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
优秀教案高中生物选修1
优秀教案高中生物选修1
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基因工程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基因工程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2.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引起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兴趣并激发学习热情。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中的利与弊。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和操作方法。
五、讨论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总结基因工程的意义和前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了他们
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引导
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
生物选修1人教版:全册精品教案(72页)
生物科教案(选修一)授课时间:板书设计授课时间: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一)毛霉的相关知识(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优良菌种的选择:不产生毒素;生长繁殖快,且抗杂菌力强;生长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的限制;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酶系;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小结: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发酵的温度为15~18 ℃ 。
了解了王致和制作腐乳的过程,你能说出腐儒制作的流程图吗?(二)腐乳制作的流程图请大家结合流程图和投影资料一、二、三设计腐乳的制作过程。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设计1、设备及用品瓦罐或有盖玻璃瓶、保温容器、小刀、摇床、250ml 三角瓶、超净台及接种设备、灭菌锅2、材料粽叶、北方豆腐、调料。
3、操作步骤1)将豆腐切成3cm ×3cm ×1cm 的若干块。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 加卤汤装瓶 密封腌制板书设计授课时间:实验结果与分析: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如下。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课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2. 掌握细胞的功能,如营养摄取、代谢、生长、繁殖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生物学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2. 理解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内部器官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思考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2. 引导学生回答:一切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 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细胞具有哪些结构和功能?二、讲解(15分钟)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繁殖等。
三、实践与探究(20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提出问题:细胞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细胞的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引出下节课内容:细胞的代谢过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笔记;2.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做好预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讲解、实践与探究、总结和作业布置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实践与探究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和引导。
生物选修1人教版:全册精品教案(72页).pdf
法目标 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③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 ①认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
价值观目 时渗透 STS 教育。
标
②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法
讲解与讨论
教学过程 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 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 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上海奉贤的鼎丰腐乳、广西桂林的桂林腐乳、 广东水江的水口腐乳、云南路南的石林牌腐乳、河南拓城的酥制...
板书设计
1. 基础知识: 2. 果酒制作原理
果醋制作原理 2.实验设计:试验流程 3.操作提示
资料
4.结果分析与评价 5.课题延伸 6.相关连接
讲后语 学生通过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
锻炼,同时这节课也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检查记录及评语
学海无涯
授课时间:
值观目标 自豪感,同时渗透 STS 教育。
②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
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述法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 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 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 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 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 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 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 5 到 10 度,最高的也只有 14 度。因此, 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1 2 内环境的稳态教案
内环境的稳态一、教学目标:目标:1.描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4.尝试解释生物体内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素养:1.通过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生理意义的学习,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问题: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答: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问题: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答: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问题: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答:①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②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③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缓冲物质①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学案
目录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02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13、植物组织培养(菊花组培、月季花药)-------------------------------254、酶的研究与应用(果胶酶、加酶洗衣粉)----------------------------355、DNA和蛋白质技术(非重点内容)------------------------------------436、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56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自主学习: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为:。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 ___________ ,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⑴属于生物。
选修一高中生物教案
选修一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细胞的组成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2. 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功能。
3. 了解细胞核的作用和结构。
4. 掌握细胞质中不同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演示用微镜和显微镜玻片,展示细胞的实际情况。
3. 实验用细胞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观察PPT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细胞是生物体内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
2. 知识讲解:根据PPT内容,依次介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组成部分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通过显微镜和微镜玻片,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实际情况。
同时,利用细胞模型展示细胞结构更加具象化。
