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能代替阿司匹林,预防消化道出血的脑梗药?

合集下载

2024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2024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2024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我们说的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

顾名思义,ASCV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那么,预防ASCVD(一级预防)就需要从动脉粥样硬化来入手。

他汀稳定斑块,不让易损斑块发生破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样一旦发生了斑块破裂,不容易形成血栓。

二者协同作用,防止发生血栓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血管性死亡。

他汀和阿司匹林各把一关,被誉为一对儿「好搭档」。

他汀的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肝脏细胞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肝脏细胞对胆固醇的清除。

它既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也是主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他汀抑制斑块的形成和进展,稳定斑块和防止斑块发生破裂,从而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管事件的发生。

1.谁应该吃他汀经过风险评估,所有ASCVD中高危人群均需进行干预,首先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改善生活方式不能使血脂达标时应考虑药物治疗,他汀是主要的药物,其用于ASCVD一级预防证据最为充分。

对于风险评估为中危的人群,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有时难以确定,这时需考虑结合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

(风险评估步骤详见: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发布,推荐要点一览)也就是说,除了不能耐受他汀者以及持续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危人群应考虑启动他汀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高、中甚至低危人群的ASCVD风险,且LDL-C降低越多其风险降低越多。

无论是否存在基础心血管病、基线心血管病风险如何、基线LDL-C水平高低、他汀类药物种类和剂量如何ADL-C每降低1mmol∕L x持续5年,人群心血管病风险降低21%、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2%o2.如何选择药物及治疗剂量在选择药物之前,首先应根据ASCVD基线风险确定降脂目标。

表1血脂管理目标非糖尿病的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为<2.6mmol/L(100[Amg/dl);非HDL-C目标为<3.4mmol/L(130mg/dl) 一ASCVD低危患者LDL-C目标为<3.4mmol/L(130mg/dl);非HaBHDL-C目标为<4.2mmol/L(160mg/dl)注:糖尿病合并ASCVD高风险的患者指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或20-39岁患有糖尿病且ASCVD总体风险为高危者尽管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但其剂量增加1倍LDL-C降低效果只能增加6%,且有潜在的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

28. 8
r 三登 '里 -
9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Gu n d n a g o gM ei l o r a F b 0 9, o.3 ,N . dc u n l e .20 V 1 0 o 2 aJ

化、 清除氧 自由基 ; 其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 、 降低血液黏 稠度 、 抗血小板 和红细胞聚集 以及改善微循 环 。 。
神 经 科 杂 志 ,19 2 ( : 7 3 0 96, 9 6) 3 9— 8 . [ ] 孙 琦 ,张 颖 冬 , 阳 ,等 晡 梗 死 患 者 血浆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物 抑 2 刘 制 物 一1 性 及 其 基 因 多 态 性 研 究 [ ] 活 J .脑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肖卫 民 , 王世 芳 ,林显仙 , 桂华 , 爱萍 ,袁伟 杰 ,马 荣 ,吴志 强 唐 李
广 东省 东 莞 市 人 民医 院 神 经 内科 (5 3 1 ) 20 8
【 摘要 1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 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 良反应 。方法 连续入选住
院 的首 次 非 心 源 性 急性 脑 梗 死 患者 24例 , 2 随机 分 为 氯 吡 格 雷组 ( 1 12例 ,5mgd 、 司 匹林 组 ( 1 7 ) 阿 / 12例 , 溶 阿 肠
林 组 失 访 9例 。 氯吡 格 雷组 脑 梗 死 复发 率 为 57 , 阿 司 匹林 组 ( . % ) .% 与 87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39 , .9 )
氯 吡 格 雷组 消化 道 不 良反 应 发 生率 较 阿 司 匹林 组 低 ( . % 7 6 1. % , 00 3 。结 论 氯吡 格 雷在 非 心 源性 脑 6 5 P= .4 )

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作者:高萍,张绍刚,陈丽红,卢彪【摘要】目的比较抑酸剂兰索拉唑与黏膜保护剂复方铝酸铋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将2006—2007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11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35例,女76例,年龄49~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112例)和复方铝酸铋组(99例)。

