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初期x线诊断方法[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颈椎影像诊断ppt课件PPT课件

颈椎影像诊断ppt课件PPT课件
第51页/共134页
第52页/共134页
第53页/共134页
• 4、茎突:为乳突尖部向前下方 略突出阴影,正常为3-5cm,如 果茎突过长,患者可出现慢性咽 炎症状,甚至茎突可由咽部穿出。

第54页/共134页
• 5、椎体序列线(椎前缘连线、椎后缘连线、椎板前缘连线、棘突连线) 各椎体前缘连线、后缘连线及寰椎后结节前缘与以下棘突前缘连线是否 呈光滑平行弧线。用以确定椎体前后移位。椎体的移位,特别是向后的 移位可导致椎间孔横径和椎管前后径变小、椎管腔狭窄,常常是产生临 床症状的原因,也是判断椎体小关节紊乱的征象之一。
第30页/共134页
第31页/共134页
第四段
第三段
第二段
第32页/共134页
第一段
第33页/共134页
3、解剖变异
胸椎隐性脊柱裂
第34页/共134页
枢椎纵裂
甲状软骨钙化
第35页/共134页
左侧颈7颈肋
齿状突短小
第36页/共134页
枢椎分离
齿状突缺如
第37页/共134页
枢椎变扁
隐性脊柱裂
第25页/共134页
黑线成人<3mm 儿童
<4mm 夹角<17 0.37cm
第27页/共134页
0.92cm
2\C、 环椎椎体前、后倾
环椎椎体前、后倾:环椎椎体前、后倾是环椎后结节距枕骨隆凸和第2颈椎棘突间 的距离变化。正常情况下环椎后结节距枕骨隆凸和第2颈椎棘突间的距离相等。环 椎后结节距枕骨隆凸和第2颈椎棘突间的距离增宽说明寰椎前倾。环椎后结节距枕 骨隆凸和第2颈椎棘突间的距离说明寰椎后倾。正常情况下此间隙相等,但要排除 技术原因,投照时患者下颌上仰使外耳孔至鼻翼连线与冠状面垂直于水平线平行,

颈椎X线阅片PPT课件

颈椎X线阅片PPT课件
三、环枢关节间隙正常时两侧是基本 对称的,长、短、宽、窄都对称。如 一侧间隙变窄,另一侧间隙变宽,说 明环椎向窄的一侧倾斜;如两侧间隙 同时变窄,说明该关节囊和周围软组 织挛缩;如一侧间隙变窄,说明环椎 向对侧侧方移位;如两侧间隙同时变 窄,说明有旋转移位。
四、如齿状突变短,说明枢椎俯旋移 位;如齿状突变长,说明枢椎仰旋移 位。
一、齿状突居正中,两侧有一等宽的 间隙,如一侧间隙变窄,且上宽下窄, 或下宽上窄,说明环椎向侧方旋转移 位,或枢椎向侧方旋转移位,如此间 隙虽窄但等宽,说明环椎向对侧侧方 移位,或枢椎向同侧侧方移位,或环 椎和枢椎有旋转移位。
二、如在齿状突前下侧,有白色钙化 带,说明环椎向前侧移位,或者枢椎 向后侧移位时间较长
五、如齿状突被大量的钙化影覆盖, 说明十字韧带长期张力很大,原因有 环枕关节轻度前移,或枢椎仰旋移位。
六、枢椎棘突的中点正常在齿状突的 中线上,如枢椎棘突中点偏离齿状突 中线则说明枢椎有旋转移位
寰枢两侧间隙应左右对称
旋转移位 齿突居中,两侧块对称,C2棘突偏向一侧。
侧方移位 寰枢间隙不对称,齿状突、C2棘突偏向同侧。
(1)观察寰枢椎:寰枢椎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在整个脊柱 中结构最为复杂和特殊。枢椎齿状突是枕骨与寰椎连接结构的 骨性中轴,而将其束缚于寰椎前弓内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椎稳定 的最重要的结构。当X线测量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 和大于6.9mm时,说明横韧带已完全断裂。张口位首先观察齿 状突是否居中;寰椎两侧的下关节面最外缘间的连线叫寰底线, 正常时寰底线中点作出的垂直线应恰好通过齿状突的中心轴线。
颈椎正位片
1:观看棘突,关节突,横突的连线是否在一条连线上。 2:看其棘突的连线是否与一旁的侧旁线(横突的连线)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四)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 足的症状,头晕、呕吐、体位 性眩晕、听力障碍、 视物不清等。 (五)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心慌心前区痛、出 汗、失眠、 多梦、眼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六)食管型: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异物感等症状。 (七)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表 现。
33

