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肝位于肋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娇脏。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主藏血:是说肝脏是藏血之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的各部分的血液流量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有所增减。

如人体在休息睡眠时,部分血液便回流到肝脏贮藏起来,当人体运动时,肝脏便将贮藏的血液流出,运送到有关的脏腑组织。

以供应人体活动的需要,正如唐代王冰注释的《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之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

”正说明了肝脏具有藏血,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主疏泄: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①情志方面,人体只有肝气疏泄正常时,气机调肠的情况下,才能心情舒畅。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如果肝气失其疏泄之职,气机不调,就可引起情志方面的变化。

②消化方面,如果肝脏的疏泄正常,一方面可以调畅气机,协调脾胃消食运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疏泄功能的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血液也因之流通无阻。

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的组织。

筋的收缩舒张,才可使肌肉关节活动自如。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

”所以说肝主筋,是因为全身筋膜的营养要靠肝血的濡养,才能活动自如有力。

”爪为筋之余”,所以说手足的活动与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

目得到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作用。

正如《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


肝与胆的关系十分密切,胆附于肝,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胆汁来源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才能保持胆汁的排泄通畅,胆汁的排泄功能正常时,肝的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临床上,肝于胆的病变有些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肝病常常可以影响到胆,胆病也常影响肝,最后形成肝胆俱病。

1肝胆病的辨证
1.1肝气郁结型症状:胁痛而胀,走窜不定,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频发,舌苔淡白,脉弦。

病机分析:肝失调达,阻于胁络,故胸胁胀痛。

气属无形,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故走窜不定。

情志变化于气之郁结关系密切,故疼痛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有所增减。

肝气机不畅,故胸闷气促。

肝气横逆,易犯脾胃,故食少嗳气,脉弦乃肝郁之象。

1.2瘀血停着型症状: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瘀块,舌紫暗,脉象沉涩。

病机分析:肝瘀日久,气滞血瘀,或跌撲损伤,瘀血停着,
痹阻胁络,故胸胁刺痛,痛处不移,入夜加重。

瘀结停聚,积久不散,则渐成症瘕积块,舌紫暗,脉沉涩,乃瘀血内停之象。

辨证以胁肋刺痛,痛有定处为特点。

1.3肝胆湿热型症状:胁痛口苦,脘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全身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分析:湿热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

湿阻中焦,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恶心呕吐。

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则目赤。

湿热交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周身发黄,小便黄赤。

舌苔黄腻,是肝胆湿热之征。

辨证以胁痛口苦,脘闷纳呆,周身发黄为特点。

1.4肝阴不足型症状:胁肋隐痛,悠悠不止,遇劳加重,口燥咽干,心中烦热,头眩目晕,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病机分析:肝郁日久化热,耗伤肝阴,或久病体虚,精血亏虚,不能滋养肝络,故胁肋隐痛,悠悠不止,遇劳加重。

阴虚易生内热,故口燥咽干,心中烦热。

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

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辨证以胁肋胀痛,口燥咽干为特点。

综上所述,胁痛的主要部位在肝胆。

其病因病机,除气滞血瘀,直伤肝胆外,同时与脾胃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病证上,有虚实之别,而以实证为多,而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

虚证多属阴血亏虚,肝失之所养。

此外,实证日久,化热伤阴,肝肾阴虚,亦可出现虚实并见。

2肝胆病的施治
2.1肝气郁结型治法:舒肝理气。

方药:紫胡舒肝散加成。

方中紫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理气。

川芎活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胁痛疼痛者加川楝子、郁金、青皮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功。

若气郁化火,证见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苦咽干,溲黄便燥,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可去川芎,加丹皮、黄连、栀子、川楝子、玄胡等以清肝理气,活血止痛。

若气郁化火伤阴,证见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者,心烦失眠,舌红苔白少津,脉弦细,去川芎,加何首乌、当归、枸杞、丹皮、菊花以清热。

若肝气横逆,脾运失常,证见肠鸣腹泻者,加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以健脾止泻。

若胃失和降,证见恶心呕吐者,可加青皮、半夏、藿香、砂仁以和胃止呕。

2.2瘀血停着型治法:活血祛瘀。

方药:旋覆花汤加减。

方中新绛,活血通经。

旋覆花理气止痛,较剧者,可酌加郁金、桃仁、归尾、玄胡索以增强理气活血之功。

若瘀血较重者,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来治疗,以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若胁下有痞块,而正气渐衰时,可在上方加三棱、莪术、地鳖虫以增强破瘀消坚的作用。

2.3肝胆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龙胆草善泻肝胆湿热,黄芩、栀子、清热泻火。

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

方中可酌加川楝子、青皮、郁金、半夏等以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如发热伴有黄疸者,可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除黄。

若胁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先以乌梅丸安蛔,然后驱蛔。

若湿热煎熬,形成结石,阻滞胆道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郁金及硝石、矾石等。

若热盛伤津,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者,可加大黄、芒硝之品,以清
热通便。

2.4肝阴不足型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治疗。

方中生地、枸杞滋养肝肾,沙参、麦冬、当归养阴柔肝;川楝子舒肝理气止痛。

若心中烦燥者加栀子、酸枣仁以清热安神;头晕目眩者,可加黄精、女贞子、菊花等,以益肾养肝。

肝胆病的转归及预后。

内伤胁痛各个証候可以相互转化,肝郁胁痛如久延未治,或治疗不当,日久可转为瘀血胁痛。

久病致虚,或久瘀成劳,又可出现肝血不足,虚实互见。

外感邪痛多为湿热结于肝胆,久病可见肝胆疏泄失司,气滞血瘀,耗伤肝血肝阴,而为虚实错杂之症。

胁痛的预后一般较好。

无论外伤或内伤,只要正确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较好。

但也有的患者迁延不愈,若治疗不当,易演变成症瘕痞块、肝痈等症,则预后不佳。

3预防及调护
内伤胁痛多于情志有关,因此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忌烟忌酒,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饮食上忌肥甘辛辣油腻之品,多吃青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清淡及有营养的食物,并要积极进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