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_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_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大概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明清时期的戏剧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欣赏戏剧,观赏书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名著2.教学难点:其二是明清文化的时代特色三、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文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和困难,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

2.学法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去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喜欢学习优秀的文化,而不是太多枯燥乏味的理论分析。

3.教学方法:在讲授本课时,我采用讲授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同学们猜猜这几个谜语。

生:思考,并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可以提示一下)1.张飞穿针眼(歇后语)大眼瞪小眼2.木材遭水劫(打《水浒传》人名)林冲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歇后语)心腹之患4.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玩物爆竹(一).古典小说的高峰师:下面我就开始讲明清时期文化的重点小说,首先讲的是《三国演义》,我以“孔明三气周瑜”为例,讲讲三国的精彩故事,同学们体会一下。

生:听并体会。

1.《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大概:《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版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 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 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 达到很高的艺术 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 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 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 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课题 第22课明清文化(二)教时使学生知教学 重点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 学 方 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为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打下基础。

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在课下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要点制表, 并训练用表格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三、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1)<<三国演义>>(2)<<水浒传>>(3)<<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 导入新课: 以智力测试的形式进入。

三个题目: 白帝城 草鞋 叔父 红 华佗 (1) 招风耳 (2) 胡须 (3) 屠夫 酒 长矛 黑 这几位人物是哪一部文学作品中创作的形象?(二) 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猜人物) (猜人物)(猜人物) 1、 你最喜欢那一部小说哪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你能讲出 一些有关的片段么? 2、 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课程目标:
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优中考网xYzKw]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
准备有关书法绘画的图片
学生准备:xYzKw
阅读四大名著原著或缩写本(寒假期间布置)
本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形式不限
查询有关郑板桥的资料或小故事
请学习国画的同学仿郑板桥的风格画一幅以竹子为题材的国画
学优中考
教学过程学优中考学优中考网xYzKw]。

七年级历史下册 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及思想艺术特色。

2.能列举明清时代书法、绘画成就。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2.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当时形成的京剧,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2、难点:(1)明清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3)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三、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1.图片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借阅老师推荐书目。

(2)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形式不限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师: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生:思考回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师: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明朝科技成就既虽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只是总结传统的古典科技,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01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片头视频,导入本节课。

总体构思:本节课的内容分为:古典小说的高峰、戏剧的繁荣和书画的成就三部分设计意图:本节课以《西游记》片头视频开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既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又能紧密联系本课知识。

讲授新课教师过渡:《西游记》是同学们非常熟悉影视作品,《西游记》更是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明清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电视剧《西游记》是根据哪个民间故事创作的吗?预期效果:大部分同学能够联系到玄奘西游天竺的史实,积极说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提出问题]那么,在我们学过的玄奘西游天竺中真的遇到了那么多妖魔鬼怪吗?预期效果: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认识到妖魔鬼怪只是虚构的,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

[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认为《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事实上是什么呢?预期效果:学生面面相觑,得不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西游记》中唐僧的取经路上遇到众多困难,在文学作品中就将它们设计为妖魔鬼怪,这既体现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通往成功的道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成功,必须克服艰难险阻。

播放《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片段[提出问题]通过《西游记》大闹天宫片段中孙悟空说的话,同学们认为作者在向我们表达一种怎样的精神?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对白,结合课本知识,回答表达了作者歌颂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作者进行的艺术创作,为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也就是反抗封建统治的意识。

同时加深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的认识。

[提出问题]能够反映出反抗封建统治思想的明清古典小说还有哪些呢?预期效果:学生积极回答《水浒传》,有的说《红楼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讲学时间 1课时教师寄语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英] 史蒂芬·斯宾得重点及难点﹙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明清书画的成就。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成就;分析世俗文学兴起的原因。

学习过程学生环节教师环节【预习检测】阅读相应的历史课本内容做相应的题目生活在_______时期,称谓:_________。

李白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_______时期,称谓:________。

唐诗杜甫它的诗被称为“_________”。

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__________。

白居易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等.光彩夺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时宋词: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_______。

