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看草原,大家都说好。
大家都说,在羊肠小道上看草原,好像站在大海边上,任眼前的草浪涌过来。
天的边塞草是淡淡的黄色,地的边塞草是密密麻麻的绿色,真是奇诡呀!妈妈带我去游草原,爸爸说,这一定要带刚刚种下的柳树、桦树苗。
路边的人家,门前都种上了桦树和柳树。
那叫一丛一丛的绿,是大风拂过来的。
大风整日的拂过大山大岗。
嘿!你快来看,风把妈妈的长发吹成大卷,也把大山大岗的沙子吹成一阵一阵的飞了起来。
砰砰!像枪声一样。
人们在一片砂泽地上被紧紧地包围着。
我轻轻地走进一片绿中,要到草地上心之大地观看,作一首意境诗。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从妈妈的携中拿出一把瓦伞,撑在我爸爸的放下来飘起又放下来的一片高高的大桦树下。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跑到妈妈的房子里躲雨。
可我等呀等,雨越下越大,一滴一滴地掉在妈妈们的头上玩儿着。
妈妈说:“喂、宝贝,你不要害怕,整天陪着我玩儿,有什么事都不要怕。
记住:你是勇敢的。
”我真像一颗小草原上的小百灵鸟。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草原》,掌握本文的大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情景启发法(2)释义导入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2. 学习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听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探究课文情感。
5.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6. 评价优秀作品。
7. 总结,课后作业。
4. 课堂延伸本课主要教授“状物诗”的创作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以其特点为核心,抒发自己的感情。
可以选择校园中的一角,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抒发情感。
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原文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堂笔记摘要:一、课程背景1.草原课堂的设定2.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重要性二、课程内容1.草原的特点与价值2.草原动植物的多样性3.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三、课程收获1.学生对草原的认识和理解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四、课程评价1.学生参与度与兴趣2.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正文: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草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草原的生态价值,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六年级上册第1课设置了草原课堂。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草原的特点、了解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探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在课程中,老师首先介绍了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草原是指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覆盖度在30%以上的草地。
草原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是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家园。
接着,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草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和植物。
这些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草原独特的生态系统。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草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草原沙化等。
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可行的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合理放牧等。
课程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节课,他们对草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
总的来说,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堂从多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教案
1《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接受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见过草原吗?请见过草原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
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板书:(沿着作者的思路,紧紧抓住课文中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作者简介: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山中访友》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学问点1词语解释幽径:隐藏、偏僻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爱好地谈论。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栀子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花大,白色,有剧烈的香气,果实倒卵形。
花供欣赏。
栀子花开在初夏,所以说“栀子花的气息”间接地点明白访友的时间是初夏。
岁月悠悠:年月久远,也可说成“悠悠岁月”。
侠客:旧时指有武艺、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人。
别有深意:另有一种深刻的含义。
别:另外。
神秘:奥妙神奇。
蕴含:话语中有很深的神秘。
清爽:清洁凉快;轻松爽快;干净。
洁净;清晰,明白;清淡爽口。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似乎挂着的白布。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湛蓝:深蓝。
禅心:佛教中指清静,没有杂念的心境。
句子解析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
由于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殊滋润心脾;也由于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美。
这“走出门”后给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白对“山中访友”之行布满了喜悦的好心情。
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德高望重”多用来形容受敬重的老者,但用它来称呼老桥,让我们感受到了桥的年月之久远。
把“老桥”比方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悄悄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对桥的赞美和鄙视。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召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生字注音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生字注音组词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n(陈旧、陈列、陈述)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ng(霓虹、彩虹、长虹)蹄t(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本文通过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小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景色,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
du 对(对面)(对立)(对白)(对方)mā 妈(妈妈)(大妈)(奶妈)hu 回(回去)(回家)(回来)(回头)nǚ 女(女儿)(母女)()(女人)kāi 开(开门)(开水)(开心)(开口)(开车)4、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秋天生字词语理解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秋天生字词语理解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凉:温度低;冷(指天气时,比冷的程度浅)。
