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构造环境及其判别方法---肖庆辉共114页

合集下载

(新)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Pearce

(新)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Pearce

从微量元素方面来对花岗岩构造背景进行判别JULIAN A. PEARCE摘要:花岗岩按照侵入位置可以分为四类-洋脊花岗岩(ORG),火山岛弧花岗岩(V AG),板内花岗岩(WPG)和碰撞花岗岩(COLG),并且这四种花岗岩根据具体产出形态和岩石学特征又可以进一步划分。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600个高质量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库,并且花岗岩产出位置已知,利用洋脊花岗岩标准地球化学数据和SiO2含量进行分析后,可以知道大部分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ORG,V AG,WPG,COLG这四种花岗岩的区分在Rb-Y-Nb and Rb-Yb-Ta方面上是比较有效的,尤其是Y-Nb, Yb-Ta, Rb-(Y + Nb) andRb—(Yb + Ta)的图解。

尽管这些边界都是靠经验而来的,但是可以根据地球化学模型来建立不同花岗岩的一个理论基础。

后碰撞花岗岩在大地构造分类上显示出一定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特点与碰撞事件时岩石圈的厚度和组成有关,也与之前岩浆活动的时期和位置有关。

如果对后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方面双倍的约束,花岗岩微量元素的特征都趋向于晚太古代的构造环境。

前言微量元素分类图标很多时候都是用于玄武质火山岩的构造背景判别(e.g. Pearce & Cann, 1973; Floyd & Winchester, 1975; Pearce, 1975; Wood et al.,1979; Winchester & Floyd, 1977; Shervais, 1982).。

然而,很多时候一些岩浆/构造事件在地表揭露的只是深层岩,尤其是花岗岩(sensu lato).。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微量元素分类图标的应用范围推广到我们所命名的含有至少5%模式石英的深层岩。

为什么在判别个构造背景时玄武岩比花岗岩更受到重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最主要是因为对于已知背景的花岗岩分类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他们出露在地表以来,就很难得到构造背景的明确的地球化学证据。

花岗岩思考2005

花岗岩思考2005

B
10 100 Yb+Nb ppm
C
1000 1 1
ORG 10 100 Yb+Nb ppm 1000
1000
浙闽沿海中生代火山岩
岩石/球粒陨石
100
10
La Ce Pr Nd
SmEu Gd Tb Dy Ho ErTmYbLu
由于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少具有指示 其形成环境的意义,因此,应当主要依据 玄武岩(辉长岩)的资料来加以判断,包 括双峰式火山岩中的玄武岩 中国东部燕山期玄武岩总体上具板内玄武 岩的特征,但有的玄武岩具有岛弧玄武岩 的印记(LILE富集,HFSE亏损,Th>Ta) 可能的解释:陆壳混染,地幔不均一性, 早先消减事件的影响
实测火山岩剖面 流纹岩 英安岩 安山岩 玄武岩
修订后的火山岩剖面 流纹岩 英安岩

安山-玄武岩
例如:有一个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组合。可能应当区分为: 辉长-闪长岩组合 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因为,中基性和中酸性火成岩不大可能是一个 连续的岩浆演化系列。前者是幔源的,后者是 壳源的
TiO2
鲍文反应系列不应当再使用了。因为:
1,鲍文反应系列在野外天然实验室不能得 到验证; 2,基性岩和中酸性岩是不连续的; 3,岩浆结晶分离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对于 酸性岩 哈克图解已经被用滥了,分离结晶、岩浆混 合、AFC模式都可以从哈克图中找到证据
陈斌等,2002
哈克图解应当谨慎使用: 1,必须是同一套岩浆系列、同时代、同成 因的 2,必须是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作图,而不 是从作图得出结论 3,野外剖面研究和微量元素比值研究是至 关重要的
1000 Syn-COL G 100 铜陵 10 VAG ORG 1 WPG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中川铀矿床产于中川花岗岩体中,后者平均背景值为15×10吲引。对下庄铀矿床的铀矿物
一沥青铀矿的铅同位素(U—Pb)等时线处理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的铀源主要来自矿床周
围的花岗岩体。并且产铀花岗岩成因上往往属S型花岗岩(壳熔型花岗岩)口1。 5.成矿热液的来源主要为大气水。如下庄铀矿床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6 D=-30‰~一85‰(SMOW),6协o:+6.90‰~一9.80‰(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
花岗岩型铀矿床为我国的四大主要铀矿类型之一,泛指产在花岗岩体内部或其外接
触带断裂构造中的中低温热液铀矿床。目前我国大量开采的花岗岩型铀矿大多面临资源 枯竭的局面,急需对矿山资源进行后续补充勘探。因此,深入认识这类矿床的基本特征、 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对进一步的找矿显得很有必要。
1、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
期41—46
[8]张成江.华南几个杂岩体中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成都理工
学院学报,1996,10第23卷第四期31—38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何胜飞, 钱建平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090595.aspx
运矿通道以及容矿空间。 3.发育广泛的热液活动和蚀变交代反应,通过水一岩作用,使富铀岩石中的铀金属被 活化、淋滤出来,并伴随成矿热液迁移、沉淀和富集成矿。 4.由于铀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较易流失,所以在铀矿床形成以后有一定的后期
构造圈闭矿体,使得矿体处于一种相对密闭的环境,有利于铀金属的保存。在陕西蓝田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何胜飞钱建平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广西桂林541004)

