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通论(十四) 句首的“夫”和指示代词的“夫”的辨别: 位于句首的“夫”后来虚化为句首语气词, 主要起提起话题的作用,表示要发议论。要 注意辨别“夫”的这两种用法的区别。作句 首语气词的“夫”的用例如: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六)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可译为 “在”。例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 白。‛——“以‛表示时间。‚以彊壮出‛即在壮 年时出使。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以‛都表示动作行 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相当于‚在‛。
注意区别“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以”既可充当介词,亦可充当连词,这两种用法 有时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需要辨别。尤其是介词 “以”经常可以省略宾语,这样“以”就直接出现 在动词前面,看起来就同连词“以”更为相象。 对于“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的辨析,主要应 从它们的语法功能考虑。介词“以”的功能是介进 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即使宾语省略,理论上也是 可以补上宾语的。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羹)遗之。‛——“以‛后面省略宾语 ‚羹‛,在理解时要补上(请允许我把羹送给她 吃)。如果不补上的话,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会感到句子成分的残缺。

“则”用在前项中表示姑且承认某种情况, 后项则从另一角度予以否认或说出与此相反 的情况,构成让步关系的复句。“则”可译 作“固然”、“虽然”、“倒是”等。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那个居室倒 是很近,但是那个人却离我很远。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 也。’‛——好虽然是好,但是还不能用这 个来同吴国作战。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 如: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 广。‛——老天爷不因为人们讨厌寒冷而中止严冬, 大地不因为人们嫌恶遥远而停止它的宽广。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 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因 为不在这上面用力;因为不在这方面用眼力;因为 不在他们身上用恩典。

介词 “为” (一)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 等。例如: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划事情不够忠诚吗?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为他请求制地(作 封邑)。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例 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都为了利益而前来;都为了利益而前往。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意思是文章和诗歌都是为了时事而著作的。

连词“以”则不然。有时看起来,好象在“以” 的后面也可以补上宾语,但是这个补上的内容 其实在“以”的前面已经出现,补上所谓的宾 语,反而会觉得累赘。 例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 撞,卫士仆地。‛——“以撞‛似乎可以补成 ‚以之撞‛,即用盾来撞。但是补上的内容 ‚盾‛在‚以‛的前面刚刚出现,因此这里的 ‚以‛其实是连词,也不需要补什么‚宾语‛。

(四)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 “对”、“向”。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 跟外面的人说。 ‚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为余言‛,即对我说。 (五)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 构成“为+名词(或代词)+所+动词”的被动句式, 读为wéi。例如: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 之。‛——“为赤帝子斩‛即‚被为赤帝子斩杀‛。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为江充所败‛即被江 充打败。

“则”有时可以用在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中,含有 假设的意思,可译为“假如”、“如果”。
‚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 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则汉欲挑战‛,即如果汉军想要挑战的话。 ‚则‛在此为表假设的连词。 ‚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 ——那秦国假如肆无忌惮地称帝的话,那么我鲁仲 连只有跳进东海去死了。‚则‛也是表示假设。
对比“夫”作代词的用例: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区别的办法。大致如下: 首先,作代词的“夫”主要充当定语,因此它的后 面一般应该是受定语修饰的名词性词语。④⑤⑥三 句都是这样。而语气词“夫”后面未必是名词性词 语。如①句“夫”后面就不是名词性词语。 其次, 语气词“夫”一定位于句首,如①②③都是。而代 词“夫”不一定要位于句首。如⑥的“夫”就位于 句中 。
பைடு நூலகம்

《大词典》收有:18.连词。表承接。a.用于顺 承,犹即,就。19.连词。表承接。b.用于逆承, 犹言原来,早已。20.连词。表承接。c.所连接 的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结果,犹言就,那么。 21.连词。表转折,犹却。22.连词。表平列。 23.连词。表递进。犹而。24.连词。表假设。 犹若,如果。25.连词。表因果。犹因此,所 以。26.连词。表选择。27.连词。表让步。犹 言固然,虽然。
介词 “以”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 为“用”、“拿”。例如: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以‛相 当于‚用‛、‚拿‛。
‚以千金为鲁连寿。‛——用千金来祝鲁连 长寿。
(二)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可译为“率领”。 例如: “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家族离开 了虞国。 ‚平明,汉军乃知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五千骑‛即率领五千名骑兵。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夫”的用法区 分开来。即,不在句首的“夫”肯定不是语气词, 如⑥;后面是非名词性词语的“夫”一般是语气词, 如①。 对于既位于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 “夫”,则只能根据文意来加以辨别。辨别的依据 是:代词“夫”具有特指的意味,它的后面一般是 个别的、特定的对象;语气词“夫”由于是发议论, 所以它所针对的往往是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如② ③④⑤都是“夫”既在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 的情况。但是④⑤的“夫”后面的名词都指代特定 的个别的对象,而②③则带有“凡是战争”、“凡 是大国”的意味,即针对普遍的问题发议论。所以 ④⑤句的“夫”为代词,而②③句的“夫”为语气 词。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可译 为“凭着”、“依靠”、“按照”、“论”等。例 如… “今以三寸舌为帝王师。‛——“以三寸舌‛即凭借三 寸不烂之舌游说。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以时‛ 即按照季节时令。


(四)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把”。例如: “此天以臣授陛下。‛——“以臣‛即‚把臣‛,意 思是,这是老天爷把我授予陛下您的。 ‚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以城‛即 ‚把城‛,秦不把城邑给予赵国。 (五)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 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因为 这个人的言谈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这个人的品行 不好就废弃他的好言论。
古汉语通论 (十三) 连词 介词
连词 “以” (补充) “治国之音安以乐;乱国之音怨以怒;亡国 之音哀以思。”——“以”连接两个形容词, 表示并列关系。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以”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
连词 “则” (补充)

用在两个以上的并列分句中,表示列举,或表示在 对比相关的情况下结果的不同。可译为“就”或不 必译出。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则‛用在两个相对 比的句子中,表示‚入‛、‚出‛两种情况下的列 举和对比。意思是,进入朝廷在心里否定当政者, 出了朝廷在里巷议论当政者。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则‛也是用在两个相列举的分句中, 意思是,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是因 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高而忧 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