大雁:一种大型候鸟。
天气: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
本文通过介绍葡萄沟盛产的葡萄的颜色、味道及制作葡萄干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份 fn 一份月份股份等份份额年份省份坡pō 山坡上坡高坡坡度坡田土坡下坡枝zhī 枝叶一枝树枝枝条分枝柳枝枝丫起qǐ 起床起来一起起立起床起风起跑客 k 客人请客客户做客会客请客客车客机收shōu 收走丰收回收收入收益收拾收费收成城 chng 进城城市城墙城外城门南城长城边城市 sh 城市市长上市夜市市区市民都市市里市尺利 l 利用水利有利利益利害锋利失利不利词语表:水果月份山坡梯田枝叶展开绿色五光十色好客老乡城市利用流动空气水分非常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5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不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难度,再加上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导学生把这篇文章学好呢?课后,我觉得蛮成功的。
现在把成功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某种启迪。
在第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投影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了全篇课文。
学生还没有接触课文,便被草原的美丽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兵分两路,既重景色的欣赏,又重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首先写草原的美丽景色,再谈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我首先让孩子们学习有关景物的描写,然后再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民族情谊。
这样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三.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读。
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在读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写的,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感人之作。
我设计本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鉴于学生没有到过草原的经历,即便是从电视上领略过草原风光的学生也很少,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读,理清线索;再读,借助幻灯图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后,在品味课文重点词句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是《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课文,讲述了作者在草原上与牧民相遇的经历。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汇总:
1. 故事背景:作者在一个夏天,与父母一起到草原度假,初次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与辽阔。
2. 草原的特点:草原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大地,草儿翠绿,天空湛蓝,奔腾的河水如银丝般流淌。
3. 牧民的生活:草原上住着勤劳善良的牧民,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依靠放牧为生,与动物和谐相处。
4. 探秘草原:作者走近草原,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与牧民互相帮助,心生敬畏。
5. 草原的意义:草原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更有着浩渺的诗意,给人们带来宁静与感悟。
6.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并从中获取力量和启示。
以上是《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草原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一、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 - 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过了多久,夕阳已经西下,草原上一片金黄。
我和同行的人带着满肚子的热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蒙古包。
汽车在归途中缓缓行驶,我不断地回头,心中默默念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二、生字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草原》課文原文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裏,而並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裏,才到達目的地。
一百五十裏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裏,也還是草原。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
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
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
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
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
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
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生字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生字组词一、引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风情。
本文将介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及其组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生字及组词1.毯(tǎn):一种覆盖物,通常为纺织品。
可以组成词语如“地毯”和“毛毯”。
2.渲(xuǎn)泄:意为倾吐、倾诉。
可以组成词语“渲染”和“发泄”。
3.翠(cuì):绿色,鲜艳的绿色。
可以组成词语“翠绿”和“翠竹”。
4.乃(nǎi):连词,表于是,就。
可以组成词语如“然后”和“于是”。
5.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可以组成词语“勾勒出”和“简笔勾勒”。
6.帷(wéi)幕:布,丝绒等制成的遮挡用的东西。
可以组成词语“帷幕”和“幕布”。
7.疾(jí):快,迅速。
可以组成词语“疾病”和“疾走”。
8.襟(jīn)怀:胸怀,胸襟。
可以组成词语“襟怀坦白”和“满怀襟怀”。
9.唤(huàn):叫,使唤醒。
可以组成词语“呼唤”和“唤起”。
10.渲(xuān)泄:与上一条同义,强调发泄的过程更加激昂。
可以组成词语“大声渲泄”。
11.迂(yū):曲折,绕远路。
可以组成词语“迂回”和“迂腐”。
12.洒脱:形容态度自然、不拘束。
可以组成词语“洒脱自如”和“潇洒洒脱”。
13.凝(níng):集中精神,注意力集中。
可以组成词语“凝视”和“凝结”。
14.奈(nài):如何,怎样。
可以组成词语如“无奈”和“奈何”。
15.勒(lè):用带子拉紧。
可以组成词语“勒紧”和“马勒”。
三、造句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生字及其组词,我们设计了几个造句练习。
请根据以上生字组词进行造句:例句:草原上的草翠绿欲滴,让人心旷神怡。
(使用生字“翠”、“欲”)1.他渲染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心情。
(使用生字“渲染”)2.疾病袭来时,他感到无助无奈。
(使用生字“疾病”、“无奈”)3.在马背上疾驰时,他感到自由自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
第1课:《草原》1、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3、字词释义: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1、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
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3、字词释义: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笔记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笔记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是一篇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景色的文章。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笔记:
