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各章节总结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95fdd34693daef5ef73d5a.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型1、单选10*1=102、填空10*1=103、判断题10*1=104、简答7*6=42(答要点)5、论述2*14=42(结合学习和教学)第一章绪论考点: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2、心理学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人的潜意识、无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以人为本。
马斯洛、罗杰斯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简答)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5、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论述)三者的联系: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三者的区别: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老师;学习、发展——学生6、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威信效应;②名片效应;(一致的观点)③“自己人”效应;④好感效应7、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懂得教什么,不懂如何教)、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策略式教学(更关注如何有效的教)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大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尝试次数越多,错误率下降。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c918cfd4d8d15abf234e1e.png)
第一章绪论1、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6a50f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b.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
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4、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人称为“心理学之父”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7、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心理学的人物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9、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
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0、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
11、预测:心理学中的与测试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12、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以为这通过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c09d0903d8ce2f00662350.png)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学科。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 教育机智(新加)——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4 学生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从事自己的过程。
人类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 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存在三种状态:一初始状态,二中间状态,三目标状态。
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7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8 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有道德健康。
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完全健康。
9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10发现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不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或发现而获得。
11接受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直接呈现,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cde1bc2b160b4e777fcf81.png)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2、意识的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3、心理现象的构成答: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部分组成。
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性构成离心力发展的动力因素。
心理过程包含: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注意是独立的心理特性,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
4、心理的实质答: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与实践活动:发展、制约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得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任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师的教学行为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为标志7、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1)教育任务:高专2)教育对象:大学生 3)教育职能: 三大职能4)教育地位作用:最高层次、经济政治文化5)培养方式不同:科研引入教学、教学方法特殊性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的比重逐渐降低,教师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增加;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究式转化;③教学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化,由注重教知识向注重教思维方式转化;④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
8、理解并能与实际相结合阐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其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第三,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三种心理过程的概念及其关系※答: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即,是为了搞清楚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称为认识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565dfba300a6c30d229f20.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936b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d.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a574f98ccbff121dc3683ab.png)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3.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四、论述题
1.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章节
题型
容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二、辨析题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
2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章节
题型
容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二、辨析题
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3.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高等学习教育心理学总结复习要点总结
![高等学习教育心理学总结复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a93bd3192e45361166f585.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观点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含哪些?心理学学上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区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学独立的标记:冯特总结了古人的经验,与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
所以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动机 :是直接推感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陈说性知识 :主要指语言方面的知识,是说明事物、状况是如何的,是用往返答“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 :是对于如何达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方如何进行推理、决议或许解决某类问题等。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样属性的整体反应。
察看 :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过程。
记忆 :是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思想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实质属性与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归纳的反应。
创立思想 : 是人们运用新奇、独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过程。
注意 :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必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个性 : 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因为社会的影响经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牢固、差别于他人的心理特色的总和。
能力 :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达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色。
气质 :是个体内在的,稳固长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色(书上)。
老师(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所有的动力特色的总和)性格 :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道德:是道德质量的简称,它是指个体在依照必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色。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点或他人牢固的,由认知、感情和行为偏向三个成分构成的心理偏向。
集体:又称为集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必定的共同目的、以必定的方式联合在一同进行共同活动并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会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固的联系和心理依赖关系。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39de89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6.png)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科,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a.研究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在高等教育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点,教学的心理过程,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形成品德、个性以及个体差异等问题。
b.研究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大学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因材施教等。
C.来自高等学校师生交往和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体系包括哪些?答案: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b.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d.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答案: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的标志:始于20世纪初(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动物的灵魂——智育;理性的灵魂——德育3.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原理原则瑞典:斐斯泰洛齐——《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意识阈——统觉团。
4.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美国的桑代克——动物学习实验(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的构成:《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5.美国教育心理学派: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谈话调查),测量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905ce04afe04a1b071deec.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考试要点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是说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指心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学习的心理学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3.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过程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
4.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5.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6.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
7.自我,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自我的内容看,自我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
根据人的特性,自我应包含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心理)自我。
二是从自我在自我意识中所发挥的机能看,可把自我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8.群体也称团体。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9.心理健康,在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10.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11.知识学习也称知识的掌握,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习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2.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索,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b848d1f61fb7360b4c65a6.png)
