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中的数学题带解析

合集下载

关于折纸的小学生数学智力题

关于折纸的小学生数学智力题

关于折纸的小学生数学智力题折纸为什么要比尺规作图更强?这是一个好问题。

查字典数学网欢迎大家阅读折纸的小学生数学智力题,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要解答为何折纸如此强大,首先我们得解决一个问题:什么叫折纸。

折纸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换句话说,折纸允许哪些基本的操作?大家或许会想到一些折纸几何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直线都由折痕或者纸张边缘确定,所有点都由直线的交点确定,折痕一律是将纸张折叠压平再展开后得到的,每次折叠都要求对齐某些已有几何元素(不能凭感觉乱折),等等。

不过,这些定义都太“空”了,我们需要更加形式化的折纸规则。

1991 年, Humiaki Huzita 指出了折纸过程中的 6 种基本操作(也可以叫做折纸几何的公理):1. 已知 A 、 B 两点,可以折出一条经过 A 、 B 的折痕2. 已知 A 、 B 两点,可以把点 A 折到点 B 上去(想象这张纸是透明的,所有几何对象正反两面都能看见,下同)3. 已知 a 、 b 两条直线,可以把直线 a 折到直线 b 上去4. 已知点 A 和直线 a ,可以沿着一条过 A 点的折痕,把a 折到自身上5. 已知 A 、 B 两点和直线 a ,可以沿着一条过 B 点的折痕,把 A 折到 a 上6. 已知 A 、 B 两点和 a 、 b 两直线,可以把 A 、 B 分别折到 a 、 b 上容易看出,它们实际上对应着不同的几何作图操作。

例如,操作 1 实际上相当于连接已知两点,操作 2 实际上相当于作出已知两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操作 3 则相当于作出已知线段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操作 4 则相当于过已知点作已知线的垂线。

