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牡丹亭·游园》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牡丹亭 教案

牡丹亭 教案

牡丹亭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游园前的曲子、宾白,理解内容。

2.抓住曲词,揣摩杜丽娘寂寞、惆怅、追求自由的情感思想。

3.感受牡丹亭语言的典雅之美。

【重点难点】理解曲词、宾白内容,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环节一:品味【绕地游】1.请学生反复朗读曲词,结合注释理解语句内容。

2.概括这支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

——杜丽娘被惊醒后独立小庭深院的惆怅,对春光的渴盼。

3.从“小庭深院”,可见杜丽娘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封闭、压抑。

与外面的春光遍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丽娘对春光的向往。

4.春香的“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侧面写出了丽娘什么样的心理。

——时光流逝,无心针线,想象着今年的春色是不是和去年一样撩人,侧面写出了杜丽娘的百无聊赖,向往春色。

5.让学生观看昆曲演唱【绕地游】情节,感受杜丽娘的情感、心理。

环节二:品味【步步娇】1. 请学生反复朗读曲词,结合注释理解语句内容。

2.概括这支曲子的内容。

——这支曲子写了杜丽娘望到窗外的春景——游丝、对镜梳妆的情景、羞怯步出闺阁情景、3.再读曲子,说说读出了杜丽娘怎样的心理。

——寂寞、羞怯。

4.请学生欣赏昆曲演唱【步步娇】环节三:品味【醉扶归】1. 请学生反复朗读曲词,结合注释理解语句内容。

2.概括这支曲子的内容。

——杜丽娘描绘自己的裙衫颜色鲜艳,头饰华美;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颜。

3.重点词语的积累。

——出落:衬托、显示艳晶晶:光灿灿天然:本性使然恰:恰似三春好处:比喻青春美貌4.你从这支曲子中读出了杜丽娘怎样的心理?——既得意于自己的美貌,又感伤如花似玉的容貌无人欣赏,孤寂之情。

5.赏析昆曲演唱【醉扶苏】,感受杜丽娘的心理。

环节四:品味不出闺阁,初到园子的宾白内容。

1.步行到园子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雕栏画栋,金粉零落,池馆台阶苍苔一派青绿。

描写出了少有人来,花园颓败与生机共存的景象。

2.揣摩此刻杜丽娘看到此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伤春。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欣赏与表演》第二章《古典戏剧的魅力》第三节《牡丹亭游园》,详细内容包括对《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生平简介,《牡丹亭》剧情概述,以及《牡丹亭游园》一折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牡丹亭》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欣赏能力,感受戏剧中的人物情感和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通过实践体验,深入理解《牡丹亭游园》的剧情和角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牡丹亭游园》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以及对戏剧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汤显祖的创作背景,《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以及《牡丹亭游园》的剧情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戏剧表演道具。

学具:教材,《牡丹亭游园》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作者介绍与剧情概述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概括《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为学生理解戏剧打下基础。

3. 剧本解读详细解读《牡丹亭游园》一折的剧情,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情感。

4. 表演实践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进行《牡丹亭游园》的表演实践。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牡丹亭游园》中的经典台词,进行解读和赏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台词朗读和表演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牡丹亭游园》2. 内容:作者:汤显祖剧情概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本解读:人物性格、情感分析表演实践:分组表演,现场指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观。

2. 答案:杜丽娘:坚守真爱,勇敢追求,对爱情充满憧憬。

柳梦梅:才子佳人,对爱情忠诚,有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选修汤显祖与《牡丹亭》word教案

苏教版选修汤显祖与《牡丹亭》word教案

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教学目标】1.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爱。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兴趣。

教学设想一、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中国古典戏曲不熟悉,缺乏欣赏的兴趣,本单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好奇心。

在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何以把中国昆曲列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之后,最好就直接播放昆曲《游园惊梦》或白先勇策划、苏州昆曲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惊梦》。

也可以请一两位懂行的人与学生座谈,说说昆曲何以让他们着迷。

二、在引导学生了解该剧的人文内涵时,可以把该剧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两者都是言“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展开的是“情”与“仇”(家族)的冲突;而《牡丹亭》则是“情”与“理”的冲突。

