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棉结的原因
棉纱知识

纺纱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一)一、棉结的危害性纱线中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控制的疵点。
棉结的形成及分布(1)棉花收割时有许多收割方法会使原棉中产生棉结杂质,目前收割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采摘及机械收割方法,国外人工收割方法主要用于采摘长绒棉及细绒棉,除此外,一律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机械收割给皮棉中带来大量杂质,甚至也有少量的棉结,给轧花厂清除杂质带来困难,也使轧花后的原棉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棉结。
(2)开清棉生产中清除原棉中的杂质与增加棉结及短绒是一对矛盾的,开清棉各部打手速度越快,清除杂质越好,其增加的短绒及棉结越多。
开清棉生产线流程越长,棉结增加的越多。
因此要力求开清棉生产线短流程,优化除杂与产生棉结的工艺技术,力求在开清棉中尽力少增加棉结及短绒。
(3)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比例越大,产生棉结、短绒的机会就越多,要在原棉进入开清棉生产线加工前努力控制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减少不成熟纤维在混棉中的比例及差异。
(4)梳棉机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许多棉结能在梳棉机上被梳理开或排除,因此,梳棉机要做到四快一准,强化分梳,尤其盖板与锡林之间的分梳作用要加强,新型梳棉机配置了固定盖板,改进了喂棉部的除杂功能和分梳效果,这些对减少棉结很到很重要起作用。
(5)对原棉中棉结的在线与离线监测控制,使生产中棉结数量的增加受控,应用AFis原棉性质检测仪可以逐包检查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百分比以及棉结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要剔除不用,从而可控制棉结在开清梳各工序的数量,新型梳棉机如DK803、DK903,DC03等还可在线检测棉结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根据棉结的增加超限情况报警,自动调盖板与锡林隔距,自动磨盖板,稳定产品质量。
(6)经过长期实践及检验的数字积累,一般棉结控制的标准如下:原棉200粒/g开清棉400粒/g梳棉80粒/g精梳20粒/g①原棉根据初加工及原棉本身的质量,一般棉结定量为200粒/ g,最低100粒/g,最高400粒/g。
棉结的成因与控制

1 棉 结 产 生 的原 因
1 . 1 原 料造 成 的棉 结 原料 造成 的棉 结 , 一是棉 籽皮 上 附着 的纤维 , 二
结 的纤 维大 多为不 成 熟 纤 维 , 故 染 色 后 在 布面 体 现 为称做 “ 白星” 状 的不 着色 白点 口 ] 。
1 . 2 轧花 造成 的棉 结
由于 齿 片在 分 解 籽棉 时对 纤维 的搓 擦 、 通 道 不 畅产 生扭结 等 , 一 是直 接 形 成 棉 结 , 二 是 造 成索 丝 、 增 加 短绒 , 使得 在纺 纱过 程 中形成棉 结 。
1 . 3 纺 纱过 程 中形 成 的棉结 a ) 在 打击 开松 和预分 梳过 程 中 , 由于打 手 、 齿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g a i n s t t h e c o t t o n n e p s . Hi g h l i g h t i s g i v e n t o t h e i mp a c t o f c l e a r i n g a n d c a r —
di n g p r oc e s s e s a nd t he c a r d f r a me o n n e ps, a nd t he c ou nt e r me a s u r e s a r e g i v e n he r e wi t h. Co nc l u— s i o n i s ma de t ha t n e p S i s ha r mf ul t O y a r n a nd i t i s on e of t h e i mp or t a nt s pe c i f i c a t i ons d e t e r mi — — ni ng t he qu a l i t y o f c o t t o n s l i v e r .Ne ps u s u a l l y r e s u l t f r o m s e ve r a l f a c t o r s, t hus c o mp r e he ns i v e
减少棉结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减少棉结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棉结是指棉纱或棉布表面出现的小结,常见于纺织品生产过程中。
棉结的存在会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和品质,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和方法来减少棉结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减少棉结的技术措施和方法:一、改善纱线质量纱线质量是影响棉结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减少棉结的产生,首先要改善纱线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优质的棉花,尽量避免棉花中含有杂质和短纤维。
2.控制纺纱机的张力和速度,使纱线拉伸均匀,避免出现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3.控制纱线的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的情况。
二、改善纺纱机械设备纺纱机械设备的磨损和不良状态也会导致棉结的产生。
因此,要减少棉结的产生,需要改善纺纱机械设备的状态。
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检查和维护纺纱机械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2.及时更换磨损的机械部件,避免机械部件的磨损导致棉结的产生。
3.调整机械设备的运转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运转。
三、改善纺纱工艺纺纱工艺也是影响棉结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减少棉结的产生,需要改善纺纱工艺。
具体措施包括:1.控制纱线的张力和速度,使其达到最佳状态,避免出现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2.控制纱线的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的情况。
3.调整纺纱机械设备的运转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四、改善织造工艺织造工艺也是影响棉结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减少棉结的产生,需要改善织造工艺。
具体措施包括:1.控制织机的张力和速度,使其达到最佳状态,避免出现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2.控制织物的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的情况。
3.调整织机的运转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是减少棉结的一些常见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要减少棉结的产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采取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精梳工序棉结的产生与控制

