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吸氧不要过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吸氧

新生儿吸氧

新生儿吸氧指征(1)原则上,凡遇早产儿发生青紫或呼吸困难及情况欠佳者,才给予氧气吸入。

(2)给氧以能解除症状为度,症状消失便可停止,必要时可持续给氧,但最好不要超过 3 天,流量与抢救窒息同。

(3 ) 给氧浓度以38%~40%为宜,禁忌给氧速度太快。

目前,仅靠临床上患儿情况来掌握给氧速度,以解除呼吸困难及青紫消失为宜。

(4)氧疗方式:一般吸氧头罩吸氧暖箱吸氧鼻导管吸氧(5)遇到喂乳时易青紫的患儿,可在喂奶前后予以数分钟氧气吸入。

(6)氧气通过水温 45℃左右湿化瓶效果最好。

如果吸入的氧气所带的湿度不够需额外用喷雾器或蒸气增加湿度。

未经加温和增湿的氧气会使婴儿迅速降温,输氧使婴儿降温越多,婴幼儿需氧越大,这样,把临床所需的氧转用来产热,将使婴儿处于危险境地。

(7)及时调节流量及湿化瓶温度并注意导管是否通畅。

(8)给氧过多可致高血氧症。

①对肺脏的毒性,见于正压呼吸给氧时,可引起肺功能及肺实质的损害,抑制细胞内代谢、去氧核糖核酸和ATP的合成,使很多酶灭活;②对眼的损害,见于小于2000g 的早产儿。

主要是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血氧分压迅速改变最有害,即使给 30%~40%氧吸入也可发生此病。

故早产儿给氧浓度以不超过30%为适;③气管纤毛自动能力降低,支气管细胞粘液性增加,肺泡壁充血水肿,小血管内有纤维血栓形成。

所以,早产儿给氧应及时、准确、慎重,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氧,以促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新生儿缺氧的临床表现(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二)意识障碍是新生儿缺氧的重要表现。

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 24小时以上。

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新生儿缺氧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

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 24小时发作, 24 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早产儿与氧疗

早产儿与氧疗

早产儿与氧疗【关键词】早产儿;氧疗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是指胎龄在26~37周(即196~259天)的活产婴儿。

由于早产儿不同正常新生儿,各项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且胎龄越小,发育程度越差。

尤其是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通气和换气功能存在障碍,容易导致患儿缺氧,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就必须予以氧气治疗,以吸入氧气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缺氧,尽量保证存活。

1 早产儿的特点早产儿大部分体重小于2 500 g,全身较多脏器发育尚未成熟,其器官发育程度与其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发育程度越差。

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而导致患儿缺氧。

且胎龄小于32周的极低体重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HMD)且生后2~3日又容易发生呼吸暂停。

故经常出现缺氧,呼吸困难,往往需要氧疗。

2 早产儿的氧气治疗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救治早产低体重儿,就有必要给予部分早产儿一定量的氧气吸入才能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缺氧,维持生命,如尼尔逊儿科所述[1]:“每一个婴儿必须接受任何对于维持生命和神经机能所必需的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同时早产儿吸氧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发生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e,ROP)及氧中毒(oxygen toxicity)。

2.1 合理用氧即用氧指征。

患儿存在缺氧表现,这时应注意患儿意识状态、肌张力、腱反射,有无抽搐以及呼吸暂停,瞳孔反应和脑电图变化。

一般指征为临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如发绀、呼吸困难,动脉氧分压(PaO2)<50 mm 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5%。

2.2 氧疗方法常压氧疗:(1)鼻导管给氧,导管插入鼻腔0.5~1 cm,湿化瓶水温45 ℃,氧流量为0.3~0.6 L/min。

(2)面罩给氧,氧流量为1~1.5 L/min。

(3)头罩给氧,氧流量5~8 L/min。

(4)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 oxyern therapy,HBOT)是在2~3个大气压的特殊高压氧舱内吸纯氧。

