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二章 合成的抗感染药
磺胺类药物结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 化学治疗药 药物化学课件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很弱,与其它抗菌药合用 可增强其它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如棒酸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与其它抗菌药合用时通过影响其代 谢可增强其它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如丙磺舒
抗菌增效剂
TMP(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剂,使细菌生长受双重阻止作用; 丙磺舒:抑制有机酸排泄,增加药物在血中浓度,与β-内酰胺类 抗生 素合用有增效作用;
相关链接
临床常用抗菌增效剂的作用特点
棒酸(克拉维酸)本身抗菌活性很弱,但具有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可显著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 如与头孢霉素、羟氨苄西林合用分别可增强其抗菌活性 2~8倍与130倍。
丙磺舒(增加尿酸排泄药)可抑制有机酸抗菌药物从 哺乳动物肾脏的排泄,因而可以抑制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及对氨基水杨酸等有机酸类抗菌药物的排泄。如与 青霉素合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排泄速度,提高其在血中的 浓度而增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
吸电子基团可以是酰基,也可以是芳香杂环。N,N-双取代化合物一般丧失活性。
(4)苯环若被其他芳环或芳杂环取代,或在苯环上引入其他基团,抑菌活性降低或丧失。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其他芳环或引入其他基团 活性降低或丧失
单取代活性增加, 杂环取代更好
游离氨基或潜在的游离氨基 是活性关键
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 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抗代谢 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代谢拮抗概念已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疟及抗癌 药物等设计中。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药物化学的意义和作用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有机合成、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等多个方面。
它的意义在于探索药物分子与靶标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
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药物化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药物化学的手段,可以合成出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感染药物。
二、抗感染药物研发的挑战抗感染药物研发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细菌不断产生耐药性,已有的抗生素逐渐失去了对感染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
因此,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成为迫切的需求。
三、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策略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药物化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为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策略:1. 靶向细菌的关键酶活性:通过药物化学的方法,可以设计和合成特异性靶向细菌关键酶活性的抑制剂。
这些抑制剂可以阻断细菌关键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2. 合成新的化合物结构:药物化学可以通过合成新的化合物结构,改变药物分子的性质,增强其抗菌活性和选择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3. 结构修饰和优化:通过结构修饰和优化,药物化学可以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这一策略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尤其重要,因为药物需要在受感染部位起到高效杀菌作用,并且避免对宿主产生毒副作用。
4. 组合用药策略:药物化学可以通过组合用药策略,将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组合,以增强药效和防止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化学可以设计和合成适合组合用药的化合物,提高治疗效果。
四、实例分析以抗MRSA感染为例,药物化学在研发抗MRSA感染药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药物化学的手段,可以设计出特异性靶向MRSA细菌的抑制剂,并通过合成新的化合物结构,改善药物的药效。
第二章++抗生素
小结:青霉素与头孢的异同
续前
三、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青霉烯、氧青霉烷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通 常称为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属于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是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发 现的一类药物。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 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 活,这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
两个稠合环不共平面,以稠合边为轴折叠,有三个手性 中心(2S,5R,6R)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青霉素G