2011全国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开发与创新研讨会
速织机上,棉结不但引起断头增加,而且易在坯布上产生疵点;在印染NI中因染色不匀而产生白星。 l精梳棉结的产生原因
棉结是由纤维、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当纠缠、集结而形成的黄色、白色的 微小颗粒,又称白星,形状呈扁形、圆形。精梳工序产生棉结的原因比较复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 析。
.150.
精梳工序棉结的产生与控制
作者: 作者单位:
詹树改, 吕宏杰 詹树改(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吕宏杰(河南舞钢银龙集团公司)
引用本文格式:詹树改.吕宏杰 精梳工序棉结的产生与控制[会议论文] 2011
2.2控制精梳条的棉结 2.2.1精梳锡林与顶梳的状态和工艺配置 生产中,锡林和顶梳针齿状态要正常。除加强运转管理外,还应合理选型,优选工艺参数,充分 发挥锡林与顶梳的梳理作用。精梳锡林与顶梳的选型要与精梳纱的品种相配。根据舞钢银龙公司的生 产经验,中粗号精梳纱使用JZX-4-E7/5型和9075型锡林及相应的顶梳。细号纱使用jzx一4B—E7/6型和 5015型大角度锡林及相应加密的顶梳。纺CJ 18.5 tex纱时,我们选择T7015型锡林和RI-Q-TOP型顶梳。 合理使用顶梳,充分发挥顶梳的梳理作用。项梳插入深度要适中,一般在+O.5~一0.5范围内,‘应 视棉条定量及质量要求合理掌握。插入过深,顶梳易挂花,造成棉网破洞。插入过浅,对棉结的过滤 效果减弱。我们对顶梳不同深度+0.5、0、-0.5进行了对比试验,精梳条每克棉结分别为8粒、5粒、10 粒,我们确定了纺CJ 18.5 rex纱时顼梳插入深度为0。调整时,在24分度打开分离胶辊,查看顶梳插 入深度居中为好。另外顶梳在不与分离胶辊碰撞的前提下尽量前移,能充分梳理纤维的尾端,除去纤 维尾端的棉结和杂质。 调整锡林的梳理隔距即锡林针尖与上钳板钳唇下缘的距离。梳理隔距控制在0.2mm-一O.4ram,并且 在梳理过程中变化小,可增强锡林的分梳作用。纺CJ 18.5 rex纱时,采用了0.25mm。 调整锡林定位。锡林的梳理分度应根据锡林型号和所纺纤维长度等因素而定。jzx一4一E7/5型、9075 型、7015型等小圆心角度的锡林,当所纺纤维长度为31m以上时,一般在36分度定位;当纤维长度在 27m一-31m时,在37分度定位;27mm以下时,在38分度定位。纺CJ 18.5 tex纱时,由于原料采用了平 均品级2.1、纤维主体长度29.6衄的细绒棉,所以在37分度定位。 2.2.2分离接合定位与钳板闭合定时 分离接合的定位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条干与棉结等质量指标。定时调节盘刻度为+1时,分离接合长 度过大,易造成棉网接合处纤维梳理不充分,部分棉结清除不掉。所以在保证精梳条干的情况下,车 头箱齿轮刻度尽量向负值方向调整,使接合长度减小以控制棉结。同时应考虑若调整到一2,搭头太短, 影响精梳条条干,所以纺cJ 18.5 rex纱时,定时调节盘刻度选择了一0.5。 钳板闭合定时与锡林定位应配合好。钳板闭合定时不当,直接影响棉层的握持状态。当落棉隔距较大 时,调整上钳板高低位置,使之闭合时间推迟,此时给棉罗拉给棉顺畅,增强了钳板握持棉层的能力,可 更好地供锡林梳理。调节方法是当落棉刻度超过8.5时,统一调整张力轴上偏心块位置2mm,-.,4.ma。钳板闭合 定时还需与落棉刻度相—致。纺cJ 18.5 tex纱时,落棉隔距为7m,落棉率为145,精梳条棉结为18粒/g; 落棉隔距为10.2m,落棉率为18.4%,精梳条棉结为14jI{q//g。可见增加落棉率,有利于排除棉结。
棉结的形成与控制

棉结的形成与控制文/胡振龙1 赵卫华1 薛新港 1 王菊21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2垦利区检验检测中心棉结疵点的存在不仅影响纱线的外观和条干,而且影响织物的外观质量,并造成染疵。
所以在纺纱过程中棉结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
从原棉到纺成纱线,各工序有不同的作用与功能。
所以棉结疵点在各工序的分布不同,如:加工不合理产生棉结,开清棉打击会产生棉结,梳棉机的分梳度,工艺配置都对棉结产生影响。
01原棉收割与加工对棉结的影响现代棉花收割基本是全自动机械收割,机械收割相对人工采收含杂高,也因机械收割籽棉中产生一定数量的棉结与短绒。
原棉加工方式对棉结产生也不同,目前加工方式有两种,皮辊机加工和锯齿机加工。
试验证明,用皮辊机和锯齿机加工同一种原棉,产生的棉结含量,锯齿棉每克含200-250粒棉结,最高达到450粒,而皮辊棉只有150粒/克,所以说加工方法不同对下游工序半制品棉结含量影响也很明显。
皮辊棉与锯齿棉对各工序棉结含量的影响对比见表1。
02纺前各工序对棉结的影响1999年,美国科学研究院应用乌斯特Afis一N棉结检测仪及大容量棉花检验仪(HVI)分别对原棉、开清棉、梳棉、精梳等工序,半成品进行大量细致的测试,结果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原棉加工产生一定数量的棉结,开清棉棉结增长多达100%,(是棉结增长的主要工序),梳棉、精梳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
2.1开清棉技术对棉结的影响在清梳联中,原棉经过开清工序后,棉结随原棉开松度的增加而增加。
一般开清棉中棉结的增加与原棉中棉结含量有关,当原棉棉结少时,开清棉工序中棉结增加比率比较大,原棉棉结较多时则开清棉后棉结增加反而较低,但不管怎样棉结含量都是增加的。
短流程开清棉对棉结的影响试验对比见表3。
由于开清棉流程中强调精细抓棉、自由打击、渐进开松的原则。
握持打击对棉结增加影响大,自由打击对棉结增加影响小,试验证明,握持打击,精细开棉棉结增长为20%,自由打击棉结增长仅为10%。
精梳棉结的产生与控制

条并卷的牵伸 以及预并 的牵伸 、 条的并合数及罗拉 棉 隔距的要求都应 以对精梳纱的质量影响为主。准备T 序 总 牵 伸 倍 数 为 7 l 倍 , 般 以不 超 过 92 为 宜 。 0 一 .倍 并 合数 选 择 不宜 过小 , 一般 在 2 4~2 根 为宜 。 预并 和 8 条并卷联合机预牵伸区及主牵伸区的牵伸分配 , 将直 接 影响 到纤 维 的平 直 度 、 整齐 度等 和成 纱质量 方 面 , 精 梳 厂家将 根 据这 些 素对 后道 T序 ( 梳T 序 ) 精 可能带 来 的影 响 进行 合理 的 T 实 践 与 一 艺设 计 。表 1 I 反应 了准备 T 序 I 仲f 数 M质 L! 系I、 t 帘 『 f Eu 关 U I
参考文献
量喂人落棉率高。2 后退给棉 : ) 大量喂人落棉率高; 小量 喂入 落棉率低 ; 给棉长度短 , 锡林梳理 的梳理作用增强 。 22 控 制环 境温 湿度 .. 4 相对 湿度 过 高 , 使纤 维 卷绕胶 辊 的机会 增加 , 并产 生大量棉结 , 合适 的相对湿度为 5 5%~ 5 6 %。环境温
22 给棉方 式 和给棉 长度 .. 3
给棉方式和给棉长度是控制落棉率 的主要 因素 , 同 时精 梳 棉 条 的质 量 , 也受 其 影 响 。给 棉 方式 有 前进
给棉 和后退 给棉 。1 前 进给棉 : ) 大量 喂人 落棉 率低 ; 小
纱 与布面的外观质量 , 而且还影 响后道工序 的质量 , 如纺 纱 、 造 、 整 加 工 等 , 以 , 当根 据 不 同的 配 织 染 所 应 棉、 设备 、 工艺等因素 , 合理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 降低 精 梳棉 结 , 定 产 品的质量 。 稳
中 图 分 类 号 :3 0 . T 11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7 3 2 1 )4 0 1 - 2 10 — 7 X(0 10 — 1 10
棉结定义及纤维成熟度与马克隆值