新生儿吸氧需要注意什么呢

新生儿吸氧需要注意什么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新生儿吸氧需要注意什么呢
导语: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来到世界,新生儿缺氧在医疗界事并不罕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对于许多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来到世界,新生儿缺氧在医疗界事并不罕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对于许多早产儿来说吸氧就是挽救新生儿生命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但是新生儿吸氧也是需要一定的注意,否则会对新生儿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吸氧注意事项.
新生儿吸氧需要注意什么
1.人工吸氧已成为了临床上用来抢救早产儿生命不可缺少的方法,对于缺氧的早生儿而言,氧气对于抢救新生儿生命作用关键,但是对于那些有过吸氧治疗史的新生儿,家长要最好要带到眼科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那是因为早产儿吸氧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机率是较高的。

2.在给早产儿进行吸氧时,医院里的医生一般都是会控制氧气浓度,并且吸氧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家长朋友一定要密切关注的早产儿的吸氧情况,一旦有异样时,及时进行检查,早期发现问题。

3.对于新生儿的吸氧问题,主要是由于其中会涉及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以说情况是较严重的,医院里的医生不仅要向家长做详细的解释工作,还要签字为据的。

此外,对于婴幼儿的非加压给氧,一般是不采用鼻导管的,最多用的就是头罩进行的。

注意事项:
新生儿吸氧要注意什么相信家长朋友已经有所了解。

由于新生儿出生时身体的很多功能没有完善,免疫力、抵抗力都是比较弱的,再加。

医用制氧机早产儿氧疗护理及注意事项免费范文精选

医用制氧机早产儿氧疗护理及注意事项免费范文精选

医用制氧机早产儿氧疗护理及注意事项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医用制氧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这些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吸氧有可能导致氧中毒,其中,最主要的是视网膜的病变(ROP)。

为了降低盲童的发生率,氧疗时应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98 例早产儿,男68 例,女30 例。

孕期最短28+2 周,最长36+5 周。

早产儿出生体重最低890g,最高3800g。

入院时间最短生后10min,最长生后7d。

收治的98 例早产儿,除3 例死亡外,95 例经过眼科筛查,无1 例ROP 发生。

2 氧疗方法2.1 鼻导管吸氧法为最常用的低流量给氧法,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患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约0.5cm,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

鼻导管吸氧简单、方便、舒适,新生儿鼻导管给氧时由于潮气量小,又受呼吸变化影响,故无法正确评估吸入氧体积分数且难以充分温、湿化。

2.2 头罩给氧头罩内的温、湿度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可按要求调节,即按不同的氧气、空气比例调节所需的 FiO2,加温湿化后吸氧,且头部不需固定能自由转动,使患儿感到舒适,但要求罩内空气、氧气混合气流量至少5L 以上,否则会使罩内CO2重新吸入。

同时必须在罩内近口、鼻处放置FiO2 监测仪。

2.3 面罩给氧2.3.1 简易面罩由塑料制成,大小应以能罩住口、鼻为宜,两边以带子固定于头部,可连接湿化加温器,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当增大至3~4L/min 时吸入FiO2 可达0.40左右,适用于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2.3.2 带贮氧囊面罩于面罩下端部位加一贮氧袋,与输氧导管相连,可提供高体积分数氧气吸入,应用时要求氧流量4~8L/min,保持氧袋呈持续半充满状态。

2.4 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通气给氧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50%时,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 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引言早产儿是指在妊娠期未满37周的胎儿。

由于早产儿的肺功能不健全,他们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供应来维持呼吸。

然而,过度或不足的氧气供应都可能对早产儿的视网膜造成损害,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

本指南旨在提供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的指导,帮助医生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氧气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氧气供应。

2.动态监测:对早产儿的氧气供应进行动态监测,随时调整氧浓度,以满足患儿的需求。

3.避免高浓度氧气治疗:尽量避免给早产儿高浓度氧气治疗,以减少可能的视网膜病变风险。

4.补充氧气时机:根据早产儿的氧饱和度进行补充氧气,保持在90%-95%的范围内。

5.适时减少氧气供应:一旦早产儿的氧饱和度稳定在90%以上,逐渐减少氧气供应。

视网膜病变预防和治疗1.早期筛查:早产儿出生后4-6周进行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的征兆。

2.定期随访:对于有视网膜病变征兆的早产儿,应定期进行随访,密切监测病情的发展。

3.个体化治疗:根据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程度和眼底血管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光凝治疗:对于有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可考虑进行光凝治疗,以阻止病变的进一步恶化。