真正强大的则是后面两项操作,它们确定出来的折痕要满足一系列复杂的特征,不是尺规作图一两下能作出来的(有时甚至是作不出来的)。

正是这两个操作,让折纸几何有别于尺规作图,折纸这门学问从此处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更有趣的是,操作 5 的解很可能不止一个。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31:折叠问题一、选择题1. 2012广东梅州3分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 A.150°B.210°C.105°D.75°答案A;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A′DE是△ABC翻折变换而成,∴∠AED=∠A′ED,∠ADE=∠A′DE,∠A=∠A′=75°;∴∠AED+∠ADE=∠A′ED+∠A′DE=180°﹣75°=105°,∴∠1+∠2=360°﹣2×105°=150°;故选A;2. 2012江苏南京2分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A’、D’处,且A’D’经过B,EF为折痕,当D’F⊥CD时,CFFD的值为A. 312-B.36C.2316-D.318+答案A;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菱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折叠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延长DC与A′D′,交于点M,∵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DCB=∠A=60°,AB∥CD;∴∠D=180°-∠A=12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F=∠D=120°,∴∠FD′M=180°-∠A′D′F=60°;∵D′F⊥CD,∴∠D′FM=90°,∠M=90°-∠FD′M=30°;∵∠BCM=180°-∠BCD=120°,∴∠CBM=180°-∠BCM-∠M=30°;∴∠CBM=∠M;∴BC=CM;设CF=x,D′F=DF=y, 则BC=CM=CD=CF+DF=x+y;∴FM=CM+CF=2x+y,在Rt△D′FM 中,tan∠M=tan30°=D F y FM 2x y '==+x =;∴CF x FD y ==;故选A; 3. 2012江苏连云港3分小明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发现,将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的点E 处,还原后,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的点F 处,这样就可以求出°角的正切值是A +1B +1C .D 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分析∵将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的点E 处,∴AB=BE,∠AEB=∠EAB=45°,∵还原后,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的点F 处, ∴AE=EF,∠EAF=∠EFA=0452=°;∴∠FAB=°;设AB =x,则AE =EF x,∴°=tan∠FAB=t FB 1AB x==;故选B; 4. 2012广东河源3分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重合.若∠A=75o,则∠1+∠2=A .150oB .210oC .105oD .75o答案A;考点折叠的性质,平角的定义,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折叠对称的性质,∠A′=∠A=75o;根据平角的定义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得∠1+∠2=1800-∠ADA′+1800-∠AEA′=3600-∠ADA′+∠AEA′=∠A′+∠A=1500;故选A;5. 2012福建南平4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和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则EF的长为A.32B.52C.94D.3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C=90°,BC=CD=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G=BE=1,GF=DF;设DF=x,则EF=EG+GF=1+x,FC=DC-DF=3-x,EC=BC-BE=3-1=2;在Rt△EFC中,EF2=EC2+FC2,即x+12=22+3-x2,解得:3x2 =;∴DF=32,EF=1+35=22;故选B;6. 2012湖北武汉3分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DE折叠,点A 恰好落在边BC的点F处.若AE=5,BF=3,则CD的长是A.7 B.8 C.9 D.10答案C;考点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EF=AE=5;根据矩形的性质,∠B=900;在Rt△BEF中,∠B=900,EF=5,BF=3,∴根据勾股定理,得BE4;∴CD=AB=AE+BE=5+4=9;故选C;7. 2012湖北黄石3分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AB=6cm,BC=8 cm,现将其沿EF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则AF长为A. 25cm8B.25cm4C.25cm2D. 8cm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设AF=xcm,则DF=8-xcm,∵矩形纸片ABCD中,AB=6cm,BC=8cm,现将其沿EF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DF=D′F,在Rt△AD′F 中,∵AF 2=AD′2+D′F 2,即x 2=62+8-x 2,解得:x=()25cm 4;故选B; 8. 2012湖北荆门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为2,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 . 8B . 4C . 8D . 6答案C;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对称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为22,即BD=22,∠A=90°,AB=AD,∠ABD=45°,∴AB=BDcos∠ABD=BDcos45°=222=22⨯; ∴AB=BC=CD=AD=2;由折叠的性质:A′M=AM,D′N=DN,A′D′=AD,∴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M+BM+BC+CN+D′N+A′D′=AM+BM+BC+CN+DN+AD=AB+BC+CD+AD=2+2+2+2=8;故选C;9. 2012四川内江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0,BC=5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A 、D 分别落在矩形ABCD 外部的点A 1、D 1处,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答案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和折叠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和折叠的性质,得A 1E=AE,A 1D 1=AD,D 1F=DF,则阴影部分的周长即为矩形的周长,为210+5=30;故选D;10. 2012四川资阳3分如图,在△ABC 中,∠C=90°,将△ABC 沿直线MN 翻折后,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已知MN∥AB,MC=6,NC =23,则四边形MABN 的面积是A .63B .123C .183D .243答案C;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连接CD,交MN 于E,∵将△ABC 沿直线MN 翻折后,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MN⊥CD,且CE=DE;∴CD=2CE;∵MN∥AB,∴CD⊥AB;∴△CMN∽△CAB; ∴2CMN CAB S CE 1S CD 4∆∆⎛⎫== ⎪⎝⎭; ∵在△CMN 中,∠C=90°,MC=6,NC=23 ,∴CMN 11S CM CN 62 3 6 322∆=⋅=⨯⨯= ∴CAB CMN S 4S 46 3 24 3∆∆==⨯=;∴CAB CMN MABN S S S 24 36 318 3∆∆=-=-=四形边;故选C;11. 2012贵州黔东南4分如图,矩形ABCD 边AD 沿拆痕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上的F 处,已知AB=6,△ABF 的面积是24,则FC 等于A .1B .2C .3D .4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与AB=6,△ABF 的面积是24,易求得BF 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AF 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AD,BC 的长,从而求得答案:∵四边形ABCD 是矩形,∴∠B=90°,AD=BC;∵AB=6,∴S △ABF =12ABBF=12×6×BF=24;∴BF=8; ∴2222AF AB BF 6810=+=+=;由折叠的性质:AD=AF=10,∴BC=AD=10;∴FC=BC﹣BF=10﹣8=2;故选B;12. 2012贵州遵义3分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 交CD 于F 点,若CF=1,FD=2,则BC 的长为A .32B .26C .25D .23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折叠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过点E 作EM⊥BC 于M,交BF 于N;∵四边形ABCD 是矩形,∴∠A=∠ABC=90°,AD=BC,∵∠EMB=90°,∴四边形ABME 是矩形;∴AE=BM,由折叠的性质得:AE=GE,∠EGN=∠A=90°,∴EG=BM;∵∠ENG=∠BNM,∴△ENG≌△BNMAAS;∴NG=NM;∵E 是AD 的中点,CM=DE,∴AE=ED=BM=CM;∵EM∥CD,∴BN:NF=BM :CM;∴BN=NF;∴NM=12CF=12;∴NG=12; ∵BG=AB=CD=CF+DF=3,∴BN=BG﹣NG=3﹣1522=;∴BF=2BN=5∴BC ==故选B;13. 2012山东泰安3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使点B 与CD 的中点重合,若AB=2,BC=3,则△FCB′与△B′DG 的面积之比为A .9:4B .3:2C .4:3D .16:9答案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设BF=x,则由BC=3得:CF=3﹣x,由折叠对称的性质得:B′F=x;∵点B′为CD 的中点,AB=DC=2,∴B′C=1;在Rt△B′CF 中,B′F 2=B′C 2+CF 2,即22x 1(3x)=+-,解得:5x 3=,即可得CF=54333-=; ∵∠DB′G=∠DGB′=90°,∠DB′G+∠CB′F=90°,∴∠DGB′=∠CB′F;∴Rt△DB′G∽Rt△CFB′;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 22PCB B DG S FC 416()S B D 39∆'∆'⎛⎫=== ⎪'⎝⎭;故选D; 14. 2012山东潍坊3分已知矩形ABCD 中,AB=1,在BC 上取一点E,沿AE 将ΔABE 向上折叠,使B 点落在AD 上的F 点,若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则AD= .AD .2 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分析∵矩形ABCD 中,AF 由AB 折叠而得,∴ABEF 是正方形;又∵AB=1,∴AF= AB=EF=1;设AD=x,则FD=x -1;∵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EF AD FD AB =,即1x x 11=-; 解得115?x =2+,215x =2-负值舍去; 经检验115x 2+=是原方程的解;故选B; 15. 2012广西河池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AB,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 折痕为MN,连结CN .若△CDN 的面积与△CMN 的面积比为1︰4,则MN BM 的值为 A .2B .4C .25D .26 答案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过点N 作NG⊥BC 于G,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易得四边形CDNG 是矩形,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MCN 是菱形,由△CDN 的面积与△CMN 的面积比为1:4,根据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可得DN :CM=1:4,然后设DN=x,由勾股定理可求得MN 的长,从而求得答案:过点N 作NG⊥BC 于G,∵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CDNG 是矩形,AD∥BC;∴CD=NG,CG=DN,∠ANM=∠CMN;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M=CM,∠AMN=∠CMN,∴∠ANM=∠AMN;∴AM=AN;∴AM=CM,∴四边形AMCN 是平行四边形;∵AM=CM,∴四边形AMCN 是菱形;∵△CDN 的面积与△CMN 的面积比为1:4,∴DN:CM=1:4;设DN=x,则AN=AM=CM=CN=4x,AD=BC=5x,CG=x;∴BM=x,GM=3x;在Rt△CGN 中,()2222NG CN CG 4x x 15x =-=-=, 在Rt△MNG 中,()()2222MN GM NG 3x 15x =26x =+=+, ∴MN 26x ==26BM x;故选D; 16. 2012河北省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70°,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D 、C 分别落在点F 、E 处点F 、E 都在AB 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则∠AMF 等于A .70°B .40° C.30° D.20°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分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MN∥AE,∠FMN=∠DMN,∴AB∥CD∥MN;∵∠A=70°,∴∠FMN=∠DMN=∠A=70°;∴∠AMF=180°-∠DMN-∠FMN=180°-70°-70°=40°;故选B;17. 2012青海西宁3分折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也是每一个人从小就经历的事,它是一种培养手指灵活性、协调能力的游戏,更是培养智力的一种手段.在折纸中,蕴涵许多数学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纸验证数学猜想.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按照图①~④的过程折叠后展开,请选择所得到的数学结论A.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B.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D.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答案C;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②,∵△CDE由△ADE翻折而成,∴AD=CD;如图③,∵△DCF由△DBF翻折而成,∴BD=CD;∴AD=BD=CD,点D是AB的中点;∴CD=12AB,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选C;二、填空题1. 2012上海市4分如图,在Rt△ABC中,∠C=90°,∠A=30°,BC=1,点D在AC上,将△ADB 沿直线BD翻折后,将点A落在点E处,如果AD⊥ED,那么线段DE的长为▲ .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在Rt△ABC 中,∠C=90°,∠A=30°,BC=1, ∴0BC 1AC 3tan A tan30===∠; ∵将△ADB 沿直线BD 翻折后,将点A 落在点E 处,∴∠ADB=∠EDB,DE=AD;∵AD⊥ED,∴∠CDE=∠ADE=90°,∴∠EDB=∠ADB=00036090=1352-; ∴∠CDB=∠EDB﹣∠CDE=135°-90°=45°;∵∠C=90°,∴∠CBD=∠CDB=45°;∴CD=BC=1;∴DE=AD=AC﹣CD=31-;2. 2012浙江丽水、金华4分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BAC=50°.∠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 沿EF 折叠后与点O 重合,则∠CEF 的度数是 ▲ . 答案5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BC=40°,以及∠OBC=∠OCB=40°,再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EO =EC,∠CEF=∠FEO,进而求出即可:连接BO,∵AB=AC,AO 是∠BAC 的平分线,∴AO 是BC 的中垂线;∴BO=CO;∵∠BAC=50°,∠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中垂线交于点O,∴∠OAB=∠OAC=25°;∵等腰△ABC 中, AB =AC,∠BAC=50°,∴∠ABC=∠ACB=65°;∴∠OBC=65°-25°=40°;∴∠OBC=∠OCB=40°;∵点C 沿EF 折叠后与点O 重合,∴EO=EC,∠CEF=∠FEO;∴∠CEF=∠FEO=1800-2×400÷2=50°;3. 2012浙江绍兴5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F 分别在BC,CD 上,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B′处,又将△CEF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EB′与AD 的交点C′处.则BC :AB 的值为 ▲ ;答案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连接CC′,∵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EC=EC′,∴∠EC′C=∠ECC′,∵∠DC′C=∠ECC′,∴∠EC′C=∠DC′C.∴CC′是∠EC'D的平分线;∵∠CB′C′=∠D=90°,C′C=C′C,∴△CB′C′≌△CDC′AAS;∴CB′=CD;又∵AB′=AB,∴B′是对角线AC中点,即AC=2AB;∴∠ACB=30°;∴tan∠ACB=tan30°=AB1BC3=;∴BC:AB=3;4. 2012浙江台州5分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BE对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A′处,连接A′C,则∠BA′C=▲ 度.答案;考点折叠问题,折叠的对称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定义;分析由折叠的对称和正方形的性质,知△ABE≌△A′BE,∴∠BEA′=,△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AE=A′E=A′D =x,则ED=2x;设CD=y,则BD=2y;∴ED2x BD2y==2==2A D x CD y',;∴ED BD=A D CD';又∵∠EDA′=∠A′DC=450,∴△EDA′∽△A′DC;∴∠DA′C=∠DEA′=+450=;∴∠BA′C=1800-=;5. 2012江苏宿迁3分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 °.答案40;考点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DFE=∠D’FE;∵ABCD 是矩形,∴AD∥BC;∴∠GFE=∠CEF=70°,∠DFE=1800-∠CEF=110°;∴∠GFD’=∠D’FE-∠GFE=110°-70°=40°;6. 2012江苏盐城3分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B=50°o.现将△ADE 沿DE 折叠,点A 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 1,则∠BDA 1的度数为 ▲ °. 答案8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的性质; 分析∵D、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DE∥B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ADE=∠B=5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DE=∠A 1DE 折叠对称的性质,∴∠A 1DA=2∠B;∴∠BDA 1=180°-2∠B=80°;7. 2012江苏扬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AD 的F 处,如果AB 2BC 3=,那么tan∠DCF 的值是 ▲ .答案5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翻折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D=90°,∵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AD 的F 处,∴CF=BC,∵AB 2BC 3=,∴CD 2CF 3=;∴设CD =2x,CF =3x, ∴22DF=CF CD 5x -=;∴tan∠DCF=DF 5x 5=CD 2x 2=; 8. 2012湖北荆州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为2,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答案8;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对称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长为22,即BD=22,∠A=90°,AB=AD,∠ABD=45°,∴AB=BDcos∠ABD=BDcos45°=222=22⨯; ∴AB=BC=CD=AD=2;由折叠的性质:A′M=AM,D′N=DN,A′D′=AD,∴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M+BM+BC+CN+D′N+A′D′=AM+BM+BC+CN+DN+AD=AB+BC+CD+AD=2+2+2+2=8;9. 2012湖南岳阳3分如图,在Rt△ABC 中,∠B=90°,沿AD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AC 上,若AB=3,BC=4,则BD= ▲ . 答案3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052629分析如图,点E 是沿AD 折叠,点B 的对应点,连接ED,∴∠AED=∠B=90°,AE=AB=3,∵在Rt△ABC 中,∠B=90°,AB=3,BC=4,∴2222AC=AB +BC 3+45==;∴EC=AC﹣AE=5﹣3=2;设BD=ED=x,则CD=BC ﹣BD=4﹣x,在Rt△CDE 中,CD 2=EC 2+ED 2,即:4﹣x 2=x 2+4,解得:x=32;∴BD=32; 10. 2012四川达州3分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点A 、点C 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得到菱形BEDF.若BC=6,则AB 的长为 ▲ .答案2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菱形和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设BD 与EF 交于点O;∵四边形BEDF 是菱形,∴OB=OD=12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90°;设CD=x,根据折叠的性质得:OB=OD= CD=x,即BD=2x,在Rt△BCD 中,BC 2+CD 2=BD 2,即62+x 2=2x 2,解得:x=23;∴AB=CD=23;11. 2012贵州黔西南3分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若AB =3cm,BC =5cm,则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为 ▲ cm 2;答案5110;考点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设ED=x,则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得A′E=AE=5-x,A′D=AB=3;根据勾股定理,得222ED A E A D ='+',即()222x 5x 3=-+,解得17x 5=; ∴DEF 11751S 3=2510∆=⋅⋅cm 2; 12. 2012河南省5分如图,在Rt△ABC 中,∠C=900,∠B=300,BC=3,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D 作DE⊥BC 交AB 边于点E,将∠B 沿直线DE 翻折,点B 落在射线BC 上的点F 处,当△AEF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答案1或2;13. 2012内蒙古包头3分如图,将△ABC 纸片的一角沿DE 向下翻折,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点处,且DE ∥BC ,下列结论:① ∠AED =∠C ;② A D A E DB EC''=; ③ BC= 2DE ;④ BD A E A C AD A E S S S ∆'∆''=+四形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个;答案4;考点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①∵DE ∥BC,∴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AED =∠C;∴①正确;②∵根据折叠对称的性质,A ′D=AD,A ′E=AE;∵DE ∥BC,∴根据两直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AD AE DB EC =;∴A D A E DB EC ''=;∴②正确;③连接A A ′,∵根据折叠对称的性质,A ,A ′关于DE 对称;∴A A ′⊥DE;∵DE ∥BC,∴A A ′⊥BC;∵A ′D=AD,∴∠DA A ′=∠D A ′A;∴∠DB A ′=∠D A ′B;∴BD= A ′D;∴BD=AD;∴DE 是△ABC 的中位线;∴BC= 2DE;∴③正确;④∵DE ∥BC,∴△ABC ∽△ADE;∵由③BC= 2DE,∴ADE ABC 1S S 4∆∆=;∵根据折叠对称的性质,△ADE ≌△A ′DE;∴ABC AD A E 1S S 2∆'=四形边;∴BD A E A C ABC 1S S =S 2∆'∆'∆+,即BD A E A C AD A E S S S ∆'∆''=+四形边;∴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个数是4个;14. 2012黑龙江绥化3分长为20,宽为a 的矩形纸片10<a <20,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把剩下的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若在第n 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停止.当n=3时,a 的值为 ▲ .答案12或1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剪纸问题,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操作步骤,可知每一次操作时所得正方形的边长都等于原矩形的宽.所以首先需要判断矩形相邻的两边中,哪一条边是矩形的宽;当10<a <20时,矩形的长为20,宽为a,所以,第一次操作时,所得正方形的边长为a,剩下的矩形相邻的两边分别为20-a,a;第二次操作时,由20-a<a可知所得正方形的边长为20-a,剩下的矩形相邻的两边分别为20-a,a-20-a=2a-20;∵20-a-2a-20=40-3a,∴20-a与2a-20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第三次操作时,①当20-a>2a-20时,所得正方形的边长为2a-20,此时,20-a-2a-20=40-3a,∵此时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由40-3a=2a-20得a=12;①当2a-20>20-a时,所得正方形的边长为20-a,此时,2a-20-20-a=3a-40,∵此时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由3a-40=20-a得a=15;故答案为12或15;15. 2012黑龙江黑河、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鸡西3分如图所示,沿DE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F处,若AD=8,且△AFD的面积为60,则△DEC的面积为▲答案2898;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A=∠B=90°,BC=AD=8,CD=AB;∵△AFD的面积为60,即12ADAF=60,解得:AF=15;∴DF17==;由折叠的性质,得:CD=CF=17;∴AB=17;∴BF=AB-AF=17-15=2; 设CE=x,则EF=CE=x,BE=BC-CE=8-x,在Rt△BEF中,EF2=BF2+BE2,即x2=22+8-x2,解得:x=174,即CE=174,∴△DEC的面积为:12CDCE=12×17×17289=48;三、解答题1. 2012天津市10分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Ⅰ如图①,当∠BOP=300时,求点P的坐标;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m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 上时,求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解:Ⅰ根据题意,∠OBP=90°,OB=6;在Rt△OBP 中,由∠BOP=30°,BP=t,得OP=2t;∵OP 2=OB 2+BP 2,即2t 2=62+t 2,解得:t 1=23,t 2=-23舍去. ∴点P 的坐标为23 ,6;Ⅱ∵△OB′P、△QC′P 分别是由△OBP、△QCP 折叠得到的,∴△OB′P≌△OBP,△QC′P≌△QCP;∴∠OPB′=∠OPB,∠QPC′=∠QPC;∵∠OPB′+∠OPB+∠QPC′+∠QPC=180°,∴∠OPB+∠QPC=90°;∵∠BOP+∠OPB=90°,∴∠BOP=∠CPQ;又∵∠OBP=∠C=90°,∴△OBP∽△PCQ;∴OB BP PC CQ=; 由题意设BP=t,AQ=m,BC=11,AC=6,则PC=11-t,CQ=6-m .∴6t 11t 6m =--;∴2111m t t 666=-+0<t <11; Ⅲ点P 的坐标为11133-,6或11+133,6;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Ⅰ根据题意得,∠OBP=90°,OB=6,在Rt△OBP 中,由∠BOP=30°,BP=t,得OP=2t,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Ⅱ由△OB′P、△QC′P 分别是由△OBP、△QC P 折叠得到的,可知△OB′P≌△OBP, △QC′P≌△QCP,易证得△OBP∽△PCQ,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Ⅲ首先过点P 作PE⊥OA 于E,易证得△PC′E∽△C′QA,由勾股定理可求得C′Q 的长,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2111m t t 666=-+,即可求得t 的值: 过点P 作PE⊥OA 于E,∴∠PEA=∠QAC′=90°;∴∠PC′E+∠EPC′=90°;∵∠PC′E+∠QC′A=90°,∴∠EPC′=∠QC′A ;∴△PC′E∽△C′QA;∴PE PC AC C Q'='';∵PC′=PC=11-t,PE=OB =6,AQ=m,C′Q=CQ=6-m, ∴22AC C Q AQ 3612m '='-=-; ∴611t 6m3612m -=--; ∵6t 11t 6m =--,即611t t 6m -=-,∴66=t3612m -,即23612m=t -; 将2111m t t 666=-+代入,并化简,得23t 22 t 36=0-+;解得:12111311+13t t 33-==,; ∴点P 的坐标为11133-,6或11+133,6; 2. 2012海南省11分如图1,在矩形ABCD 中,把∠B、∠D 分别翻折,使点B 、D 分别落在对角线BC 上的点E 、F 处,折痕分别为CM 、AN.1求证:△AND≌△CBM.2请连接MF 、NE,证明四边形MFNE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MFNE 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3P 、Q 是矩形的边CD 、AB 上的两点,连结PQ 、CQ 、MN,如图2所示,若PQ=CQ,PQ∥MN;且AB=4,BC=3,求PC 的长度.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B,AD=BC,AD∥BC;∴∠DAC=∠BCA;又由翻折的性质,得∠DAN=∠NAF,∠ECM=∠BCM,∴∠DAN=∠BCM;∴△AND≌△CBMASA;2证明:∵△AND≌△CBM,∴DN=BM;又由翻折的性质,得DN=FN,BM=EM,∴FN=EM;又∠NFA=∠ACD+∠CNF=∠BAC+∠EMA=∠MEC,∴FN∥EM;∴四边形MFNE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MFNE 不是菱形,理由如下:由翻折的性质,得∠CEM=∠B=900,∴在△EMF 中,∠FEM>∠EFM;∴FM>EM;∴四边形MFNE 不是菱形;3解:∵AB=4,BC=3,∴AC=5;设DN=x,则由S△ADC=S△AND+S△NAC得3 x+5 x=12,解得x=32,即DN=BM=32;过点N作NH⊥AB于H,则HM=4-3=1;在△NHM中,NH=3,HM=1,由勾股定理,得∵PQ∥MN,DC∥AB,∴四边形NMQP在△CBQ中由勾股定理,得BQ=1;∴NP=MQ=12;∴PC=4-32-12=2;考点翻折问题,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分析1由矩形和翻折对称的性质,用ASA即可得到△AND≌△CBM;2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证明;3设DN=x,则由S△ADC=S△AND+S△NAC可得DN=BM=32;过点N作NH⊥AB于H,则由勾股定理可得NM=从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PQ=CQ,即可求得;因此,在△CBQ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BQ=1;从而求解;3. 2012广东省9分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 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1求证:△ABG≌△C′DG;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答案1证明:∵△BDC′由△BDC翻折而成,∴∠C=∠BAG=90°,C′D=AB=CD,∠AGB=∠DGC′,∴∠ABG=∠ADE;在△ABG≌△C′DG中,∵∠BAG=∠C,AB= C′D,∠ABG=∠AD C′,∴△ABG≌△C′DGASA;2解:∵由1可知△ABG≌△C′DG,∴GD=GB,∴AG+GB=AD;设AG=x,则GB=8﹣x,在Rt△ABG中,∵AB2+AG2=BG2,即62+x2=8﹣x2,解得x=74;∴7AG74tan ABGAB624∠===;3解:∵△AEF是△DEF翻折而成,∴EF垂直平分AD;∴HD=12AD=4;∵tan∠ABG=tan∠ADE=724;∴EH=HD×724=4×77=246;∵EF垂直平分AD,AB⊥AD,∴HF是△ABD的中位线;∴HF=12AB=12×6=3;∴EF=EH+HF=725 +3=6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C=∠BAG=90°,C′D=AB=CD,∠AGB=∠DGC′,故可得出结论;2由1可知GD=GB,故AG+GB=AD,设AG=x,则GB=8-x,在Rt△ABG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G的长,从而得出tan∠ABG的值;3由△AEF是△DEF翻折而成可知EF垂直平分AD,故HD=12AD=4,再根据tan∠ABG的值即可得出EH的长,同理可得HF是△ABD的中位线,故可得出HF的长,由EF=EH+HF即可得出结果;4. 2012广东深圳8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AF、CE.1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2设AE=a,ED=b,DC=c.请写出一个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EF=∠EFC;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F=∠CEF,AE=CE,AF=CF,∴∠EFC=∠CEF;∴CF=CE;∴AF=CF=CE=AE;∴四边形AFCE为菱形;2解: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a2=b2+c2;理由如下:由折叠的性质,得:CE=AE;∵四边形ABCD是矩形,∴∠D=90°;∵AE=a,ED=b,DC=c,∴CE=AE=a;在Rt△DCE中,CE2=CD2+DE2,∴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可写为:a2=b2+c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平等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分析1由矩形ABCD与折叠的性质,易证得△CEF是等腰三角形,即CE=CF,即可证得AF=CF=CE=AE,即可得四边形AFCE为菱形;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AE=a,在Rt△D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a2=b2+c2;答案不唯一5. 2012广东珠海9分已知,AB是⊙O的直径,点P在弧AB上不含点A、B,把△AOP沿OP对折,点A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O上.1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1,判断PO与BC的位置关系只回答结果;2当P在AB上方而C在AB下方时如图2,1中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结论;3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3,过C点作CD⊥直线AP于D,且CD是⊙O的切线,证明:AB=4PD.答案解:1PO与BC的位置关系是PO∥BC;21中的结论PO∥BC成立;理由为:由折叠可知:△APO≌△CPO,∴∠APO=∠CPO;又∵OA=OP,∴∠A=∠APO;∴∠A=∠CPO;又∵∠A与∠PCB都为PB所对的圆周角,∴∠A=∠PCB;∴∠CPO=∠PCB;∴PO∥BC;3证明:∵CD为圆O的切线,∴OC⊥CD;又∵AD⊥CD,∴OC∥AD;∴∠APO=∠COP;由折叠可得:∠AOP=∠COP,∴∠APO=∠AOP;又∵OA=OP,∴∠A=∠APO;∴∠A=∠APO=∠AOP;∴△APO为等边三角形;∴∠AOP=60°;又∵OP∥BC,∴∠OBC=∠AOP=60°;又∵OC=OB,∴△BC为等边三角形;∴∠COB=60°;∴∠POC=180°﹣∠AOP+∠COB=60°;又∵OP=OC,∴△POC也为等边三角形;∴∠PCO=60°,PC=OP=OC;又∵∠OCD=90°,∴∠PCD=30°;在Rt△PCD中,PD=12 PC,又∵PC=OP=12AB,∴PD=14AB,即AB=4PD;考点折叠的性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6. 2012福建龙岩12分如图1,过△ABC的顶点A作高AD,将点A折叠到点D如图2,这时EF 为折痕,且△BED和△CFD都是等腰三角形,再将△BED和△CFD沿它们各自的对称轴EH、FG 折叠,使B、C两点都与点D重合,得到一个矩形EFGH如图3,我们称矩形EFGH为△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1若△ABC的面积为6,则折合矩形EFGH的面积为;2如图4,已知△ABC,在图4中画出△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EFGH;3如果△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EFGH是正方形,且BC=2a,那么,BC边上的高AD= ,正方形EFGH的对角线长为.答案解:13;2作出的折合矩形EFGH:32a ;;考点新定义,折叠问题,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由折叠对称的性质,知折合矩形EFGH的面积为△ABC的面积的一半,2按题意,作出图形即可;3由如果△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EFGH是正方形,且BC=2a,那么,正方形边长为a,BC边上的高AD为EFGH边长的两倍2a;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正方形EFGH;7. 2012福建龙岩13分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1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2,求线段EF的长; 2观察图3和图4,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②在①的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四边形AEA′F是菱形.答案解:15;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D=AD=5,∠A=∠EA′D=900;在Rt△A′DC中,DC=AB=2,∴ A C4'==;∴A′B=BC-A′C=5-4=1;∵∠EA′B+∠BEA′=∠EA′B+∠FA′C=900,∴∠BEA′=∠FA′C;又∵∠B=∠C=900,∴Rt△EBA′∽Rt△A′CF;∴A E A BA F FC''=',即A E153'=∴5A E3 '=;在Rt△A′EF中,EF;2①3x5≤≤;②证明: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EF=∠FEA′,AE=A′E,AF=A′F;又∵AD∥BC,∴∠AFE=∠FEA′ ;∴∠AEF=∠AFE ;∴AE=AF;∴AE=A′E=AF=A′F;∴四边形AEA′F 是菱形;考点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分析1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当A′与B 重合时如图1,EF= AD=5;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出A′B 、A′F 和FC 的长,由Rt△EBA′∽Rt△A′CF 求得5A E 3'=,在Rt△A′EF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EF 的长; 2①由图3和图4可得,当3x 5≤≤时,四边形AEA′F 是菱形;②由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可得AE=A′E,AF=A′F;由平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F;从而AE=A′E=AF=A′F;根据菱形的判定得四边形AEA′F 是菱形;8. 2012湖北恩施8分如图,用纸折出黄金分割点:裁一张正方的纸片ABCD,先折出BC 的中点E,再折出线段AE,然后通过折叠使EB 落到线段EA 上,折出点B 的新位置B′,因而EB′=EB.类似地,在AB 上折出点B″使AB″=AB′.这是B″就是AB 的黄金分割点.请你证明这个结论. 答案证明: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BC 的中点,∴BE=1;∴AE =;又1;1;∴)AB AB 12"=::;∴点B″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考点翻折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对称的性质,黄金分割;分析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再根据E 为BC 的中点和翻折不变性,求出AB″的长,二者相比即可得到黄金比;9. 2012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12分如图,抛物线y=ax 2+bx+2交x 轴于A ﹣1,0,B4,0两点,交y 轴于点C,与过点C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于另一点D,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 坐标;2点E 在x 轴上,若以A,E,D,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P 的坐标;3过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垂足为Q,若将△CPQ 沿CP 翻折,点Q 的对应点为Q′.是否存在点P,使Q′恰好落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1∵抛物线y=ax 2+bx+2经过A ﹣1,0,B4,0两点,。