棉结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棉结杂质概述nep and trash 棉半制品和成品中的两种疵点。
棉结是棉纤维纠缠而成的球状小结。
其中大多数是未成熟纤维,一般因轧棉过程和纺纱时开清、梳理不当而产生。
牵伸过程也可能形成新的和紧的棉结。
经过纺纱各工序后,最终棉结分散在细纱内部和表面,其中一部分显露在织物表……棉花中的棉结是由于棉纤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的纤维结,大的称为“丝团”,小的称为“白星”。
二者均是棉花加工中产生的有害疵点。
纺纱前,活棉结能够经梳棉等工序梳理开;死棉结难以解团,纺成纱后严重影响成纱质量,织成布后,大的丝团使布面出现棉球等疵点,小的白星就是布面上的棉结。
评定布面质量时,棉球按外观疵点评分,每个扣1分。
白星产生的布面棉结,也是棉布定级的主要依据。
我国现行棉布标准分等规定:“各项物理指标、棉结、杂质的品等不同时,按最低的一项品等作为该批棉布物理指标、棉结杂质的品等。
”因此,“死棉结”应当列入棉花杂质的范畴棉结分类o棉结分为两种:纤维棉结和杂质棉结o使用光学光源检测o有助于原棉评定以及优化前纺工艺参数棉结的定义与检验方法经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棉结有60—70%是由原棉性能不良所造成的,但也有是因为纺纱工艺不良所造成的。
根据GB/T398—93标准规定,棉结是由纤维、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工质量不良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
其检验方法为:在不低于400lx的照度下,光线从左后侧射入,检验面的安装角度与水平面成45°±5°角,检验者的视线与纱条成垂直线,检验距离以检验人员的目力在辩认疵点时不费力为原则。
生条棉结杂质控制棉结的形成和杂质的分类一、棉结的认定:由单根或多根杂乱的纤维缠绕而成。
二、棉结的形成1、原棉生长过程产生2、轧花加工造成:锯齿棉棉结多,短绒少。
皮辊棉短绒与细小杂质较多,棉结少。
3、纺纱过程产生:(1)开清棉抓、打、开、转移,混合翻滚;输送中纤维杂乱,短纤浮游,带纤籽屑及僵棉摩擦、搓扭形成。
纺纱生产中棉结问题的研究

20 年第 5 06 期
纺织科技 遵展
・4 7・
纺 纱 生产 中棉 结 问题 的研 究
刘 国亮 , 家智 任
( 中原工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0 ) 5 0 7
摘
要 : 结是 纺织生产 中一种有 害疵 点, 棉 它不仅 直接 影响纱线 的成纱质量 、 外观特征 , 而且对后加 工过程都 有不 良
2 13 含 水 量 . .
方 法不同 。 所轧出的原棉 品质也 不相 同 , 同时 , 对棉 结影 响程度 也 不一样 。锯齿棉 与皮 辊棉 相 比, 由于锯齿 轧棉机 锯 片的高 速 回转 , 对籽棉 的打击 比较剧烈 , 纤维易被切断和搓揉 , 成棉束 、 形 棉 结等疵点 , 原始棉结 占梳棉棉 网棉 结总数 的 5 ~2 , 网 O 棉 的清晰度差 ; 而皮辊轧棉机对籽棉 的作用 比较缓 和 , 纤维 的损 对 伤小 , 棉结 、 棉束类 的疵 点极 少 , 始棉结 仅 占棉 网棉 结 总数 的 原 O J 棉 网清 晰。国外用 AF S纤 维测试 仪对皮 辊棉 及锯 ~5 , I 齿 棉测试 后发现 , 其棉结数 量差异较 大 , 锯齿 棉 2 O 5 O ~2 0粒/ , g 最 高 4 0粒/ , 5 g 而皮辊棉 只: 10粒/ 。 有 5 g
技 术措 施 进 行 探 讨 与 分析 。
原棉 的成熟度对棉结 的形成 和带纤 维杂 质 的分裂有影 响。
成熟度差 的原棉 , 维刚性 低, 易扭 曲且缺乏 恢 复的能力 , 纤 容 在 纺纱过程 中容易彼此缠绕扭结在一起而造成棉结 ; 成熟度差 , 棉
一 一
图 l 棉 结 对 织物 外 观 质 量 的影 响
图 2 成 熟度 系数 与成 源自棉 结 的关 系 假性棉结的问题L 。假 性棉结是 由于松散性纤 维扭结 成团而
棉结、短绒的系统控制

棉结、短绒的系统控制1 棉结、短绒的产生原因1.1 棉结产生的原因1.1.1 原料造成的棉结:一是棉籽皮上附着的纤维,二是棉蜡粘着形成的棉结,三是不成熟的纤维经轧花或清钢处理极易形成短绒聚集纠缠为棉结。
1.1.2 轧花造成的棉结:锯齿刀片在分解籽棉时对纤维的搓擦,通道不畅产生的扭结等,一是直接形成棉结,二是造成索丝,增加短绒,使得在纺纱过程中形成棉结。
1.1.3 纺纱过程中形成的棉结①打手、锯齿对纤维的搓擦以及返花造成的棉结。
②通道不光洁,不通畅造成粘,缠,挂,堵,刮擦,翻滚,搓转等形成的棉结。
③弯钩纤维经牵伸形成的棉结。
④梳棉机的机械状态差、工艺不合理等造成对棉结的清除能力差,甚至产生大量棉结。
梳棉机其工作状态对棉结的减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⑤飞花附入和边缘纤维扩散形成的棉结。
1.2 短绒产生的原因1.2.1 原料造成的短绒一是棉籽皮上附着的短纤维,二是轧花形成的短绒和索丝(潜在的短绒),三是不成熟的纤维。
1.2.2 纺纱过程中造成的短绒①在清花开松过程中分离时纤维产生断裂形成短绒。
②在梳棉机刺辊处,纤维受梳被拉断切断打断是产生短绒的关键点。
③过分的实施“重开松、紧隔距、强分梳”,造成纤维损伤或使纤维在前道工序受损后在后面的牵伸过程中因牵伸力过大造成的短绒。
2 棉结、短绒的产生规律与特点2.1 对清梳联总结的“一组矛盾、三个规律”同样适合成卷流程,是清钢工序的普遍规律。
2.2 棉结与短绒既是一对孪生兄弟,又是一对矛盾体。
2.3 梳棉机刺辊部分是增加短绒的主要部位,其次是精开棉机。
2.4 梳棉是解决棉结和短绒问题的主要工序,梳棉机的综合状态对解决棉结和短绒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2.5 原料状况与棉结、短绒显著正相关。
2.6 短绒率与棉结及各工序落棉率显著正相关。
2.7 梳理可以清除筵棉中的多数棉结,但仅靠梳理很难完全清除,必须通过梳理+排除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8 短绒具有三大特点,应根据短绒的三大特点处理好短绒的问题。
技术▎棉结形成和防治的研讨

