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新进展全国会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护理进展 ppt课件
无创通气的应用
评估 上机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解释、 准备
向病人解释、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头带
上机 选择合适的呼吸器、通气模式、参数
观察 观察以及有关指标的调定
鼻罩﹑面罩和全面罩管在NIPPV中的比较
通气效果
鼻罩 +
面罩 ++
全面罩 +++
耐受性
+++
++
++
漏气 死腔
++
+
++
+
++
+++
不宜使用鼻面罩通气的情况
五、低氧血症 呼吸机相关性、原有肺病进展、新发并发症、介入操作。 六、插管内出血 医源性(机械性损伤)、感染、气囊压迫、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肺栓塞。 七、VAP 八、氧中毒 高危:FiO2>60%,>24h;FiO2接近100%,>6h,可引起吸收性肺水肿、V/Q比例失
此为备用模式,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低于呼吸机所设定的备用呼吸频率时,呼 吸机则自动转为时间模式。
机械通气护理进展
呼吸内科 伍小群
如何应对机械通气并发症,减少意外
如何管理气道湿化
如何监测危重症患者呼吸功能
如何应用无创通气
如何护理呼吸重症病人的皮肤
如何胸部物理治疗
新技术: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
支气管活瓣肺减容BLVR
如何应对机械通气并发症,减少意外
一、连接异常 气管插管位置异常,球囊使用不当。 二、低血压 1、低血容量:脱水、静脉回流受阻、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性休克。 2、医源性:使用降压药物。 三、急性呼吸窘迫症(人机对抗:机械通气或病人因素) 四、反复高压报警 气道阻力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肺外伤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课件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加强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先进的无创机械通气设备和技术。
06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案例分 享
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
患者张某,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经过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缓解症状,顺 利出院。分析:该案例表明无创机械通 气在COPD急性加重治疗中的有效性。
02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的核心 知识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如COPD、哮喘、肺炎等。此 外,还可用于术后呼吸支持、麻醉复苏等。
禁忌症
无创机械通气禁用于呼吸道严重梗阻、严重肺大泡、气胸、咯血、面部创伤或 畸形等患者。
设备选择与使用
设备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无创呼吸机,如面罩式 或鼻罩式呼吸机。
VS
成功案例二
患者李某,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经 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功能得到显著 改善,最终康复。分析:该案例显示无创 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中的 救治作用。
失败案例反思
失败案例一
失败案例二
患者王某,因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尽管及 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仍未能挽救生命。分 析:该案例提醒我们无创机械通气并非万能, 需注意患者呼吸道保护。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智能传感技术
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 的呼吸状况,为医生提供 准确的数据支持。
远程监控系统
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控 患者的呼吸状况,便于医 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性化通气模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通气模式,提 高治疗效果。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 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加强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先进的无创机械通气设备和技术。
06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案例分 享
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
患者张某,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经过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缓解症状,顺 利出院。分析:该案例表明无创机械通 气在COPD急性加重治疗中的有效性。
02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的核心 知识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如COPD、哮喘、肺炎等。此 外,还可用于术后呼吸支持、麻醉复苏等。
禁忌症
无创机械通气禁用于呼吸道严重梗阻、严重肺大泡、气胸、咯血、面部创伤或 畸形等患者。
设备选择与使用
设备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无创呼吸机,如面罩式 或鼻罩式呼吸机。
