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结双径路动态心电图分析
见表2。
表2示:C 组年龄小,病程较短,TG 、T C 、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A 、B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1 各组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内-中膜厚度(mm )斑块发生例数(%)A 组531.04±0.1135(66.03)B 组36 1.13±0.14Ξ△30(83.33)Ξ△C 组330.97±0.07Ξ16(50.00)Ξ注:与A 组比较,ΞP <0.01; 与C 组比较,△P <0.01。
3 讨论糖尿病患者出现ST -T 改变比较常见,本组资料显示为73.03%,可能由于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对微血管的影响甚大,使毛细血管阻力降低,微血管压力和血流量增高,内皮损伤硬化,失去自身的调节作用,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ST -T 改变。
糖尿病患者因心肌缺血损害导致的ST -T 改变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
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预后差,冠状动脉和颈动脉最易受累。
有资料显示,大约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约有60%直接死于冠心病[1]。
本文观察发现年龄大、病程长、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者ST -T 改变的发生率高。
有关资料显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斑块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增高,患病5年以上斑块发生率为77%以上[2]。
糖尿病伴ST -T 改变者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高于无ST -T 改变者。
表2 3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年龄(岁)病程(年)TG (mmo I/L )T C (mmo I/L )糖化血红蛋白(%)A 组5353.53±10.22Ξ 5.11±1.82Ξ 1.82±0.54Ξ 5.01±0.82Ξ8.98±2.87ΞB 组3659.46±13.61Ξ9.65±2.53Ξ 2.04±0.82Ξ 5.89±0.95Ξ9.54±3.49ΞC 组3242.31±7.523.10±1.511.31±0.414.52±0.787.21±2.33 注:与C 组比较,ΞP <0.01。
房室结双径路动态心电图分析
464见表2。
表2示:c组年龄小,病程较短,TG、TC、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A、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裹1各组内一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的比较注:与A组比较。
P<0.01;与C组比较,6P<O.O l。
3讨论糖尿病患者出现钉一T改变比较常见,本组资料显示为73.03%,可能由于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对微血管的影响甚大,使毛细血管阻力降低,微血管压力和血流量增高,内皮损伤硬化,失去自身的调节作用,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s T一’r改变。
糖尿病患者因心肌缺血损害导致的趼一T改变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
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表23组糖屎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问早、程度重、预后差,冠状动脉和颈动脉最易受累。
有资料显示,大约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约有60%直接死于冠心病…。
本文观察发现年龄大、病程长、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者s r—T改变的发生率高。
有关资料显示。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斑块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增高,患病5年以上斑块发生率为77%以上【2】。
糖尿病伴sr—T改变者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高于无s T—T改变者。
注:与C组比较,’P<O.01。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安全、经济、简便参考文献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的常规诊疗技术。
我们认为心电图检查1金文胜,潘长玉.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在能够及时发现糖尿病心脏损害的同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71—572397。
398时,也能够间接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崔琳。
吴世秀,李宝娥彩色多酱勒对2型(收稿:2010-10-18)发生、发展和程度。
房室结双径路动态心电图分析张麟纳志英李波韩雪尹琳徐韬【中图分类号1R541.7【文献标识码l A【文章编号】1008.0740(2010)19-06-0464-03房室结双径路传导(D A V N P)是一种易伴发假性一度房室阻滞及不典型文氏型房室阻滞、反复搏动、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
24、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双径路)(最新版)
尚德 精术
尚德 精术
慢慢型AVNRT体表心电图
尚德 精术三、房室结双径路在心电图上的表现
1、P-R间期长短的突变(图10-1~图10-3)
1)窦性节律逐渐增快时,P-R间期突然明显延长,比正常的P-R间 期延长≥0.06s。
2)窦性节律逐渐减慢时,P-R间期突然明显延长,比正常P-R间 期延长≥0.06s。
尚德 精术
V1
R-P-
P--R
V1
图15-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折返型) RP′>P′R, RP′>70ms
尚德 精术
图15-1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折返型)
尚德 精术
尚德 精术