【微专题】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三角形折叠求角(解析版)

【微专题】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三角形折叠求角(解析版)

三角形折叠求角类型一 三角形折叠1.如图 在折纸活动中 小明制作了一张三角形纸片(即ABC ∆)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 将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后点A 与'A 重合 若75A ∠=︒ 则12∠+∠= ( )A .150︒B .210︒C .105︒D .75︒【答案】A【解析】【分析】 连接A A '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A D '=∠EAD=75°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 A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A D'=∠EAD=75°∠∠1和∠2分别为∠EA A'和∠DA A'的外角∠∠1=∠EA A'+∠EAA'∠2=∠DA A'+∠DAA'∠∠1+∠2=∠EA A'+∠EAA'+∠DA A'+∠DAA'=(∠EA A'+∠DA A')+(∠EAA'+∠DAA')=∠EA D'+∠EAD=15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掌握折叠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A落在四边形BCDE内时则∠A与∠1+∠2之间有始终不变的关系是()A.∠A=∠1+∠2B.2∠A=∠1+∠2C.3A=∠1+∠2D.3∠A=2(∠1+∠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问的是关于角的问题当然与折叠中的角是有关系的∠1与∠AED的2倍和∠2与∠ADE的2倍都组成平角结合△AED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答案.【详解】∠∠ABC纸片沿DE折叠∠∠1+2∠AED=180°,∠2+2∠ADE=180°∠∠AED=12(180°−∠1),∠ADE=12(180°−∠2)∠∠AED+∠ADE=12(180°−∠1)+12(180°−∠2)=180°−12(∠1+∠2)在△ADE中,∠A=180°−(∠AED+∠ADE)=180°−[180°−12(∠1+∠2)]= 12(∠1+∠2)则2∠A=∠1+∠2 故选择B项.【点睛】本题考查折叠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3.已知:如图所示 将△ABC 的∠C 沿DE 折叠 点C 落在点C '处 设,C α∠= ∠AEC ′=β ∠BDC '=γ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2α=β+γB .α=β+γC .α+β+γ=180°D .α+β=2γ【答案】A【解析】【分析】 通过平角关系用∠CEC ′、∠CDC ′表示出β、γ 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用∠CEC ′、∠CDC ′表示出∠C 、∠C ′ 计算可得结论.【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知:∠C =∠C ′=α.∠∠AEC ′+∠CEC ′=180° ∠BDC ′+∠CDC ′=180°∠β=180°-∠CEC ′ γ=180°-∠CDC ′.∠β+γ=360°-∠CEC ′-∠CDC ′.∠∠C +∠CEC ′+CDC ′+∠C ′=360°∠2α=360°-∠CEC ′-∠CDC ′.∠β+γ=2α.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 掌握折叠的性质 用含∠CEC ′、∠CDC ′表示出α、β、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如图,将∠ABC 沿着DE 翻折,使B 点与B'点重合,若∠1+∠2=80°,则∠B 的度数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C【解析】【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D B ED BDE B DE ∠=∠∠=∠,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可求出BED BDE ∠+∠的度数 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B 的度数.【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D B ED BDE B DE ∠=∠∠=∠∠1'180,2'180BED B ED BDE B DE ∠+∠+∠=︒∠+∠+∠=︒ ∠11(36012)(36080)14022BED BDE ∠+∠=︒-∠-∠=⨯︒-︒=︒ ∠180()18014040B BED BDE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掌握折叠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 三角形纸片ABC 中 ∠A =65° ∠B =75° 将∠C 沿DE 对折 使点C 落在∠ABC 外的点C′处 若∠1=20° 则∠2的度数为( )A .80°B .90°C .100°D .110°【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和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DEC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DE 即可得出答案.解:∠A=65° ∠B=75° ∠1=20°∠∠C=∠C′ =180°-∠A -∠B=40°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DEC=∠DE C′∠DEC+∠DEB=∠DEC+∠DE C′-∠1=180°∠∠DEC=100°∠∠CDE=∠ED C′=180°-∠C -∠DEC=40°∠∠2=180°-∠CDE -∠ED C′=10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 理清题目中角的关系. 6.如图 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 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的外部时 测量得∠1=70° ∠2=132° 则∠A 为( )A .40°B .22°C .30°D .52°【答案】B【解析】【分析】 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 C ∠+∠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结果.【详解】∠1=70∠︒ 2=132∠︒∠3601236070132158B C ∠+∠=︒-∠-∠=︒-︒-︒=︒∠180()18015822A B C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关键是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 C ∠+∠的度数.7.如图所示 把ABC 沿直线DE 翻折后得到A DE ' 如果36A EC '∠=︒ 那么AED =∠___度.【答案】72【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只是位置改变 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可以得到AED A ED '∠=∠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 ABC 沿直线DE 翻折后得到A DE '∴AED A ED '∠=∠180AED A ED A EC ''∠+∠+∠=︒ 36A EC '∠=︒∴18036722AED ︒-︒∠==︒. 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 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它属于轴对称 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 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 使点B 落在图中的B '处 设'B ∠EC ∠= 1 'B ∠DA ∠=2.若B ∠=25︒ 则∠2∠-1=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折叠性质求得'25B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用1∠表示 2∠ 进而求得21∠-∠.【详解】解:25B ∠=︒'25B B ∠∠∴==︒31'125B ∠∠∠∠=+=+︒2312525B ∠∠∠∠=+=+︒+︒21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折叠的性质 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表示出1∠与2∠的关系式.类型二多边形折叠9.如图将四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A落在A1处若∠1+∠2=90°则∠A的度数是()A.45°B.40°C.35°D.3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求出∠3+∠4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四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A落在A1处∠∠3+∠4=12(180°-∠1)+12(180°-∠2)=180°-12(∠1+∠2)∠∠1+∠2=90°∠∠3+∠4=180°-12×90°=180°-45°=135°在∠AEF中∠A=180°-(∠3+∠4)=180°-135°=4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角的定义熟记各性质并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在四边形纸片ABCD中∠A=80° ∠B=70° 将纸片沿着MN折叠使C D分别落在直线AB 上的C'D处则∠AMD'+∠BNC'等于()A .50°B .60°C .70°D .80°【答案】B【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C=210° 再利用折叠性质可得∠'MD B =∠D ∠'NC A =∠C 即∠'MD B +∠'NC A =210° 从而得出∠'MD A +∠'NC B =150° 最后进一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A=80° ∠B=70°∠∠D+∠C=360°−∠A −∠B=210°由折叠性质可得:∠'MD B =∠D ∠'NC A =∠C∠∠'MD B +∠'NC A =210°∠∠'MD A +∠'NC B =360°−(∠'MD B +∠'NC A )=150°∠∠'AMD +∠'BNC =360°−(∠'MD A +∠'NC B )−(∠A +∠B )=6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与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 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1.如图所示 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 使点B 落在点B ′处 若EB ′恰好与BC 平行 且∠B =80° 则∠CDE =_____°.【答案】130【解析】【分析】先求出∠B=∠B′=80° ∠BDE=∠B′D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C=80° 进而得到∠BD B′=100° ∠BDE=50° 即可求出∠CDE=130°.【详解】解:由折叠的定义得∠B=∠B′=80° ∠BDE=∠B′DE∠EB′∠BC∠∠B′=∠B′DC=80°∠∠BD B′=180°-∠B′DC=100°∠∠BDE=∠B′DE=50°∠∠CDE=180°-∠BDE=130°.故答案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等知识熟知相关知识并根据图形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12.如图△ABC中将边BC沿虚线翻折若∠1+∠2=102°,则∠A的度数是______.【答案】51°【解析】【分析】延长折叠后的直线交于A’ 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延长折叠后的直线交于A’由于折叠∠∠1+2∠3=180° ∠2+2∠4=180°∠∠1+∠2=102° ∠1+2∠3+∠2+2∠4=360°∠2∠3+2∠4=258°∠∠3+∠4=129°∠∠A=∠A’=180°-(∠3+∠4)=5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作出辅助线进行求解.13.将一张纸如图所示折叠后压平 点F 在线段BC 上 EF 、GF 为两条折痕 若∠1=57° ∠2=20° ∠3的度数_____度【答案】23【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 1EFB '∠=∠ 3GFC '∠=∠ 然后对123180EFB GFC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157EFB '∠=∠=︒ 3GFC '∠=∠∠123180EFB GFC '∠+∠+∠+∠+∠'=︒ ∠1805757203232︒-︒-︒-︒∠==︒ 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 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角度的数量关系.14.利用折纸可以作出角平分线 如图1则OC 为AOB ∠的平分线 如图2、图3 折叠长方形纸片 OC OD 均是折痕 折叠后 点A 落在点'A 点B 落在点'B 连接'OA .①如图2 若点'B 恰好落在'OA 上 且32AOC ∠=︒ 则BOD ∠=__________;②如图3 当点'B 在'COA ∠的内部时 连接'OB 若44AOC ∠=︒ 61BOD ∠=︒ 求''A O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 58︒ 30【解析】【分析】①由题意知AOC A OC '∠=∠ BOD B OD '∠=∠ 根据180AOC A OC BOD B OD ''∠+∠+∠+∠=︒ 计算求解即可;② 由题意知AOC A OC '∠=∠ BOD B OD '∠=∠ 根据180AOC A OC A OD BOD ''∠+∠+∠+∠=︒ 求出A OD '∠的值 进而根据A OB B OD A OD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①由题意知AOC A OC '∠=∠ BOD B OD '∠=∠∠180AOC A OC BOD B OD ''∠+∠+∠+∠=︒ 32AOC ∠=︒∠58BOD ∠=︒故答案为:58°.②由题意知AOC A OC '∠=∠ BOD B OD '∠=∠∠180AOC A OC A OD BOD ''∠+∠+∠+∠=︒ 44AOC ∠=︒ 61BOD ∠=︒∠1802446131A OD '∠=︒-⨯︒-︒=︒∠30A OB B OD A OD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角度的数量关系.类型三 多次折叠15.如图所示 把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顶角向内折叠3次之后 3个顶点不重合 那么图中∠1+∠2+∠3+∠4+∠5+∠6的度数和是()A.180°B.270°C.360°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知∠1+∠2+∠3+∠4+∠5+∠6=∠B+∠B'+∠C+∠C'+∠A+∠A'∠∠B=∠B' ∠C=∠C' ∠A=∠A'∠∠1+∠2+∠3+∠4+∠5+∠6=2(∠B+∠C+∠A)=360° 故选C.16.如图将∠ABC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若∠1=131° 则∠2的度数为()A.49°B.50°C.51°D.52°【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折叠性质得:∠HOG=∠B∠DOE=∠A∠EOF=∠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和周角360°求出结论.【详解】由折叠得:∠HOG=∠B∠DOE=∠A∠EOF=∠C∠∠A+∠B+∠C=180°∠∠HOG+∠DOE+∠EOF=180°∠∠1+∠2+∠HOG+∠DOE+∠EOF=360°∠∠1+∠2=180°∠∠1=131°∠∠2=180°﹣131°=4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17.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5° 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 再沿BF折叠成图c 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____________°.【答案】105°【解析】【详解】由图a知∠EFC=155°.图b中∠EFC=155° 则∠GFC=∠EFC-∠EFG=155°-25°=130°.图c中∠GFC=130° 则∠CFE=130°-25°=105°.故答案为105°.点睛:在长方形的折叠问题中因为有平行线和角平分线所以存在一个基本的图形等腰三角形即图b中的等腰∠CEF其中CE=CF这个等腰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18.如图1 ∠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是∠ABC的好角.(1)如图2 在∠ABC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答案】 B 2C ∠∠= 140°、120°或80°【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 1B 1B 2=∠C ∠AA 1B 1=∠B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AA 1B 1=2∠C 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2∠C ;(2)先求出经过三次折叠 ∠BAC 是△ABC 的好角时 ∠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3∠C 进而可得经过n 次折叠 ∠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n∠C 因为最小角是20º 是△ABC 的好角 根据好角定义 设另两角分别为20mº 4mn° 由题意得20m+20mn+20=180° 所以m(n+1)=8 再根据m 、n 都是正整数可得m 与n+1是8的整数因子 从而可以求得结果.【详解】(1)根据折叠性质得∠B=∠AA 1B 1 ∠A 1B 1B 2=∠C∠∠AA 1B 1=∠A 1B 1B 2+∠C∠∠B=2∠C故答案为∠B=2∠C(2)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知 ∠B=∠AA 1B 1 ∠C=∠A 2B 2C ∠A 1B 1C=∠A 1A 2B 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 ∠A 1A 2B 2=∠C+∠A 2B 2C=2∠C ;∠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 ∠BAC+∠B+∠AA 1B 1-∠A 1B 1C=∠BAC+2∠B -2∠C=180°根据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定理知 ∠BAC+∠B+∠C=180°∠∠B=3∠C ;∠当∠B=2∠C 时 ∠BAC 是△ABC 的好角;当∠B=3∠C 时 ∠BAC 是△ABC 的好角;故若经过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 则∠B 与∠C (不妨设∠B >∠C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 ; ∠最小角为20°∠设另两个角为20m°和20mn°∠20°+20m°+20mn°=180° 即m(1+n)=8∠m 、n 为整数∠m=1 1+n=8;或m=2 1+n=4;或m=4 1+n=2.解得:m=1 n=7;m=2 n=3 m=4 n=1∠另两个角为20°、140°或40°、120°或80°、80°∠此三角形最大角为140°、120°或80°时 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故答案为140°、120°或8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充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 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 连接AB .(1)如图1 已知AC BC 分别是BAP ∠和ABM ∠角的平分线①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 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 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 试求出ACB ∠的大小.②如图2 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 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 记作点C ' 则ABO ∠=_______︒;如图3 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 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 记作点C '' 则ABO ∠=________︒.(2)如图4 延长BA 至G 已知BAO ∠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交其延长线交于E F 在AEF ∆中 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 求ABO ∠的度数. 【答案】(1)∠AC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ACB =45°;(2)30 60;(3)60°或72°.【解析】【分析】(1)①由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得到∠AOB=90°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PAB+∠ABM=270°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C=12∠PAB ∠ABC=12∠ABM 于是得到结论;②图2中 由于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 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 得到∠CAB=∠BAQ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PAC=∠CA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图3中根据将∠ABC沿直线AB折叠若点C落在直线MN上得到∠ABC=∠ABN 由于BC平分∠ABM 得到∠ABC=∠MBC 于是得到结论;(2)由∠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可知∠EAO=12∠BAO ∠EOQ=12∠BOQ 进而得出∠E的度数由AE、AF分别是∠BAO和∠OAG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 在∠AEF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分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解答.【详解】(1)①∠ACB的大小不变∠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AOB=90°∠∠OAB+∠OBA=90°∠∠PAB+∠ABM=270°∠AC、BC分别是∠BAP和∠ABM角的平分线∠∠BAC=12∠PAB ∠ABC=12∠ABM∠∠BAC+∠ABC=12(∠PAB+∠ABM)=135°∠∠ACB=45°;②∠图2中将∠ABC沿直线AB折叠若点C落在直线PQ上∠∠CAB=∠BAQ∠AC平分∠PAB∠∠PAC=∠CAB∠∠PAC=∠CAB=∠BAO=60°∠∠AOB=90°∠∠ABO=30°∠图3中将∠ABC沿直线AB折叠若点C落在直线MN上∠∠ABC=∠ABN∠BC平分∠ABM∠∠ABC=∠MBC∠∠MBC=∠ABC=∠ABN∠∠ABO=60°故答案为:30 60;(2)∠∠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EAO=12∠BAO ∠EOQ=12∠BOQ∠∠E=∠EOQ-∠EAO=12(∠BOQ-∠BAO)=12∠ABO∠AE、AF分别是∠BAO和∠OAG的角平分线∠∠EAF=90°.在∠AEF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故有:①∠EAF=32∠E ∠E=60° ∠ABO=120°(不合题意舍去);②∠EAF=32∠F ∠E=30° ∠ABO=60°;③∠F=32∠E ∠E=36° ∠ABO=72°;④∠E=32∠F ∠E=54° ∠ABO=108°(不合题意舍去);.∠∠ABO为60°或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将外角的度数与三角形的内角联系起来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同学们在解答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外角与内角之间的联系不能只关注某一部分.在需要分类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将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50A ∠=︒,则12∠+∠=( )A .90︒B .100︒C .110︒D .120︒ 2.如图,在ABC 中,90BAC ∠=︒, 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的中线,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CF 交AD 于点G ,交BE 于点H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②BH CH =;③AF AG =;④FAG FCB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①④ 3.如图,在ABC 中,55A ∠=︒,65C =︒∠,BD 平分ABC ∠,//DE BC ,则BDE∠的度数是( )A .50°B .25°C .30°D .35° 4.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B .∠A :∠B :∠C =3:4:7 C .∠A =2∠B =3∠CD .∠A =9°,∠B =81°5.如图,已知ACF DBE?△≌△,下列结论:① AC DB =;② AB DC =;③ DCF ABE ∠∠=;④AF//DE ;⑤ACF DBES S =△△;⑥BC AF =;⑦CF //BE .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6.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 .对顶角相等;D .如果0,0a b >>,那么0a b +> 7.用反证法证明“m 为正数”时,应先假设( ). A .m 为负数 B .m 为整数 C .m 为负数或零 D .m 为非负数 8.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 .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内错角不一定相等C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 .若数a 使得a a >-,则a 一定小于0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10.如图,AB ∥DE ,80,45B D ︒︒∠=∠=则C ∠的度数为( )A .50︒B .55︒C .60︒D .65︒ 11.如图,现给出下列条件:①1B ∠=∠,②25∠=∠,③34∠=∠,④180BCD D ︒∠+∠=.⑤180B BCD ︒∠+∠=,其中能够得到//AB CD 的条件有(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①②⑤D .①②④⑤ 12.如图,在ABC ∆中,CD 是ACB ∠的平分线,80A ∠=︒,40ABC ∠=︒,那么BDC ∠=( )A .80︒B .90︒C .100︒D .110︒二、填空题13.如图,Rt △ABC 中,∠ACB =90°,∠A =52°,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 ,则∠A′DB 为_____.14.在ABC 中,48ABC ︒∠=,点D 在BC 边上,且满足18,BAD DC AB ︒∠==,则CAD ∠=________度. 15.如图,将△ABC 沿着DE 对折,点A 落到A ′处,若∠BDA ′+∠CEA ′=70°,则∠A =_____.16.如图,BP 是△ABC 中∠ABC 的平分线,CP 是∠ACB 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P=______°.17.把“同角的补角相等”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18.在△ABC 中,∠A=60°,∠B=∠C ,则∠B=______.19.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_____.