特点:不能口服、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谱窄、 过敏反应。
青霉素的化学性质:
青霉素在稀酸条件(pH=4)室温水解,发生分子内重排,生 成青霉二酸。
——不耐酸
青霉素在强酸条件下或在二氧化汞作用下,先生成青霉酸和 青霉醛酸,青霉醛酸不稳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生成青霉 醛。
都有一个四元的都有一个四元的内酰胺环内酰胺环内酰胺环是该类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内酰胺环内酰胺环由四个原子组成环张力较大因此由四个原子组成环张力较大因此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
第二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第一节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的来源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都有一个四元的ß-内酰胺环, ß-内酰胺环是该类 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 ß-内酰胺环由四个原子组成,环张力较大,因此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 ß-内酰胺环N的3位有酰胺基侧链(除碳青霉烯类 外) 与N相邻的C上连有一个羧基(除单环ß-内酰类外) 立体结构特点:两个稠合环非共平面
精品医学课件-化学合成抗菌药
(十二)常用药物简介
5) SMZ:磺胺甲噁唑,新诺明 作用与SD相似,持效时间 较SD长,内服吸收和排泄慢,主要用于严重的呼吸道和泌 尿道感染,与TMP配用,抗菌效力可增强数倍至几十倍。 对鸭等球虫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但乙酰化率高,易产生结 晶尿和血尿。
尿液。 3)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VB、VK的合成吸收减少,宜补
充相应的维生素。 4)治疗创伤时,须将坏死组织和脓汁清除干净,避免其
中的PABA。 5)蛋鸡产蛋期禁用。 6)严格掌握适应症 , 对病毒性疾病及发热病因不明时不
宜用磺胺药。 7) 除专供外用的磺胺药外 ,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磺胺药 ,
2)SM2 :磺胺二甲嘧啶 抗菌作用比SD弱,但乙酰化低, 不良反应少。吸收较迅速而完全,排泄较慢,中效磺胺, 除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外,还可用于畜禽球虫病的 治疗。
3)SD:磺胺嘧啶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扩散进入组 织和脑脊髓液中,是本类中治疗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中 效磺胺,对球菌和大肠杆菌效力强。常用于禽霍乱、禽伤 寒、禽白痢、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等,防治流行乙脑也可 选用。
经肾排出的部分以原形,部分以乙酰化物和葡萄糖苷酸结 合物的形式排出。其中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小部分经肾 小管分泌。排泄的快慢主要决定于通过肾小管时被重吸收 的程度。凡重吸收少者,排泄快,消除半衰期短,有效血 药浓度维持时间短(如SN、SD);而重吸收多者,排泄 慢,消除半衰期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如SM2、 SMM、SDM)。当肾功能损害时,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 长,毒性可能增加,临床应用时注意。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抗感染药物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抗感染药物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抗感染药物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感染药物,是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一种。
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许多细菌引起的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阿莫西林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副作用等方面来介绍这一抗感染药物。
一、作用机制阿莫西林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其抗感染作用。
它能抑制细菌壁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的脱水和破裂,进而使细菌失去保护,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阿莫西林能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二、适应症阿莫西林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但不限于:1.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2. 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3.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道炎、性传播疾病等。
4.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痤疮等。
5. 消化系统感染:如胃肠炎、阑尾炎等。
在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感染时,医生会针对具体情况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请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三、副作用阿莫西林通常是安全有效的,但使用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1.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3. 严重过敏反应:如药疹、药热综合征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4. 肝功能损害:如肝酶升高、黄疸等,需密切观察。
