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 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 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德育的概念❖广义: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

❖狭义: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道德认识(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中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

为整个品德心理结构奠定思想基础,决定其他品德成分形成的方向、内容和速度。

道德情感(情):是在实践中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

情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动力中介作用。

道德意志(意):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自觉顽强地努力的心理品质,是一种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行):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对其他成分进行检验,起着加固、调节的作用。

德育原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

班集体: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产生巨大教育力量的教育主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模式。

2.简述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其中,知是基础,情意是中介,行是关键。

德育过程应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2022年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选择题专项练习十一

2022年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选择题专项练习十一

2022年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选择题专项练习十一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班主任的要求B.共同的活动C.学校的竞赛活动D.共同的奋斗目标答案:D。

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目标的最终实现统一行动。

2.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答案:D【解析】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B.原因不明的惧怕C.非理性的惧怕D.持久性的惧怕答案:C。

4.王强在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能说明我没有能力。

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

”这是()防卫机制。

A.合理化B.反向C.补偿D.压抑答案:A【解析】成绩与能力并不直接挂钩的判断具有合理性,因此是合理化判断。

5.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杜威C.西蒙D.桑代克答案:A【解析】苛勒历时7年,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l8个实验.依据其结果,撰写了《猩猩的智慧》一文。

他发扬了格式塔理论,提出了“顿悟说”。

6.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答案:B【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

这种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人在想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一直控制着想象的方向和内容。

7.“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答案:A【解析】因材施教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正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规律。

8.学生由于觉得某个教师很有魅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势效应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印象形成效应”的理解。

德育过程的特点333

德育过程的特点333

德育过程的特点333【摘要】学校可以根据德育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道德实际等具体条件,选择思想道德知识、情感、意向、信念、行为等要素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德育的开端,从而达到最佳的德育效果。

他们越感受不到教育者的用心,教育效果就会越好。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特点(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使其形成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将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道德的过程。

从德育过程的内涵来看,德育过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环境。

其中,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教师和校队组织、学生会、社会文化团体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教育对象。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被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外部影响必然通过受教育者内心的心理矛盾发挥作用。

德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应达到的德育质量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

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为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服务的,是为培养年轻一代而采取的一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和相应的道德标准。

德育方法是根据目标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包括说服教育、实践锻炼、熏陶教育和自我指导。

德育环境是指对学生的成长、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德育产生影响和制约的一切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小环境。

德育环境对德育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社会性德育过程的社会性意味着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社会影响是广泛的。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包括内在的、外在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各种影响因素相互抵消、相互补充的互动现象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这必然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局面。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德育》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德育》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德育》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A : 思想品德课B : 社会实践活动C : 班主任工作D : 共青团活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

2、填空题家庭、社会和学校相结合的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

参考答案: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单选题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_。

来源: A: 指导自我教育法B : 榜样示范法C : 实际锻炼法D : 陶冶教育法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4、填空题广义的德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狭义的德育则是专指____。

参考答案: 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5、简答题最近一段时间,学生小伟总是精神不振。

一上课就睡觉,老师多次想把他叫醒,却无济于事。

课后经班主任了解,该生自从买了电脑之后,经常独自躲在房间内上网直到深夜。

为此,班主任多次与其父母沟通、联系,但都效果不佳。

如果你是小伟的班主任,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处理小伟这种上网成瘾的毛病?请依据相关德育理论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对于小伟同学的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了解其上网成瘾的原因。

目前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色情。

教师要了解清楚学生到底是因什么而迷上网络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若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功感而导致的;若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则很可能是由于缺乏交流交往的空间导致的;若沉迷于网络^色情,则很可能是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

总之,教师要分析清楚其根源才好采取恰当的措施。

(2) 教师在采取具体措施时,要注意遵循德育的疏导原则。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八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八