4. 活动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细胞中不同组成部分的作用和互动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总结回顾:通过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确保他们对细胞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评估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提出相关问题测试他们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细胞器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展示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达到课程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生物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膜、核、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生物膜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细胞膜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膜的重要性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师生讨论生物膜和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协调作用。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针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本教案包括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选修一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一、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名称: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2. 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 教学时长:4周4.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5.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 小组合作6. 评价方式:- 实验报告- 课堂讨论- 期中评测- 学生自评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2. 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 磷脂双分子层- 膜蛋白- 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 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4.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 细胞的新陈代谢-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的能量来源和转化三、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观察: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器的功能和协同作用,培养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细胞实验和课堂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和思考,评价学习态度和思辨能力。
3. 期中评测:组织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以上是生物选修一课程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和学生更好地学习。
高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高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选修1 第一单元:生物分子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生物体的不同层次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
3. 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生物分子的化学反应完成的,掌握生物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不同层次组织结构
3. 生物分子的种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
1. 生物分子的种类和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关联性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物细胞的结构画,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与
功能有哪些关联。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生物体的不同层次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细胞结构的填空练习,巩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体的不同层次组织结构,并就某一种器官系统展开研究。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分子的种类和结构在细胞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生物分子基础》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解、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生物分子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三、【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1.1 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4: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复习旧知识: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教材P100“问题探讨”了解“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出本节内容。
温故知新
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学习新知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
依据“问题探讨”引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和特点
明确基本概念
初步了解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管理规定。
分析相关事例,了解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国家对生长调节剂的规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通过事实,让学生理解事物的两面性,只有科学的应用才能达到相应的结果。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思想。
进一步了解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相关规定,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学施用合法施用的意识。
整理本节内容
评价与反馈
教材P104一、概念检测第1题第2题
二、拓展应用第1题
扎实基础知识,拓展思维。
作业或实践
1.查找并分享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书、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应用的实例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
2.完成教材P104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第2题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学习难点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复习旧知识: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教材P100“问题探讨”了解“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出本节内容。
温故知新
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高中生物选修1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1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动植物细胞,了解其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载玻片
3. 动植物样本
4. 小刀
5. 水
6. 防护手套
实验步骤:
1. 准备动植物样本:将动植物的组织切成薄片,并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2. 将玻璃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节适当的放大倍数。
3. 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 尝试画出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用文字描述特点。
5. 讨论和比较不同种类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前需佩戴防护手套,以免触碰样本。
2. 使用小刀切割样本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割伤手指。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注意调节光圈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培养其观察与描述能力,同时加深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教案【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全套教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第一部分细胞生物学》,包括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的特殊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的过程;
3. 了解细胞的特殊结构的功能;
4. 能够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3. 细胞的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第一章内容;
2. PPT课件;
3. 实验仪器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导引学生进入主题。
二、讲授(30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3. 细胞的特殊结构;
4.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结构。
三、教学活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小组展示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并引导学生对细胞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认识细胞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多给予学生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全册 共11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阅读教材P2~3)1.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及来源①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②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反应式①有氧条件下:C6H12O6+6O2―→6CO2+6H2O。
②无氧条件下:C6H12O6―→2C2H5OH+2CO2。
(3)条件①氧气: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②温度:最适繁殖温度为20_℃左右,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_℃。
2.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需氧型。
(2)原理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简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3)发酵所需条件①环境条件:氧气充足。
②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_℃。