5.家庭教育:向早产儿的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告知他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以保障早产儿的眼健康。

注意事项1.团队合作: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儿科医生、眼科医生、呼吸治疗师等。

2.患者家属沟通:与早产儿的家长积极沟通,解答他们对治疗和预后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随访和追踪:对早产儿的治疗过程进行随访和追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损害。

4.知情同意:在进行治疗之前,应与早产儿的家长充分沟通,取得知情同意,并解释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结论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以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合理和早产儿的视网膜健康。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最新版】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最新版】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为指导医务人员规范开展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抢救及相关诊疗工作,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提高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生存质量,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儿科学、围产医学、新生儿重症监护、眼科等专业的专家,就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拟定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供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遵照执行。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许多在原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成活的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得以存活。

但是,一些由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全和医疗救治措施干预引发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这一问题引起国内外医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卫生部要求,在《指南》执行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早产儿抢救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培训,重点加强对产科、儿科和眼科专业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按照《指南》要求,正确应用早产儿抢救措施,早期识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降低致盲率。

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转诊制度。

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提高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加强对早产儿的随诊,要及时指引早产儿到具备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或治疗。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执行《指南》有关情况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加强对产科、儿科和眼科医务人员掌握《指南》情况及医疗机构落实转诊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附件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一些曾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在我国的发病有上升趋势。

吸氧并非多多益善

吸氧并非多多益善

求真解谜氧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人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的持续供给。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氧吧和制氧产品,那么每天吸吸氧真能让人强健体魄、保持健康吗?“正常人呼吸空气就足够了,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不需要额外吸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牟向东教授说,人体缺氧的时候才需要吸氧,不缺氧而吸氧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呼吸空气时,指尖血氧饱和度为97%~99%,表明人体内的血氧含量正常,能够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等生理需要。

”现实中不少人似乎认为吸氧是一种“时尚”养生方式。

从影视明星们插着鼻导管闭目吸氧,到近日某足球运动员称跟C 罗打球累得“都快要吸氧了”,再到网友看网上宣传说“吸氧有益健康、有助睡眠”而入手制氧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类现象?“正常人吸氧过多会带来氧中毒等一系列问题。

”牟向东解释,氧气过于充沛将导致身体一系列过强的氧化反应,氧中毒和吸氧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氧中毒。

进入体内的氧还会产生氧自由基,如果氧自由基极为活跃,在体内到处流窜,就会攻击和杀死各种细胞,导致细胞和器官的代谢和功能障碍。

“首当其冲的是呼吸系统,过度吸氧易造成肺损害,然后导致全身各个系统氧中毒。

”牟向东说,尤其是新生儿的抗氧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氧化后难以清除体内自由基、过氧化氢等产物,导致细胞被氧化中毒,出现视网膜病、肺损伤等。

所以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有严格的用氧指征。

牟向东表示,因为疲劳而吸氧有害无利,但如果有疾病需要吸氧,那么该吸就吸。

剧烈活动时需氧量很大,体内处于一种相对缺氧状况,吸氧对恢复体力、平衡氧气供需有帮助。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人体的氧饱和度为70%~80%,处于极度缺氧的状况,吸氧能够迅速缓解症状。

人体缺氧的时候才需要吸氧,那么哪些人是“缺氧一族”呢?“有心肺系统疾病的患者是吸氧的主要群体。

”牟向东说,肺部病变会导致肺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逐渐下降,体内的氧也会逐渐减少,一旦氧饱和度降到90%~93%以下,人体就处于缺氧状态,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就会出现困难,这种情况下必须吸氧。

氧疗的几种副作用

氧疗的几种副作用

氧疗的几种副作用
氧疗副作用:
当吸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即可出现氧疗的副作用。

(1)氧中毒:
机体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后,可出现肺泡壁增厚、出血。

主要症状有胸骨下不适、疼痛、恶心、呕吐、间断性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2)肺不张:
当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大量氮气被置换,此时,一旦发生支气管阻塞,氧气被血液充分吸收后,引起吸入性肺不张。

主要症状有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随即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昏迷。

(3)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常见于新生儿,当新生儿吸氧浓度过高时,可使婴儿视网膜血管收缩,而后发生视网膜组织纤维化导致永久性失明。