202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八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2.一位新老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同学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老师成长过程中属于()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同学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方案D.课程目标4.学校对有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老师,可以赐予()A.行政惩罚B.行政处分或解聘C.追究其他法律责任D.罚金或拘役5.心理防备机制的作用()A.是乐观的B.是消极的C.具有二重性D.是不确定的6.老师教和同学学的统一活动称为()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A.某教育局局长B.某市市长C.某市公安局D.某乡镇党委书记8.依据专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同学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 A.心理教育B.心理评估C.心理测验D.心理辅导9.老师的地位一般是指老师的()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0.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做出平常不会做的破坏性行动,这是()A.从众现象B.社会干扰现象C.去个体化现象D.群体极化现象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以下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有()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B.试验与认知心理学C.进展心理学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E.临床与询问心理学2.主见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A.福禄倍尔B.卢梭C.凯兴斯泰纳D.涂尔干E.裴斯泰洛齐3.老师与同学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A.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B.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C.爱护和被爱护的关系D.相互敬重的公平关系4.以下属于退行的有()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C.因不满弟妹的诞生而尿床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原来就不行爱E.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个英俊的小伙5.心情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心情具有()A.情境性B.感动性C.临时性D.表浅性E.外显性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________。

教资关于德育知识点选择题

教资关于德育知识点选择题

教资关于德育知识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推动着德育过程的发展。

2.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A. 导向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教育的一贯性原则强调德育工作要保持连贯性。

3. 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A. 疏导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答案:D。

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4. 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 知行统一的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要求在德育工作中,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5.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各学科教学。

德育结构的四要素

德育结构的四要素

德育结构的四要素
德育结构的四要素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 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个体对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等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只有当个体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2.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对善恶、正邪、荣辱等的情感反应。

它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能够激发个体的道德意愿和行动力。

3.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在面临道德困境或诱惑时,坚持正确道德行为的决心和毅力。

它是道德行为的支撑,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困难,抵御诱惑,坚持道德原则。

4.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驱使下,实际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

它是德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个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德育结构。

在德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中学德育过程

中学德育过程

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中学德育目标对中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中学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要素构成。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受教育者也会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中学德育过程具有多种规律,其中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德育过程中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制定德育目标、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德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中学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教育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实现中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
第七章 德育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 加 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 教 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 会的 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基本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发展具有社会制约性,同时它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社会大系 统,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四、知行统一原则
1. 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 行 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 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 程
1.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 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 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第五章德育过程(正式稿)

第五章德育过程(正式稿)

二、德育过程的要素
德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 标、德育内容和方法。 教育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 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德育活动的设计者、领 导者和施加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就是教育对象。在德育过程中,教 育对象具有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的双重性质。当作 为教育者教育对象时,他是德育客体;当他接受德 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或修德时,他便是德育 的主体。
第五章 德育过程


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 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是心 灵与心灵的融合,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 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正确地理解德育过程,将有助于理解德育原 则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节 德育过程分析
比较不同的德育过程
自习课上,老师听到两名女生在低声交谈的“嗡嗡” 声。老师抬头暗示了她们一下,学生依然不理。过了一会 儿,老师忍不住了,站起来走到她们身边。“为什么要讲 话?”老师问,学生停了下来。 “你们知不知道上课讲话不对?”“知道。“知道还 讲?你们两个不要坐在一起了。” 僵持了一会儿,其中 一个女生一步一顿足地走到了对面。 “你这么斯文的女 孩子走路那么大声干吗?”老师不高兴地问。“老师,你 错了,我不斯文。”
四、德育过程的“特殊双主体结构”
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矛盾统一的过程, 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修身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特点
一、德育过程的实践性 二、德育过程的主体性 三、德育过程的开放性 四、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五、德育过程的长期性
第三 德育过程的运行
一、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 什么是价值? 价值就是人们的需要和追求,人们需要什么、追求什么, 都表现为价值问题。 什么是引导? 德育是一种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活动,不同 的人,价值取向必然不同,所谓引导就是让学生形成社会所 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德育过程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德育过程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德育过程一、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1.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通常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前阶段教育,旨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 德育德育是指培养人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旨在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观念。

德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营造学前教育环境是德育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营造积极、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

2. 观察与引导教师需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例如,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表扬或批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选择。

3. 教学活动德育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道德意识和品德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学活动,如道德讲故事、道德游戏等,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守规矩的习惯。

4. 榜样引领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因此,榜样引领是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5. 合作教育德育过程也需要与家长、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为幼儿的道德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形成良好的德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语德育过程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品德、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下一代。

