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外国学习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综述
外国学习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综述语用习得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梳理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关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构成、汉语第二语言语用习得、二语语用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等三方面重要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的汉语作为二语的语用习得研究服务。
标签: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综述一、引言语用习得及语用能力发展问题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自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以来,语用能力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二语习得研究的极大关注。
关于二语语用习得的研究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从关注汉语学习者的言语行为、礼貌问题到发现会话含义、预设、话语标记语等语用特征对学习者语用发展的重要意义;从重视学习者单一的言语行为实施到综合分析其语用意识、语用理解、话语产出的整体语用能力;从静态地分析学习者的语用知识到动态地考察学习者在会话中的互动语言行为、关注学习者在会话中的互动语用能力。
这些在不同研究理念、研究方法下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后开展汉语二语语用习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下文具体梳理和总结关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构成、汉语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语用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第二语言语用能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二、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的界定及构成要素Thomas(1983)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社会语用能力,前者指理解和运用具体语言形式对应的话语功能以达成施为用意的能力;后者指根据交际的身份、地位权势、社会距离等社交因素而在具体场景理解和产出得体话语的能力。
Bachman(1990:84-98)同样对语用能力进行了界定与分类,他将语用能力分为施为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
施为能力指“交际者在话语表达过程中结合特定语境传递和理解施为用意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指“交际者对具体语言使用语境特征所决定的语用规范的敏感程度或控制能力”。
李民、肖雁(2012)认为,通过比较,Bachman(1990)讨论的施为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分别对应Thomas (1983)提出的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一、引言外语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一,其中汉语教育也逐渐成为国际间的重要语言交流方式。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外汉语教育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汉语教育在国际上的发展。
二、对外汉语教育现状1. 汉语热潮近年来,汉语教育在国际上持续火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
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并把它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来学习。
在很多国家,汉语成为第二外语选择,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汉语在全球化时代非常有用。
2. 教学方式和质量不一目前对外汉语教育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类型、不同水平的中文学校和教学方式。
虽然有的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但也有的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 历史文化和语义的翻译问题人们常常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如存在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以及语义的差异,这些都会给对外汉语教育带来一些困难。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育领域,翻译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对外汉语教育发展1.发展具有国际标准的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的教育体系是对外汉语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阶段,应加强对外汉语教育国际标准的制定,制定出具体行业标准,以及一批优秀的中文教学材料。
2. 加强文化和历史的教学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对外汉语教育中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教学。
只有真正掌握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真正的掌握汉语。
3. 推广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应探索出新型的对外汉语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中,这样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中国。
四、结论对外汉语教育应该发展为一个既涵盖了语言学习又涵盖了文化交流的学科领域。
不仅是学习汉语语言知识,还应该是一种去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的方式。
只有这样,对外汉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并且推动中华文化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二、学科地位
1. 学术界和政府的认可
1978年: 吕必松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1982年: 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3年: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王力题词“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1984年:朱德熙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 国 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1989年:朱德熙重申“现在强调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专门的学科, 要有一定的素养和训练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一点越 来越得到大家的理解。