(4)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常见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于其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强湿化作用,如果持续吸入未经湿化的高浓度氧气超过48小时,支气管可因干燥气体的直接刺激产生损害。

主要症状有分泌物变干、粘稠结痂不易咳出。

(5)呼吸抑制:
常见于低氧血症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由于此类病人的通气调节主要依靠缺氧的刺激来调节呼吸,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就解除了缺氧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呼吸停止。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长期给氧是指需在出生后持续而有规律地给予氧气治疗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儿身上。

长期给氧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

首先,确保氧气给予过程的安全性。

新生儿对氧浓度和流量的要求可能会频繁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氧气的浓度和流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此外,要及时更换氧气罐,避免氧气供应不足或中断的情况发生。

其次,保证氧气的纯净性。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细菌和污染物的侵害。

因此,使用纯净的氧气供应设备和呼吸器具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需定期清洗和消毒呼吸器具,以防止细菌滋生。

另外,与长期给氧相关的关键问题是新生儿的肺发育。

因为长期给氧可能导致肺泡发育不足,从而增加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促进新生儿的肺发育,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

这包括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呼吸锻炼,如轻轻按摩胸部、背部和腹部来促进呼吸肌群的发育。

此外,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体重控制也是新生儿长期给氧期间需要关注的问题。

营养充足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免疫力。

医生应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恰当的喂养计划,并经常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体重变化。

此外,应注意监测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其他身体表现,如皮肤颜色和情绪变化。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最后,新生儿长期给氧期间,家长的关注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给氧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此外,家庭环境的舒适和安静也对新生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总之,新生儿长期给氧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合理安排氧气给予、保证纯净性、促进肺发育、保持营养和体重控制、监测体征变化、提供适宜的家庭支持等都是重要的注意事项。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支持,才能帮助新生儿克服疾病、健康成长。

早产儿撤呼吸机的标准

早产儿撤呼吸机的标准

早产儿撤呼吸机的标准《早产儿撤呼吸机的标准》前言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早产儿撤呼吸机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早产儿就像娇嫩的小花朵,他们的身体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全,呼吸系统尤其脆弱。

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呼吸机来帮助他们呼吸。

但是呢,这呼吸机也不能一直用着呀,得有个合适的时机撤掉。

这个撤机的标准可就非常重要啦,它关系到咱们小宝贝儿能不能顺利地靠自己呼吸,健康成长呢。

所以呀,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个标准到底是啥样的。

适用范围这个撤机标准适用的场景可不少呢。

首先,在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里那是最常见的。

比如说,那些胎龄比较小的早产儿,像28周左右出生的小宝贝,在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医生就得考虑这个撤机标准了。

再比如说,一些因为妈妈身体原因早产,出生时体重较轻,但是在呼吸机支持下情况逐渐稳定的宝宝,也需要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能不能撤机。

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早产儿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反应,像呼吸频率变得比较规律了,自主呼吸的力量好像变强了之类的,这时候这个撤机标准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看看是不是可以尝试撤机啦。

术语定义1. 早产儿- 简单来说呢,早产儿就是那些还没到足月就出生的小宝宝。

足月一般是指怀孕37周以上,那早产儿就是在怀孕37周之前就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可爱啦。

他们的身体器官,特别是肺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才需要特别的照顾,像使用呼吸机来帮助呼吸。

2. 呼吸机- 你可以把呼吸机想象成一个超级助手,它能够帮助早产儿呼吸。

这个机器可以把空气或者氧气按照一定的压力和频率送到宝宝的肺部,就像有人在旁边轻轻地给宝宝的肺做按摩,让肺部能够正常地工作。

正文1. 撤机的生理标准- 1.1呼吸频率- 首先呢,呼吸频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正常的新生儿呼吸频率大概在每分钟40 - 60次左右。

对于早产儿来说,在考虑撤机的时候,他们的呼吸频率要相对稳定在一个比较接近正常范围的值。

新生儿氧疗

新生儿氧疗

早产儿安全用氧1、早产儿安全用氧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2、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应给予吸氧。

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o250~80mmHg,或TcSo2 90%~95%。

3、最好使用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

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4、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

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5、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