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如果出现上述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阿莫西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运用药物前,需告知医生关于过敏史、其他疾病史以及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2.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3. 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特别谨慎使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和疗程。
4. 阿莫西林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抗凝药物、甲苯磺丁脲和其他抗菌药物等。
《药物化学》毕业考试题库
毕业生考试习题库(适用于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单选)1。
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A。
天然药物 B. 生物药物C。
化学药物D。
中药材E。
中成药2。
硝苯地平的作用靶点为( )A。
受体B。
酶 C. 离子通道D。
核酸E。
基因二、配比选择题[5-9]A。
药品通用名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E. 俗名5.对乙酰氨基酚( )6。
泰诺()7.Paracetamol ()8。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9.醋氨酚()第二章合成抗感染药一、选择题(单选)1.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A.二氢叶酸合成酶B.二氢叶酸还原酶C.叶酸合成酶D.叶酸还原酶 E. DNA回旋酶2。
下列具有三氮唑结构的抗真菌药物有()A。
酮康唑B。
氟康唑C。
克霉唑D。
两性霉素E。
咪康唑3。
属于开环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是( )A。
阿昔洛韦B。
利巴韦林C。
齐多夫定D。
盐酸金刚烷胺E。
阿糖腺苷4。
下面哪个药物为抗菌增效剂()A。
磺胺甲噁唑B。
呋喃妥因C。
盐酸小檗碱D。
甲氧苄啶E。
诺氟沙星5。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构效关系中,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是() A.1-位氮原子无取代B.3—位上有羧基和4—位是羰基C.5 位的氨基D.7 位杂环取代基团E.8 位的氟原子6。
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代谢拮抗叶酸生物合成通路( )A.都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B.都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C.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D.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E.干扰细菌对叶酸的摄取7. 利福平的化学结构属于下列哪一种( )A。
大环羧酸类B。
氨基糖甙类C。
大环内酰胺类D. 环状多肽类E. 大环内酯类8。
下列哪个药物结构中含有叠氮基团 ( )A. 利巴韦林B. 齐多夫定 C 。
阿昔洛韦 D 。
特比萘芬 E 。
克霉唑9. 与乙胺嘧啶属同一结构类型,作用机制也相似的药物为 ( )A. 磺胺甲恶唑 B 。
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
4.其他: G-杆菌所致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G-杆菌所致五官科和皮肤软组织伤口感染。 治疗立克次体、衣原体以及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感染。 治疗军团菌病、结核病、麻风等。
第17页/共56页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特别是 氟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仅为5%,能被 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1.胃肠道反应
(–) 2
reseal break on front side
(–)
(–) 3
第5页/共56页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DNA回旋酶A亚基,通过 抑制其切口和封口功能,而阻碍DNA的合成, 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stabilize Positive node
(+)
(–) 1
break back segment
第15页/共56页
3.呼吸道感染 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如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卡他莫拉菌、支原体均有较好抗菌活性, 对肺炎链球菌和绿脓杆菌活性较差,但仍有中等度作用。 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感染及肺炎有效率为65%-91%。严 重感染宜静脉给药。 对肺脓肿、吸入性肺炎等可能合并厌氧菌感染者疗效较差,应合用抗厌氧菌药物。
第7页/共56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革兰阳性菌,喹诺酮类主要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Ⅳ。对于大多数革兰阴性菌,DNA回 旋酶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真核细胞不含DNA回旋酶,但含有拓扑异构酶Ⅱ,喹诺酮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对其有抑制 作用。
第8页/共56页
【耐药性】
细菌对喹诺酮类先天性耐药频率极低,但后天获 得性耐药却发展很快。耐药机制包括: 1.靶点突变
第33页/共56页
对革兰阴性 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很高,其对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肺炎球菌、葡 萄球菌、链球菌、军团菌、淋球菌及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也比较高,对某些耐氨基 糖苷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菌株仍有抗菌活性。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之抗感染药、抗肿瘤药考点讲解
第七节 抗感染药 >>抗生素类抗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 >>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沙星类)、磺胺类(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抗真菌类(多烯类、咪唑类和三唑类); >>抗病毒药:抗非逆转录病毒药(洛韦类)、抗逆转录病毒药(夫定类); >>抗疟药:青蒿素类。
