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合集下载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摘要:1.创造社的背景与成立2.创造社对现代文学的贡献3.创造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4.创造社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创造社成立于20 世纪初,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社团之一。

在清末民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为现代文学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创造社应运而生,旨在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振兴民族文化。

创造社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创造社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口号,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倡导用文学揭示社会现实,反映民众生活。

这一主张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其次,创造社积极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

再次,创造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人才,他们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的中坚力量。

创造社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鲁迅是创造社的灵魂人物,他的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文学形式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郭沫若以诗歌、戏剧为主,其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茅盾则以长篇小说为主,其作品以对人物细腻的刻画和严谨的结构著称,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而且为后来的文学社团和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创造社的精神——敢于创新、关注现实、服务人民,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工作者,推动着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创造社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由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12人发起。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机关刊物:《小说日报》主张:倡导文学革命,“文学为人生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在创作方法上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主张严肃认主张严肃认真的观察,客观真实的描写,采用现实主义方法。

意义: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社团之一,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由于该会无严由于该会无严密组织,密组织,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渐解体。

创造社:成立: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发起者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

《创造季刊》出版标志着正式活动的开始。

主张:创造社是由文艺作家自由结合的团体,他们强调“内心的要求”,和侧重表现自我,重表现自我,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本倾向。

1925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倡导“无产阶级文艺”,对革命文学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意义:意义: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同文学研究会同文学研究会一起,一起,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始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东北作家群: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他们日益思念被日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自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自考)

长篇叙事诗。

李冰著。

新华书店1950年6月初版,被编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这是作者写于1948年10月,改于1949年4月的一首反映农村土改斗争的长诗。

在这首歌谣式的长诗里,作者着力塑造了赵巧儿这一农村女性的形象。

通过她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和在斗争中的成长过程中的描写,揭露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反映了埋藏在她心底的不可磨灭的阶级仇恨,歌颂了她不折不挠、牢不可摧的战斗精神。

全诗成功地运用了解人物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和民间歌谣的多种表现手法。

语言活泼生动、新鲜,抒情细腻而简练。

赵巧儿的明朗的性格、渐变的内心世界是与其所处环境相一致的,具有较为强烈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93.《白毛女》《白毛女》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歌剧。

它是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故事创作的,深刻地表现了农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和解放区的光明,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的主题。

