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4+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突触的传递过程 因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不强,膜阻抗较低,允许带电小离 子和直径小于1.0nm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局部电流和EPSP也可以 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电突触传递的生理意义: A.传递速度快,可使很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的活动; B.能耐受阻滞化学传导的药物影响; C.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突触的整合作用 突触的整合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同时或在 一段时间里先后施加影响的整合。 有两种方式: ① 空间总和:突触前神经元传来的多个冲动同时抵达突触后膜 ② 时间总和:先后一连串冲动抵达同一突触
五、神经胶质细胞
(一)结构与分类 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细胞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 其数量是神经细胞的10~50倍,形态多样且胞体较小,突起多 无级性,不与神经元形成突触,也不传导神经冲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分为大胶质细胞 (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包括室 管膜细胞和神经膜细胞);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主要 有雪旺氏细胞和位于神经节周围的卫星细胞
四、反射
(一)概念: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 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过程。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分类 1.非条件反射:指种族遗传的一类简单反射。
2.条件反射:指个体在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中,与大脑皮质之间建 立的暂时性的、复杂的高级反射活动。
(三)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除递质外,神经元还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 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或削弱递质的 信息传递效应,这类对递质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神 经调质。
经常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一旦停止运动,会感到 沮丧、抑郁、易怒、焦虑等不适,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产生了 依赖性,也就是运动成了瘾。 大运动量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会使人体内“吗啡样物质”增加,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令人感 到兴奋,心情愉快。长期大量释放这种“吗啡样物质”——内 啡肽与脑啡肽,人体已渐适应,只要停止运动两天,就会出现 不适,在心理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运动中内啡肽、脑啡肽的升高,可抑制各种不 适及疼痛。内啡肽、脑啡肽的升高好似注射了吗啡,可使运动 员痛阈增高,故易引起损伤。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 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2.眼的调节 正常眼看6m以外物体时,入眼光线近似平行,折射后成像 于视网膜上,看清远物。 当看6m以内的近物时,入眼光线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后, 视物模糊不清。 视调节:正常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 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这一调 节过程称为视调节。 包括: (1)晶状体的调节; (2)瞳孔调节 (3)眼球会聚
(二)功能
1.支持作用;
2.隔离与绝缘作用(构成髓鞘); 3.引发发育神经元迁移; 4.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5.修复和再生作用;
6.参与免疫应答
7.调节神经元的功能
第二节
一、感受器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及感觉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结构或装臵,称为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冷、热) 皮肤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力差、触觉) 痛觉感受器(痛觉) 外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味觉,嗅觉 声感受器 听觉 光感受器 视觉 肌梭、肌腱 内感受器 肺牵张、颈动脉窦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颈动脉体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3)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个
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 眼球同时向鼻侧会聚
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 和防复视的产生。
(二)眼的感光功能 1.视网膜的感光细胞 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 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能在白昼的 强光条件下能感受光刺激而 引起视觉,能辨别颜色,看 清物体表面的细节与轮廓, 空间分辨能力强。
1.化学突触:(媒介:神经递质)
2.电突触:(媒介:局部电流)
3.混合性突触(两种突触皆有)
(二)突触传递 通常将神经冲动从前一个神经元经突触传递至另一个神 经元、肌纤维或其他效应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称为突触 传递。 1.化学突触传递 (1)化学突触的微细结构 化学突触是由相互对应的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结构构成, 它们之间的缝隙称为突触间隙。 前膜内有大量含神经递质的突 触小泡,后膜上有受体和相关 的磷酸化酶。
二、视觉
视觉器官:眼 视觉:通过视觉系统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 角膜 房水 折光系统 晶状体 眼结构 玻璃体
感光系统
视网膜
视觉产生的过程:外界光线→折光系统→折 射→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兴奋→视神经→丘 脑→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意识活动→产生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眼折光系统及成像 简化眼:由于眼的折光系统是由多片凸透镜组成,为了研 究和应用的方便,将其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
三、神经递质与受体
(一)神经递质 1.概念: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 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 信息传递物质。 2.分类(按化学结构) (1)神经肽(如:脑啡肽、P物质、血管活性肽等) (2)经典递质(如:氨基酸类、Ach、单胺类递质) (3)其他类递质(如:NO、CO和腺苷) 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起兴奋或抑制作用。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神经胶 质等神经学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了解脊髓、脑干以及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过程。
神经学基础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运动学习与记忆 躯体运动的整合
第一节
神经学基础
