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 (1)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 (1)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老妪()不胜簪()泣幽咽()邺()城戍()青未了()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4(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

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

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

二、阅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分析】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分析】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分析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杜甫的文化意义莫砺锋杜甫的仁爱之心,除了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同胞之外,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盛唐时期,经常发生边境战争,这些战争的性质很难确定,但是至少有几场可以肯定,唐帝国所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质的,当时很多人,都被鼓起了一种谬误的爱国倾向。

包括高适、储光羲在内。

唯独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这场战争并没有正义性质,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战争对于人民的和平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

所以他写出了《兵车行》。

他觉得外民族异民族的人也是人,我们的仁爱之心也要施及他们,我们应该跟他们之间保持和平。

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仁就是爱人。

杜甫除了爱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间的一切生命。

我们在杜甫的诗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爱怜地描写动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刚强的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的那样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

杜甫也以他本人的行为和实践使儒学所提倡的那种仁爱之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西方的博爱精神,来源于宗教的博爱精神,它本身当然是一种很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

但它的最初的起源,一个是服从于神灵的指点,是神灵叫你要博爱;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类祖先所犯下的原罪的一种赎买;还有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比较低的,就是生前做善事,是为了死后进天堂。

但是中华民族的仁义之心强调,仁义理智根于心,都是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自然生发出来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它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这样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

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

而杜甫的诗篇,他的行为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伦理价值观。

杜甫他在诗歌中,有很多地方既写到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到的一些不幸,他产生的一些痛苦,同时又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解答参考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解答参考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解答参考
一、1、回答本题,先要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进入诗的意境中。

这样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有多种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望”的角度不同。

第一联写远望所见,第二联是近望所见,第三联实景是细望所见,第四联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二、改写注意: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三、《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

初二语文试题栏目。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1.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2. 、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3. 思念故乡4. 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5. 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很宏大的气势逼显出个人的渺小6. 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7.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8. 怨恨9.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10. 颔联写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颈联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1.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2.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高中语文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测)(满分45分,时间45分钟)姓名班级分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二)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凋伤漂泊渚清沙白鸟飞回B. 落魄箫瑟万里悲秋常做客C. 文藻逶迤无边落木萧萧下D. 慨叹朔漠艰难苦恨繁霜鬓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_______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________。

③今晨,北京突然刮起4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________,凉意袭人。

A. 作客落寞萧瑟B. 作客潦倒萧瑟C. 做客潦倒萧森D. 做客落寞萧森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 《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6、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 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⑴造化钟神秀(钟:)⑴荡胸生曾云(荡胸:)⑴会当凌绝顶(会当:)⑴家书抵万金(抵:)⑴浑欲不胜簪(浑:)⑴老翁逾墙走(逾:)⑴吏呼一何怒(一何:)⑴有孙母未去(去:)⑴犹得备晨炊(犹得:)4.填写: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⑴《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⑴《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苦。

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练)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杜甫很忙我们无须紧张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

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

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

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

”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

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

事实上,这样的“添枝加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事,随便翻开一名学生的课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改装”的情况,只不过,在网络的推助之下,“杜甫很忙”显得更为社会所知而已。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练习题:1. 请解释“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和“山河在”分别代表什么含义?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的?3. 描述“烽火连三月”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并解释“家书抵万金”的意义。

讲解:《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

诗中“国破山河在”表达了虽然国家遭遇战乱,但自然山河依旧存在,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投射到自然界的花鸟之中。

“烽火连三月”指的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家书抵万金”则表达了在战乱中家书的珍贵和对家人的牵挂。

#### 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练习题:1. “风急天高猿啸哀”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它们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3. 诗人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讲解:《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通过急风和猿猴的哀鸣,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哀伤。

“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分别描绘了秋天落叶和长江的壮阔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

“艰难苦恨繁霜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困顿和无奈。

#### 三、《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练习题:1. “戍鼓断人行”中“戍鼓”指的是什么?它在诗中有何作用?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3. 描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解释“寄书长不达”的意义。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修改版]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修改版]

第一篇:《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杜甫诗三首》赏析一、望岳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

('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

('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03河南省)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

(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

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习题来加深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下面是三道关于杜甫诗歌的习题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杜甫的诗歌世界吧。

1. 题目:《月夜忆舍弟》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解释其意义。

答案:《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写给自己已故的弟弟的一首悼念之作。

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色。

这句诗通过描绘月光倾洒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疏影横斜的倒影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水清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题目:《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解释其寓意。

答案:《登高》是杜甫写给好友的一首登高作品。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已经西斜,山脉的轮廓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黄河入海流则暗示着大自然的伟力和壮阔景象。

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寓意着人生如白日西斜,时光匆匆,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顺应自然,不负韶华。

3. 题目:《春夜喜雨》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气氛?请解释其意义。

答案:《春夜喜雨》是杜甫写给友人的一首赞美春雨的作品。

其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春夜中的阴雨天气。

风雨如晦意味着天空阴沉,暗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

鸡鸣不已则暗示了夜深人静,春雨细密的气氛。

整句诗通过对气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欣喜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寓意着即使在阴雨的夜晚,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析3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析3

第5课杜甫诗三首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①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学问大家,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战功赫赫的老将军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二线的女歌手死了,网络上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③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这恐怕是女师范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④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来带火球市,长此以往....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⑤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逐步归于正道.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赢得人民的口碑,受到人民的拥戴。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④⑤⑥ D.②③⑥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使用对象错误。

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不合语境.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

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决心。

B.近年来,我国在国际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日前更是成功发射了“墨子号”成为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C.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杜甫诗三首时间:40分钟满分:47分一、基础知识(18分)1.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C解析应为:千载/琵琶/作/胡语。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舟一系.故园心系:系舟上岸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痛苦答案 D解析苦:极。