脑梗死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包括阿司匹林75~100 mg/d)。

观察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兰索拉唑组6.9%(胃黏膜糜烂5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复方铝酸铋组7.4%(胃黏膜糜烂5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有关;脑梗死后应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应用抑酸剂预防有同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上消化道出血;抗酸剂;黏膜保护剂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cerebral infaction by lansoprazole or compound bismuth aluminate (CBA). Methods A total of 2ll in-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ction from the year of 2006-200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lansoprazole group (n=112) and CBA group (n=99).Besid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d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spirin 75-100 mg/d). The morbidit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cerebral infaction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e morbidit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cerebral infaction was 6.9% in the lansoprazole group and 7.4% in the CBA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morbidit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cerebral infaction may be relative to the serious condi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antiacid agents is of importance equal to gastric mucosal protector for the prevent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cerebral infaction.Key words: cerebral infacti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tiacid agent; gastric mucosal protector 目前无论预防或治疗脑梗死,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已渐成常规。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大脑和周围血管的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中风、心绞痛等。

这些疾病常常发生突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在急救过程中,使用合适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和尿激酶。

1.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急救的药物。

它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

硝酸甘油可以通过舌下含服或喷雾剂的方式给予患者。

一般情况下,每次舌下含服0.3-0.6毫克的硝酸甘油,每隔5分钟可重复使用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使用硝酸甘油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低血压、头晕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2.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急救中。

它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预防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发生。

在心脑血管急救中,通常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咀嚼片更容易吸收。

阿司匹林使用时需要注意是否有过敏史或胃溃疡等禁忌症,如果有,应避免使用。

3. 肝素: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血栓形成的治疗。

它能够抑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肝素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而定。

使用肝素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4. 尿激酶:尿激酶是一种纤溶药物,常用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的治疗。

它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尿激酶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而定。

使用尿激酶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和出血情况,以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总结: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和尿激酶。

硝酸甘油用于缓解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脑中风,肝素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血栓形成,尿激酶用于溶解血栓。

脑梗塞的预防药物及副作用

脑梗塞的预防药物及副作用

脑梗塞的预防药物及副作用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为了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使用预防药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梗塞预防药物及其可能的副作用。

1. 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也是预防脑梗塞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通过阻断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的风险增加,从而引发消化道出血。

因此,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用药剂量。

2.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氯吡格雷也是一种常见的预防脑梗塞的药物,与阿司匹林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能会导致的胃肠道不适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之前,应告知医生个人的过敏史。

3. 静脉溶栓药物(intravenous thrombolytics)在急性脑梗塞发作后的紧急情况下,静脉溶栓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尽量减少脑梗塞造成的损伤。

然而,静脉溶栓药物使用时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出血等严重的副作用。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4. 抗凝药物(anticoagulants)抗凝药物可用于一些特定的脑梗塞患者,例如存在心房颤动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这些药物通过延长凝血时间,防止血栓的形成。

然而,抗凝药物也具有出血的风险,需要严密监测用药过程中的凝血指标,并及时调整剂量。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仅为常见的脑梗塞预防措施之一。

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预防策略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在选择预防药物和治疗方案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脑梗塞的关键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多摄入蔬果和全谷物食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水平;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针对异常指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47例,75mg/d),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阿司匹林肠溶100~300mg/d)。

主要终点指标:①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经CT证实的脑出血;③外周血管血栓栓塞;④出现胃肠道、眼底或皮肤出血。

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 的发生率(6.1%)低于阿司匹林组(26.7%,P<0.05)。

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为7.32%,低于阿司匹林组(7.62%),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抗血小板作用强大。

标签: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卒中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11年我国部分市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构成比率居于首位,合计达到38.88%,已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国内多数医院神经内科病床收治患者中3/4是脑血管病患者,其中70~80%又为缺血性卒中,远远高于出血性卒中,因此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与一级、二级预防是当前卒中防治的重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关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正不断深入,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人均为2008年9月~2010年3月入住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起病≤24 h脑梗死/TTA的患者,共97例;年龄18~90岁;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TIA发作2次以上。

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与对照组。

1.2药物氯吡格雷为赛诺菲一安万特医药公司商用产品,商品名波立维,规格为75mg/片;阿司匹林为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拜阿司匹灵,规格为100mg/片。

1.3分组采取随机数值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首剂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双负荷量一次,之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29d,47例),阿司匹林治疗组(首剂阿司匹林300mg单一负荷量,继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共口服7d,此后阿司匹林100mg/d。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是对手还是帮手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是对手还是帮手

编辑/杨春霞*****************近来,冠心病的常用药,特别是冠心病手术后的用药,氯吡格雷的应用越来越多。

氯吡格雷,是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心脏支架术后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在氯吡格雷出现之前,这些任务通常都由阿司匹林去完成。

那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帮助?究竟什么时候必须用到氯吡格雷,什么时候可以用阿司匹林?本期专家评药,为您阐述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区别与联系。