1.文章主题: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内蒙古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写作特点: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
同时,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草原的魅力。
3.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草原的景色,第二部分是描写草原上的人们。
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描绘天空、草地、羊群、马群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
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描写草原上的人们,展现出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的品质。
4.重点句子:文章中有许多重点句子,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内蒙古独特的自然风光。
5.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内蒙古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描写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的人们,展现出内蒙古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总的来说,《草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
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和魅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生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生字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草原》,其中的生字包括:毯:毛毯、毯子、地毯、棉毯
陈:陈旧、陈设、陈列、陈述
裳:衣裳、霓裳
虹:彩虹、虹桥、长虹、气势如虹
蹄:马蹄、羊蹄、四蹄生风、马失前蹄
腐:腐烂、腐败、豆腐、腐乳、腐朽
稍:稍微、稍等、稍后、稍许、稍纵即逝
微:微薄、微笑、微小、卑微、微妙
墨:墨水、墨色、墨宝、墨绿
鞭:鞭子、鞭策、鞭打、鞭长莫及
驱:驱赶、驱使、驱动、驱车
驰:奔驰、驰骋、疾驰、驰名中外
缀:点缀、缀满、连缀、缝缀
羞:羞涩、害羞、羞怯、羞于启齿
涩:苦涩、涩味、涩滞、涩涩的
跤:摔跤、跌跤、打跤、拌跤
偏:偏爱、偏僻、偏心、偏移
涯:天涯、涯际、涯海、涯岸
除了这些生字,还有一些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也是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
羞涩的微笑:形容微笑中带有害羞的表情。
摔跤比赛:指两个人互相搏斗,试图将对方摔倒在地。
偏爱某个人:表示对某个人有特别的喜爱或偏爱。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些生字和词语,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草原上的生活和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温暖。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是《白蛇传》。
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白蛇和许仙的故事。
故事开始,白蛇和青蛇化成两个女子,来到杭州的西湖附近修炼。
白蛇因为善良正直,而青蛇则比较爱调皮捉弄人。
后来,白蛇遇到了许仙,两人相互爱上了对方,并结为夫妻。
然而,一直对白蛇嫉妒的青蛇找到了许仙,试图杀死他,以断绝他和白蛇的缘分。
幸好,白蛇的法力强大,成功解救了许仙,并将青蛇赶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能够战胜一切的力量,同时也强调了善良和正直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老师结合故事内容,讲解了一些词语和句子,如修炼、缘分、嫉妒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让我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学作品《白蛇传》,还学到了一些有关爱情和人性的道理。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 草原初读感知课件
助读资料我先看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陈 巴 尔 虎 旗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独特吧!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草 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风光美
人情美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 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 美丽的自然风光 。
蒙古人民 的热情好客。
我会写
毯 玻璃 裳 虹 蹄 腐稍微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毯 陈裳 虹蹄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 草原课前预习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 草原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 做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 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 其顶部有支架并盖有篷布,以呈天幕状。 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 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 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多音字
稍 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shào(稍息)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我看到大哥哥们正在练习稍. (shào)息的动作,其中有 个大哥哥在做的时候总比别人稍. (shāo)微慢了一点儿。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自然段仿写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自然段仿写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仿写:1.这一次,我看到了大海。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蓝,使我总想高歌一首,来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色澄碧,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白色的帆船,天空是蓝的,大海也是蓝色的。
帆船一会儿行驶在大海上,一会儿又好像行驶在天空中,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蓝色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
那些天空的白云是那么的柔,那么美,就像只用白色点缀,不用颜料涂抹的中国画那样,到处波浪翻滚,轻轻翻进天空。
这种境思,既使人高兴,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吟唱一首奇丽的诗歌。
在这样子的境界里,人们都一动不动躺在沙滩上,好像回味着大海的无限乐趣。
2. 这次,我看到了泰山,那里的风景比别处的更美丽,苍松是那么壮丽,巨石是那么厚重,使我仰慕备至,想要前来游历。
在泰山上,尽收眼底,而一览无余,四面都有苍松,青苔是绿的苍松也是绿的。
游人有的上山,有的下山,走到哪里都像给美丽的风影进行了点缀。
泰山的线条是那柔美,,就像只用神仙的画笔渲染的,像条龙盘悬在山顶间,到处嫩芽点绿,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叫人惬意,又叫人陶醉,既愿吟诗作画,又想高歌一曲来心情舒畅,在这境界里,游客的宠物仿佛也妥协了,也安静了下来,好像是在回味着泰山的气势雄伟磅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练习四复习要点
一、辨析组词
帕()镇()慨()镰()洽()忧()祭()怕()慎()概()廉()恰()扰()察()
漱()墟()攸()薄()副()尊()矮()喇()虚()悠()簿()幅()遵()矩()
辈()衡()毅()牌()页()粘()刁()背()横()貌()碑()叶()沾()刀()
嫂()衰()搏()粱()骤()栗()钢()艘()哀()博()梁()聚()粟()刚()二、多音字组词:
薄bó( )
载zǎi ( )
择
zé( )
báo ( ) zài ( ) zhái ( ) 补充:
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带点词语意思。
1.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2.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3.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望:愿望。
