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妇产科治法概要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科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科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科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妇产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第二节产科常用操作技术、第三节妇科常用手术)
【目的要求】
1.熟悉妇产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术前讨论、术前常规准备)
2.熟悉科常用操作技术(肛门检查、阴道检查、无痛分娩术、会阴切开缝合术及会阴裂伤缝合术、胎盘剥离术、剖宫产术)。

3、熟悉妇科常用手术(前庭大腺造口术、无孔处女膜切开术、宫颈息肉切除术、宫颈锥切术、卵巢囊肿剔除术、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

【教学内容】
简要讲述妇产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产科常用操作技术(基本概念、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关键及要点、注意事项)、妇科常用手术。

浅谈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浅谈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浅谈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妇科学领域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疗效优势的基础上,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的。

一般包括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诊疗标准的规范化研究,以及阐释药效机理的可靠性等,从而提出各种中西医结合的新观点和新理论,反映出中医现代化的时代科学发展水平。

标签: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突出整体、宏观,从综合的角度进行整体研究,而西医对微观结构的研究日趋深入,中西结合则可以达到最优化的互补与整合。

因此,可把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或仪器检测的微观指标纳入中医四诊的宏观辨证中,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筛选出具有客观性、特异性、敏感性、计量性的理想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动态观测,结合四诊辨证的结果,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例如更年期综合征,其阴虚火旺型患者辨证诊断标准为:(1)全身症状:烘热汗出,咽干口燥,心烦激动,腰酸耳呜,舌红或绛;(2)心经证:夜寐不安,心慌心悸,手足心热,小便短赤,舌尖红,脉细数;(3)肝经证:头痛或晕,面红升火,口苦,大便干结,脉弦或细弦。

患者具有三项全身症状以上,兼有心经证中两项以上者,为阴虚心火偏旺证;具有三项全身症状以上,兼有肝经证中两项以上者,为阴虚肝火偏旺证;具有三项全身症状以上,并兼有心经证、肝经证两项以上者,为阴虚心肝火旺证。

对120例阴虚火旺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尿儿茶酚胺和17-羟皮质内固醇实验室检查发现,阴虚火旺患者尿儿茶酚胺增高,阴虚肝火旺患者尿17-羟皮质内固醇增高,阴虚心肝火旺患者两者均增高。

而且阴虚火旺各组患者,反映中枢儿茶酚胺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比值均高于正常,说明阴虚心火编旺与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亢进有关,阴虚肝火偏旺与交感-肾上腺皮质活动亢进有关,阴虚心肝火旺可能两者活动均增强。

提示阴虚中不同脏腑的火旺有其不同的物质基础。

根据以上观点,运用滋阴补肾配伍清泻心肝之火的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9.2%。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治法概要一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治法概要一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治法概要一第十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 (西医)一、内分泌治疗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nRH主要用于垂体兴奋试验、下丘脑性闭经与下丘脑性不孕等;GnRH-a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2.促性腺激素(Gn) 有尿促性腺激素(HMG)和绒促性素(HCG)两种。

两药主要适用于无排卵型不孕症、黄体功能不全等。

3.性激素类药物(1)雌激索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闭经、功血、退乳、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引产等。

(2)孕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对闭经的诊断,治疗闭经、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流产、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癌、性早熟和避孕等。

(3)雄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月经过多、更年期功血、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性激素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白带增多等;若长期单用,有可能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此外,还有肝损害;孕妇忌用。

孕酮类制剂不良反应较小,偶尔有恶心;孕激素的衍生物具有溶黄体作用,故不宜用于安胎和黄体功能不足的月经失调。

雄激素类药物的副反应主要是男性化;孕妇忌用。

此外,心力衰竭、肝硬化、慢性肾炎、水肿或胸腹水患者忌用或慎用。

4.抗催乳素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溴隐亭和诺果宁。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垂体微腺瘤(腺瘤小于l0mm)、闭经溢乳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和产后退奶等。

5.抗雌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氯米芬和他莫西芬。

氯米芬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功能性闭经、无排卵型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不孕症。

他莫西芬为一种合成雌激素拮抗剂。

临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

近年发现,应用他莫西芬后有潜在的雌激素样作用,偶有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6.抗孕激素类药物常用药物如米非司酮和内美通等。

米非司酮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药物流产(与前列腺素合用),妊娠天数越短疗效越好,有效率为95%左右;也可用于引产前的子宫颈软化;还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是指一门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的效果。