指导专家: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 于长青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徐国辰整 理:杨春霞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 是对手还是帮手中老年人随着年龄衰老,循环系统功能衰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脂血糖的代谢异常。

在许多因素的诱导下,如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会引起血管内皮发生损伤,造成局部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从而形成血栓,诱发心肌缺血、梗死以及脑梗塞等疾病。

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的主要手段,指的是应用药物来阻断血小板形成危险的血凝块。

目前抗血小板药应用得最多的就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

同时,阿司匹林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

氯吡格雷:相对阿司匹林而言是一种新药,1986年由法国Sanofi公司成功研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抗血栓治疗。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

何时用阿司匹林?何时用氯吡格雷?不仅是患者,或许有些医生也会有疑虑。

下面就来看看它们分别有些什么异同和联系。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但二者的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C O X-1)来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烷A2(TXA2)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预防脑血栓的药物有哪些啊

预防脑血栓的药物有哪些啊

预防脑血栓的药物有哪些啊脑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引发脑中风等并发症,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预防脑血栓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血脂药物。

治疗脑血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一、预防脑血栓的药物1.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能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这类药物对小血栓有效,但对大血栓的作用相对较弱,适用于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2.抗凝药物这类药物能阻止血液凝固,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这类药物对制止现有的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适用于治疗脑血栓。

3.降血脂药物这类药物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

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食醋降压颗粒等。

这类药物对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患者有特效,适用于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二、治疗脑血栓的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脑血栓最常见的方法,药物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通过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达到有效治疗的效果。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脑血栓的另一种方法,其中的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最广泛的一种手术。

这种手术可以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力,消除患者的症状。

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手术方法,如血栓机械碎栓术、血栓互换术等。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血栓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超声治疗、电磁治疗和穴位治疗。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调整身体的气血、养分交换,改善治疗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注意事项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

常用的方法包括口服降压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脑血栓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戒烟限酒、科学饮食、规律运动等。

脑梗塞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指南

脑梗塞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指南

脑梗塞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指南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是因为血管阻塞引起的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

药物治疗是脑梗塞患者管理的关键部分,正确的药物使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风险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为脑梗塞患者提供一份合理用药指南,帮助其在药物治疗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

1. 抗凝治疗脑梗塞患者常常面临血液凝结的风险,因此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选择方面,华法林(Warfarin)是一种常见的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来降低血液的凝结性。

然而,使用华法林需要密切监测,因为过高的抗凝效果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Dabigatran)和阿哌沙班(Apixaban)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它们不需要频繁检测和调整剂量,因此更加方便。

2.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脑梗塞再次发生的重要手段。

阿司匹林(Aspirin)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并非每个脑梗塞患者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那些有胃肠道出血风险的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氯吡格雷(Clopidogrel)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它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与阿司匹林类似,但对胃肠道刺激较小。

3. 溶栓治疗对于部分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大脑血液供应。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但它需要在发病后3小时内使用,且存在出血风险。

因此,严格遵循治疗时间窗和个体化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4. 降压治疗高血压是脑梗塞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对于预防脑梗塞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ARB(如洛沙坦),它们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来降低血压。

另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也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排出来降低血压。

5. 脂质调节治疗高血脂是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脂对于预防脑梗塞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脑梗治疗方案相同的药

脑梗治疗方案相同的药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

脑梗塞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相似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脑梗治疗方案中常用的相同药物。

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司匹林是首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常规剂量为每天100-300毫克,口服。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不同。

氯吡格雷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可作为一种替代药物。

常规剂量为每天75毫克,口服。

3. 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替格瑞洛可作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替代药物。

常规剂量为每天180毫克,口服。

二、抗凝药物1.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抑制凝血酶原的活性,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华法林适用于伴有房颤、瓣膜病等易发生血栓的患者。

常规剂量为每天3-10毫克,口服。

2. 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比华法林更好的安全性。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达比加群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

常规剂量为每天150毫克,口服。

3. 利伐沙班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比华法林和达比加群更好的安全性。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利伐沙班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

常规剂量为每天10毫克,口服。

三、降血压药物1. 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血压,改善脑部血流。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硝苯地平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常规剂量为每天30-60毫克,口服。

2. 硝普钠硝普钠是一种静脉注射的抗高血压药物,可迅速降低血压。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硝普钠适用于血压过高、病情危重的患者。

常规剂量为每分钟5-10微克,静脉滴注。

3. 氨氯地平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血压,改善脑部血流。

抗凝药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有什么相同点及区别,能够相互替代吗?

