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针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针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针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紧缩的需求政策
( 1 )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支出
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 2 )紧缩性货币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操作。

二、积极的供给政策
1、减少政府支出
2、减税
3、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4、适当增加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
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3)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因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总水平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类型。

(4)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因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即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自发波动,故而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木标志,又称为开放型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

在一国实行物价管制的情况下,商品供给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只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又称为隐蔽型通货膨胀。

简述一国治理通货膨胀的通常措施

简述一国治理通货膨胀的通常措施

简述一国治理通货膨胀的通常措施
一国治理通货膨胀的通常措施包括:
1. 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经济总量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控制通货膨胀。

2. 提高利率: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抬高货币的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活动的热度,减少人们的借贷和投资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3. 增加货币准备金率: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货币准备金,以此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控制通货膨胀。

4. 控制国内需求: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投资、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使总需求不超过总供给,以控制物价上涨的势头。

5. 提高生产效率:政府通过发展科技、加强管理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供给,以稳定物价。

6. 加强监管: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欺诈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以控制价格上涨的趋势。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和失业已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两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

第一,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缩减货币供应量等方式来控制通货膨胀。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货币市场的监管,避免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

第二,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税收的监管,防止企业逃税和偷税漏税等行为。

第三,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政府应该设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防止价格被垄断,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企业出现不合法行为。

第四,政府应该加强教育和培训。

政府应该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生产率。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适当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以及加强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 1 -。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稳定。

为了有效地应对通货膨胀,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进行治理。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供给管理等方面介绍一些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治理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通的货币数量和速度,从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1.利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和个人的贷款利率,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需求,从而遏制物价上涨。

2.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额度和流动性。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银行贷款额度,限制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预算收支、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治理通货膨胀时,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1.增加税收: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减少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控制需求,稳定物价。

2.减少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开支,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

三、供给管理通货膨胀不仅是需求过热带来的经济现象,也与供给端的不足有关。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除了调控需求,还需要加强供给管理。

1.促进生产: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科技创新和改善生产要素配置等方式,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2.价格监管:政府可以对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和虚假宣传,保障市场价格的合理水平,维护消费者权益。

总结: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供给管理等多种手段。

反通货膨胀与税收政策权衡

反通货膨胀与税收政策权衡

反通货膨胀与税收政策权衡张晓红2012-7-3 15:53:15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内、外严峻挑战并将通过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货膨胀虽然从表面上看不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的主要问题,但其潜在的可能性仍然十分巨大。

税收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正确、适当的税收调控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科学、完备的税收法律制度及政策将税收行为纳入良性秩序,它鼓励与客观经济规律相切合的税收行为研究物价稳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探讨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税收政策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税收制度改革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兑制改革,通货膨胀,税收政策一、基于反通货膨胀下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中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已连续出现四次较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致使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

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内、外严峻挑战,国际收支顺差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房地产泡沫等因素将最终归结为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在保持经济继续高速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探讨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经济政策,防止新一轮通货膨胀,成为重大经济课题。

(一)抑制通货膨胀风险财政支出政策、公债政策的局限性财政政策对于转轨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支出政策以及公债管理政策等是财政政策实现反通货膨胀目标的主要载体。

从财政政策来说,反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是削减财政支出。

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压缩财政支出困难重重。

在消费性支出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情况下,不可能用支出政策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在政府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已经很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继续削减,否则,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产业瓶颈部门投资会更加萎缩,危害中长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提供充裕的社会保障,包括失业保障、养老保障、救济保障等,这是一种新的巨大的开支项目。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持续贬值,导致物价不断上涨。

通货膨胀严重时,会给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等。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采取以下经济政策:
1.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加息、缩减流动性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2.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市场需求,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需要注意防止过度刺激,导致通货膨胀。

3. 价格管制政策:通过政府干预价格机制,来控制物价上涨。

政府可以采取价格调节、价格控制等措施来保持物价稳定。

4. 结构性调整政策:通过改革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控制通货膨胀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性的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管制政策和结构性调整政策等手段,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 1 -。

