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语的语法作用整理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语文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一部分,它们是由一些特定的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修辞效果,并传达深层的思想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用法,如下所示:1. 形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成语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字,准确地形容或描绘某种事物或情境。
例如,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2. 表达意图和感情:成语可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情感或态度。
通过运用恰当的成语,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成语"大义灭亲"传达了坚守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3. 丰富修辞效果:成语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元素,可以通过借用成语的形式和内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描述一个人目光狭窄、见识短浅时,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起到了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4. 表示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成语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行为方式或处事态度,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
例如,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对于报复的坚定决心。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1. 国士无双: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才能或成就。
强调个体的杰出和独特。
2.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做事领先。
表达了迅速、勇敢地做事的态度和决心。
3.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跳梁小丑:比喻行为鲁莽、可笑且不值一提的人。
揭示出自负和不自量力的负面特征。
5. 自愧弗如:形容感到自愧、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表达了对他人优秀之处的敬意和仰慕。
成语不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汉语成语常见用法解析
汉语成语常见用法解析在汉语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由多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语义和固定的用法。
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和演讲中。
本文将对汉语成语的常见用法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一、四字成语1. 井井有条:形容事物有条理、井然有序,秩序井然。
例句:他的计划非常井井有条,几乎没有出过差错。
2. 由衷之言:表示说话者的心里真实感受,真心实意的话语。
例句:他由衷地感谢老师对他的帮助。
3. 生机勃勃:形容事物充满生气和活力。
例句: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二、三字成语1. 一刀两断:断然决绝地结束某种关系或纠纷。
例句:他和旧朋友一刀两断,再也没有联系。
2. 不可思议:形容某事超出人们理解的范围。
例句:他的成绩优异,简直不可思议。
3. 安居乐业:形容人生活安定,工作愉快。
例句: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现在安居乐业。
三、二字成语1. 悲欢离合:形容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例句: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我们要学会面对。
2. 理直气壮:形容说话或做事情有理有据,充满自信。
例句:他在辩论中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 恬不知耻: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例句:他恬不知耻地抢了别人的东西。
四、成语组合1. 如鱼得水:比喻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中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例句:在这个新职位上,他感到如鱼得水。
2. 动人心弦:形容音乐、电影、文章等感人并且引起共鸣。
例句:这首歌曲真是动人心弦,让人听了很感动。
3. 心灰意冷:形容人因遭遇失败或挫折而失去信心和斗志。
例句:他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无法继续前进。
综上所述,汉语成语作为汉语独特的词汇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掌握常见的成语用法,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成语时有所帮助。
成语两种语境用法归纳
成语两种语境用法归纳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用得恰当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准确。
但同一个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和用法可能会大不相同。
下面咱们就来好好归纳归纳。
比如说“小心翼翼”这个成语,通常我们都用它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十分谨慎,不敢疏忽大意。
就像我们班的小王同学,上次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他答题那叫一个小心翼翼,每道题都仔细读了好几遍,运算过程也写得工工整整,生怕出一点差错。
再看“眉飞色舞”,它一般用来形容人兴奋得意、非常欢快的样子。
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小李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舞蹈,结束后回到班里,跟我们讲述过程的时候眉飞色舞,那神情仿佛还沉浸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呢。
还有“五花八门”,这个词常指种类繁多,花样百出。
有一回我去逛庙会,那摊位上的商品真可谓五花八门,有精美的手工艺品、美味的特色小吃、新奇的小玩具,让人目不暇接。
“破釜沉舟”则表示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比如我们学校的篮球队,在参加全市比赛的关键时刻,队长鼓励大家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放下包袱,全力拼搏,最终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风平浪静”大多形容没有风浪,平静无事的状态。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海边度假,刚开始海上波涛汹涌,让我心里还有些害怕。
但到了傍晚,海面突然风平浪静,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美得让人陶醉。