3.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3分)(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C解析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字音平仄和节奏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②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

③今晨,北京突然刮起4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凉意袭人。

A.作客落寞萧瑟 B.作客潦倒萧瑟C.做客潦倒萧森 D.做客落寞萧森答案 B解析“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

①句根据句意,应选“作客”。

“潦倒”,指颓丧,失意。

“落寞”,指寂寞,冷落。

②句,用“潦倒”搭配“生活”更恰当,且在语意上可与“穷困”并列。

“萧瑟”:a.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b.形容冷落,凄凉。

“萧森”:a.形容草木凋零衰败;b.凄凉阴森。

③句,“秋风”搭配“萧瑟”较合适。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时写的,居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解析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解析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查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1C[省:曾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2D[A项,百年:在这里借指晚年。

B项,万里:在这里借指远离故乡。

C项,苦恨:在这里指极其遗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潦倒新.停浊酒杯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3D[D项,新:刚才、新近。

A项,独:单独、独自/难道。

B项,向:朝向、对着/渐近、将近。

C项,萧:萧瑟/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4B[这首五律以时间为顺序写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写暝色已至,颔联写初夜江上的山容(岩际)水态(浪中),颈联写深夜所见所闻(鹳鹤夜伏、豺狼猎食),尾联写彻夜无眠是因为忧心国事。

]5.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暗香疏影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昭君墓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董必武先生题写的诗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5D[①③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

高中杜甫古诗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杜甫古诗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杜甫古诗练习题及讲解题目一: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指的是什么?2.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 请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意境。

题目二: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表达诗人何种情感的诗?1. 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境?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哪些生活状态?3. 请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题目三: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以下问题:1. “八月秋高风怒号”中“怒号”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字有何深意?3. 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题目四: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1. 这两句诗中的“黄鹂”和“白鹭”分别代表了什么?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窗含”和“门泊”有何寓意?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哪些感受?题目五:阅读杜甫的《月夜》,回答以下问题:1.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中的“闺中只独看”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2.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中的“未解忆长安”是什么意思?3. 请分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两句诗中的意象。

讲解在解答这些练习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每首诗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杜甫的诗作多以深沉、真挚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1. 在《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指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而“城春草木深”则描绘了战争后荒废的景象,草木茂盛却无人打理,显得荒凉。

2.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伤,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反映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孤独的心境。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杜甫诗三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对“青冢”的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最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诗歌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项,“青冢”一词体现不出对王昭君的歌颂之意。

2.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理解怀古诗“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的写法。

,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也怀才不遇,漂泊西南。

杜甫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3~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的刻画。

B.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的“霜鬓”是他忧思艰难国运的结果。

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不符合诗歌的主旨。

4.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是怎样与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加强烈,无法排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B .万.里.悲秋常作客C .艰难苦.恨.繁霜鬓D .分明怨.恨.曲中论2D [A 项,百年:在这里借指晚年。

B 项,万里:在这里借指远离故乡。

C 项,苦恨: 在这里指极其遗憾。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百年多病独.登台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 . 独留青冢向.黄昏 秋天漠漠向. 昏黑 C . 巫山巫峡气萧.森 无边落木萧. 萧下 D . 潦倒新.停浊酒杯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A 项, 独:单独、独自 /难道。

B 项, 向:朝向、对着 /渐近、将近。

C 项, 萧:萧瑟 /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 , 高斋次水门。

不眠忧战伐 , 无力正乾坤。

① 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A .玉露凋.伤.枫树林B .一去紫台连朔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1C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朔漠:北方的沙漠 省:查看 作客:客居他乡3D [D 项 ,新:刚才、新近。

B .④①②③ D .②③④①4B [这首五律以时间为顺序写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写暝色已至 ,颔联写初夜江上的山容 (岩 际)水态(浪中 ),颈联写深夜所见所闻 (鹳鹤夜伏、豺狼猎食 ),尾联写彻夜无眠是因为忧心国 事。

]5.与《咏怀古迹 (其三 )》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 但暗忆江南江北③ 想珮环月夜归来 暗香疏影 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昭君墓汉白玉石碑上, 镌刻着董必武先生题写 的诗句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5D [①③ 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 ,而幽魂归汉。

]6.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C [C 项, 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中以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暗淡的句子: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 阴(2)杜甫在《登高》中表明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又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句 子:“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 )》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A .①④③②C .②④①③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8.请从苏轼、杜甫、范仲淹、鲁迅等人中任选两个人,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要求:①所写句子必须符合所选人物的经历;②语意连贯;③句式相似。

中华大地,名胜繁多,人才辈出,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亦为惬事。

去采石矶,可染一点仙人气。

诗仙李白,仙风道骨,采石矶是其终老之地。

①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 (示例)①去长江赤壁,可沾一点豪爽气。

文人苏轼,豪迈俊朗,长江赤壁是其突围之地②去杜甫草堂,可分一点慈悲气。

诗圣杜甫,心念苍生,杜甫草堂是其本色之地[ 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 题。

送韩十四①江东觐省杜甫②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

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④ 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北十里处。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苍劲中蕴藏着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9C [C 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 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 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

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

③错莫:纷乱昏暗。

10[答案] 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

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

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

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

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11C [C 项,“ 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

]1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解析] 从题干来看,“如何表达感情”是对手法的考查,解答时要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运用的手法。

因为“旧时” 是对以前的回忆,所以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回忆往昔而现实又是令人悲伤的。

明确手法之后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

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

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 题。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 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3B [B 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

]14.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4[解析]颔联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此时“ 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答案]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人世无限之悲,流离之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