在妇产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已经愈来愈普遍了。

本文将从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常见病的治疗及产后康复等方面讲述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

一、基础理论在妇产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对于女性生殖器官的认识上。

中医认为女性生殖器官是精、气、血、津液互相协调的结果,若其中一方出现失调就会出现疾病。

与之相对应的,西医则是注重细胞、组织学、生理学的研究。

这两种理论各有不同的针对性,如果两种理论能够合理的结合,将会对妇产科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常见病的治疗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女常见的疾病。

西医将月经不调分为原发性月经不调与继发性月经不调。

中医主要将月经不调按照病因分类,如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应该针对具体异常病因的出现,可饮食调理或药物治疗。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女疾病中非常棘手的一种疾病,西医上注重手术治疗,而中医多用药物治疗,以及调理身体。

中西医结合后,可以在手术治疗后,使用中药调理身体,帮助病情缓解。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在女性生殖年龄常见疾病。

西医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方法,而中医则在治疗上注重中药的辅助治疗。

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三、产后妇女康复妇女在生育后身体的康复也是一个需要极大关注的问题。

在产后期间,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注意体温调节等问题。

西医主要关注产妇在身体情况发生异常时及时治疗,而中医则注重产后调理,以保护产妇身体的健康。

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产妇身体恢复的同时,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减少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的发生。

四、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在妇产科领域中,可以使中西医治疗方法互相补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帮助生育药物)
8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070—公元 前221年)妇产科中文名词探源
1、“青要之山,其中有鸟焉,名曰鸠, 其状如枭,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 子 。” 2、有草焉,其叶如穗,其本如桔梗,黑 华而不实,名曰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子宫在此之前叫: 女子胞
紫石英: “味甘温。主心腹咳 逆,邪气,补不足, 女子风寒在子宫,绝 孕,十年无子。久服, 温中,轻身延年。生 山谷。”
17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1 年)——之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 淳于意“诊籍”有妇产 科病案2例。 • 一例为闭经: 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腰 背痛,寒热,脉象肾脉 啬,其来坚难,肝脉弦, 诊断为“内寒月事不 下。”分析其病因, “得之于欲男子而不可 得也。”经用药治疗, 很快痊愈。
13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1 年)——之妇产科病案
二位考生见到这比出句后,反应各异:甲生一看,大惊失色, 惶惶而去;乙生苦思,良久无对,怏怏离开。结果,甲生被 乾隆钦点状元,众臣不解。乾隆道:“朕这一出句五字均为 形声字,且其偏旁恰好构成‘金木水火土’五行,如此难度, 当属绝对。甲生能在瞬间断定无对,其才华肯定高于乙生一 筹也!”也正因为这一五行出句既奇又绝,果然不出乾隆所 7 料,已成多年来少有的传世绝对。
本书记载了:种子时间、生男女方法、十月养胎法(共1100字) 禹问幼频曰:我欲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答曰:月朔已去汁□, 三日中从之,有子。其一 日男,其二日女也。故人之产也,入于冥冥, 出于冥冥,乃始为人。

第六章妇产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第六章妇产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川牛膝、蒲黄、三棱、 莪术、水蛭。

常用方:桃红四物汤、失笑散、生化汤、
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当归、川
芎、桃仁、炮姜、灸甘草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牛膝、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勺、生地、 柴胡、桔梗、甘草、枳壳
3.清热凉血:
•常用药:生地、黄连、黄芩、黄柏、丹皮、
柴胡疏肝散(《 景乐全书》):柴胡、 白芍、川芎、枳壳、香附、灸甘草、 陈皮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 当归、川芎、花粉、白芍、生地、柴 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或木 通)、穿山甲、白芷、王不留行、甘 草
2.疏肝清热:
•常用药:山栀子、龙胆草、川楝子。
•常用方: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
(一)病在气分,治气为主,治血为佐
•1.补气升提: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淮山、升麻、 柴胡。
•常用方:独参汤、举元煎、补常用药:香附、乌药、枳壳、青皮、郁金。 常用方:金铃子散、香棱丸。

金铃子散(《保命集》):金铃子、延胡索 香棱丸(《济生方》):木香、丁香、三棱、莪 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枳壳

4.健脾利湿:
•常用药:白术、苍术、茯苓、扁豆、
薏仁、陈皮。
•常用方:完带汤、全生白术散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人参、 山药、炒白术、土炒甘草、陈皮、苍 术、车前子、酒炒黑芥穗、柴胡 •全生白术散(《全生指谜方》): 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陈皮