《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奠基石,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新歌剧走向成熟,它是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94、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95、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1.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十分重视外国文学的研究介绍..他们的目的一半是为了介绍外国的文艺以促进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半是为了介绍世界的现代思想..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代表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2.创造社名词解释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影响:创造社办刊物;出丛书;推动文学创作;借鉴世界文学的最新潮流;加速新文学的现代化..前期提倡浪漫主义文学;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加强了中国新文学的反封建情绪..后期则转向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文学;影响深远..3.新月社新月社是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的文学团体..新月社名称以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命名..新月社的成立;造就了一批着重现代格律诗的新月派诗人;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月派在提倡现代诗歌格律化的同时;强调对诗歌语言词汇的运用;在诗歌创作中体现文学美的意境;因此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代表刊物: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镌、剧刊;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4.语丝社从1924年底自1930年初;历时约五年多时间;得名于语丝周刊;围绕着鲁迅和周作人;在“语丝社”的旗号下聚集了一批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作家和学者;其中既有“五四”时期的文坛老将;亦有1920年代中期于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倡导“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实际上继承了新青年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鞭挞社会丑恶与黑暗的精神传统..5.问题小说名词解释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6.孙犁的荷花淀写于1944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影响当代颇为深远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除了孙犁;还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7.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横跨现当代的文学流派;产生于40年代;形成于50年代中期;其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此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号重点1.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2.人生派写实小说: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名词解释3.乡土写实派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王鲁彦:菊英的出嫁;黄金朴实沉着细密的写实手法废名:菱荡;竹林的故事静美朴讷的田园风格彭家煌:怂恿;茶杯里的风波稳健质朴的笔力;结构单纯;描写深婉台静农:拜堂;烛焰善于剪裁;笔墨经济;笔调冷隽浑厚蹇先艾:水葬;盐巴客格调阴沉压抑许钦文:石宕;鼻涕阿二感情郁结;落笔深沉许杰:惨雾视野开阔;笔墨纵横;元气淋漓;好胜斗狠的民风4.“自叙传”抒情小说:它是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私小说”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体式;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小说发展开了重要的源头..抒情小说的先行者――民初“诗僧”苏曼殊;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旧形式始创了近世的浪漫主义5.前期新月派:指1927年以前;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为使新诗走向规范化;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强调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6.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为标志;主要以徐志摩为核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前后期新月派一致之处在于其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诗感”更趋近现代派了..7.社会剖析小说:三十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一类小说以矛盾为主要代表..8.左翼文学:三十年代的文学领域;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与当时的京派和海派文学基本形成鼎足之势..它与政治的关系尤为紧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文学和现实的密切关系;推崇揭露与批判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鲁迅等人的加盟使之从幼嫩发展到相对成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矛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及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流..——发展历程简答左翼文学的前期:主要以蒋光慈及“左联”五烈士中的柔石、殷夫和胡也频为代表左翼文学的发展期:主要以鲁迅、矛盾、丁玲等为代表左翼文学的后期:主要以东北作家群和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及叶紫等为代表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田野的风柔石:二月;三姊妹;为奴隶的母亲殷夫:我们;别了;哥哥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前面鲁迅:二心集等;故事新编丁玲:水;母亲矛盾:蚀;子夜;春蚕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沙汀:在祠堂里;代理县长吴组缃:一千八百担;黄昏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叶紫:丰收;山村一夜;星9.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在五四时期的各文学领域中;与当时的新诗歌、杂文和白话小说相比;话剧是成熟最晚的;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它被称为“文明戏”或“新剧”..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始于1907年成立的春柳社;1921年后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弊病;于是有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的提倡和“小剧场”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田汉、丁西林等早期剧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没能根本上改变话剧“舶来品”的特点..简答10.