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余映潮(精选12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余映潮(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卖油翁教学设计余映潮(精选12篇)教学计划需要注重评估和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余映潮教学设计
篇一: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余映潮版)作者:余映潮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屏显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标题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就行。
生:这篇文章标题的意思是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师:嗯,很好。
简言之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问题,“策”字的意思,课文没有注释。
生1:策略。
生2:在战国时期记录的一些国家的事情。
师:还有新的解释吗?在战国时代,包括到秦朝,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是没有纸的,秦始皇办公的时候,每天都要读竹简。
一片一片的竹简,然后用细牛皮把一片片的竹简穿起来,就成了这样一个字(板书“册”)。
这个字“策”就是它,就是记录战国时代故事的文章。
你看这个“策”字很有意思,什么头?生:竹字头。
师:这和当时的书写用具有关系,当时的人都是用竹简来记录事情的。
“册”“策”这两字是相通的。
[点评]入题简洁,切入巧妙。
解说标题,让学生明白故事情节,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解说“策”字,既使学生理解了“战国策”的含义,同时又丰富了文化常识的积累,巧妙。
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语,师生对话,营造了平和轻松的教学氛围。
师: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
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
现在来朗读课文,放开喉咙,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2分钟)师:咱们今天读的,实际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读书的时候呢,尽管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读出它的故事味。
刚才的朗读,语速快了点,人物的语气还没有读出来。
再来,各自体会,不要齐读,就体会它的故事味,读出人物语气、神态、动作。
好,开始了。
(生自读2分钟)师:我觉得刚才读的非常好,我听到了,你们用自己的语调表现人物中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通用9篇)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通用9篇)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抒发了对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想教给学生一种读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白杨礼赞》。
大家先把书翻到单元提示,快速默读,告诉老师你读取到哪些信息。
单元文体、散文分类、文章内容、作用、学习的方法等。
二、解题从题目你能读取到哪些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
三、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
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名师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课文主旨的提炼:课文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现象,如何提炼出课文的主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举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段落大意、中心句等方面入手,逐步提炼出课文的主旨。
(3)观察自然的实践: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如课文中“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通过这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春天带给大自然的变化,以及作者如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这一变化。
(2)修辞手法的运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表达。
举例:课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此类手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手法进行个性化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丽的同时,学会欣赏文本中的美学价值,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盲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大自然观察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
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春》——《皇帝的新装》——《狼》——《桃花源记》——《口技》——《故乡》——《爱莲说》——《陋室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孔乙已》——《愚公移山》——《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勤》——《曹刿论战》——《捕蛇者说》——《小石潭记》1、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教例简述]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南京送别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二、讨论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外貌——落泊潦倒动作——一片深情两次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混入、再找不着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
板书: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三、当时的家境、原因。
板书: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
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
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五
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五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五21、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教例简述]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重点之一: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二、为顺利透彻地解决主问题,需进行有力的铺垫,蓄足了势之后再让学生自求其解。
以上是备课的总体思路。
下面是两节课中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根据学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各自认真阅读课文。
(15分钟)第二板块:讨论三个问题(20分钟)1、拟出全文的情节线萦。
(受到提名—参加竞选——祖母忠告——遭到诬陷的攻击——放弃竞选)2、罗织在“我”身上的,有几条“罪状”?(十大罪状:伪证、小偷、盗尸、酗酒、舞弊、讹诈、纵火、杀人、搜刮弃婴、流氓。
)3、课文中有哪些词语能表示出“我”的心理活动发展的线索?(暗自得意、心理烦乱、无法撒手、诧异、不知所措、有了戒心、担心吊胆、深感羞辱、恐慌、吓得要发疯、甘拜下风、满怀懊恼)第三板块:再讨论三个问题。
(10分钟)1、小说摘引材料的方法。
(直接引用与转述相结合。
)2、小说摘引材料的形式。
(详引和略摘相结合)3、小说引文的内部联系。
(按时间发展的顺序,顺承式发展,逐步升级)第四板块:探讨“运用大量引文”在小说中的作用,完成如下内容:1、写发言稿,讨论上述主问题。
(25分钟)(“运用大量引文”在小说中的作用是:①表现了明暗两条线索的交织;②构成小说的基本情节;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发展设置了恰切的情景;⑤逐步显露资产阶级政客的无耻与狠毒;⑥在矛盾双方胜败强烈的反差中揭示资产阶级“竞选民主”、“言论自由”的虚伪……)2、以《哈哈镜中的变形世界》为题写小作文,字数300字左右,要求结合课文的“运用大量引文”的写作特点,结合人物和主题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时间15分钟。
然后交流、评议15分钟。
[评析]如果从“听课”的角度看,这两节课恐怕会使听课者坐冷板凳。
瞧,一上课,学生要自读课文15分钟,再瞧,学生要写讨论稿,还要写15分钟的小作文。
纪念白求恩教案余映潮
纪念白求恩教案余映潮【篇一:《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解析】“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解析2013-2-25晚课前板书:感知一篇《纪念白求恩》阅读指导精读一段背诵一节【上课目标提炼,四字词语概括,仅“三个一”不难体现了老师的专业底蕴,表达技巧。