“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我们班的小张,一说起他喜欢的动漫,那简直是口若悬河,从角色设定到剧情发展,能给你讲个不停。
“画蛇添足”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上次学校组织绘画比赛,小赵的画本来已经很出色了,可他非要在画面上加一些多余的装饰,结果反而显得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就像有些合唱团的成员,唱歌水平不怎么样,却想滥竽充数,一到单独表演的时候就露馅了。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我们村的老张,总想着守株待兔,天天盼着能在路上捡到值钱的东西,结果地里的庄稼都荒了。
成学习语语法的重要性及成语运用
1.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它的句法功能,而且当它入句之后,对其前后的组合成分也常常起着一定的关涉作用。
对此,本节将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是成语的常规用法,一是成语的变通用法。
3.2.成语在常规用法中的关涉作用成语的常规用法,指的是成语入句后保持其意义和结构的稳定。
这里,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一个成语倘若本身已经带有宾语,那么作句子的谓语时,一般就不能再带宾语了。
如果遇到意念上的宾语,要用介词提前。
例如:例1.我请先生给我三天的期限,……一网打尽她!(茅盾《子夜》)例2.……各大村镇虽都办有自卫团,但是并不能真的把些土匪斩草除根。
(吴组缃《官官的补品》) “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是同义成语。
但“一网打尽”是状中式,可以带宾语,如在例1中用作谓语,后边带有宾语“她”;而“斩草除根”是述宾型联合式,本身带有宾语,后边不能再带宾语,如在例2中用作谓语,意念上的宾语“(些)土匪”,由介词“把”提前。
类似这种情况的同义成语,还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恶语中伤/恶语伤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苦心经营/煞费苦心”等。
还有些成语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那么作谓语时,也同样不能再带宾语了。
如“自暴自弃”是主谓型联合式,但两个“自”兼受动者,整个成语是“自己损害自己,自己鄙弃自己”的意思,已带有潜在的宾语,所以不能再带宾语了。
而其同义成语“妄自菲薄”,状中式,后边可以带有宾语。
3.2.2.谓词性成语带趋向补语的情况与一般谓词不同。
一般谓词可以带有多种多样的趋向动词,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而谓词性成语一般只带趋向动词“起来”,表示行为的开始。
例如:例3.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率性连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起来。
(冰心《斯人独憔悴》)例3“不闻不问”带趋向补语“起来”。
不过,偶尔也用“下来”、“下去”作趋向补语,表示行为的完成或继续。
成语用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成语用法知识点总结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多为四字或者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
在汉语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章、演讲、对话等各种语境中,具有概括、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
了解和熟练运用成语,对于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美观度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
一、用法:成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成语可以用作句首、句中或句末的修饰语、主语、宾语、状语等。
下面举例说明:1. 成语用作句首修饰语: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个例子中,成语“人生自古谁无死”起到句首的修饰作用,突出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人们不灭的永恒。
2. 成语用作句中修饰语:例如:“爱屋及乌,他爱你就得爱你的家人。
”这个例子中,“爱屋及乌”用作句中的修饰语,表达了连带爱的意思。
3. 成语用作主语:例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个例子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用作主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意义。
4. 成语用作宾语:例如:“不可多得的机会就在眼前,你要抓住它。
”这个例子中,“不可多得”用作宾语,强调了机会的珍贵和难得。
5. 成语用作状语:例如:“他成年累月地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例子中,“成年累月地”用作状语,修饰了“努力学习”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
二、用法:成语的正反义有些成语有明确的正反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使用相关的成语进行表达。
下面举例说明:1. 相关成语的正反义使用:例如:“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以德报怨”表示用德行回报别人的怨恨;“以怨报德”表示以怨恩回报别人的恩情。
2. 成语正反义使用示例:例如:“有教无类”和“无眼无耳”“有教无类”表示无论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无眼无耳”表示没有眼睛和耳朵,比喻没有眼界和耳闻。
三、用法:搭配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成语的搭配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下面举例说明:1. 成语与名词的搭配:例如:“鸟语花香”和“韬光养晦”“鸟语花香”形容美好的环境和氛围;“韬光养晦”表示隐藏能力,等待时机。
成语中常见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
成语中常见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现象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词法现象,在成语中也有表现:“春华秋实”中的“华”同时也是通假字,同“花”。
常见成语归纳与用法总结
常见成语归纳与用法总结在汉语中,成语是表达丰富含义的固定词组,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成语进行归纳与用法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一、三心二意:形容一个人的心思不专一,经常犹豫不决。
例如:“他三心二意,无法做出决定。
”二、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后患。
例如:“我们应该亡羊补牢,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三、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希望得到意外的好处。
例如:“你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争取。
”四、画蛇添足:形容多此一举,做多余的事情。
例如:“你不要画蛇添足,这样做没有意义。
”五、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比喻不该插手的事情插手了,做了多余的事情。
例如:“他只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值得理会。
”六、杯弓蛇影:比喻对事情过分怀疑和猜疑。
例如:“你不要杯弓蛇影,相信自己的判断。
”七、画龙点睛:比喻在最后关键时刻添加一笔,使事情更加完美。