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在剧作中;他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的创作类似诗人写诗;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如创作雷雨是先有了一点情节人物和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而日出是先想到了几句诗:“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要睡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往往成为他剧作的标志..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他常常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去想象和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造成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其“生命三部曲”就是最好的明证..时空感不确定;常带有偶然性或传奇色彩..尤其是雷雨和原野;情节大起大落;人物性格激烈而极端;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近于诗意化..11.曹禺本人及其剧作曾受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有: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少年和青年时代深受“圣经文学”影响;其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劝善惩恶”;前期作品特别明显;如雷雨是表现“迷惘人生的罪与罚”;日出是表现“灵魂的毁灭与再生”;原野是表现“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北京人是表现对“原始人性的呼唤”;并且他还坚持保留雷雨的序幕和尾声;表现了强烈的原罪情结与忏悔意识..希腊悲剧的影响:“命运悲剧”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雷雨;母女两代人的命运巧合令人难忘;原野中的复仇精神也显然受到美狄亚的影响;并且在结构设计与叙述方式上也向希腊古典悲剧汲取了不少经验..莎士比亚的影响:莎翁的“性格悲剧”对其描写变异复杂的人性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莎翁的诗人气质和用诗体写成的戏剧;对他也是致命的诱惑..易卜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悲剧”的挖掘上;学会了关注社会问题和妇女问题..奥尼尔的影响:原野无论情节还是手法直接受琼斯王的影响..契诃夫的影响:使曹禺剧作从“戏剧化的戏剧”到“生活化的戏剧”;北京人和家是代表..12.京派是三十年代一个独特的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文学流派;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的审美原则;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朱光潜及冯至、汪曾祺等..13.京派文学其总的创作特点是: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远避政治与商业的创作态度;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样式..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有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周作人实际主编的骆驼草;沈从文及萧乾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郑振铎等主编的文学季刊;卞之琳、巴金、沈从文等主编的水星文学月刊;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月刊等..京派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周作人:谈龙集;谈虎集;知堂文集;苦茶随笔废名: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湘行散记萧乾:蚕;篱下集;栗子;梦之谷芦焚:谷;果园城记;无名氏;百顺街朱光潜:诗论等14.“大河小说”是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长篇小说的重要体制;由巴尔扎克率先实践;被众多法国作家钟爱;代表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此类小说的特点是;多卷体;长篇幅;描写年代长;人物多;背景广阔;容量极大;重风俗民情;最适合于历史叙事;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再现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全貌..名词解释15.李劼人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的艺术特性专注于时代的转捩点;注重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的挖掘;使其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具有了“大河小说”的风貌..小说的史诗性质与富于地方色彩的世态风俗展现结合紧密;手法上融合了中西文学之长;有自然主义倾向..人物塑造上与当时的革命时尚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其主要人物大多为民间亦正亦邪的“圆形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注重其复杂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刻画;颇为生动传神..语言上十分注意通俗白话文与川西方言的调和运用;加强了小说的地域性与生动性..16.海派是三十年代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初期的张资平、叶灵凤等新海派到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的海派新感觉派甚至还下联到四十年代的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依托着现代市场的运作;以自觉的先锋意识和现代技法描摹着都市文明;力求艺术的“变”与“新”..海派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张资平: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时代姑娘施蜇存:在巴黎大戏院;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穆时英:公墓;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流言;半生缘17.海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在三十年代的上海;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其现代消费文化环境也迅速形成;这一切都在热烈呼唤着与之相应的新文学样式的出现;海派文学作出了最快的呼应..它开风气之先;以带有市场性的、先锋性的文化思维方式;把外来思潮一股脑儿直接引进来;为我们原有的中国文化增加了许多新元素;其艺术技法的“变”与“新”在文学现代化的转型上也是有其特殊贡献的..18.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海派的创作特点他们着重展示现代都市十里洋场的声色景观;以此充当对整个世界的感觉方式;对时代生活的描写常常带有鲜明的流派印记..其敏感不仅表现在对现代生活形态的感受上;还在于对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上;他们往往以艺术技巧的鲜辣着称..其文体试验重在现代都市的声色感觉;重在性心理的发掘上..19.现代派诗歌一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只是一种生硬的移植和非本土化的创作;二是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中国特色的现代派诗歌的真正起点;有表现朦胧诗美的纯诗化倾向;三是40年代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为代表的新现代派诗歌注重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派技巧的深度融合;是真正具有中国性格的、成熟的现代派诗歌..20.