这个“理”是封建旧礼教之“理”。

“情”在与“理”的斗争中,突出地表现出了超越生死的顽强和坚韧。

三、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介绍一些中国戏曲在程式与行当方面的知识。

这一方面,不宜脱离剧作本身做系统介绍,否则学生可能会觉得繁琐而枯燥。

最重要的介绍点应该是中国戏曲与中国抒情诗的关系,结合“游园”指出其中的抒情诗成分及其为戏曲增添的动人光彩。

课内关于“牡丹亭意象”的论述,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详尽解剖。

赏析举隅一、在《牡丹亭》产生的历史环境中了解剧作的意义。

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代。

其时,东南半壁自明代中叶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颓。

张居正的政治改革振兴一时,很快又跌入低谷。

都市的出现和经济上的富裕造就了一批“富人”,过度的享乐欲望刺激了消费文化的发展,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转向文化创造,戏曲空前繁荣。

在这种形势下,占据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越发显示出它“存天理灭人欲”的压抑作用。

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崛起,强调对心性及人生意义的探索,肯定个人主体的意义,因而引发了个人欲念与官方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冲突。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2024)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2024)
直观感受昆曲表演的魅力。
17
巩固练习:表演技巧指导,分组排练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表演技巧的指导,包括身段、唱腔、念白等 方面的训练。
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表演问题,提高学 生的表演水平。
2024/1/30
各组学生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共同提高。
18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希望和要求
倡导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的良好风 尚,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2024/1/30
引导学生体会《牡丹亭游园》中蕴含 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人文精神。
通过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促进中 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10
03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1/30
11
文本解读与赏析
01
02
03
剧情梗概
介绍《牡丹亭游园》的主 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 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 计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30
3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 的经典之作,由明代剧作家汤显
汤显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题材 ,对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
《牡丹亭游园》选段内容及意义
《牡丹亭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折,描述了杜丽娘在花园中与柳梦梅相遇的情 景。
该选段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青春的激情,展现了杜丽娘对自由爱情的 向往。
2024/1/30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牡丹亭游园》一课,了解明代文学和戏曲的特点,掌握该戏曲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戏曲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牡丹亭游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牡丹亭游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戏曲欣赏能力,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抒情和豪放之美。

三、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 制造情境:通过陈述牡丹亭的美丽和各种景点,激发学生对游园的兴趣。

2. 观看引导:播放一段《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戏曲的形式和风格。

【知识讲解】1. 介绍明代文学和戏曲:简要介绍明代文学的特点和影响,并引导学生了解戏曲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析《牡丹亭游园》的主要情节:通过阅读剧本或观看戏曲片段,向学生展示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解析其中的主要冲突和发展过程。

【情感鉴赏】1. 抒情之美:通过学习和欣赏《牡丹亭游园》中的抒情描写,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并让他们能够从戏曲中感受到诗意和豪放之美。

2. 团队合作:分组让学生模拟演出《牡丹亭游园》中的某个场景,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创造力,展示团队合作的能力。

【思考拓展】1. 探究主题思想:与学生一起探究《牡丹亭游园》中蕴含的爱情、命运和人生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反思。

2. 创作发挥:鼓励学生以《牡丹亭游园》为题材,进行创作或改编,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欣赏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任务拓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4. 讨论引导法: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深化对课题的理解。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中的《牡丹亭·游园》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游园情节的详细解读,以及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游园情节的寓意。

2. 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古代戏曲人物塑造的认识。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戏曲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游园情节的寓意及其在整部剧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汤显祖的生平简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古代戏曲的欣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牡丹亭》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戏曲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历史地位。

3. 解读游园情节:详细讲解游园情节的发展过程,分析其寓意及在整部剧中的作用。

4.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杜丽娘、柳梦梅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在剧中的表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7.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牡丹亭》其他选段,深入了解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游园》2. 内容:作者:汤显祖创作背景:明代戏曲繁荣游园情节:寓意、作用人物形象:杜丽娘、柳梦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游园》中其他人物形象,如春香、石道姑等。

2. 答案要求:结合剧中的描写,从性格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讲解游园情节时,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寓意及作用?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戏曲的其他作品,如《西厢记》、《桃花扇》等,提高学生的戏曲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游园情节的寓意及其在整部剧中的作用。

《游园》教案

《游园》教案

《游园》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品味戏曲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汉族,江西临川人。