(填上正确的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⑤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0.如图,已知△ABC,∠B 的角平分线与∠C 的外角角平分线交于点 D,∠B 的外角角平分线与∠C 的外角角平分线交于点 E,则∠E+∠D=_____.三、解答题2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叫做格点,点A、B、P均在格点上.(请利用网格作图,画出的线用铅笔描粗描黑)(1)过点P画直线AB的平行线;(2)连接PA、PB,则三角形PAB的面积= ;(3)若三角形QAB面积与三角形PAB的面积相等,且格点Q与P不重合,则格点Q有个.22.如图,AD平分∠BAC,点E,F分别在边BC,AB上,且∠BFE=∠DAC,延长EF,CA 交于点G,求证:∠G=∠AFG.23.如图,AB∥CD,点E是CD上一点,连结AE.EB平分∠AED,且DB⊥BE,AF⊥AC,AF与BE交于点M.(1)若∠AEC =100°,求∠1的度数;(2)若∠2=∠D ,则∠CAE =∠C 吗?请说明理由.24.如图,CAD ∠与CB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1)若35C ∠=︒,29D ∠=︒,求P ∠的度数;(2)猜想D ∠,C ∠,P ∠的等量关系.25.如图,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点Q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1)如图1,已知AF 、BF 分别是BAO ∠和ABO ∠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F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并求AFB ∠的大小;(2)如图2,点F 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点A 、B 在运动过程中,F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将FCD 沿直线CD 翻折,使点F 落在点E 处,已知AB 不平行于CD ,直接写出E ∠、BCE ∠、ADE ∠之间的数量关系.26.已知在DEF ∆中,70E F ∠+∠=︒,现将DEF ∆放置在ABC ∆上,使得D ∠的两条边DE ,DF 分别经过点B 、C .(1)如图①所示,若50A ∠=︒,且//BC EF 时,ABC ACB ∠+∠= 度,DBC DCB ∠+∠= 度,ABD ACD +=∠∠ 度;(2)如图②,改变ABC ∆的位置,使得点D 在ABC ∆内,且BC 与EF 不平行时,请探究ABD ACD ∠+∠与A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验证你的结论;(3)如图③,改变ABC ∆的位置,使得点D 在ABC ∆外,且BC 与EF 不平行时,请探究ABE ∠、ACF ∠、A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DE+∠AED ,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DE=∠ADE ,∠A′ED=∠AED ,然后利用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50°,∴∠ADE+∠AED=180°-50°=130°,∵△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重合,∴∠A′DE=∠ADE ,∠A′ED=∠AED ,∴∠1+∠2=180°-(∠A′ED+∠AED )+180°-(∠A′DE+∠ADE )=360°-2×130°=10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的性质,整体思想的利用求解更简便. 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判断①,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②即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FG=∠AG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③即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FAG=∠ACB ,再判断④即可.【详解】解:∵BE 是AC 边的中线,∴AE=CE 12=AC , ∵△ABE 的面积12=×AE×AB ,△ABC 的面积12=×AC×AB , ∴△ABE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故①正确;根据已知不能推出∠HBC=∠HCB ,即不能推出HB=HC ,故②错误;∵在△ACF 和△DGC 中,∠BAC=∠ADC=90°,∠ACF=∠FCB ,∴∠AFG=90°-∠ACF ,∠AGF=∠DGC=90°-∠FCB ,∴∠AFG=∠AGF ,∴AF=AG ,故③正确;∵AD 是BC 边上的高,∴∠ADC=90°,∵∠BAC=90°,∴∠DAC+∠ACB=90°,∠FAG+∠DAC=90°,∴∠FAG=∠ACB ,∵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ACF=∠FCB ,∠ACB=2∠FCB ,∴∠FAG=2∠FCB ,故④错误;即正确的为①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求角.【详解】解:在ABC 中,∠ABC=180°-∠A-∠B=180°-55°-65°=60°,∵BD 平分ABC ∠,∴∠ABD=∠CBD=12∠ABC=30°, ∵//DE BC ,∴BDE ∠=∠CBD=3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准确识图并能熟练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C解析:C【分析】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三角形的最大角是否大于90°,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A .∵∠A-∠B=∠C ,∴∠A=∠B+∠C=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A :∠B :∠C=3:4:7,∴∠C=180°×714=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A=2∠B=3∠C ,∴∠A=180°×611>90°,∴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D .∵∠A=9°,∠B=81°,∴∠C=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 5.C解析:C【分析】利用ACF DBE △≌△得到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可以推出①③,根据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可推出②④⑦,再根据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可推出⑤,正确;根据已知条件不能推出⑥.【详解】解:①∵ACF DBE △≌△∴ AC DB =故①正确;②∵ AC DB =∴ AC-BC DB-BC =即: AB DC =,故②正确;③∵ACF DBE △≌△∴ ACF DBE ∠∠=;∴ 180-ACF 180-DBE ︒∠=︒∠即: DCF ABE ∠∠=,故③正确;④∵ACF DBE △≌△∴ A D ∠=∠;∴AF//DE ,故④正确;⑤∵ACF DBE △≌△∴ACF DBES S =△△,故⑤正确; ⑥根据已知条件不能证得BC AF =,故⑥错误;⑦∵ACF DBE △≌△∴ EBD FCA ∠=∠;∴CF //BE ,故⑦正确;故①②③④⑤⑦,正确的6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先分别写出各命题的逆命题,再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详解】解: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所以A 选项不符合题意;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所以B 选项符合题意;C.“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所以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如果0,0a b >>,那么0a b +>的逆命题为如果0a b +>,那么0,0a b >>是假命题,所以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7.C解析:C【分析】根据反证法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用反证法证明“m 为正数”时,应先假设m 为负数或零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证法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证法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8.D解析:D【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对A 进行判断;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对B 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C 进行判断;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对D 进行判断.【详解】解:A 、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 选项为真命题;B、内错角不一定相等,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D、若数a使得|a|>-a,则a为不等于0的实数,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9.A解析: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等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选项中,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法正确,是真命题;B选项中,一个三角形底为3,高为4,另一个三角形底为6,高为2,面积相等但不全等,是假命题;C选项中,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才互补,是假命题;D选项中,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也可能是同位角,内错角等,是假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真命题,会判断命题的真假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延长DE交BC于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FC=∠B=8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 的度数.出C【详解】延长DE交BC于F,如图,∵AB∥DE,∴∠DFC=∠B=80°,∵∠C+∠D+∠DFC=180°,∴∠C= =180°-∠D-∠DFC=55°,故选:B.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1.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1=∠B,∴AB∥CD,故本小题正确;②∵∠2=∠5,∴AB∥CD,故本小题正确;③∵∠3=∠4,∴AD∥BC,故本小题错误;④∵∠BCD+∠D=180°,∴AD∥CB,故本小题错误;⑤∵∠B+∠BCD=180°,∴AB∥CD,故本小题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②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C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CA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求出∠BDC的度数.【详解】解:∵∠A+∠B+∠A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CB=180°-∠A-∠B=180°-80°-40°=60°,∵CD是∠ACB的平分线,∠ACB=30°(角平分线的性质),∴∠ACD=12∴∠BDC=∠ACD+∠A=30°+80°=11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外角的知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难度适中.二、填空题13.14°【分析】根据∠A=52°可求∠B由折叠可知∠DA′C=52°利用外角性质可求【详解】解:∵∠ACB=90°∠A=52°∴∠B=90°-52°=38°由折叠可知∠DA′C=∠A=52°∠A′DB【分析】根据∠A=52°,可求∠B,由折叠可知∠D A′C=52°,利用外角性质可求.【详解】解:∵∠ACB=90°,∠A=52°,∴∠B=90°-52°=38°,由折叠可知∠D A′C=∠A=52°,∠A′DB=∠D A′C-∠B=52°-38°=14°,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性质建立角之间的联系.14.66【分析】在线段CD上取点E使CE=BD再证明△ADB≅△AEC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取点ECE=BD连接AE∵CE=BD∴BE=CD∵AB=CD∴AB=BE∠BAE=∠BEA=(180°-4解析:66【分析】在线段CD上取点E使CE=BD,再证明△ADB≅△AEC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取点E,CE=BD,连接AE,∵CE=BD,∴BE=CD,∵AB=CD,∴AB=BE,∠BAE=∠BEA=(180°-48°)÷2=66°,∴∠DAE=48°,∠AED=66°,∴△ADB≅△AEC,∴∠BAD=∠CAE=18°,∴∠CAD=∠DAE+∠CAE=66°.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找到全等三角形.15.35°【分析】先根据折叠性质可求得∠A′DE=∠ADE∠A′ED=∠AED再和平角性质可求得根据平角定义和已知可求得∠ADE+∠AED=145°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的度数【详解】解解析:35°【分析】先根据折叠性质可求得∠A′DE=∠ADE,∠A′ED=∠AED,再和平角性质可求得根据平角定义和已知可求得∠ADE+∠AED=145°,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的度数.【详解】解:∵将△ABC沿着DE对折,A落到A′,∴∠A′DE=∠ADE,∠A′ED=∠AED,∴∠BDA′+2∠ADE=180°,∠A′EC+2∠AED=180°,∴∠BDA′+2∠ADE+∠A′EC+2∠AED=360°,∵∠BDA′+∠CEA′=70°,∴∠ADE+∠AED=145°,∴∠A=180°-(∠ADE+∠AED)=180°-145°=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角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16.3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C=20°∠PCM=5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P的度数【详解】∵BP是∠ABC的平分线CP是∠ACM的平分线∠ABP=20°∠ACP=50°∴∠PBC解析:3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C=20°,∠PCM=5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P的度数.【详解】∵BP是∠ABC的平分线,CP是∠ACM的平分线,∠ABP=20°,∠ACP=50°,∴∠PBC=20°,∠PCM=50°,∵∠PBC+∠P=∠PCM,∴∠P=∠PCM-∠PBC=50°-2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17.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解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8.60°【分析】根据条件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B+∠C=180°;接下来根据∠A=60°∠B=∠C进而得到∠B的度数【详解】解:∵∠A∠B∠C是△ABC的三个内角∴∠A+∠B+∠C=180°∵∠A解析:60°【分析】根据条件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B+∠C=180°;接下来根据∠A=60°,∠B=∠C,进而得到∠B的度数.【详解】解:∵∠A、∠B、∠C是△ABC的三个内角,∴∠A+∠B+∠C=180°.∵∠A=60°,∠B=∠C,∴∠B=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19.①④【分析】分别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判断正误即可【详解】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符合题意;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两个角都是直角不成立不符解析:①④【分析】分别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判断正误即可.【详解】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符合题意;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两个角都是直角,不成立,不符合题意;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为平方相等的两个实数相等,不成立,不符合题意;④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逆命题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成立,符合题意;⑤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逆命题为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成立,不符合题意;成立的有①④,故答案为:①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度不大.20.9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BDBE分别是∠B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DBE=×180°=90°∴∠D+∠E=180°-∠DBE=180°-90°=9解析:9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BD,BE分别是∠B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DBE=12×180°=90°,∴∠D+∠E=180°-∠DBE=180°-90°=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6.5;(3)3【分析】(1)连结AP,过点P作∠APQ=∠PAB,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PQ∥AB即可;(2)连PB,割补法利用网格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三角形面积即可;(3)由三角形QAB面积与三角形PAB的面积相等,在AB的平行线PQ上,截取PQ=AB 或PQ1=AB,连结AQ,延长QA,在QA的延长线上截取AQ2=AQ即可.【详解】(1)连结AP,过点P作∠APQ=∠PAB,∴PQ∥AB,则PQ为所求;(2)连PB,S△PAB=4×4-12×4×3-12×1×3-12×4×1=16-6-1.5-2=6.5,故答案为:6.5;(3)三角形QAB面积与三角形PAB的面积相等,在AB的平行线PQ上,截取PQ=AB或PQ1=AB,连结AQ,延长QA,在QA的延长线上截取AQ2=AQ,则Q、Q1、Q2三点为所求,则格点Q有3个,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作法,网格三角形面积,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格点问题,掌握平行线的作法,网格三角形面积求法,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格点确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2.见解析【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DAC,结合已知条件∠BFE=∠DAC,可得∠BFE=∠BA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证EG∥AD,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G=∠DAC,∠AFG=∠BAD,则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得结论.【详解】证明:∵AD平分∠BAC,∴∠BAD=∠DAC,∵∠BFE=∠DAC,∴∠BFE=∠BAD,∴EG∥AD,∴∠G=∠DAC,∠AFG=∠BAD,∴∠G=∠AFG.【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及利用性质证明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1)40°;(2)∠CAE =∠C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AED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求∠1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ED =∠C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知AC ∥B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E =∠AE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量关系即可求解.【详解】(1)∵∠AEC =100°,∴∠AED =80°,∵EB 平分∠AED ,∴∠BED =40°,∵AB ∥CD ,∴∠1=∠BED =40°;(2)∵DB ⊥BE ,AF ⊥AC ,∴∠EBD =∠CAF =90°,∵∠2=∠D ,∴∠BED =∠C ,∴AC ∥BE ,∴∠CAE =∠AEB ,∵EB 平分∠AED ,∴∠AEB =∠BED ,∴∠CAE =∠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悉相应的性质和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1)32°;(2)()12P C D ∠=∠+∠. 【分析】(1)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FC=∠BFP ,∠BED =∠AEP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 +∠CAF=∠P +∠PBF①,∠D +∠DBE=∠P +∠PAE②,两式相加并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可得∠C +∠D=2∠P ,从而求出∠P ;(2)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FC=∠BFP ,∠BED =∠AEP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 +∠CAF=∠P +∠PBF①,∠D +∠DBE=∠P +∠PAE②,两式相加并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可得∠C +∠D=2∠P ,从而证出结论.【详解】解:(1)∵∠AFC=∠BFP ,∠BED =∠AEP∴180°-(∠C +∠CAF )=180°-(∠P +∠PBF ),180°-(∠D +∠DBE )=180°-(∠P +∠PAE )∴∠C +∠CAF=∠P +∠PBF①,∠D +∠DBE=∠P +∠PAE②①+②,得∠C +∠CAF +∠D +∠DBE=∠P +∠PBF +∠P +∠PAE∵CAD ∠与CB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CAF=∠PAE ,∠DBE=∠PBF∴∠C +∠D=2∠P∴∠P=()12C D ∠+∠=()135292︒+︒=32°; (2)()12P C D ∠=∠+∠,理由如下 ∵∠AFC=∠BFP ,∠BED =∠AEP ∴180°-(∠C +∠CAF )=180°-(∠P +∠PBF ),180°-(∠D +∠DBE )=180°-(∠P +∠PAE )∴∠C +∠CAF=∠P +∠PBF①,∠D +∠DBE=∠P +∠PAE②①+②,得∠C +∠CAF +∠D +∠DBE=∠P +∠PBF +∠P +∠PAE∵CAD ∠与CB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CAF=∠PAE ,∠DBE=∠PBF∴∠C +∠D=2∠P∴∠P=()12C D ∠+∠.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和与差,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5.(1)AFB ∠的大小不变,135AFB ∠=︒;(2)F ∠的大小不变,理由见解析;(3)2BCE ADE E ∠+∠=∠【分析】(1)∠AFB 的大小不变.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2)∠AFB 的大小不变.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3)利用折叠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结论:∠AFB 的大小不变.理由:∵∠AOB=90°,∴∠OAB+∠OBA=90°,∵AF 、BF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FAB=12∠OAB ,∠FBA=12∠OBA ,∴∠FAB+∠FBA=12(∠OAB+∠OBA)=45°, ∴∠AFB=180°-45°=135°;(2)结论:∠AFB 的大小不变.理由:∵∠AOB=90°,∴∠OAB+∠OBA=90°,∴∠BAP+∠ABM=360︒-90°=270°, ∵AF 、BF 分别是∠BAO 和∠ABO 的外角的平分线,∴∠FAB=12∠PAB ,∠FBA=12∠MBA , ∴∠FAB+∠FBA=12(∠PAB+∠MBA)=135°, ∴∠AFB=180°-135°=45°;(3)在△FDC 中,∠F=180︒-∠FCD-∠FDC ,∴∠FCD+∠FDC=180︒-∠F=180︒-∠E ,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FCD=∠ECD ,∠FDC=∠EDC ,∠F=∠E ,∴∠BCE=180︒-∠FCD-∠ECD=180︒-2∠FCD ,∠ADE=180︒-∠FDC -∠EDC =180︒-2∠FDC ,∴∠BCE+∠ADE=360︒-2(∠FCD+∠FDC),在△FDC 中,∠F=180︒-∠FCD-∠FDC ,∴∠FCD+∠FDC=180︒-∠F=180︒-∠E ,∴∠BCE+∠ADE=360︒-2(180︒-∠E)=2∠E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6.(1)130;70;60;(2)110ABD ACD A ∠+∠=︒-∠,见解析;(3)110ABE ACF A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ABC ACB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DBC DCB ∠+∠的度数,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出ABD ACD ∠+∠的度数;(2)同(1)分别求出ABC ACB ∠+∠,DBC DCB ∠+∠和ABD ACD ∠+∠的度数,故可求解;(3)先求出ABC ACB ∠+∠,DBC DCB ∠+∠,再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计算求解.【详解】(1)∵50A ∠=︒,在△ABC 中,ABC ACB ∠+∠=180°-50°=130°,∵//BC EF∴DBC E ∠=∠,DCB F ∠=∠∴DBC DCB ∠+∠=70E F ∠+∠=︒∴ABD ACD +=∠∠(ABC ACB ∠+∠)-()DBC DCB ∠+∠=60°故答案为:130;70;60;(2)由题意,得()180110D E F ∠=︒-∠+∠=︒所以18070DBC DCB D ∠+∠=︒-∠=︒∵180ABC ACB A ∠+∠=︒-∠∴()()18070110ABD ACD ABC ACB DBC DCB A A ∠+∠=∠+∠-∠+∠=︒-∠-︒=︒-∠即110ABD ACD A ∠+∠=︒-∠(3)由题意,得()180110D E F ∠=︒-∠+∠=︒∴18070DBC DCB D ∠+∠=︒-∠=︒∵180ABC ACB A ∠+∠=︒-∠∴360ABE ACF ∠+∠=︒-(DBC DCB ∠+∠)-(ABC ACB ∠+∠)=110A ︒+∠ 即110ABE ACF 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07 综合探究类(含解析)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07 综合探究类(含解析)