例如:“你这个观点真是画龙点睛,我完全认同。
”八、口是心非:形容说话与实际的想法不一致。
例如:“他口是心非,根本不打算帮助我们。
”九、一帆风顺:形容事情进展顺利,没有任何困难。
例如:“整个旅行一帆风顺,我们都非常开心。
”十、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举止不正派,不可信任。
例如:“他的为人不三不四,没有好人缘。
”总结:本文对常见的成语进行了归纳与用法总结,并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它们的用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汉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升汉语水平。
让我们一起用成语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吧!。
成语的语法结构解析
(1)并列关系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
形容全副武装。
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失之东偶: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收之桑榆: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承接关系见异思迁:迁: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
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3)目的关系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杀一儆百:儆:警告。
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4)因果关系水滴穿石: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5)主谓关系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6)动宾关系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
经传上没有记载。
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丢失。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成语用法归纳总结大全
成语用法归纳总结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意义。
它们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感染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本文中,将对常用的成语进行用法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1. 亡羊补牢意义:指事情出了问题后才开始采取补救措施。
例句:他们并未提前做好准备,而是亡羊补牢,导致最终失败。
2. 不可思议意义:形容事情出乎意料,难以置信。
例句:他的成功之路一直充满不可思议的幸运。
3. 守株待兔意义:指等待不切实际的事情发生,不主动去争取。
例句: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摒弃守株待兔的心态。
4. 杯弓蛇影意义:形容因过于敏感而猜疑事物的虚幻之象。
例句:他一向杯弓蛇影,对身边的人都充满怀疑。
5. 各有所长意义:形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或优点。
例句:人与人之间各有所长,互相学习可以进步更快。
6. 功亏一篑意义:指因差一点而功败垂成。
例句:他在赛场上的转折点之处犯了个小错,功亏一篑,失去了冠军的机会。
7. 自相矛盾意义:指言行或主张不一致。
例句:他的两种说法自相矛盾,不值得信任。
8. 耳濡目染意义:指长时间受某种影响而逐渐受到影响。
例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他耳濡目染,逐渐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9. 掩耳盗铃意义:比喻明知道事情的真相,却故意自欺欺人。
例句:他故意掩耳盗铃,不愿面对现实的问题。
10. 九牛一毛意义:指数量很大,与整体相比微不足道。
例句:对于大公司来说,几万元的损失只是九牛一毛。
11. 不同凡响意义:形容与众不同,非常出色。
例句:她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使她与众不同,非常不同凡响。
12. 狐假虎威意义:指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
例句:他平时不敢惹事,但一旦有了背后的支持,就狐假虎威地对待他人。
13. 舍近求远意义:形容舍弃近在手边的好处,而追求遥远的利益。
例句:他总是舍近求远,没有珍惜眼前的机会。
14. 水落石出意义:指事情的真相暴露无遗。
例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最终真相水落石出。
成语的用法和造句
XX单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报告根据XX单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的情况,我特别撰写本份报告,详细陈述我单位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工作概述XX单位本着"防患于未然,化解风险助力发展"的原则,积极部署和组织具体的工作,全面加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专项工作。
重大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为此,我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制度,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措施和成效1.制定并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和制度。
为了更好地履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责任,我单位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明确工作流程,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
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开展。
2.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
为了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的重大风险,我单位建立了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
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我单位加强了安全培训和教育。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提高员工对重大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主动识别和化解风险。
4.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我单位完善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我们能够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5.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
为了确保各项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我单位加强了监督和检查工作。
