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1)

合集下载

24.出师表习题精选1

24.出师表习题精选1

基础知识练习一、给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租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二、解释下列黑体字词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三、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四、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

五、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六、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七、翻译重点段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①(pǐ)②(cú)③(wè i )④(mù)二、①发扬光大②不恰当③贤德的进柬④善良平正三、①(C )②(B )③(C )四、(C )五、①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次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1. 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

该文是一封刘备致益州太守刘璋的表状,表达了刘备愿意出山平乱的决心,并请求刘璋接纳自己的投降。

这封表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2. 文学价值2.1 表达出己方的决心和诚意文中通过表述刘备向刘璋表达自己出山平乱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刘备的聪明才智和统治才能。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该文的说服力,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志。

2.2 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刘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全文更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3. 历史文化价值3.1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出师表》是东汉末年的一封历史文献,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

这封表状体现了刘备致力于平定乱世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3.2 展现了刘备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刘备在这封表状中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表明他有能力统一天下、平定乱世。

这种表现不仅为刘备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也对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4. 文化传承意义4.1 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忠诚、孝道和正义,体现了中国人对正直和道德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出师表》弘扬了忠诚、正义和公平,对现代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义、勇往直前,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和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5. 结语总结来说,《出师表》这篇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期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它也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出师表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背景介绍
《出师表》是一篇历史名篇,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致曹魏皇帝曹叡的一封辞表。

这封辞表表达了诸葛亮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和决心辞职的意愿。

知识研读答案考核
1. 《出师表》是谁写的?
答:《出师表》是由蜀国丞相诸葛亮撰写的。

2. 《出师表》是写给谁的?
答:《出师表》是写给曹魏皇帝曹叡的。

3. 《出师表》的目的是什么?
答:《出师表》的目的是表达诸葛亮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和辞职的决心。

4. 《出师表》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出师表》的内容主要涉及诸葛亮对自己才能的自谦、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和对蜀国军事问题的建议。

5. 《出师表》是在何时写的?
答:《出师表》是在公元234年写的。

6. 《出师表》的影响力有哪些?
答:《出师表》被广泛传播,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诸葛亮忠诚于国家和职责的精神。

总结
《出师表》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诸葛亮的辞表的研读,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环境以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

这篇作品的影响力跨越了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

【考点】〔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

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

〔崩殂〕指帝王之死。

崩:皇帝死亡;殂:读作cú,死亡。

〔三分〕指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疲弊〕也作“疲敝”,疲乏凋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判断句,用助词“也”表示判断。

译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

诚:的确,确实。

秋:时候。

【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然而,侍从护卫的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

【考点】〔……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

然:连词,表示转折,译为“然而”或“但是”。

盖: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句中有三个“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内”“于外”“于陛下”,“于”是介词,这里都译为“在”。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扩大皇上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陛下”。

宜:应该。

“开张圣听”是动宾结构,“开张”是动词,意思是“扩大”,“圣听”是名词,意思是“皇上听闻”因此,如果直译,就是“扩大皇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也可译为“广泛听取意见”。

注意古今异义:现代汉语中“开张”指商店等开始营业。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光:动词,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一、生字词崩殂(cu)恢弘(hong)妄自菲(fei)薄(bo)陟(zhi)罚臧(zang)否(pi) 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 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 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二、词语解释1。

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1。

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2。

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

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出师表 整理后练习及答案 (1)

出师表  整理后练习及答案 (1)

出师表复习题目2006.9.15(向)一、填空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 )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

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 )宜开张( )圣听,以光( )先帝遗( )德,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 ),以昭( )陛下平明( )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 )良实( ),志虑( )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 )陛下。

愚( )以为(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咨( )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 )漏( ),有所广益( )。

将军向宠,性行( )淑( )均( ),晓畅(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 )宠为( )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得所( )。

亲( )贤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 )不叹息( )痛恨( )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臣本布衣,躬( )耕于南阳,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 ),遂( )许先帝以驱驰( )。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 )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 )竭驽钝( ),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1)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1)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班级姓名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

(4分)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秋()报()光()塞()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分)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2分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
一、概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著名奏章,其主要目的是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深厚感情。

二、主旨
《出师表》的主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加强国家的治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主要内容
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诸葛亮认为君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样才
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建议后主刘禅要“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认为赏罚要分明,公正无私。

他建议后主刘禅在赏罚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偏袒或私心,这样才能使百姓信服,国家安定。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认为君主应该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他指出,贤臣是国家的重要财富,而小人则会导致国家的败亡。

他通过历史事件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这是三条建议中的最重要的一条。

四、表现手法
《出师表》在表现手法上兼用议论、叙事、抒情,有力地表达了诸葛亮的思想和感情。

此外,文章还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叙述方式,使读者更能深刻地理解诸葛亮的情感和意图。

《出师表》(1)

《出师表》(1)