综合探究类1.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为操作对象,进行相一次相关问题的研究.下面是创新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研究的问题,如图一,△ABC≌△DEF,其中∠ACB=90°,BC=2,∠A=30°.操作与发现:(1)如图二,创新小组将两张三角形纸片按如图示的方式放置,四边形ACBF的形状是,CF= ;(2)创新小组在图二的基础上,将△DEF纸片沿AB方向平移至图三的位置,其中点E 与AB的中点重合.连接CE,BF.四边形BCEF的形状是,CF= .操作与探究:(3)创新小组在图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探究,将△DEF纸片绕点E逆时针旋转至DE与BC平行的位置,如图四所示,连接AF,BF.经过观察和推理后发现四边形ACBF也是矩形,请你证明这个结论.【解析】(1)如图所示:△ABC ≌△DEF , 其中∠ACB =90°,BC =2,∠A =30°,∴60,2ABC FED BC EF ∠=∠=︒==, ∴90C F FAC ∠=∠=∠=︒,∴四边形ACBF 是矩形,AB=4∴,∴AB=CF=4;故答案为:矩形,4 ; (2)如图所示:△ABC ≌△DEF , 其中∠ACB =90°,BC =2,∠A =30°,∴60,2ABC FED BC EF ∠=∠=︒==, ∴//BC EF ,∴四边形ECBF 是平行四边形,点E 与AB 的中点重合,∴CE=BE ,∴CBE △是等边三角形,∴EC=BC ,∴四边形ECBF 是菱形,∴CF 与EB 互相垂直且平分,∴OC EC ==∴CF =,故答案为:菱形,(3)证明:如图所示:∵90,3060C A ABC ∠=︒∠=︒∴∠=︒ ∵//,DE BC DEF ABC ≌ ∴60DEB DEF ABC ∠=∠=∠=︒ ∴60AEF ∠=︒∵24,2AB BC AE ==∴= ∵2EF BC AE EF ==∴= ∴AEF ∆为等边三角形 ∴60FAE ABC ∠=︒=∠ ∴//BC AF ∵AE EF BC ==∴四边形ACBF 为平行四边形 ∵90C ∠=︒∴四边形ACBF 为矩形.2.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A ,B ,C 为格点,D 为小正方形边的中点.(1)AC的长等于_________;+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所示(2)点P,Q分别为线段BC,AC上的动点,当PD PQ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PD,PQ,并简要说明点P和点Q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解析】解:(1)由图可得:5=,故答案为:5;(2)如图,BC与网格线相交,得点P;取格点E,F,连接EF,与网格线相交,得点G,取格点M,N,连接MN,与网格线相交,得点H,连接GH,与AC相交,得点Q.连接PD,PQ.线段PD,PQ即为所求.如图,延长DP,交网格线于点T,连接AB,GH与DP交于点S,由计算可得:,,AC=5,∴△ABC为直角三角形,∠ABC=90°,∴tan∠ACB=2,∵tan∠BCT=PT:TC=2,∴∠ACB=∠BCT,即BC平分∠ACT,根据画图可知:GH∥BC,∴∠ACB=∠CQH,∠BCT=∠GHC,∵∠BCT=∠BCA,∴∠CQH=∠GHC,∴CQ=CH,由题意可得:BS=CH,∴BS=CQ,又∵BP=CP,∠PBS=∠PCQ,∴△BPS≌△CPQ,∴∠PSB=∠PHC=90°,即PQ⊥AC,∴PD+PQ的最小值即为PD+PT,∴所画图形符合要求.3.数学实验室:制作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把这4张纸片拼成以弦长c为边长的正方形构成“弦图”(如图2),古代数学家利用“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探索研究:(1)小明将“弦图”中的2个三角形进行了运动变换,得到图3,请利用图3证明勾股定理; 数学思考:(2)小芳认为用其它的方法改变“弦图”中某些三角形的位置,也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请你想一种方法支持她的观点(先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再予以证明). 【解析】(1)解:如图3所示,图形的面积表示为:2222122a b ab a b ab ++⨯=++, 图形的面积也可表示:22122c ab c ab +⨯=+, ∴a 2b 2ab c 2ab ,∴a2b2c 2(2)解:如图4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a b2,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表示为:221422c ab c ab +⨯=+,∴22a b c ab+=+,()2∴a2b22ab c22ab,∴a2b2c2;4.综合与探究(实践操作)三角尺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奋进”小组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1,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C.(问题发现)(1)①填空:如图1,若∠ACB=145°,则∠ACE的度数是,∠DCB的度数,∠ECD的度数是.②如图1,你发现∠ACE与∠DCB的大小有何关系?∠ACB与∠ECD的大小又有何关系?请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类比探究)(2)如图2,当△ACD与△BCE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解:(1)①1459055∠=∠︒︒︒=﹣=,ACE DCB==﹣;∠∠-∠︒︒=︒ECD BCE BCD905535②结论:ACE DCB=;∠+∠︒ACB ECD∠=∠,180证明:∵90∠=∠-∠=∠-︒DCB ACB ACD ACB∠=∠-∠=∠-︒,90ACE ACB BCE ACB∴ACE DCB∠=∠∵9090180∠=∠+∠-∠=︒+︒-∠=︒-∠ACB ACD BCE ECD ECD ECD∴180=ACB ECD∠+∠︒(2)结论:当ACD与BCE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90∠=∠=︒,ACD ECB∴ACD DCE ECB DCE∠+∠=∠+∠,∴ACE DCB∠=∠,∵90∠=∠=︒,ACD ECB∴180=,∠+∠︒ACD ECB∵360=,ACD ECD ECB ACB∠+∠+∠+∠︒∴180ACB ECD=,∠+∠︒∴ACE DCB∠+∠︒=.ACB ECD∠=∠,180∴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故答案为:(1)①55°,55°,35°;②∠ACE=∠DCB,∠ACB+∠ECD=180°;(2)当△ACD与△BCE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详见解析5.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如图①的正方形ABCD中,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探究:=.(1)如图②,当点Q在DC上时,求证:PQ PB(2)如图③,当点Q在DC延长线上时,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过点P作//BCMN,分别交AB于点M,交CD于点N,则四边形AMND和四边形BCNM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P=NC=MB∵∠BPQ=90°∴∠QPN+∠BPM=90°,而∠BPM+∠PBM=90° ,∴∠QPN=∠PBM,又∠QNP=∠PMB=90°,在△QNP和△BMP中,∠QNP=∠PMB,MB=NP,∠QPN=∠PBM∴△QNP≌△PMB(ASA),∴PQ=BP.(2)成立.过点P作PN AB⊥于N,PN交CD于点M在正方形ABCD中//AB CD,45∠=ACD∴90∠=∠=∠=PMQ PNB CBN∴CBNM是矩形,∴CM BN=,∴CM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 CM BN ==,∵90PBN BPN ∠+∠=,90BPN MPQ ∠+∠=∴MPQ PBN ∠=∠, 在PMQ ∆和BNP ∆中,90MPQ PBN PNB PMQ BN PM ∠=∠⎧⎪∠=∠=⎨⎪=⎩, ∴()PMQ BNP AAS ∆≅∆, ∴BP QP =;6.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CD 上的点A '处,得到折痕DE ,然后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如图2,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AD 上的点C '处,点B 落在点B '处,得到折痕EF ,B C ''交AB 于点M ,C F '交DE 于点N ,再把纸片展平.问题解决:(1)如图1,填空:四边形AEA D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线段MC '与ME 是否相等?若相等,请给出证明;若不等,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2cm,'4cm AC DC '==,求:DN EN 的值.【解析】(1)解:∵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EA ,'//AE DA ∴四边形'AEA D 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CD 上的点A '处 ∴'AED A ED ≌ ∴'AE A E = ∵90A ∠=∴四边形AEA D '的形状是正方形故最后答案为:四边形AEA D '的形状是正方形; (2)MC ME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EC ',由(1)知:AD AE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90AD BC EAC B '=∠=∠=︒, 由折叠知:B C BC B B '''=∠=∠, ∴90AE B C EAC B ''''=∠=∠=︒, 又EC C E ''=, ∴Rt EC A Rt C EB '''≌ ∴C EA EC B '''∠=∠ ∴MC ME '=(3)∵Rt EC A Rt C EB '''≌,∴AC B E ''= 由折叠知:B E BE '=,∴AC BE '= ∵2(cm)4(cm)AC DC ''==, ∴()2428cm AB CD ==++=设cm DF x =,则()8cm FC FC x '==-在Rt DC 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8)x x +=- 解得:3x =,即()3cm DF =如图,延长BA FC ',交于点G ,则AC G DC F ''∠=∠ ∴3tan tan 4AG DF AC G DC F AC DC ''∠=∠==='' ∴3(cm)2AG = ∴3156(cm)22EG =+= ∵//DF EG ,∴DNF ENG ∽ ∴152::3:25DN EN DF EG === 7.综合与实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折纸,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在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实践发现: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把纸片展平,连接AN,如图①.(1)折痕BM(填“是”或“不是”)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请判断图中△ABN 是什么特殊三角形?答:;进一步计算出∠MNE=°;(2)继续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H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G,把纸片展平,如图②,则∠GBN=°;拓展延伸:(3)如图③,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BC边于点T,交AD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连接AA'交ST于点O,连接AT.求证:四边形SATA'是菱形.解决问题:(4)如图④,矩形纸片ABCD中,AB=10,AD=26,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AB边于点T,交AD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得出线段AT的长度有4,5,7,9.请写出以上4个数值中你认为正确的数值.【解析】解:(1)如图①∵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EF垂直平分AB,∴AN=BN,AE=BE,∠NEA=90°,∵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BM垂直平分AN,∠BAM=∠BNM=90°,∴AB=BN,∴AB=AN=BN,∴△ABN是等边三角形,∴∠EBN=60°,∴∠ENB=30°,∴∠MNE=60°,故答案为:是,等边三角形,60;(2)∵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H处,∴∠ABG=∠HBG=45°,∴∠GBN=∠ABN﹣∠ABG=15°,故答案为:15°;(3)∵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ST垂直平分AA',∴AO=A'O,AA'⊥ST,∵AD∥BC,∴∠SAO=∠TA'O,∠ASO=∠A'TO,∴△ASO≌△A'TO(AAS)∴SO=TO,∴四边形ASA 'T 是平行四边形, 又∵AA '⊥ST ,∴边形SATA '是菱形;(4)∵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 '处, ∴AT =A 'T ,在Rt△A 'TB 中,A 'T >BT , ∴AT >10﹣AT , ∴AT >5, ∵点T 在AB 上,∴当点T 与点B 重合时,AT 有最大值为10, ∴5<AT ≤10,∴正确的数值为7,9, 故答案为:7,9. 8.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三角形平移与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ACD 和BCE 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其中,52AC cm BC cm ==,.解决问题(1)勤奋小组将ACD 和BCE 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点,,A C B 在同一条直线上) ,连接,AE BD .发现AE DB =,请你给予证明;(2)如图2,创新小组在勤奋小组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将BCE 绕着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点E 恰好落在CD 边上时,求ABC 的面积;拓展延伸(3)如图3,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 “将BCE 沿CD 方向平移acm 得到''',B C E 连接''AB B C ,,当'AB C △恰好是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a 的值.请你直接写出a 的值.【解析】(1)∵ACD 和BCE 是两个等边三角形, ∴AC=CD,BC=CE ,∠ACD=∠ECB=60°, ∴∠ACD+∠DCE=∠ECB+∠DCE, 即∠ACE=∠DCB, ∴△ACE≌△DCB, ∴AE=BD;(2)由题意得∠ACD=∠ECB=60°, 过点B 作BF⊥AC,交AC 的延长线于F ,∴∠BCF=180°-∠ACD -∠ECB=60°,∠F=90°, ∴∠CBF=30°, ∴CF=12BC=1cm ,=cm ,∴11522ABCSAC BF =⋅=⨯;(3)由题意得∠ACD=E C B '''∠=60°, ∵∠ACB '=90°, ∴30C CB ''∠=,∵C CB C B C E C B '''''''∠+∠=∠, ∴30C B C ''∠=, ∴C C C B '''==2cm , ∴a=2.9.动手做一做:某校教具制作车间有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塑料若干,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中7块恰好拼成一个矩形(如图1),后来又用它们拼出了XYZ等字母模型(如图2、图3、图4),每个塑料板保持图1的标号不变,请你参与: (1)将图2中每块塑料板对应的标号填上去;(2)图3中,点画出了标号7的塑料板位置,请你适当画线,找出其他6块塑料板, 并填上标号;(3)在图4中,找出7块塑料板,并填上标号.【解析】(1)如下图(2)如下图(3)如下图10.已知:如图1,在O 中,弦2AB =,1CD =,AD BD ⊥.直线,AD BC 相交于点E . (1)求E ∠的度数;(2)如果点,C D 在O 上运动,且保持弦CD 的长度不变,那么,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是否改变?试就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探究,并说明理由(图形未画完整,请你根据需要补全).①如图2,弦AB与弦CD交于点F;②如图3,弦AB与弦CD不相交:③如图4,点B与点C重合.【解析】解:(1)连接OC、OD,如图:∵AD BD⊥∴AB是直径∴1===OC OD CD∴OCD是等边三角形∴60∠=︒COD∴30∠=︒DBE∴60∠=︒E(2)①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连接OD、OC、AC,如图:∵1===OD OC CD∴OCD为等边三角形∴60∠=︒COD∴30DAC∠=︒∴30∠=︒EBD∵90∠=︒ADB∴903060E∠=︒-︒=︒②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连接OC、OD,如图:∵AD BD⊥∴AB是直径∴1===OC OD CD∴OCD是等边三角形∴60∠=︒COD∴30∠=︒DBE∴903060∠=︒-︒=︒BED③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如图:∵当点B与点C重合时,则直线BE与O只有一个公共点∴EB恰为O的切线∴90∠=︒ABE∵90CD=,2∠=︒,1ADBAD=∴30A∠=︒∴60∠=︒.E故答案是:(1)60∠=︒(2)①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E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11.综合与实践:折纸中的数学问题背景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首先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按如图①所示方式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点D落到D′处,折痕为EF.这时同学们很快证得:△AEF是等腰三角形.接下来各学习小组也动手操作起来,请你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操作发现(1) “争先”小组将矩形纸片ABCD 按上述方式折叠,如图②,发现重叠部分△AEF 恰好是等边三角形,求矩形ABCD 的长、宽之比是多少?实践探究(2)“励志”小组将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如图③,使B 点落在AD 边上的B ′处;沿B ′G 折叠,使D 点落在D ′处,且B ′D ′过F 点.试探究四边形EFGB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3)再探究:在图③中连接BB ′,试判断并证明△BB ′G的形状.【解析】解:(1)矩形ABCD证明:设BE a =,AEF ∆等边三角形,60EAF ∴∠=︒,四边形ABCD 为矩形,90BAD ABE ∴∠=∠=︒,30BAE BAD EAF ∠=∠-∠=︒.在Rt ABE ∆中,90ABE ∠=︒,30BAE ∠=︒,BE a =,2sin BEAE a BAE ∴==∠,tan BEAB BAE ==∠,AE EC =,3BC BE EC a ∴=+=,∴BCAB .(2)四边形B EFG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B EF BFE ∴∠'=∠,EB F GFB ∠'=∠',DB G FGB ∠'=∠'.由翻折的特性可知:BFE B FE ∠=∠',DB G FB G ∠'=∠',B EF B FE ∴∠'=∠',FB G FGB ∠'=∠',又EB F GFB ∠'=∠',B FE FB G ∴∠'=∠',//EF B G ∴',又//B E FG ',∴四边形B EFG '是平行四边形.(3)△BB G '为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BB '交EF 于点M ,如图所示.//AD BC ,EB B FBB ∴∠'=∠',BF B F =',FBB FB B ∴∠'=∠',EB B FB B ∴∠'=∠'.B EF B FE ∠'=∠',∴△B EF '为等腰三角形,B M EF ∴'⊥,90∴∠=︒.BMFEF B G',//∴∠'=∠=︒,90BB G BMF∴△BB G'为直角三角形.12.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的剪拼”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1,在△ABC中,AB=AC=10cm,BC=16cm.将△ABC沿BC边上的中线AD剪开,得到△ABD和△ACD.操作发现:(1)乐学小组将图1中的△ACD以点D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A'C'⊥AD,得到图2,A'C'与AB交于点E,则四边形BEC'D的形状是.(2)缜密小组将图1中的△ACD沿DB方向平移,A'D'与AB交于点M,A'C'与AD交于点N,得到图3,判断四边形MND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实践探究:(3)缜密小组又发现,当(2)中线段DD'的长为acm时,图3中的四边形MNDD'会成为正方形,求a的值.(4)创新小组又把图1中的△ACD放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点A的对应点A'与点D重合,点D的对应点D'在BD的延长线上,再将△A'C'D'绕点D逆时针旋转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DD'交AB于点P,DC'交AB于点Q,DP=DQ,此时线段AP的长是cm.【解析】解:操作发现:(1)如图1:∵AB=AC=10cm,BC=16cm.∴∠B=∠C,BD=CD=8cm,∠BAD=∠CAD,∵△ACD以点D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C'D=BD,∵AD⊥BD,A'C'⊥AD,∴A'C'∥BD,∠ADC'=90°﹣∠C',∴∠ADC'=90°﹣∠B,且∠BAD=90°﹣∠B,∴∠ADC'=∠BAD,∴AB∥C'D,∴四边形BDC'E是平行四边形,∵BD=C'D,∴四边形BEC'D是菱形,故答案为:菱形;(2)如图3,四边形MNDD'是矩形,理由如下:∵BD=CD,∴BD'=CD,且∠B=∠C',∠MD'B=∠NDC'∴△MDB'≌△NDC'(ASA)∴MD'=ND,∵△ACD 沿DB 方向平移,∴MD '∥DN ,∴四边形MNDD '是平行四边形,∵∠BD 'M =90°,∴四边形MNDD '是矩形;(3)由图形(1)可得AB =10cm ,BD =8cm , ∴AD6cm ,∵四边形MNDD '为正方形,∴D 'M ∥DN ,D 'M =D 'D =acm ,∴△BD 'M ∽△BDA , ∴BD MD BD AD''=, ∴886a a -=, ∴a =247; (4)如图5,过点D 作DG ⊥AB 于点G ,∵DP =DQ ,∴∠DQP =∠DPQ ,QG =PG ,又∵∠A =∠PDQ ,∴△DQP ∽△AQD ,∴∠ADQ =∠DPQ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07 综合探究类(含解析)∴∠ADQ=∠AQD,∴AQ=AD=6,∵∠A=∠A,∠DGA=∠BDA,∴△DGA∽△BDA,∴AG AD AD AB=,∴6 610 AG=,∴AG=185,∴GQ=AQ﹣AG=6﹣185=125,∴PG=QG=125,∴AP=AG﹣PG=185﹣125=65,故答案为:65.。