3、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频率相对较慢; 2)心动过速时RP'≦P'R,RP'>70ms ; 3)可合并AVB; 4)兴奋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由自律性增强引起的室上速仅占少数:主要发生在心房。
包括: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③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④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⑤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 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约占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90%,其余仅占10%左右。
尚德 精术
3)房性隐匿性反复搏动
连续出现两个提前的房性P'波和P-波均未下传心室,形成 P'-P-序列。第一个P'波是原发性心房激动波。原发性心房激 动沿慢径路顺向传至房室结下端共同道时受阻,又回头沿快径 路逆向传至心房引起第二个P波。此与连续两个未下传的房性 早搏不同,前者两个P'-P-形态迥异,后者两个P'-P'形态相同。 此种情况又称为不完全性房性反复搏动。
房室结双径路致不典型文氏现象1例
合本病例, 其主要出现在夜 间睡眠时 , 且无病史 , 考虑与迷走神
经张力增高有关, 应是一种生理现象, 只有在引起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时才需治疗 。 J 参考文献 1 黄宛. 电学. 版. 临床. 第5 北京: 卫生出 人民 版社, 9. 3 26 1 81 -5 9 7
不典型反文氏现象。原理是 : 当窦性周期接近快、 慢径路不应期 时, 、 快 慢径路相继到达不应期可使文氏现象出现以下不典型表 现: — ①P R问期呈跳跃式或成倍增长 ; — ②P R间期延长后不经 过 室脱漏就缩短 ; 氏周 期中长短 P— ③文 R有各 自的增长
起。经电生理检查A N P的发生率, VD 在儿童为3% -59 5 4.%,
成人为 43 ~1.%。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 A D .% 03 、 P的发 生, 可能与 自主神经张力有关 , 是房室结功能纵向分离所致。结
较远时, 快径路仍然受阻 , 出现连续的 P R间期延长。一旦激 —
动在慢径路传导受阻 , 隐匿性传导消失蝉联现象终止 , 快径路恢 复应激, P—R间期缩短。 使 本例心电图表现为快径路传导时, 因传导速度变化不定呈 不典型文氏现象 , 当表现为慢径路传导时 , 传导速度由慢变快呈
34 8
J U N L O R C IA L C R C R I L G S 2 0 ) o. 7 o 5 O R A FP A TC LE E T O A D O O Y J (0 8 V 11 N :
综t 所述 , 本例心电图前后对照能看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及完
止; ③若左束支逐渐延长 的 P R问期在未超过经右束支下传 —
数心动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 仅偶尔出现一次左柬支阻滞图 形。相当于左柬支文氏 周期脱落的心动。本例图 D E出现传 、
202X年心脏房室双径路和多径路
•临床上较为少见。
•在房室结同时存在快、慢和特慢三条 (sān tiáo)径路,分别称为快径、慢径和中 间径。
•三条传导径路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各不 相同。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2006
•电生理检查:可见两次房室传导 (chuándǎo)的跳跃现象,多数情况下可在 某一次跳跃的同时引发室上速。
在双径路情况下出现双重心室
反应取决于快慢径路的传导速度和
有效(yǒuxiào)不应期的巧妙配合。
两条径路的差别愈大愈有利于
形成此种心电现象。
(见下图)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2006
心室双重反应(fǎnyìng)现象并诱发室
•快慢径路的不应期相似或接近。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2006
•心电图特点:与SF-AVNRT相似, 但R-P`间期相对较长。
•电生理检查:无跳跃(tiàoyuè)现象, 但仍可诱发室上速;心内电图 仍表现为H-V-A。
(见下图)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2006
快—慢型AVNR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2006
房室 结三径路 (fánɡ shì)
什么是房室结双径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房室结双径路
导语:有不少人可能出现过这样子的情况,在进行了剧烈运动之后会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甚至还会睡眠不好,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
有不少人可能出现过这样子的情况,在进行了剧烈运动之后会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甚至还会睡眠不好,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其实这很有可能是房室结双径路,任何疾病都在很小的细节里面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也许大家对房室结双径路还比较陌生,下面我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在房室结周围的心房组织存在传导纤维束,与冠状静脉平行的传导束被纤维组织分隔成传导特性不同的快径路与慢径路,快径路位于致密房室结的前上方,慢径路位于致密房室结的后下方,快径和慢径的纤维分别沿致密房室结两侧走行,解剖上都在致密房室结之外,选择性射频消融术在上述部位可以分别阻断快、慢径路传导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根据电生理特性可将房室结双径路分为前向性、逆向性和双向性三种类型。
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进行心房刺激,只能显示出前向性房室结双径路,另外两种类型需根据心室刺激出现的电生理特性才能诊断。
一般前向性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为快径路不应期长,传导速度快;慢径路不应期短,传导速度慢,窦性激动常沿传导速度快的快径路传至心室掩盖了慢径路传导。
电生理检查时通过心房分级递增或程控期前刺激,使激动在不应期较长的快径路内发生阻滞,因慢径路不应期较短传导速度又慢,从而能显示出慢径路传导。
临床电生理学将心房期前刺激配对间期缩短10ms,S2-R间期突然延长的慢径路传导现象称为房室结双径路“跳跃现象”。
一般认为在心房期前刺激配对间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房室结双径路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伪r′