________时,词的创作达到顶代文学峰。

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派。

宋词杰出苏轼:_______时词人。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李清照:________之际的女词人。

辛弃疾:_______时词人,他的作品多以_____为主题,代表作__________。

__________时,_______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 根据民间流传的___________传说创作的。

是清朝_________创作的。

《红楼梦》 代表着_____________的最高成就,是______和________高度统一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著作。

作者是生活在_________时的_________.。

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书画成就: ⑴ ⑵ ⑶2、戏曲的繁荣 ⑴ ⑵ ⑶1、你如果能把本课的课后“每课一得”稍微理解一些,你就很厉害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

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程目标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时期,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进程与方式: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不是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明白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式上的不同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踊跃内容,表现鲜明的时期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腹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育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和高贵的情操。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预备有关书法绘画的图片学生预备:阅读四大名著原著或缩写本(寒假期间布置)本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出色片段,形式不限查询有关郑板桥的资料或小故事请学习国画的同窗仿郑板桥的风格画一幅以竹子为题材的国画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子”以智力测试的形式进入。

三个题目:(1)招风耳白帝城草鞋叔父(猜人物)(2)胡须红华佗二(猜人物)(3)屠夫酒长矛黑(猜人物)这几位人物是哪一部文学作品中创作的形象?《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作品是什么?“正文”本课咱们就来学习以四大名著为要点的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在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显现并缓慢进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显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

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确实是长篇白话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四大名著是这一时期小说最高成绩的表现。

一、四大名著请同窗把课前制作的表格展现。

教师选择归纳全面的表格展现并让该生讲解。

(利用实物投影)1.《三国演义》教师归纳:《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是我国最先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七年级】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七年级】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具有22世纪特色的明清设计(二)【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以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例,了解中国古代学的成就。

能列举明清时代戏剧、书法、绘画成就。

⑵ 通过列表总结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分类的方法。

⑶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及反映的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从对明清书法、绘画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利用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使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学史和世界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著的学成就。

难点:如何理解明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教学媒体】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制作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的噱头。

(问生: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知道与《三国演义》成书于同时期的小说还有哪些?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明清时期的学、艺术殿堂,去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奇葩。

从而导入新)新探索: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学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学成就,如:战国时期的楚辞,后的唐诗、宋词等,明清时期的学成就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吗?(从而导入小说)。

一、古典小说的巅峰:环节一: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一个名著的学习任务,找出作品的成书时间、作者、特点和地位,并能就其中知道的故事或重要人物进行交流。

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在班内交流。

(一名介绍历史著作的概况,另一名介绍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并说出你了解的这人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3单元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3单元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116——120,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

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长篇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我国的国粹京剧诞生了,书画的成就辉煌,著名的艺术家有董其昌、徐渭、扬州八怪等。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二: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使学生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_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_2

第22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

2、掌握戏剧名家汤显祖及作品《牡丹亭》。

3、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表演手法。

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结构及学习历史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便于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再着四大名著流传极广,影视作品也遍及全国,这对学生的理解都有益处,也便于本节课的教学。

3重点难点重点:四大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曾同屈原共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同王羲之共书兰亭序;同李白一起举杯邀月;同杜甫一道一览众山小。

我们也曾与苏轼同叹大江东去;与辛弃疾一起挑灯看剑;与李清照一同唱醉花阴。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明清的文化殿堂,聚水浒、话三国、看西游、梦红楼。

观生旦净丑,品世间百态。

【讲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

2、掌握戏剧名家汤显祖及作品《牡丹亭》。

3、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表演手法。

【讲授】一、古典小说的高峰这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各选取一部小说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教师再做最后补充。

第一组:《三国演义》。

第二组:《水浒传》。

第三组:《西游记》。

第四组:《红楼梦》。

【讲授】二、戏剧的繁荣本课目由教师先介绍戏剧的特点,然后由学生将准备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同学,教师再做补充。

第五组: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六组:京剧形成过程及表演形式,优秀的剧目,表演艺术家。