5.健脾豁痰除湿:
常用药:苍术、白术、陈皮、半夏。 常用方:启宫丸。
•真武汤 (《伤寒论》):茯苓、
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五苓散(《伤寒论》):桂枝、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第一章发展简史1、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部分: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唐代—昌盛阶段,宋代—妇产科新貌,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明代—学术深化阶段,清代和民国—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提高阶段。

2、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黄帝内经》记载了中医妇科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四乌贼骨-藘茹丸。

3、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开创了中医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提出“并月”“居经”“避年”等月经的特殊现象。

5、宋代—妇产科新貌,妇产科学已发展成独立的专科。

宋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妇产科综合性专著。

6、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成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根据。

朱丹溪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7、清代影响较大的妇科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沈氏女科辑要》第二章发病机制冲任督带损伤与月经的关系 P14第三章诊断要点妇科的临床常见症状 23第四章治法概要西医常见内治法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功能 31第七章内生殖器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2、各种阴道炎的鉴别 593、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4、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牯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叉称组织学内口。

5、子宫肌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必须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掌握"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两大原则,且要使之相互配合、灵活运用,以达到使患者的病理状态尽快恢复为生理状态的目的.中医妇科疾病,主要注重脏腑、气血、冲任的整体调摄,此属内治法;有时亦须采取局部的治疗法,则属外治法.若属脏腑气血病变,应以内服药为主;若系局部病变,则可单用或兼用外治法处理.第一节内治法第二节外治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第四节急症治疗第一节内治法一、调理脏腑二、调理气血三、调理奇经四、周期疗法一、调理脏腑(一)滋肾补肾(二)疏肝养肝(三)健脾和胃(一)滋肾补肾1.滋养肾阴2.温补肾阳3.补益肾气(二)疏肝养肝1.疏肝解郁2.养血柔肝(三)健脾和胃1.补益脾气2.和胃降逆二、调理气血(一)补益气血(二)理气行滞(三)活血化瘀 (四)温经散寒(五)清热凉血(六)祛湿化痰三、调理奇经(一)补益奇经(二)固摄奇经(三)通利奇经(四)镇安奇经四、周期疗法周期疗法是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结合妇科疾病病的病机特点进行分期用药,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的一种治法.属于中医的时间治疗法.常用于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症等的治疗.第二节外治法外阴熏洗阴道冲洗阴道纳药宫腔注入肛门导入外敷热熨药物离子导入针灸推拿第三节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与躯体治疗相对应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健康内容的演变,心理治疗将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第四节急症治疗妇科急症是指妇产科范围内突然发生、或原有疾病突然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孕产妇及胎婴儿生命的急性病症.妇科急症主要包括血症、痛症、热症等.均可导致厥症或脱症.血证痛证热证血证妇科血症以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大量阴道流血可导致亡血厥脱,甚至危及生命,是妇科常见的急症与危重症.辨证要点:临证之际,首先应分辨出血的部位.一般通过阴户、阴道的望诊,结合妇科检查,可以明确出血来自子宫腔、子宫颈或阴道.其次须辨别引起出血的病症,如月经病之月经过多、崩漏;妊娠病之堕胎、小产;产后病之产后血晕、恶露不绝;杂病之症瘕下血;以及外伤出血等.辨证则有虚、瘀、寒、热之别.1.中医治疗根据辨病与辨证,选用相应方药.