初二数学能力测试题(折纸问题)

初二数学能力测试题(折纸问题)

初二数学能力测试题(折纸问题)一、填空题:1、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折n次后,所得图形的面积是。

2、将矩形ABCD纸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在折痕MN上(如图1上点B),若AB=3,则折痕AE的长是,△AEF是三角形。

3、如图2,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设点D落在D1处,BC1交AD于E,= 。

=6cm,BC=8cm,则S阴4、如图3,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则EC= 。

5、如图4,把矩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AD边的中点C1处,设折痕为EF,AB=3,BC=4,则CE:BE= ,CF:FD 。

6、如图5,把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则四边形BEDF是形;若AB=6,BC=8,则折痕EF= 。

7、如图6,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点C落在C1的位置,则BC1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8、如图7、把一张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着EF折叠后,ED和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1、C1的位置上,若∠EFG=55°,则∠1= 度。

9、如图8,将△ABC折叠成图8,则折出两条定理,这两条定理是:①;②。

10、如图9,在△ABC中,周长为22,AB=AC,BC=6,现把线段AB对折,设折痕为DE,则△BEC的周长是。

11、如图10,折叠矩形ABCD,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再折叠AD,使AD边落在折痕BD上,得折痕DG,若AB=2,BC=1,则AG= 。

12、如图11,把边长为a的等边△ABC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点D,且BD:DC=2:3,设折痕为MN,则AM:AN的值是。

13、如图12,一边长为250cm的正方形ABCD纸片,AD上有一点P,且AP= ,折这纸片使点B落在点P上,则折痕EF的长是 cm。

14、如图13,EF 为正方形纸ABCD 的对折线,将∠A 沿DK 折叠,使它的的顶点A 落在EF 上的G 点,则∠DKG 的度数是 。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23:最值问题(含解析)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23:最值问题(含解析)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23:最值问题(含解析)最值问题【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问题。

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

最终都归结为: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枚举法,综合法,分析法,公式法,图表法例1:七个小朋友共折纸花100朵,每个小朋友折的朵数都不相同,其中折的最多的小朋友折了18朵,则折的最少的小朋友至少折了多少朵?解:1、要想最少的尽可能少,那么其他人就要尽可能多。

2、因为求折的最少的小朋友至少折了多少朵,那么其他六位小朋友应折的尽可能多,折的朵数应分别为18、17、16、15、14、13,则折的最少的小朋友至少折了100-18-17-16-15-14-13=7(朵)。

例2:有22根长都是1厘米的小棒,乐乐用这些小棒围成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方厘米?解:1、题目已知的是周长求面积,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