C5.6椎体裂隙征,双斜位显示双侧钩椎关节增生明显
34
(四)椎弓关节(上下关节突)的改变
1、关节间隙变窄 2、关节面不均匀性硬化增厚 3、关节内积气
4、下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 导致相应棘突根部凹陷硬
化,称“切凹增生症”。形成原因是:颈椎病时韧带
失去了对颈椎的维持作用,上位颈椎下滑后移,下关
节突伸长变尖硬化,刺激棘突根部上缘产生凹陷。 但C6-7上下关节突正常时较长无硬化,需结合临床。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36
颈椎病:060915006女66岁C5/6椎间隙狭窄、 C6下关节突变尖、 C3/4、6/7、C7/T1 小关节面硬化。
37
061030019女36岁, C4下关节突变尖; 项韧带钙化;椎间孔正常。
38
切凹增生症
39
切 凹 增 生 征: 伴 小 关 节 面 硬 化

颈椎X线诊断(修)

颈椎X线诊断(修)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
精选ppt
11
骨质增生
精选ppt
12
2.曲度:指颈椎生理曲度。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与腰椎都有均 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曲度。在颈椎方面,主要从以下3个方 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1)生理曲度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生 理曲度变直、反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2)生理曲度(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 ,弓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 12mm±5mm,小于7mm为生理曲度变直,大于17mm为生理曲度过 度前屈。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 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 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变也较灵敏, 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退变产生的骨唇常 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可能是3~4个椎体。钩 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小于2mm)和钩 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 致,有的一侧为重,有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 显不对称示该节段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精选ppt
15
4.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 最多见,多发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 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 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的受压而产生相 应的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腰 部厚度正常值为4~6mm,而在颈段仅厚1.5mm。颈黄韧 带损伤、钙化多发生在下颈段。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
• 所以,确立颈椎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诊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即临床症状和体征);
(2)影像学显示了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
(3)影像学征象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3
颈椎的解剖特点(与胸腰椎的不同点)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3
• 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观察的内容 在自主地过屈与过伸状态下所摄之侧位片: 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
观察颈椎稳定性,判定椎体不稳。如“梯形变”:或“假性半脱 位”。 颈椎的运动幅度、椎间隙及生理曲度改变情况。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4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25
• 斜位片观察的内容 椎间孔有无变形、变小; 钩椎关节有无异常; 椎间小关节间隙的改变; 椎间小关节突有无增生
2020-12-08
颈椎病X线诊断(新课件)
11
• 7. 钩突和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钩突为颈椎第3~ 7椎体上部 两侧稍后方嵴状的突起, 与上一椎体下部相对应凹陷处构成钩椎关 节。3~6岁开始发育,18岁后停止生长。 钩椎关节与颈椎病的关系 ◎钩椎关节与颈椎稳定性:钩突可有效地减少颈椎的联合运动和基 本运动, 特别是轴向旋转和向外侧屈的承载,所以钩椎关节有助于 颈椎的基本运动和稳定性; ◎钩椎关节与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囊薄弱,又担负重要的颈椎的基 本运动和稳定功能,是颈椎所有关节最早出现退行性变的部位,以 颈4 ~ 颈6 多见。 ◎由于钩突外侧缘紧邻横突孔(椎动脉孔),距椎动脉内缘2mm±。 颈1 ~ 颈6 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当钩突增生肥大时,极易突向横突孔 而致椎动脉受压, 造成血流量减少,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钩突与穿过椎间孔的颈神经根相邻,当钩突增生肥大时向后外侧 突出可致椎间孔和椎管狭窄, 压迫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患椎左右旋转移位 正位片:1)患椎棘突中部偏离棘突正中线 2)患椎棘突中部到锥体边缘线的距离左右不等 3)患椎左右倾斜其下方椎间隙左右不对称 侧位片:1)可见锥体后缘“双边”征和上关节突的“双突征” 2)后关节间隙上下不等宽 3)棘突间隙上下不对称 斜位片:一侧椎间孔变形
六 x线片分析方法
2 患椎前倾和后仰移位 前倾移位: 正位片:1)患椎棘突上下间隙不等宽,上窄下宽 2)患椎棘突可有轻度偏歪 侧位片:1)颈椎生理曲线不好,出现向后反张 2)患椎下方椎间隙前窄后宽 3)后关节间隙上下不等宽 4)棘突间隙上窄下宽 后仰移位: 与上相反,颈椎屈度增大。斜位片椎间孔变小