内服中药常用黄芪、人参、党参以补气止血;补骨脂、艾叶炭以温经止血;煅龙骨、煅牡蛎、阿胶以固涩止血;仙鹤草、地榆、茜根以凉血止血;蒲黄、三七、血竭、云南白药等以祛瘀止血.常用方如独参汤、生脉散、举元煎、固本止崩汤、胶艾汤、清热固经汤、失笑散等.针灸对止血有其特效,体针常用穴位如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一寸)子宫、中极、关元、阴陵泉、血海、三阴交、太溪等;耳针可取穴子宫、卵巢、肾上腺、心、肝、脾,隔日一次,血止后可每周埋针一次,双耳交替,用以巩固疗效.2.西医治疗因证情急重,必要时中西药结合治疗.常用西药止血剂有维生素K、维生素C、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等.若堕胎、小产不全,应急以下胎益母,虽可用脱花煎等中药,但血崩势急,必要时当刮宫清除宫腔内残留之妊娠物;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必要时可用性激素止血、刮宫,而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可应用催产素、麦角新碱类宫缩剂减少出血.若为脏器内出血,需急行急诊手术.若外伤出血,应立即清创缝合止血.痛证妇科痛症以下腹痛为主要症状,对于急性下腹痛者,在采取缓解疼痛的止痛法之前,必须先明确诊断并进行必要的鉴别,切忌随意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造成误诊.辨证要点:首先要问清病史,仔细检查.明确病因、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局部有无压痛或反跳通,有无结块,进行辨病和辨证.按之痛甚者多实,按之痛减者多虚;得热痛甚为热证,得热痛减为寒证;刺痛、痛有定处为血瘀;绞痛为寒凝;反跳痛多为化脓性的炎症.1.中医治疗辨证用药,血瘀而痛,可选用田七痛经胶囊、龙血竭胶囊口服,或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寒凝而痛,可用当归注射液肌肉注射,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湿热壅滞,可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血寒,治宜温经止痛.常用药如艾叶、小茴香、肉桂、乌药、吴茱萸、高良姜、荔枝核、细辛、白芷等.气滞,治宜行气止痛,常用药如香附、郁金、川芎、木香、青皮、沉香、九香虫、佛手等.血瘀,治宜化瘀止痛,常用药如川芎、延胡索、三七、当归、没药、乳香、五灵脂、王不留行等.血热,治以清热止痛,常用药如川楝子、丹皮、赤芍、红藤、败酱草等.针灸对痛证的治疗有迅速缓急止痛之效,体针常取穴位为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太溪,予中强刺激;必要时以止痛药剂注射于上髎、次髎穴.耳针可选子宫、交感、肾,均中强刺激.外治可用膏药热熨或外敷.2.西医治疗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卵巢黄体或卵泡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隐性出血型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引起的急腹证,则需迅速剖腹探查,救治处理.热证热证是以发热为主症,体温升高达39℃以上,常因经期、产后房事不洁、或分娩、流产后感染邪毒,甚至热入营血.首先应明确诊断,辨证求因,并尽快查出病原体或做出病原学诊断.但"退热"是当务之急.辨证要点:首先要了解病史,明确病因和病位所在,仔细检查全身与局部体征,以明确诊断.如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盆腔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属热毒外侵,热入血室.如产后发热,可因感染邪毒,直中胞宫;亦有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或暑热所伤,耗气伤津.还有因症瘕恶证复感邪毒者.须当细辨.热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别,还有挟湿、挟痰、兼瘀,以及热毒、湿毒等,应注意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等危重证.并注意与淋症(尿路感染)、肠痈、乳痈等鉴别.1.中医治疗中成药注射液及口服液取效较迅速.表热证可用感冒清热冲剂、重感灵等中成药口服,柴胡注射液等肌注.热入气分,则选用清开灵注射液、川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清热解毒,常用药如连翘、银花、丹参、败酱草、红藤、丹皮、栀子、白茅根.如热入营分,烦躁口干,夜寝难安,可用清营汤、紫雪丹;神昏谵语则用犀角地黄汤;痰盛气热,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外用荆芥、薄荷等煎水擦浴降温,适用于风寒高热证;石膏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 针灸常用穴位为大椎、曲池、合谷等,强刺激,或用推拿降温.邪毒热盛者,兼取三阴交、曲骨、太冲、中极等.2.西医治疗外阴脓肿、盆腔脓肿形成,应采取半坐卧位,使炎症局限,并及时切开排脓和引流.感染性流产者,可据阴道出血量及感染控制的情况,择时手术清除残留组织.若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应使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或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如出现中毒性休克,应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在严重休克时,将冬眠合剂与加压药物同时使用.。