早期现代派诗歌“纯诗”的概念;最早是因反对胡适的诗歌散文化论调;而由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正式提出来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认为诗与散文分属不同领域;界限应当分明;主张把纯粹的表现世界给诗;人间生活让给散文;二是诗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应与散文不同;诗具有“暗示”、“朦胧”及“新奇”的特质;最忌说明..它的提出标志着一种诗歌观念的改变;即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这种外在“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内在“表现”功能..这种内转欲以“象征”为联结点来达到融合中西诗歌的理想..21.名词解释九叶诗派:4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九叶诗派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并有效地融合到这一背景当中的..代表诗人主要有九位:穆旦、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杭约赫、陈敬容、辛笛;他们在艾略特、叶芝等欧美现代诗人的影响下;用强劲的生命力和主体意识连接起现实人生和诗歌艺术;在艺术表达上注重用知性思辨来表现感性认识;诗风含蓄深沉、凝重蕴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成熟..九叶诗派形成的缘由及别称:九叶诗派的的得名主要是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之前这一流派在40年代前期;他们是各自发展的;到40年代后期;才开始较多地在中国新诗等刊物上聚集;由于对诗与现实的关系和诗歌艺术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当一致的看法;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它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在创作中;这一流派将关注外在现实与探索内在自我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达到了现代性的思想深度..为避免创作中可能出现的感伤的个人化抒情和直露的政治说教倾向;他们提出了“感性与知性融合”及“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22.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及艺术上的创新穆旦诗歌的现代性体现在:他以时代良心的代表和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身份;以独具的玄学气质、独特的生存体验、痛切深邃的情感和自觉的诗心去感受世界;去深掘历史和现实背后的阴谋与黑暗;拷问着僵化朽烂的社会、残酷的生存状态和扭曲变态的灵魂..他将个体置于社会与自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圆满与残缺、历史与现实、丰富与乌有等多重对立冲突的意象和观念中;使其诗歌内涵充满了富有现代意味的强劲张力..另一方面;他放弃了中国诗歌传统所追求的和谐圆融中正之美;追求诗思、诗艺上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用身体思想”的感性化特征及扭曲、多节、个性化语言上;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叛逆性和异质性..23.简答题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脉络:鲁迅的深刻——老舍的温厚——张天翼的俏皮——沙汀的沉郁——钱钟书的机敏24.七月派:是抗战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它因胡风等编辑的杂志七月而得名;这一派以七月、希望、诗垦地七月诗丛等刊物为其创作阵地;主要创作诗歌和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步的一个文学流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同时又由于战争的因素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这一派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偏重表现以痛苦为基调的情绪世界以及对力感的美学追求;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名词解释25.七月诗派是抗争时期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围绕着七月、希望、诗垦地、七月诗丛等刊物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人们对七月派中的诗歌一类的总称..其主要代表诗人还有田间、鲁藜、绿原、阿垅等;他们以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其主要的创作主张;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影响巨大..七月派诗人群及其主要作品艾青: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田间: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鲁藜:醒来的时候;锻炼绿原:童话;集合胡风:为祖国而歌阿垅:无弦琴26.路翎小说的现代性对于人的现代心理开掘上;人复杂的社会性与自然人性和难以摆脱的兽性永远处于胶着状态;人灵魂的搏战往往会令人战栗;善于把握大起大落的心理节奏;处理人物之间的心理感应的波澜;具有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气质;使中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其手中与世界潮流更接近.._号重点1.名词解释三十年代;作为独具风貌的文学群体——东北流亡作家群;以其强烈的民族图存意识及其创作实绩为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小说做出了特殊贡献;主要作者有二萧、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及罗烽等;尤其以萧红受人瞩目..1.东北青年作家2.故乡3.日本4.抗战人员东北流亡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骆宾基:边陲线上北望园的春天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海的彼岸罗烽:粮食归来莫云与韩尔谟少尉2.钱钟书作为一位学者型的讽刺小说家是40年代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无论在讽刺主题的现代性上围城的象征性还是讽刺小说的结构体式大跨度的两点双线环形结构及叙述风格和语言旁支斜出的知性妙语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与左翼的政治暴露性讽刺不同的是;他熔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使一种文人特有的机智讽刺得以确立;并在多层意蕴的展现上强化了小说的现代性质..3.七月派小说是人们对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因胡风、艾青等创办七月周刊而得名的七月派中的小说类的总称..其小说前期带有报告文学家直面血肉人生的峻急;后期带有心灵解剖家揉搓人物有缺陷的心灵的强悍;始终贯注着浪漫诗人呼唤“人民原始强力”的主观战斗热情..七月派小说作家群及其主要作品丘东平:通讯员;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曹白:这里;生命也在呼吸;杨可中;呼吸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洼地上的“战役”彭柏山:皮背心;一个义勇队员的前史;任务冀汸:走夜路的人们;阿垅:闸北打了起来南京简答题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朝花夕拾“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 野草添加的名词解释:爱美剧:1921年3月;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成立于上海;由沈雁冰等十三人发起;并发表宣言;明确了戏剧的“为人生”而创作的任务;5月;该社创办戏剧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性戏剧杂志..剧社抨击传统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针对戏剧商业化、庸俗化的弊病;大力倡导“非营业性质的;提倡艺术的新剧”;即陈大悲倡导“爱美剧”..辛亥革命以后洪深等人创办了“戏剧协社”等业余剧团;时称“爱美剧”;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穆时英、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文体:梁启超把自己流亡日本时期所写的政论文章称为“新文体”。

