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

华美富丽的汉赋及其代表作家

绪论

汉代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统一,国力增强,文艺繁荣。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其创作喜用“楚辞”的体式,并逐渐创造了“一代文学”——汉赋。

汉赋形成的社会原因:

西汉盛世国家空前统一富强,为赋家提供了宣扬大汉声威的主题。

京都的宫殿建筑富丽宏大,统治集团声色犬马的奢侈生活,成为赋家铺写的对象。

统治者大量招致文士写作辞赋,歌颂大一统的繁荣气象,上倡下趋,遂成风气。

一、赋体溯源及其基本特点

《文心雕龙·诠赋》: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成文。

赋的形成发展:

鼻祖:战国荀况和宋玉。盛行于汉代。

六朝时称为“俳赋”,“骈赋”;唐宋时称为“律赋”,中唐之后,在古文运动影响下逐渐散文化,又称“文赋”。

赋源于“不歌而诵”的赋诗传统。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章学诚《校仇通义》:

“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

2.赋具有多源性:风骚、散文(纵横家文)

借鉴了楚辞、战国纵横家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文风,又汲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还将诗歌的表达方式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文体样式。

3.汉赋的主要文体特点:

结构宏大,铺排夸饰,摹绘事物;

主客问答,劝百讽一,缺乏真情。

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王钟陵说: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来概括汉人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便是…富丽?,或曰…靡丽?,更简洁地说就是一个字—丽《文心雕龙·情采》以“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区别诗人和辞赋家。

二、汉赋的发展脉络

1 骚体赋

汉初以抒情为主,篇幅较短,体制基本类似楚辞的作品称为…骚?或…辞?。代表作家有贾谊、严忌等。

2 散体大赋

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出现了散体大赋,其特点是:以状物叙事为主,篇幅加长,规模宏大,铺排描绘,不用…兮?字,散文意味浓厚。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

3 抒情小赋

东汉中叶之后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似大赋但篇幅较短,描绘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大增的赋作,其思想性增强,代表汉赋发展的新趋势。张衡、赵壹、祢衡为代表作家。

汉赋四大家

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

司:《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

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

汉赋流变的原因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汉赋的发展流变与汉代社会政治密切相关。汉初统治较为宽松,思想活跃,主要信奉黄老,文人抒发己见;

西汉中期为汉帝国的强盛期,武帝大力提倡,文人侍臣“润色鸿业”,歌功颂德,委婉劝谏;

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专权,社会混乱,民生凋敝,文人开始觉醒,抨击时弊,托物言志。

三、对汉赋的评价

(一)古人一般对汉赋持批判态度

这一方面体现了“正统”文学强调思想性而忽视审美特性的局限;另一方面,大赋在思想、艺术上确有局限,表现在:过于铺排夸张,缺乏讽谏

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汉书·扬雄传》:

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钜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

刘勰主张赋应有教义,反对单纯追求华丽,以致“膏腴害骨”、“莫益劝戒”。但不反对赋讲究文采。

(二)“讽谏说”的由来及与铺排的矛盾

汉代人一开始就把赋和讽谏相连,这是一种依经立义的解说方式,受到《诗》“美刺”论的影响。

《司马相如传》“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雅何异”

汉赋也有讽谏,如《上林赋》结尾大段的叙述。这样的讽谏能否奏效?

体现了文人创作时的复杂心态,也与其时而依附时而独立的两难处境有关。

在帝王眼里,赋“愉悦耳目”,满足感官需求。赋作者地位类同

俳优,但文士却设法将赋与讽谏相连,以提高其政治地位。《汉书·艺文志》“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谏之义。”

儒学独尊导致文人汉赋创作和认识的矛盾

(三)今人对汉赋的客观评价

1、从文学角度看,赋属于再现型文学,它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显示了文学在抒情言志之外的另一种风范,极大地调动了汉语描绘事物的功能。

虽铺张夸饰,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僻字词,但在丰富词汇、锻炼语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建安以后诗文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

2 汉赋也有一定的思想性

维护统一,对广阔国土,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及汉帝国文治武功颂扬;

接触到民生疾苦,间接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劝谕之词反映了作者反对帝王华奢淫靡的思想,尽管收效甚微,但不应抹

杀。

3 从文学发展史看,汉赋的繁兴对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韵文从诗骚始,经西汉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初步把文学与学术分开。

《汉志》专设《诗赋略》,在儒学外出现了“文章”的概念。魏晋曹丕有“诗赋欲丽”,陆机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对文学基本特征的认识,文学观念日益明晰化。

总之,汉赋产生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其恢宏气势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汉赋表现了汉代人对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肯定,也表现了对客观世界的热爱。

四、汉赋的叙述模式

以《七发》为例,三部分——说服的缘起、过程和效果,多用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