目标清晰,板块性强,“数学课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只要经过思考、提炼,同样亦能如此。
一篇课文由篇到段,由段到具体一小节,宛如一张正收起的鱼网,收网的方式很重要,最后拉起的“鱼”更重要。
余老师先让学生“鸟瞰式”地了解全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选一个重点段进行细致解读,最后背诵一个重点段落进行积累。
三个目标既训练了学生的快速浏览课文及概括能力,也有效地训练和让学生掌握了阅读文章的方法与写作技巧,还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师:同学们,我们对自求恩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
多少年来,这个名字作为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今天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我们学习的步骤是: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
我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
师: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个步骤:感知一篇,也就是感知这篇课文的内容及写法。
请大家各自大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课文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读全文)【教师先说出目标,然后“步步前行”、“环环推进”,有条不紊。
】师:下面我们就来感知一下课文对白求恩事迹(情况)的介绍、叙说。
首先看第1段,大家把介绍白求恩的内容一起朗读出来。
注意:朗读的时候不要读到议论的方面去了。
生齐读:“白求恩同志……不幸以身殉职。
”师:这里介绍了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
好,看第2段,读出文中叙述的部分。
老师提示一下,就是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
生齐读:“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无不为之感动。
”师:好,第3段自己判断,读出叙述部分。
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师:再看第4段,作者在这里叙述了与白求恩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介绍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的简介、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及成果。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余映潮教学理念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余映潮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有新的认识。
2. 教学内容:讲解余映潮的教学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注重阅读”、“培养思维能力”等。
3. 教学方法: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
三、余映潮教学风格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余映潮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教学内容:介绍余映潮的教学风格,包括“生动有趣”、“严谨扎实”、“富有激情”等。
3. 教学方法: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
四、余映潮教学方法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余映潮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讲解余映潮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3. 教学方法: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
五、余映潮教学成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余映潮的教学成果,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余映潮的教学成果,包括所教学生的优异成绩、所获荣誉等。
3. 教学方法: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
六、余映潮的阅读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余映潮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余映潮的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快速阅读”、“深度阅读”、“阅读笔记”等。
3. 教学方法: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
七、余映潮的写作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余映潮的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余映潮的写作教学策略,包括“观察生活”、“思维拓展”、“修改润色”等。
3. 教学方法:讲解为主,辅以案例分析。
八、余映潮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余映潮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4.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三、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解读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意图。
2. 写作技巧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文化素养培养:讲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审美情趣培养:分析课文中的审美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难点。
3. 写作技巧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文化素养培养:讲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审美情趣培养:分析课文中的审美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进步情况。
4.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解答和调整。
2.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写作能力反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反馈: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背景和审美要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1. 课文文本:提供准确的课文原文,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权威的学习材料。
余映潮祝福教学设计(共9篇)
余映潮祝福教学设计(共9篇)篇一:余映潮教案和评析100例(1)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目录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背影》教例评析3.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4.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5.分类式课堂笔记——《〈论语〉六则》教例评析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例评析7. 不落俗套——《枣核》教例评析8.课中活动充分——《过故人庄》教例评析9.诵读品析积累——《卖炭翁》教例评析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卖炭翁》教例评析11.抓住“难”字讲文章——《老山界》教例评析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 13.思路明晰单纯——《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 14.《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15.只取一瓢饮——《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 16.开发学习潜能——《松鼠》教例评析17.穿插几次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 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 19.教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 20.美读1——《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1.把“球”抛给学生——《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22.一次多篇——《寓言三则》教例评析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 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一面》教例评析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 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鞋》教例评析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荔枝蜜》教例评析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小麻雀》教例评析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桃花源记》教例评析35.