,北方方言不但分布最为广泛,使用它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全国大约有七成以上的人在使用北方方言。
由于使用北方方言的区域非常广大,各局部区域又存在着一定的发音差异,因此北方方言就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次方言区:1.西北次方言区——晋、陕、甘、宁、新疆以及内蒙古等省。
2.西南次方言区——川、贵、滇以及鄂的大部分地区、桂西北、湘西北等地区。
3.江淮次方言区——皖、苏两省的长江北岸地区。
4.北方次方言区——京津冀地区、鲁豫两省以及东北三省,还有内蒙古的一小部分区域。
二、吴方言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被广大人民亲密地称为“吴侬细语”。
这种方言分布于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还有苏州的一小部分地区(长江北岸、镇江以东)。
由于该方言集中于太湖流域等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区域,形成了独具“小桥、流水”特色的水乡,因此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湖广熟天下足”。
物产的富饶使得的吴语充分体现了水乡人民的钟灵毓秀。
吴语在语调婉转悦耳的同时,语音中含有了大量的尖与音调。
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典型、分布于除湖南西北角以外的广大地区的方言,即为湘方言。
湘地多水,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因此,当地方言词汇必然大量出现“水”这一语素。
人们所熟知的“水货”一次,便来自于长沙话,意为次货或假货;再如姑娘面色红润,其肤色也会被赞为“水色”极好;若一个男人作风不正,则会被戏谑地叫作“水佬倌”。
闽东宁德方言鼻音韵尾的地理分布及演变研究
闽东宁德方言鼻音韵尾的地理分布及演变研究1陈丽冰摘要:闽东宁德方言辅音韵尾近几十年来处于急剧变化中,城乡之间、老派和新派之间存在差异。
通过对宁德城关及各乡镇方言的调查,目前宁德方言的鼻音韵尾存在4种类型:[m、n、ŋ]尾三分型、[m、ŋ]尾二分型、[n、ŋ]尾二分型、[ŋ]尾一分型。
在此基础上,探讨鼻音韵尾在宁德的地理分布特点、演变的过程及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宁德方言;鼻音韵尾;演变一、引言宁德市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南临罗源县,西与屏南县、古田县相连,北接周宁县,是宁德市政府所在地。
蕉城区下辖10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及1个省级三都澳经济开发区,地处东经119°8′30″~119°20″、北纬26°30′36″~26°58′之间,总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其中海岸线总长211公里,海域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万人。
1988年宁德撤县设立县级宁德市,1999年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分别设立地级宁德市和蕉城区,即县级宁德市改设为蕉城区。
本文仍按当地人习惯称蕉城区为宁德,下文所指宁德方言均指蕉城区方言,也与《中国语言地图集·闽语图》〔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年出版〕所指宁德方言范围一致。
二、宁德方言鼻音韵尾的类型调查中古汉语的鼻尾韵和入声韵有六个辅音韵尾[m、n、ŋ、p、t、k],咸、深摄鼻音尾韵收[m]尾,入声韵收[p]尾;山、瑧摄鼻音尾韵收[n]尾,入声韵收[t]尾;宕、江、曾、梗、通摄鼻音尾韵收[ŋ]尾,入声韵收[k]尾。
上世纪50年代全国方言普查时,宁德方言以在闽东方言中唯一能比较完整地保留中古汉语[m、n、ŋ、p、t、k]三套辅音韵尾这一特点而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是从50年代到现在,宁德方言处在急剧变化中,主要表现在鼻尾韵和入声韵比较混乱,变化不一。
城乡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年龄层的老派和新派之间也存在差异,都主要表现为三套辅音韵尾的区别,本文重点考察宁德方言鼻音韵尾的演变,入声韵尾的分布及演变较为复杂,拟另文调查。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叶太青道客巴巴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叶太青道客巴巴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闽东方言概述
2.宁德霍童话的特点
3.变韵现象的定义和作用
4.叶太青道客巴巴的例子
5.结论
正文
1.闽东方言概述
闽东方言,也被称为福建话,是中国福建省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
它有着丰富的声韵调系统和独特的语法结构,是汉藏语系的一部分。
闽东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交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宁德霍童话的特点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宁德市。
它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宁德霍童话的发音系统丰富多样,有着复杂的声韵调结构,这使得它在表达意思上有着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韵味。
3.变韵现象的定义和作用
变韵现象是指在某些语言中,单词或句子的韵律结构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体现在声调、韵母或音节等方面。
变韵现象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说话者更好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是语言识别和理解的重要手段。
4.叶太青道客巴巴的例子
“叶太青道客巴巴”是一句典型的宁德霍童话,它的意思是“叶子太青,说道客气”。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
这句话中的“道”字,根据语境的不同,其声调会发生变化,表达的意思也会随之改变。
5.结论
总的来说,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在表达意思和增强语言韵律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方言的发展历史
中国方言的发展历史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当年投票定国家的普通话的时候,某个地方的方言如粤语,因为一票或者是几票之差落选,导致了最终没有作为我们中国的普通话,每每聊起这种事呀,当地人还深以为憾。
但很可能这就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听我来跟您聊聊这件事情。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得先把中国古代的方言分布跟大家交代清楚,不然的话后边就没有办法说清。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汉语分为7大方言,分别是:官话、粤语、吴语、客家语、闽语、湘语和赣语。