2、周长是22厘米,则长与宽的和是22÷2=11(厘米),我们将可能的情况列表呈现出来。

3、所以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30平方厘米,最小是10平方厘米。

例3:有一个73人的旅游团,其中男47人,女26人,住到一个旅馆里。

旅馆里有可住11人,7人,4人的三种房间。

经过服务员的安排,这个旅游团的男、女分别住在不同的房里,而且每个房间都按原定人数住满了旅游团的成员。

服务员最少用了多少个房间?解:1、要使房间用的少,则尽量先用11人间,但是也要考虑每个房间都要住满和性别差异,所以男女分开计算。

2、因为3×11+7×2=47(人),所以男的住了3个11人的房间,2个7人的房间。

又因为11×2+4=26(人),所以女的住了2个11人的房间,1个4人的房间,则服务员最少用了3+2+2+1=8(个)房间。

2020年中考数学动态问题-折叠中有关计算题型(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动态问题-折叠中有关计算题型(含答案)

专题04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有关计算题型一、基础知识点综述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中的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直线、抛物线、双曲线、弧线等上运动的一类非常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而从其中延伸出的折叠问题,更能体现其解题核心——动中求静,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有时需要借助或构造一些数学模型来解答.实行新课标以来,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都会有此类题目,这些题目往往出现在选择、填空题的压轴部分,题型繁多,题意新颖,具有创新力. 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运动观点;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等.通过研究历年中考真题并结合2019年各省(市)的中考真题,特总结出此专题. 期望能给各位老师及同学以学习教学一些启发,一些指引,培养出学生的解题素养.下面我们从几个例题中展开论述,逐层拨开它的神秘面纱.二、精品例题解析题型一:图形折叠中的计算例1.(2019·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B 落在线段AE 上的点G 处,折痕为AF .若AD=4 cm,则CF 的长为cm .例2. 如图,矩形ABCD中,AB=36BC=12,E为AD的中点,F为AB上一点,将△AEF沿EF折叠后,点A恰好落在CF上的点G处,则折痕EF的长是例3.(2019·连云港)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2AB.将矩形ABCD对折,得到折痕MN;沿着CM折叠,点D的对应点为E,ME与BC的交点为F;再沿着MP折叠,使得AM与EM重合,折痕为MP,此时点B的对应点为G.下列结论:①△CMP是直角三角形;②点C、E、G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PC=62MP;④BP=22AB;⑤点F是△CMP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例4.(2019·潍坊)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将∠A向内折叠,点A落在BC上,记为A’,折痕为DE. 若将∠B沿EA’向内折叠,点B恰好落在DE上,记为B’,则AB=例5.(2019·天津)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12,E是边CD上一点,连接AE,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AE上的G点,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F,点F在AD上. 若DE=5,则GE的长为例6.(2019·南充)如图,正方形MNCB 在宽为2的矩形纸片一端,对折正方形MNCB 得到折痕AE ,再翻折纸片,使AB 与AD 重合.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52102+=AH B.215-=BC CD C.EH CD BC ⋅=2 D.515sin +=∠AHD例7.(2019·金华)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通过折叠得到图④,再沿虚线减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得到图⑤,其中FM ,GN 是折痕,若正方形EFGH 与五边形MCNGF 面积相等,则FMGF 的值是( )A. 522B. 21-C. 12D. 22例8.(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D 是AC 边上的中点,连结BD ,把△BDC 沿BD 翻折,得到△BDC',DC ’与AB 交于点A ’,连结AC',若AD =AC ’=2,BD =3,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 )A .233B .7213C .7D .13例9.(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ABC=45°,AB=3,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AE=1. 连接DE ,将△ADE 沿直线AE 翻折至△ABC 所在的平面内,得△AEF ,连接DF ,过点D 作DG ⊥DE 交BE 于点G. 则四边形DFEG 的周长为() A. 8 B. 42 C. 224+ D. 322+题型二:图形折叠中证明、计算题例10.(2019·滨州) 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将△BCE 沿BE 折叠,点C 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过点F 作FG ∥CD 交BE 于点G ,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 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 的面积.二、精品例题解析题型一:图形折叠中的计算例1.(2019·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 ABCD 中, E 是 CD 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 B 落在线段AE 上的点 G 处,折痕为 AF .若 AD =4 cm ,则 CF 的长为 cm .【答案】625-【分析】要求CF 的长,观察图形,发现CF 在Rt △CEF 中,想到用勾股定理求解,然而EF 的长度是未知的,求解难度较大;再观察图形,发现CF=BC -BF ,只要求出BF 长度即可,而BF=GF ,进而想到利用面积法来求解,设CF=x ,BF=GF=4-x ,列方程求解x 即可.【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CD=BC=4,∠C=∠D=90°,设CF=x ,由折叠知:BF=GF=4-x ,∵E 是CD 中点,∴DE=2,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5ADE ABF AEF CEF ABCD S S S S S =+++△△△△正方形 即:()()111116424425422222x x x =⨯⨯+⨯⨯-+⨯-+⨯⨯ 解得:x=65-,故答案为:65-. 例2. 如图,矩形ABCD 中,AB=36BC=12,E 为AD 的中点,F 为AB 上一点,将△AEF 沿EF折叠后,点A 恰好落在CF 上的点G 处,则折痕EF 的长是【分析】EF 在Rt △AEF 中,求出AF 的长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折痕EF 的长度;连接CE ,可证△CEG ≌△CED ,得EF ⊥CE ,设AF=x ,利用CF 2=BF 2+BC 2,CF 2=EF 2+CE 2,列出方程求解AF 的长. 【答案】215.【解析】解:∵E 是AD 的中点,∴AE=ED ,由折叠知:AE=EG ,∴EG=DE,连接CE ,在Rt △CDE 和Rt △CDG 中,CE=CE ,EG=AE=DE∴Rt △CDE ≌Rt △CDG∴∠GEC=∠DEC ,∴∠FEC=90°,设AF=x ,则BF=36x ,BC=AD=12,在Rt △EFC 和Rt △BF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2AE AF DE CD BF BC +++=+即:(()22222266363612x x +++=-+,解得:x=26, ∴()22626215+=故:答案为215.例3.(2019·连云港)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2AB.将矩形ABCD对折,得到折痕MN;沿着CM折叠,点D的对应点为E,ME与BC的交点为F;再沿着MP折叠,使得AM与EM重合,折痕为MP,此时点B的对应点为G.下列结论:①△CMP是直角三角形;②点C、E、G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PC=6MP;④BP=2AB;⑤点F是△CMP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解:由折叠性质知:∠DMC=∠EMC,∠AMP=∠EMP,∵∠AMD=180°,∴∠PME+∠CME=12×180°=90°,∴△CMP是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由折叠知:∠D=∠MEC=90°,∠MEG=∠A=90°,∴∠GEC=180°,即点C、E、G在同一条直线上,故②错误;∵AD=2,设AB=x,则AD=2,由折叠知:DM=12AD2x,由勾股定理得:CM3x,∵∠PMC =90°,MN ⊥PC ,∴△CMN ∽△CPM ,∴CM 2=CN •CP ,∴CP 22x =,∴PN =CP ﹣CN =2x ,由勾股定理得:PM x ,∴PC PM=即PC MP ,故③错误;PB x ,AB PB=∴PB =2AB ,故④正确, 由折叠知:CD =CE ,EG =AB ,AB =CD ,∴CE =EG ,∵∠CEM =∠G =90°,∴FE ∥PG ,∴CF =PF ,∵∠PMC =90°,∴CF =PF =MF ,∴点F 是△CMP 外接圆的圆心,故⑤正确;故答案为:B .例4.(2019·潍坊)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2,将∠A 向内折叠,点A 落在BC 上,记为A ’,折痕为DE. 若将∠B 沿EA ’向内折叠,点B 恰好落在DE 上,记为B ’,则AB=【答案】232 33+.【解析】解:由折叠知:∠AED=∠DEA’=∠BEA’,而∠AED+∠DEA’+∠BEA’=180°,∴∠AED=∠DEA’=∠BEA’=60°,∴∠EDA=∠EDA’=∠CDA’=30°,∵AD=2,∴A’E=AE=323 33AD=,∴BE=32'33A E=,即AB=AE+BE=2323+.例5.(2019·天津)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12,E是边CD上一点,连接AE,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AE上的G点,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F,点F在AD上. 若DE=5,则GE的长为【答案】49 13.【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DAB=90°,AD=AB ,由折叠性质知:AE ⊥BF ,∴∠DAE+∠BAE=∠ABF+∠BAE=90°,即∠DAE=∠ABF ,∴△ADE ≌△BAF ,∴AF=DE=5,由勾股定理得:AE=BF=13,∴AG=2×51213⨯=12013, ∴GE=AE -AG=4913. 故答案为:4913. 例6.(2019·南充)如图,正方形MNCB 在宽为2的矩形纸片一端,对折正方形MNCB 得到折痕AE ,再翻折纸片,使AB 与AD 重合.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52102+=AH B.215-=BC CD C.EH CD BC ⋅=2 D.515sin +=∠AHD【答案】D.【解析】解:由折叠知:四边形BADH 为菱形,∴EH=BE+BH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5BE AE +=∴5,5,在Rt △AEH 中,由勾股定理,得:AH 2=()2222512=1025EH AE +=+++, 故A 正确;CD=AD -AC=5-1,BC=2,∴51CD BC -=,故B 正确; BC 2=4,CD ×EH=(5-1)×(5+1)=4, 故C 正确;∵∠AHD=∠AHE ,∴515sin sin +≠=∠=∠AH AE AHE AHD 故D 错误,即答案为D.例7.(2019·金华)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通过折叠得到图④,再沿虚线减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得到图⑤,其中FM ,GN 是折痕,若正方形EFGH 与五边形MCNGF 面积相等,则FMGF 的值是( )A. 52-B. 21C. 12D. 22【答案】A.【解析】解: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连接HF ,GE 交于点O ,则GE ⊥HF ,∠GFH=45°,∴2, 由题意知:正方形EFGH 、与其它四个五边形的面积均相等,∴正方形EFGE 面积为:25a , 即GF=55a , ∴FO=2251022GF a a =⨯= FM=OM -FO=102a a - ∴105221025a a FM GF a --==, 故答案为A.例8.(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D 是AC 边上的中点,连结BD ,把△BDC 沿BD 翻折,得到△BDC',DC ’与AB 交于点A ’,连结AC',若AD =AC ’=2,BD =3,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 )A .233 B .7213 C .7 D .13【答案】B.【解析】解:如图,连接CC ’,交BD 于M ,过D 作DH ⊥BC ’于H ,∵AD=AC ’=2,AD=CD=2,由翻折知:CD=DC ’=2,∠DBC=∠BDC ’,∴△ADC ’为等边三角形,DH 即为所求,∴∠ACC ’=∠DC ’C=30°,∴DM=1,C ’M= 3 ∵BD=3, ∴BM=BD -DM=2,在Rt △BM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 22'7C M BM +=,∵'11''22BC D S BD MC BC DF =⋅=⋅△ ∴DH=3217, 故答案为:B.例9.(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ABC=45°,AB=3,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AE=1. 连接DE ,将△ADE 沿直线AE 翻折至△ABC 所在的平面内,得△AEF ,连接DF ,过点D 作DG ⊥DE 交BE 于点G. 则四边形DFEG 的周长为() A. 8 B. 42 C. 224+ D. 322+【答案】B.【解析】解:∵∠ABC =45°,AD ⊥BC 于点D ,∴∠BAD =90°﹣∠ABC =45°,∴△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BD ,∴∠GBD+∠C =90°,∵∠EAD+∠C =90°,∴∠GBD =∠EAD ,∵∠ADB =∠EDG =90°,∴∠ADB ﹣∠ADG =∠EDG ﹣∠ADG ,即∠BDG =∠ADE ,∴△BDG ≌△ADE ,∴BG =AE =1,DG =DE ,∵∠EDG =90°,∴△ED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 =∠AEB+∠DEG =90°+45°=135°,∵△AED 沿直线AE 翻折得△AEF ,∴△AED ≌△AEF ,∴∠AED =∠AEF =135°,ED =EF ,∴∠DEF =360°﹣∠AED ﹣∠AEF =90°,∴△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 =DE =DG ,在Rt △AEB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GE =BE ﹣BG =﹣1,在Rt △DGE 中,DG =DE=2GE =2﹣2,∴EF =DE =2﹣2, 在Rt △DEF 中,DF =DE =﹣1,∴四边形DFEG 的周长为:GD+EF+GE+DF =2(2)+2(1)=+2,题型二:图形折叠中证明、计算题例10.(2019·滨州)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分析】(1)由翻折性质并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方法证明结论成立;(2)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F的长,并求得EF和DF的值,从而可以得到四边形CEFG的面积.【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由题意可得:△BCE≌△BFE,∴∠BEC=∠BEF,FE=CE,∵FG∥CE,∴∠FGE=∠CEB,∴∠FGE=∠FEG,∴FG=FE,专题04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有关计算题型∴FG=EC,∴四边形CEFG是平行四边形,又∵CE=FE,∴四边形CEFG是菱形;(2)∵矩形ABCD中,AB=6,AD=10,BC=BF,∴∠BAF=90°,AD=BC=BF=10,∴AF=8,∴DF=2,设EF=x,则CE=x,DE=6﹣x,在Rt△FDE中,由勾股定理得:22+(6﹣x)2=x2,解得,x=10 3,即CE=10 3,∴四边形CEFG的面积是:CE•DF=103×2=203.。

2019年浙江版中考数学§9.1 折叠操作型问题(试题部分)

2019年浙江版中考数学§9.1 折叠操作型问题(试题部分)

∴∠DCE+∠CED=90°,∴∠AEF=∠DCE,
∴△AEF∽△DCE,∴ AE = EF = 1 .
DC CE 4
设AE=x,则AD=CD=4x,
∴DE=AD-AE=3x,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3x)2+(4x)2=42,
解得x= 4 ,∴AD=4× 4 = 16 .
5
55
故答案为 16 .
2
∵∠D=90°,∴∠PAD=30°,又∠OAB=∠OAP,
∴∠OAB=30°. (8分)
(3)不变.
作MH∥BN交PB于点H, ∴∠MHP=∠ABP,∠MHF=∠NBF, ∵AP=AB,∴∠APB=∠ABP, ∴∠MHP=∠APB,∴MP=MH, ∵MP=BN,∴BN=MH,又∵∠NFB=∠MFH, ∴△NBF≌△MHF,∴FB=FH, ∵MP=MH,ME⊥PB,∴PE=EH,
∴CE= 1 PC=(2+2 3 )cm.
2
3.(2016江西,12,3分)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已知AB=8,AD=7,E为AB上的一点,AE=5,现
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EP),使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某一条边上,则等腰三角形
AEP的 底边长 是
.

答案 5或5 2 或4 5
图1
图2
解析 (1)①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C=∠D=90°,∴∠APD+∠DAP=90°, ∵△APO是由△ABO沿AO折叠而得的, ∴∠APO=∠B=90°,∴∠APD+∠CPO=90°,
∴∠DAP=∠CPO,∴△OCP∽△PDA. (2分)
②∵△OCP∽△PDA,∴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 是对△AEP的底边进行分类讨论,进而求解.