使用头氧、温箱给氧时,必须使用氧浓度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早产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6、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7、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8、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新生儿氧疗方法及要求氧疗氧浓度计算公式:吸入氧浓度= 21% + 4x氧流量L/分一、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法为低流量给氧时常用的方法。

方法:用硅胶材质的6#吸氧管插入鼻前庭内0.5cm 。

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

流量:一般为0.5--1/L /分。

缺点:是易引起鼻翼部疼痛,导管口被分泌物阻塞、导管扭曲、新生儿张口或哭闹时使供氧减少。

氧流量过高时可引起鼻咽部的刺激是新生儿不适。

二、新生儿面罩吸氧法方法:用新生儿专用的吸氧面罩放置在患儿的口鼻之上,固定带放于患儿后枕部。

不同用氧浓度及用氧时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不同用氧浓度及用氧时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并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为其予
以呼吸道正压给氧或是鼻导管吸氧,并在早产儿出生的 4~6
周时对其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
对其进行分期(Ⅰ期:眼底出现微血管瘤;Ⅱ期:眼底可以
看到硬性渗出;Ⅲ期:眼底可以发现有棉絮斑,通过荧光造
影检查,可以看到有无灌注区的出现;Ⅳ期:有新生血管;
450 例,根据吸氧浓度不同分为三组,吸氧浓度≤29% 为 A 组,吸氧浓度 30%~39% 为 B 组,吸氧浓度≥40% 为 C 组,各 150 例。对比不同吸氧时
间、不同血氧饱和度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450 例早产儿中,共 144 例患有视网膜病变,占比 32.00%。其中 A 组 20 例,病变率 13.33%; B 组 44 例,病变率 29.33%;C 组 80 例,病变率 53.33%;三组视网膜病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5.882 4,P<0.05)。吸氧 <10 d 患儿Ⅰ期病 变率高于吸氧≥10 d 患儿( 字2=3.524 5,P=0.024 1);吸氧 <10 d 与吸氧≥10 d 患儿Ⅱ期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578 9,P=0.745 2);吸 氧 <10 d 患儿Ⅲ~Ⅳ期病变率低于吸氧≥10 d 患儿( 字2=4.521 3,P=0.001 1)。低、高血氧饱和度患儿Ⅰ期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400 0, P=0.121 3);低血氧饱和度患儿Ⅲ~Ⅳ期病变率低于高血氧饱和度患儿( 字2=13.021 3,P=0.000 3)。结论:低浓度、低时间的吸氧可有效降低早产儿
450 例 早 产 儿 中, 共 144 例 患 有 视 网 膜 病 变, 占 比

早产儿的呼吸支持与护理

早产儿的呼吸支持与护理

早产儿的呼吸支持与护理早产儿是指怀孕不满37周就出生的婴儿,由于未来得及完全发育,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尤为脆弱,需要特别的呼吸支持与护理。

正确的呼吸支持和护理对早产儿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 1. 早产儿的呼吸特点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肺泡表面张力大:早产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导致肺泡塌陷,呼吸阻力增加。

- 肺泡数量少:早产儿肺泡数量较少,影响气体交换。

- 气道狭窄:早产儿气道较窄,易发生堵塞。

- 气道松弛:早产儿气道肌肉张力低,易发生呼吸暂停。

## 2. 早产儿呼吸支持针对早产儿的呼吸特点,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措施:- 氧疗:保持早产儿的氧合功能是最基本的呼吸支持措施。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输送氧气,维持合适的氧饱和度。

- 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呼吸困难的早产儿,可以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帮助维持呼吸功能。

- 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早产儿常用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提高肺泡稳定性,减少肺泡塌陷。

## 3. 早产儿呼吸护理除了提供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护理也至关重要:- 细心观察:全天候观察早产儿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 保持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 保持体温:保持早产儿的体温稳定,避免寒冷刺激导致呼吸困难。

- 交叉酮监测: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交叉酮水平,及时调整呼吸支持方案。

通过正确的呼吸支持和护理,可以帮助早产儿顺利度过呼吸困难期,促进其呼吸系统的健康发育,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每一位早产儿都能得到最好的呼吸支持与护理,茁壮成长。

