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共享)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分布、分类、形态、生理、致病和免疫等方面的科学。
实验中,通过观察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研究其生理特性,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病毒样本,染色剂,培养基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接种环,镊子,无菌棉拭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观察:(1)制备细菌涂片;(2)革兰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2. 病毒观察:(1)制备病毒样本涂片;(2)荧光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病毒形态、大小等特征。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1)接种细菌于不同培养基;(2)置于培养箱中培养;(3)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1)接种病毒于细胞培养液;(2)观察细胞病变情况;(3)记录病毒复制、感染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菌体较大,排列紧密;革兰阴性菌呈红色,菌体较小,排列疏松。
2. 病毒观察结果: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100-300纳米。
病毒粒子结构清晰,荧光染色剂使其发出绿色荧光。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各异。
例如,大肠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大菌落,颜色为红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小菌落,颜色为金黄色。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结果:病毒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后,细胞出现病变现象,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破裂等。
通过观察病毒复制、感染过程,可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玻片、毛细管移液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的离子琼脂冷却至450℃,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被固化并制成凝胶板,然后在适当的距离穿孔。
(3)将待测可溶性抗体滴入孔中。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在370C培养箱中观察沉淀环24小时。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mm。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色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当抗原相遇时,以适当的比例形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第1页,共6页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电影等[试验步骤]:(1)做一张幻灯片,在左右两边做标记。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关于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显著升高。
尿液中的hCG与添加的抗hCG结合,消耗抗hCG,使添加的hCG乳胶抗原不再与抗hCG结合,乳胶抗原无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和学习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性。
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裂、繁殖等方式进行增殖,并且受到温度、pH值、营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材料:培养皿、琼脂、试管、移液器、细菌液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皿,将琼脂均匀地倒入各个培养皿中。
2. 将培养皿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以杀死培养皿中的病原体。
3. 等待琼脂冷却固化后,将培养皿倒置放置。
4. 使用无菌手术针,从微生物液体中获取一定量的微生物液体。
5. 将微生物液体均匀地涂抹在琼脂培养皿上。
6. 使用无菌眼刷将一部分涂抹的微生物液体划线,以便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7.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并设置不同的温度、pH 值、营养条件等。
8.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我们发现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是有差异的。
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生物量也相对较高。
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或停止,甚至会死亡。
实验结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适宜的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性。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温度、pH 值、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环境控制和微生物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微生物技术,并解决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报告--检测肠道病毒的感染与传播实验题目:检测肠道病毒的感染与传播一、实验目的1.掌握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
2.了解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探讨肠道病毒的感染规律。
二、实验原理1.肠道病毒是一类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
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引起暴发流行。
2.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其中,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肠道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操作繁琐且耗时;抗原检测可快速诊断病毒感染,但灵敏度相对较低;核酸检测可准确检测病毒核酸,但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
3.本实验采用核酸检测方法,通过对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进行扩增,以确诊病毒感染。
三、实验步骤1.标本采集:收集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和水样便等标本。
2.核酸提取:将标本中的核酸提取出来,可以采用商业化试剂盒或自行研发的方法。
3.引物设计:针对肠道病毒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提取的核酸与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
5.电泳分析:将PCR产物进行电泳,观察是否有特异性条带,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病毒感染。
四、实验结果1.核酸提取结果:成功提取出肠道病毒的核酸。
2.PCR扩增结果:经过PCR扩增后,出现特异性条带,提示存在肠道病毒感染。
3.电泳分析结果:电泳结果显示,PCR产物出现明显特异性条带,证实存在肠道病毒感染。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核酸检测方法成功检测出肠道病毒感染,表明该病毒感染在当地存在一定流行趋势。
针对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以预防病毒感染的传播。
同时,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医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微生物形态观察(1)观察细菌的形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
(2)观察真菌的形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真菌的菌丝、子实体等特征。
2. 微生物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混合培养的微生物在平板上划线分离,获得单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进行梯度稀释,涂布于平板上,获得单菌落。
3. 微生物培养(1)细菌培养: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营养肉汤、琼脂平板等。
(2)真菌培养: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等。
4. 微生物生化实验(1)糖发酵实验:观察细菌对糖的发酵情况,判断细菌的糖代谢类型。
(2)革兰氏染色实验: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革兰氏分类。
5. 微生物耐药性实验(1)纸片扩散法:观察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2)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技能:通过实习,掌握了微生物形态观察、分离纯化、培养、生化实验和耐药性实验等基本技能。
2. 深化了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加深了对微生物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医学微生物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还深化了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对其功能的评估,了解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实验方法:1.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与培养我们通过从患者样本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并将其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需求进行,如营养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丙酮酸琼脂平板等。