多角度利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 36.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37.酝酿教学高潮——《新诗三首》教例评析38.巧用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39.破解语言密码——《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死海不死》教例评析41.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2——《口技》教例评析43.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答记者问》教例评析44.细细地讲个片段——《苏州园林》教例评析45.有的课,不是教出来的——《读报常识》教例评析46.《白杨礼赞》句典——《白杨礼赞》教例评析47.给课文提点意见——《地球是圆的吗?》教例评析 48.生动活泼地导读——《核舟记》教例评析49.诵读+诵读式评析——《听潮》教例评析50.提问之美——《惠崇〈春江晚景〉》教例评析 51.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 52.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从宜宾到重庆》教例评析53.发现——《故乡》教例评析54.替代式朗读——《有的人》教例评析55.“白蛇娘娘”、“法海蝉师”、“我”——《论雷峰塔的倒掉》教例评析 56.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读后感两篇》教例评析57.教学设计要有“制高点”——《从三到万》教例评析58.层层推进美读美析——《爱莲说》教例评析59.连环问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60.积累语言——《论求知》教例评析61.走出课文——《俭以养德》教例评析62.懂了之后再读——《“友邦惊诧”论》教例评析63.用精美的提问来结构课堂教学——《七根火柴》教例评析64.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 65.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66.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67.谈谈孔乙己的偷——《孔乙己》教例评析68.以读带讲,感染熏陶——《沁园春·雪》教例评析69.绵延起伏,气韵生动——《周总理,你在哪里》教例评析70.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71.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72.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例评析73.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例评析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75.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勒》教例评析76.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评析77.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78.教读教写,轻松自如——《反对自由主义》教例评析79.巧妙迁移,积极创造——《哥白尼》教例评析80.三个环节三种手段三套方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例评析 81.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82.别开生面的活动课——“名诗名句知识竞赛课”教例评析 83.讲究创意——《景泰蓝的制作》教例评析84.不妨试试“野路子”——《一个好树种——泡桐》教例评析85.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包身工》教例评析86.全面感受重点研讨4——《荷花淀》教例评析87.逆析——《〈呐喊〉自序》教例评析88.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谈》教例评析89.在学生的创造中完成对课文的赏析——《天山景物记》教例评析90.传授方法更重要——《鸿门宴》教例评析91.《祝福》三问——《祝福》提问设计选评92.《药》也可以短教——《药》教例评析93.比同求异,品评鉴赏——《沁园春·长沙》教例评析94.巧问——《雷雨》教例评析95.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例评析96.从一例探求一理——《明湖居听书》教例评析97.自读改编品评——《孔雀东南飞》教例评析98.一词以经纬——《治平篇》教例评析99.巧变角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例评析100.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年余映潮教学设计八十篇
2023年余映潮教学设计八十篇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3.提高对文章的略读能力。
教学准备1.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了哪些作用。
2.准备一个电动智能小狗玩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激趣1.出示智能小狗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
(通过玩耍,感受智能小狗的聪明灵活,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师引导:机器狗是多么有趣、多么聪明啊!机器人是怎样的,会有多么能干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请自己读一读24课果园机器人(师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理解大意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简短的几句话来说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然后再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
)2.课文中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呢?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关的句子勾出来,再反复地读几遍。
3.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读课文,想想你在课文中读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的本领也将会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多,你们都上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咱们来交流交流,更多地了解神奇的科技世界。
(指名汇报收集的资料。
)五、听着大家收集来的资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情不自禁地瞪大了眼睛,不停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你们大家到底是在赞叹什么?谁来说一说。
(师总结:机器人的能干令人赞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令人赞叹,勤劳智慧勇于创造的人类更令人称赞!)六、作业:(小练笔)让我们展开想象,想一想自己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人类勇于创造科技迅猛发展自己充电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1.上网查询并下载智能机器人的图文资料及课文插图。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难点问题。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点。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特级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难点问题。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点。
余映潮教学设计
余映潮教学设计文档余映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麻雀》。
本篇文章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难点: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运用朗读、感悟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猎狗和麻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述一个有关猎狗和麻雀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文章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4. 朗读感悟(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5. 练习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猎狗麻雀老麻雀母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狼教学设计余映潮
篇一:余映潮《狼》一课多案余映潮《狼》微型教案八种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
3.进行朗读训练。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
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