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

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

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相关背景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3.解题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4.了解《牡丹亭》《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

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

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

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

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

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

有情人终成伴侣。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2012苏教版选修《牡丹亭·游园》word教案

2012苏教版选修《牡丹亭·游园》word教案

《牡丹亭·游园》教案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

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进行方法的指导: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

此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剧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导入。

1、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到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2.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牡丹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内容1.《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

2.《牡丹亭》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

3.《牡丹亭》的游园场景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牡丹亭》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牡丹亭》游园场景的解读,对《牡丹亭》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引导学生对古典戏剧产生兴趣。

2.讲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分析《牡丹亭》的主题,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爱情、自由、人性等深刻议题。

4.解读《牡丹亭》的游园场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戏剧艺术。

5.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对《牡丹亭》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主题和艺术特色。

2.对话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牡丹亭》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教学法:通过游园场景的解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牡丹亭》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牡丹亭》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作业与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牡丹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文本资源:《牡丹亭》剧本及相关研究资料。

2.网络资源: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关注戏剧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对《牡丹亭》及古典戏剧的了解。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欣赏与表演》第四章《古典戏剧的魅力》中的《牡丹亭游园》。

详细内容包括对《牡丹亭》的作者、背景进行了解,分析游园情节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演技巧等,以及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亭》的作者、背景,理解游园情节的基本内容。

2. 分析游园情节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3.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游园情节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演技巧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游园情节中深入挖掘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游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表演艺术。

2. 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汤显祖及其创作《牡丹亭》的背景。

3. 内容分析:a. 学生自读剧本,了解游园情节的基本内容。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游园情节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演技巧。

4. 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从游园情节中挖掘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b.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引导思考。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个关于游园情节的表演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分析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演技巧。

七、板书设计1. 作者与背景2. 游园情节内容3. 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表演技巧4. 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八、作业设计2. 答案提示:注意文章结构,明确观点,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观看《牡丹亭》全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 邀请戏剧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戏剧知识。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中的《牡丹亭·游园》一折。

该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游园”片段,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优美唱腔、生动人物形象和深刻主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故事背景、作者汤显祖及其创作特点,理解“游园”这一片段在整部戏剧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戏剧语言、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挖掘《牡丹亭·游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戏剧语言、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牡丹亭·游园》的故事情节,把握戏剧的主题思想,感受古代戏曲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牡丹亭·游园》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牡丹亭·游园》的经典唱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戏曲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的背景知识,分析“游园”这一片段在整部戏剧中的作用。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体会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情感变化,感受戏剧语言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游园”片段中的一段唱词,讲解其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角色的形象特点,进行课堂讨论。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牡丹亭·游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进行拓展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游园》2. 内容:作者:汤显祖剧情简介: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戏剧特点:唱腔优美、人物生动、主题深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情感变化,结合具体唱词进行阐述。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牡丹亭游园》。

教材章节为第三幕第四场,详细内容涵盖了汤显祖原著《牡丹亭》的精华部分,主要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梦中所经历的游园、惊梦、寻梦等情节。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牡丹亭游园》中的经典诗句,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特色,了解《牡丹亭》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3. 学生通过学习《牡丹亭游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牡丹亭游园》中的经典诗句,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并欣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特色,了解《牡丹亭》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具:笔记本、笔、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牡丹亭游园》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戏曲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牡丹亭游园》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诗句背诵: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牡丹亭游园》中的经典诗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4. 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牡丹亭》的语言、音乐、表演等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古典戏曲的美学特点。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关于《牡丹亭游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牡丹亭》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作品名称《牡丹亭游园》、作品作者汤显祖、作品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牡丹亭游园》读后感。

3.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戏曲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关注两人情感的发展,以及他们在梦中所经历的游园、惊梦、寻梦等情节。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牡丹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牡丹亭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诗词歌赋而闻名于世。

本教案将以牡丹亭为主题,设计一堂游园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作品。

二、目标1. 了解牡丹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掌握牡丹亭中的经典诗词歌赋;3. 学习牡丹亭中的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4.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戏曲的兴趣与能力。

三、活动设计1. 牡丹亭背景介绍在开场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牡丹亭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教师可以提供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道具,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3. 诗词歌赋学习教师可以选取牡丹亭中的经典诗词歌赋,进行解读和学习。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舞台表演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经典的牡丹亭剧情进行舞台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和指导,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5. 游园活动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真正的游园活动。