当前缓解通货膨胀的税收政策选择

当前缓解通货膨胀的税收政策选择

2 国 内产 能过 剩 导致 了我 国 贸易顺 差 不 断增 加 。 贸易顺 差 的 不 断增加 , 要越 来越 多的外 汇储 备和 基础 货 币投 放 缓 解外 汇储 需
备压 力 所 采取 的 人 民币 汇 率升 值 政 策 . 仅 在 客观 上 加剧 了我 国 不
2 利用 税 收杠 杆 的作 用 .缓 解房 地产 价 格上 涨
格上 涨。针 对上述 情况 . 用税收 的杠杆 作 用 利 从 源头 上缓懈 能源 、 原材 料价 格成 本的 上涨 一 方面 .国际能 源 、原材 料价 格 的上涨 ,
引 起 国 内能源 、原 材料 价 格 上涨 . 了缓 解 国 内能 源 、 原材 料 价 得 者 . 其取 得 土 地使 用 权 一段 时期 后仍 未 进 行正 常开 发使 用 而 为 在
对 石油 等能 源 和原 材料 进 1量 的 不 断增 加 , 国际 能源 和 原材 料价 功 能耕 种 机 ,播 种机 ,收割 机 等农 业 机械 降低 关税 ,稳 定在 市场 3 格上 涨 ,导 致 了我 国能 源 原 材 料 、动 力价 格 的 普遍 上 涨 。 同时
游产 品象 钢材 、水泥 、农 产 品及 加工产 品 、养殖 业产 品等 的上涨
孵 缀 I
当前缓解 通 膨 滕陶税 收政策邃泽
飘陈君伟 新疆财 经大学公 共经济 与管理学 院
[ 摘 要 ]本文 在 分析 当前我 国的通 贷 膨胀 现 象及成 因基础 上 ,主 要 针 对缓 解 农产 品 价 格和 房地 产 价格 上 涨 的 方 面给 出 了相应 的 税 收政 策 行 降 低企 业 所 得税 率 或 免 征企 业 所 得税 减 少农 业机 械 ,化 肥 , 税 收政 策建议 ,期 望通过 税 收 的政 策选 择 来 缓 解 当前 通 贷 膨胀 的上 涨 。 [ 关键 词】通 货 膨胀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供应量增加超过经济发展需要的现象,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影响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为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 货币政策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限制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修改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增加利率,可以减少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限制信贷扩张,抑制通货膨胀。

2. 财政政策调控:通过财政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采取控制财政支出、提高税收、调整政府债务发行等措施,限制过度投资和消费,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3. 监管市场价格: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市场主体行为,防止恶意涨价。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过快上涨。

4. 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缓解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贫力度,增加福利补贴,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缓解由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5. 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物价水平。

6. 增加国际贸易合作:通过开展国际贸易,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竞争,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开展互利共赢的贸易活动,增加市场供应,稳定物价。

7. 加强经济监测和预警:政府可以加强对经济数据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通货膨胀的迹象,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政府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趋势,提前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

总之,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监管和结构改革等手段来保持经济稳定和价格水平的合理增长。

政府应该加强经济管理和监管,提高执行力度,确保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可持续性。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一、背景介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

因此,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治理通货膨胀是非常必要的。

二、宏观调控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状况。

当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增加税收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以控制过多的货币投放。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方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规模。

当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抑制过多的货币投放。

3. 价格管理政策通过实行价格干预、价格管制等方式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当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实行价格管制措施来限制物价上涨。

三、结构性政策1. 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当某些行业过度供给时,可以采取减少投资、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等方式来调整产业结构。

2. 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物价水平。

当劳动力市场紧张时,可以采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来增加劳动力供给。

3. 外贸政策通过改善对外贸易环境来影响物价水平。

当出口过多导致货币过多投放时,可以采取控制出口规模、扩大进口等方式来平衡国际收支。

四、监管措施1. 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在短期内大量发放贷款和信用卡等消费信贷,导致货币过度投放。

2. 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防止商家恶意涨价和垄断行为。

3. 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引导,鼓励公众理性消费,降低物价上涨的预期。

五、总结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宏观调控政策、结构性政策和监管措施的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和策略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和策略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和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通货膨胀不仅会影响我们日常的消费和生产,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防止通货膨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呢?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是防止通货膨胀的核心方法,通过控制货币的量和价格,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从而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来加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是防止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

价格监管机制可以通过监测物价水平,开展价格监测,及时了解物价走势,并对价格波动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处罚力度,以防止价格操纵和涨价垄断。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物价水平,而且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也是防止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措施。

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比如物流、生产自动化等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四、合理调整金融结构,提升资本市场的作用金融系统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通过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创新,可以完善金融结构,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并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

此外,通过金融创新,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系统性风险的尽早预防,从而更好的防止通货膨胀发生。