通过定期的巡查和检查,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保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单位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过去的一年中,共化解了X起重大风险事件,未发生一起重大风险事故,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三、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尽管我们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成语用法知识点
成语用法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掌握成语的用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
一、成语的基本用法1.比喻与象征:成语通常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珠联璧合”比喻完美搭配。
2.惯用搭配:成语在使用时常常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拔苗助长”中的“拔苗”不可分开,表示过早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
3.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上有时可以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例如,“如雷贯耳”中的“如雷”形容声音之大,加强了形象的描述。
二、成语的常见用法1.用于修饰名词:成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起到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
例如,“一针见血”中的“见血”修饰“一针”,形容直截了当。
2.用于比较、对立:成语可以通过比较、对立的方式来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才高八斗”中的“才高”和“八斗”形成了对比,强调才华出众。
3.用于警示、劝导:成语常常可以用来警示、劝导他人,通过成语的形象表达方式来加强语气和效果。
例如,“守株待兔”告诫人们要主动积极,不可过于依赖外在机会。
4.用于叙述、解释:成语也可以用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和解释一些现象或原因。
例如,“一曝十寒”的成语,可以解释一时得意忘形的后果。
5.用于标题、引语:成语也经常可以用作文章的标题或者引语,突出主题和点明观点。
例如,“忍辱负重”可以作为一个文章的标题,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用多义成语:多义成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运用,增加语言表达的变化和丰富性。
例如,“兵强马壮”可以表达军队的实力,也可以用来形容身体健壮。
2.陈述与反问:在句子结构上,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加强陈述的语气,也可以用于反问,增强反讽的效果。
例如,“一败涂地!”表示完全失败,“一事无成?”表示事情没有任何成果。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以下是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的一些常见特点:
1. 意思:成语的意思通常是通过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来表达的,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例如,“画蛇添足”表示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的行为。
2. 用法:成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在句子中起到修饰、补充、强调等作用。
例如,“他的演讲真是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的“叹为观止”就是用来形容演讲的精彩程度。
3. 固定搭配:成语通常具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一马当先”不能说成“一牛当先”,“破釜沉舟”不能说成“破斧沉舟”。
4. 理解:理解成语的意思需要考虑其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和语境等因素。
有些成语的意思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区分。
总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可以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成语分类 语法功能
成语分类语法功能
成语是中国人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富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汉语中,根据其语法功能,成语可以分为主谓成语、定语成语、状语成语和补语成语四种类型。
主谓成语是由一个名词或代词做主语,一个动词做谓语构成的成语。
例如,“扬眉吐气”、“积重难返”、“狼吞虎咽”等等。
这些成语通过描绘主体的行为或状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境况。
定语成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属性、特点或数量。
例如,“千篇一律”、“百发百中”、“一针见血”等等。
这些成语通过形容词或数
量词,对所修饰的名词进行补充或限定。
状语成语是用来表示动作或情感的成语,它可以修饰整个句子或动作的方式、
时间、地点等。
例如,“一气呵成”、“心照不宣”、“目瞪口呆”等等。
这些成语通过
描绘动作的方式或情感的状态,给整个句子增添了更多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补语成语是用来补充完善句子的成语,常常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后面,起到补
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劳燕分飞”、“捧腹大笑”、“耳濡目染”等等。
这些成语通过
补充信息或者说明结果,让句子更具表达力。
成语分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既可以丰富汉语表达的方式,又
能够加深对成语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
通过熟悉各类成语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成语,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韵味和表达力。
成语作用知识点总结
成语作用知识点总结在中文语言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由于成语的存在,中文语言更加富有韵味和文化底蕴。
由于成语表达的含义丰富,因此成语也成为中文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成语的定义及特点成语,是由若干字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可以说,成语是中国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
成语由于历史悠久,情感深厚,成为了表现中国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1. 固定词序,没有语序的变化。
2. 解释少,含义丰富。
3. 构词多样,有形象性。
4. 来源多样,有历史渊源。
二、成语的意义和作用1. 丰富中文表达和表现功能。
成语可以在文章或者演讲中运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丰富。
2. 传递文化信息。
成语来源于历史和文化,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包括历史、文化和道德。
3. 唤起联想和共鸣。
成语往往代表着一种情感或者思想,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
4. 体现智慧和文学品位。
成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使用成语不仅能够展现智慧,还能够体现出文学品位。
