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

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纯西方艺术形式走进中国,以其自身为载体开始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钢琴更作为中国新音乐的一个种类在中华大地上开始它新的生机。它是国人在经过剧烈的思想理论辩争过后自主选择的音乐形式,它的引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它的创新更印证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标签: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内涵;民族意蕴

钢琴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最初传入中国时只为在华外国人服务,广大的中国大众对这一艺术形式没有什么认知。随着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新式学堂教育的开展让钢琴走进中国学生的视线。从此,钢琴音乐开始慢慢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在为社会各界人士认知的过程中奠定广泛而深厚的发展基础。钢琴在西方世界中素来有“音乐皇帝”的美誉,可见其地位之高。纯美的音色,丰富的音响,再加之钢琴的造价不菲,这就使得钢琴在经济大城市中更容易得到传播。

1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

20 世纪初,当中国作曲家在学习欧洲作曲技术并运用音乐创作实践时,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欧洲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创作之间,存在着一个如何适应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背负着历史赋予他们“出国求学以振兴中华”的责任。即使是在西方文化氛围浓郁的欧洲,他们心中依然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时刻想着将自己所学付诸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20 世纪30 年代,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提出了“借西洋音乐之长,补中国音乐之短”的倡议,作曲家黄自也提出以西方作曲技法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理想。音乐界诸多作曲家开始了钢琴音乐创作领域内的大胆创新与实践,正是在想法与行动同步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才得以产生。中国作曲家的钢琴音乐创作,从最初的模拟创作,到民族风格的摸索,再到民族音调与西方创作技法的纯熟融合,经历了近百年的路程。从作曲“中国化”的尝试,到“民族化、大众化”的美学要求,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创造了民族化钢琴作品的繁荣时期,熬过了“文革时期”的万马齐喑,迎来了钢琴音乐创作多元化的崭新格局。中国很多老一辈的作曲家,大都出生在征战四起的动乱年代。他们目睹了国人生活的凄苦,感慨于历史赋予自身的国仇家恨,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似乎如基因一般留存在血液之中,并表现在其创作的作品上。例如,作曲家陈田鹤在目睹日军连番轰炸重庆市中心区的恶行、数千民众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状之后,创作了钢琴曲《血债》。在这首作品曲谱上方有这样一段话:“二十八年五月三、四日,敌机狂炸重庆市区后,人民疏散四乡,途中所见,惟挈老携幼之难民,其状至惨,写此以志同胞流离愤慨之情,田鹤五月十四日于小龙坎。”国内专门从事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并不多见,但是很多音乐家都在钢琴创作领域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 年)为钢琴音乐“中国化”开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江文也、江定仙、瞿维、丁善德等人为钢

琴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培勋、蒋祖馨等人和前人共创了钢琴音乐创作的繁荣时期,汪立三、储望华、黎英海等人更是让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中得到极致的运用,权吉浩、陈怡、陈铭志、赵晓生等人则是将中国文化传统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中得以体现。中国作曲家们身处的年代赋予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他们自身的民族感召力是激发其创作的力量之源。可以说,每一首优秀钢琴作品中,都包含了作曲家“探索”、“创新”的精神,蕴藏着民族文化的潜力。

2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

2.1淡景重情的文化取向。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情感体现主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属于一种社会情感,充分表现了人们的各种心理情绪。对于感传达主要通过艺术这一媒介,艺术的产生目的也是为了充分的表达情意,而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发展也离不开情感体现。无论是西方钢琴文化的发展还是中国钢琴文化的发展,都是通过表情达意来体现的,而中国独有的钢琴文化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模拟和表现,并逐步的转向对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由此形成了一种淡景重情的文化价值取向,钢琴文化发展轻视景色模仿,而注重情感抒发同时又以追求神形兼备意境为主。如由乐器、歌曲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百鸟朝凤》、《黄河》、《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夕阳箫古》等,作者运用钢琴乐器巧妙的表情达意,不仅将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而且充分的体现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促使人们更好的领悟其中情感。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淡景重情的文化价值取向非常显著,而究其根源,这主要与我国传统的音乐发展习惯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2.2钢琴音乐文化与民歌文化、戏曲文化融合民歌文化和戏曲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精粹,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大多数民歌均来自于劳动人民日常劳作过程中的口头创作,经理了历史的沉淀,凝聚了劳动人民的结晶。此外,民歌题材各种各样,曲调意蕴丰富,如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这些特色浓郁的民歌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钢琴文化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与传统的民歌文化融合为一体。如殷承宗的《黄河》充分吸收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船夫曲》中民间船工的号子音调,使钢琴演奏显得波澜壮阔,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祖国母亲河的热爱。同时,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也融合了传统的戏曲文化,如剧种唱腔设计、戏曲方言等,由此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音乐文化特色,对于钢琴音乐文化与戏曲文化的融合体现,如李其芳编制的《河南曲牌》,其中就采用了四级音、重复音、豫剧音复调对位等,在演奏过程中,听众能够充分感受到河南方言的风格特色及文化韵味,同时充分体现了钢琴文化与戏曲文化的融会贯通。

2.3柔顺静态的价值取向。就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柔顺静态的钢琴文化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安稳、平和、柔顺情感,但这并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表现大自然生命力的形式,这种价值文化取向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来说,更多的学者趋向于追求平静安稳的山水风景,重于享受恬静悠远、意蕴深远的境界,当前,我国很多具

有特色的钢琴作品都充分体现了柔顺静态的价值取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黎英海由琵琶曲改变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此曲目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我国特色的民族技法,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钢琴演奏的手法再现了琵琶曲演奏出的山水相连、皓月当空、渔舟晚归的情境,充分展现了中国钢琴文化中的特色文化价值,对于我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发展意义深远。

2.4含蓄内敛的价值取向。含蓄内敛所展现的主要是一种含蓄美,内容层面表现简单易解,而内涵意义深邃,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含蓄价值文化。如通过以物拟人表达男女爱情的《思春》、《双飞蝴蝶》等,通過含蓄委婉手法展现江南女子情爱的《茉莉花》、《采花》等。其中,《思春》钢琴曲通过演奏充分含蓄的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思想及感悟,全曲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随着滚滚春雷由远近,为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第二部分,静谧含蓄的音乐小曲隐隐的透出了少女的心中情怀,而后曲调峰回路转,达到了激动人心的高潮,而最后曲调又回转到起点,曲子若隐若现,逐渐的消逝。钢琴演奏的表达效果意味深长,由此深刻表达了中国的特色钢琴文化,体现了含蓄内敛的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