按洲别统计: 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计141,689名,占全 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 欧洲为26,339名,占13.47%; 美洲为19,673名,占10.06%; 非洲为5,915名,占3.03%; 大洋洲为1,733名,占1.07%。 其中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 2,178名,同比增长58.28%,成为增幅最大的地区。
(4)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热”带来了“汉语热”。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大发展。据统计,从 1950年至2006年底,我国已累计接受各类来华留学 人员1047010人。其中2006年全年共有来自184个 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来华留学生,比上年同期增 加了21608名,涨幅达到了15.3%。
2.产生、发展史: (1) 初创阶段:(1950~1961年)(共3315人)
1951年 :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正式开课 1952年:“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成立 196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196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诞生 1953-1957年:广西桂林开办对越南学生的“中国语文专修学 校” 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SL)的习得研究对于中国的语言教学和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和主题、习得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内容。
首先,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影响因素。
其中包括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语法知识、语音和语调等方面。
例如,研究发现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汉语发音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俄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则更容易掌握汉语的语音系统。
除此之外,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也会影响习得过程。
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听说能力的提高、文章阅读和写作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通过语言输出来提高口语水平,通过阅读来扩展词汇量和语感,通过写作来提高表达能力等。
同时,研究也发现与母语的对比和交互式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特别有效。
此外,习得研究还包括对于教材设计和评估的探讨。
学者们致力于开发适合不同水平和目标的教材,以及评估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方法和标准。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起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对于促进汉语教学质量、丰富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
性、教材设计和评估等方面,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从2 O 世纪 8 0年 代初 期 至 今 , 二 语 习 得 理论 的演变 发展 可 以 以每 1 O年一 个 分 野 的跨 度 进 行
法, 这 其 中包 括 会 话 分 析 、 人种志、 微 观研 究 法 以 及 上述 几种 方法 的组 合 。形式 语 言学 派 的二语研 究 者也 扩充 了他 们 的实 验 方 法 , 如 使 用 前 沿 的 心
理语 言 学 和神 经 语 言 学 方 法 ( 如 Ma r i n i s 2 0 0 3 E ,
划分 。2 0世 纪 8 0年 代初 至 9 0年代 初 , UG框 架
下 的二语 习 得主要 研 究 3方面 的问题 : ( 1 ) 二语 知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1 —1 0
领 域 和方法 不 断拓 展 。鉴 于二语 习得 研究 目前 经
历 的重 大演 变 , 本 文 以 二语 习得 的基 本 理 论 框 架 为 脉络 , 追 踪汉 语 作 为 第 二语 言 习得 研 究 在 过 去
性 而 非普遍 性 的语 言变 异 , 将个 体 和 团体 的习 得 特 征 等 同看 待 。许 多二 语 习得 的理论 和模 式在 构 建 时都 将社 会 环境 因素 考 虑 在 内 , 将 学 习 者 看作
[ 摘 要 ] 文章对 国内汉语作 为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 在语音 、 词汇 、 语法等 语言领 域近 1 O年 的发展
和现状 进行追踪评述 , 指出 国内二语 习得在学 习者 内部 因素 、 外部 因素 、 汉语 中介语 系统 等三方 面存在
的不 足和可深入研究的方 向, 提出今后的研究应在研究 方法 上进 行调整和创新 , 研究 领域 对社会环境变 量 应有 所侧重并在继续引介 国外最新 理论 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构建 。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共8页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一、引言长期以来,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声调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许多外国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之后仍然有“洋腔洋调”,声调虽然被认为是难点,但这一难点在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文章以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例,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回顾,并阐述笔者的看法。
二、“洋腔洋调”(一)何谓“洋腔洋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留学生存在语音的标准化问题。
“很多汉语水平已经在中级,甚至高级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的汉语发音仍旧不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洋腔洋调’”(孙菲菲,2012)。
尤其是在语流中,声调就会完全改变,“照搬母语语调,形成各种各样大量的中介音,最后组合起来”(林珍华,2011),成为“洋腔洋调”。
(二)“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研究认为,母语的负迁移和声调偏误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李丹青,2011;孙菲菲,2012;桂明超,2000),根本原因是声调的偏误(李丹青,2011;孙菲菲,2012)。
孙菲菲认为这些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年龄。