早产儿用氧管理

早产儿用氧管理

对氧的敏感性
出生体重与ROP严重程度
出生体重(g) II-V期发生率(%)
<750
750-1000 1001-1250 1251-1750
56
42 33 14
对氧的敏感性
胎龄与ROP发生率
胎龄(w) <27 28-31 32 ROP发生率(%) 83.4 55.3 29.5
对氧的敏感性
胎龄与ROP严重程度
ROP,BPD发生率下降
病死率无明显增加
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小样本无足够检验效能检测出病死率差异
恰当氧疗?85-93% 合适血氧饱和度范围?
目的:超早早产儿在生后早期血氧饱和度的合 适范围 研究:多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纳入样本:胎龄<28周 超早早产儿 分组:高SPO2组(91%-95%)vs 低SPO2组 (85%-89%) 检验效能:病死率4%的差异 随访终点:18-22个月不良预后发生率
一、氧疗指征
2、严格掌握 < 85% ? 卫生部《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临床上有呼 PaO2 < 50 mmHg ,或TcSO2 < 85%
•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 es/mohbgt/pw10405/200804/26887.htm
Meta分析
样本量:4911例
(低血氧饱和度组2456例,高血氧饱和度组2455例)
平均胎龄:26周
平均出生体重:820-850克
Conclusion
低血氧饱和度(85-89%)可能会增加早产儿的病死率
对超早早产儿(<28周)合适血氧饱和度范围:
90-95%

早产儿慎输氧

早产儿慎输氧

甘油 三酯、 甘油 、 游离脂肪 酸增 发 生 后 大 多数 婴 儿 随 年龄 增 大 , 变 自 胆 红素 、 病
回家 两 个 月 后 ,代 永 杰 听 一 位 老 然停止 而进入退行期, 而少数婴儿病情 乡说 , 孩 输 氧 时 间太 长 容 易 出毛 病 , 继续进展 而进入 瘢痕期 , 小 严重者导致视
的一次性 洁净容器 留尿 ,防止尿液放 置
严 时间过长或用 不清 洁的容器 ,使尿液 中 『高度 重视 , 格 控 制 早 产 儿 用 氧 时 间 ,
尽量短 期使用 ,并能与 眼科 医生 随时
的某 , 国每年 有 保持联 系, 我 紧密合作 , 对有 吸氧 史的早
20 00万新 生儿 出生 ,其 中早产 低体 重 产儿应 嘱其定期 眼科 随访 ,力求将 该
儿 占到 6 , 出现视 网膜病 变的又 占早 病控 制 在 最低 限 度 。 产 妇 及 其 家人 也 %
遗症 , 但概率不大。
又过 了两个月 , 代永杰 忽然发现 ,
用 手 逗 孩 子 们 玩 时 ,孩 子 的 眼 珠 不 会 动 , 又 打 开 手 电 简 尝 试 , 子 们 的 眼 他 孩
神照旧。
2分 该病治 疗相 当困难 ,治愈概 率很 用另 一只 手隔棉球压住针 头穿刺 点, 钟 即可,不应做环形按 揉 ,防止形 成血 低, 一旦 发生该病 只有 对症 治疗 , 网 视 肿 。在抽血 过程中 , 出现“ 若 晕针” 一见 ( 膜 光凝 、冷凝 ,可使部 分患 儿病情稳 到抽血针 头即感害怕 , 并有 出冷 汗、 眩晕 定 , 已发生视 网膜 脱 离者 应作玻璃 体 等症 状 ) ,则 需及 时 向抽 血 医务人 员提 切割 手术。 目前 国 内外 眼科专 家对 该 情况严 重者应先暂缓抽血。 病 已越 来越 重 视 , 一 些 大城 市 已 开展 出, 了早产婴 幼 儿眼科监察 ,有 关 R P的 O

小儿吸氧流量调节标准

小儿吸氧流量调节标准

小儿吸氧流量调节标准
小儿吸氧流量的调节标准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
度和血氧饱和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吸氧流
量调节标准:
1. 新生儿(0-28天):吸氧流量通常在1-3升/分钟之间,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具体的流量。

2. 婴幼儿(1个月-2岁):吸氧流量通常在0.2-0.5升/分钟之间,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具体的流量。