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2.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定方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以及进行生化试验等,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进一步,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PCR、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
还可以利用培养物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感染病的诊断中,微生物的鉴定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药工业,如利用细菌生产抗生素、利用真菌生产泌尿生殖系统药物等。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利用益生菌制造发酵食品。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成功分离了多种不同的细菌和真菌。
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通过进行生化试验,我们确定了它们的一些特性,如氧化酶、内切酶等。
在进一步的鉴定中,我们使用了PCR技术,并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菌株进行比对,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讨论:微生物的鉴定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病非常重要。
通过对已知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我们可以提前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对微生物的鉴定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此外,在医学领域以外,微生物还有其他的应用价值。
例如,微生物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抗生素等药物的生产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如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废水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微生实验报告
微生实验报告微生实验报告(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生实验报告 1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一)器材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二)试剂及材料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三、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1、麦康凯培养基(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
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
将两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在微生物学这个学科中,实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物学特性、遗传变异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所做的微生物学实验及其结果,旨在探讨微生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所选的是常用的大肠杆菌(E. coli)。
首先,我需要配置LB(Luria-Bertani)培养基和无菌平板培养基。
然后,我从冷冻样品中取出大肠杆菌株并将其接种到一定比例的LB液体培养基中。
接着,我加入了抗生素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无菌的大肠杆菌菌落。
接下来,我需要设计一些操纵控制的变量,比如控制温度和时间。
我在37℃下培养菌液。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观察菌液的颜色和浑浊度。
我发现,菌液的浑浊度在第三小时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这表明菌群数量和代谢活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实验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取了四种常见耐药菌。
首先,我以不同于实验一的方式种植这些菌株。
在每一个控制条件下,我测量了菌液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MIC越低,即表示菌株抗药性越强。
我用来源于大肠杆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对照。
结果表明,这种菌株的MIC值很高。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我发现之前选取的两种E. coli的抗药性都比大肠杆菌高。
这再一次表明了菌株在生物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特性。
实验三:微生物遗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选用的是一种转移质粒(pUC18)。
我内含了几个基因,能使细菌对抗抗生素。
我接种了E. coli和这个转移质粒,然后将它们在富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结果表明,细胞克服了抗生素的抵抗力。
结论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我学到了微生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
微生物的特性是由生长条件和遗传机制共同决定的。
微生物能够拥有高水平的耐药性,也能够表现出合适的社会性。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和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进化和適應新的环境。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内。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是疾病的致病因子,也可以是药物的生产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探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鉴定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一些样本,包括空气、水、土壤和人体表面的皮肤。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结果显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
而水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人体表面的皮肤样本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这些细菌通常是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通过鉴定这些细菌,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些细菌在人体中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细菌,如乳酸菌和酵母菌。
这些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中。
实验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并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
然后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另一种抗生素则不敏感。
这表明了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果不同。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例,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三: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细菌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有些细菌对高温和低温环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对酸性和碱性环境则较为敏感。
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
了解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
1、紫外线杀菌试验:描述实验结果,包括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生长情况和
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生长的情况;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基本不生长,而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与死亡所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死亡。
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汽等阻挡,且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细菌,因此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2、药敏试验结果:测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是mm。
0mm
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卡那霉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是(青霉素)。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方法。