学习者多是成年人,“他们的口腔肌肉早已失去了弹性,发音习惯的定形也使他们错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
”这一原因被提及的较少,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外国儿童学习汉语时,语音方面也存在“洋腔洋调”。
英语、俄语、韩语等语言,是不存在声调的,其他有声调的语言,如泰语等,由于其声调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虽然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声调差异,但仍然会产生偏误。
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的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而非自然环境中,更多的是学得而非习得,因此发音不标准是难免的。
三、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声调偏误(一)偏误类型以美国学生学习汉语为例,声调偏误类型有阳平和上声相混、去声和阴平相混。
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些偏误类型主要是基于沈晓楠和王韫佳的实验所总结的。
1.去声和阴平相混沈晓楠(1989)以8个美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一篇课文作为调查的实验材料,通过实验确定声调掌握的难度顺序。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热点分析
50“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热点分析吴林 钟桂林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研究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借助Citespace 等软件,利用知网数据库计量可视化分析技术,对2010-2018年分别收录于Web of Science 上共计1550篇二语习得文献,以及知网数据库内主题为“汉语作为二语习得”共544篇研究文献展开对比分析与研究,探究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内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演变路径和特征。
关键词:汉语;二语习得;一带一路;Citespace 引言自1960年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以来,至今已有50多年。
在这50多年间,二语习得的研究视角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研究热点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课堂教学研究方面,从以教师媒介为主转变为以人机互动与网络媒介为主(李海霞,2018)。
近几年,国内“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对汉语走向世界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由于我国与沿线国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双方须掌握基本的沟通语言来进行合作,因此,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3,同时辅以知网数据库可视化计量分析技术。
对2010-2018年分别收录于Web of Science 上共计1550篇二语习得文献,以及知网数据库内主题为“汉语作为二语习得”共544篇研究文献展开对比分析与研究,将国际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与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内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二语习得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研究结果1.1二语习得研究热点1.1.1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热点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搜索主题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后得到的1550篇研究文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得出共有97个研究方向,截取排列前10 的研究方向,分别是: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文献、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教育教学研究、儿科、听觉语言语言学、科学技术其他主题。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 基础篇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 习得篇第5章 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 教学篇第7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 结语篇第10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是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区分:(1)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1)本族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
词 汇 知 识 包 括 词 语 的 结 构 、 存 储 、搜 索 、 提 取 与 遗 词 汇 知 识 的界 定 与 心 理 词 典 研 究 密 切 相 关 ,如 第 二 语 言 学 忘 等 , 更 接 近 心 理 学 研 究 。词 的界 定 是 词 汇 知 识 界 定 的 基 习 者 的心 理 词 典 存 在 一 个 还 是 两 个 词 语 表 征 系 统 。 多 数 研 础 ,要 排 除 干 扰 词 的 界 定 的 因 素 , 如 根 词 与 派 生 词 、 词 究 表 明 , 在 一 个 使 用 者 的 两 种 语 言 的 词汇 间 存 在 相 互 作 用
第 二 语 言 词 汇 习 得 研 究 在 国外 已 经 有 3 多年 的 历 史 , O
先 了解 这 些基 本 理 论 。 ( ) 词汇 知 识 的界 定 一
我 国 开 展 的相 关 研 究 借 鉴 了不 少 国 外 的 成 果 ,我 们 有 必 要 界 定 为 在 了 解 词 语 意 义 的 能 力 与 为 交 际 目 的 而 自动 激 活
打 语感 和 论感 ,应 该成 为应 用 语 言 学 教师 的 教 学 目标 。 语感 是 想 到 很 多 : “ 击 、 美 丽 、道 路 、 游 泳 、洗 澡 、考 试 、 歌
对 语 言 使 用 、语 言 现象 的敏 感 ;论 感 是 对语 言 使 用 、语 言 现 唱 、 吟 诵 、修 改 、掩 盖 、 装饰 、单 独 、孤 独 ”等等 。继而 又 象 中包 含 的语 言 理 论 的敏 感 。培 养 语 感 ,有 利 于 学 生 自觉 地 想 到 ,有 的并 列 式 成语 和 四字格 也 是 如 此 。后 来 于根 元 还 总 前 前 发 现 有 研 究价 值 的 语言 现 象 和语 言 问题 ,培 养 论 感 ,有 利 于 结 出: 双音 节 词 里 “ 语 后 书 ”和 “ 书后 语 ”两类 ,第 一 学 生 提高 发掘 和提 炼 语 言理 论 、语 言规 律 的能 力 。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几个优秀的 对外汉语教学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师资 队伍的素质。
目前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基本上沿两条途径展开, 其一是“引进来”,就是招收海外学生来国内学习汉语; 其二 是“走出去”,就是直接到海外搭建汉语教学平台,开展汉语 教学。但是,这是 远 远 不 够 的。在 全 球 汉 语 热 的 新 形 势 下,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至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 作:
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 Vol. 12. No. 8)
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
教育研究
⒇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刁世兰
( 合肥学院,合肥 安徽 230601)
[摘 要] 20 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走向成熟。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与世界 各国的交往愈来愈密切,向全世界推广汉语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承 担更重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详细考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充分论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 便制定出改革、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053( 2010) 08—0084—02
其次,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 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 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口语教学及口语学习研究
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口语教学及口语学习研究本文对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口语教学、口语学习研究进行了梳理,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口语定义、教学理论、教材建设及口语特点四个角度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标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口语教学口语学习一、引言本文对《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自创刊以来,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口语教学、口语学习文献进行了搜索,现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述。
(一)研究内容1.流利性研究Schmidt(1992:380)明确指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今后的一个目标应该是对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这类研究最终可能也会有助于有关技能发展理论所引发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①翟艳(2011)提到国内对口语流利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界,陈默(2012)也认为国内第二语言流利性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学习英语的在校大学生。
据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口语流利性的研究确实有限。
(1)口语流利性的维度有关口语流利性的研究:陈默(2012)从节奏变量和迟疑特征两个维度来研究口语流利性,节奏变量包括语速、无声停顿频率、无声停顿时长、平均语流长度;迟疑特征包括充实停顿频率、充实停顿时长、重复频率、修正频率。
翟艳(2011)采用了三类指标:一类是时间性指标,包括语速、发音速度等;第二类是表达性指标,包括:每百音节更改次数、剔除音节数与总音节数之比;第三类是准确性指标,包括无错误“T—单位”(包含所有从句及其附属的或嵌入的非从句结构的主句)与全部“T—单位”之比等。
张莉(2001)考察了流利性的时间指标,包括语速、非自然停顿。
(2)口语流利性的研究结果陈默(2012)认为口语流利性特征从中级到高级的发展不是线形的。
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美国发音人的语速、无声停顿时长和平均语流长度得到了显著发展,高级的发展明显好于中级,但是未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
[汉语,述评,语法]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
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中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是整个领域的基础研究。
这种描写性研究又可分为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发展模式研究(developmental patterns)、语言变体研究(variability in learner language)和语用研究(pragmatic aspects of learner language)(Ellis,1994)。
发展模式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学习者的习得顺序(order)和次序(sequence)。
习得顺序是指在目的语的一系列语音、语法特征中,哪些特征先习得,哪些特征后习得。
发展过程(或称习得次序)是指在对目的语某一特定语音或语法项目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经过哪些阶段才能最终正确习得这一项目。
本文试对近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特点进行述评。
一、文献综述孙德坤首次采用个案跟踪法外对国学习者进行纵向研究,于1993年发表《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阐述了两个汉语学习者习得助词了的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
这篇文章在提出研究课题和纵向研究方法上都作了开拓性的尝试。
赵立江于1996进行纵向个案跟踪与横向规模调查相结合的研究,发表《外国留学生使用了的情况考察与分析》,再次分析了学习者在习得的不同阶段对了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运用中介语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对了的研究分析应由单句结构扩大到语段、语篇,强调在话语篇章中考察,对语法研究、习得考察及教学方法均有一定启示。
王建勤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914条语料的研究,探讨以英语为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群体习得不和没否定结构的全过程,于1996年发表《汉语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从不和没构成的否定结构的分布情况,与谓词、助动词的搭配及某些特定规则的习得三方面进行了考察,论述了:不和没否定结构习得消长过程的有序性特征;不和没扩散过程中规则习得的过渡性及渗透性特征;谓词否定与助动词否定结构的习得爆发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Ke r s C i e e s c n a g a e; ro n y i ; u e y wo d : h n s ; e o d l n u g er ra a ss s r y l v
人 们在 习 得 第 二 语 言 的 过 程 中或 多 或 少 都 会 出现 偏 误 ( 像 小 孩 在 学 习 母 语 得 过 程 中 也 会 出 错 就
汉 语 作 为 第 二 语 言 习得 偏 误 分 析 研 究 综 述
范 婷 巳 好