技术▎棉结形成和防治的研讨文/刘荣清前言棉结是指由于原料、纺纱加工处理或纺纱工艺不当而形成纤维聚合成结的微型集合体。
它一般不能用手扯开。
棉纤维和化纤都能形成棉结,但化纤形成的概率较低。
纺纱中棉结和杂质不同,两者不能混淆,但有一定的关联性。
本文主要研讨原棉的棉结形成和防治问题。
1、棉结的危害性棉结、杂质是成纱主要的外观疵点,直接影响纱线和后加工产品的外观和质量,对后加工的生产也有相当的影响。
成纱的杂质在后加工的络筒工序、染整工序尚有除去的机会,如络筒机上的清纱、染整工序的煮练、织物的刷布,通常能部分或大部除去;而棉结在后工序除去的几率较低。
多数棉结会形成印染和色织物中明显的小黑点或粗节;未成熟纤维形成的棉结常在印染深色和特深色织物形成“白星”疵点,造成布面色差和色花,甚至造成质量赔偿事故。
有关资料介绍大的带籽屑棉结的27.9%可造成细纱的断头。
大棉结也会干扰细纱的正常牵伸。
因此棉纺厂必须把防治棉结列为日常的主要工作,防治棉结是纱厂永恒的课题。
1 g棉纱线的棉结粒数是棉纱评等的技术条件之一。
2、棉结的分类2.1按棉结色泽分类一般棉结为本色或白色,也有因原棉色差、霉变、虫害分泌物、沾污而呈黄色、灰色、浅红色和黑色的。
2.2按棉结形态分类一般棉结呈圆形,也有片状和扁形的以及束丝状的。
球状棉结常称棉粒,常由细纱机钢领、钢丝圈不良组合所形成的。
2.3按棉结是否粘连杂质分类不少棉结带有籽屑或籽壳,两者相连,称带籽屑棉结。
图1为一般棉结,图2为带籽屑棉结。
带籽屑棉结约占棉结总数的10%左右,因粘附在纱线中,危害很大,是原棉的最大有害疵点。
图1一般棉结图2 带籽屑的棉结2.4按棉结中纤维成熟度分类棉结可由正常成熟纤维、未成熟纤维、僵棉死纤维单独组成或混合组成。
含未成熟纤维和死纤维的棉结,危害性极大。
2.5按棉结松、紧分类一般可分为松棉结和紧棉结两类,但较难定量区分,显然紧棉结危害性比松棉结大。
2.6按棉结大小分类Uster条干均匀度仪将棉结列为常发性疵点,并以平均直径(μm)大于原纱+140%,长度以1mm作为参考长度为棉结的起点,将棉结分成+140%、+200%、+280%、+400% 四档,以区别棉结的大小(包括带籽屑的棉结)。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棉结1、棉结的危害性纱线中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控制的疵点。
棉结的形成及分布(1)棉花收割时有许多收割方法会使原棉中产生棉结杂质,目前收割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采摘及机械收割方法,国外人工收割方法主要用于采摘长绒棉及细绒棉,除此外,一律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机械收割给皮棉中带来大量杂质,甚至也有少量的棉结,给轧花厂清除杂质带来困难,也使轧花后的原棉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棉结。
(2)开清棉生产中清除原棉中的杂质与增加棉结及短绒是一对矛盾的,开清棉各部打手速度越快,清除杂质越好,其增加的短绒及棉结越多。
开清棉生产线流程越长,棉结增加的越多。
因此要力求开清棉生产线短流程,优化除杂与产生棉结的工艺技术,力求在开清棉中尽力少增加棉结及短绒。
(3)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比例越大,产生棉结、短绒的机会就越多,要在原棉进入开清棉生产线加工前努力控制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减少不成熟纤维在混棉中的比例及差异。
(4)梳棉机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许多棉结能在梳棉机上被梳理开或排除,因此,梳棉机要做到四快一准,强化分梳,尤其盖板与锡林之间的分梳作用要加强,新型梳棉机配置了固定盖板,改进了喂棉部的除杂功能和分梳效果,这些对减少棉结很到很重要起作用。
(5)对原棉中棉结的在线与离线监测控制,使生产中棉结数量的增加受控,应用AFis 原棉性质检测仪可以逐包检查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百分比以及棉结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要剔除不用,从而可控制棉结在开清梳各工序的数量,新型梳棉机如DK803、DK903,DC03等还可在线检测棉结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根据棉结的增加超限情况报警,自动调盖板与锡林隔距,自动磨盖板,稳定产品质量。
(6)经过长期实践及检验的数字积累,一般棉结控制的标准如下:原棉200粒/g开清棉400粒/g梳棉80粒/g精梳20粒/g①原棉根据初加工及原棉本身的质量,一般棉结定量为200粒/ g,最低100粒/ g,最高400粒/ g。
精梳工序棉结的产生与控制

( ) 梳 准 备 工 序 : 于 牵 伸 倍 数 、 拉 隔 1精 由 罗 距 、 合根 数配 置 不 当造 成 前 后 弯钩 换 位 次 数增 并 加 , 生棉 结 ; 产 由于机件 表 面不光 滑 , 道不 顺畅 , 通 毛刺 、 蜡 过 多 , 成 棉 卷 、 棉 造 棉条 中纤维 在 运 动时 被挂 或被 阻滞 ; 另外 , 车 工操作 不 当也会造 成棉 值
配 套 精 梳 准 备机 型 为例 , 过 加 强 机 台的 维修 与保 养 , 确 选 择 精 梳 准 备 工 艺 路 线 , 当 降低 精 梳 准备 工 序 的 总 通 正 适 并 合 数 、 牵伸 倍 数 及 车 速 ; 理 配置 精 梳 机 各 项 工 艺参 数 ; 选 梳 理 元 件 ; 真做 好 台 面 清 洁 , 格 控 制 车 间温 总 合 优 认 严
结 的产 生 。一 般 经 过 条 卷 机 、 卷 机 棉 结 约 增 加 并
1 5% ~2 5% 。
干 等外观 质量 , 且 对纺 织 生 产效 率 也 有 很 大影 而 响 。在高 速织机 上 , 结不 但引起 断头 增加 , 棉 而且 易在 坯布 上产生 疵 点 ; 印 染 加工 中 因染 色不 匀 在
( n n Wu a gYiln o pCo , t. He a gn no gGru . Ld )
一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 毗 一 一 ~ ~ 一 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 ~一 一 苎
精梳 工序是 纺纱 工艺 流程 中清 除结杂 的一道
重 要 工 序 , 工 序 棉 结 的 产 生 和 排 除 对 精 梳 纱 的 该 棉 结 至 关 重 要 。精 梳 棉 结 不 仅 影 响 成 纱 棉 结 、 条
并条后棉结增加的原因及对策(上)