VS
成功案例二
患者李某,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经 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功能得到显著 改善,最终康复。分析:该案例显示无创 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中的 救治作用。
失败案例反思
失败案例一
失败案例二
患者王某,因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尽管及 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仍未能挽救生命。分 析:该案例提醒我们无创机械通气并非万能, 需注意患者呼吸道保护。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智能传感技术
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 的呼吸状况,为医生提供 准确的数据支持。
远程监控系统
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控 患者的呼吸状况,便于医 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性化通气模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通气模式,提 高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完整ppt课件
机械通气
精选ppt
1
机械通气的定义与意义
机械通气是指患者通气和/或换气功能 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 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在临床医学中,机械通气是不可缺少 的生命支持手段,可以为原发病的治 疗提供缓冲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对呼 吸衰竭的治疗水平。
精选ppt
2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罗马帝国时代,著名医生盖伦(Galen)记载:假如通过芦 苇向已死动物咽部的气管吹气,动物肺可以达到最大膨胀。
1928年,Driker-Shaw研制成的“铁肺 (iron lung)”,成功进入临床,并广泛使用。
20世纪50年代正压通气再次崛起。
精选ppt
4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前,正压通气技术,人工气道技 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仅限用于麻醉科和外科的手 术患者。
1952年夏天,麻醉科医生Ibsen建议放弃负压通 气,而行气管切开,采用麻醉用的压缩气囊间隙手 动正压通气。
心输出量降低。 肺内压过高时,心包腔被挤压,心
输出量降低,严重时使冠脉受压, 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受损。
精选ppt
16
呼吸力学变化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消化系统:
胃肠道血液灌注和回流受阻,pH降低,上皮 细胞受损,
正压通气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性刺激使胃肠道功 能受损,
上机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30%)。
1827-1828年间,Leroy研究证明风箱技术会造成致命性气 胸,风箱技术被弃用。
精选ppt
3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1832年,苏格兰人Dalziel制作了负压呼吸机 (患者坐在一密闭的箱子中,头颈部显露于箱 外,通过在箱外操纵一内置于箱中的风箱产生 负压而辅助通气。)
精选ppt
1
机械通气的定义与意义
机械通气是指患者通气和/或换气功能 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 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在临床医学中,机械通气是不可缺少 的生命支持手段,可以为原发病的治 疗提供缓冲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对呼 吸衰竭的治疗水平。
精选ppt
2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罗马帝国时代,著名医生盖伦(Galen)记载:假如通过芦 苇向已死动物咽部的气管吹气,动物肺可以达到最大膨胀。
1928年,Driker-Shaw研制成的“铁肺 (iron lung)”,成功进入临床,并广泛使用。
20世纪50年代正压通气再次崛起。
精选ppt
4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前,正压通气技术,人工气道技 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仅限用于麻醉科和外科的手 术患者。
1952年夏天,麻醉科医生Ibsen建议放弃负压通 气,而行气管切开,采用麻醉用的压缩气囊间隙手 动正压通气。
心输出量降低。 肺内压过高时,心包腔被挤压,心
输出量降低,严重时使冠脉受压, 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受损。
精选ppt
16
呼吸力学变化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消化系统:
胃肠道血液灌注和回流受阻,pH降低,上皮 细胞受损,
正压通气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性刺激使胃肠道功 能受损,
上机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30%)。
1827-1828年间,Leroy研究证明风箱技术会造成致命性气 胸,风箱技术被弃用。
精选ppt
3
机械通气的历史变迁
1832年,苏格兰人Dalziel制作了负压呼吸机 (患者坐在一密闭的箱子中,头颈部显露于箱 外,通过在箱外操纵一内置于箱中的风箱产生 负压而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技术护理新进展_PPT课件
❖ 导管:吸痰管 7.0mm-10FR 7.5mm-12FR 8.0mm-14FR 8.5mm-14FR 9.0mm-16FR ❖ 吸痰程序: 视肺区为无菌区,视气管为血管
10