妇产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妇产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感风寒等引起。
辨证施治原则及方法论述
01
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四诊合参,辨别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制定相应治法。
02
治疗方法
包括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拔罐等多种手段, 强调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
中药治疗优势与特色
01 整体调理
中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整体调理的优势。
利用腹腔镜、宫腔镜等现 代医疗器械进行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 优点。
放射治疗原理及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原理
利用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
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治疗方案;治疗过 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后需定 期随访,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妇产科疾病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异常、白带异常、腹部疼痛、 不孕不育等。妊娠期疾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水肿等特有症状。
诊断方法
诊断妇产科疾病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常用的辅助检查 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检测)等。对于某些疾 病,如肿瘤等,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分类
妇科疾病主要分为炎症、肿瘤、内分泌失调、损伤性疾 病等;产科疾病则主要包括妊娠期疾病、分娩期并发症 及产褥期疾病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妇产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物理因素(如辐射、 创伤)、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素)以及免疫因素等。
危险因素
年龄、遗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既往病史等均为妇产科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高龄产妇 、有家族遗传史、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1 年)——之金匮妇人三篇
最早记载了阴道冲洗和塞药的外治方药。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 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 石丸主之。 矾石(烧)三分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 如枣核大,内藏中,剧者, 再内之。
子宫在此之前叫: 女子胞
紫石英: “味甘温。主心腹咳 逆,邪气,补不足, 女子风寒在子宫,绝 孕,十年无子。久服, 温中,轻身延年。生 山谷。”
17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1 年)——之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中西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是运用中西医学理论中西医学理论相互借鉴和补充来认识互借鉴和补充来认识妇女生妇女生殖系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特点研究妇女经带胎产和解剖生理有关产和解剖生理有关的特有疾的特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辨证规律和防诊断与鉴别辨证规律和防治方法以及治方法以及计划生育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妇女保健生优育和妇女保健的一门新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
(三)隋唐朝时期(公元581—公元907)——之《诸病源候论》 妇人病八卷 225论
立足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妇科疾病多为冲任损伤的论点。
24
(三)隋唐朝时期(公元581—公元907)——之《诸病源候论》 妇人病八卷 225论
立足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25
(三)隋唐朝时期(公元581—公元907)——之《千金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妊娠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妊娠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妊娠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孕妇们需要面对并应对各种疾病和不适。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方法,可以在妊娠期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妊娠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其优势。

一、早孕反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孕反应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不适之一,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

中医认为早孕反应与脾胃虚寒有关,因此可采用温补中气、健脾和胃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人参、黄芪等。

同时,西医推荐使用抗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早孕反应症状,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血压升高。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所致,可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柴胡、白芍等。

西医常使用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胺等来控制血压。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妊娠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高血糖症。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可采用滋阴降火、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玄参等。

西医常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营养师也可给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保障胎儿和孕妇的安全。

四、妊娠期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贫血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中医认为这与气血不足有关,可采用补气养血、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当归、熟地等。

西医常使用补铁剂如富马酸亚铁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贫血症状,减少不适并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总结起来,妊娠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利用中西医学的独特优势,使治疗更加个体化、针对性更强,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促进孕妇的整体健康。

在妊娠期治疗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供个性化、有效的治疗方案。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1.骨盆的构成2.骨盆的平面细目二:外生殖器外阴的范围、组成和功能细目三: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细目四:胞宫中医学对胞宫形态与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3.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脑下垂体及其性功能调节激素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天癸、脏腑、气血、冲任督带与月经的关系细目三: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细目四: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五: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细目二:产前检查1.预产期推算2.产科检查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1.中医妇科常用治法2.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治疗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2.月经后期3.月经先后无定期4.月经过多5.月经过少6.经期延长7.经间期出血8.清经散、两地汤、保阴煎、定经汤、艾附暖宫丸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二:崩漏1.概念2.诊断与鉴别诊断3.辨证论治4.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三:无排卵型功血1.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四:排卵型功血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西医治疗细目五: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与生理性停经的鉴别4.辨证论治5.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细目六:痛经1.概念2.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常用穴位细目七:经行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2.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细目八: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4.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3
人流术后的注意事项/zysx/96.html
3.健脾和胃 健脾法: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圣愈汤)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参苓白术散)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和胃法: 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清胃泄热(瓜石汤、玉女煎)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1 2 3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第三节 中医妇科急证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
男士护肤品代理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第一节 内治法 一、调理脏腑
1.滋肾补肾 补益肾气(寿胎丸、肾气丸、归肾丸) 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 滋肾填精(左归丸、补肾地黄汤、六味地黄丸 2.疏肝养肝 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乌药汤) 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 养血柔肝(一贯煎、杞菊地黄丸) 疏肝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四逆 四妙 散)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5
进行完药物流产几天能做事/jhsy/ywlc/673.html
热证:可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
液等。持续高温者结合西医对症治疗。 厥脱证:血崩者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 射液等;高热者用清开灵注射液等, 配合针灸治疗,危急时需西医急处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4
早孕检查的好处有哪些/zyzl/106.html
二、调理气血
二、调理气血
理气法: 理气行滞(橘核、荔枝核、乌药、木香、香附、枳壳) 调气降逆;补气升提
调血法: 补血养血(四物汤、人参养营汤、滋血汤) 清热凉血(清经散、保阴煎、知柏地黄汤)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银甲丸、银翘红酱解毒汤) 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

