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伟⼤的悲剧》为了纪念⼈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阿蒙森和英国⼈斯科特⽽作。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先登,于1911年12⽉14⽇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18⽇才到达科考⽬的地,⽐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1课《伟⼤的悲剧》课⽂原⽂ 1912年1⽉16⽇这⼀天,斯科特⼀⾏清晨启程,出发得⽐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点看到⽆⽐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情把他们早早地从⾃⼰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已⾛了14公⾥。
他们热情⾼涨地⾏⾛在荒⽆⼈迹的⽩⾊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的地了,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垠雪地上的⼀个⼩⼩的⿊点。
他不敢把⾃⼰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在这⾥树⽴了⼀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点。
他们的⼼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的脚印时竭⼒想把它看作是⾃⼰的脚印⼀样。
其实,他们⼼中早已明⽩:以阿蒙森为⾸的挪威⼈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根滑雪杆,上⾯绑着⼀⾯⿊旗,周围是他⼈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迹未⾄,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个⽉内两次被⼈发现,这是⼈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恰恰是第⼆批到达的⼈,他们仅仅迟到了⼀个⽉。
虽然昔⽇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个⽉,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类来说,第⼀个到达者拥有⼀切,第⼆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切努⼒成了徒劳,历尽千⾟万苦显得⼗分可笑,⼏星期、⼏个⽉、⼏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文章内容总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文章内容总复习《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重难点句子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看出,“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这是对挪威国旗的特写。
在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让斯科特联想到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更加刺激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敏感的神经,令他们的内心痛苦万分。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重点段落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21课 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知识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夺眶.()而出语无伦.()次海市蜃.()楼履.()行角.()逐钦.()佩辜.()负雪橇.()贮.()藏皑皑.()2.理解下面的词语。
(1)坚持不懈:(2)千辛万苦:(3)风餐露宿:(4)夜不成眠:(5)精疲力竭:1(6)闷闷不乐:(7)毛骨悚然:(8)耀武扬威:(9)洋洋得意:(10)怏怏不乐:(11)姗姗来迟:(12)忧心忡忡:(13)疲惫不堪:(14)畏缩不前:(15)鲁莽大胆:(16)念念有词:(17)语无伦次:(18)精打细算:(19)海市蜃楼:参考答案1.yàng shān chōng kuàng lún shèn lǔ jué qīn gū qiào zhù ǎi2(8)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9)形容骄傲自满的样子。
(10)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11)形容来得很晚。
(12)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13)形容非常疲乏。
(14)害怕而不敢向前。
(15)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
莽撞行事。
(16)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17)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18)(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羸弱:瘦弱。
3(19)蜃:大蛤。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重点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伟大的悲剧》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严寒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验证了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
《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品味】开篇交代具体时间,写斯科特和队员满怀希望地奔赴南极点。
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自我安慰,惊慌,不敢相信,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是作者的本意吗?对此应该怎样看待?)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学习目标:➢了解茨威格及相关背景,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节。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理解课文中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主家庭。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躁》《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字、词读一读shuānɡ拽zhuài毋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告罄qìnɡ遗孀踉liànɡ跄qiànɡ贮zhù藏蹒pán跚shān胆怯qiè角jiǎo逐辜ɡū负销蚀shí鲁莽mǎnɡ迸bènɡ发厄è运悼dào念海市蜃shèn楼毛骨悚sǒnɡ然怏yànɡ怏不乐忧心忡chōnɡ忡绑bǎnɡ搂lǒu昔xī日堡垒lěi凛冽liè四、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文本解读(部编本)
《伟大的悲剧》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本文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文题诠释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题目点明了文章主旨。
(3)主旨本文描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弘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4)内容解读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它自身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如传记文学,要求的是对人物——所谓“传主”——人生故事和命运轨迹的如实反映,作家可以推想、想象,但绝不能违背人物的基本性格和特定的历史情境。
在表现方法上也较为单纯,以叙述(讲述)为主体,以描写、议论等为辅助。
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夺取南极的斗争》,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作家遵循的也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基本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
