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精品导学案 .doc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桌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操作发现理解概念1、师: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这是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合作拼一拼,想一想: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2、学生分组操作。
3、组织交流。
一共有几种拼法?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关系1、结合4×3﹦12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2、谁能试着说一遍?太棒了,还有想说的吗?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5号和10号上来互相说一说。
3、能说3是因数吗?为什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就像他是他的同桌一样。
3、因数的特点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找到了乘积是12的3个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12的因数有:1、几个?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补充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2、像刚才这样拿出1号答题纸找出30的所有因数(拿出有代表性的2份)展示:A:怎么样?漏了?漏了谁?导致遗漏的原因是什么?若要不遗漏怎么找?有序(板书)从谁开始叫有序?一对一对再找2,找到谁为止?接近重复。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第 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 8÷3=2 (2)19÷7=2 (5)9÷5=1.8 26÷8=3.25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新课讲授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1)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新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一) 教案(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因数和倍数(一)【教学目标】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 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计算下面各题并分类。
12÷2=6 8÷3=2……230÷6=519÷7=2……59÷5=1.8 26÷8=3.2520÷10=2 21÷21=1 63÷9=7引出课题。
[板书:因数和倍数(一)]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得都非常棒!不会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地探究吧!三探索新知探究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导思:你能将刚才的那些算式分类吗?[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生:我们分成了这样的两类,第一类中所有的算式都能整除,第二类中所有的算式都不能整除。
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板书]导思: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指名回答]师: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必须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板书]师: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板书]四当堂检测1.[教材P5做一做]2.把下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并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
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
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
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学习重点: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学习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前准备:收集电影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一)2、5的倍数的特征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5或0呢?我们的想法: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
我又发现了:(二)奇数和偶数1、自主阅读教材。
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和两类。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再进行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5×4=20(元)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
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
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考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知道最少有几个人?举例说一说。
(课件出示:爷爷、爸爸、小明三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倍数与因数也有类似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倍数与因数二、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呈现情境图。
(一)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师:这是运动会上五一班和五二班同学排出的两种队形,从图中你可以看出他们是怎么安排队形的?算一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1)怎么列式?(2)指名汇报。
(3)教师板书算式。
(4)五一班共35个同学还可以怎么安排队形?怎么列式?五二班的36个同学呢?2.你们知道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要探索这些数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自学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1)请打开课本31页,自学课本第二部分“认一认”。
(2)说一说:7×5=35,各个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
同时教师板书。
(3)完成练习卡的基础部分。
(课件出示练习卡内容)(4)独立完成练习卡基础部分,集体订正。
(二)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你想要什么?(乘法算式)25×3=75 20×5=1002.如果a×b=c(a、 b 、c均为非零自然数),说一说a、 b 、c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归纳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但对抽象的概念如因数和倍数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例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概念。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因数和倍数来解释。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发现例题中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讨论:0×3 0×10 0÷3 0÷10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
(2)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二、巩固新知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导学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 3 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3、质数和因数……………………………………………………………2课时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P5例1 练习二1-3 编写人学习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质数和奇数的区别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
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
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认识因数与倍数(出示12页的图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师:像这样,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问:因为2×6=12,所以12是倍数,2和6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出示12页的图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12的因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然后汇报。
)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为什么(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1课时 复习因数和倍数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编写人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掌握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
3、经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的整理复习过程,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结构。
4、进一步培养整理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做教材118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做教材118页第3、4题,小组内集体交流。
【合作互助学习】1、什么是因数、倍数?什么是质数、合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公倍数、最大公倍数?【展示引导学习】1、幼儿园买来一些糖果,第一次吃了它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吃了这些糖果的,两次一共吃了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2、小红帮妈妈打一份稿件,先打了这份稿件的,又打了这份稿件的。
还剩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没打?3、用铁丝围成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4分米、3分米的长方体模型三个,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铁丝?4、在一间长4米、宽3米的办公室地面铺一层厚3厘米的混凝土。
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混凝土?5、一块长方体石料,体积是64立方分米,已知石料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
石料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6、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6 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
在它的四周贴上一圈商标纸(接头处不计),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评价提升学习】1、把42 分解质因数是()。
2、能同时被2 、5 、3 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将探讨一个有趣的概念——因数与倍数。
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在做衣服、装修房间时,我们都会用到这个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第一节“认识因数与倍数”。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应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比如一张纸和一把尺子。
同学们也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张纸,问同学们,这张纸有几个边?同学们可能会回答说四个边,那么我就会告诉他们,四个边就是这张纸的因数,而这张纸可以被剪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倍数。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演示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比如以数字12为例,我会找出它的因数和倍数,并让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找出因数和倍数。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易懂的板书,列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数字20的因数和倍数,并记录下来。
答案:20的因数有1、2、4、5、10、20,倍数有20、40、60、80、1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比如可以让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数字,找出它们的因数和倍数,并和家长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一)教案(精编).docx

因数和倍数(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18×4=25×4=24×3=150×4=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 3 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因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