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进行探讨.一、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组成1.明确的学习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具体内容.学习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而定,同时内容要具体,目标数量不要太多.2.合理的预习导学设计合理的课前预习导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本节课要讲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学要求的基础问题.指导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然后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等.通过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将一些简单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内化,对有疑问或困惑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让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不仅省了不必要的讲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讨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听课,为掌握新知识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3.重点强化,精讲点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定理和概念,首先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楚的分析,使学生对定理和概念有着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按照教科书要求,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挑选出来进行精讲.作为教师对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优化,强调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信心.4.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一同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5.设计有效的自我测试和课堂检测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达到了导学案的要求,可以通过做一些习题来检测.老师在编写自我检测题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与习题目标是否对应.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编写的检测题也要有梯度,使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二、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导学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探究性原则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将课堂中要讲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做到要求具体、目标明确、操作方法实用、明了.4.设计问题的梯度性原则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设计的内容要体现梯度性,逐步深化,不宜过于复杂.三、初中数学导学案使用要注意的问题1.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认真预习,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再对导学案进行改进.2.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求新知识,对学生不懂的知识和难点,要敢于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同时,作为教师也要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讨研究.3.在课堂上运用导学案的同时还要结合教科书内容,把其中的重要部分挑出来进行详细讲解,加强练习.把重点放在疑点和难点上,让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4.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引导出来,通过创新思维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有效地解决.其次,针对教学过程中每章节容易出现的错题,指导学生分析原因,纠正到改错本中,牢记这种题型.总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好教材、做好课程标准的研读、分析学情,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初中数学最新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精品导学案(2022年版)

初中数学最新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精品导学案(2022年版)