三、成语的分类和特点成语根据其来源、含义和用法,可分为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成语来源、成语含义、成语用法等。
1. 成语来源类。
成语可以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典故成语、歇后语、古诗成语等。
这些成语都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
2. 成语含义类。
成语的含义往往与具体的典故相关联。
成语的含义丰富、富有文化内涵。
3. 成语用法类。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可以用于修辞、比喻、概括和象征等。
四、成语的作用和意义成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语言表达。
成语的使用丰富了中文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2. 传承历史文化。
成语源远流长,往往与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成语也成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
3. 增加修辞效果。
成语在修辞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4. 体现文学品位。
成语是中文的独特表达方式,使用成语不仅说明作者的智慧,还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文学品位和素养。
高考语文备考注意成语使用的语法作用
注意成语使用的语法作用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高考中保留的考试项目。
考查时,我们除了对成语意义及对成语所处的语境正确把握外,还要对成语所起的语法作用也要予以重视,否则,会犯语法错误。
Ⅰ。
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1、公园里有许多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鲜艳极了。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
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单一的花。
另外,此处也不能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杜鹃花”。
2、他家院子里有几棵行将就木的松树,今天早晨,他把它们全部刨掉了。
行将就木,意为人之将死,而不能用来修饰“松树”。
3、今年冬天,山东有些地区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难能可贵,指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好,值得表扬肯定,只能用于人。
其它的如“寸草不留的土地”、“不绝如缕的歌声”、“入木三分的启发”、“首当其冲的事情”、“责无旁代的责任”等等。
Ⅱ。
注意后面不带宾语1、有些领导干部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
2、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语文成绩。
3、有些人已司空见惯这些浪费现象了。
“漠不关心”、“妄自菲薄”、“司空见惯”,这三个成语后面均不能带宾语。
另外如:“耳濡目染了这些事情”、“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求全责备自己”、“视而不见这些事情”等词后也不带宾语。
Ⅲ。
貌似恰当其实多余??成语使用的一种常见毛病①旧中国政治腐败,官吏昏庸,兵连祸接,致使人民生灵涂炭。
②他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生产出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新产品。
③我们班众多的莘莘学子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学习,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其中有十多位同学考入了重点大学。
这三个句子粗读一遍,似乎比较通顺,没有什么语病。
加点的成语也好象使用比较准确。
可是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了。
三个成语的使用都有问题,而且属于同一类毛病。
都和前面的一个词语语意重复。
也就是说如果假定成语使用没有问题的话,每个句子里就都有了一个多余的词语,分别是“人民”、“想尽”、“众多的”。
成语的语法作用
成语的语法作用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做谓语,有的只能做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
如:1、这则笑话,对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给予了有力讽刺。
解说:“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前面常有表明对象的介宾短语“对……”作修饰语。
它后面也不能带宾语。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解说:成语“出奇制胜”,意思是“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
它可以用作谓语,如老舍作品中的“姑母和大姐的婆婆若在这种场合相遇,她们就必须出奇制胜,各显其能……”;也可用作定语,如秦牧作品中的“人们几乎在选择竹料、制作种类、加工技巧等一切方面,都有出奇制胜、清新独创之处”。
但应注意,“出奇制胜”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句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它后面带上了动作行为的对象“叛军”。
去掉“叛军”二字,这个句子就通畅明白了。
3、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摧枯拉朽——指摧毁枯草,折断朽木。
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势力。
它不能做“创造力”的修饰语。
4、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古代官名。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司空李绅宴请刘禹牛锡,席间有歌伎劝酒,刘作《赠李司空伎》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句。
后来就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奇怪。
“司空见惯”是个成语,实际使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用作动词,更不能带宾语。
它可用作谓语,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司空见惯”(《工人日报》1997年10月22日《走依法治国之路》);也可用作定语,如“我们过去司空见惯的合同书,虽然也按程序办理,但远不如国际合同那样严密和富有刚性”(《工人日报》199 7年11月5日《合同意味着什么》)。
含特殊语法关系的成语
含特殊语法关系的成语
作者:贾延按
这类成语指宙汉语遗留下来的至今仍被大量使用的,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的成语。
一、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如星罗棋布(像星屋一样罗列在天空,像棋子那样布满围棋盘。
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壁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
2.表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
3.表处所、时间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说、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