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标准化、 规范化研究,制定更加科学、 实用的治疗方案。
鼓励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 床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 供更加可靠的证据支持。
探索新型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
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模式 ,如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
拓宽治疗途径。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开发新型中 西医结合诊疗设备,提高诊疗水
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缩短妇女生 殖系统疾病的病程,加速患者的
康复进程。
通过中药的全身调理和西药的局 部治疗,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降
低疾病的复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能够改善患者 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
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疼痛、瘙痒、 月经不调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心理干预与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方式 ,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03
常见妇女生殖系统疾 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宫颈炎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等方 法,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原 则,改善宫颈局部环境,促进炎
中药在调节内分泌、改善情绪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缓解患者因疾病导致的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生殖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性生活质量也会相应 提高。
局限性及挑战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 医学知识和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配 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研究和探索。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治法概要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治法概要
治法:滋肾益阴,填精益髓 常用的代表方剂:左归丸
六味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之类

肾阳虚
冲任失于温煦,命门火衰
带 胎


治法:温肾助阳,补益命火 常用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之类
(二)疏肝养肝
肝脏的生理特点 肝脏的病理特点
病因
病机
治法
代表方剂
抑郁忿怒 肝气郁结 肝郁化火 气火上逆 肝血不足
冲任失 畅
子宫发育不良

②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提 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功能性月经失调; 闭经;
类 ③抗雄激素作用;
原发性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
药 ④对下丘脑和腺垂体有正、 老年性阴道炎;
物 负反馈调节,间接影响卵泡
发育和排卵。
回乳;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
雌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和制剂
1.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妊 马雌酮、苯甲酸雌二醇、环戊丙酸雌二醇、 雌三醇
药理作用
适应 证
尿促 性素
含有FSH、LH两种促性腺激素,能促使
卵泡发育和成熟并分泌雌激素,若垂 体和卵巢有一定功能,所产生雌激素 的正反馈作用能间接使垂体分泌足量 LH而诱发排卵。若垂体功能低下,则
无排卵 性不孕 症;
需加用绒促性素才能诱发排卵并维持
黄体功能
绒促 性素
若垂体能分泌足量卵泡刺激素,而黄 体生成激素分泌不足,于接近卵泡成 熟时给予本药,可以诱发排卵,继续 应用可维持黄体功能。若垂体功能不 足,则可先用氯米芬或尿促性素,使 卵泡发育成熟,然后用本药以替代黄 体生成激素,方能达到诱发排卵目的
黄体功 能不全
黄体生成 激素释放 激素
戈那瑞林
500µg,im iv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有外用制剂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消毒 后使用,所有自煎外用药水,必须煮沸20~30分钟 以上备用。 2、治疗部位常规清洁或消毒。
3、月经期干净3~7天后才进行外治;
4、外治期间,禁房事和盆浴;
5、经期和产后禁止阴道冲洗和纳药;
6、妊娠期不宜用冷敷、热敷及导肠法;
7、患者自行操作治疗者必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 下进行。
冲洗法
纳药法
阴道流血者禁用
贴敷法
水剂、 散剂或 膏剂用 无菌纱 布贴敷 于患处
解毒、消 肿、止痛 或拔脓生 肌
外阴肿胀、 外阴溃疡、 外阴脓肿切 开、慢性盆 腔炎
黄芩、连 翘、金银 花、蒲公 英、紫花 地丁、大 黄、赤芍
灌肠法
将药物 清热利湿、 胞中结块、 毛冬青、 煎煮后 活血化瘀、 慢性盆腔炎、 败酱草、 通过肛 清热解毒 盆腔瘀血症 红藤、茵 管用注 陈蒿、赤 芍、连翘 射器灌 入直肠 内
带下病
痛经
阴痒
清热利湿
常清气泄热与燥湿利湿药伍用
止带方
茵陈、败酱草、车前草等
脾气不运
聚液成痰
痰湿内留
下注胞宫
带下病
不孕症
燥湿化痰 苍附导痰丸、涤痰汤 常用药物如胆星、法夏、橘皮、白芥子等
(十)解毒杀虫
湿热蕴郁, 浸淫阴中 热淫于内, 可以成毒,毒邪为害
崩中肾阴虚
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
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
治法:滋肾益阴,填精益髓 常用的代表方剂:左归丸 六味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之类
肾阳虚
冲任失于温煦,命门火衰
经 带 胎 产 杂
治法:温肾助阳,补益命火
常用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之类
(二)疏肝养肝
肝脏的生理特点 肝脏的病理特点
病因
病机
治法
代表方剂
经后期,又称阴长期
滋肾阴养精血
经血排泄之后,血海空虚,正值蓄养阴精
经间期
阴阳转化
补肾阴
加入温肾助阳及活血之品 使阳施阴化出现氤氲之侯
经前期,又称阳长期
未怀孕,血海由满而溢
补肾为主,佐以滋水
重阳
行经期
因势利导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调周治疗是根据月经生理特点立法的, 临证时还应按不同病种的不同病理变化灵
4.肝郁气盛者,容易肝气横逆犯胃,木盛则克土,
故疏肝方中,宜佐以健脾之品,如逍遥散中配伍白 术、茯苓,即是此意; 5.若肝气挟冲脉之气上逆者,则宜平肝降逆,引血 下行,常用药物如芍药、代赭石等。
(三)健脾和胃
素体脾胃虚弱 饮食、劳倦所伤 健脾补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人参、山药、茯苓等
脾胃虚弱
冲任不调
熟时给予本药,可以诱发排卵,继续 应用可维持黄体功能。若垂体功能不 足,则可先用氯米芬或尿促性素,使 卵泡发育成熟,然后用本药以替代黄 体生成激素,方能达到诱发排卵目的
黄体功 能不全
黄体生成 激素释放 激素
药理作用
适应证
GnRH主要用于垂体 兴奋试验。下丘脑 性闭经与下丘脑性 不孕等
戈那瑞林 GnRH能兴奋垂体合成 500µ g,im 和分泌LH及FSH。 ivd