《出师表》(1)1. 《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人称_______。

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下三分。

_______________,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2. 注释:陟罚臧否: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悉以咨.之:行阵:裨补缺漏:有所广益:性行淑均:《出师表》(2)1. ____________,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崩殂:(2)诚:(3)秋:(4)不懈.于内:(5)殊遇:(6)开张圣听:(7)以光.先帝遗德(8)恢弘:(9)妄自菲薄:(9)引喻失义:(10)以.塞忠谏之路也:(11)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3)一、1.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4.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注释夙夜:不效:奖.率三军:庶:驽钝:攘除:斟酌损益:《出师表》(4)1. 先帝知臣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命以来,____________。

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1)

《出师表》(1)

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陷。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相信自己 大显身手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旳三条提议是什么?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严明赏罚
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
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
2、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旳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目旳是 什么?
先帝(刘备)懂得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 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 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紧张不能将先帝旳 托付旳事情办好,有损先帝旳圣明。所以我在 五月渡过泸水,进一步到荒凉旳地方。目前南 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分,应该鼓舞并 带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 自己平庸旳才干,铲除奸邪凶恶旳曹魏,复兴 汉室,回到原来旳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 先帝并忠于陛下旳职责旳本分。至于对政事旳 斟酌兴废,进献忠诚旳提议,那是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旳责任。
读准下列划线字旳音。
崩殂( cú) 疲弊( )bì 陛下( bì) 恢弘( h)óng 妄自菲( fě)i 薄( b)ó 以塞( sè) 驽钝( )nú 陟( zh)ì 罚臧( zā)n否g ( )pǐ 裨( bì)补阙( q)uē漏
郭攸( yō)u 之 费祎( )yī 行(hán)g阵和睦 长(zhǎn)g史 猥( )w自ěi 夙( sù)夜忧叹 攘(rǎn)g除 以彰其咎( jiù) 咨诹( z)ōu 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 酌( zh)u损ó 益
诸葛亮故事汇萃
• 三顾茅庐 • 舌战群儒 • 草船借箭 • 借东风 • 三气周瑜 • 七擒孟获 • 空城计 • 挥泪斩马谡
岳飞行书《出师表》

《出师表》(1)

《出师表》(1)

阅读第七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委托。以:把。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 实 大事托付给我。
现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恐:担心。
领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 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五 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愿:希望。信:信任。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 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 以指日可待了。
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 么? 3、“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 要条件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作者《后 出师表》中的名言,本段有一个四字 语与此成语意思相同,这个四字语是 : ——庶竭驽钝。
上页
返回
下页
写自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与“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
——为出师北伐作准备。 作者认为北伐中原的两个条件已经具 备,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上页 返回 下页
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 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 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
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这样的 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 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 坏大事。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 任人惟贤,知人善任。再次,说明21年创业 艰难,不能半途而废。
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 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 重任。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 (16岁)。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 政大事。227年,率军北进,驻军汉中, 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 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出 发前上书,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 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 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 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 《出师表》。

第23课《出师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第23课《出师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4.回顾全段,说说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提出建议的。
精读细研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6文中作者以先汉兴隆与后汉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以史为鉴,从正反两方面向后主言明:能否亲贤远
佞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强调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精读细研
7.自读文中作者自述身世的部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
(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的事

此皆良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
注释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出:出征。 (3)师:军队。 (4)先帝:这里指刘备。 (5)创:开创,创立。 (6)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7)而:表转折。 (8)赏:受赏。 (9)刑:受罚。 (10)中道:中途。 (11)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22)于:在。 (23)忠:忠诚。 (24)内:朝廷上。 (25)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26)士:将士。 (27)忘身:奋不顾身。 (28)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29)追:追念。 (30)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31)欲:想要。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 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 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 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 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 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 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 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出师表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出师表

二十二、出师表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指帝王之死(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3)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4)此皆良实..良实:忠良诚实的人(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6)悉以咨.之咨:询问(7)性行淑均..淑:善均:公正、公平(8)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有名望,显贵(9)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10)猥.自枉屈..猥:辱。

谦辞枉屈:屈尊就卑(11)由是感激..感激:感奋激发(12)深入不毛..不毛:不生长草木。

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13)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14)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1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功效(16)以彰.其咎彰:公布,揭示(17)以咨诹.善道诹:询问(18)临表涕零..涕零:流泪,落泪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益州疲弊..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零(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懈:怠惰,松懈(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表明(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5)先帝称.之曰能称:称赞(6)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提拔,推举(7)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避(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拜访,探望3.翻译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省略句]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判断句/2022湖北十堰]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倒装句/2021山东德州]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1)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1)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情深辞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1)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2)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诚宜开张圣听。

(3)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开张圣听,不应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用原文回答)先帝;指刘备业:统一全国的大业中道:中途崩殂:死,用于帝王疲弊:民力困乏诚:果真,实在秋:时候盖:副词,表推测开张:古义指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以光:用来发扬光大恢宏:扩大,发扬以塞:以致堵塞菲薄:轻视,小看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身忘死,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

