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简介《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使用讨论板和写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课程,通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阅读故事《永生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相交流和思考。
3.2 教学活动观看《永生的眼睛》的预告片或片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讨论活动,学生通过讨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启发思考。
第四章: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写作活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反馈方式及时口头反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口头反馈,鼓励其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书面反馈: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详细的书面反馈,提供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小组反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互相给予反馈,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故事《永生的眼睛》的原文或电子书。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
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
5.2 教学材料分发给学生的故事文本。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就句、段、篇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一家人高尚的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理解: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回忆本文主要写了什么?2、一家三人捐献角膜,你想怎样评价这一家人?用一句话概括。
3、说一个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其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可衬托出这个人的品质。
二、打开书,让我们到文中去找一找这样的语句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画在书上;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最后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交流:⑴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理解:最珍贵:天冷时,棉衣最珍贵;最饿时,食物最珍贵;对于一个盲童什么最珍贵?棉衣,食物我们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是对于一个盲童来说,失去光明,角膜将不能再生,而且也不能随时买到,角膜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⑵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理解:有意义:人失去生命,他的器官将失去价值,如果将对于自己将要失去价值的器官捐赠给急需它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续,为社会做贡献,那将是多么的有意义。
⑶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父亲的想法与开头作者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父亲是多么的高尚。
⑷带着这样的理解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
2、多少年过去了,父亲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他病重时还不忘捐赠自己的器官尤其是角膜。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到令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写下你的感受。
交流:⑴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理解:美妙高兴自豪:把别人的快乐幸福看成美妙,为她家的快乐而感到高兴,并以此为自豪,可见父亲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他是多么的有爱心。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8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0个。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
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
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
) 2、结合“初显身手”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师补充资料: 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
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
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4、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揭示课题。
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说“永生”?谁的眼睛是永生的?) 6、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学生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调查和课上的交流、感知,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
)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为什么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 再次默读课文,独立完成课后的表格练习,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4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
学生能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奉献和选择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无私的奉献和乐观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2.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导,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含义。
3.3 表达与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6.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和亲情的尊重和珍视。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永生的眼睛》故事文本。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
(2)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发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2)展示故事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讨论,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展示和分享。
(3)教师引导讨论,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永生的眼睛》。
2. 参考资料和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故事文本《永生的眼睛》的打印版,每人一份。
2. 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肖像,以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时使用。
3. 准备黑板和粉笔,以记录学生的讨论点和重点。
4.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以供学生写作练习使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永生?你们认为眼睛在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展示故事封面,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之后,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亲情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1.4 教学步骤朗读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的珍贵和意义。
第二章:亲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个人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4 教学步骤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对个人的重要性。
第三章:亲情的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3.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亲情的表现。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亲情情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表现的理解。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情的表现。
第四章:亲情的传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是如何在家庭中传递的。
4.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传递的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4 教学步骤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传递的理解。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观察和记录亲情的传递。
第五章:亲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体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体现方式。
5.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在生活中的体现。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亲情情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 6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生动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教学手段:幻灯片、电脑多媒体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姓李,同学们可以叫我(李老师)哎!上课这前,我想出两个字谜考考大家,看哪些同学头脑最灵活、反映最快,有没有兴趣?(有)1 、顶破天(夫);2 、灭顶之灾(火)。
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真棒!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今天我们一定合作的很愉快。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我这还准备有几个小奖品,一会发给上课发言最积极、最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不好呀!好!那我们就开始上课。
一、图片谈话导入上课开始时我播放一组图片,问:“这几幅图漂亮吗?”生回漂亮,当放到最后这一幅时,我会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生会说什么也看不到。
我会接着说:“盲人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片黑暗。
上面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呀!那么,我们健康的人能不能帮一下盲人,让他们重见光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齐读课题那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眼睛怎么才能永生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思考:1 . 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故事,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永生的眼睛》,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
2. 调查身边人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态度,简要总结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讨论器官捐赠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要内容、观点和情感态度。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能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写作能力、调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感悟生命的可贵和器官捐赠的意义。
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1.2 教学内容引入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
阅读《永生的眼睛》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情感问题。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2.1 教学资源《永生的眼睛》故事文本或电子书。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卡片或图片。