4.惊恐万状:因为惊慌恐惧而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5.载歌载舞: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载:又,且。
6.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负:依仗。
隅:角落。
7.悲愤欲绝:悲痛愤慨到了极点。
欲:想要。
绝:气息终止,死。
8.与世长辞:离开人世,死亡。
辞:告别。
9.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际:时候。
10.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真诚认错,愿受惩罚。
负:背。
11.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非常对立。
12.唇枪舌剑:形容争辩时非常激烈。
13.生死攸关:关系到认得生存和死亡。
攸:所。
14.井然有序:形容有条有理,很有秩序。
15.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16.嗷嗷待哺:饥饿时急于渴望食物的样子。
嗷嗷:哀鸣声。
待:等待。
哺:喂养。
17.要强好胜:每件事都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和成功。
好:喜欢。
18.节衣缩食: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节:节省。
缩:减少。
19.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颖:尖子。
20.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寥寥:形容数量少。
21.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惴惴:忧愁,恐惧。
22.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23.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24.顶礼膜拜:比喻对人或某物无限崇拜。
2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26.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27.耍赖:使用无赖手段。
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28.调皮蛋: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四、每课中心以及要点(要求会背诵和默写)。
1.《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从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历史悠久、成就伟大等几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郑成功》讲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故事,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了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主要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的意思是:回过头来看妻子和孩子,他们脸上的愁
云早已一扫而光;我随意地把诗稿和书本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
5.《示儿》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的意思是:我本来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元:本来。
但:只。
6.《负荆请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
知错就改的廉颇。
7.《最后的姿势》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谭千秋老师用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让人感动。
8.《船长》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赞扬了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哈尔威船长。
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9.《爱之链》课文用“爱之链”作课题是因为:文中的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
受他帮助的老妇人又将爱传递给了勤劳善良的乔伊妻子,这种爱的传递就像一根链条一样,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0.《小草和大树》赞扬了夏洛蒂.勃朗特及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顽强精神。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长篇小说。
《艾格尼斯.格雷》是安恩的长篇小说。
11.《轮椅上的霍金》讲述了霍金不仅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还是个生活的强者,赞扬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12.《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因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
文中的鲁滨逊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
13.《姥姥的剪纸》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慈祥和蔼的姥姥。
14.《牛郎织女》美丽善良的织女,勤劳朴实的牛郎,残暴专制的王母娘娘。
我还知道的民间故事有:《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15.《安塞腰鼓》描写了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响亮有力的鼓声、变幻的舞姿,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
文后第三题:(1)“茂腾腾”写出了击鼓后生充满生命活力。
(2)“燥热”与“飞溅”与句中的“冰冷”、“恬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3)“震撼”、“烧灼”、“威逼”这三个动感十足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文后第四题: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的是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五、练习中的题型及注意事项
1、《练习1》“语文与生活”明白有些词语的词尾读轻声与不读轻声意思完全不同,书中给出的这些词语都要明白意思,并能正确使用。
口语交际: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我了解()族的风俗习惯,比如
2.《练习2》“语文与生活”能够区别同音词、近义词的区别,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选择。
3. 《练习3》“语文与生活”能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病文。
主要毛病: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缺少成分、重复啰嗦、指代不清、语序颠倒、前后矛盾、标点符号不正确等。
口语交际:我国专门为保护少年儿童而制订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练习4》“语文与生活”中的6条俗语会背会默。
我还收集了一些俗语,如
“诵读与积累”中的12个词语大多是与京剧有关的,要会背会默。
口语交际:遇到误会时要心平气和地解释,注意礼貌,并把事情原委说清楚。
文中的三个情景要会解释,此外,想想生活中遇到误会的情形,并学着解释。
修改短文的三个步骤:
①读文章、明段意
②细读句、改别字、改病句、改标点
③再读段、理句序
补充:关联词: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并列关系: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既…… 又……
一会儿……一会儿……一方面……一方面……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虽然…… 可是……
可是…… 但…… 却……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 而且……
除了……还……而且……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 还是……或者……或者……假设关系:结果与假设一致:即使……也……要是……就……如果……就……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就算……也…… 哪怕……也……
条件关系:(1)第一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出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2)第二种:一个分句排除一切条件另一个说明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无论……都…… 不管……总……
取舍关系:两个分句各说一句话,从比较中表示采取一件,舍弃一件。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