并条后棉结增加的原因及对策(上)并条后棉结增加的原因及对策(上)许鑑良(东华大学,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0 前言梳棉棉结不高,但并条以后棉结成倍增加,致使成纱棉结大幅度增多。
这种现象在不少棉纺厂中存在,长期找不到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
究其原因:(1)牵伸工艺不符合纤维弯钩伸直的理论。
梳棉机锡林道夫间为分梳配置。
锡林表面速度远远大于道夫表面速度。
纤维从锡林转移到道夫上时,道夫针齿往往抓住扬起在锡林针面的纤维尾端,其前端,则受锡林针齿梳理而伸直。
前端伸直,尾部被道夫针齿握持的纤维,被剥棉罗拉剥下后,在棉条中便成为后弯钩纤维(约占50%左右,属多数)。
这种后弯钩纤维圈入条筒再引出喂入头并或预并时,便成为前弯钩纤维。
前弯钩纤维圈入条筒再引出喂入二并时,便成了后弯钩纤维。
其余以此类推。
如图1所示。
所以,喂入头并或预并的是以前弯钩纤维居多的生条,而喂入二并(或条卷、条并卷)的是以后弯钩纤维居多的半熟条。
图1梳棉和后续工序纤维弯钩的变化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若得不到伸直,在高速回转的罗拉和皮辊剧烈搓擦下,就可能形成棉结。
所以,普梳头并、精梳预并的牵伸工艺,应有利于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普梳二并或条卷、条并卷的牵伸工艺,应有利于后弯钩纤维的伸直。
以此类推,普梳喂入粗纱机的是以前弯钩纤维居多的熟条,粗纱的牵伸工艺,应有利于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普梳喂入细纱的是以后弯钩纤维居多的粗纱,故细纱牵伸工艺应利于后弯钩纤维的伸直。
精梳准备工艺纤维弯钩变化,亦可按此类推。
但经精梳后,弯钩纤维已基本伸直,均可按后弯钩纤维伸直要求设计牵伸工艺。
(2)生条中纤维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差。
梳棉棉结虽不多,但纤维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差。
紊乱的纤维在牵伸过程中被抽拉时,本来蓬松不成结的纤维,被拉扯成了死结。
(3)生条中短绒高。
开清和梳理过程中,纤维损伤严重,致使生条中短绒大幅度增加。
短绒在高速牵伸过程中易聚集在纱条的某一局部,或飞散积聚在纱线通道的机件上,积到一定数量,便进入纱条,经与纱线通道机件摩擦,便形成棉结。
改善精梳棉条棉结的措施探讨

改善精梳棉条棉结的措施探讨作者:孔劲松朱建庆来源:《纺织报告》 2013年第12期孔劲松朱建庆(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5)摘要:通过对精梳准备工序、精梳机梳理原理、牵伸工艺的分析,指出通过优化精梳准备工序的工艺、调整梳理隔距优化梳理工艺提高梳理能力、合理控制落棉率、严格温湿度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减少精梳条棉结,减少成纱的棉结数量,提高成纱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牵伸倍数;隔距;梳理力;落棉率;温湿度中图分类号:TS104.2+5 文献标识码:A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对优质棉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棉结不仅直接影响纱线的成纱质量、外观,而且还影响染整加工及纺纱、织造过程的连续性,并最终影响织物外观。
目前成纱棉结已成为衡量纱线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纺制低棉结、无毛羽纱线已成为棉纺企业孜孜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了棉结形成的原因及精梳工序减少棉结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1 棉结的产生原因关于棉结产生的问题,国外如美国的D1446—53 标准中,认为棉结由单根或多根杂乱纠缠的纤维构成。
我国有关人士则认为棉结是纤维纠缠而形成的圆形小结或粒状纤维结。
棉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原料造成,主要是由棉籽表面附着的纤维形成棉结或棉蜡粘着而形成棉结;第二类是由原料初加工轧花造成,锯齿轧花机多于皮辊轧花机;第三类是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主要由于须条边缘毛羽、飞花粘附及开清棉工序握持打击造成。
此外,在精梳工序的梳理过程中定向性不好、前弯钩的条子由于牵伸倍数大也会造成棉结;机械状态不良、通道不光滑等也会造成棉结。
2 棉结在前纺各工序的分布规律从表1 分析出棉结在前纺各工序的总体规律如下:开清棉是增加棉结的主要工序,梳棉及精梳是减少棉结的重要工序。
主要原因是开棉工序剧烈的打击、翻滚造成棉结、短绒的增加。
刺辊、锡林针布、活动盖板的的分梳、梳理作用使纠结在一起的纤维结得到梳理,另外活动盖板将大部分棉结、尘杂带走,所以在梳棉工序棉结减少幅度较大,据测试,梳棉机棉结去除率正常达80%。
纤维棉结的危害、成因及检验

3籽 棉 卷 太 紧 。 这 是 轧 花 操 .
作 不 当 形 成 棉 结 的 重 要 原 因 。 轧 花 时 喂 花 过 多 , 棉 卷 密度 大 , 籽 被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这 对 我 国 棉 纺 行 业 来 说 既 是 一 种 机 遇 ,又 是
织 不 仅 有 利 于 改 善 棉 纺 行 业 的 深 加 工 。 而 且 也 有 利 于 棉 纺 行 业 的 技 术 进 步 , 同 时 也 扩 大 了 我 国 棉 纺 行 业 的 市 场 。 但 同 时 也 应 该 看 到 “ 世 ” 我 国 棉 纺 行 业 带 来 的 人 对 冲击 。 国 际 贸 易 中 , 国 的 棉 纱 、 我
高 的 籽 棉 ,其 纤 维 弹 性 差 ,刚性 弱 , 仅 彼 此 容 易 粘 连 , 且 容 易 不 而 粘 附在锯齿上 , 易被 刷下来 , 不 在
根 据 G / 4 6 1 9 《 本 色 B r 0 —9 3 棉 r
易 因 受 到 剧 烈 的 机 械 作 用 而 断
裂 , 者纠缠而形成棉结 。 或
者 一 棉 花 加 工 企 业 如 何 在 棉 花 的 生 产 中减 少 纤 维 中 的 棉 结 数 量 意 义就显得 十分重大。
齿 形 状 不 正 , 缺 齿 或 倒 齿 ; 作 有 工
厢 不 光 滑 , 有 毛 刺 ; 毛 刷 刷 棉 不
条 干 不 匀 , 头 增 加 , 常 会 造 成 断 常 染 色 不 匀 等 疵 点 。纱 布 上 的棉 结
棉 本 色 布 的 品 等 。 根 据 国 家 标 准
反 复 钩 拉 过 程 中 ,纤 维 彼 此 紧 密 扭结 , 成 棉结 。 形 2籽 棉 成 熟 度 差 或 成 熟 度 不 .
棉结成因及其减少的措施