五、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经济稳定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摩擦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经济稳定,是防止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协调各方利益,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打击,打击价格垄断和争夺,促进经济互联互通,从而达到保障地区经济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一)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紧缩性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1.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

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给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

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总量的措施。

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引言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层面持续上涨的现象,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介绍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1. 调整存贷息差水平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息差水平来影响市场对货币的供求关系,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央行可以提高利率,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抑制通胀预期;当通货膨胀压力减缓时,央行可以适当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2. 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通胀水平。

如果央行认为通胀压力较大,可以增加公开市场出售国债和货币市场操作,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相反,如果通胀压力较小,央行可以减少或停止公开市场操作。

3.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的贷款规模,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央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放贷,抑制过多的流动性;当通货膨胀压力减缓时,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银行放贷,刺激经济增长。

4. 强化监管措施央行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过度膨胀引发通货膨胀。

通过加强监管,央行可以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5. 优化外汇管理央行可以适当调整外汇管理政策,通过汇率调控来影响进口和出口的动态平衡,从而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通胀情况。

当通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型汇率政策,增加汇率弹性,减少进口,抑制通胀;当通胀压力较小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型汇率政策,增加汇率的稳定性,提振进口,刺激经济增长。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经济政策体系中的一翼,也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一直是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需要提出合理的政策来治理,下面就单独探讨一下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1.适度的货币供应,保持通胀率的稳定。

政府会通过监管通货膨胀指标来控制货币供应,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2.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金融风险。

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防范经济风险的发生,同时限制投资风险。

3.调节财政政策,适度控制债务。

财政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一环,它能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高于税收收入的比例來消费通胀膨胀资源。

4.建立起国家层面的通货膨胀预警机制。

加强经济学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的通货膨胀指数,并且尽早预警,及时防控。

治理失业的政策:1.积极稳妥推进就业政策。

有针对性的采取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差距比较大的家庭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力度,配合实施就业政策。

2.创新性的进一步培养人才,改变市场聘用模式。

政府增加重点支持某些特定行业的新人才发展,确保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

3.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提高资产负债率。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的资金利润。

4.缩短劳动力察核期和社保体系完善。

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支持劳动力技能的提高,缩短各类招聘的审批期时间,使得就业领域对待求职者更友好。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应综合考虑宏观、微观的政策内容,使得路线图更清晰明了,相关政策的实施更有针对性。

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各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的程度。

本文将就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展开探讨。

一、货币政策的调控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治理中的重要手段。

一国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信贷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

对于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升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需求端通胀压力。

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放宽货币政策、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水平。

对于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政府可以适当提高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以降低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少赤字规模、提高债务偿还能力等方式来增强市场信心,降低通货膨胀预期。

三、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结构性改革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长期措施之一。

通过改革市场、改善供给结构,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而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政府可以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改善物价上涨的结构性问题。

四、加强监管和调控加强监管和调控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操纵等违法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防止通货膨胀因市场失灵而出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适度干预市场,调整物价形成机制,保持物价稳定。

五、国际合作与经济政策协调通货膨胀问题不仅是国内经济的压力,也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例如,国际间可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减少汇率波动,保持全球经济的稳定。

六、加强经济教育与舆论引导加强经济教育和舆论引导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经济普及教育,提升人民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理解。

论通货膨胀的法律治理

论通货膨胀的法律治理

论通货膨胀的法律治理夏梓耀I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通货膨胀的法制成因三、通货膨胀的法律治理举措四、《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货膨胀治理相关规则的完善建议_、问题的提出通货膨胀是古往今来都不鲜见的金融现象,其直观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导致公众财富缩水,损及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有碍货币发挥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等基本职能,危及经济运行与社会安定,可谓贻害无穷, “通胀猛于虎”之说因此而生。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金融学理论有多种解释,但正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 象。

〔1〕换言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了经济实际所需要的量,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 的商品,从而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涨和通货膨胀发生。

在现代社会,货币发行权被作为“发行的银行”的中央银行垄断。

因此,从法律视 角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行使不当致使货币超发,而治理 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有效规范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的行使,确保货币发行量控制在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经济师,博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1〕参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杨培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20頁。

58 经济法论坛(第22卷)理范围。

规范货币发行权行使、有效管控通货膨胀,是各国中央银行法的主要立法目 的之一,对已列人立法机关修法计划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而言概莫能外。