当然这只是7个比较粗略的分法,实际上在下边还可以分为若干个片区,大片区也被称为叫次方言,方言区的人说自己说的是某某地区的话,大部分说的都是次方言区。
这7大方言里,我们又把官话区进行了一个细分,可以分为8个片区:分别是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等。
不知道大家听完这几个官话区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官话好像跟其他地方的方言不太一样,其他的方言只是某个省的简称就可以称呼了,但官话好像有若干个地方。
没错,官话区的覆盖面积是十分庞大的。
使用官话的土地占了全国的3/4,而使用官化的人口占了中国的2/3。
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人口和使用范围,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用一个官话就把概括了,而是要进一步的细分采访方便研究对比。
这些信息交代完之后,我们可以把一开始的话题进行一个解答了,那就是为什么其他方言区如粤语是不可能作为我们国家的普通话的?定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交流,而其前提条件一定是易学,如同今天把英语当成通用语一样,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人都使用的是官话,怎么可能会有只有一小片土地使用范围的语言作为国家普通话的蓝本呢?如果把粤语当成我们的普通话,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全国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说话了,无法沟通,得用跟外语一样的方法去学普通话。
这样的成本无疑是过高了。
当然,除了学习成本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非官话区不能成为普通话的蓝本,那就是方言内部的差异性。
闽方言
闽方言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
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120个以上。
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
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
闽东方言形成与分布
形成与分布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
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县级)、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县级)、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面积共29559.35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
闽东方言区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
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在18县、市的规模。
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
北片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
民国时废府,改属闽海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为福安专区,专署驻地在福安。
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专署驻地由福安迁到宁德。
由于福安处全地区中心,地位十分重要。
福安建县于宋淳?v五年(124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福安东北与浙江省接壤,南临三沙湾,“闽头浙尾”,水陆交通较发达,畅通全地区各县、市,公路南达省会福州、北通上海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安是闽东第一个红色苏区。
所以福安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福安话在闽东方言区的北片各县、市也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
闽东方言区南片,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
面积共15102.35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近600万人。
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
福州历史悠久,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定州名为福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福州历来是八闽首府、省会所在地,统领周围10县,鸦片战争后成为市区5个通商口岸之一,是全省的政治中心。
闽东家族文书方言 -回复
闽东家族文书方言-回复什么是闽东家族方言?闽东方言是福建省闽东地区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连江县、平潭县、福清市、长乐市等地。
闽东方言属于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
一、闽东方言的特点闽东方言与闽南方言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 声母的变化:闽东方言中的声母与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有所不同,常见的有“b”、“d”、“g”变成“p”、“t”、“k”。
比如普通话的“爸爸”在闽东方言中读作“趴趴”。
2. 声调变化:闽东方言的声调变化相对复杂。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在闽东方言中有时演变成八个声调。
比如普通话的“妈妈”在闽东方言中可能读作“温温”。
3. 词语的差异:闽东方言中有许多词语与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有所不同。
比如普通话的“水果”在闽东方言中读作“文颗”。
二、闽东家族文书方言闽东家族文书方言是在闽东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方言。
它是闽东地区特定家族内部使用的一种方言,主要用于书信、家谱、丧葬仪式等场合。
1. 书信方言:在闽东家族中,书信是家族成员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书信方言,只有家族成员之间才能理解和使用。
这种方言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与普通的闽东方言有所不同。