选择合适的吸引负压:
• 吸痰压力应该尽可能设定到能有效清除分泌物的最 低值
• 我国卫生部颁布标准成人吸引压力为150-200mmHg • 美国呼吸护理协会(AARC)推荐新生儿80-
3
气囊压力测量
★指触法 ★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推荐用压力表测量气囊压力)
4
气囊的充气方法
❖ 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方 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 气直到听不见漏气声,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 时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
❖ 最小闭合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 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 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明显优势,可能带来更多的不良事件。 ❖ 借助纤支镜手段进行深部吸痰,目前纤支
镜不仅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于临床,也 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广泛运用于临床。
❖ 传统观念: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常会 引起呛咳,口鼻腔分泌物呛入气道,需再次 吸痰,反复吸痰会加重黏膜损伤。
❖ 新观念:先吸口鼻腔,再吸气管
❖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吸引气管内和口鼻腔的用物应分开,绝对禁止用吸口鼻腔
100mmHg、成人<150mmHg
❖ 传统吸痰法:正压进、负压出 ❖ 新观点:负压进、负压出。无需用生理盐水试吸。 ❖ 传统方法在插入吸痰管时容易将痰液或痰栓人为推入下
呼吸道而引起气道阻塞。而且容易损伤黏膜。 ❖ 有研究示,采用吸痰一开始就带有负压,无一例黏膜损
心肺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策略研究进展 ppt课件
ppt课件
1
• 心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目前全球面 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 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努力,心搏 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仅有 3%~17%。
ppt课件
2
• 机械通气作为 CPR 过程中一项替代人工通气的 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院内和院外心搏骤停患 者的救治 。
• 然而对于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进行通气,呼吸 参数如何设置,通气效果如何监测,对复苏效果 的影响如何等问题,目前 仍存在较多争议,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
ppt课件
7
2 机械通气模式与应用
• • • • • 2.1 容量控制间歇正压通气 ( IPPV)模式 2.2 压力控制正压通气 ( PCV)模式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 2.4 IPPV/PEEP 模式 2.5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 压 力 支 持 通 气 ( CPAP/PSV)模 式 • 2.小结
• 目前,在 CPR 过程中尚无最佳的机械通气 策略推荐。 但初步的建议可以归纳为 : CPR 过程中建 立高级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时,可采用容量 控制 IPPV 模式,选择最高氧浓度、小 VT ( 6-7mL/kg) 、 低频率 ( 10 次 /min) 以及其他合理的参数 ( 高压报警 50 cmH2O、关闭呼吸机触发功能或将压力触 发水平调至 20 cmH2O 以上)
ppt课件 12
ppt课件
3
1 机械通气与评估 1.1 机械通气的评估 : CPR 中辅助通气的 首要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其次是排出 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 CO2)
ppt课件
4
• 1.2 机械通气的吸入氧浓度 ( FiO2): 充 足的氧输送是维持机体足够氧合的必备因 素。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 CPR 过程中应 给予最大的氧浓度
1
• 心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目前全球面 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 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努力,心搏 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仅有 3%~17%。
ppt课件
2
• 机械通气作为 CPR 过程中一项替代人工通气的 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院内和院外心搏骤停患 者的救治 。
• 然而对于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进行通气,呼吸 参数如何设置,通气效果如何监测,对复苏效果 的影响如何等问题,目前 仍存在较多争议,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
ppt课件
7
2 机械通气模式与应用
• • • • • 2.1 容量控制间歇正压通气 ( IPPV)模式 2.2 压力控制正压通气 ( PCV)模式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 2.4 IPPV/PEEP 模式 2.5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 压 力 支 持 通 气 ( CPAP/PSV)模 式 • 2.小结