(四 川 外 语 学 院 研 究 生 部 , 庆 重 4 03 00 1)
提 要 : 第二语言学 习者在 习得 目的语 的过程 中产生 的偏 误反 映 了学习者 学习 目的语规则 的过程 , 汉语作 为第 在 二语言 习得 中偏误分 析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 , 多年来 已有大 量的有 关对 外汉语教 学偏误 分析研 究 的论 文 、 专书
的 研 究 领 域 , 于 我 们 认 识 语 言 习 得 的 过 程 起 着 至 对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汉 语 作 为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中 偏 误 分 在 析 也 是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课 题 , 实 际 语 言 教 学 也 有 对
n s r n n it n,v c b lr ,ga e e p o u c ai o o a u a y r mma ,a d p a mai ,e c h s p p ra ms t o d c o r h n ii u v y o h r n rg t c t .T i a e i o c n u ta c mp e e sv  ̄s r e t e f
ln a e r ls o r c d r .Ero n lss i a v r mp r n o i n Chn s s t e s c n a g a e a q ii o . F r a g g ue p o e u e u f r r a ay i s e y i o t t tp c i i e e a h e o d ln a u g c u s in t o ma y y a s h s p e t fr lv n e c ig A lto s a sa d b o s o ro ay i h v e n p b i e n e r a l ny o ee a tta h n o fe s y o k n e r ra lss a e b e u l h d,i v l ig C i n n s n o vn h ・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难点和教学对策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难点和教学对策魏莉杰汉语作为二语习得教学存在很多难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各个要素层面,针对不同的要素教学,有不同的教学对策。
1 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有关汉语的研究也日益蓬勃,汉语作为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这些问题存在一定规律,不同国家的偏误不同,有一些是公认的难点:有如声调和汉字,就成了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研究重点。
2 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概述要想了解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情况,首先就要了解二语习得本体,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或途径。
鲁健骥发表于1984年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般作为二语习得的开端,由此看来,对外汉语学科的研究仍旧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3 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难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要素层面,虽然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汉字都很重要,但学习对象的不同也意味着对各个语言要素的研究侧重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这些要素学习上的偏误也不尽相同。
3.1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是首要问题,其难点主要有三个:声韵母和声调,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声调,因为声韵母学习上,只要正确认识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是可以掌握的,从汉语桥上各个国家优秀的汉语学子们的演讲中可以看出。
所以声调就是一个难关,它的难在于其独特性,和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同,汉语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汉语的优势,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四个声调有自己的音高,还会随着语流音变发生变化,大部分中高级水平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原因就在此。
语音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对较难易错的偏误采取逃避措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予以重视,尤其是加强上声和阳平的训练,而且汉语声调在语流中经常出现变化,例如常见的上声变调等,所以声调训练也可以结合语流进行,毕竟单字训练在实际的声调运用中有一定局限。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在要: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有重大意义的、年轻的、成绩累累的、有十足发展潜力的学科现状;从研究重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对外汉语教学普及性等方面透析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教材、汉语发展趋势,学科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国际流行的学科名称为“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又可以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怎样使学习者又快又好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有特殊重大意义的学科。
在当今这个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上,各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常常跟一个国家、民族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向世界推广自己的语言,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了解和各方面的交流。
依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反过来,汉语的推广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
例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校34年来,已经培养出4万多名懂汉语的国际友人。
他们之中已经有很多人活跃在国际交往中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毫无疑问,培养更多的真正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对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应用学科,而且是一个年轻学科。
把它称为年轻学科,也就是说它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个学科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和值得研究的题目。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始于50年代初。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