第 3 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一、导学 1.导入课题: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 27cm,宽 21cm, 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 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 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结果保存小数点后一位)? 2.学习目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图形的面积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图形的面积问题. 难点:会恰当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 20 页到第 21 页“探究 3〞. (2)自学时间:10 分钟. (3)自学方法:充分利用图形寻找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探究提纲: ①根据题目的条件,得出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 27∶21=9∶7,你知道是怎 样得出来的吗?请你推一推. 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9acm 和 7acm.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 (27-9a)∶ (21-7a)=9(3-a)∶7(3-a)= 9∶7 ②书上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 9xcm,而不是设为 xcm,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列出的方程为整数式,方便计算 ③解方程时课本上先把方程整理成了一般形式,然后再用公式法求解,你有更简便解法 吗?原方程可化为 9(3-2x)·7(3-2x)= ×27×21,∴(3-2x)2= ,∴x=.④方程的哪个根符合实际意义?为什么?x= x= 符合实际意义,因为取 x= ,上、下边衬的宽度之和会超过封面的长度,不符合实际. ⑤如果设中央矩形的长为 9x,根据课本上的等量关系,请你列方程求解. 设中央矩形的长为 9xcm,那么宽为 7xcm. ⑥练习:要为一幅长 29cm,宽 22cm 的照片配一个镜框,要求镜框的四条边宽度相等,且镜框所占面积为照片面积的四分之一,镜框的宽度应是多少厘米(结果保存小数点后一 位)?设镜框的宽度为 xcm. 二、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观察学生是否能独立推出上下边衬 与左右边衬的宽度比为 9∶7. (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研讨. 四、强化 ⑤、⑥题,并点评. 2.几何问题中设未知数的方法及等量关系. 3.“面积、体积问题〞常用公式: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梯形的面积公式; (4)菱形的面积公式;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6)圆的面积公式. 五、评价 (围绕三维目标):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缺乏?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小组交流合作情况、学习方法和效果等.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教学反思):(1)面积问题的设置,力求以点带面,了解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并能解答简单的实际问 题,训练题是对前面问题的延伸,使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学生思维能 力的拓展、发散有很大的帮助.(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让数学回归生活,是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延伸, 同时又是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步骤的总结和内容的升华,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下章中学习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根底.(时间:12 分钟总分值:100 分)一、根底稳固(60 分)1.(20 分)从正方形铁片的边截去 2cm 宽的一个长方形,余下的面积是 48cm2,那么原来的正方形铁片的面积是(D)A. 8cmB. 64cmC. 8cm2D. 64cm22. (20 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是 14cm,面积是 24cm2.那么其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6cm、8cm.3.(20 分)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长方形钢片的长为 30cm,宽为 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 400cm2,求这个长方形框的边框宽.解:设长方形框的边框宽为 xcm.依题意,得(30-2x)(20-2x)=600-400.整理,得 x2-25x+100=0,解得 x1=5, x2=20(舍去).∴x=5.答:这个长方形框的边框宽为 5cm.二、综合应用(20 分)4.(20 分)小林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为 40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一段各围成一个正方形.(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58cm2,小林该怎么剪?(2)小峰对小林说:“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48cm2.〞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解:(1)设其中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xcm,那么另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依题意 x2+(10-x)2=58,解得 x1=3, x2=7.=(10-x)cm.当 x=3 时,小正方形周长为 12cm;当 x=7 时,小正方形周长为 28cm.∴小林应把长为 40cm 的铁丝剪为 28cm 和 12cm 的两段.(2)对.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x2+(10-x)2=2x2-20x+100=2(x2-10x+25)+50=2(x-5)2+50∵无论 x 取何值,2(x-5)2 总是不小于 0 的.∴2(x-5)22 的,所以不可能等于 48cm2.小峰的说法是对的.三、拓展延伸(20 分)5.(20 分)如图,要设计一幅宽 20cm,长 30cm 的图案,其中有两横、两竖的彩条,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 3∶2,如果要使彩条所占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如何设计彩条的宽度(结果保存小数点后一位)?解:设横彩条的宽度为 3xx cm.答:横彩条的宽度约为 1.8cm,竖彩条的宽度约为1.2cm.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 的策略.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开展实践能力与创新 精神.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难点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三个点作圆.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法.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 能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探索. Ⅱ.新课讲解 1.回忆及思考 投影片(§3.4A)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作法. 2.作圆的关键是什么?[生]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法:如以下列图,分别以 A、B 为圆心,以大于 1 AB 长为半径画弧,在 AB 的两侧 2找出两交点 C、D,作直线 CD,那么直线 CD 就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直线 CD 上的 任一点到 A 与 B 的距离相等.[师]我们知道圆的定义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 圆.定点即为圆心,定长即为半径.根据定义大家觉得作圆的关键是什么?[生]由定义可知,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因此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 心和半径的大小.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2.做一做(投影片§3.4B) (1)作圆,使它经过点 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它经过点 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 有什么特点?与线段 A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作圆,使它经过点 A、B、C(A、B、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是如何作的?你 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师]根据刚刚我们的分析,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下面请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并 作出解答.[生](1)因为作圆实质上是确定圆心和半径,要经过点 A 作圆,只要圆心确定下来,半 径就随之确定了下来.所以以点 A 以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 A 所连的线段为 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由于圆心是任意的.因此这样的圆有无数个.如图(1).(2)点 A、B 都在圆上,它们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因此圆心到 A、B 的距离相等.根 据前面提到过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 离相等,那么圆心应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都能 满足到 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都可以作为圆心,这点 到 A 的距离即为半径.圆就确定下来了.由于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数点,因此有无 数个圆心,作出的圆有无数个.如图(2).(3)要作一个圆经过 A、B、C 三点,就是要确定一个点作为圆心,使它到三点的距离 相等.因为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到 B、C 两点距离 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满足到 A、B、C 三点 的距离相等,就是所作圆的圆心.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所以只有一个圆心,即只能作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圆. [师]大家的分析很有道理,究竟应该怎样找圆心呢? 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投影片(§3.4C)作法图示1.连结 AB、BC2.分别作 AB、BC 的垂直 平分线 DE 和 FG,DE 和 FG 相交于点 O3.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 圆 ⊙O 就是所要求作的圆他作的圆符合要求吗?与同伴交流. [生]符合要求. 因为连结 AB,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 ED,那么 ED 上任意一点到 A、B 的距离相等; 连结 BC,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 FG,那么 FG 上的任一点到 B、C 的距离相等.ED 与 FG 的满足条件. [师]由上可知,过一点可作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作无数个圆,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4.有关定义 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circumcircle of triangle),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circumcenter). Ⅲ.课堂练习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 怎样的特点?解:如以下列图. O 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 在三角形的外部.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下: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Ⅴ.课后作业 习题 3.6 Ⅵ.活动与探究 如以下列图,CD 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 AB.怎样使用这样的工具找到圆形工件的 圆心? 解:因为 A、B 两点在圆上,所以圆心必与 A、B 两点的距离相等,又因为和一条线段 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圆心在 CD 所在的直线上.因此 使用这样的工具可以作出圆形工件的任意两条直径.它们的交点就是圆心.。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初中数学“导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设计,显的极为重要,“导学案”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实施,可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学案导学是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老师,根本在课堂,主体在学生。