细胞体 神经细胞 突起 树突 (神经元) 轴突(神经纤维) ——轴浆运输 神经系统 末梢 ——营养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 视网膜对300~800nm光波,听感受器对1000~3000Hz频率 的声波最敏感。 2.换能作用 感受器可将所接受的刺激能量→神经冲动→中枢 因此,感受器又称“生物换能器”。 3.编码作用 感受器不仅将各种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同时将 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把这种 信息的转移作用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 当感受器长时间持续地接受某种刺激时,感觉神经冲动发 放频率将逐渐下降,甚至消失,此现象为感受器的适应。
光化学反应: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含有感光色素,在光线 作用下能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在光的作用下,视紫 红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感受器电位。此过程需要维生 素A参与。 缺乏维生素A→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夜盲症。
视锥细胞上有对红、绿、蓝三种色光敏感的感光色素。不 同波长的光线对三种感光物质的刺激程度不同,可引起不同的 色觉。
(二)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神经元:将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由外周传向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运动神经元:将信息由中枢传向外周。 中间神经元:介于上述两类神经元之间。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绝大部分属于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被它的结构总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纤维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有关。 传导特征: 轴浆运输:神经纤维内的轴浆经常处于流 完整性 动状态,轴浆流动具有运输物 绝缘性 质的作用。 双向性 运输方式:顺向轴浆运输、逆向轴浆运输 相对不疲劳性
(2)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突触前膜释放兴 奋性化学递质导致后膜去极 化效应(Na+、K+透性性升 高,Na+内流>K+外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突触前膜释放抑 制性化学递质导致后膜超极 化效应(Cl-、K+通透性升 高,Cl-内流>K+外流)。
2.电突触传递 (1)电突触的微细结构 在电突触处,突触前膜与 后膜相同,无结构上的分化, 突触间隙间整齐地排列着横穿 两侧突触膜的缝隙通道,这种 结构又称为缝隙连接,是双向 传递的基础。 电突触传递在中枢神经系 统内和视网膜上广泛存在,主 要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具 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功 能。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产生的视 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 视锥细胞含: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色觉障碍: 色盲:凡不能识别三原色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者
(2)受体的分类:受体主要是以不同的天然配体进行分类和命 名的,如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等。各类受体还可分出 若干层次的亚型,这表明一种递质能选择地作用于多种效应器 细胞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效应。 (3)受体的功能:选择性地识别递质和激活效应器。 饱和性、特异性和可逆性 (4)受体的特征: ①饱和性:受体的分子量是有限的,因此与递质结合的剂量效应 曲线具有饱和性,其特异性结合应具有高亲和性与低容量性; ②特异性:特定的受体仅与特定的递质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③可逆性:受体与递质在生理活动中结合应该是可逆的,递质与 受体复合物的解离常数虽有所不同,解离下来的递质应该是原 物,而不是其代谢产物。
感受器
感觉器官:感受器与其附属装臵共同构成的结构叫感觉器 官。人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鼻腔的嗅上皮、舌的 味蕾、皮肤等。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叫感觉
一般感觉:触、压、痛等 本体感觉:肌肉张力长度,关节位臵 内脏感觉:血压、渗透压、酸碱度等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平衡等
感 觉
视杆细胞:能在夜晚昏 暗条件下感受刺激而引起视 觉,但无色觉,只能区别明 暗。
两种感光细胞的功能比较 功能作用 适宜刺激 视锥细胞 强光 视杆细胞 弱光
光敏感度
分 辨 力 专司视觉 视 力
低(强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明视觉+色觉 强
高(弱光→兴奋)
弱(分辨粗大轮廓) 暗视觉+黑白觉 弱
2.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基本结构: (1)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2)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3)轴突:传导信息部位 (4)末稍:递质释放部位 2.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二)受体
(1)概念:指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 质、调质、激素等)特异结合并诱发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 物分子。 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特定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称为受体的激动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效应, 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测称为受体的 拮抗剂或阻断剂。激动剂和拮抗剂二者统称为配体。
(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发挥调节作用外,神经末梢还经 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可持续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 影响其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神经的这种作用称为营养性 作用。 神经元既能生成营养性因子,维持所支配组织的正常代 谢与功能,同时也接受神经营养因子的支持,维持其正常的 形态和功能。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4、5、6等
(1)晶状体的调节 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组织,形似双凸透境。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向前后凸出,增加曲率, 使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2)瞳孔调节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 的大小可随光线强度而改 变,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 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 光反射。
运动中,情绪过度紧 张可出现瞳孔扩大,是由 于交感神经系统作用的结 果,对运动有不良的影响。
(五)神经冲动的传导 1.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2.跳跃式传导:经济性、节约能量 2. 跳跃式传导
1. 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特点: 速度快、能耗低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一)突触及其分类
生理学中将相互联结的两个神 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 接触部称之为突触,信息从前一个 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一信息 传递过程称为突触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