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预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案(11):《归园田居(其一)》(附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预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案(11):《归园田居(其一)》(附习题+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及田园诗派,积累文学常识。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
表现手法,理清行文脉络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不与当时黑暗上层社会同流
合污,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田园诗从此以后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的
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任职八十多天后即辞官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3.补充资料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
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整体感知
1.预习自测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2)古今异义
①依依墟里烟
古义: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②复得返自然
古义:
今义: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副词,表示理所当然;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语义转折或追加说明。
提示:(1)jī zhuō ài fán
(2)①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②田园生活,自然本性。
2.图文导航
3.诗歌主旨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
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课堂任务
1.围绕这个“归”字,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课下注释加以分析。
提示:
(1)归隐原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处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归后心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少无适俗韵”:不适应世俗的气质,俗韵,具体来说就是官场上的风气;“性本爱丘山”:本性喜爱山林。
所以归隐的原因一方面是官场上污浊的风气让陶渊明感到厌倦,另一方面自己本性热爱自然,
自身个性与官场风气的强烈冲突使陶渊明选择归隐山林。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提示:诗人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描绘了一派朦胧、和谐、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色。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争乱和纷扰,鸡才能在桑树顶上自在地啼叫。
4.诗人从哪些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勾勒这副田园景色?
提示:(1)远近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
(2)视听结合:榆柳、桃李、村落、炊烟是有形有色之景;狗吠、鸡鸣是耳中听闻之声。
(3)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极静,“狗吠、鸡鸣”清晰可闻,一方面写出田园的僻静,另一方面也为这幅田园图景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4)白描: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加藻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作为一种文学技巧,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修饰和渲染,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景物。
诗人在描绘景物时,只是直观地表现它们自然的样子,没有刻意地在景物中投射自己的情感。
语言自然朴素,勾勒出一幅平静祥和的田园图景。
5.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投降的意味,是知其不可为而求其次的做法,不应该拔高他归
隐的意义。
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提示:观点一: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故选择了退守田园,以诗酒自娱,追求自由和本真,而不是选择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归隐值得肯定。
观点二: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应该做的。
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明哲保身”的成分,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宜过分地拔高。
观点三:儒家知识分子信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
陶渊明出仕,说明了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退守田园,保持本真,追求自由,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如一,正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遭遇“穷”境时高尚的道德情操观。
文本特色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属于对人物肖像的白描手法,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叙事,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3)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曲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景;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加渲染,绘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课后阅读训练
1.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
B.方宅十余亩方:四周围绕
C.桃李罗堂前罗:排列
D.复得返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
B.久在樊笼里
C.沉吟至今
D.误落尘网中
4.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
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5.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官场生活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六)
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①。
【注】①三益:谓直、谅、多闻。
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说自己在东皋种苗,禾苗长势喜人。
B.“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一个“聊”字也透露出诗人的百无聊赖。
C.“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正是下文“素心”的具体内容。
D.“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期盼。
7.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不违本心的愿望。
C.两首诗描写的田园画面,都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觉祥和安宁。
D.两首诗都写到了诗人的田园劳作,暗含了劳动的愉悦。
8.“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D项,“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错误。
应该指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句意: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运用比喻手法,以“尘网”比喻“官场”。
B项,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自己思念故里的心情。
“羁鸟”与“池鱼”相对,“恋旧林”与“思故渊”相对。
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项,运用比喻手法,以“樊笼”比喻“官场”;
3.C 【解析】“沉吟”,古义: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低声吟咏或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A项,“开荒”古今同义,开垦荒地。
B项,“樊笼”古今同义,笼子。
D项,“尘网”古今同义,尘世的罗网。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
A 项,“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5.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6.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项,“透露出诗人的百无聊赖”错误。
句意: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聊”为姑且,勉强,凑合的意思,不是百无聊赖。
7.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
B项,“都表达了诗人……的愿望”错误。
《归园田居(其六)》,写陶渊明“田居”的一天,这一天过得如此充实、惬意。
是诗人真实的田居生活,不是愿望。
8.平淡:语言朴实,描绘生活场景。
情感:充满生活的趣味、人情的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归人”,诗人自指;“烟火”,炊烟;“檐隙”,檐下。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写“归人”“烟火”“稚子”“檐隙”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本诗的语言朴实平淡。
“稚子候门”,是常见的生活场景,这样的场景给人以温暖、幸福之感,充满生活的趣味。
等着他的就是那么一个温暖的“归宿”,此时他的倦意会在无形中消释了,给人一种温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