2. 家谱方言:家谱是家族记载家族历史和血统的重要文书,不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还记录了家族的重要事件和传统习俗。
闽东家族的家谱通常使用家族文书方言书写,以确保只有家族成员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
3. 丧葬仪式方言:在闽东家族的丧葬仪式中,家族成员会进行一系列特殊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在这些仪式中,使用家族文书方言进行祭文和祈祷,以确保只有家族成员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闽东家族文书方言虽然只在家族内部使用,但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通过使用特殊的方言形式,家族成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身份,并且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三、闽东家族文书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家族文书方言濒临失传。
闽东方言的形成:地理与历史因素的交汇
闽东方言的形成:地理与历史因素的交汇
任翔宇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2(13)2
【摘要】闽语历史悠久,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
闽东方言是闽语的次方言之一,特色鲜明,其范围覆盖福建东部的福州、宁德两市。
闽东方言的形成与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民系族群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方面,因为同处闽江下游以及戴云
山以东,闽东地区形成了特征较为一致的方言。
行政区划方面,闽东在古代隶属福州
府管辖;明成化九年,福宁直隶州设立,闽东地区北片的独立性增强;清朝正式设立福宁府,此后闽东地区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区域的切分使闽东
方言内部逐渐产生歧异,最终形成南北两个片区,并一直保持至今。
民系族群方面,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民以及江东吴人南下,把上古汉语和古江东方言播散到闽东,从而在闽东方言中深植上古汉语和古吴语的底蕴;唐末五代时期,王审知父子以福州
为中心经略闽国,将10世纪的中原汉语带来闽东,为闽东方言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任翔宇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
【相关文献】
1.藏语方言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
2.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频度及其影响因素——闽东和闽南方言区初中生语言使用调查
3.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频度及其影响因素——闽东和闽南方言区初中生语言使用调查
4.藏语方言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
5.陕西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历史地理背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东方言的形成、发展及对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闽东方言的形成、发展及对推广普通话的影响赵峰【期刊名称】《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1998(000)004【摘要】一闽方言又叫“闽语”、“福佬话”,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大方言。
闽东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主要包括“福州话、福安话、福鼎话”,分布于福州市及宁德地区所属的九个市县。
从历史上说,闽方言是一种远离汉民族共同语的一种汉语方言,由于历史及地域的关系,造成闽文化的多元性和闽方言的复杂性。
目前,我们的推普工作虽已近四十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不能否认方言势力的强大,是造成推普工作还不太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
闽东人学习、运用普通话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方言和普通话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
学习普通话,可以利用这些对应规律进行类推。
本文将从闽东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及语言的三大要素着手,谈谈闽东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如何克服方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页数】4页(P62-65)【作者】赵峰【作者单位】宁德师专中文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相关文献】1.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频度及其影响因素——闽东和闽南方言区初中生语言使用调查 [J], 陈素梅2.“方言情结”对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J], 张晓宏;;;3."方言情结"对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J], 张晓宏4.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频度及其影响因素——闽东和闽南方言区初中生语言使用调查 [J], 陈素梅;5.黔东南方言在学校教学中的负面影响——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深层思考 [J], 王贵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方言分布
福建方言分布福建人为什么说不好普通话?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福建省是汉语方言最复杂的省份之一。
全国7大方言区中,福建占着5种,分别是闽语、赣语、吴语、官话和客家话。
分布最广的是闽语,而福建境内的闽语又分为5个区。
闽语首先是闽东方言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第二是莆仙方言区,又分为莆田话和仙游话,两者可以无障碍交流,但有区别。
第三是闽南方言区,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3个片区、现在闽南话以厦门话为代表。
第四是闽中方言区,分布在永安、沙县、列东、列西等4个县市(区),其中以永安话为代表。