考点考点1 抗生素 抗生素类抗菌药:类抗菌药:β-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抗菌药抗菌药 1.青霉素类:四元β-内酰胺环与四氢噻唑环骈合。
杂质蛋白及青霉噻唑高聚物是其过敏源。
交叉过敏反应。
(1)耐酸青霉素:非奈西林(6位侧链苯氧乙酰氨基)、阿度西林(6位侧链叠氮)。
(2)耐酶青霉素:耐β-内酰胺酶。
甲氧西林(第一个用于临床,但对酸不稳定)、苯唑西林(对酸稳定,可口服)。
(3)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苯甘氨酸,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骈合。
第一代:耐青霉素酶,但不耐β-内酰胺酶。
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
第二代: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头孢呋辛酯(前药)、氯碳头孢(碳头孢)。
第三代: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抗菌谱更广。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泊肟酯(前药)、拉氧头孢。
第四代:引入季铵。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噻利。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自杀性”酶抑制剂。
(2)青霉烷砜类: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舒他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1:1,前药)、他唑巴坦。
(3)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肾肽酶抑制剂)、美罗培南(对肾脱氢肽酶稳定)、比阿培南(不需并用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法罗培南(不属碳青霉烯类,青霉烯)。
(4)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受性好,副作用发生率低,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化学合成抗菌药
•短效类(<10h):如SIZ,治疗泌尿道感染。
•中效类(10~24h):如 SD、SMZ,用于全身感染。
•长效类(>24h):如磺胺多辛(SDM)。
2. 用于肠道感染:如柳氮磺吡啶(SASP) 。 3. 外用:如SML、SD-Ag、磺胺醋酰钠(SA-Na)。 用于创面感染和眼部感染。
19:46
【不良反应】
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
尿、肠道药浓度高,用于敏感菌所致泌尿 生殖道、肠道感染及淋病,也可外用治疗皮 肤、眼部感染。
环丙沙星抗菌谱广,为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中
体外抗菌最强者,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 菌素耐药的G+、G-对本药仍敏感。对厌氧菌多数 无效。
19:46
氧氟沙星
在脑脊液、胆汁、尿液、痰液中浓度高。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 胆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
19:46
19:46
应 用 注 意:
• 1 .首剂加倍 • 2 .脓液和坏死组织含大量PABA,局部应 先清创排浓 • 3 .禁与普鲁卡因合用
4.人体可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故不受一 般磺胺类及TMP影响。
[耐药性]以葡萄球菌多见,链球菌、肺炎 球菌、痢疾杆菌次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46
[药物分类]
1. 用于全身性感染:口服易吸收,根据t1/2分:
1. 泌尿系统:以SD常见,SMZ大量久用会出现,
用药时应注多饮水、同服等量的碳酸氢钠碱 化尿液。
2. 过敏反应:磺胺类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 需询问过敏史。 3. 造血系统反应、偶见粒细胞减少,再障及血小板减少 症。
•4. 肝损害: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见急性肝坏死。
5. 其他:中枢抑制,胃肠道反应,驾驶员、高空作业 者忌用。孕妇禁用TMP。
新型抗感染药赛来昔布的合成新工艺
新型抗感染药赛来昔布的合成新工艺作者:姚德勇,王巧玲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6期[摘要] 目的:研究一步法制备赛来昔布的合成方法。
方法:以异丙醇为溶剂,对甲基苯乙酮与三氟乙酸乙酯为原料缩合得到1-(4-甲基苯基)-4,4,4-三氟-1,3-丁二酮,直接与对磺胺基苯肼盐酸盐在溶剂脱水环合。
结果:本法总收率达83%。
结论:赛来昔布新合成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 赛来昔布;环氧化酶;合成[中图分类号] R91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029-02New synthesis technology about celecoxib of a new anti-inflammatoryYAO Deyong, WANG Qiaoling(Qingdao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one stage synthetic method of celecoxib. Methods: In isopropyl alcohol, the condensation of 4-methylacetophenone with ethyl trifluoroacetate by means of sodium methoxide gives 1-(4-methylphenyl)-4, 4, 4-trifluorobutane which was cyclodehydrated with (4-sulfamoylphenyl) hydrazine hydrochloride to give celecoxib. Results: The total yield reached up to around 83%. Conclusion: The new synthesis process of celecoxib is practicable.[Key words] Celecoxib; Cyclooxygenase; Synthesis赛来昔布(Celecoxib)是一种新型抗感染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药物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O
F
COOH
HN
N
N C2H5