抗凝药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有什么相同点及区别,能够相互替代吗?

阿司匹林和波立维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任何血栓形成前都是血小板先聚集激活,所以抗血小板聚集就可以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二者有什么区别呢?1.作用机理不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通过环氧酶(COX)-l 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 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

而波立维则需肝脏细胞色素P450 酶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与P2Y12 受体不可逆结合,阻断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适应症不同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比如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及中风的发作风险。

而波立维一般用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抗凝治疗。

也就是说阿司匹林适合于长期口服预防心脑血管病及复发,或者中风后遗症的病人。

而波立维适合于近期发作的中风和心肌梗塞病人,以及心梗后支架植入术后的病人。

3.副作用不同阿司匹林直接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并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损伤。

而氯吡格雷对胃黏膜只有轻微的刺激性,也不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氯呲格雷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大多较短暂,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

4.价格不同阿司匹林价钱便宜,能被老百姓接受,而波立维价格较高,长期口服经济上带来一定的负担。

由于二者作用机理不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波立维可以联合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叫做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术后或者脑梗塞急性期。

消化道出血,需警惕脑梗

消化道出血,需警惕脑梗

视 ,早 期 防治 。
含糊不清,并伴有右下肢运动 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遂转入我院。
经检 查 ,诊 断 为 上 消化 道 出血 并 脑梗 塞 。 患者 家属
很 不 理 解 :患者 既往 无 胃病 史 , 为何会 上 消化道 出 血 ?上 消化 道 出血 与脑梗 塞 又有何 关 系?
◎对伴有 高血压 、血脂异常及冠心病等动脉硬

其常见诱因。非 甾体抗炎药可直接刺激 、损伤 胃黏 膜 ,削弱黏膜 的屏障保护功能 ,并可降低血小板的
凝 血 功 能 ,导 致 上 消化 道 出血 。 因此 ,长 期 服 用 阿
旦 确 诊 为 脑梗 塞 ,迅 速 控 制 脑水 肿 ,降 低 颅
内高压 是 治 疗 的关 键 , 同时应 尽 早 使 用 胃黏膜 保 护 剂 ( 如 枸橼 酸 铋钾 ),防止 感染 及 其他 并 发症 ;早
用阿 司 匹林 。一周 前 ,张 大爷 出现 黑便 2 ~3 次/ 天。
治 疗 上 有 一定 的矛 盾 和难 度 ( 如 止血 药 物 可 能 加 重
脑 栓 塞 ),导 致 患 者 预后 不 良 。因此 ,更 应 高 度 重
在 当地 县 医 院按 上 消化 道 出血 治 疗 两 天 , 出现讲 话
宣 l l — I 譬 霍 萄 j i i I i 编 辑 杨 丽 伟 哪 z @ 。 ・ c 。 m
量 的降低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脑组织灌注不足 , 本 身 已存 在明显狭 窄 的脑 血管 ,只有最大 程度扩 张 、增加血流量 以提高供氧 。当血红蛋 白下降至一
化 因素 和 肝硬 化 病 史 的 老年 患 者 ,应 警 惕 并 发 急 性 脑 梗塞 的危险 。 如 果 发 现 上 消化 道 出血 者有 意识 持 续 障 碍 时 ,

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462020年 第29期阿司匹林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可起到一、二级预防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但是在该药物服用后,不仅能够达到抗血栓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最为严重的表现就是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而一旦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往往会严重危害其自身健康,那么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中,该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呢?一、服用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抵抗血小板凝集,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存在相关风险的情况下,长时间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对心梗、脑梗等病症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且该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预防价值是其他药物所难以替代的。

但阿司匹林在药物作用中,可抑制可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生成,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增加血管内炎症介质,因而其往往会对患者的胃黏膜屏障保护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导致胃部发生溃疡、糜烂甚至出血等情况。

因而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之前,就需要先对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服药的前1年内,也需要注意关注自身的各项生命指标,一旦出现腹痛、呕血、黑便、柏油样便等表现,据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观察,判断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接受对症治疗。

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危害?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往往会导致患者机体血容量减少,进而促使其外周循环衰竭,若出血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同时,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发生时,还会导致机体心肌灌注减少,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及梗死。

所以对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的病人来说,在发生大出血后往往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如此一来则会进一步加大其发生血栓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注意,阿司匹林本身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因而很多患者在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消化道出血时通常没有显著症状,不易被发现,常会导致病情延误。