• 目前,在 CPR 过程中尚无最佳的机械通气 策略推荐。 但初步的建议可以归纳为 : CPR 过程中建 立高级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时,可采用容量 控制 IPPV 模式,选择最高氧浓度、小 VT ( 6-7mL/kg) 、 低频率 ( 10 次 /min) 以及其他合理的参数 ( 高压报警 50 cmH2O、关闭呼吸机触发功能或将压力触 发水平调至 20 cmH2O 以上)
ppt课件 12
ppt课件
3
1 机械通气与评估 1.1 机械通气的评估 : CPR 中辅助通气的 首要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其次是排出 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 CO2)
ppt课件
4
• 1.2 机械通气的吸入氧浓度 ( FiO2): 充 足的氧输送是维持机体足够氧合的必备因 素。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 CPR 过程中应 给予最大的氧浓度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新进展_PPT课件
(%M V)
指 令 通 气 频 率 (次 /分 )
模
气 道 压 报 警 上 限 呼 气 时 间 (s)
吸 气 时 间 (s)
式
(cm H 2O )
的
体 重 (kg)
总 呼 吸 频 率 (次 /分 ) 吸 气 压 力 水 平 (cm H 2O )
基
吸 入 潮 气 量 (m l)
本
呼 气 时 间 常 数 (s)
正压通气适应证
1.神经肌肉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和骨骼 肌肉疾病
2.肺胸疾病:肺炎、ARDS、哮喘、肺栓塞、肺纤维化、 限制性肺疾病
3.心脏疾病:心源性肺水肿、心跳呼吸骤停 4.过度通气疗法:脑水肿 5.手术中或手术前后:手术时全身麻醉、术后的气道管理
和呼吸支持
成人应用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指标
本
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模 式 控制通气 Controlled Ventilation,CV
与 = 控制机械通气 Control Mode Ventilation,CMV
应 用 = 指令通气 Mandatory Ventilation, MV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Positive
模
式
与
应
用
SIMV
一
优 点:同步好,可保留自主呼吸,
、
通气过度或不足发生率较低---VALI发生率低。
基
缺 点:间歇期的自主呼吸时不提供通气辅助。
易过度通气;易致呼吸肌萎缩。
A/C 主要适用于
一 、 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神经肌肉疾患的病人
基
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炎症、肿瘤、
《机械通气新进展》课件
由于机械通气导致的肺部感染,与口 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有关。
气压伤
由于气道压力过高导致的肺组织损伤 。
氧中毒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的肺部损伤和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机械通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产 生影响,可能导致低血压和心输出量 下降。
03
机械通气新进展
智能机械通气技术
智能控制算法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实现机械通气 的智能化调节,提高通气效果。
治疗效果。
02
机械通气技术
机械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模式
通过预设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等参数,控制患 者的呼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歇性地给予指令 性通气。
辅助/控制模式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同时,通过机械通气提供 额外的呼吸支持。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通过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气 道阻力和呼吸肌疲劳。
目前,机械通气技术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 用于临床实践。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 方式驱动呼吸器官,使肺泡通气 量充足,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通过产生一 定的压力或流量,驱动气体进入 肺部,从而帮助患者完成吸气和
呼气动作。
机械通气时,还需要注意调节适 当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 等参数,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
《机械通气新进展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械通气概述 • 机械通气技术 • 机械通气新进展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机械通气概述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人工方式驱动呼吸 器官,使肺泡通气量充足,以维持正 常的气体交换,从而保证机体的氧供 给和二氧化碳排出。
气压伤
由于气道压力过高导致的肺组织损伤 。
氧中毒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的肺部损伤和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机械通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产 生影响,可能导致低血压和心输出量 下降。
03
机械通气新进展
智能机械通气技术
智能控制算法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实现机械通气 的智能化调节,提高通气效果。
治疗效果。
02
机械通气技术