3. 儿童(2岁以上):吸氧流量通常在0.2-2升/分钟之间,根
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具体的流量。

还需要根据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来调节吸氧流量。

一般来说,血氧
饱和度在92%以上可以适当减小吸氧流量,而低于92%需要增加吸氧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吸氧流量的调节应该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患儿具
体情况和监测指标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保证患儿的安全。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长期给氧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因呼吸障碍、氧合障碍等原因而需要持续给予氧气治疗。

正确的给氧处理对于新生儿的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新生儿长期给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确保氧气浓度的精确度。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疗人员应使用精密的氧气供给装置,确保提供给婴儿的氧气浓度在目标范围内。

过低的氧气浓度可能导致低氧血症,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氧中毒,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其次,需要定期监测新生儿的氧合状态。

医疗人员应通过非侵入性或侵入性的监测方式,例如心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动脉血气分析等,实时观察新生儿的氧合情况,及时调整氧气浓度和给氧方式。

监测过程中注意对新生儿的不适反应、血压、出汗情况等进行观察,以及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第三,需要合理选择给氧的途径和方式。

新生儿长期给氧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可选择,如面罩、鼻导管和气管插管等。

在选择具体方式时,应综合考虑新生儿的年龄、重症程度、生理特点、病情及病因等因素,遵循个体化原则。

同时,还要保证给氧方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不适途径而产生压迫感、感染或表面损伤等并发症。

第四,需要合理调整给氧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给氧的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增减。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持续时间主要由病因和氧合水平决定,需根据氧合状态定期评估给氧的必要性,并逐步减少给氧时间。

过长的给氧时间会导致新生儿氧感受器对氧的刺激过度敏感,从而降低其自主呼吸的能力,引起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第五,需要合理控制氧流速和湿化条件。

给氧时,应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血氧饱和度和氧气浓度等因素,调整氧气流速,以保障氧气的有效供给。

同时,要保持适当的湿化条件,以防止氧气从鼻导管或面罩中直接流过时引起鼻腔黏膜干燥、气道炎症等问题。

第六,需要注意给予新生儿补充抗氧化剂。

长期给氧可能增加新生儿患氧化应激的风险,因此需要适当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来减轻氧气对机体的氧化损伤。

新生儿吸氧法护理常规

新生儿吸氧法护理常规

新生儿吸氧法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病情、缺氧程度。

2、观察呼吸型态及吸氧效果。

二、护理措施1、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清理呼吸道。

2、遵医嘱给予适宜的吸氧方式和流量。

3、观察呼吸状况及吸氧效果。

三、健康指导要点告知家属给氧的必要性和目前状况,解除家属紧张情绪。

四、注意事项1、每天更换湿化液,保持吸氧管道通畅。

2、注意防火、防油、防震、防高热。

3、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吸入氧浓度(FiO2)、经皮氧饱和度(TcSO2)等并记录;早产儿在吸氧条件下,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经皮氧饱和度在90%-95%。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③已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应记录损伤部位、分期及大小(长×宽×深)、渗出液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

④执行输血医嘱后记录输血过程、输血种类、数量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⑤因疾病或治疗而出现某种症状时,记录患者主诉、临床表现、处置及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并记录。

4)抢救患者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因抢救未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多数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可以自然停止进展,且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约20% ~ 25%的新生儿的病情会继续发展至晚期,出现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严重者会失明。
那么宝宝可以不吸氧吗导致死亡的情况下,还是要吸氧抢救生命的。避免不必要的吸氧也是很重要的,宝宝是否需要吸氧,爸爸妈妈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
注意事项
并不是每个吸氧的宝宝都会发生视网膜病变,但这种情况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更高,所以,爸爸妈妈要详细了解宝宝的吸氧情况。若医生建议给宝宝做眼科筛查,爸爸妈妈也一定要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康复。
宝爸宝妈们,你们是否知道这些事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吸氧二造成的视网膜病变,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大约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四,在中国却是百分之二十。这种病变如果一旦让发展到了晚期,那么致盲率竟然可以达到百分百!
早产儿脆弱的双眼
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化始于胚胎16 周,生后1个月内仍在继续发育,直至完全血管化。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更不成熟,而且对氧极为敏感,在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视网膜血管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