生 产 实践
棉 结 成 因及 其 减 少 的措 施
刘承晋 , 李晓英 , 张军贤
( 滨州职 业学院 .山东 滨州 26 2 ) 5 6 4
摘
要: 分析 了从 原料选配到络筒等工序生产过程中棉结形 成的原因。结果表 明 , 要减少成纱棉结 , 必须合理配棉 , 适度打击 ,
加强 梳 理 和 去 杂 , 顿 好 机 械 状 态 , 选 各 工 序 的工 艺参 数 , 强 清 洁 和 温 湿 度 的 控 制 。 整 优 加
LU C egj ,L i —ig Z N u —i I hn -n I a yn , HA G Jnxa i X o n
( izo oao a C l g , i hu2 6 2 , hn ) BnhuV ct nl o ee Bn o 5 6 4 C i i l z a
Ab ta t h s at l n y e h a s f e o mi gfon t e p r r n c f a o o ,s l ci g a d mac n f h a tra sr c :T i ri e a a z st e c u e o p f r n l h ef ma e o w c U n ee t t h go e r w mae i c l n i o r n n i t l u o w n i g a d s me oh rw r ig p o e s si h r d cin h e r s l i d c t st a r e o rd c e u tn a n p e s n b e p t i d n n o te o k n r s e te p o u t .T e u t n ae h t n od rt e u e r s a t m e ,r a o a l c n o i i l y
棉结和粗节定义

棉结和粗节定义《说说棉结和粗节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棉结和粗节”这俩家伙。
你们可别小瞧了它们,在纺织界,这俩可算得上是“大名鼎鼎”啊!先来说说棉结吧,它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老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冒出来。
这小家伙一旦现身,那布料可就不那么平整光滑喽。
想象一下,你满心欢喜地买了一件衣服,准备美美的穿上出门,结果一看,上面这儿一个小疙瘩,那儿一个小疙瘩,心情瞬间就不美丽了,是不是?所以说啊,棉结这家伙还挺让人头疼的。
再讲讲粗节,它呀,就像是个爱捣蛋的大块头。
它一出现,那布料的质感可就大打折扣啦!本来好好的一块儿布,有了粗节就感觉像是被人用手揉捏过一样,皱皱巴巴的。
你说咱买衣服不就是图个好看、舒服嘛,这粗节一捣乱,美感啥的统统都没啦。
要说这棉结和粗节是怎么来的,那原因可就多了去了。
就好比说原材料没选好啦,在加工过程中出了点小岔子啦,甚至有时候运输过程中不小心磕着碰着了也有可能出现。
反正啊,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冒出来给你找麻烦。
每次我看到有棉结和粗节的布料,我就忍不住想,这要是在它们出现之前就有人能把它们揪出来该多好啊。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我有一双能看透布料的眼睛,那我肯定能把这些小家伙一个一个都找出来,让它们无所遁形。
不过嘛,这也只是我的幻想啦。
其实啊,要想减少棉结和粗节,还是得从源头抓起。
选好原材料,把控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让我们买到的布料更加完美。
虽然咱不能完全杜绝它们的出现,但是至少可以让它们少出现一些嘛。
我知道,对于咱普通人来说,可能平时也不太会注意到这些小细节。
但是保不准哪天你就买到了一件带着棉结或者粗节的衣服呢。
到时候啊,你就会感受到那种无奈和郁闷啦。
所以啊,我觉得大家还是要稍微了解一下这俩家伙的,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呢。
好啦,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儿啦。
下次再看到有棉结和粗节的布料,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棉结和杂质的判断方法

棉结和杂质的判断方法以棉结和杂质的判断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棉结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常用的判断方法和去除杂质的方法。
一、棉结的形成原因棉结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是由于纤维在纺纱、织造、整理等过程中产生的。
主要原因包括纤维的错位、纤维的断裂和纤维的纬向或经向分布不均匀等。
棉结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常用的棉结判断方法1. 目测法:通过肉眼观察纺织品表面是否有棉结的现象。
棉结通常呈球状或团状,大小不一,有时会与纤维相互缠绕。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细小的棉结可能不易发现。
2. 手感法:用手轻轻摸触纺织品表面,感受是否有突出的凸起。
如果有棉结存在,手感会较粗糙,而没有棉结的地方则会比较光滑。
3. 震动法:将纺织品振动,观察是否有棉结掉落。
棉结的结构较为松散,容易受振动影响,因此在振动时可能会脱落。
三、常用的去除棉结的方法1. 手工去除:用手指或特制的工具轻轻抓住棉结,使其与纺织品分离,然后用剪刀修剪掉。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棉结,但操作比较繁琐。
2. 机械去除:使用专用的棉结去除机或剃毛机,通过旋转刀片将棉结切割或剃除。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面积的棉结,但需要注意机器的刀片锋利度,以免损坏纺织品。
3. 预防棉结的产生:加强纺织品的质量控制,提高纤维的强度和延伸性,减少纤维的断裂和错位;改善纺纱和织造工艺,提高纤维的分布均匀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机械振动和摩擦等。
四、杂质的判断方法杂质是指纺织品中与纤维不同材质的颗粒、纤维或其他异物。
常见的杂质有灰尘、沙粒、纺织品残渣等。
为了保证纺织品的质量,需要及时发现和去除杂质。
1. 目测法:通过肉眼观察纺织品表面是否有杂质的存在。
杂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线状,颜色和纺织品不同,可以通过对比来判断。
2. 摸感法:用手轻轻摸触纺织品表面,感受是否有突出的颗粒或不平整的感觉。
如果有杂质存在,手感会不均匀,而没有杂质的地方则会比较光滑。
棉结的产生和解决思路,认识棉结,才能解决棉结