机械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模式
通过预设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等参数,控制患 者的呼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歇性地给予指令 性通气。
辅助/控制模式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同时,通过机械通气提供 额外的呼吸支持。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通过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气 道阻力和呼吸肌疲劳。
目前,机械通气技术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 用于临床实践。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 方式驱动呼吸器官,使肺泡通气 量充足,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通过产生一 定的压力或流量,驱动气体进入 肺部,从而帮助患者完成吸气和
呼气动作。
机械通气时,还需要注意调节适 当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 等参数,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
《机械通气新进展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械通气概述 • 机械通气技术 • 机械通气新进展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机械通气概述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人工方式驱动呼吸 器官,使肺泡通气量充足,以维持正 常的气体交换,从而保证机体的氧供 给和二氧化碳排出。
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ppt课件
导丝,留气切套管于原位,气囊 充气并固定。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固定 1、传统的方法是将牙垫与气管导管用两条长胶布十字交叉固定。
气管插管的固定
人工气道的固定
2、目前的改良方法:先用胶布固定牙垫与气管导管,再 用两条布带双活结固定牙垫与导管,分别绕过双耳上和颈 后, 松紧以容一指为宜,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分泌物增多,失去吞咽功能,且容易导致口腔黏膜及嘴唇发生溃疡。
文献—人工气道的固定方法
• 3.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先清洁口周皮肤,将透明膜从口角开始贴于 双颊部,用寸带固定插管,用渗液吸收贴置于双颊寸带下,再用3M透明贴贴 于双颊寸带上【李杨,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临床的运用,中国护理 管理,2013年】。
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可引起缺 氧和交叉感染,还会造成病人的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2、密闭式吸痰: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 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文献—吸痰护理
• 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 • 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方式有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OS往
•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 (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利用神经信号控制呼吸机送气 – 最大程度的人机协调,患者控制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潮气量与辅助压力
SERVO-Maquet—NAVA模式
神经电活动触发
•克服内源性PEEP对触发的影响 •改善人机协调 •灵敏度设置参数:
机械通气初期,分泌物较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宜深 部吸痰( 插入深度比气管插管深3~5cm) 。
持续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固定 1、传统的方法是将牙垫与气管导管用两条长胶布十字交叉固定。
气管插管的固定
人工气道的固定
2、目前的改良方法:先用胶布固定牙垫与气管导管,再 用两条布带双活结固定牙垫与导管,分别绕过双耳上和颈 后, 松紧以容一指为宜,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分泌物增多,失去吞咽功能,且容易导致口腔黏膜及嘴唇发生溃疡。
文献—人工气道的固定方法
• 3.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先清洁口周皮肤,将透明膜从口角开始贴于 双颊部,用寸带固定插管,用渗液吸收贴置于双颊寸带下,再用3M透明贴贴 于双颊寸带上【李杨,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临床的运用,中国护理 管理,2013年】。
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可引起缺 氧和交叉感染,还会造成病人的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2、密闭式吸痰: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 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文献—吸痰护理
• 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 • 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方式有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OS往
