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桂红写于2006、6]

[课前准备:“了解诗人”]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分头寻找资料:两位诗人的生平简介,小组对资料进行挑选、整和,以备上课时用。

[文本研读]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学设想]

诗歌应该回归到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因此力求抓住诗歌“求美”的特点,用自然的导语、和谐的背景图画、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解剖诗歌;在品味语言中点燃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火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抓住意象,通过看画面的直观感受和想象,把握其象征意义。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则是教学的难点。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穿插:课前播放诗歌《乡愁》——酝酿淡淡的爱国思乡的气氛,同时启发学生对诗歌“意象”的回忆)

1、请你说说课前看了影片《乡愁》后有什么感受。

2、师引入:谁不爱祖国?谁不恋故乡?(多媒体显示此句子)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多媒体显示:文题、作者)

二、了解诗人: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合作小组课前搜集的有关两位诗人的资料。

2、学生交流、介绍(相信学生,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必用屏幕显示))

(参考——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研读《祖国》

(一)读诗歌,整体感知,明确诗歌的意象

1、试读、练读、范读。拿到这首诗歌,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形式来读?(生自己选择朗读形式,如试读、练读、范读或老师范读----可以配上背景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然后让学生顺势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不需要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用朗读尽情地陶醉于诗歌如画的意境中。

2、寻找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意象;(九年级学生再加上本单元前3首诗歌的学习,“意象”的存在以及其作用理解应该不难)

(二)看图画——赏俄罗斯风情之美,品诗歌语言之美

1、看屏幕上俄罗斯风情(草原、森林、激流、小路、夜色、灯光、田野、白桦、农人们的生活),要求:

说说你最喜欢哪种风景?能用自己的语言将你最喜欢的这种风景描绘出来吗?

2、再次读诗歌,找出有关句子,和自己写的诗句进行比较,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不必强求或统一一定是文章中的句子好,但老师要注意正确指导;通过比较,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三)读、写诗句——感诗人之情,悟爱国之理

1、思考: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总结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2、诗人借用这些美丽的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借物抒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炽热的爱,那么哪些句子是直接抒发了自己的这种感情,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有激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3、你觉得总领全诗的是哪一句?说说这句话的妙处。(“我爱祖国,但我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从结构上的作用、写法上的特点、句子含义上去理解)

4、改写诗句,歌唱祖国:

要求——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以分五个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一则优美的短文。

(多媒体显示范文:

我爱祖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着那堆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平常普通的乡村风景啊,在我眼里却美不胜收——因为,我刻骨铭心地爱着这片土地!)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学生仿写、交流)

四、学习《黑人谈河流》

激发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到的欣赏技能,由“意象“入手,欣赏第二首诗歌,检测能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1、找物象——诗歌中哪些意象给你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诗人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意象?(参考——幼发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或者用书上的解释)

2、悟情感——读题目,说说“黑人”、“河流”的含义;

(参考——“黑人”、“我”都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代表整个黑人的种族;“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3、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说话,感悟诗歌蕴涵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