花岗岩解剖实验报告范文(3篇)

花岗岩解剖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岗岩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

2. 掌握岩石解剖的基本方法,提高岩石识别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岩石成因和演化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云母等矿物组成。

其矿物颗粒较大,结构致密,常具有块状构造。

本实验通过观察花岗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分析其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从而了解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三、实验方法1. 宏观观察:观察花岗岩的宏观特征,包括颜色、硬度、断口、条痕等。

2. 矿物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矿物鉴定。

3. 结构分析:分析花岗岩的构造特征,如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4. 成因分析:根据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推断花岗岩的成因。

四、实验材料1. 花岗岩样品(1块)2. 显微镜(1台)3. 矿物鉴定图谱(1套)4. 实验记录本(1本)五、实验步骤1. 宏观观察:- 观察花岗岩样品的颜色、硬度、断口、条痕等特征。

- 记录观察结果。

2. 矿物鉴定:- 将样品切成薄片,用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利用矿物鉴定图谱,确定矿物种类。

- 记录矿物种类、含量等特征。

3. 结构分析:- 观察花岗岩的构造特征,如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 分析构造特征与成因的关系。

- 记录构造特征。

4. 成因分析:- 根据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推断花岗岩的成因。

- 记录成因分析结果。

六、实验结果1. 宏观特征:- 颜色:灰色- 硬度:6-7- 断口:参差状- 条痕:无2. 矿物鉴定:- 矿物种类:石英、长石、云母- 矿物含量:石英50%,长石30%,云母20%3. 结构分析:- 构造特征:块状构造- 构造与成因关系:块状构造表明花岗岩为深部侵入岩,形成于地壳深处。

4. 成因分析:- 成因:花岗岩为深部侵入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经历了岩浆结晶、冷却、固结等过程。

七、实验讨论1. 花岗岩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与其成因密切相关。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地球化学图解判别综述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地球化学图解判别综述
在花岗岩的成因分析中,A/ N K C 比值是判别S 型 花 岗 岩 (> 1 . 1 ) 与 I 型 花 岗 岩 (< 1 . 1 ) 重要参数 之一。A/NKC 比值是 AH〇3/Na2〇+K2〇+CaO (分子数)或 Al/ Na+ K+2Ca (原子数) 的简写[2、3]。 1.1 S -I-M -A 型分类方案
2019年第38卷 第 1 期28~37页
云南地质
C953-1041/P ISSN1004-1885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地球化学图解判别综述
王 国 辉 \王 志 忠 \严 城 民 2
( 1 .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 南 昆 明 650200; 2 . 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云 南 玉 溪 653100)
摘 要 :花岗岩是出露最广的侵人岩,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岩石类型。花 岗 岩 的 成 因 类 型 主 要 有 3 种 划 分 方 法 :S-I- M-A 型 、壳幔同瑢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 铁矿系列-钛 铁矿系列。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 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同 碰 撞 花 岗 岩 (S-COLG) 、火 山 弧 花 岗 岩 (VAG) 、洋 中 脊 花 岗 岩 (ORG) 、板内花岗 岩 (WPG)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可根据常量元素、稀 土 元 素 、微 量 元 素 进 行 图 解 判 别 ,常用 图 解 为 R1-R 2 图 解 、稀 土 元 素 分 配 型 式 图 、微 量 元 素 蛛 网 图 、非 活 动 性 元 素 (R b- Yb + T j Rb- Y + Y b 、 T a-Y b 、N b -Y ) 系列图解。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有着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同属成因岩 石学的范畴。