•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 (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利用神经信号控制呼吸机送气 – 最大程度的人机协调,患者控制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潮气量与辅助压力
SERVO-Maquet—NAVA模式
神经电活动触发
•克服内源性PEEP对触发的影响 •改善人机协调 •灵敏度设置参数:
机械通气初期,分泌物较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宜深 部吸痰( 插入深度比气管插管深3~5cm) 。
持续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
双水平持续气道内正压,压力水平 定时交替,自主呼吸与通气互不相干。
APRV临床应用的优点
• PIP 与 MAP接近 (CPAP) • 自主呼吸与同步呼吸的并存可增加患者的
舒适程度、人-机的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P
Spontaneous Breath
压力调控容量控制(PRVC)
自动调节吸气压力水平,在设定的吸气时间内 给予预设的潮气量。吸气压力为平台型,流量 为可变递减型。
特点:潮气量保证。 吸气流量足够,可变,常为递减型。 以较低压力水平达到设定潮气量。
PRVC可能有的缺点
病人呼吸不规律,无法调节, 过度通气。
压力增强通气/压力支持容量保证
压力控制通气(PC)
压力支持通气(PSV)
吸气辅助性 压力限制性 流量可变性
病者吸气用力 PSV水平 呼吸有效顺应性
Vt,Flow,Ti
压力支持通气(PSV)
PSV的特点
病者触发,辅助每一呼吸 呼吸肌肉在低负荷下规律运动 病人与呼吸机共同决定:Vt,Flow,Ti 应用调节方便 通气量没有保证,需要吸气触发和吸气终止阈
缺点: (1)通气参数与病人不适合同步性 /舒适性较差。
(2)易导致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道压力
容量控制通气
时间 时间
流量
压力控制通气
每次吸气给予调定的压力和时间。流量 按需供给 (压力限制,时间转换)
潮气量可变 优点:气压伤,
有利于肺泡开放和气体分布 缺点:潮气量不保证
设定吸气时间不合
PEEPH
Synchronized Transitions
T
PEEPL
BiPAP的特点:
机械通气过程中自主呼吸 无需同步 自主呼吸与辅助通气同时进行
按比例辅助通气(PAV)
(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 CPAP或PEEP) 混合使用如 SIMV+PSV
较新的通气模式
容量支持(VS) 压力调控容量转换(PRVC) 压力增强(pressure Augmented
Venntilation)/容量保证压力支持(VAPS)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 / 气道压力释
放(APRV) 按比例辅助通气(PAV)
近年来机械通气的主要进展
早期应用(合适的指征/时机) 人工气道的建立(经鼻/经口插管,低压气
囊,防反流技术等) 新的通气模式(压力调控容量保证,
改善氧合模式) 同步触发技术 肺保护策略 无创人工通气
早期机械通气通气的临床意义
基础疾病
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休克
呼吸衰竭
缺氧 酸碱/电解质失衡
人工通气时的重要参数
容量:潮气量,分钟通气量 压力:吸气相,呼气相,改变的形式 流量及其形式 时间:吸气时间,呼气时间(I/E)频率 撤换方式(吸气开始,吸气结束)
(注意上述指标是设定还是可变) 其它:如FiO2等。
目前常用通气模式
容量控制(CMV;A/C) 同步间竭指令通气(SIMV) 压力控制(PCV) 压力支持(PSV) 持续(或呼气末)气道内正压
多器官功能损害/衰竭
死亡
通气的指征与时机
没有适用各种疾病的统一指征 基于临床经验 不断评估与观察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生理学指标
临床评估中的考虑
呼吸系统(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全身的症状和体征 基础疾病的程度和性质 生理学指标(血气、肺功能等)
(注意动态变化和治疗后的反应)
患者状况的评估
机械通气治疗的禁忌症
肺大疱和肺囊肿 气胸和纵膈气肿 气管食道瘘 急性心肌梗死 低血压与休克 咯血 活动性肺结核
相对禁 忌症?
近年来机械通气的主要进展
早期应用(合适的指征/时机) 人工气道的建立(经鼻插管,低压气囊,
防反流技术等) 新的通气模式(压力调控容量保证,
改善氧合模式) 同步触发技术 肺保护策略 无创人工通气
机械通气新进展全国会
临床目的
改善肺的气体交换 缓解呼吸窘迫 维持生命、争取治疗时间和条件 其他
生理学目的
维持肺的适当的气体交换
适当的肺泡通气 适当的氧合
增加肺容积
吸气末肺扩张、适当的功能残气量、改善压力 -容量关系
减轻呼吸肌负荷、降低耗氧量、改 善呼吸肌肉疲劳
其他的临床目的
预防及治疗肺不张 雾化及吸入治疗 镇静剂与肌松剂的应用 减少全身/ 心肌的氧耗 维持胸壁的稳定性 避免并发症(新的通气策略)
不常用的通气模式
高频喷射 / 振荡通气 气道内吹气(冲洗) 分侧肺通气 体外膜氧合 液体通气 胸外负压通气
通气中的新概念
反比通气 肺保护策略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肺开放(防止肺萎陷)的策略
闭环通气
常用通气模式优缺点比较
容量控制通气CMV(A/C)
优点: (1)潮气量/通气量保证 (2)提供全部的通气支持
严重的呼吸困难, 伴有出汗 明显的辅助呼吸肌动用 腹部的矛盾运动 严重的呼吸肌疲劳 分泌物清除障碍 意识的变化 循环功能的恶化
临床生理学指标:
呼吸动力学参数: 气体交换
潮气量< 3-5 ml/kg 呼吸频率 > 35 bpm 最大吸气负压 > -25
PaO2 < 60 mm Hg with FiO2 > 50%
值(呼气触发)
压 力
容 量
流 量
时间
容量辅助(VS)
工作方式具有CMV和PSV的特点,设定目标潮 气量,分钟通气量和频率。吸气压力自动调至 能保证潮气量的最低水平。
优点:潮气量,分钟通气量保证, 吸气流量足够可变,同步性好。
缺点:过度通气, 呼吸不规律时,潮气量不保证 吸气时间和目标潮气量的需要合理设定
OI< 200
cm H2O 肺活量 < 10-15
ml/kg
PaCO2 > 50 mm Hg (acute) and pH <
7.25
分钟通气量 < 3 lpm
or > 20 lpm
循环指标:
VD/VT > 0.6
CO CI 血压
机械通气决策中参考因素
(综合的临床情况)
意识状态和自我保护能力 基础健康状态 基础疾病 成功撤机的可能性 是否多脏器功能衰竭 既往对通气的反应 医疗负担和患者家属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