(闭卷)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P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4 条); 4.P13-1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 条); 1.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2.p27.大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3 条); 3.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情感、情操)*; 4.p35,36.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里变化* 1.大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 2.p42.我国的学习分类*; 3.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4.p40,4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5 项)
1.p120,121.群体对个体的影响(2 条); 2.p122-123.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3.p130.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4 条); 4.p132-134.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方法*
论述题(开卷)
备注
1.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包括哪些环节; 2.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 用*; 1.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 验上的特点* 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 理变化如何?*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之《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整理
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题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闭卷)
P2.教育心理学, P4.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P17.心理发展,
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P31.人生观
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P40.学习*, P41.发现学习, P41.机械学习*
育学》中的概念相区分);
1.p212,213.如何培养大
P191,192.知识的类型(3 条);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p218-222.如何培养和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2fca5a90c69ec3d5bb75f4.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第一章绪论1、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
[笔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笔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aa9940767f5acfa1c7cdce.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简介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无意识,研究手段为自由联想、分析梦境。
2)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行为,采用的研究手段为实验法。
3)认知心理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其标志为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其研究手段为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它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其发起人是马斯洛,后来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研究的对象是个人,认为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1)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2)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3)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4)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每一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因材施教”。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简答题)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为标志。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f026655acfa1c7aa00ccdc.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P3)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里倾向和心理特点。
辨: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P14)这种说法不全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14)这种说法不全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P20)帮助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
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P20)这种说法不正确。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错。
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十分必要。
个别青年教师对岗前学习培训认识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1 学习目标1.识记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2.熟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3.了解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4.理解心理学、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概念;5.识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无意识、行为等基本概念;6.举例说明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7.比较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主张;8.熟悉心理学各流派在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利弊。
1.2 核心内容纲要(4)心理特征2.个体心理与行为(1)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任何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
(2)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缘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2)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2)经验论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3.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2.1 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3.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4.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5.理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基本概念;6.能够用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作用;7.能够分析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8.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按实验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做一个实验设计;9.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2.2 核心内容纲要④设计教学课程;⑤实施教学;⑥教学评价。
(2)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改造期(1949~1956年)(2)繁荣期(1956~l966年)(3)破坏期(1966~1976年)(4)新生期(1976年以后)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高等教育及其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教育任务不同;②教育对象不同;③社会职能不同;④地位作用不同;⑤培养方式不同。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3)教学心理研究(4)德育心理研究(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3.1 学习目标1.识记教师角色的类型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2.理解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3.熟悉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成分;4.了解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和表现方式;5.理解角色、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教学风格等基本概念;6.理解罗森塔尔效应、教学效能感、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机智等基本概念;7.理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并能用实例说明;8.理解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9.能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3.2 核心内容纲要一、教师的社会角色1.角色及教师角色(1)角色④学生灵魂的塑造者;⑤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2.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①角色认知阶段;②角色认同阶段;③角色信念阶段。
(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①正确认识教师职业;②树立学习榜样;③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二、教师的能力素质1.教学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4)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③重新概括阶段;④积极的验证阶段。
(3)教学反思的成分①认知成分;②批判成分;③教师的陈述。
(4)教学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实际讨论;④行动研究。
3.教学监控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①计划性与准备性;②课堂教学的组织性;③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④沟通性;⑤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⑥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⑦职业发展性。
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④迁移性逐渐提高。
(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①角色改变技术;②教学反馈技术;③现场指导技术。
4.教育机智(1)教育机智的涵义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2)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3)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①善于因势利导;②善于随机应变;③善于对症下药;④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三、教师威信与师爱1.教师威信(1)教师威信的涵义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②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③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④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⑤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①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②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③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④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师爱(1)师爱的涵义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2)师爱的特征①职业对象性;②原则性;③广博性。
(3)师爱的心理功能①激励功能;②感化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榜样功能。
(4)师爱的表现形式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4.1 学习目标1.识记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学习分类的主张;2.了解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3.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4.理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5.掌握几种主要的学习论并能灵活运用。
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2.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二、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律与消退律;②正强化;③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④消退;⑤惩罚。
三、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1.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1)认知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的过程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2)结构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②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①信息流;②控制结构。
(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①动机阶段;②领会阶段;③习得阶段;④保持阶段;⑤回忆阶段;⑥概括阶段;⑦作业阶段;⑧反馈阶段。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知识观;②学习观;③学生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5.1 学习目标1.识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2.了解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及作用;3.熟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4.理解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关于学习动机的主要观点;5.熟记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诱因、学习期待等概念;6.掌握自我效能感、结果期待、效能期待、问题情境;7.了解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8.用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9.结合具体事例,设计一个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方案;10.运用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描述性评价。
5.2 核心内容纲要②学习期待与诱因;③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