然而,如何 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这一立法目的,目前仍是悬而未决的议题。

本文试从中央银 行不当行使货币发行权肇致通货膨胀的制度成因切人,总结各国中央银行法有关通货 膨胀治理的规则安排,进而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能对 《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改完善有所助益。

二、通货膨胀的法制成因(一)中央银行法对中夬银行的独立性保障不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在货币政策〔1〕的决策与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 的自主程度。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1)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1)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引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求,导致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因此,防治通货膨胀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税收法律制度在通货膨胀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并分析税收法律制度在防治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量、需求过热和生产成本上涨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央行大量发行货币,超过经济的实际需求,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量,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需求过热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发展过快,需求过于旺盛时,就会造成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

此外,生产成本上涨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企业为了维持利润率,会将成本上涨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进而导致整体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损害消费者的购买力。

当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从而导致购买力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也有负面影响。

企业的成本上涨,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生产成本上涨而倒闭。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资产价格上涨,进而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

当资产价格过高,超过其实际价值时,资产泡沫可能会破裂,引发经济危机。

税收法律制度在防治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税收法律制度在防治通货膨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税收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需求和供给,进而调控通货膨胀。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消费税率或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需求过热,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此外,税收法律制度还可以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等税率,对生产成本进行调控,避免生产成本过高导致的通货膨胀。

此外,税收法律制度还可以通过间接税和直接税的组合,实现税收的公平和效益最大化。

通过增值税等间接税,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税负重复叠加,减少企业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扩大商品出口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扩大商品出口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扩大商品出口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控制需求
实行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是当前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得最广、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一般紧缩性政策分为紧缩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

1、紧缩型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央行可通过减少流通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

公开市场业务和提高市场利率,前者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后者促使客户用于储蓄,减少消费需求。

2、紧缩型财政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缩减总需求。

措施主要有:减少社会投资支出和增加税收。

二、增加供给
1、减少税收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投资信心,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
2、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三、调整经济结构
通货膨胀的起因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失衡,调整经济结构和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可以有效避免某些产业的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

【推荐下载】关于财税法规:通货膨胀的防治

【推荐下载】关于财税法规:通货膨胀的防治

关于财税法规:通货膨胀的防治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关于财税法规论文。

经济是否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总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平衡。

当总供求平衡,就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有可能引起经济萧条,失业增加。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上涨,价格过高地偏离价值。

从1990 年至1996 年,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是通货膨胀问题,1994 年物价在连续较高涨幅的基础上,居民消费品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比1993 年上涨了24.1%和21.7%。

1996 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6%。

1997 年我国物价上涨率又进一步控制在3%以内,与此同时,gd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达到8.8%。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方式已经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轨道,商品市场整体上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走向买方市场。

但是我们能不能说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呢?不能。

1997 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997 年以前,东南亚经济就是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发展阶段,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但在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严重不合理,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银行有大量的坏帐、呆帐,经济泡沫比较严重。

但这些问题当时处于隐蔽状态,并未引起政府的重视,其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产生,货币大幅贬值,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萎缩期,产品相对过剩,失业较为严重。

政府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就业,就必须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必然引发货币数量急剧膨胀,货币扩张量加剧,而生产出的有效产品跟不上这个速度,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历史上我们有过这方面深刻的教训。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通货膨胀虽然从表面上看不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的主要问题,但其潜在的可能性仍然十分巨大。

税收行为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正确、适当的税收调控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科学、完备的税收法律制度将税收行为纳入良性秩序,它鼓励与客观经济规律相切合的税收行为。

因此,税收法律制度是防治通货膨胀的一个有力武器。

一、通货膨胀、税收调控和税法(一)通货膨胀问题不可轻视但是我们能不能说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呢?不能。

1997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997年以前,东南亚经济就是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发展阶段,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但在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严重不合理,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银行有大量的坏帐、呆帐,经济泡沫比较严重。

但这些问题当时处于隐蔽状态,并未引起政府的重视,其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产生,货币大幅贬值,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萎缩期,产品相对过剩,失业较为严重。

政府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就业,就必须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必然引发货币数量急剧膨胀,货币扩张量加剧,而生产出的有效产品跟不上这个速度,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历史上我们有过这方面深刻的教训。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包括总量均衡,而且包括结构均衡。

结构失衡,供求关系仍不平衡。

在我国常常是有些产品过剩,而有些产品(如能源、交通、高科技)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因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供给短缺性的通货膨胀。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清算银行(bis)在1998年6月8日的年度报告中指出, 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报告还说,在美国和英国,劳动力市场趋紧,贸易收支平衡恶化以及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等情况同时出现,表明通胀的危险正在加大,并建议美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引言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领域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防治通货膨胀变得至关重要。