借助这一模式,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案,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与学模式,体现了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我们在导学案设计上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理念“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

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

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流程目前我们一个“导学案”的形成,要经过“五备”过程的历练,即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的过程。

主备人备课:提前一个月由备课组长对本学期的备课任务进行分工,主备人钻研课标,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先写出一个星期的助学案草稿,通过释锐平台发送给同备课组成员,其他组员同时也要备课,在教材上留下痕迹,但不需要写出助学稿的草稿。

备课组备课:备课组长召集本组组员,集中大家的意见,修改后定稿,再由同组的审核老师复核,没有问题后打印出来,由备课组长交学校分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印室印刷,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内容去自学教材(以上版块教师研究的是教材、课程标准与考纲,备出公用助学案)课前备课:助学案虽经备课组集中研讨,但毕竟是静态的、共性的东西,各个教师情况不同,各个班级学生基础也不同,学习习惯、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原则与策略新课程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学案导学”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的教师主导地位,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角色,落实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传统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导学案编制的一些看法。

一、导学案编制的原则(一)课时化原则导学案要求按现实课堂的上课计划分课时编排。

有些数学章节的内容用一个课时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每一节课都要确定目标,编制导学案时结合课时计划安排,将章节内容分课时编制,将章节知识化整为零,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化原则“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其实是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导学案的编制应以问题为线索,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转变为一些具有内在逻辑意义、由浅入深的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的学习习惯。

问题的设计讲究必要性、启发性、层次性、适量性与反思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并体会不同的数学方法,感悟不同的数学思想。

(三)方法化原则编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以案导学”,通过导学案,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既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如配方法、图象法、公式法、消元法等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由特殊到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又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会阅读、思考、做笔记、合作、及时梳理知识结构等。

二、导学案的编制(一)编制流程,“五步”生成导学案的编制流程有以下五个步骤:确定主备→小组群议→主备修订,领导把关签字→课堂研用→优化上传,资源共享。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复习旧知: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⑧y=-3/2x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要点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1.函数y=(m-4)x3-|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多少?2.若反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1)求A点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题: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如何编写好初中数学导学案(乔仲元)

如何编写好初中数学导学案(乔仲元)

如何编写好初中数学导学案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为适应现代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

如今,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

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 结构1.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首先,在编写导学案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

“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多一些具体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其次,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

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

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制定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要能显现出这样的特点。

“学习目标”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当然,所制定的目标也要具有可行性,切勿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2.编写好预习案,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案显得尤为重要。

预习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来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