茨威格硬是在传记文学这一相对狭窄的体裁中,谱写出一曲悲壮深沉、多姿多彩、感情激越的多声部合奏曲。
就像宋代诗人“填词”,“词牌”的字数、平仄、韵脚等有极严格的规定,但那些大诗人照样可以写出气象万千的好词来。
《伟大的悲剧》之所以成为传记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自然与题材本身的独特、作家精心的艺术想象有关,但更得力于作家叙事方式上的创造性运用,他把传记文学那种以叙述为主的语言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丰富了,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传记文学语言个性,而这种语言个性的形成,又源自他的小说叙事语言的深厚修养。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的悲剧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船工,他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最终却因意外而丧失了生命。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故事开始时,我们看到主人公年轻有为,勤劳善良。
他是一个船工,在他的工作中他非常认真负责,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船工。
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能够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这个主人公的勇敢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他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命运却是如此无常。
在主人公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使他不幸丧命。
这个意外是如此突然和残酷,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心痛。
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想到他们也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意外,我内心感到一阵寒意。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家人也是非常伟大的。
尽管他们失去了主人公,但他们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积极地面对生活。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让家庭更加团结和温暖。
这个家庭的团结和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人的珍贵。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面对困难时不气馁,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个故事,我也明白了成功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功。
虽然主人公最终没有实现他的梦想,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
他的勇气、努力和坚持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成功不仅仅是成就,更是一种品质和精神,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通过阅读《伟大的悲剧》,我收获了很多。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它也让我明白了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解析
《伟大的悲剧》课文解析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品味】开篇交代具体时间,写斯科特和队员满怀希望地奔赴南极点。
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自我安慰,惊慌,不敢相信,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是作者的本意吗?对此应该怎样看待?)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内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内重点知识梳理【知识链接】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伟大的悲剧》是选自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的传记。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力而写成的。
【内容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4—13节)悲壮的返程,五名队员接连牺牲。
第一层(4—8节)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第二层(9—10节)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向死亡走去。
第三层(11—13节)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节)英雄的事迹传遍世界,为后人悼念、景仰。
【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难点梳理】1.文中的“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
2.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①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②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人格的崇高。
③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他们当中许多人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④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阅读练习
21《伟大的惨剧》阅读练习(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边绑着一面黑旗,四周是他人扎过阵营的残迹——滑雪板的印迹和很多狗的踪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眼前也就不用再思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阵营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许说,远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以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行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好是第二批抵达的人,他们不过迟到了一个月。
固然往日逝去的岁月数以百万个月计,但此刻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抵达者拥有全部,第二个抵达者什么也不是。
全部努力成了白费,历尽含辛茹苦显得十分可笑,几礼拜、几个月、几年的希望几乎能够说是癫狂。
“历尽含辛茹苦,无尽的难过烦忧,跋山涉水——这全部终究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此刻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志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只管精疲力竭,这日夜晚他们仍是夜不行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掉希望,郁郁寡欢地持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行程,而他们原来想的是:喝彩着冲向那边。
他们谁也不想宽慰他人,不过静静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 月 18 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抵达极点。
因为他已不再是第一个抵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全部并无使他感觉十分刺眼。
他只用冷淡的眼睛看了看这块悲伤的地方。
“这里看不就任何东西,和头几日令人不寒而栗的单一没有任何差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对于极点的所有描绘。