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
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
《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
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
教案二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
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3.边译边读。
三、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法之一介绍: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是成语印证法。
《狼》也就是将一课中或若干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的体会与辨析。
这一课,对不少的词语进行了重复的运用,如两个“敌”、三个“止”、三个“前”、四个“后”、四个“之”、四个“以”、六个“其”……4.学法实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十几组同、近义词。
教案三二、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
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
2.竞读比赛。
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
三、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对课文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
2.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①阅读提示中说,这个故事表现屠户和狼的斗争,层层相扣,紧张曲折。
你能否就“紧张曲折”从课文中举一例说明。
②阅读提示中说,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
望岳教学设计余映潮
望岳教学设计余映潮望岳教学设计余映潮第1 篇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简介泰山二、读诗:1、解题:“望ldquo;是远远地看,ldquo;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简介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进入青年时代后,诗人又开始漫游四方。
他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先后游览了金陵、姑苏等地, 在这次长达四年的漫游中,杜甫不但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加深了认识,而且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加深了理解。
忘情于山水之间,诗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盈着他的诗歌。
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s),诗人才回到洛阳赴京兆贡举。
应试落第,诗人也并不在意,又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始了齐赵之游,《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读诗:全班齐读、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5、解诗:结合注视,请同学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桃花源记教案余映潮
桃花源记教案余映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熟读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
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叙事线索的写作手法,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体会“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相关常识和有关历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理解桃花源记的历史背景。
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字词典、结合书下注释掌握本文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用心体味文章内容,注意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训练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成语“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
资料交流1、作者作品: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
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归隐田园。
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世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田园诗人,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是田园诗的继承者。
2、写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春》——《皇帝得新装》——《狼》——《桃花源记》——《口技》——《故乡》——《爱莲说》——《陋室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就是最可爱得人》——《孔乙已》——《愚公移山》——《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竞选州长》——《我得叔叔于勤》——《曹刿论战》——《捕蛇者说》——《小石潭记》1、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教例简述]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南京送别瞧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二、讨论1、本文人物描写得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得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得切口,板书:外貌——落泊潦倒动作——一片深情两次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 落泪混入、再找不着二、父亲送行得地方、动作、言谈。
板书: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瞧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三、当时得家境、原因。
板书: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得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得真挚得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朱自清得《背影》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得散文。
她对动词得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得联合使用(如“瞧了瞧”、“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得照应使用(后边得“走过去同前边得”“穿过”、后边得“探身下去”同前边得“跳下去”、后边得:“爬上”同前边得“爬上去”)等则就是非常具体得说明。
通过对这些动词得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得情感。
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得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评析]《背影》得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
以上三例,各具特色:从教学思路瞧,例一为“顺向思路”,教学就是从篇首计至篇末;例二为选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得使用规律与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得着眼点瞧,例一重在篇得理解,例二重在段得讲析,例三则重在线务得聚集。
教学得“切口”越来越细小,计析与品评越来越细腻。
从讲授得主要内容瞧,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得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瞧,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1、如何就些设计再加以改进;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组合;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得思路?细细地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得模式。
2、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这就是周章轼老师得一个教例(见人民教育出版社《教与学》1994年第9期)。
步骤一,拉出“百草园”这一板块得线条:景物:长吟得鸣蝉肥胖而伏得黄蜂动态碧绿得菜畦多彩紫红得桑椹生机勃勃冲向云霄得叫天子活动:听油蛉低唱翻断砖头按斑蝥拔何首乌愉悦身心摘覆盆子乐趣无穷听故事拍雪人心态:乐在其中,十分依恋步骤二,拉出“三味书屋”这一板书得线条:景物:黑油得竹门挂匾得书房静态有鹿与古树得画单调狭窄得小园沉郁窒息活动:拜孔子拜先生枯燥无味死读书束缚不了偷偷地描画悄悄地溜玩心态:兴趣转移,单调无聊步骤三,将“百草园”与“三叶书层”进行对比——板块碰撞:两幅画面不同两种活动不同两相比照得结构两种情致不同传旨揭要得构思两种心态不同文旨:表现了热爱生机勃勃得在自然,追求自由快乐得天真童雅,客观上反映出私塾教育得陈腐内容与落后得方式。