棉结的产生和解决思路,认识棉结,才能解决棉结什么是棉结?说棉结,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棉结?在条干仪报表上,+200%的就是棉结,而+50%的就是粗节,那么,棉结是不是就是大一点的粗节呢?其实棉结跟粗节是两回事,造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般的沙线上,棉结的数量都要比粗节多,棉结是+200%,粗节是+50%,如果粗节和棉结的产生原因和构造是相同的话,那么,粗节是一定比棉结多的,但事实上,棉结是会比粗节多,那么肯定,棉结跟粗节基本是两回事了。
虽然很多措施的下达执行后,会让这两个数据同时下降,但都改变不了棉结比粗节多的基本情况。
我们可以大概的认为,棉结是由纤维无序排列、纠缠而造成。
棉结在纱线上的表现形式是一小团杂乱纠缠的纤维,跟粗节的变现形式完全不一样。
成纱棉结,在纺厂里面的造成原因,可以分为两种,1,棉花自带的,2,纺纱工序中产生的。
棉花自带的棉结很好理解,虽然很多工厂么有比这方面的棉结做好。
天然的棉花纤维的排列情况,必然不符合成纱的有序平行排列的要求,同时棉花纤维间存在很多生物生长的时候的天然链接,这些东西,都是棉花自带的棉结,我们纺纱工序,除了络筒,都围绕着梳理和牵伸做文章,其在纤维层面的目的,就是把棉纤维处理到有序平行、单纤维化,这就能够排除棉花的自带棉结。
梳棉工序被称为纺纱的心脏,也是这个原因,梳棉承担了很大部分的落杂任务,直接排除不适合成纱的杂物和某些不适合成纱的纤维,同时完全承担着单纤维化的任务。
所以,梳棉工序的改善提升,对提升纱线质量非常大效果,当然,对棉结的减少,也是很大效果。
纺纱工序中产生的棉结,那可能听起来比较难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是从事总体纺纱工作的同行来说。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筒管棉结增量,在管纱打成筒纱的过程中,因为通道的摩擦,还有纱线自身的摩擦,纤维会自我纠缠成为小团,成为棉结。
这就是纺纱工序产生棉结的经典情况,而其他工序,一样存在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我称为纺纱工序中产生的棉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棉结的原因棉花中的棉结是由棉纤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的纤维结。
大的称为“丝团”,小的称为“白星”。
一、形成棉结的原因棉结是由单根纤维或多根纤维纠缠而成的圆形小结或粒状纤维结。
其成因是棉纤维、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形成棉结的根本原因是纤维间的搓转和擦转。
棉结从其形成原因看,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原料造成的,由原料形成的棉结包括杂质、疵点造成的棉结,如棉籽皮上附着的纤维形成的棉结,棉腊粘着形成的棉结及收棉过程中形成的棉结等。
棉结数量是评定原棉品级的指标,品级低的原棉,杂质、疵点含量高、纤维细、成熟度差,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棉结也多。
所以,不同的原料所纺纱的棉结、杂质数量无可比性,不能用作衡量纺机性能的指标。
第二类是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是包括原棉粗加工轧花与纺纱生产过程中造成的。
由轧花形成的棉结,主要是锯齿轧花机产生的棉结;纺纱过程中造成的棉结,包括松解纤维时形成的棉结,纤维通道的摩擦阻力和粘、缠、堵、挂形成的棉结,以及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棉结。
目前对纤维的松解(开松、梳理)有两种方式,即自由松解和握持松解。
纤维在松解过程中,不断受到轴向和径向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应变,部分纤维出现疲劳现象,致使自身强度和抗弯刚度下降,产生弯曲变形而互相扭结形成棉结。
自由松解作用柔和,造成的变形小,棉结少;握持松解作用剧烈,造成的变形大,棉结多。
试验证明,经过一次自由打击,棉结可增加10%;经过一次握持打击,棉结可增加20%;所以,工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纤维的握持剧烈打击。
清棉机的打手和梳棉机的刺辊对握持纤维的强烈松解作用,是产生纤维变形和形成棉结的主要部位。
如刺辊对给棉板~给棉罗拉握持的棉卷进行梳理时,留下了棉卷中和棉流方向排列一致的被握持的长纤维;而无序的、排列方向不一致的、没被握持的纤维被刺辊齿带走,这相当于有序的纤维从无序的棉束中抽出,而抽出过程中杂乱的纤维容易被抽、拉、擦、转形成大量棉结,这是产生棉结的主要部位,此棉结大多是松散的大棉结。
精梳机对棉束两端交替握持梳理,既产生少量棉结,又通过落棉排除了许多棉结。
自由分梳作用,如锡林与活动盖板、固定盖板、道夫间分梳或凝聚纤维时,由于锡林针布表面纤维离心力大,相对的针/齿面隔距大时纤维易脱离针/齿,处于锡林针布与相邻针布间隙内,失去控制,成为浮游纤维。
因相对的针布间存在很大的速差,浮游纤维易受到搓擦成结;浮游纤维的数量影响着搓、擦形成棉结的多少。
纤维通道的摩擦,易使须条边缘毛羽形成棉结。
由于纤维在清棉、输棉通道中翻滚摩擦也会使纤维搓转形成棉结,因此,应使纤维通道光洁,并提高输棉管道中的负压,以保证棉流输送通畅、不堵塞。
粘、缠、堵、挂等不正常现象,常易造成剧烈摩擦,从而导致纤维搓转和擦转而形成棉结。
如,当锡林、盖板和道夫针/齿较钝或带逆刺时,纤维不能顺利转移,有些纤维浮游在针/齿面之间,受到两个针/齿面上其它纤维的搓转,就会形成较多的棉结。
当刺辊-锡林的隔距过大,齿部不光洁时,造成锡林刺辊间剥取不良,刺辊返花将纤维带回到给棉板处,同棉须发生搓转而使棉结明显增加;锡林金属针布齿部轧伤而毛糙,针/齿有油渍锈斑,以及锡林-道夫隔距偏大,转移率低,将使锡林产生绕花,致使棉结增加。
牵伸时须条中分离度、平行伸直度差的纤维易纠缠、抽拉成棉结,弯钩纤维是牵伸时棉结增加的主要原因。
凝聚到道夫针布表面上、被抓牢的纤维露出端又被锡林分梳,当它们随道夫走出凝聚区到被剥棉罗拉剥取而形成棉网之间,受梳一端在前,被握一端在后,针布上的纤维后弯钩较多。
纤维弯钩部分被道夫握持,而伸直部分露在道夫针布外,伸直部分会被道夫回转形成的气流吹弯,使部分后弯钩纤维成为弯钩纤维,弯钩纤维越多,使须条在牵伸过程中形成的棉结越多。
此外,开清棉工序加工时所形成的棉团、索丝以及未被排除的带纤维杂质、短纤维和有害疵点,在梳棉工序也易转化为棉结。
飞花落在须条上形成的棉结,机械上缺陷,如胶圈磨损或装配不良,锭子偏心,钢丝圈磨损等也可能造成棉结。
二、排除棉结的方法通过落棉排除和分梳松解棉结,开清落棉、梳棉车肚落棉和盖板花、精梳落棉是排除棉结的主要区域;梳理作用能有效消除纤维纠缠、减少棉结;通过锡林与盖板的细致梳理,把一些松散的棉结梳解为单纤维,大棉结分解为单纤维或小棉结;同时,短绒也有所增加。