他们在那边发现的唯一不平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敌手造成的,那就是飞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喜悦地在这被人类突破的碉堡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据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候着这个不认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必定会随他以后抵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执行这一最冷峻无情的职责:在世界眼前为另一个人达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情追求的。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课前学习任务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课堂学习任务合作探究1.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
(1)斯科特一行返程之行面临着哪些困难?(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独立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
请将描写他们的具体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特点。
(先勾画出描写人物的相关句段,再思考问题,同桌合作。
)(3)本文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2.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意义。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了这悲壮的一幕?(不应以成败论英雄,从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方面思考。
)(2)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小组讨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
)3.品味语言。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1)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文中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可知作者的态度,结合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态度分析问题。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了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感情?(从修辞角度分析问题。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3)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从修辞角度分析问题。
)4.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
再读课文结尾段,思考:结尾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本课小结课后任务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7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7篇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20某某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20某某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
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
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角逐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语无伦次精打细算与其……毋宁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
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2)
感受南极科考队员震撼人心的 悲壮美
杨振宁,诺贝 尔物理奖
无私奉献, 忠厚平实
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内容
成语积累 事例剖析
邓稼先,核 武器领导人
邓
稼
知识树
先 21
大屏幕出示检测题
独立完成
点。
培养学生大胆探 索、现身科学的精
神。
反馈学习效果,为 辅导提供依据
练习:
当堂反馈 :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遗孀 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 ------ 毋宁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人物是谁? 3、概括文章内容。
坚持不懈 洋洋得意
千辛万 怏怏不乐
马明风整理
南南极极绝绝望望而而归归 以的以的至过至过悲程悲程壮壮毁毁灭灭
伟大的悲剧
探险之旅
短文两篇
理解词句的含 义和短文的整 体意思
11夸夸父父逐逐日日 的的神神话话故故事事 22公公共共怒怒触触 不不周周山山的的故故 事事
重点朗读体味关 键词语认识人类
挑战自我,实现 生命价值的伟大
第 五
单
元
领悟故事蕴含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意义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六道河中学七年级语文 《伟大的悲剧》 教学案
主备人:徐文思
编制日期: 5.9
使用日期: 5.15
说课时间: 5.12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举例:分析桑地亚哥与马林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2)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
举例:探讨桑地亚哥在面临困境时的勇敢与坚韧,以及这一形象对学生的启示。
(3)文学手法欣赏:学生需了解并欣赏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1.课文朗读与理解: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基本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举例:分析课文中“海浪像无数只手,要把他拖入深渊”的比喻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价值观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勇敢、坚韧、诚实等。
举例:讨论桑地亚哥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展现出勇敢、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
(1)课文主题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文的主题,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举例:解释课文中“伟大的悲剧”的含义,即人物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美好品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伟大的悲剧》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的悲剧主题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悲剧这个概念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支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提高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2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 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 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 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 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 和平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 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 初的经历》等。