[评析]这个教例,淡痰地表现出过程,鲜明地表现出结果。
这个教例,基本上不表现方法,突出地表现了思路。
教者得“三部曲”很具魅力:牢牢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先品读一个板块,再品读一个板块,然后对比施教——进行板块碰撞,在对比之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得主旨,理解课文得构思技巧。
教者得“三部曲”令人回味:两个板块得“分部”教学就是对教材得理解性品读,两件板块得“碰撞”教学则就是对教材得升华式品读。
这种整体式得板块碰撞深化了阅读理解得层次,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动得立体感,自然也就提高了教读得品位与质量。
由这个“板块碰撞”,笔者联想到比较式阅读教学:比较式阅读教学,一个恢宏庞大得教学方法子系统,多少有识之士阐发了真知灼见,多少能工巧匠设计了精彩教案。
人们说它就是研究教材得能见度极高得“视角”,人们说它就是事半功倍得好方法,人们说它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得必由之路……但有非常重要得一点人们还没有说破:比较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一种基本得优秀教学设计思路!请认真地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思路吧,它将让多姿多彩得教学方案呈现在您得教学蓝图上。
3、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这就是《最后一课》得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得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
(15分钟)思考题:韩麦尔先生就是一个怎样得人?要求:阅读全文。
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
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
(30分钟)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①就是一个可怜得人②就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得人③就是一个严厉得人④就是一个普通得人⑤就是个温与而严肃得人⑥就是一个有勇气得人⑦就是一忠心耿耿得人⑧就是一个爱国得人⑨就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得人……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就是一个普通得人②韩麦尔就是一个“可怜”得人③韩麦尔就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就是一个普通得人:镇上得一位教师。
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得管理水平不大高。
有时还“玩忽职守”……②韩麦尔先生就是一个“可怜”得人:最后一次上课。
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瞧周围得东西。
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
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③韩麦尔就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
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得批评。
赞美法语。
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得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
内心得极大悲痛。
使出全身得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得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
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得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得特写镜头,体会其中得情感,掀起课堂教学得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得“英雄”,而让她以一个普通人得身份出现?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得法国人,她那热烈深沉得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就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得,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得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得共同心声……[评析]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大半个世纪得历史。
它得教学内涵,实在就是太丰富了。
于就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
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
切入得角度好。
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得激情点与两个人物得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得教学内容。
讲析得角度好。
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
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得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得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
这又就是一个角度得“一线以串珠”。
控制得角度好。
教师设计得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
对初一得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
从教师把握得讨论内容瞧,具有相当得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瞧,有着较大得浓度。
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得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就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瞧来,名篇教学得最佳意境似乎应该就是:在明快单纯得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得教学内容。
4、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例评析[教例简述]策划用两个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充分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第二课时,分析讨论小姑娘形象,了解照应笔法。
现在就是第一课时。
教师:《小橘灯》贵在一个“小”字。
“小”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20余个,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圈出文中得“小”字。
师生双边活动,综合出:①写小姑娘,用了两“小”:小姑娘、小手,表现小姑娘年龄小、个子小。
这与说得就是大人得话、做得就是大人得事形成鲜明得对照。
②写家庭环境,用了六“小”:小屋、小炭炉、小砂锅、小登子、小矮桌、小刀。
这些足以说明家境与生活得艰苦。
③写制作小橘灯,用了三“小”:小橘碗、小筐。
小竹棍。
这些表现了一颗童心、一腔热忱、一种温暖。
教师:《小橘灯》贵在一个“小字”,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开掘出具有深刻意义得主题。
可谓文小情深。
现在我写出下面得关于课文三个“场面”得提纲,然后请同学们钻研课文,咀嚼品析,根据这种模式继续写下去:“我”初见探望告别学生读书、归纳、写提纲、交流,教师评点、点拨。
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出现:小姑娘打电话照护妈妈制送小橘灯描写层次形貌家境精神描写角度速写概写特写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作者感受怜爱敬佩赞赏激动穿插内容背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记叙要素起因发展、高潮暗线王春林王春林王春林情节买橘赠橘制灯赠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诱导,并因势利导,重点解决上面内容中得三点:①情节结构、②描写表达得侧重点、③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描写得作用。
[评析]此教例得弦外之音动人心弦。
我们且不说每板块教学内容就是为了从“小”字身上引出第二板导教学内容,且不说每板块得教学内容从一个小巧得角度将学生导入课文,且不说每二板块得内容闪耀着学生积极思维得光彩,也且不说教师确立了这么美妙得教学视点。
我们单瞧这教学设计得弦外之音,就有无限趣味。
1、《小橘灯》贵“小”,——全文得20余个“小”字。
教师一语既出,满堂惊奇。
这就就是所谓“惊疑效应”。
教师一语既出,皆觉新鲜。
于就是就产生“悬念效应”。
两种效应共振,学生在高度得“注意”中研读课文。
2、“小”中见大,——文中三场面得内涵。
由于教师提供了分析课文脉络得基本思路,学生产生强烈得试探欲望,这就是“共生效应”。
由于同学们一个一个问题得发现,便带动“发现”得更多得欲望,这就是“完形效应”。
由于教师设计新颖,调动活跃,学生在饶有兴味之中对教师深深叹服,这就是‘魅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