税收法律制度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通货膨胀的防治以及税收法律制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通货膨胀的防治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防治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和紧缩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胀。

相反,当经济衰退且通货紧缩风险较大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是防治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

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在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时,政府可以减少支出并提高税收,以抑制通货膨胀。

减少支出可以减少对经济的刺激,而提高税收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这两种措施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监管和监督通货膨胀的防治还需要有效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管,以防止金融体系过度放松和出现不当行为。

监管机构还需要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督,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透明度,从而减少价格操纵和垄断的可能性。

税收法律制度的作用税收法律制度在防治通货膨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重点讨论税收法律制度对通货膨胀防治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税收产生一定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也可能增加。

这将导致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增加。

此外,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增加资本利得税的收入。

因此,通货膨胀会增加税收收入,从而有助于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刺激与通货膨胀税收法律制度还可以通过经济刺激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消费。

然而,过度的经济刺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需要谨慎调控税收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通货膨胀虽然从表面上看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但其潜在的可能性仍然十分巨大。

税收行为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正确、适当的税收调控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完备的税收制度将税收行为纳入良性秩序,它鼓励与客观经济相切合的税收行为。

因此,税收法律制度是防治通货膨胀的一个有力武器。

一、通货膨胀、税收调控和税法(一)通货膨胀问题不可轻视经济是否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总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平衡。

当总供求平衡,就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有可能引起经济萧条,失业增加。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上涨,价格过高地偏离价值。

从1990年至1996年,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是通货膨胀问题,1994年物价在连续较高涨幅的基础上,居民消费品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比1993年上涨了24.1%和21.7%。

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6%。

1997 年我国物价上涨率又进一步控制在3%以内,与此同时,gd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达到8.8%。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方式已经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轨道,商品市场整体上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走向买方市场。

但是我们能不能说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呢?不能。

1997年以来的东南亚危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997年以前,东南亚经济就是处于“高增长、低通胀”阶段,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但在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严重不合理,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银行有大量的坏帐、呆帐,经济泡沫比较严重。

但这些问题当时处于隐蔽状态,并未引起政府的重视,其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产生,货币大幅贬值,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我国处于经济萎缩期,产品相对过剩,失业较为严重。

政府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就业,就必须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必然引发货币数量急剧膨胀,货币扩张量加剧,而生产出的有效产品跟不上这个速度,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上我们有过这方面深刻的教训。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包括总量均衡,而且包括结构均衡。

结构失衡,供求关系仍不平衡。

在我国常常是有些产品过剩,而有些产品(如能源、、高)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因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供给短缺性的通货膨胀。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清算银行(bis)在1998年6月8日的年度报告中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报告还说,在美国和英国,劳动力市场趋紧,贸易收支平衡恶化以及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等情况同时出现,表明通胀的危险正在加大,并建议美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注:参见《证券报》1998年6月10日第7版。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我国决不能轻视通货膨胀问题,这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通货膨胀与税收调控及其税收法律机制防治通货膨胀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税收作为国家所掌握的调控手段之一,可以通过税种、税目、税率结构的优化组合,起到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税收调控可以抑制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刺激生产和供应有效产品。

税收在对总量失衡调节的同时,还可对结构失衡加以调节,税收可以通过合理的税制结构和税负大小,来调节不同产业、不同投资方向的预期税后利润率,从而调节投资方向,对长线产业加以限制,抑制“马太效应”(注:参见文英《论税收调控的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税务与经济》1996年第6期。

),对短线产业实行“松”的政策,实行税收优惠。

税收调控对经济的影响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以国家颁布的税法为基础,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是税收调控经济增长的最大优势,税法制约和调整因税收行为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国家每开征一种税,都要制定相应的基本法规,以便依法征税。

税法的基本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率、税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规处理等内容。

税法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强制性,但客观情况又千差万别,为适应纳税人的具体情况,税法又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减免的条款。

由于税种众多,税法具有多样性特点,同时国家还要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对税法进行修改、废除、重新制定。

优良的法律犹如优良的土壤,如果税法能够与税收经济关系的运行规律基本切合,就能有效地规范税收行为,执法者受法律制约而秉公执法,政府就能有效地发挥税收杠杆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美国政府就曾经制定税法、利用税收杠杆取得一定时期的成功,里根政府1981年制定了“经济复兴计划”,于同年3月和5月分别向国会提出了减税法案,1981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从1981年7月到1984年7月,采取了许多削减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预算支出的措施,“经济复兴计划”实施效果良好,1983年美国经济出现了复兴景象,1984年底出现了较高的增长,而物价又十分稳定(注:参见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第19—20页。