这些文字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

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纵笔所至不检束,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文法,然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鼓动力量。

这种报章体语言是文言向现代白话的一种过渡,对五四新文学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2、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蒋百里、孙伏园等人。

《小说月报》为其重要发表园地,又创办《文学》旬刊、《诗》月刊。

该社团倡导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

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

发表园地有《创造》周报、《创造季刊》和《创造日》。

艺术上注意吸收西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社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强调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该派强调作家的主体性、艺术的自觉性以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4、语丝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4年11 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人。

创办《语丝》周刊。

该社团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逐渐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及、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陈源(西滢)、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提倡纯粹的艺术,形式上乐意戴着脚镣跳舞。

其创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意象新颖,意境深邃的特点。

该派既吸取祖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又借鉴外国诗的技巧,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中国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13.白马湖作家群: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生活过的夏丐尊为首,包括朱自清等一批魅力四射的文坛人物群体,环境的恬美、至善至性的交情,充满了文人生活的魅力,文章清新隽永、质朴平易、自然畅达、情理合一,时时保有一种对文化、自然、社会、人生的责任感。

14.左联:中国左翼作家的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名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门中支持思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

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

但为建设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代表刊物有《北斗》等15.两个口号争论: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争论,这两个口号都是因过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

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

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争论,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16.第三种人:标榜自己不站在任何阶级立场上,对各个阶级,对各种文艺不加以褒贬的文艺流派,该流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苏汶,胡秋源(代表作《阿狗文以记》)为代表,他们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观点有失偏颇,但有一定合理性。

17.《蚀》三部曲:茅盾于1927年发表《幻灭》及后来发表的《动摇》和《追求》三部小说,被称为《蚀》三部曲,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鲜活生动的展现时代女性现象,为新文学任务画廊增添了新鲜的艺术现象,为小说叙事贡献了新方法。

20 年代文学

20 年代文学

20 年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 中国现代文学; 1917 年 1 月《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成立,止于 1949 年人代会召开。

更重要的是性质意义上的含义;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2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化中的一个纯文学社团。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邵君等人发起。

是实力最雄厚的新文学社团,将《小说月刊》作为会刊。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 创造新文学” 。

基本主张:一是“为人生而艺术”,二是“强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3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新文学社团,于 1921 年6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

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社丛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倾向浪漫主义数钱的创作原则。

4 湖畔社:“湖畔诗社”于 1922 年 3 月成立于浙江杭州。

1922 年汪静之、应休人与潘漠华、冯雪峰会晤,四人游山赏湖,谈文品诗。

为了纪念这次聚会,他们合出一本诗集,提名《湖畔》,并由此成立中国第一个新诗组织——湖畔诗社。

5 新月诗社:“新月”之名,源于泰戈尔的新月集。

新月社成立于1923 年,是一个文学思想驳杂而有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

1926 年4 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标志着新月社已有一个社交团体脱胎为一个纯文学社团。

6 问题小说:揭示出某一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有意思的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

7 “自序传”抒情小说:从 1921年郁达夫《沉沦》小说集开始,他们再创作中侧重表现自我,主观色彩浓厚,把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变态性心理大胆暴露出来,想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二小说1 鲁迅文学成就:1 、在创作方面,开创了中国二十世纪现代文学的新传统,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

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三美理论:《三美论》是闻一多在1926年5月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新格律诗理论主张,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6月上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

从1924年底自1930年初,历时约五年多时间,以《语丝》周刊为依托,围绕着鲁迅和周作人,在“语丝社”的旗号下聚集了一批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作家和学者,其中既有“五四”时期的文坛老将,亦有1920年代中期于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

乡土小说: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可以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发起人有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这是新文学产生以来最早成立的重要文学社团。

基本文学主张,一是强调“为人生而艺术”,一是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机关刊物有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一九三二年因战争而停止活动。