2、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迎接 死亡 3、三个英雄骄傲地等待死亡,没有一声哀叹 三、(14—16)英雄牺牲后,受到人们的悼念和崇 敬
他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 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你 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我的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把小组 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全班 一齐解决。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 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威茨格想到的绝不主 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 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 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 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
(1)注意斯科特等人未到南极点时的心 情怎样?到了南极点后怎样? (2)回程时斯科特他们遇到什么艰难险 阻? (3)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2、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 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 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 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 个个悲壮地死去。
;
次の探子都携带这传讯符,所有一路の情报都被传回了神城.只是最后进入暗黑城堡内,却没有得到丝毫有用の消息,花家の人到底是怎么死の,这点谁也不得而知. 花家两名强者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医院护理部制订了如下一个计划:"经过培训的测试,护士正确给药的服务质量达到100%"。按照目标管理的步骤,"建立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和评定小组"属于目标的A.制定阶段B.实施阶段C.执行阶段D.评价阶段E.检查阶段 亮度信号的频谱是以为中心的离散频谱。A.场频谐波B.行频谐波C.色副载波D.以上都不对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是A.1~3日B.4~6日C.7~8日D.9~13日E.14~20日 下列眼底视盘的形态学改变均须行青光眼排查,除了A.视盘表面或其周围小线状、片状出血灶B.C/D>0.6C.两眼C/D差值>0.2D.颞上、颞下视盘盘沿变窄E.视盘周围有萎缩弧斑 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特点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D.大红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下列哪项是HTLV-Ⅰ在人体内主要感染的细胞。A.CD4+T淋巴细胞B.CD8+T淋巴细胞C.神经胶质细胞D.树突细胞E.单核细胞 采血时间应选在可诊断间日疟原虫病A.发作期间B.发作后72小时C.发作后1周D.发作后48小时E.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 铁缺乏时,供给骨髓造血用的铁是A.血红蛋白铁B.肌红蛋白铁C.易变池铁D.贮存铁E.运转中的铁 上下牙弓牙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位置不是。A.牙尖交错位B.牙位C.正中关系位D.最广泛接触位E.正中位 设全集,若,则。A={1,8},B={2,6}B.A={1,3,5,8},B={2,3,5,6}C.A={1,8},B={2,3,5,6}D.A={1,3,8},B={2,5,6} 不是桃核承气汤的组成药物A.大黄B.枳实C.芒硝D.桂枝E.甘草 血脂异常首先控制的指标为A.LDL-CB.TGC.VLDLD.TCE.HDL-C 室上嵴肥厚可引起。A.明显的心脏顺钟向转位B.V1导联P波电压增高C.V5导联R/S>1D.左心室流出道狭窄E.室性心动过速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剂量在0.01~0.1g之间应配制成A.5倍散B.10倍散C.50倍散D.100倍散E.1000倍散 男性,74岁,突发头疼、意识丧失1h,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行99Tcm-ECD脑血流断层显像横断层如图,诊断是A.双侧额叶脑梗死B.左侧颞叶脑梗死C.左侧部分顶叶脑梗死D.右侧顶叶脑梗死E.右侧小脑梗死 自然保护区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的部分是。A.缓冲区B.外围保护地带C.核心区D.实验区 承包商的某项索赔要求,虽然在工程项目的合同条件中没有专门的文字叙述,但可以根据该合同条件的某些条款的含义,推论出承包商有索赔权。这种索赔属于。A.合同规定的索赔B.非合同规定的索赔C.综合索赔D.道义索赔 下列关于房产税纳税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房屋出租的,一般情况下,由承租人纳税B.产权所有人不在房屋所在地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纳税C.房屋产权未确定的,由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D.产权出典的,由出典人纳税 沿海港口水工建筑及装卸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船舶机械艘(台)班费用定额组成中的第二类费用,包括。A.人工工资B.辅助材料费C.船舶航修费D.船舶小修费E.动力费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为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为 宝宝缺钙的表现不包括A、佝偻病B、方颅C、鸡胸D、桶状胸 需要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小于等于米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A、3B、5C、6D、8 高位小肠梗阻时极有意义的早期临床表现是A.胃肠减压时胃液极少B.频繁呕吐,腹胀不明显C.明显失水及酸中毒D.体温升高E.以上都不是 我国调控投资结构的经济手段包括。A.项目审批B.项目核准C.投资补助D.项目贴息E.项目备案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濒死期患者的临床表现()A.循环衰竭B.神志不清C.呼吸衰竭D.肌肉震颤E.各种深浅反射逐渐消失 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主要区别A.每种感染性疾病都存在B.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C.体内存在病原体D.不出现临床症状E.以上都不是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时,不会出现的是A.呼吸困难B.双下肢水肿C.奔马律D.疲倦、乏力E.肾脏灌注增加 催化剂密相装填时,密相装填器的风压控制在0.25MPa左右。A.正确B.错误 电路一般由补偿电路和滤波电路构成。A、转换B、指示C、抗干扰D、传输 下列有关公务员法定条件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B、拥护社会主义的外籍人士C、具有良好品行D、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船舶上使用的消油剂对海洋环境会.A、有较严重污染B、没有污染C、较低污染D、严重污染 根据《邮政法》,承担提供邮政普遍服务义务的主体是。A.邮政企业B.快递企业C.物流企业D.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 试用润湿方程分析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条件? 粪便隐血试验呈现阳性,每日出血量要达到A.50mlB.20~30mlC.10mlD.5ml以上E.20ml κ/λ比率正常范围是A.0.4~1.2B.1.2~2.4C.2.4~5.0D.5.0~6.8E.6.8~11.2 展览会永恒的主题是。A.新B.奇C.快D.美 是民法的语源,是民法的内容来源。A.万民法,市民法B.万民法,万民法C.市民法,市民法D.市民法,万民法 一个有酒精中毒和肝肿大病史的患者,肝显像示整个肝脏呈弥漫性分布不均匀,可能的诊断为A.肝炎B.肝肿瘤ennec‘s肝硬化D.肝脓肿E.肝癌 容积式流量测量是采用固定的小容积来反复计量通过的流体体积。 根性感觉障碍表现:A.受损范围呈带状B.出现感觉分离C.投射性疼痛D.症状在病变对侧E.受损范围呈节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