心电图特征—快慢型
• 窦性心律下不能显示双径现象 • 心动过速时RP′>P′R,P′波多在下一QRS波前,RP′>70ms • 常呈无休止发作 • 心动过速可合并AVB • 兴奋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发作时,RP′>P′R
心电图特征—慢慢型
• 频率相对较慢; • 心动过速时RP′≤P′R,RP′>70ms ; • 可合并AVB; • 兴奋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流行病学
• AVNRT在SVT中的发病率 国外:AVNRT(49%)>AVRT(40%) 国内:AVRT>AVNRT(共计90%)
• 女性多于男性 • 中年多于青年
发病机制
A
V 窦律
早搏
更早的早搏
室上速发生
常见分类
• 按折返前传、逆传径路的不同分为: 慢快型(S-F 90%,慢径前传,快径逆传) 快慢型(F-S 6%,快径前传,慢径逆传) 慢慢型(S-S 4%,慢径前传,另一慢径逆传)
心电图特征—慢快型
• 窦律ECG:
(1)正常;
(2)
有时可能突然或持续性PR延长,似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长短交替,
长PR比短PR延长大于或等于60ms
(3)单一的房早可经快慢径路同时下传心室致心室双重反应;
(2)(3)二者提示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
心电图特征—慢快型
• 心动过速ECG: ⑴.节律规整,频率150-250次/分;属于窄QRS心动过速; ⑵.无逆传P′波,提示折返激动的前传速度≈逆传速度, 心房心室同时除极: ⑶假性“S”波,提示前传速度﹥逆传速度, 心室除极先于心房除极,Ⅱ,Ⅲ,AVF导联明显;
不影响或可终止发作
这是一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均伴右束 支传导阻滞,心率180bpm,箭头指示P′波,RP′间期> 70ms,RP′小于P′R。
房室结双径、多径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多径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DAVNP)及多径路是房室传导常见的一种心电生理现象,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
心房内的传导纤维在向致密房室结汇集移行过程中形成了两条径路位于Koch氏三角内,一条位于致密房室结前上方沿Todaro腱行走,另一条位于致密房室结后下方沿三尖瓣环行走,前者传导速度快,称快径(FP),后者传导速度慢称慢径(SP)。
因此,形成了房室结双径路,这两条传导径路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可随人体生理状况不同而改变。
但是,临床上仅有少部分人心电图检查出现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
常见的现象如下。
1.间歇性Ⅰ?房室传导阻滞(I°AVB):在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可见一些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受检者(年青人居多),在某一时段描记的同一份心电图,在窦性心率无明显变化时,出现I°AVB图形(图1),其他均无异常改变。
这不是房室结病理性传导异常,常为房室结双径路交替传导的一种现象。
图1 间歇性Ⅰ°AVB 同一份心电图肢导联PR间期为0.20s,由FP下传,胸导联PR间期为0.42s,由SP下传,是DAVNP传导现象,无心动过速发生。
在房室结双径路中,FP传导速度快,有效不应期长,SP传导速度慢,有效不应期短。
窦性心律时,心房激动沿两条径路下传,由快径传导的激动先到达心室,而由SP下传的激动受阻于沿快径下传激动在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产生的不应期而不能到达心室,常规心电图中只能见到激动由FP下传所形成的正常PR间期。
当适时房性早搏或窦性搏动增快时激动落入FP有效不应期下传受阻,即发生单向阻滞,室上性激动转由SP缓慢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曲线突然出现跳跃中断,PR间期明显延长,延长值≥60ms,便出现Ⅰ°AVB,持续数个心搏或更长时间恢复FP传导PR间期又正常。
2.不典型文氏现象典型的文氏周期表现为PR间期逐次延长,RR间期逐次缩短,出现一次P波脱漏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PR间期延长的增加值<60ms。
房室结双径路查房
04
生活调整:帮助 患者建立规律的 作息时间,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 紧张。
知识缺乏护理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房室 结双径路查房的 认识
提供详细的查房 流程和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了解查 房的目的和意义
鼓励患者参与查 房过程,提高患 者的参与度和自 主性
定期进行查房效 果评估,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提 高查房质量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观察到 房室结双径路疾病的遗传特性。
02 病例汇报
病例基本信息
年龄:45岁
职业:公司职员
现病史:近半年来,患者出 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段改 变,T波改变;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肥厚, 射血分数降低;血液检查显示血糖、血脂、
04
自我监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监测自己的症状和 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_
病例症状及体征
患者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主诉:胸闷、气短、心悸
查体:心率快,心律不齐,血压高 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 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查房
病例辅助检查及诊断
心电图:显示房室结双径路 超声心动图:显示房室结双径路 心导管检查:显示房室结双径路 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查房
病例治疗及护理方案
血尿酸等指标异常。
家族史:父母均患有高血压, 哥哥患有糖尿病。
患者姓名:张三
性别:男
主诉:心悸、胸闷、气短
体格检查:血压150/90mmHg,心率80 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5℃,体重
70kg,身高170cm,BMI 25.9。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 糖尿病病史3年,无其他重
房室结双径路88例分析