2.2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故事文本或电子书。
准备相关图片或教学卡片,用于辅助教学。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通过引入器官捐赠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器官捐赠的了解和看法。
3.2 阅读理解分发故事文本或电子书,让学生独立阅读。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3.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故事情节和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情感问题,促进深入思考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永生的眼睛》的读后感,包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故事内容,增进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4.2 评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和讨论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反思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创作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邀请器官捐赠者或相关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器官捐赠的了解。
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6.2 教学活动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剧本创作。
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排练。
学生进行剧本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6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6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
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完美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
在理解课文资料时,让学生透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资料。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具有必须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
他们合作意识强,有必须合作学习的潜力。
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
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用心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用心。
设计思路:[由整理]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理解资料。
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资料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
重点透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资料,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好处,到达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以前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永生的眼睛省级优秀教学设计3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调查,搜集信息1.调查采访:你周围的人对捐献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
一、启动情智1.师(ji):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谁来谈一谈学生说调查结果,并着重分析不愿意捐献的原因:(1)有的人怕医生会因为自己是捐献器官志愿者而疏忽对他的救治。
(2)有些人认为现在还很健康,谈这事不吉利。
(3)死后被摘取器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不愿意那样做。
2.师:很多人都有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但是世界上有不少像安静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盲人,她多么盼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捐献.移植产生新的看法的。
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学生朗读课文3.师:课文中的词语大家能读准字音吗?来试一试吧!(出示文中词语)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4.师: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怎么解决。
(学生互相交流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1.师: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生:母亲――→父亲――→女儿2.师:你试一试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永生的眼睛》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课内容包括对霍金眼睛的描述,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及人文素养培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意义,面对逆境保持乐观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霍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他眼睛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
3. 生词学习:学生通过查字典学习生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讲解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8.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面对逆境保持乐观。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永生的眼睛》2. 生字词:霍金、逆境、乐观、尊重等。
3.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内容概述。
4. 情感目标:尊重生命,面对逆境保持乐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有关霍金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生平事迹,进一步体会生命的价值。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尊重生命、面对逆境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死,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捐献,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2.2 生字词学习:眼角、晶莹、凝视、捐献、亲爱的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重要性。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生字词,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造句。
4.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4.5 欣赏与感悟: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生字词。
5.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2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生字词抄写和短文写作。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7.2 拓展目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言导入:《触摸春天》一课中,盲女孩安静用双手去触摸春天,用心灵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她对生命的热爱令我们感动,如果她能重见光明,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2、读课文阅读提示,把握阅读内容和要求。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语,交流查字典理解不懂词语的情况。
2、组内合作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概括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1、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重点研读:(1)文中几处用到“骄傲” 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2)出示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①“这一刻”是哪一刻?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③你能读出其中的骄傲吗?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回答。
四、质疑深入,延伸情感1、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这些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使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使用白板,进行书写和展示。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使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永生的眼睛》。
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兴趣。
5.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5.3 课文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母爱的伟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或影片推荐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母爱或其他亲情的文章、故事或影片。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观看或阅读,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6.2 亲子活动建议向学生和家长提出一些亲子活动的建议,如一起做饭、一起散步等。
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如“角膜”、“移植”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递的亲情、友情以及关爱他人的情感。
(3)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a.选择题: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b.简答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新词汇,回答关于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问题。
c.作文题:以“永生的眼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永生的眼睛》,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生命的可贵以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捐献眼角膜等善举对于社会、他人的意义。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2)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或新闻,引发学生对眼睛重要性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新词汇描述文章情节。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最新《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最新《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意义》,详细内容为《永生的眼睛》。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及其家人捐献角膜的感人事迹,展示了生命的延续和人间大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细节描写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角膜捐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节描写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分析文章。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永生的眼睛》2. 主要内容:a. 课文大意:讲述作者及其家人捐献角膜的感人事迹。
b. 主题:生命的意义和人间大爱。
c. 写作方法:细节描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b. 选取一个细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公益活动,了解角膜捐献等知识,将爱心和责任感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关于角膜捐献图片的展示。
《永生的眼睛》的优秀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3.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
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