【活动】课堂讨论在四大名著中刻画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哪个人物?请说出理由。

【练习】课堂反馈一、选出正确的答案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2、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3、“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能够读到(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二、连接正确的答元末明初《红楼梦》吴承恩清朝《三国演义》曹雪芹元末明初《水浒传》罗贯中明朝《西游记》施耐庵【作业】总结作业总结: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四大名著的图片并简介导入。

【自主学习】一、古典小说的高峰1、特点:__________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__________,表达人民__________的意愿。

3、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__,是最早的__________.(2)《水浒传》:作者__________,是第一部__________。

(3)《西游记》:作者__________,是充满__________。

(4)《红楼梦》:作者__________,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的高峰。

二、戏剧的繁荣1、汤显祖:代表作__________。

2、京剧:__________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

三、书画的成就1、明朝的书法以________、______见长,书法家________,兼有“_________”之美。

2、绘画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___居统治地位。

代表:明末的__________,清初的“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的是在明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明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它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加强,外来侵略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导入过程围绕知识点,采用再现史实的方法,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明清时期艺术发展过程及艺术成就,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

简单基础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难度较大的知识,应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

本课一共分三目:第一目:古典小说的高峰,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以反抗封建统治压迫为主题的小说。

第二目:戏剧的繁荣,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社会商业的繁荣,经济进一步发展背景下,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表现――戏剧的繁荣。

第三目:书画的成就,主要讲述了明清在书画艺术方面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明清之前的文化艺术等知识,并且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途径对明清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涉及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封建社会末期反封建因素,因而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授独具明清时代特色的文化知识,且本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新人教版)◢学案设计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明清小说反映的时代特征。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小说:1、特点: 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 ,表达人民 、 的意愿。

3、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最早的 。

(2)《水浒传》:作者 ,是第一部 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作者 ,是充满 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4)《红楼梦》:作者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二)戏剧:1、汤显祖:代表作 。

2、京剧: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 和 为基础。

(三)书法:明朝的书法以行书 、 草书 见长,书法家 ,兼有“ 颜骨赵姿 ”之美。

(四)绘画:1、特点:以山水画 、 居统治地位。

2、代表:明末的 徐渭 ,清初的“ ”。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1)通过《西游记》大闹天宫片段中孙悟空说的话,同学们认为作者在向我们表达一种怎样的精神?(2)能够反映出反抗封建统治思想的明清古典小说还有哪些呢?(3)明清时期,古典小说为什么会共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特点呢?合作探究2:结合21课内容分析明清文化有哪些鲜明的时代特点?三、巩固检测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2、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A.《三国演义》B. 《红楼梦》C.《西游记》D. 《水浒传》3、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期,它以哪些剧种为基础:()①元杂剧②南戏③徽剧④汉调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4、书法具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大书法家是:()A.颜真卿B.赵孟頫C.董其昌D.徐渭5、将下列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其作者用线连接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课题第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型新授课总节时2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了解古代文学成就能力目标: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归类法
情感目标: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清重点小说、戏剧。



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导入、复习、提问明朝在建筑、科技上的成就
(构建明清文化知识体系)
挂图、投影有关图片(激发兴趣)
【探究归纳】
结合课文的介绍来概述。

1、指出: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的记载或民间传说,经
过加工虚构而成的小说,不能认为是历史。

2、介绍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3、戏剧表演也成为重要的文化生活
4、投影图片结合京剧变脸介绍
5、书画复习知识颜真卿、柳公权、赵孟芾
借助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分析当时的社
会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分析文
学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

1、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
片段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板书设计
【实践应用】
小组讨论:
介绍自己读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片断或看过的电影、电视。

喜欢的人物
全班交流,除小说以外还有那些艺术作品A、你最喜欢那一部小说
B、哪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
C、你能讲出一些有关的片段么?
【检测反馈】
反馈,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你有什么问题和疑惑
【交流反思】
了解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关习题第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一农民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
3、《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清朝曹雪芹是我国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戏剧的繁荣
1、《牡丹亭.》明朝汤显祖
2、京剧清朝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形成行的剧种。

三、书画的成就
1董其昌明朝书法(行书、草书)
2徐渭明朝绘画“扬州八怪”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