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具有“尊天才”、“非功利”等艺术倾向。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文学就是天才的创造物,主张文艺应该除去一切功利的打算,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新月诗派: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中坚人物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新月派是有着自己的文化坚守和政治追求的文化团体,但是它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体现在文学实践上,包括文学批评、格律歌创作、小说戏剧和散文,其中以诗歌成就最大新月诗派以新格律诗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而著称,形成了自五四白话诗实验以来的又一次质的飞跃,是继浪漫主义新诗创作之后的又一次新诗的大繁荣。

《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在1923年创作了《卓文君》和《王昭君》,这两部剧作与1925年创作的《聂嫈》合集称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郭沫若原想从历史人物中选取三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塑造“在家不必从父,出嫁不必从夫,夫死不必从子”的三个妇女形象。

以反封建礼教的束缚,弘扬叛逆的精神、提倡女性解放。

后来蔡文姬没有及时写出来而写创作出了聂嫈,同样是做为一个反抗的女性形象出现的。

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文学改良刍议》与“八不主义”: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和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人的文学: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创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3年5月13日,创造社的《创造周报》创刊,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编辑。

发刊词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创世工程之第七日》。

诗中表示"我们是不甘于这样缺陷充满的人生,我们是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我们自我创造的工程,便从你贪懒好闲的第七天做起"。

《创造周报》于1924年5月停刊,共出52期。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

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过程】:“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在20世纪以后产生的文学作品,其中创造社是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文学团体之一。

创造社是成立于1921年的一个文学组织,由鲁迅、郭沫若等作家创办,旨在发展和推动现代文学的创作与研究。

本文将以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为题,对创造社的历史背景、作品特点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进行解读。

一、创造社的历史背景创造社成立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值一战后的动荡时期。

当时,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变革,文化思潮和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此时,鲁迅等一批进步思想家和作家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呼唤着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创造社应运而生,成为了承载着时代希望的文学团体。

二、创造社的作品特点创造社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作品特点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首先,创造社作品的创作风格秉承了现实主义的原则,注重真实、细腻地描绘社会生活,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其次,创造社的作家们在作品中对社会问题保持批评的态度,他们以锐利的笔触批判各种陈旧的观念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第三,创造社在文学形式上注重探索文学表达的新方法,倡导新的文学语言,使作品更加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

三、创造社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创造社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创造社作品的出现引发了中国文学的重大变革,打破了传统文学格局,开辟了新的文学道路,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其次,创造社的作品探索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们不仅关注社会问题,还深入剖析人性,反映现代人的心理状态,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活而丰富。

第三,创造社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激发了更多的作家投身到现代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学潮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繁荣。

四、结语通过对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创造社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走向成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创造社的名词解释

创造社的名词解释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名词解释必备四项——年代、作家、作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社团,一九二一年七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初期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等;后期主要成员有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铁声、阳翰生、李一氓等。

该社从成立到一九三○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自动停止活动,先后出版过《创作》季刊,《创造》月刊,《创造周报》,《创造日》、《A、11》周刊,《洪水》、《文化批判》、《流沙》、《新兴文化》等十余种刊物,并编辑出版了多种文学丛书,被誉为“异军突起”,在中国文坛上影响很大。

创造社是一个由文艺家自由结合的文学社团。

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为前期,一九二五年以后为后期。

前期文学主张“为艺术的艺术。

”常被人称为“为艺术的流派”。

但创造社“为艺术的艺术”,和西方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不同。

西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美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颓废生活,内容空虚、外表华丽。

而创造社处在“五四”运动之后,大革命洪流正在迅速酝酿时期,他们一方面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文艺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精神的感染,目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严酷现实,从而形成了他们自相矛盾的文艺观。

他们既是反对文学功利目的,主张为艺术的艺术的倡导者,又是冲决封建陈规,反对资本主义毒龙的勇士。

他们一方面从小资产阶级思想出发,在超现实的“桃花园”中寻找暂时安慰,另一方面又怀着爱国主义思想反抗黑暗的现实。

从而构成了他们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特色。

创造社后期,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提倡革命文学,翻译介绍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