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第一部分:论述了当时的形势严峻,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纳谏方面:“开张圣听”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陟:提升臧否:善恶,这里用作动词,评论人物好坏异同:这里指“异”的意思作奸犯科:干坏事犯法私:私心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用来,显示,治理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出师表复习题1

出师表复习题1

《出师表》测试题1一.释词。

1.表.( )2.中道崩.殂()( )3.躬.耕( )4.先帝之殊遇( )5.以光.先帝遗德( )6.恢弘( )7.引喻失义.( )( )8.宫中府中( )( )9.陟.罚臧否..( )( )( )10.论其刑.赏( )11.平明之理.( )1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13悉.以咨.之( )( )14.性行淑均..( )( )15.闻达( )16.猥.自枉屈( )17.驱驰( )18.尔来( )19..寄.臣以大事( )20.深入不毛.()21.庶竭驽.钝.()()22.驽钝( )23.攘除奸凶( )24.斟酌损益..( )( )25.责允等之慢.( )26.以彰.其咎.( )( )27.咨诹.善道( )28.察纳雅言( )29临.表涕零..( )( )( )30.三顾.( )31.此先汉所以兴隆()32.夙.夜忧叹()33.讨贼兴复之效.()34.不效.则治臣之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卑鄙今义:古义:2.感激今义:古义:3.存亡之秋.今义:古义:4.痛恨今义:古义:三.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三.问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的赤诚感情(写此表的目的)和的坚定决心。

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是、、其中最主要的是3.陆游曾称赞《出师表》说:,4.作者陈述自己临危奉命的名句是,5.先帝在遗诏中告诫儿子说:惟贤与德,能服于人6.“每与臣论此事”此事指7.“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提到的这一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复习( 《出师表》复习(一)
陶艳红
展示目标: 展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重点实词及句子的 翻译。 翻译。 掌握文中诸葛亮所提的三条建议, 3、掌握文中诸葛亮所提的三条建议,了解这 些建议对北伐的意义。 些建议对北伐的意义。
自学检测:
挑选 显示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文言实词的解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 组是( 组是 D ) 代词、 辍耕之 A、悉以咨之 、悉以咨之 辍耕之垄上 代词、到 B.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 .试用于 叹息痛恨于桓、灵 在、对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 用来、以致 、 用来、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 .创业未半而 人不知而不愠 但是
菲薄( fěi )
zāng
pǐ)
阵和睦 行阵和睦( háng
mù )
考考你: 考你: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开张圣听、 秋、 光、 开张圣听、 义、遗、 咨、 痛恨 翻译下列句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岳飞抄录《出师表》的故事: 岳飞抄录《出师表》的故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 游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 杜 甫 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什么的形象? 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什么的形象?
合作解疑: 合作解疑:
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用文中 的原话和概括两种方式回答)? )?哪条是最重 的原话和概括两种方式回答)?哪条是最重 要的?为什么? 要的?为什么?
①亲贤远佞是前面两条建议的基础和保障,这关乎到 亲贤远佞是前面两条建议的基础和保障, 国家的存亡,只有做到了亲贤远佞, 国家的存亡,只有做到了亲贤远佞,才能实现广开言 路和严明赏罚。 路和严明赏罚。 ②这也是先帝刘备的遗愿。 这也是先帝刘备的遗愿。
激励引导: 激励引导:
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 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用真情抒写出了 传世名作《出师表》 感激涕零” 传世名作《出师表》,并“感激涕零”地 提出了三条建议,试分析, 提出了三条建议,试分析,诸葛亮提出这 些建议有什么作用? 些建议有什么作用?
①为诸葛亮出师北伐提供稳定的后方,解除 为诸葛亮出师北伐提供稳定的后方, 自己北伐的后顾之忧; 自己北伐的后顾之忧; ②最终是为了汉室的兴隆; 最终是为了汉室的兴隆;
作业: 作业: 大练习册P77 78练习题 P77大练习册P77-78练习题
1、本文文学常识(作者、朝代、本文体裁)。 本文文学常识(作者、朝代、本文体裁)。 2、字词检测。 字词检测。 3、疏通课文1-5段的翻译,提出疑难的字词 疏通课文1 段的翻译, 或句子。 或句子。
崩殂 ( cú ) 陟罚臧否( zhì 臧否 裨补缺漏( bì ) 补缺漏 以遗陛下 (wèi ) 桓灵( huán)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文言文内容理解
今天的我们不用再如诸葛亮一般血 战沙场,求得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战沙场,求得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我 们已经拥有了稳定、强大的国家, 们已经拥有了稳定、强大的国家,但 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 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热爱我们的祖 国,维护今天的稳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今天的稳定,加强民族团结, 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 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文言虚词应用
4、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文言语句翻译
5、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 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 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 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重点实词及句子的翻 译。 掌握文中诸葛亮所提的三条建议, 3、掌握文中诸葛亮所提的三条建议,了解这些 建议对北伐的意义; 建议对北伐的意义;
总结检测:中考题再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先帝简 以 先帝 (3)亲贤臣,远小人 远离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亲贤臣, 亲贤臣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