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_肖庆辉

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_肖庆辉

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肖庆辉1, 邢作云2, 张 昱3, 伍光英3, 童劲松3(1.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近10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大多数花岗岩浆的发育和演化受岩石圈上地幔作用过程的制约,开创了把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与花岗岩形成演化紧密结合的新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主要是花岗岩形成与大陆生长和深部过程的关系;花岗岩形成的深熔作用和热源以及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

这些前沿研究试图从大陆生长及大陆动力学的层次去认识花岗岩成因,以期能建立起一个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框架,并进一步通过这一框架追索它们形成时热能传递的机理及其体制。

因此,研究花岗岩不仅可以获得花岗岩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壳幔物质运动的状态、过程、动力学等问题的本质、深部能量(热能)的传导、转化的重要信息。

探索和解译这些信息,对于认识大陆生长具有/纲举目张0的作用,是解决当今大陆地质演化,建立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之一,是继花岗岩物质来源、构造环境研究的花岗岩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的开始,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花岗岩;大陆地壳生长;深熔作用;构造环境中图分类号:P58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3)03022109收稿日期:20030606;修订日期:20030728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花岗岩重大地质问题研究0项目(200113900018)作者简介:肖庆辉(1939)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构造地质学专业,现从事花岗岩大地构造学和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在认识花岗岩成因方面先后经历了3个认识层次。

(1)1974年Chappell 和White 发现[1]花岗岩成因受成岩物质源岩控制,将花岗岩划分为I 型和S 型,在花岗岩研究中掀起了研究花岗岩源岩的思潮;(2)1979年Pitch -er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把按源岩划分的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与不同构造环境结合,提出了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分类,使花岗岩研究深入到探索构造环境的新阶段。

华北地台北缘海西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华北地台北缘海西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 , ,
,
7 个岩 体 采集 内 蒙 古 中部地 区 区 域 地球 化 学特 征 研究 中 对 中部地 区 七 类岩 浆岩 中的 5 了 地球 化学 样 品 穿过 每 个岩 体作 一 条地 质剖 面 大致 均匀 地 采集 3 2 件样 品 经 多级组 合成
。 。
该岩 体 地球 化学 样 品
,
样 品 均进 行 了 6 8 种 元素 定量 分析 测 试

-

褥 姚
已 鱿 欧 钊
华 余

犯 桩



华 于
举 性
19
华 北地 台北 缘海 西 期 花 岗岩类 地球 化 学 特 征 及 构造 环 境 探讨


忆 O
小勺
〔 芍


豪 共






; 二




{二





仍 卜
.
三 资


.



ǎ à 卜
.

价 生
.


重 卖

0
N
0 N
T
,
.




花 岗岩 类 元 素 地球 化学 特 征
依据 《内蒙 古 自治 区 区 域地质 志 》 确定的 华北 地 台北缘 侵 入 岩岩 体时 代为海 西 期 花 岗 岩 类 选 择 了塔 和 勒 乌 苏 白 云 母花 岗岩 ( 北 带 ) 土牧 尔 台 至 七 层 山 一 带 花 岗岩 ( 中带 ) 以 及 察右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板块构造环境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浆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

岩类学又称描述岩石学、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

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相关知识花岗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花岗岩是指石英含量>20%的侵入岩。

广义的花岗岩称花岗岩类,是空间上与狭义的花岗岩相伴生,成因上与狭义的花岗岩有联系,石英含量一般>5%的各类侵入岩。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类型:S-I-M-A型、壳幔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

这3种划分方案中,S-I-M-A型应用较广。

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火山弧花岗岩(VAG.)、板内花岗岩(WPG.)、同碰撞花岗岩(S-COLG.)、洋中脊花岗岩(ORG.)。

花岗岩的S-I-M-A成因类型划分与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1)。

判别方法需采用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含矿性等方面综合判断。

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较多。

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

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昌年。

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邱家骧,林景仟。

岩石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陈德潜,陈刚。

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二)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图解岩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岩石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同位素分析。

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特征参数计算与判别图解,是研究岩石成因的主要方法。

在化学成分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常量元素应用较广。

S型花岗岩与I型花岗岩的判别,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选用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要注意3方面问题:①要同时选用岩石常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岩石微量元素、岩石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避免单一图解导出的片面结论;②在选择判别图解中,不同成因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的投影区域不应有太多的重叠范围;③在选择特征参数中,各类参数要有明确的对比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