)。

1992年以来,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发展迅速,七届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出台了《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等。

税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税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税法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各个关键环节上起着积极的作用:(1 )现行税法不会成为商品价格的成本推动因素。

税收是商品价格的成本因素之一,但我国税法改革和建设的目标是保持总体税负不变,从社会平均角度来看,商品成本价格并未实际提高,虽然部分商品由于税负增加而增加个别生产成本,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经初步替代了原来的计划价格体制,税收作为提价因素会受到市场强有力的制约。

(2)现行税法是抑制需求的有效武器。

税法所规定的以增值税为主体,辅之以消费税的体系,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和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都是规范抑制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的社会集团消费的有力配套措施。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消费基金的过度膨胀。

我国在1991—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竟高达40—50%,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必然迫使银行增加货币投放。

现行税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政策性减免税的权限,分税体制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994年地方投资回落了26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是1995年物价指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注:参见陈纪瑜、曹志文《现行税收制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对策》,《财贸经济》1996年第6期。

)。

(3)现行税法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起较好的配合作用。

1994年以后,中央银行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得一系列功效,现行税法功不可没,税法规定对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和其他金融业务全面、规范地开征营业税,对金融企业征收所得税,对证券交易征收印花税等,对于控制货币信贷总量,调控市场货币流通量都起了较好的配合作用。

二、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缺陷虽然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对通货膨胀的治理立下了很大功绩,但所暴露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将越来越严重,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与通货膨胀有很大的关联度。

(一)税法体系不健全首先,我国还没有一部综合性的在税法体系中占母法地位的税收基本法,没有税收基本法,税收关系的共性制度、基本制度就无法权威性地确立,单项税收法规的衔接性问题无法解决。

而在西方国家大多制定了税收基本法,如日本1962年《国税通则法》,德国1977年《税收通则》,韩国1974年《国税基本法》等。

其次,税法体系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来看,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正式立法的只有3个,其余皆为国务院、财政部等有关行政机关制定出来的,法律级次和效力均不高。

第三,一些税种未经充分讨论就仓促出台,致使税收条例不详,细则不细,不得不断断续续制定大量的具体补充规定。

第四,税法中存在着许多空白区,一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目标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税种如遗产与赠与税,证券交易税和社会保障税应早日出台,但目前国家还没有立法开征(注:参见林延敏、戴海先《论我国税收立法问题》,《财贸经济》,1996年第5期。

)。

税法体系的缺陷不利于税务机关的征管,也不利于纳税人了解掌握税法,其结果必然偷漏税严重,税收成本大,税收效率低。

中央政府对税收经济关系的调控也无法律依据,一些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税收法规,在地方保护主义条件下,很难完全得到贯彻落实。

地方政府实行一些临时、困难性减免税非规范化行为,使亏损企业长期亏而不倒,继续生产无效产品,浪费资源。

(二)税法没有很好地反映公平和效率原则公平和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税法在公平和效率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所得税方面,虽然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已统一为33%,但外商投资企业享有“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而且企业计税标准不同,成本费用的列支标准也不同。

另一方面企业所得税虽然统一为33%,企业负担仍然过重,而亚洲“四小龙”中,韩国为30%,新加坡为28%,为25%,香港只有18%,就是国际公认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其所得税税率一般也在30%(注:参见周肇光《现行税制存在四大问题》,《中国改革》1996年第4期。

)。

就个人所得税而言,个人所得税对工资、奖金部分的勤劳所得采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而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则采用20%的比例税率,从最高边际税率,显然前者大于后者,造成税负显失公平。

在流转税方面,现行的流转税档次过多,高低差距很大,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税制过分依赖于增值税,在增值税征收范围还基本没有扩大到劳动服务行业的前提下,1994年增值税已占整个税收收入的56.4%,增值税比重过大,必然弱化其他税种的功能和作用。

增值税、营业税交叉并存,分别出现了应征增值税和应征营业税的混合销售行为,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导致企业间的税负不公平。

增值税的价外税和消费税的价内税的并存,往往使人们误认为增值税是消费者负担,消费税是由企业负担的,从而不利于引导消费需求(注:参见芦国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广西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