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阅读教材P3~5)1.制作流程2.酒精的检测检测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共研探究](一)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图),仔细观察模式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酵母菌属于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2.果酒的制作原理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3.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1)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要在去枝梗之前(填“前”或“后”)进行,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同时要避免反复冲洗,防止酵母菌菌种数量减少。
(2)传统工艺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2 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大脑对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2)比较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与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自主神经系统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创设情景:1.当一位同学在你面前挥一下手或眼前有东西飞来时,你会不自觉地眨眼,而经过训练的军人,却能做到不为所动。
这是为什么呢?2.当用针刺一下手指,你会发生缩手反射,而医生采指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生缩手反射呢?3.正常人在放松状态下都会产生膝跳反射,个别人在紧张状态下,受刺激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脑干参与的眨眼反射还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由脊髓参与的缩手反射还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紧张状态下,大脑皮层可以有意识控制不完成膝跳反射。
在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通常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那么,它们是如何分工、合作来进行调节的呢?(二)讲授新课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大脑皮层:大脑表面覆盖着由神经元细胞体及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约含140亿个神经元和许多神经胶质细胞。
大脑有丰富的沟回(沟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使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有更大的表面积(表面积约是教科书表面积的3.5倍)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一切感觉(视、听、触、味)均在大脑皮层形成。
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到达脊髓。
那么大脑皮层和躯体运动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阅读34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资料1:老人大脑某区受伤导致肢体不能运动,说明脊髓控制的躯体运动受大脑的调控。
2)资料2: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图中紫色区域,旁边黄色区为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科学家刺激中央前回顶部,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下部,引起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也会引起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说明: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的倒置的(头面部是正立分布)。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4-4-免疫学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
免疫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二、教学重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注射了流感疫苗后还会患流感,而接种麻疹疫苗后,终生不再患麻疹?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不稳定,极易发生变异,这次注射的疫苗对变异后的病毒不起作用,因此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而麻疹病毒虽然也是RNA病毒,它不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注射的疫苗终身管用。
那么,什么是疫苗?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疫苗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大型的传染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为此,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预防传染病,疫苗就这样诞生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即先后用接种“人痘”和“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此病毒已于1980年被人类消灭。
法国巴斯德研究出了狂犬病疫苗。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如对外毒素进行减毒处理获得类毒素也是疫苗)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接种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本质上,疫苗是抗原。
(2)举例: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可口服,由“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成)、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3)DNA疫苗: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NA本身不是抗原,是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是抗原。
)(4)特点:既具有减毒疫苗的优点,又无感病危险。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3: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用图片情境引入,点燃学习热情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结合初中阶段已学过的人的血细胞、草履虫等知识,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将人的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学生比较不同种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
也可以补充学生熟知的变形虫、酵母菌、乳酸菌、红细胞、神经元、肌肉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引出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学。
(二)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问题引领建构内环境概念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组成和功能,以人体生理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设计问题串引领教学。
(1)肝是参与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每天合成大量蛋白质所需的原料来自哪里?帮助学生理解:肝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肝细胞时刻与组织液进行着物质交换。
(2)组织液中营养物质是如何源源不断地运来,代谢废物又如何源源不断地送走呢?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做过的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认知血细胞的生存环境是血浆,理解借助血液循环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
(3)人体每天由毛细血管动脉端进人组织间隙的液体约20L.而从组织液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管的液体约17L,其余的液体是如何回流到血液循环中的?以实例分析毛细淋巴管壁为单层细胞,能回收包括大分子在内的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系统,再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中,从而保证了机体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5.1《植物生长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5.1《植物生长素》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观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和意义(2)科学思维:在学习植物生长素发现这一内容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的思维历程,理解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并预测云母片插入时胚芽鞘的生长情况(3)科学探究:运用“假说—演绎法”自主探究植物向光性原因,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并演绎推理,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合理评价探究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发展探究能力。
(4)社会责任:逐渐形成以科学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意识,并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培养批判性思维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教学难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理解尖端产生的刺激是由于分布不均才导致下部生长快慢不均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由四组科学家的探究性实验组成,其中达尔文的实验是教学重点,这些实验涉及单一变量控制对照原则,必须非常细致地讲解每一步。
为了提高教学速度,讲解达尔文实验时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描述出达尔文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之后老师再一步步讲解实验原理。
本节课先导入向光性概念,创设情境,展示胚芽鞘结构,进而引出达尔文用胚芽鞘进行植物向光性研究的实验。
之后继续对三位科学家的实验进行剖析,用问题串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探究,建立概念。
四、教学过程PPT展示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的图片【提问】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植物的向光性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学生: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老师引导: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就设计了实验来探究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了,那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观察达尔文是怎么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向光性。