第二节 外治法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 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 妇科外治法最常用于前阴诸病
熏洗法
洗涤外 清热、消 外阴阴道炎、 土茯苓、 阴或坐 肿、止痛、 外阴瘙痒症、 黄柏、苦 盆 止痒 湿疹、肿胀 参、蛇床 子、艾叶
坐于药 消炎杀菌, 阴道及宫颈 P.P 水盆内 清洁外阴、 的病变 中药 阴道 阴道穹 窿和子 宫颈部 位 止痒、清 各种阴道炎、 达克宁栓、 热、除湿、 宫颈炎 米可定泡 藤片 杀虫、拔 毒、化腐 生肌
药理作用
适应 证
尿促 含有FSH、LH两种促性腺激素,能促使 性素 卵泡发育和成熟并分泌雌激素,若垂 无排卵 体和卵巢有一定功能,所产生雌激素 的正反馈作用能间接使垂体分泌足量 性不孕 LH而诱发排卵。若垂体功能低下,则 症;
需加用绒促性素才能诱发排卵并维持 黄体功能
绒促 若垂体能分泌足量卵泡刺激素,而黄 性素 体生成激素分泌不足,于接近卵泡成
常用药物如石斛、麦冬、 天花粉、胡麻仁之类
(四)补益气血
血虚
补血为主 四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熟地黄、枸杞子、 黄精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人参、党参、黄芪、白术、 山药之类
佐以益气
补气为主 佐以养血
气虚
冲任不固
(五)活血化瘀
寒凝 热结 气滞 气虚
血证 血 瘀
痛证 活 血 化 瘀
癥瘕肿块
月经不调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多囊卵巢综合征; 黄体功能不全等所致的不孕症
五、溴隐亭 (一)药理作用 作用于下丘脑,增加催乳激素抑制因子分泌,抑制
垂体催乳激素合成及释放;或直接作用于腺垂体抑制
催乳激素细胞活性,使血中催乳激素水平下降而达到 中止溢乳;溴隐亭还能解除催乳激素对促性腺激素分
泌的抑制,恢复卵巢功能。
妇产科治法概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第一节 中医常用治法 第二节 西医妇产科常用特殊药物 第三节 外治法 第四节 孕妇和哺乳妇的用药禁忌
学习要点
1. 掌握妇科常用十种治疗方法及代
表方剂; 2. 熟悉妇科中医外治法的治疗原则; 3. 掌握雌、孕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4. 掌握妊娠中西药物宜忌。
功能性月经失调; 原发性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
老年性阴道炎;
回乳;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
雌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和制剂
1.天然雌激素:17β 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妊 马雌酮、苯甲酸雌二醇、环戊丙酸雌二醇、 雌三醇
2.半合成雌激素:炔雌醇、尼尔雌醇
3.合成雌激素(非甾体雌激素):己烯雌酚
作用原理
1.孕激素有抑制子宫收缩和使 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 期的作用。因此有安胎与调整 月经的功能。 2.长期使用孕激素可使内膜萎 缩,特别是异位的子宫内膜。 大剂量孕激素可使分化良好的 子宫内膜癌细胞退变。 3.孕激素通过抑制下丘脑 GnRH的释放,使FSH及LH分泌 受抑制,从而抑制排卵;孕 激素使宫颈粘液减少、粘度 增加和子宫内膜受药物影响, 增生被抑制,腺体发育不良 而不适于受精卵着床。
活运用。
例如崩漏与闭经就有先后缓急之不同 前者在出血期以辨证止血治标,血止后辨 证调周治本; 后者则辨证通经为先,再继以辨证调周治
疗。
脏腑: 肾:滋肾补肾(补益肾气、滋养肾阴、 温补肾阳) 肝:疏肝养肝(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养血柔肝) 脾胃:健脾和胃

