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国家对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常以“14(A)”或“12(B)”代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西方人最忌讳的还是13人同桌共餐。对“星期五”和“3”这个数字,也为很多西方人所忌。特别是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点燃三支烟。若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 。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日本人则忌讳“4”和“9” 。在美国还有“零年灾难”之说。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年尾数为“0”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除里根外,都没有活着离开白宫,其中有4人被刺身亡,3人病死。自从1840年以来,凡是在尾数为“零”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大都是处境不妙,且不能活着离开白宫。美国人称这个可怕而离奇的巧合现象为“零年因素”。

1840年,哈里逊当选为美国第9任总统,但他不久即患肺炎,在他宣誓就职后1个月即告去世。

1860年,林肯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在连任期内遇刺身亡。

1880年当选的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于1881年7月2日被一位曾经申请领事职务未获批准的失业者吉托开枪击中,同年9月去世。

1900年,麦金莱当选为第25任总统。次年他出席泛美博览会时,遭到一个名叫乔尔戈什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枪击,于同年去世。

1920年,哈定在竞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29任总统,于1923年病逝。

1940年,罗斯福第3次连任美国总统,1944年他再次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连续4次当选的总统。同年4月,他因中风而去世。

1960年当选的第35任总统肯尼迪则于1963年遇刺身亡。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

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习惯接受。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或盘问,是很失礼的。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Good evening(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再见就可。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Take care(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对方有进一步的交往,只不过是一种礼仪形式。其实不论任何人,当有人微笑着和自己打招呼时,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一般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一样,这时可以很自然地打招呼回应。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Hello!”,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哟!那可是非常失礼的呀!

那怎样打招呼呢?当对方跟你说“How do you do?”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 do you do?”就够了。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嗨”,回答“Hello!”就可以了。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回答时同样问候就可以了。

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hand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是在第一次介绍相识后,或朋友久别重逢,或在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应注意:男子之间握手应有力。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男女之间握手通常是女方先主动伸出手来,男方不必主动,轻握一下即可。女方若不伸手,男方可点头致意。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进一层,通常用于亲属之间或朋友之间,异性之间除关系密切者外,一般不拥抱。亲吻的方式因人而异: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额头;反之则吻下额;同辈的朋友或兄弟姐妹之间只是脸颊相贴;通常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是嘴对嘴的亲吻。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一)食物差别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英美人的饮食

英国人爱吃肉,如牛肉(beef),羊肉(mutton),鸡肉(chicken),野味等。每餐都吃水果,进餐时喝酒,他们爱喝啤酒(beer)、葡萄酒(wine)和烈性酒。英国人口味喜清淡、鲜嫩、焦香,量少而精,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爱吃烤面包,冬天喜欢布丁(pudding)、浓汤(soup)、火腿(ham)、新鲜蔬菜、水果等。

英国人爱喝牛奶,也喜欢喝茶,并把此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有人竟到了面包可以不吃,茶却不可不喝的程度。他们最喜欢喝中国的“祁门红茶(black tea)”,但他们喝茶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喝茶比较定时,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之分,不喝清茶,而是先在杯中放牛奶,然后冲茶,有的还放糖。

美国人的主菜通常是肉、鱼或鸡。一顿饭一般只有一种主菜。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所以快餐(fast food)相当受欢迎,到处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店。快餐包装在纸盒、塑料袋里,热饮料装在带有封盖的塑料杯里。有的快餐店还将快餐送入汽车,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以买到。

汉堡包和热狗也许是最著名的美国食物。“热狗”就是红肠面包,可以在小吃店和街角的热狗摊上买到。在美国的餐馆里,菜单(menu)上都有汉堡包,伴之以牛排(steaks),炸鸡(fried chicken)和海味(seafood),还有法国炸食和脆嫩的凉拌菜(salad)。正餐的最后一道菜是甜点心(dessert),有苹果饼(apple pie),奶酪饼(cheese cake),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圣代(sundae)等。

在美国,咖啡(coffee)和茶是美国人的主要饮料。牛奶也很畅销。他们常喝的饮料是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 Cola)。可乐饮料含咖啡因,使人兴奋提神。有的人喜欢喝酒,他们喜欢喝葡萄酒(wine)、威士忌(whisky)和鸡尾酒(cockta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