教师邀请学生观看PPT并回答以下问题:1.达尔文的对照实验那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2.达尔文的实验组分别做了哪些安排3.达尔文的几组实验分别有什么实验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实验原理进行解读并在黑板上绘制达尔文四个实验的示意图:由于胚芽鞘其实是有两个部分的:尖端和下部,所以达尔文要逐个探讨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一、【课题目标】专题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同学们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同学们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 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同学们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同学们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
二、【课题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三、【课题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 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同学们自学基础知识。
)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 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25℃范围内,在 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 1~4。
) 〖思考 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
〖思考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 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阅读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同学们自学基础知识) 1.2 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 30~35 ℃。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 5~6) 〖思考 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氧气和 pH。
〖思考 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样形成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 实验流程 课件展示流程图 (讨论并完成思考 7,提问) 〖思考 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微生物 温度 氧气 联系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同学们讨论完成发酵过程的设计。
) 2.2 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 1-4a、4b 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 CO2 ,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要持续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
(3)在图 1-4b 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 醋酸 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 CO2 或残余气体 ;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 ;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防止空气中杂菌感染 。
3.发酵操作 3.1 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 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杂菌感染 。
3.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 榨汁机 、 发酵装置 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封闭 状态。
〖思考 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
3.3 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 1/3 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18~25℃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10~12 天左右。
(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30~35℃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7~8 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充气 。
(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思考 11~12) 〖思考 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 1/3 的剩余空间? 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 CO2,起到缓冲作用。
〖思考 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 。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 实验现象:发酵 气味和味道 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酒精发酵 混浊醋酸发酵 混浊,液面形成白色菌膜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4.2 检验: 酒精发酵后是否有究竟产生,可用 重铬酸钾 来检验。
(1)原理: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补充】为了控制和了解发酵进程,不断进行取样检查,其中检查的项目有原料浓度、产物浓度、发 酵菌含量、溶氧量和 pH 等。
(2)方法:(填表,注意对照原则)操作 发酵液 蒸馏水 3mol/LH2SO4 饱和重铬酸钾溶液 现象试管甲 2mL试管乙 -5、相关链接为了提高果酒和果醋的产量和品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还应直接向发酵液中加入人工培养的优良菌种 。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2.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同学们应当重点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并且学会分析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生活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实例探究例 1.生产果醋用的醋酸菌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A.都是异养生物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生存温度都超过 80℃解析:细菌的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其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因细菌种类的不同,所需的种类也不一样,而水是所有微生物生长共同所需要的物质。
细菌按同化作用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按异化作用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
答案:B例 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 pH 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 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解析: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可能造成酸碱物质消耗不均,从而引起 pH 的变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会产生大量的 CO2 引起 pH 的变化;同时产物的种类也能引起 pH 的变化。
答案:C☆综合应用例 3.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
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 4 ) 经 测 定 酵 母 菌 消 耗 的 糖 中 , 98.5% 形 成 了 酒 精 和 其 它 发 酵 产 物 。
其 余 1.5% 则 用于。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2)出芽生殖(3)无氧呼吸 (4)自身的生长繁殖(5)C12H22O11+H2O→2C6H12O6 (五)巩固练习 酶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酶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答案:C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 控制 D.酶的控制答案:D3.生产用菌种的来源主要是( )①自然环境 ②收集菌株筛选 ③购置生产用菌种 ④培养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4.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 ③兼性厌氧型A.①②①③ B.③②①① C.③②①② D.②②③①答案:B5.下列叙述能够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消毒C.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答案:ABCD6.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B.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C.酵母菌只在酒精发酵中发挥作用D.酵母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答案:BCD7.在微生物的细胞中,占细胞干重 90%以上的化学元素为()A.C、H、O、NB.C、H、O、N、P、SC.N、P、S、K、Ca、MgD.C、H、O答案:B8.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因素的是(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 20℃左右 .C.Ph=2.5D.pH—6答案:C9.葡萄的糖分是( )①乳糖 ②麦芽糖 ③葡萄糖 ④蔗糖 ⑤果糖A.①②③④⑤ B.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⑤答案:D10.关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就是无氧呼吸B.发酵就是发酵工程C.发酵就是只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D.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答案:D七、【课余作业】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1、查阅资料,自主尝试利用现有材料酿制果酒 2、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经理,准备上一条果醋生产线,你觉得应该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那些安全问题? 八、【教学体会】 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酒和 果醋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