选择一个有牡丹花的公园或者植物园作为游园地点,让学生亲自欣赏和欣赏牡丹花的漂亮。

四、评估方式1. 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2. 诗词歌赋评估:评估学生对牡丹亭中诗词歌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舞台表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舞台表演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4. 游园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对牡丹花的欣赏和欣赏能力。

五、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参观古典戏曲表演的活动。

选择一场牡丹亭的演出,让学生亲眼目睹古典戏曲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六、结语通过这样一堂以牡丹亭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古典戏曲的魅力,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诗词学习和舞台表演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安徽肥东一中宣沫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戏剧.了解其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异同。

2.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美,学会自主鉴赏曲词。

3.认识《牡丹亭》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美,能自主鉴赏曲词,并认识到《牡丹亭》的文学意义和价值;教学难点是戏剧尤其是诗化曲词鉴赏方法的掌握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今天我们要学习这部戏剧中的游园一节,它原属于这出55折戏的第10折“惊梦”,为了演出的需要,后人将其分为“游园”和“惊梦”两出。

虽然相对于整部《牡丹亭》来说,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想管中窥豹,借此走进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走近汤显祖这位和英国莎士比亚同一时代的戏剧大师,走进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

二、释题题为“游园”,便会生发出这样一些问题:谁游园、游什么园、为什么游园、游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游园后会怎么样、为什么要写游园(游园的意义和价值)等。

1.谁游园:杜丽娘在丫环春香的陪同下游园。

(介绍“旦”、“贴”及舞台说明——戏剧语言的一部分。

)2.游什么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自家的后花园,在此成长十多年竟然不知晓。

)3.为什么游园: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自幼深锁香闺,深深的宅院隔绝了她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她日日随先生读书,以女红消遣,虽有侍女春香陪伴.却只能以迂腐的塾师陈最良为师。

私塾中,春香不喜教书先生的沉闷、无聊,假“出恭”发现大花园,与小姐相邀明日前去游玩。

杜丽娘虽然成长于孤寂之中.但要去花园中游玩的诱惑,激起了她心中的一丝波澜,撩动了她一颗细细的春心。

在好奇中,她欣然前往。

4.游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暂不讨论。

5.游园后会怎么样:旦叹介——又低首沉吟介——长叹介——泪介▲说明: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戏剧语言的一部分,它和人物语言一起组成戏剧语言。

它是一种叙述性质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剧情发展的布景、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能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中的《牡丹亭·游园》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生平简介,对《牡丹亭·游园》的剧情分析,重点词汇、句子的解析,以及对戏剧艺术特点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牡丹亭·游园》的剧情。

2. 掌握《牡丹亭·游园》中的重点词汇、句子,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 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牡丹亭·游园》中的古汉语词汇、句子及戏剧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对《牡丹亭·游园》的剧情分析,重点词汇、句子的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选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创作背景。

3. 剧情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牡丹亭·游园》原文,分析剧情,理解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4. 重点词汇、句子解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5. 戏剧艺术特点探讨:分析《牡丹亭·游园》中的戏剧艺术特点,如角色、道具、唱腔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游园》2. 内容:(1)作者:汤显祖(2)剧情简介: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3)重点词汇、句子(4)戏剧艺术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牡丹亭·游园》,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牡丹亭》的其他选段,深入了解汤显祖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CHAPTER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牡丹亭》剧情梗概及作者简介
游园情节详解及赏析
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戏曲艺术特色探讨
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探讨《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性格特点
如何帮助学生赏析游园情节中的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
如何将戏曲艺术特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困难与建议
教学策略调整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效果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方法的适当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持续改进计划
教师应制定持续改进计划,不断关注教学动态和学生需求,积极寻求教学创新和改进的机会和途径。
02
表演内容:选取《牡丹亭》中的经典片段,如“游园”、“惊梦”等,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03
表演时间:10分钟。
04
评价标准:表演生动、形象逼真、情感真挚。