化学名: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氟哌酸。
性 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在空气中可吸收少量水分。在水中或乙醇中极微溶解 氯仿中微溶,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磺胺醋酰钠 Sulfacetamide Sodium
H2N
SO2NCOCH3
Na
简称SA-Na
性 质:本品易溶于水。其它性质同磺胺类药物理化 通性。
作 用:本品主要用于结膜炎、砂眼及其它眼部感 染,一般配制本品10%水溶液用作滴眼剂,所 以本品的原料药应严格控制质量,滴眼剂应 控制其pH值在7.8~9.0之间。
3位羧基
12
N
1位为取代的氮原子
R1
5、7、8位可有不同的取代基
理化性质
本类药物因含有羧基显酸性,在水中溶解度小, 但在强碱水溶液中有一定溶解度。 喹诺酮类抗菌药遇光照可分解,对病人产生光 毒性反应,应采取避光措施。 本类药物结构中3,4位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 和金属离子如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不 仅降低了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长时间使用也使 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
熟悉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盐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氨 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两性霉素B、氟康唑、利巴 韦林、阿昔洛韦、盐酸小檗碱、甲硝唑、阿苯达唑、青蒿素 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
重点
典型药物诺氟沙星、磺胺嘧啶、异烟肼、氟康唑、利巴韦林、 阿昔洛韦、甲硝唑、青蒿素、阿苯达唑的化学结构或结构特 点、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O
F
COOH
HN
N
N
又名环丙氟哌酸 性 状: 本品性状、稳定性与诺氟沙星相似。但强
光照射12小时即可检出分解产物。
氧氟沙星 Ofloxacin
H3C N
O
F
COOH
N
N
O CH3
又名氟嗪酸。 稳定性:本品稳定性与诺氟
沙星相似。
作 用:本品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呼吸 道、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感染、尿路感染、口 腔感染等。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氧氟沙星 显得比诺氟沙星稍强。综合喹诺酮类抗菌药各品 种的药理作用,口服以氧氟沙星为优。
第二节 喹 诺 酮 类 抗 菌 药
结构类型、结构特点 和理化性质
典型药物
第一代主要有萘啶酸
O COOH
H3C N N C2H5
萘啶酸
第二代主要有吡哌酸和西诺沙星
O
COOH N
HN
NNN
C2H5
吡哌酸
第三代主要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
星、左氧氟沙星等
O
F
COOH
HN
N
N
C2H5
诺氟沙星
磺胺类药物构效关系
其他芳环或引入其他基团 活性降低或丧失
单取代活性增加 杂环取代更好
游离氨基或潜在的游离氨基 是活性关键
磺酰胺基与氨基必须在Leabharlann 位 邻位或间位无效课堂活动
配制磺胺类药物钠盐注射液的注射用水能否在煮沸、 放冷数天后,再用来溶解其钠盐原料配制注射液?
不能。因为磺胺类药物钠盐属于强碱弱酸盐,且磺 胺类药物的弱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配制磺胺类药物钠盐 注射液的注射用水在煮沸、放冷数天后,会吸收空气中二 氧化碳形成碳酸,溶解磺胺类药物钠盐后会导致析出磺胺 类药物的沉淀。
SO2NH
N O
CH3
N SO2NH
N
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性状 磺胺类药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几
乎无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具有一定的熔点。 灼烧熔融变色
不同的磺胺类药物,以直火加热可熔融,呈现不同的颜色, 产生不同的分解产物。如磺胺显紫兰色,磺胺嘧啶显红棕色,磺胺 醋酰显棕色。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与其它抗菌药合用时通过影响其代谢可增强 其它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如丙磺舒
典型药物
甲氧苄胺嘧啶 Trimethoprim
CH3O CH3O
CH3O
CH2
N
N NH2
NH2
化学名:2,4-二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 甲基]嘧啶,又名甲氧苄啶,简称TMP。
临床常用抗菌增效剂的作用特点
具酸碱两性 磺胺类药物显酸碱两性(磺胺脒除外),碱性来源
于芳伯氨基,酸性来源于磺酰氨基,可溶于酸或碱(氢氧 化钠和碳酸钠)。但其弱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磺胺类药 物的pKa一般为7~8,碳酸pKa为6.37),所以其钠盐注射 液与其它酸性注射液不能配伍使用。 芳伯氨基的反应
磺胺类药物一般含有游离的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另由于芳伯氨基的存在会导致磺胺类药物易被 氧化变色。
稳定性:本品避光保存五年未变化,日光照射30天可 检出三种分解产物。
鉴 别:取本品少许置干燥试管中,加少许丙二酸与 醋酐,在80-90℃水浴中保温5-10分钟,显红 棕色,可用于本品与其他药物的区别。
作 用:本品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 菌药,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泌尿道、肠道、 妇科、外科和皮肤科等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磺胺类抗菌药及抗菌增效剂
基本结构通式 与类型
理化性质
典型药物
抗菌增效剂
简介
对氨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统称为磺胺类,磺 胺类药物是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的阐明时间短、 种类多的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 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通式与类型
磺胺类药物的母体为对氨基苯磺酰胺,将磺 酰胺基的氮原子称为N1,芳伯氨基的氮原子称为N4。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通式为:
磺胺类药物虽然易被氧化变色,但保存得好, 可贮存多年而不变质,如何保存?