第五是闽北方言区,分布在建瓯、松溪、政和、南平、顺昌(东南部)、建阳、崇安、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没列入上述地区的福建人,他们讲的就是另外几大方言了。
首先是赣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个县市,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建宁话赣化最彻底。
其次是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
再次是吴方言,分布在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连界的地方,那里的话与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属于吴方言。
第四是官话,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官话方言岛。
这多是明清两代北方军人、满人南下福建定居的结果。
居住在闽东和闽北的等地的畲族同胞也有自己的语言,通常称为畲语。
看,就这么复杂。
我们福建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没工夫搭理你们外地人。
福建省境内多山,自古交通不便。
历史上,逢有战乱就有多批北方的先民南迁,人们带着不同历史层次的语言落户福建,又被大量的山陵河流阻隔,造成“十里不同音”的现象。
像闽西的连城县,户籍人口不到35万,却有34种方言,真可谓“隔山隔岭隔重音,尔山不晓我山言”,大概是中国方言最复杂的县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们彼此方言不通,但是讲普通话却有着非常一致的连城口音。
传说,连城有很多先民是黄巢军队的后代,失败后分不同兵源地各自占据山头,驻扎下来,因此口音有别;军人骁勇善战,吃牛肉也是彰显气概的方式,《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都是大口吃牛肉大碗喝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与分布
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
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县级)、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县级)、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面积共29559.35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
闽东方言区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
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在18县、市的规模。
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
北片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
民国时废府,改属闽海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为福安专区,专署驻地在福安。
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专署驻地由福安迁到宁德。
由于福安处全地区中心,地位十分重要。
福安建县于宋淳?v五年(124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福安东北与浙江省接壤,南临三沙湾,“闽头浙尾”,水陆交通较发达,畅通全地区各县、市,公路南达省会福州、北通上海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安是闽东第一个红色苏区。
所以福安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福安话在闽东方言区的北片各县、市也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
闽东方言区南片,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
面积共15102.35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近600万人。
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
福州历史悠久,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定州名为福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
史。
福州历来是八闽首府、省会所在地,统领周围10县,鸦片战争后成为市区5个通商口岸之一,是全省的政治中心。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平原,周围489.1平方公里,1993年,市区人口约130余万。
福州市区周围多山岭,丘陵起伏,全省最大河流闽江贯穿中部,西汇众溪之流,东有马尾港;公路网遍布全省各县、市,50年代修有来福铁路,与鹰厦铁路相连,是水陆交通中心,也是全省经济、文化中心。
福州话通行于福州市区和环抱市区的闽侯县地,面积525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余万。
福州话内部小有差别,如:“樟”,市区音“tsuo44”,郊区音“tsyo44”;“房间”,市区叫“房裹”pu31 tie31,闽侯叫“间裹”kie44tie31。
本志所说的福州话,以福州市区话为标准。
由于明末始编的韵书《戚林八音》和重要地方戏剧“闽剧”的流行,福州话对闽东方言区各县、市影响甚大。
福州人因从政、经商,从事手工和服务行业,迁徙到本区各县、市;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福州沦陷,福州人大量移居闽东各地,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各地有很大影响,北片各县、市的人很多都能听、会说福州话。
但是南、北两片方言差异仍很大,彼此互不易通话,交谈仍有困难。
闽东方言区内部还有非闽东方言的分布点,如本区北部福安县的上白石乡古岭宅村,寿宁县的犀溪乡武溪村、?T坑村等,通用浙江泰顺话;寿宁县的坑底乡和托溪乡大粟、渺洋等自然村则通用浙江庆元话。
寿宁县的芹洋、平溪等乡和周宁县的泗桥乡通行的“蛮陲话”(亦称蛮话)也受到吴语很深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吴方言。
本区南部的长乐县洋屿琴江村是北方方言岛,这里的居民说的是“官话”。
个别县、市还分布有客话方言点:例如,寿宁县平溪乡三角洋、云务坑、白岩下、彭地等自然村;福安社口乡首觅村;福清市东张镇南湖村、一都乡王坑村、音西乡云中村的一些自然村,村民通用客家话。
以上是非闽东方言的分布点。
此外,本区还有闽语其他次方言的“插花地”:例如,一部分沿海县、市,如福鼎县西北部乡村、霞浦县三沙渔村、连江县北岳村、宁德市碗窑镇、福清市西部和永泰县西南部的一些村落、闽侯县青圃乡东西台村等流
通闽南方言。
除此之外,本方言区福安、福鼎、宁德、霞浦、柘荣、寿宁、周宁、罗源、连江、闽侯等县、市及福州市还有约20万的畲族人民,他们在本族内部交际时使用畲语。
不过,以上这些方言点的居民,一般也都能听、能说闽东方言,闽东方言在这些地方还是大体可以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