房室结双径路88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及可能机制。
方法对202例因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行食管心房调搏诊断的88 例房室结双径路(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ouble atrioventricular node pathway ,DAVNP)患者进行临床和电生理检查资料分析。
结果1、临床特点:该组资料DAVNP检出率为43.6%;器质性心脏病组为44.5%,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为43.0%(P0.05);心动过速组检出率为53.7%,心动过缓组为31.3%(P0.01)。
2、心房调搏表现:88 例出现S2R间期延长50 ms(50~240 ms)突跃现象;5 例在同一频率1∶1下传中出现相邻SR间期差≥50 ms的两种SR间期;9 例记录到跳跃式文氏周期。
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一常见电生理现象;在心动过速DAVNP检出率高,与AVNRT是SVT的常见类型有关;心动过缓常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助DAVNP显露。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食管心房调搏术;心电图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electrophysi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al pathways.Methods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202 patients with 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e pathways(DAVNP) who were given 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 because of bradycardia or tachycardia.Results (1)Clinical features:the detection rate of DAVNP in the 202 patients was 43.6%,44.5% for the group of organic heart disease and 43.0% (P0.05) for the group of non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DAVNP in the group of tachycardia was 53.7%,and 31.3% (P0.01) for the bradycardia group. (2)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it occurred that S2R interval prolongation 50 ms (50~240 ms) Jumping phenomenon in the 88 cases; two kinds of SR interval (the difference of adjacent SR interval≥50 ms) appear in the 5 cases of 1∶1 downloading in the same frequency;and jumping Wenckebach period was recorded in 9 cases.Conclusions 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e pathway is a common electro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the detection rate is higher in the group of tachycardia than bradycardia,because AVNRT is a common type of SVT; bradycardia will help detact DAVNP,because 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vagal tone.Key words: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e pathways; tachycardia;bradycardia; 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 ECG临床电生理研究表明房室结双径路(DAVDP)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最常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房室结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慢-型( F-S)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快慢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
2) 3) 4)
5) 6)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⑷ 左侧慢快型 A. 心动过速时HA 间期短,提示前传径路长; B. 心房刺激时较常见1:2下传心室现象。
3) 4) 5) 6)
6)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希氏束不参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证据 1) 2) 3) 4)
5)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虽然AVNRT能够经外科手术分离和射频消 融房室结周围心房组织根治AVNRT表明结周 心房组织参与AVNRT折返环的形成,但折返 的确切部位目前尚不清楚。
Spach和Josephson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存在不均一 的各向异性组织,对早搏刺激都能产生功能性的纵向分离 和持续的折返。并认为: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现象更可 能是房室交接区域传导时不均一的“各向异性”作用的结 果。
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1、电生理特点
快通道: 通道 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 慢通道: 通道 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
前向性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示意图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房早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五、典型DAVNP 与AVNRT的诊断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3、折返分型