根据影响药物氧化的环境因素,磺胺类药物易被氧化 变色,保存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应注意调节pH值,加抗氧 剂和金属离子络合剂,避光、密闭和阴凉处保存。
实例分析
下列处方是否合理?
某患者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医生开据了下列处方: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ml
百浪多息
Domagk发现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可以使鼠、兔 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后发现其具有药效作
用的是在体内发生了代谢的产物对氨基苯磺酰胺)。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药物体内代谢产物 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开发新药的先例,并形成了抗代 谢学说。
知识目标:
掌握
磺胺嘧啶、诺氟沙星、异烟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熟练应用该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解决药物的生产、检验、 运输、贮存的相关问题。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卤代反应,如易起溴代反应,生成 白色或黄白色的溴化物沉淀。
N1、N4上取代基的反应 主要是N1上取代基的反应,取代基为含氮杂环的可
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还可以发生溴代反应。
磺胺类药物理化性质
弱碱性 自动氧化
杂环取代基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
酸性,成钠盐 与金属离子反应,成铜盐
课堂活动
讨论:某个医院护士给病人静脉点滴三代喹诺酮类抗菌 药时用黑色纸包裹输液瓶,有必要吗?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采取哪些避光措施?
喹诺酮类抗菌药遇光照可分解,可对病人产生光毒性反 应,使用前后均应避光。但静脉点滴时由于时间短暂,没 有必要用黑色纸包裹输液瓶。应采取避光措施是:使用前 运输和贮存时要避光,病人用药后(特别是静脉点滴该类 药物后)要避免阳光暴晒。
第四代目前主要有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等
HH N
H
FO
F
COOH
N
N
OCH3
莫西沙星
HN
NH2 O
F
COOH
N
N
F
司帕沙星
结构特点
综合临床使用的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结构,归纳 其基本结构通式如下:
第三、四代喹 诺酮类抗菌药 6位为氟原子
R2 R3
X6 5
78
R4 R5
O
4位酮羰基
COOH
4 3
第二章 合成抗感染药
LOGO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 、呕吐、皮肤有瘀斑、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 激征。感染亦可发生于上、下呼吸道,关节,心 包及眼等部位。本病遍见于世界各国,呈散发或 大、小流行,以儿童发病率为高。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 全身性疾病。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患感染性疾病的 经历,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遍布临床 各科室、对人民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H2N
N SO2NH
N
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简称SD。
性 质:本品遇光色渐变暗。其它性质同磺胺类药物 的理化通性。
磺胺嘧啶
作用:本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则生成磺胺嘧啶银,具 有抗菌作用和收敛作用,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 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创 面的抗感染。磺胺嘧啶的锌盐作用同其银盐。 本品的抗菌作用和疗效均较好,其优点为血中 浓度较高,血清蛋白结合率低,易通过血脑屏 障渗入脑脊液,为治疗和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 首选药物。
甲氧苄胺嘧啶(TMP)为广谱抗菌增效剂。其作用机 制是通过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细菌DNA、 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与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使细 菌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产生协同抗菌作用,抗菌药 效可增强数倍乃至数十倍,甚至有杀菌作用,故TMP又 称为磺胺增效剂。TMP与其它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四环 素等合用也可增强其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