气血: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 凉血 寒:温经散寒 湿:利湿除痰 解毒杀虫 中药周期疗法
第三节 西医妇科常用特殊药物
作用原理 雌 激 素 类 药 物
应用范围
①促进生殖器的生长与发育, 卵巢功能低下; 使子宫内膜增生和阴道上皮角 子宫发育不良 化;
②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提 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闭经;
③抗雄激素作用; ④对下丘脑和腺垂体有正、 负反馈调节,间接影响卵泡 发育和排卵。
抑郁忿怒 肝气郁结
肝郁化火 气火上逆 肝血不足
冲任失 畅
热伤冲 任 冲任血 虚 肝阳偏 亢
疏肝解郁
疏肝泻火 养血柔肝
逍遥散 四逆散
丹栀逍遥散、 清肝止淋汤 四物汤、滋血 汤、养精种玉 汤 一贯煎,三甲 复脉汤
肝阴不足 肝血愈虚
平肝潜阳
1.疏肝行气之药多辛燥,用量不宜过重; 2.应适当配伍清润平肝之品,如芍药、玉竹之类; 3.育阴药容易滋腻,宜稍佐行气之药,如枳壳、砂 仁等;
(二)适应证 闭经溢乳综合征; 高催乳激素血症; 垂体微腺瘤;
产后退奶。
六、绒促性素与尿促性素 (一)种类和制剂
尿促性素: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制成。国外制剂
商品名为Pergonal,每支含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 激素各75U,供肌内注射。国产HMG 。
绒促性素:从孕妇尿中提取制成。药理作用类似黄
体生成激素。制剂为粉剂,每支含500U及1000U,供 肌内注射。
GnRH-a皮下
注射
戈舍瑞林 亮丙瑞林
大量GnRH或GnRH—a的 GnRH—a可用于子宫 应用,可消耗效应器 内膜异位症、子宫 官组织中的本身受体 肌瘤等的治疗 而产生功能抑制状态, 称降调作用
前列腺素
PGE
药理作用
适应证
硫前列酮 吉美前列素 米索前列醇
子宫收缩; 宫颈软化
PG F
卡前列素 卡前列甲酯
适用范围
保胎治疗; 闭经的周期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
孕 激




内膜腺癌;
女性避孕药的主要成分。
孕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和制剂
黄体酮:
天然孕激素。 孕酮衍生物: 甲羟孕酮。孕酮的代谢物17a-羟基孕酮并无 生物效应,但其17a位上的羟基酯化后,其孕 激素作用不但恢复且有所加强。 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 炔诺酮、孕三烯酮。睾酮在19位上去甲基后 具有强孕激素作用。
第一节 中医常用治法
(一)补肾滋肾
肾阳虚衰
肾阴亏损,阴虚阳亢
阴阳两虚
肾气虚惫 精血耗损
天癸、冲、任失调,而发生经、带、胎、产 诸疾。 温肾及补益肾气,为妇科病常用的一种治法。
肾气虚
冲任不固
月经先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崩漏 胎动不安 子宫脱垂 不孕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
固阴煎之类。
(二)适应证
雄激素主要适应证有: 功血止血; 更年期功血的月经调节;
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合激素(丙酸睾酮25mg、苯甲酸雌二醇1.25mg、
黄体酮12.5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