阿司匹林副作用大,是否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阿司匹林副作用大,是否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合理用药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阿司匹林更容易引起消化道副作用。

有人问,能不能用副作用相对小一些的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氯吡格雷并不能发挥出抗血小板的作用。

而且如果只是因为潜在的风险,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性价比也并不合适。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用位点不同阿司匹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物,它能不可逆地使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COX )乙酰化,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产生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

氯吡格雷则是作用在血小板中的二磷酸腺苷(ADP )受体,抑制ADP 对血小板产生的诱导聚集反应,产生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

二者对血小板的作用位点不同,但最终都可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为抗血小板药物,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实际应用上,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在一年内,常需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进行“双抗”治疗,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的影响动脉支架的患者在一年之后,以及其他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需要进行“单抗”治疗的时候,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而不是氯吡格雷。

这首先是因为阿司匹林很便宜,每日仅需0.5元,而氯吡格雷则每日需要15元,用药成本相差30倍。

其次,阿司匹林在口服吸收之后可以直接对血小板产生抑制作用,而氯吡格雷则需要通过肝脏的CYP2C19酶进行生物转化之后才会产生作用。

CYP2C19酶在不同人群中活性不同,CYP2C19基因缺失以及慢代谢的人群在服用氯吡格雷时并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抗血小板作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建议,需要服用氯吡格雷的人群应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以确定服药是否有效。

在美国白人与黑人中,这种慢代谢基因概率分别占2%与4%;而在中国人中,这种慢代谢基因概率高达14%。

也就是说,有部分中国人服用氯吡格雷后并不会产生预防血栓的效果。

如果要求在服药之前进行基因检测,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接受。

天然“阿司匹林”被发现了,就藏在你的厨房里,常吃远离脑梗~

天然“阿司匹林”被发现了,就藏在你的厨房里,常吃远离脑梗~

天然“阿司匹林”被发现了,就藏在你的厨房里,常吃远离脑梗~脑梗塞是一种突发的脑部疾病。

近年来,患脑梗塞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趋于年轻化,这与日常饮食作息不规律有很大关系。

此外,对于不规则性脑梗死患者来说,这种疾病也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身体器官功能大不如前的患者。

此外,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能力也会下降。

如果不加以调节,还会导致血管堵塞,引发脑梗塞。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

但如果能在日常中做好血管的保养,就能让血管保持“年轻状态”,不堵塞,不硬化。

那么,脑组织就不会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也就不会发生脑梗死。

食疗是日常血管保养至关重要的一步。

厨房里藏着堪称“天然阿司匹林”的食物,常吃可远离脑梗。

1.茄子茄子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黏附力,提高血管弹性。

此外,常吃茄子还能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防止血管因高血脂而受损。

2.芦笋芦笋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天冬酰胺,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有助于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抑制血脂的产生,避免血液粘稠和血管堵塞的发生,更好地保护血管健康。

3.大豆大豆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者都能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保持心脑血管的通畅。

4.巴西蘑菇巴西蘑菇又名姬松茸,是一种名贵的菌类食材,对血管的保养有很好的作用。

它含有核酸,亚油酸等物质成分,能起到清理血液废物,疏通血管,防止血管堵塞硬化的作用。

5.坚果坚果中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减少身体对坏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而且坚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坏胆固醇的代谢。

引发脑梗塞的五大坏习惯1.过度工作如果过度劳累或休息不好,就会工作学习,血压的波动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的表现,非常容易引起脑梗死。

2.吸烟长期吸烟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因为烟毒会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管收缩,使血管变窄,非常容易发生脑梗塞。

3.饮酒饮酒,尤其是烈酒,长期如此,对血管的危害不言而喻。

它的效果不输“阿司匹林”

它的效果不输“阿司匹林”

它的效果不输“阿司匹林”它的效果不输“阿司匹林”,平时吃几口,血栓或许远离你02-28大家好,这里是养生健康小常识。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就是:它的效果不输“阿司匹林”,平时吃几口,血栓或许“远离”你。

其实说到阿司匹林,相信很多的中老年人可能都非常熟悉吧,再不显示生活中很多的中老年人会在家里常备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对于缓解疼痛以及疏通血管来说都有很好的功效,而且经常吃阿司匹林还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但是阿司匹林也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的我们经常吃药的话肯定是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健康,那么我们能不能够通过食物来代替阿司匹林呢?其实有几种食物被我们称为天然的阿司匹林,如果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一点的话,或许也能够达到疏通血管的功效,让我们远离血栓,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茄子其实茄子一般情况下是在夏天成熟的,如果说大家在夏天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可以用蒜泥来做一个蒜泥茄子,其实蒜泥茄子的味道是非常好的,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大家不知道其实蒜泥茄子经常吃的话,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因为他们也有帮助我们软化血管的作用。