二、使动用法如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一鸣惊人、毁家纤难、祸国殃民、降龙伏虎、惊天动地。
三、意动用法如贵耳贱目、人贵自如、兵员神速、是古非今。
四、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陈言之务去、马首是赡、唯利是图。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5篇)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5篇)第一篇: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成语的解释和用法天伦之乐【解释】: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津津有味【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锐不可当【解释】:锐:锐气;当: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忍俊不禁【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耿耿于怀【解释】:耿耿:有心事的样子。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词性为贬义引人入胜【解释】:胜:胜境。
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目不暇接【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令人”后自命不凡【解释】:自命:自认为;凡:平凡。
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语法】:偏正式;词性为贬义鳞次栉比【解释】:栉:梳篦的总称。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可歌可泣【解释】:泣:不出声地流泪。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叹为观止【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语法】:连动式: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注意点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家喻户晓【解释】: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娓娓动听【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如火如荼【解释】:荼:茅草的白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语法作用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做谓语,有的只能做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
如:
1、这则笑话,对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给予了有力讽刺。
解说:“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前面常有表明对象的介宾短语“对……”作修饰语。
它后面也不能带宾语。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解说:成语“出奇制胜”,意思是“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
它可
以用作谓语,如老舍作品中的“姑母和大姐的婆婆若在这种场合相遇,她们就必须出奇制胜,各显其能……”;也可用作定语,如秦牧作品中的“人们几乎在选
择竹料、制作种类、加工技巧等一切方面,都有出奇制胜、清新独创之处”。
但应注意,“出奇制胜”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句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它后面带
上了动作行为的对象“叛军”。
去掉“叛军”二字,这个句子就通畅明白了。
3、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摧枯拉朽——指摧毁枯草,折断朽木。
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势力。
它不能做“创造力”的修饰语。
4、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古代官名。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司空李绅宴请刘禹牛锡,席
间有歌伎劝酒,刘作《赠李司空伎》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句。
后来就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奇怪。
“司空见惯”是个成语,实际使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用作动词,更不能带宾语。
它可用作谓语,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司空见惯”(《工人日报》1997年10月
22日《走依法治国之路》);也可用作定语,如“我们过去司空见惯的合同书,
虽然也按程序办理,但远不如国际合同那样严密和富有刚性”(《工人日报》199 7年11月5日《合同意味着什么》)。
改法:一是在“司空见惯了”后加一“的”字;另一是把全句改为“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我们司空见惯”;第三种改法最简单,删去“司空”二字就行了。
5、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语文成绩。
解说:词义是过分地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成语作用是作谓语、宾语,不能用于别人。
可以改成对自己的语文成绩不要妄自菲薄。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
6、耳濡目染了这些事(耳濡目染:经常看到听到,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作谓语
不能带宾语。
)
7、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解说: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意思用对了,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
求全责备只能作定语和谓语。
8、视而不见这些事情(错,视而不见:看见了同没看见一样。
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对这睚事情视而不见。
同样:
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盘中的黑色丝绒袍好象视而不见,对响在耳边的一遍遍经文好象听而不闻。
9、十余年来,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这幅画,它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
分析:成语的逻辑宾语往往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变成了受事主语,或者虽不是受
事主语却在前边套于状语中,或者全句干脆就是被动句,後边就无须带、乃至不能
带宾语了。
10、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
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
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
语境。
——此类具有特殊句式的常用成语还有;一蹴而就(限否定句)、等量齐观(限否定句)、相提并论(限否定句)、同日而语(限否定句)、等闲视之(限否定句),无时无刻(限否定句)等。
肝胆相照(不能做状语)、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赫赫有名(只能做定语、谓语)、正襟危坐(不能带补语)等。
发扬光大:指充实发展使美好
的事物更加显得盛大。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