01
02
03
04
学生可在课堂上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或提前将问题提交给教师。
《牡丹亭》相关的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解读《牡丹亭·游园》唱词,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唱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牡丹亭·游园》选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演上的不足。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牡丹亭》中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戏曲欣赏》第四章《牡丹亭·游园》,主要内容包括《牡丹亭》的背景知识介绍、游园情节的详细分析以及相关的文学手法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历史背景,理解游园的情节发展,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戏剧文本的能力,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通过游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典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游园情节中的人物心理、戏剧冲突的理解;对戏剧语言、表现手法的分析。

重点:牡丹亭游园的情节解读;文学手法的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牡丹亭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典戏曲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牡丹亭》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地位。

3. 情节分析:a. 让学生自主阅读游园选段,了解故事情节。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游园中的人物关系、冲突。

c. 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游园中的人物心理。

4. 例题讲解:a. 选取游园中的一段台词,分析其戏剧语言特点。

b. 选取一个戏剧冲突,讲解其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戏剧选段的戏剧语言和表现手法。

b.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游园情节,分析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观。

b. 比较《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爱情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a.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观:封建礼教下的束缚与反叛,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b. 《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描写:前者浪漫、梦幻,后者现实、曲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游园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典戏曲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拓展文化视野。

(教学精品)《游园》教案

(教学精品)《游园》教案

《游园》
教学内容:
了解昆曲以及《牡丹亭》,并且学唱《游园》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大家知道《牡丹亭》?
(生答)
师:《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师:那么知道《牡丹亭》属于昆曲的同学们有多少?
师: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
的雅称。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牡丹亭》中的《游园》。

三、聆听《游园》
四、学习《游园》
五、课后作业
本课我们学习了昆曲,但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曲种很多。

那么除了昆曲之外,还有那些,希望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多去了解。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亭游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能够理解和分析牡丹亭游园的主题和意义;3. 能够运用戏曲表演形式,表达对牡丹亭游园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牡丹亭游园的背景介绍;2. 牡丹亭游园的故事情节;3. 牡丹亭游园的主题和意义;4. 戏曲表演形式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牡丹亭游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唐代的游园文化,培养学生对游园的兴趣。

2. 了解故事情节(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牡丹亭游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主题和意义(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牡丹亭游园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4. 学习戏曲表演形式(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戏曲表演形式的基本知识,包括唱、念、做、打的技巧和要求。

并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的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的魅力。

5. 创作表演(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牡丹亭游园的理解和感受,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创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自行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进行表演排练。

6. 表演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教师在表演结束后,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演才华。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情况,评价学生对牡丹亭游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通过学生的小组表演和观摩评价,评价学生对戏曲表演形式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戏曲表演的音乐和舞台布景。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古代游园文化,如西湖游船、颐和园等;2.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增加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

《游园》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游园》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游园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牡丹亭》剧情、了解明清传奇;2、了解作者及其戏剧主张,了解写作背景并理解杜丽娘的形象意义;3、赏析戏曲语言的特色;4、理解“融情于景”“呼告”等艺术手法;5、背诵默写《游园》《窦娥冤·滚绣球》《长亭送别之端正好+耍孩儿》导入《红楼梦》节选(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一、文化常识积累(一)作者及戏剧主张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

出身于书香之家,十三岁起受业于乡人徐良溥、罗汝芳,从罗汝芳处接受了王学左派思想。

二十一岁中举,并以善写时文而名播天下,被称为当代举业八大家之一。

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

理学束缚思想,压抑人性,假道学大行其道,崇尚务虚;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有所松动,思想趋于活跃;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新的观念逐渐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游园》教案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

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
进行方法的指导: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

此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剧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导入。

1、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到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

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幻灯展示123]
2.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 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 受到强烈感染。

)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

”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3.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4.从乡土教育引入,介绍南戏--明清传奇的演变。

我们瑞安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

北宋末年有部剧本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戏之祖”,有哪位同学知道剧本名称是什么,它是谁的作品?(高明,字则诚,《琵琶记》)顺便介绍高明的故居在阁巷的柏树村,那里有纪念堂、集善院遗址(高则诚少年时读书学习处)、高郎桥遗址等。

正是高则诚的《琵琶记》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也更应此去接触并学好中国古典戏曲。

明清传奇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是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之一。

今天我们要学习明清传奇中的精品《牡丹亭》,
三.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

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

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

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

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

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

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

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其次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3.《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

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四、整体感知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