希望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更加重视德育过程,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幼儿,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德育》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德育》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德育》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简答题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爱国主义教育; (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劳动教育; (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 自觉纪律教育; (7) 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单选题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_。

A : 指导自我教育法B : 榜样示范法C : 实际锻炼法D : 陶冶教育法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3、多选题德育过程的要素包括_____。

A : 教育者B : 受教育者C : 德育内容D : 德育方法E : 德育原则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4、单选题& nbsp; 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品质,这类教育活动属于_____A : 民主意识教育B : 文明行为教育C : 法制观念教育D : 爱国主义教育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略。

5、单选题德育的永恒主题是_____A : 爱国主义教育B : 集体主义教育C : 理想教育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崭新含义。

6、单选题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_____。

A : 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B : 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 :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基本规律

德育基本规律

德育基本规律
德育基本规律是指德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起作用。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德育过程就是要把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统一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上。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学校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知识考核复习题附答案

学校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知识考核复习题附答案

学校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知识考核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的“五爱”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宪法、法律法规、受扶养、(教育)等权利。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三种主要的品质构成了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它们是真诚、尊重、(共情)。

4.为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5.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包括趣味性、针对性、知识性、系统性、差异性和(主体性)。

二、简答题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简述舒缓压力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1)、理解与尊重,适时鼓励。

(2)、通过放松训练调节与缓解紧张状态。

(3)、重视与家庭的配合。

(4)、放眼长远,提高积极期待,教育孩子为学的同时不忘为人的培育。

3.高中班主任要做到在班级管理中育人,在教学活动中育人,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素质?答:(1)以良好的班级氛围培育学生;(2)以素质教育的原则规范学生;(3)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4)以教师的民主作风示范学生;(5)以教师的真诚情感感动学生;(6)以超前性原则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7)以教师的师德示范学生。

4.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自身应具备那些方面的素质?答:(1)缜密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2)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3)广泛灵活的交往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6)爱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7)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8)才德是教育学生的保证;(9)宽容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德育内容(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德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团队组织、学生会、社会文化团体和家庭,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不应被看作消极被动的纯承受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外在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

德育内容:是实现目标服务的,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

德育方法:根据目标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以及指导自我教育等。

1/ 1。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德育过程结构是指在学校中进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和安排方式。

它包括了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运用、德育环境的营造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基本框架和组织方式。

首先,德育目标的确定是德育过程结构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和社会价值观。

在确定目标时,学校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其次,德育内容的选择是德育过程结构的关键要素之一。

德育内容应包括学生道德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德育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和组织德育内容,保证其有效性和系统性。

德育过程中的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德育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德育活动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如课堂教育、班会活动、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道德教育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提高德育的效果。

德育过程中德育环境的营造也是德育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道德规范的倡导、师生关系的亲近和谐、学校文化的塑造等等。

这些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场所,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个性形成。

此外,德育过程结构还包括德育评价的要素。

学校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德育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运用、德育环境的营造和德育评价的要素等等。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和运行方式。

通过合理搭配和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可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体性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
一是学习层次。

它是指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包括在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主题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以及活动
实践中进行的德育教育。

二是对学生的认识。

它指的是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品性、志向、特质、能力及其所受的家庭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
息将为教师提供调整教育、制定教学任务和落实教育活动等提供依据。

三是教育目标比例。

它是指为了满足学生的德育需要,需要从学
习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可视性的教育目标。

四是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整个德育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态度、看法、信念、行为习惯等,这些因素是教师积
极参与并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关键因素。

五是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指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学生群体的教育计划,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系统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德育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层次、对学生的认识、
教育目标比例、教师的心理素质以及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五个方面,
它们应该共同发挥作用,以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德育内容(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德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团队组织、学生会、社会文化团体和家庭,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不应被看作消极被动的纯承受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外在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

德育内容:是实现目标服务的,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

德育方法:根据目标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以及指导自我教育等。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答案】C。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结构”,考生须准确记忆。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 ;德育内容(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
则) ;德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团队组织、学生会、社会文化团体和家庭,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

教育者与绶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不应被看作消极被.动的纯承受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外在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

德育内容:是实现目标服务的,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

德育方法:根据目标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以及指导自我教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