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 了解微生物染色技术,观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4. 掌握微生物纯化技术,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微小体积的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各异。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染色技术可以进一步揭示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纯化技术则是获得纯种菌株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试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革兰氏染液、无菌水、酒精、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培养- 将微生物接种于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 将培养好的菌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显微镜观察- 取培养好的菌落,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3. 微生物染色- 取培养好的菌液,制作临时装片。
-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
- 使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菌的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4. 微生物纯化- 将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挑取至新的平板上,重复数次,直至获得单菌落。
- 将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培养过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培养-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菌落,表明微生物已成功培养。
2.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肠杆菌为杆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枯草芽孢杆菌为棒状。
-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3. 微生物染色- 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具有鞭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荚膜。
4. 微生物纯化- 通过纯化技术,成功获得纯种菌株。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培养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技术,成功观察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共(16页)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N²A=n²sinα2.D=λ/2N.A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菌名:大肠杆菌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³10(³5)放大倍数:100³10(³5)特殊结构:无特殊结构:无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防止水油分层,光受到折射而影响油镜性能的发挥〔实验讨论〕首次实验中有几个要点:一是按无菌操作取用菌;二是涂片技术的掌握;三是油镜使用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
潜伏期的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这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培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活菌培养基•微生物培养物(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显微镜和玻片•消毒液和消毒棉球•培养皿和接种环2. 实验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1.每个实验者佩戴好实验室服装,戴上口罩和手套,保证实验操作的无菌环境。
2.准备洁净的实验台面和所需实验器具。
步骤二:微生物培养1.取一块洁净的玻璃钢笔杆,在一盖玻片上滴一滴细菌液体培养物。
2.将滴有细菌液体的玻片倒置在洁净的培养皿内,并将盖玻片放在培养皿内,避免细菌液体外溢。
3.用接种环将细菌液体均匀地涂抹在活菌培养基上。
4.将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步骤三:观察和鉴定1.取出培养好的菌落,放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先进行低倍观察,调整镜头至清晰度适中,观察菌落的整体形态和颜色特征。
3.然后切换到高倍观察,观察菌落的细胞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
4.若有需要,还可以进行染色等特定试验,以进一步鉴定菌落的类型。
步骤四:记录和总结1.将观察到的菌落形态特征和鉴定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上,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和排列等。
2.根据观察和鉴定的结果,总结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思考,与其他实验者交流经验和观点。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观察和鉴定,我们成功培养并观察到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落。
通过低倍和高倍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不同菌落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有些菌落呈现出圆形,有些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菌落颜色也有所不同,有的呈现出乳白色,有的呈现出黄色或粉红色。
在菌落的细胞形态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菌呈现出链状排列,而另一些呈现出聚集在一起的形态。
细菌的大小也存在差异,有些较为粗大,有些较为纤细。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鉴定结果,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观察到的菌落为不同种类的细菌。
这些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可能与它们的菌属和菌种有关。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物学实验报告微⽣物实验报告盐⽔或⾎清内,混合均匀。
四、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1.洗⼿前后对⽐:图1.1甲⼄洗⼿前后图1.2 丙丁洗⼿前后空⽓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实验室内,暴露在⼿机下):图1.3 空⽓的细菌学检查结果CFU/m3 = 50000N÷AT=50000×13×(3.14×3.5cm2)×40/m3=1118/m3图2.1甲,⼄→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图3.1四种菌落在斜⾯培养基上⽣长情况右左向右依次为⾦黄,⽩⾊,紫⿊,粉红菌苔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图4.1脓汁菌苔(左边为⾦黄⾊菌苔,右图为⽩⾊菌苔)图4.2粪便菌苔(左图为紫⿊⾊菌苔,右图为粉红菌苔)镜下观察:⽤普通平板,从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黄⾊、⽩⾊两种菌落,这两株细菌,显微镜油镜下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
结合菌落⾊素,这两株葡萄球菌可能是⾦黄⾊葡萄球菌和⽩⾊葡萄球菌。
⽤伊红美蓝平板,从粪便标本分离、获得紫⿊⾊和粉红⾊半透明两种菌落。
紫⿊⾊菌落可能是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肠埃希菌。
粉红⾊菌落是不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
显微镜下,均为G-杆菌,散在排列,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5、液体培养基接种图5.1液体培养基接种结果从左⾄右分别为:(①黄⾊细菌②⽩⾊细菌③紫⿊⾊细菌④粉红⾊细菌)6.细菌的⽣化试验等:(1)半固体穿刺接种法图6.1半固体穿刺图6.2糖发酵实验结果图.从左⾄右分别为:(①紫⿊→葡萄糖②紫⿊→乳糖③粉红→葡萄糖④粉红→乳糖)编号菌苔糖发酵管反应现象结果描述符号甲紫⿊①糖发酵管变黄⾊有⽓泡分解X糖产酸⼜产⽓⊕⼄紫⿊②糖发酵管变黄⾊有⽓泡分解X糖产酸⼜产⽓⊕丙粉红③糖发酵管变黄⾊⽆⽓泡分解X糖产酸不产⽓+ 丁粉红④糖发酵管仍紫⾊⽆⽓泡分解X糖不产酸不产⽓- +:产酸或阳性⊕:产酸产⽓ -:阴性紫⿊细菌微型发酵关内液体变黄,产⽣⽓泡,⽓泡的⾼度分别为10mm和17mm,说明紫⿊⾊菌苔既分解葡萄糖也分解乳糖,产酸产⽓;粉红细菌只分解葡萄糖,不产⽓,不分解乳糖。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医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并评估它们在医学上的应用潜力。
实验设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分别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培养基和条件来培养这些微生物,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和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消化和代谢作用。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大肠杆菌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迅速繁殖,并形成典型的菌落。
然而,当大肠杆菌暴露在抗生素中时,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
这表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2.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并产生黄色的色素。
这种色素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的毒性,可以导致感染的扩散和病情恶化。
因此,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真菌在富含糖和潮湿环境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
真菌感染常见于皮肤、口腔和阴道等部位,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真菌感染,并防止其扩散到其他部位。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迅速繁殖,但受到抗生素的抑制。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并产生有毒的黄色色素。
3. 真菌在富含糖和潮湿环境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常引起皮肤和黏膜感染。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和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