有些导学案的预习案只是将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通过查书来填空,这样的预习案不要也罢。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作者:张雪梅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年第11期[摘要] 导学案是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兴产物之一,它在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问题导学、典题例析、小结反思和当堂反馈五个方面介绍了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关键词] 明确方向;引导有路;强化理解;归纳完善;有效分层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能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设计、使用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会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和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下面结合我校“一二三”教学模式,谈谈新授课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导学案的开始部分设计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开宗明义地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学生可以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能根据导学案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习目标:(1)会表述物体运动的路径. (2)能根据经、纬度确定移动物体位置变化的路径. (3)会用变化的数量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学习重点:物体位置变化的表示方法.学习难点:对变化物体的位置的描述.这里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简单明了,学生一目了然;而没有按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计,避免了数学化的专业术语影响学生对目标的理解,避免了学生从导学案的开始就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导学,引导有路,层层递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在于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一系列小问题,即“问题串”,就好像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一级级阶梯. 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个特定的情境或特定的学习主题用一连串的问题,如提出三个或四个小问题,降低思维的难度,逐步分解难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导学案中,合理地进行“问题串”设计,不仅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向各自的高级水平发展.问题1:观察这个运动过程,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问题2:除两圆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现象发生?两圆心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吗?问题4:画外离的两圆,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通过以上“问题串”的设计,从直观到抽象,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理解了圆与圆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深刻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典例精析,强化理解,适度拓展在导学案中,典例精析是指教师利用典型例题进行深度剖析、适度拓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做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案例3?摇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4.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3)”导思:(1)说说本例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出线段BP,BQ的长度吗?能列出方程吗?小结反思,归纳完善,建构体系俗话说:“好的开端,不如好的结尾.”如果说巧妙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大门,那么,恰到好处的结尾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因此,小结反思的设计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白由学生来完成.小结反思设计:(1)你能描述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吗?(2)这些知识中主要体现出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3)如图2所示,把三角形的一点改为一条线段,使它成为梯形,点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那么EF与梯形的上下底AD,BC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当堂反馈,面向全体,有效分层在导学案中如何优化练习设计,《课标》给出了很多建议: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数学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导学案中当堂反馈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问题探索的主动性,也要体现有效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案例中的三组练习在设计时突出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练习1、2是基础性训练,是学生应知应会的,适合全体学生,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练习3的设计,层次明显提高,思维含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导学案中当堂反馈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检测,适当兼顾两级学生的达成和能力发展,为整体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整体提高.导学案的设计过程是教师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它能促进教师的深入思考和教学研究. 如果我们能扎扎实实地沉下心来搞研究,“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和交流,导学案一定能够实现“少教多学”的愿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灵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教师体现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

导学案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

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

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为此,“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设计显得极为重要。

一、理清“导学案”框架结构及内部逻辑关系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理清每课“导学案”各个要素的逻辑关系。

我们一般把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分为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

其中“学习目标”板块是整篇导学案灵魂,统领整全篇,其他板块均为其它服务,作它的子系统,因此,它在位置上居于篇首。

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栏目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在编辑上这几个栏目既体现整体,又相对独立。

“导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之间的关系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

导学过程首先要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

纵向上,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索。

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及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思路我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了以“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改思路。

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他们投入了“编制学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反馈”的教学改革。

在初步尝试“学案导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谈一谈数学“导学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运用的体会。

数学“导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遇到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导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也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巩固复习、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为此,“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

一、“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框架我们对“导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如下的要求:紧扣新课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思路与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为中心。

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层次,各种难度的问题都要有,但要严格控制难度。

整体框架:1.每一章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分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一般讲两节课;2.每个课题的栏目设置及说明如下:【学习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引入导学】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

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预习掌握】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或者是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的适当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修改版]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初中数学教学引导案例设计(修正版)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白板作图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白板作图,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运用白板作图,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运用白板作图)?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摘要:导学案的构成有四部分,即学习目标、探索知识、课堂精讲、当堂反馈;设计原则有三条,即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从学情出发注重探索、强调过程突出学生主体。

文章论述了如何设计导学案,同时就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即学案要不要预习、与教案的区别、与教材的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的构成;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的探索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现在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设计一份质量较高的学案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显著作用。

下面提出对导学案的一点理解,与大家探讨。

一、导学案的设计1.导学案的构成部分。

导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个学校、每位老师会根据字的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现根据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的导学案模式探索,谈谈导学案应具备的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案例1: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在实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②通过实验总结不确定事件的等可能性;③利用填数游戏复习位置制。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转盘游戏的操作,以及与同伴的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②从转盘游戏中观察、分析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交流,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趣味性、科学性,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中奥妙与无穷乐趣。

[重点]: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难点]:每个数字所放位置的判断及经验总结。

学案开始部分设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重点难点,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有针对性的学习;但注意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学生的学习任务,编写时要注意规范。

(2)探索归纳,交流合作。

探索是指教师创设情境或设置学生活动(操作、观察、归纳),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数学中运用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日渐增多,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拟就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能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向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迈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应用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导学案”的教学方式。

这种让学生自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且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应用的功能分析(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一个积极的影响就是做到了有效组织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的作用。

这样就让学生不自觉的承担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一方面由自主探究获得,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自主学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由教师指导掌握,这样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者,合理利用导学案如利用当堂检测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在课堂上创设竞争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好胜心理的驱动下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导学案的的使用,是的相关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多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或者说是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完成的。