三、减少棉结的措施把“杂乱无章”的纤维通过开松、梳理、牵仲变成排列有序的单纤维条,棉结不断去除又会逐步产生,棉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尽量减少棉结的产生和多去除棉结。
形成棉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系统考虑,以使各纺纱元件、器材状态良好是基础,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是保证,良好的机械状态与合理的工艺设计可显著降低成纱棉结。
梳棉工序把纤维束分梳为单纤维,必然会新增许多棉结;而锡林-盖板的细致分梳又能把松棉结梳解成细小棉结或单纤维;因此,梳棉是产生、排除、梳解棉结的关键工序。
因为生条中的棉结和杂质直接影响纱线的结杂和布面疵点,对于并、粗、细各工序牵伸时纤维的运动,对于细纱加捻卷绕时的钢丝圈的正常运动都有影响,造成条干不匀和纱疵;所以,必须控制并减少生条中的结、杂粒数,提高分梳质量是减少棉结的有效途径。
减少生条中棉结的关键是做到“精平车,紧隔距,锋针/齿;实现强分梳,控浮游,减搓、擦,少产生,多排除”。
即精细平装机器,进行专件修理,确保上车工艺,提高锡林、刺辊、道夫的静、动平衡、圆整度与盖板针面的平整度,保持分梳隔距紧而准确,这是基础。
选用优质针布,适时磨针,使梳棉针布的针/齿锋利、光洁、完好,提高齿尖抓取、握持、梳理、转移纤维的能力,这是关键。
达到了紧隔距、锋利的针/齿,就能提高分梳质量,控制纤维浮游,减少搓擦成结;能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减少牵伸过程中产生棉结;在锡林与刺辊之间,紧隔距可提高刺辊上纤维束向锡林转移,减少刺辊返花在给棉板处与喂人棉层搓擦成结。
在锡林、道夫间紧隔距,可提高道夫转移率,减少锡林上返回负荷,从而减轻锡林、盖板间负荷,提高锡林、盖板间一次分梳的能力,降低了棉结。
同时,通过锡林、盖板间的细致梳理,把棉流中的松散棉结多梳解、消除而减少棉结。
提高梳理质量的关键在针布,针布是梳棉工序提高产量与质量、减少棉结的核心元件,其齿形规格、制造质量、规格搭配、锋利度与耐磨性直接影响成纱质量;采用优质锋利的针布能显著减少棉结。
新型针布齿条具有矮、浅、尖、薄、密、小等特点,其分梳能力强,分梳细致,提高了分梳纤维和梳解棉结的能力,纤维转移好,减少了浮游纤维搓擦形成的棉结。
试验证明,应用新型针布后,生条棉结含量降低2%~60%,提高了生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减少后工序牵伸过程中产生的棉结,使成纱棉结减少。
随着针布使用期的延长,其磨损日益加剧,齿尖变钝而不锋利;针/齿因轧伤而不光洁;使得棉结增加。
应定期枪测分析针布的性能状况,合理确定磨针周期与更换周期,使针/齿保持锋利状态,及时磨针或更换针布是控制棉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时修磨盖板踵趾面,使盖板针面保持合适的踵趾差(0.56 mm)以缩小锡林与盖板针面间的整体隔距而加强分梳,减少针面间的浮游纤维搓转形成棉结,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还有许多棉纺厂的梳棉机盖板的踵趾面已严重磨损,踵趾差较大,使得工艺上锡林与盖板隔距较小,实际上锡林与盖板针面间的隔距却较大,未能实现紧隔距、强分梳,因而生条棉结增加。
有的厂盖板链条已磨损变长,锡林-盖板隔距易变动而不准确,以至影响梳理质量而增加棉结。
对这些厂来说,及时修磨盖板踵趾面和更换链条,是减少棉结的有效措施。
无附加分梳件的梳棉机可适当增加前、后固定盖板附吸风装置,以提高梳理质量,排除细小微尘杂,减少棉结产生。
合理控制车肚落棉、盖板花与精梳落棉多排除棉结,能减少成纱棉结。
盖板反转或提高盖板运转速度,能有效减少棉结。
根据原棉的特性选择工艺参数,如纤维细、成熟度差时应低速度、柔开松,不使用三翼刀片和豪猪打手,用转速低的三翼梳针打手;刺辊、道夫低速度,控制刺辊与锡林的速比;速比小,棉结多;速比大,棉结少;纯棉应控制在1:2左右。
四、棉结的检测方法与变化情况在我国的棉纺织企业中,目前多数厂家采用传统的手感目测法检测纺织各工序半成品及成品的棉结杂质含量;少数厂家采用AFlS单纤维测试系统检测。
目测法的棉结被定义为一根或多根纤维紧密,结合成的圆形小结或粒状纤维结,又称白星,是在纤维检验室人工将被检测试样松散后,放在黑色玻璃板上,利用上方投射的光线,看到黑色玻璃板上不能被松散的白点即视为棉结。
这种棉结是由许多根纤维扭结在一起才能被目力辨认的纤维团,1个大棉结还可能被分解为多个小棉结,检测的结果取决于测试人员的眼力。
单根纤维的直径近20/μm,单根纤维形成的小棉结直径近60/μm,由于人眼分辨率的限制,许多客观存在的细小棉结不能被目测到。
棉结单个之间的重量差异很大,测试报道生条小棉结只有棉卷大棉结粒重的1.4%;只测大棉结,不测小棉结,不能反映棉结的真实情况。
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将棉结定义为核心部分投影直径超过规定值(100 μm)的非单根纤维即为棉结,由二根纤维形成的即不容易被肉眼所识别的小棉结就能被测出,这样的棉结比目测的棉结小得多,使大小棉结均能被测出,能反映棉结的真实情况。
由于存在对棉结的定义和测试方法不相同,目测的1个棉结可被AFlS测为许多个棉结;因此,目测的棉结数量较小,AFlS测的棉结数量很大;使测试的棉结数量差异很大。
由于不同方法所测的棉结数据无可比性,所以棉结的数据一定要注明测试方法。
由于各厂的原料、设备、工艺等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棉结的产生情况也各不相同。
目前的文献报道认为,两种检测法检测的棉结的变化情况是不相同的;目光检测法检测的棉结数是随加工工序的增加而呈增多的趋势;而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检测出的棉结是随加工工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两种趋推测的结果是相反的。
我们认为从棉结的产生情况来说,不考虑排除与包裹或覆盖,不考虑棉结的大小与能否被检测到,纤维中存在的棉结是随着加工工序的增多而增加。
理想的结果是减少棉结的产生,应加强棉结的排除,从而使棉结在清棉工序逐步增多,梳棉工序产生了大量的棉结,但去掉多于产生的,使生条棉结有所减少(精梳产品在准备工序增多,精梳条因产生少于排除而有所减少),在并、粗都有所增加,细纱因包裹覆盖的棉结多于产生的,用目测法测纱的表面棉结有所减少。
日前,文献报道对梳棉工序棉结的变化争议很大,有的学者认为梳棉是产生棉结的主要工序,生条棉结比棉卷棉结增加10多倍;有的认为梳棉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它可以减少喂人棉卷棉结的近80%;我们认为梳棉工序棉结增加或减少的关键在于梳棉的梳理质量;梳棉正常,少产生、多排除,则生条棉结减少;梳棉不正常,产生多、排除少,则生条棉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