大蒜能够杀菌消炎,而且这能够让我们的血管更加干净,这两者搭配在一起,自然就能够帮助我们远离心脑血管疾病了。

2、刀豆说到刀豆,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其实它里面含有的营养成分是非常多的,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能够帮助我们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且还能够让我们血液里面的垃圾和毒素更快的排出体外,让血管更有弹性,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多吃一点,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血管堵塞,让血栓远离我们。

3、木耳莫尔被人们称为血管的清道夫,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清除血管里面的垃圾和毒素,而且如果说我们把木耳和山药搭配在一起的话,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山药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它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对于山药和木耳这样的搭配其实是非常有助于我们清除心脑血管疾病的,让我们远离血栓,让血管更加健康。

氯吡格雷能代替阿司匹林吗

氯吡格雷能代替阿司匹林吗

氯吡格雷能代替阿司匹林吗
佚名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编辑同志:我今年58岁,患有冠心病已经半年了,一直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性治疗。

3个月前,我突然出现了便血的症状。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确诊我患了上消化道出血,让我住院进行治疗,并立即停用阿司匹林。

将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后,医生建议我不要再服用阿司匹林,改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请问,氯吡格雷能完全代替阿司匹林吗?
【总页数】1页(P27-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羧酸衍生物血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J], 张宏;石桂芳
2.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 [J], 刘汉;蓝菊松
3.氯吡格雷能代替阿司匹林吗 [J], 无;
4.吲哚布芬 / 氯吡格雷对比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J], 李海霞;王小静;化蕊;王大军;孟范文
5.氯吡格雷、依贝沙坦预防房颤患者血管事件的试验(ACTIVE W)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口服抗凝药治疗房颤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J], 吴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奥美拉唑不同给药途径对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不同给药途径对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不同给药途径对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张志宏【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2(031)010【摘要】目的:比较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经静脉和口服两种不同用药途径下,在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3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01例,女62例,年龄48~82岁,平均65.2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例,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口服,1日2次,疗程14天;B组83例,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14天.脑梗死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75mg/d).观察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7.50%(6/80,其中胃黏膜糜烂4例、胃溃疡2例);B组7.41%(6/81其中两例退出实验,胃黏膜糜烂4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静脉和口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均好,无明显差异.但口服用药经济、方便、患者耐受性好,便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748-750)【作者】张志宏【作者单位】748300甘肃定西,漳县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早期鼻饲奥美拉唑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预防中的应用 [J], 师秀红2.奥美拉唑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J], 朱涛3.奥美拉唑和复方铝酸铋颗粒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J], 王建宁;张郁青4.早期鼻饲奥美拉唑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预防中的应用 [J], 师秀红5.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预防重症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J], 罗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没有能代替阿司匹林,预防消化道出血的脑梗药?
首先纠正一下这个问题里的一个概念,阿司匹林不是脑梗药,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血小板的凝集,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在具有相关风险的情况下,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梗、脑梗都有一定能够的预防作用,这也是多个临床指南中的共识。

阿司匹林目前在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能够替代。

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首先要确有适应症,也就是说确有相关的心脑疾病风险,其次是要注意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阿司匹林本身对于胃黏膜就有一定的刺激性,而它的作用机理又会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前列腺素的分泌对于维持胃黏膜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这两个因素,因此,在应用阿司匹林这个药物之前,一定要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前12个月,也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各项指征,如果出现腹痛、呕血、黑便、柏油样便等情况,应停药并尽快就医诊察,是否有消化道内出血的情况发生。

对于阿司匹林这个药物,如果胃肠道不好的朋友,又确需服用,一般推荐这么做: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先进行根除治疗,再行服用阿司匹林;
2. 对于消化道有相关问题的患者,又确需服用阿司匹林的,要充分的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果可以服用的,可以在服用的前12个月,预防性的服用拉唑类的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一般推荐高危患者前6个月使用拉唑类药物保护胃黏膜,后6个月换服H2受体拮抗剂或间隔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关于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其实对于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无论是氯吡格雷,还是替格瑞洛,只要是有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机理,对于服用的患者,就有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关临床证据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方式,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低
于服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因此,目前尚没有药物能够提到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级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