六 x线片分析方法
5 环枢椎错位的x线表现 正常值:侧位片环齿间隙成人2.5毫米以下,儿童4.5毫米以下。环椎管前后径
17毫米以上 1)环椎前移位:a 侧位片、环齿间隙增宽,成人大于2.5毫米,儿童大于4.5毫米
b 环椎管前后径变小,小于14毫米以下常出现症状 c 过伸过屈位片环齿关节前后失稳,过屈位片环齿间隙增大 2)环椎俯旋移位: a 环枕后间隙变小,颈1颈2棘突间隙增大
颈椎病初期x线诊断方法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意义 传统影象学诊断颈椎病方面存在的问题 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病理基础 x线检查 x线片分析方法 图例解析 其他
一 意义:
1 为颈椎病初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2 帮助确定针刀松解术治疗方案 3 为手法定点、定向整复错位椎体提供可靠依
据 4 为术后复查参考和科研教学提供了客观资料
六 x线片分析方法
3 患椎前后移位 侧位片:1)颈椎后缘曲线中断 2)椎体向后移位2-4毫米 3)常伴有患椎后仰移位 斜位片:椎间孔变形,其横径变小
六 x线片分析方法
4 患椎侧方移位 正位片:1)患椎棘突中部偏离棘突正中线 2)患椎棘突中部到锥体边缘线的距 离左右相等 3)椎体边缘线两侧不对称,一侧微 凸,另一侧微凹,钩突关节不对称 侧位片:无“双边”和“双突”现象,以此可 与左右旋转移位鉴别。
b 环齿间隙称“v”字形 3)环椎仰旋移位: a 颈1颈2棘突间隙变窄,环枕后间隙增宽
b 环齿间隙成倒“v”形 4)环椎左右旋转移位: a 开口位片环椎侧块左右不对称
b 环枢关节左右不对称
六 x线片分析方法
5)环椎侧方移位: a 开口位片,环齿间隙左右不等宽
b 环枢椎体边缘线中断
c 齿突轴线与环椎轴线不能重迭
二 传统影象学诊断颈椎病方面存在的问 题
1 确诊时间晚,不能提供颈椎病初期诊断依据 2 影象表现与临床表现常不一致,不能解释复
杂的临床表现 3 对保守治疗颈椎病帮助不大
三 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 定义: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 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神经根、椎动脉、交 感神经、脊髓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
2 诊断标准: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影象学检查显示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
性改变 (3)、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四 病理基础
颈间盘组织 、椎周围软组织—〉退变—〉椎 体失稳、移位(刺激、牵拉、压迫)—〉神经 血管、脊髓—〉发病
所以说颈椎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使颈部的内 外平衡失调,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椎体 病理移位后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以椎间盘 退变,脊柱周围软组织相对松驰及脊柱周围软 组织受损或慢性劳损造成脊柱失稳后而发生椎 间小关节移位最常见
C1右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6右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1、2右旋移位
C1右侧方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1左侧方并右旋移位 C2右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3仰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1仰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4俯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5俯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环枕后间隙变窄
七 图例解析
环枕后间隙变窄
颈椎正常x线片
七 图例解析
正常开口位片
七 图例解析
C4左旋移位
双突征 椎间孔变小
七 图例解析
C4左旋 双边和双突征 椎间孔变小
七 图例解析
C4仰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4后方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6左侧方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5左侧移位
七 图例解析
C2、3左旋移位
七 图例解析
五 x线检查
1 投照位置:要求常规投照颈椎正侧位片,如 有头面部、五官的症状,需照环枢椎开口位, 如有神经根压迫症状,要照左右斜位片,如 疑有关节失稳需照过伸过屈位片
2 投照要求:位置要标准,照片对比度,清晰 度要高。侧位片焦—片距为1.5m
六 x线片分析方法
观片原则:首先应全面观片,排除颈椎的炎症,结核,肿瘤及 先天变异等疾病。X线征象要与临床表现一致
四 病理基础
1 椎间孔横径(前后径)及椎管失状径的变短 2 横突孔相对变窄 3 椎管相对变窄 4 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变窄椎间孔的刺激和压
迫出现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 5 椎动脉可因颈椎关节移位或钩突关节增生的骨刺压
迫出现挤压或扭曲,产生血循环障碍。环枢关节移 位时,常加大椎动脉第三段的扭曲、牵拉、压迫, 极易引起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及脑供血 不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七 图例解析
6)颈2左右旋转移位: a 开口位片,枢椎棘突中部偏离齿突轴线
右不相等
b 颈2棘突中部到颈2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左
c 环枢关节左右不对称
7)颈2仰旋移位: a 侧位片,环齿间隙成“v”字形
b 环齿角小于70到80度
8)颈2俯旋移位: a 侧位片,环齿间隙成倒“v”字形
b 环齿角大于70到80度
七 图例解析
四 病理基础
6 脊髓受到变窄椎管的骨性直接压迫或因脊髓前动脉 受压致血运障碍,也可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髓 型颈椎病的表现
7 交感神经受压迫刺激或牵拉而引起内脏的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出现相应内脏器官的功能障碍. 因椎间关节的移位是脊椎病或脊柱相关病的主 要病理改变,治疗脊柱周围病变的软组织,恢复脊 柱周围软组织的动态平衡,矫正脊柱关节的移位, 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椎间关节的动态平衡是 治疗的主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