在其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

通过检测,教师就可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实现师生互动,同时敬爱那个接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同时,由于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这样就促使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得按照一定的学习思路进行学习、探讨、反馈与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与探究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篇一: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七年级上册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全册)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一、: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来自: 小龙文档网: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最新版《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精品导学案(2022年版)

初中数学最新版《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精品导学案(2022年版)

第一章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 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

2.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3.〔-8〕-〔-10〕+〔-6〕-〔+4〕,这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那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二、探索新知1.加法、减法统一成加法由于减法可以改写成加法进行运算,因此所有加法、减法的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如:〔-12〕+〔-5〕-〔-8〕-〔+9〕可以改写成 〔-12〕+〔-5〕+〔+8〕+〔-9〕做一做:〔1〕 〔-9〕-〔+5〕-〔-15〕-〔+9〕〔2〕 2+5-8〔3〕 14-〔-12〕+〔-25〕-172.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可以省略如: 12+〔-8〕=12-8; 〔-12〕+〔-8〕=〔-12〕-〔+8〕=〔-12〕-8〔-9〕+〔-5〕+〔+15〕+〔-20〕= -9-5+15-20练一练:将〔-15〕-〔+63〕-〔-35〕-〔+24〕+〔-12〕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3.加、减混合运算中“+〞“—〞号的理解〔1〕可以看作是运算符号〔第一个数除外〕如:-5-3+8-7可读作负5减去3加上8减去7〔2〕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本身的符号如:-5-3+8-7可以看作是〔-5〕+〔-3〕+〔+8〕+〔-7〕,可读作负5、负3、正8、负7的和4.省略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练一练: 〔1〕-3-5+4〔2〕-26+43-24+13-46三、 问题问题1.计算〔1〕〔-4〕+9-〔-7〕-13〔2〕11-39.5+10-2.5-4+19〔3〕54)1.3()53(4.2+-+-- 练习:课本33P 练一练; 34P 4、5问题2.寻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

初中数学导学案如何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如何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如何设计
刘振宇
【期刊名称】《俪人:教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导学案”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实施,可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老师,根本在课堂,主体在学生。

【总页数】1页(P145-145)
【作者】刘振宇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王口学区中心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例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简约化设计策略--以“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导学案设计为例
2.基于“四基” 简约设计——初中数学导学案简约化设计例谈
3.让导学案离学生更近一些——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4.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应用探究——以“反比例函数概念”教学为例
5.利用三维导学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利用三维导学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严重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奇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严重的意义.
下面对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组成
1.明确的学习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详尽内容.学习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而定,同时内容要详尽,目标数量不要太多.
2.合理的预习导学
设计合理的课前预习导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本节课要讲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学要求的基础问题.指导学生对陌生的问题做好标记,然后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等.通过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将一些简单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内化,对有疑问或狐疑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让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不仅省了不必要的讲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讨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听课,为掌握新知识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重点强化,精讲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定理和概念,首先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撤的分析,使学生对定理和概念有着清撤确凿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按照教科书要求,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挑选出来进行精讲.作为教师对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优化,强调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信心.
4.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一同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5.设计有用的自我测试和课堂检测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达到了导学案的要求,可以通过做一些习题来检测.老师在编写自我检测题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与习题目标是否对应.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例外,编写的检测题也要有梯度,使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都有例外的收获.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探究性原则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将课堂中要讲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做到要求详尽、目标明确、操作方法实用、明了.
4.设计问题的梯度性原则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充分,满足例外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设计的内容要体现梯度性,逐步深化,合宜过于繁复.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使用要注意
的问题
1.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认真预习,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再对导学案进行改进.
2.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求新知识,对学生陌生的知识和难点,要敢于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同时,作为教师也要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讨研究.
3.在课堂上运用导学案的同时还要结合教科书内容,把其中的严重部分挑出来进行详细讲解,加强练习.把重点放在疑点和难点上,让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从不变的思维模式中引导出来,通过创新思维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有用地解决.其次,针对教学过程中每章节简易出现的错题,指导学生分析原因,纠正到改错本中,牢记这种题型.
总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博的应用,它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够,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好教材、做好课程标准的研读、分析学情,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