我国学者正式提出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建设,始于1978年。
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一边努力实践,总结经验,一边学习和吸取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使学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有重要意义的年轻的学科,国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提供了便利的发展环境。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章节题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圣才出品】
第2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一、填空题1.国家汉办的全称是______。
【答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解析】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旨在负责制订汉语国际推广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等。
最初名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更改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2.20世纪90年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发展进入深化理论研究阶段,该阶段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原则的研究和总结上,特别是其中的“______”的原则,已成为带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答案】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解析】“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中,“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主要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20世纪90年代,该原则已成为带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判断题1984年6月北京语言学院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答案】√【解析】1984年6月北京语言学院在原“编辑研究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在此开展了本学科首批重大课题的研究,并陆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取得了一些不仅在对外汉语教学界而且在语言学界和语言教育界,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选择题1.1987年,北京语言学院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刊物()。
A.《学汉语》B.《语言文字应用》C.《汉语学习》D.《中国文化研究》【答案】A【解析】《学汉语》是北京语言学院创刊于1987年的针对外国留学生阅读的刊物。
二十多年来,该刊几经改版,已成为集中国文化、时事讨论、生活娱乐及汉语学习为一体的汉语教辅杂志,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开汉语推广的品牌杂志。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面向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基于教学和为了教学两个方面,因此,“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所面对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又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机制和意识的研究。
①两者所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即都是由教学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而引发的;而且两者目标也基本一致,即都是为了解释和解决这些难点和疑点问题,并探讨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教学策略问题。
因此,两者相互促动,相互推进。
然而目前两者的结合并不紧密,常常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
这在汉语构式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而且,汉语构式本身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缺以及认识上的不到位,也深深地影响了汉语构式的习得研究和教学。
关于构式研究,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与之相关的语块研究也是如此)。
说“老”,是指构式涉及的方方面面,在以前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有或深或浅的涉及;说“新”,是指基于新的“构式”观念之下的构式研究,目前还没有系统展开,理论意识和实践分析都不充分,可以说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本文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构式研究现状做出全面的综述,而是意在指出问题、引发思考并试图寻找解决的途径。
一、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本文中的“构式”是基于近些年出现并引起学界广泛重视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使用的,但又有一定的调整。
所谓“构式”(construction),就是指这样的形式―意义对(form-meaning pair),它的形式和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完全从其组成成分或业已建立的其他构式中推导出来(Goldberg 1995:4)。
②就其基本领域而言,它既包括传统所理解的句子结构形式(尤其是特殊句式),还包括新近引起重视的语块/构式块、框式结构(circum-construction)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体。
就当前的汉语研究热点而言,具体说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抽象为特定结构类型或功能类型的句法结构体,主要指传统的句型、句式和句类所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直困扰着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受事主语句、双宾句、存现句以及动结式、动趋式之类)和某些特殊句类(如疑问句及其下位类型)、特定范畴的表达方式(如补语结构、数量结构、指称结构之类);二是颇具汉语特色的框架性结构,除了传统理解的固定格式(如“越……越……”“为……起见”)和关联词语的配合使用(如“不但……而且……”“连……都/也……”)外,还包括具有汉语类型学特征的介词性框式结构,即“介词/前置词……方位词/后置词”(如“在……上”),以及具有离合性质的短语词(如“挖……墙角”“穿……小鞋”)等,它们近些年引起了学界特别的关注;三是习语性构式,主要包括各类固定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