近期研究获得的资料认为AVNRT可以分为4 型:
⑴ 慢快型
90%
⑵ 慢慢型
⑶ 快慢型
10%
⑷ 左侧慢快型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⑴ 慢快型折返途径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慢-快型(S-F)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慢-快型(S-F)
慢快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
2) 3) 4)
5) 6) 7)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⑵ 慢慢型 A. 折返环路存在较长的下传共同通道 B. 心动过速时快慢径路的传导时间显著不同,提示两条 径路的电生理特性不同; C. 慢径区域在解剖学存在多样化表现逆传慢径多在冠状 D. 窦口和冠状静脉窦近端消融成功 E. 前传慢径多在冠状窦口和三尖瓣环消融成功
4、折返特点 AVNRT折返时,心房和心室都不是折
返的必须成分,单纯刺激心房、心室都 不能影响心动过速的持续。
AVNRT又称为小折返。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心房不是折返的必需成分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心动过速时心房与心动过速无关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心房不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必需成分的证据 1) 2)
A2H2
A1A2
心房刺激
心室刺激
约有30% AVNRT 的患者在电生理检查 中出现连续的传导曲 线,随后证实其为 AVNRT。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 形式。 1、发病率
⑴ 约占室上速总数的50% ⑵ 女性(65%)多于男性,好发于40岁之前 ⑶ 目前研究认为,女性雌激素水平与心动过速的诱发有关
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2、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曲线
1) 正常人房室结的传导曲线
A2H2
A1A2
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2)房室结双径路患者 的房室结传导曲线,表 A2H2 现为:
⑴ 不连续传导;⑵ 快径路递减传导不明显;A1A2
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2)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房室结传导曲线
雌激素水平↑AVNRT不易诱发 雌激素水平↓AVNRT易诱发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折返三要素: A 两条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同的通道; B 其中一条发生单向阻滞; C 激动经传导缓慢的另一条通道下传,再沿发生单 向阻滞的一条通道逆传。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慢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多为多径路,多径路的传导曲线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慢-慢型(S -S)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⑶ 快慢型 存在较长的逆传共同通道,部分患者可能存
在左后延伸前传(快径前传)、右后延伸逆传 (慢径逆传)的机制。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房室结双径路
一、概念
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分,在相近的条 件下,出现了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截然不同的
两种状态,这时就可以认为该部分出现了功
能性的纵向分离,即传导系统双径路。
在房室结发生的双径路为房室结双径路。
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
1、部位 右心房,Koch 三角内
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
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
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
4 组细胞走行方向: ⑴ 卵圆窝前方下行,达房室结前上部; ⑵ 来自左房,从Todaro腱下行; ⑶ 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下行,从房室结后下
部联系心房; ⑷ 冠状静脉窦口下缘下行,从房室结后下
部联系心房;
三、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机理
目前,在房室结组织中仍然没有找到房室结双径路解 剖学的证据,其解剖—生理基础仍立足于双径路纵向分离 的概念。
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
2、解剖 ⑴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前上部,近端呈分叉状; ⑵ 房室结前上组纤维分布于心房肌周围,其近端和远端 都插入房室结, 即快通道纤维; ⑶后下组纤维即慢 通道纤维,向下 行到冠状窦口。
房室结解剖
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
2、心肌与房室结联系
心肌与房室结联系有移行细胞区,分为4组与房室结相联, 其有别于心房肌细胞,属于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错综地围 绕房室结,形成房结区,属于交界区一部分。
六、典型DAVNP 与AVNRT的诊断
1. 体表心电图 ⑴ 窦性心律时,一过性一度房室阻滞
六、典型DAVNP 与AVNRT的诊断
折返环路: 房室结左侧后延伸前传
冠状窦肌组织
快径逆传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1:2下传心室现象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1:2下传心室现象
1:2下传心室现象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1:2下传心室现象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
1:2下传心室现象
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