折叠正方体题

折叠正方体题

折叠正方体题
折叠正方体的题目通常是一种几何题目,要求根据给定的折叠图案,确定折叠后形成的正方体的样子。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问题解答过程: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正方体的折叠图案,图案上标有不同的数字或字母,根据图案,确定折叠后正方体的样子。

解答步骤:
分析图案:
仔细观察折叠图案,了解图案中的各个部分,标有的数字或字母代表正方体的不同面。

确定连接关系:
找出图案中相邻的部分,确定它们在折叠后是连接在一起的。

正方体的相邻面在折叠后应该相邻。

按折叠次序进行:
根据折叠图案上的线条和标记,按照指定的次序进行折叠。

确保折叠后相邻的面正确连接。

形成正方体:
当所有折叠完成时,正方体的六个面应该正确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

检查对应关系:
检查折叠后的正方体与图案上的数字或字母对应关系,确保每个面上的标记都正确。

确认结果:
确认折叠后正方体的样子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满足所有给定条件。

这是一个一般性的解答步骤,具体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图案。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细节,确保按照题目要求正确地完成折叠。

高考数学高考题中的折纸文化赏析

高考数学高考题中的折纸文化赏析

高考数学高考题中的折纸文化赏析发布时间:2023-04-02T09:31:08.94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2月作者:潘国忠[导读] 高中几何是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性质。

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但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数学结论的探究,困难重重,导致几何课堂教学氛围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基于折纸的角度,研究其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通过高考数学题中的折纸文化,能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数学情怀。

潘国忠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摘要】高中几何是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性质。

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但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数学结论的探究,困难重重,导致几何课堂教学氛围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基于折纸的角度,研究其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通过高考数学题中的折纸文化,能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数学情怀。

【关键词】折纸;高中几何;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3)2-288-012021年全国高考一卷里第一次出现了运用现实中折剪纸考察数列等知识点,在新高考的改革下,数学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还要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下对条件进行概括理解,分析计算,推测解释.在此我们来欣赏几道例题.例1. 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在圆内任取不同于圆心的一点F,将纸片折起,使圆周过点F(如图),然后将纸片展开,就得到一条折痕(为了看清楚,可把直线画出来).这样继续折下去,得到若干折痕.观察这些折痕围成的轮廓,它是什么曲线?解:如图,由题意知,CD是线段MF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定值)又,所以根据椭圆的定义可以推断出点P的轨迹是以F,O两点为焦点的椭圆,故这些折痕围成的轮廓是椭圆.由此题我们发现其实折痕就是点P所形成的轨迹方程.但很难从题目中提取到这个信息.例2.“工艺折纸”是一种把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物品的艺术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某些折纸活动蕴含丰富的数学内容,例如:用一张圆形纸片,按如下步骤折纸(如下图)步骤1:设圆心是E,在圆内异于圆心处取一点,标记为F.由此题我们发现其实折痕就是点P所形成的轨迹方程.但很难从题目中提取到这个信息.例2.“工艺折纸”是一种把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物品的艺术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某些折纸活动蕴含丰富的数学内容,例如:用一张圆形纸片,按如下步骤折纸(如下图)步骤1:设圆心是E,在圆内异于圆心处取一点,标记为F.步骤2:把纸片折叠,使圆周正好通过点F;步骤3:把纸片展开,并列下一道折痕;步骤4:不停重复步骤2和3,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折痕.由此题我们发现其实折痕就是点P所形成的轨迹方程.但很难从题目中提取到这个信息.例2.“工艺折纸”是一种把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物品的艺术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某些折纸活动蕴含丰富的数学内容,例如:用一张圆形纸片,按如下步骤折纸(如下图)步骤1:设圆心是E,在圆内异于圆心处取一点,标记为F.步骤2:把纸片折叠,使圆周正好通过点F;步骤3:把纸片展开,并列下一道折痕;步骤4:不停重复步骤2和3,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折痕.已知这些折痕所围成的图形是一个椭圆.若取半径为4的圆形纸片,设定点F到圆心E的距离为2,按上述方法折纸.(1)以点F,E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折痕围成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直线过椭圆C的右焦点,交该椭圆于A,B两点,AB中点为Q,射线OQ(O为坐标原点)交椭圆于P,若 ,求直线的方程.解:(1)如图,以FE所在的直线为x轴,FE 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设为椭圆上一点,由题意可知,,所以M点轨迹是以F,E为左焦点,长轴长,所以,则,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法一:因为,所以 .当AB斜率为0时,Q,O两点重合,不合题意.故设直线AB的方程为,,,联立得,所以,所以,,所以,即,将点P代入得,即,解得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即 .法二:因为,所以 .当AB斜率不存在时,,不合题意;当AB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设点则,两式作差得:,即,故直线OP的方程为:,联立,解得,因为,所以,即,则,解得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即 .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非常类似,其实例2的第一问就是例1,只是在已知条件中给出图像让学生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折痕其实就是点P运动的轨迹.让学生很快的就知道点P满足椭圆的第一定义: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和为定值,且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由此道例题和2021年全国A卷中的剪折纸题型趋势来看,现在的数学对学生的四基四能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把六种数学核心素养贯穿到学生思维中并能够运用到生活去.数学文化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单个或者多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进而传递中国折纸文化价值,彰显数学本质魅力;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文化渗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思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7课时 动手操作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7课时 动手操作题(含答案)

OGFB DACE第7课时 动手操作题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象)、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不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符合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微科研”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类型之一 折叠剪切问题折叠中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折叠后的图形再展开,则所得的整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 求解特殊四边形的翻折问题应注意图形在变换前后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折痕是它们的对称轴.折叠问题不但能使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山东省)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 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2.(·泰州市)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 ,再以AB 的中点O 为顶点把平角∠AOB 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A .正三角形B .正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 3.(•济南市)如下左图:矩形纸片ABCD ,AB =2,点E 在BC 上,且AE=EC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上,则AC 的长是 .4.(•重庆市)如上右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展开后,折痕DE 分别交AB 、AC 于点E 、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tan ∠AED=2;③S △AGD=S △OGD ;④四边形AEFG 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类型之二分割图形问题分割问题通常是先给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可能是规则的,也有可能不规则),然后让你用直线、线段等把该图形分割成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的几部分。

七年级数学2.7有理数的乘方运用乘方做折纸片型的题

七年级数学2.7有理数的乘方运用乘方做折纸片型的题

运用乘方做折纸片型的题难易度:★★关键词:有理数答案:纸片的对折是近年来常出现的题型。

它的本质就是有理灵敏的科方。

正确运用乘方概念与乘方的关系,此类问题不难解决【举一反三】典例: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如图(1)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条折痕.如果对折次,可以得到条折痕.思路导引:一般来说,此类问题应联系有理数的乘方知识。

对折一次即2的一次方,对折两次,即2的2次方。

对折次数,纸张的块数与折痕数如右表.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答案为15,2. 标准答案:15,2. 对折次数纸张的块数折痕数1 2=21=22 4=23=23 8=27=24 16=215=2………22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矩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最有可能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矩形空洞的是()A.正方体B.球C.圆锥D.圆柱体2.《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方程篇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这是一道行程问题,意思是说:走路快的人走100步的时候,走路慢的才走了60步;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然后走路快的人去追赶,问走路快的人要走多少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如果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设走路快的人要走 x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x x10060100-=B.x x10010060-=C.x x10060100+=D.x x10010060+=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 abc<0;② 2a+b =0; ③ b2-4ac<0;④ 9a+3b+c>0; ⑤ c+8a<0.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小张同学制作了四张材质和外观完全一样的书签,每个书签上写着一本书的名称或一个作者姓名,分别是:《西游记》、施耐庵、《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从这四张书签中随机抽取两张,则抽到的书签正好是相对应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的概率是( )A.12B.13C.14D.165.如图,在△ABC中,∠C=90°,M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MQ,P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PQ 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6.下列说法: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②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④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正确的有()个.A.4 B.3 C.2 D.17.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A.12B.24C.14D.138.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若∠BAC=90°,AB=AC=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2﹣2B.1 C2D2﹣l 9.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圆上两点,且∠AOC=126°,则∠CDB=()A.54°B.64°C.27°D.37°1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 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有( )A.6个B.7个C.8个D.9个11.一球鞋厂,现打折促销卖出330双球鞋,比上个月多卖10%,设上个月卖出x双,列出方程()A.10%x=330 B.(1﹣10%)x=330C.(1﹣10%)2x=330 D.(1+10%)x=33012.如图,已知l1∥l2,∠A=40°,∠1=60°,则∠2的度数为()A.40°B.60°C.80°D.1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同圆中,已知弧AB所对的圆心角是100°,则弧AB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_.14.《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在“勾股”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邑方二百步,各中开门,出东门十五步有木,问:出南门几步而见木?”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如图,DEFG是一座边长为200步(“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的正方形小城,东门H位于GD的中点,南门K位于ED的中点,出东门15步的A处有一树木,求出南门多少步恰好看到位于A处的树木(即点D在直线AC上)?请你计算KC的长为__________步.15.如图,在△ABC中,BA=BC=4,∠A=30°,D是AC上一动点,AC的长=_____;BD+12DC的最小值是_____.16.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DE∥AC,若S△BDE:S△CDE=1:3,则S△BDE:S四边形DECA的值为_____.17.若a,b互为相反数,则a2﹣b2=_____.18.在△ABC中,AB=AC,把△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交AB于点M,交BC于点N.如果△CAN是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1,a),B(3,b)两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求△PAB的面积.20.(6分)先化简再求值:a ba-÷(a﹣22ab ba-),其中a=2cos30°+1,b=tan45°.21.(6分)灞桥区教育局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随机抽取了铁一中滨河学部分七年级学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参加实践活动的天数,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两幅统计图,下面给出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并补全条形图.在本次抽样调查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如果该区共有七年级学生约9000人,请你估计活动时间不少于6天的学生人数大约有多少?22.(8分)先化简,再求值:222x x11x x x2x1-⎛⎫-÷⎪+++⎝⎭,其中x的值从不等式组1214xx-⎧⎨-<⎩…的整数解中选取.23.(8分)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m=162﹣3x.请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元)与每件销售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商品的销售利润能否达到500元?如果能,求出此时的销售价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24.(10分)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求证:AC∥DE;若BF=13,EC=5,求BC的长.25.(10分)先化简,再求值:(x+2y)(x﹣2y)+(20xy3﹣8x2y2)÷4xy,其中x=2018,y=1.26.(12分)在□ABCD,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27.(12分)如图,小明在一块平地上测山高,先在B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然后向山脚直行60米到达C处,再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D的长度.(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分析】本题中,圆柱的俯视图是个圆,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它的正视图和左视图是个矩形,可以堵住方形空洞.【详解】根据三视图的知识来解答.圆柱的俯视图是一个圆,可以堵住圆形空洞,而它的正视图以及侧视图都为一个矩形,可以堵住方形的空洞,故圆柱是最佳选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立体图形,本题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运用到了实际中,只要弄清楚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解决这类问题其实并不难.2.B【解析】解:设走路快的人要走 x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根据题意得:10010060x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是关键.3.C【解析】【分析】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 与0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c 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 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详解】解:抛物线开口向下,得:a <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b a=1,则b=-2a ,2a+b=0,b=-2a ,故b >0;抛物线交y 轴于正半轴,得:c >0.∴abc <0, ①正确;2a+b=0,②正确;由图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b 2-4ac >0,故③错误;由对称性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正半轴的交点横坐标是x=3,所以当x=3时,y= 9a+3b+c=0,故④错误;观察图象得当x=-2时,y <0,即4a-2b+c <0∵b=-2a ,∴4a+4a+c <0即8a+c <0,故⑤正确.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⑤,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表达式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4.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情况数和到的书签正好是相对应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的情况数,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12种等情况数,抽到的书签正好是相对应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的有2种情况,则抽到的书签正好是相对应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的概率是212=16;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5.C【解析】如图所示,连接CM,∵M是AB的中点,∴S△ACM=S△BCM=12S△ABC,开始时,S△MPQ=S△ACM=12S△ABC;由于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从而点P到达AC的中点时,点Q也到达BC的中点,此时,S△MPQ=14S△ABC;结束时,S△MPQ=S△BCM=12S△ABC.△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6.C【解析】【详解】∵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①正确;∵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②错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才是矩形,∴③错误;∵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④正确;其中正确的有2个,故选C.考点: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7.D【解析】【分析】过C点作CD⊥AB,垂足为D,根据旋转性质可知,∠B′=∠B,把求tanB′的问题,转化为在Rt△BCD中求tanB.【详解】过C点作CD⊥AB,垂足为D.根据旋转性质可知,∠B′=∠B.在Rt△BCD中,tanB=13 CDBD,∴tanB′=tanB=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对应角相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值的求法.8.D【解析】∵△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BAC=90°,2,∴BC=2,∠C=∠B=∠CAC′=∠C′=45°,2,∴AD⊥BC,B′C′⊥AB,∴AD=12BC=1,AF=FC′=2AC′=1,∴DC′=AC′-AD=2-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S△AFC′-S△DEC′=12×1×1-12×(2 -1)2=2-1,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得出AD,AF,DC′的长是解题关键.9.C【解析】【分析】由∠AOC=126°,可求得∠BOC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CDB的度数.【详解】解:∵∠AOC=126°,∴∠BOC=180°﹣∠AOC=54°,∵∠CDB=12∠BOC=2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注意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0.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 其中的一条腰.【详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2个;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11.D【解析】解:设上个月卖出x双,根据题意得:(1+10%)x=1.故选D.12.D【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1,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l1∥l2,∴∠3=∠1=60°,∴∠2=∠A+∠3=40°+60°=10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5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圆周角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弧AB所对的圆心角是100°,∴弧AB所对的圆周角为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4.2000 3【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到∠EDG=90°,从而∠KDC+∠HDA=90°,再由∠C+∠KDC=90°,得到∠C=∠HDA,即有△CKD∽△DH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K:KD=HD:HA,求解即可得到结论.详解:∵DEFG是正方形,∴∠EDG=90°,∴∠KDC+∠HDA=90°.∵∠C+∠KDC=90°,∴∠C=∠HDA.∵∠CKD=∠DHA=90°,∴△CKD∽△DHA,∴CK:KD=HD:HA,∴CK:100=100:15,解得:CK=20003.故答案为:20003.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CKD∽△DHA.15.(Ⅰ)AC=(Ⅱ).【解析】【分析】(Ⅰ)如图,过B作BE⊥AC于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Ⅱ)如图,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BD=CD,此时BD+12DC的值最小,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Ⅰ)如图,过B作BE⊥AC于E,∵BA=BC=4,∴AE=CE,∵∠A=30°,∴AE=32AB=23,∴AC=2AE=43;(Ⅱ)如图,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BD=CD,此时BD+12DC的值最小,∵BF=CF=2,∴BD=CD=230COS=43,∴BD+12DC的最小值=23,故答案为:43,2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6.1: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到BE:EC=1:3,证明△BED∽△B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S△BDE:S△CDE=1:3,∴BE:EC=1:3,∵DE∥AC,∴△BED∽△BCA,∴S△BDE:S△BCA=(BEBC)2=1:16,∴S△BDE:S四边形DECA=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7.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进而结合相反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a,b互为相反数,∴a+b=1,∴a2﹣b2=(a+b)(a﹣b)=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以及相反数的定义,正确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18.或.【解析】【详解】MN是AB的中垂线,则△ABN是等腰三角形,且NA=NB,即可得到∠B=∠BAN=∠C.然后对△ANC中的边进行讨论,然后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的度数.解:∵把△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交AB于点M,交BC于点N,∴MN是AB的中垂线.∴NB=NA.∴∠B=∠BAN,∵AB=AC∴∠B=∠C.设∠B=x°,则∠C=∠BAN=x°.1)当AN=NC时,∠CAN=∠C=x°.则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x=180,解得:x=45°则∠B=45°;2)当AN=AC时,∠ANC=∠C=x°,而∠ANC=∠B+∠BAN,故此时不成立;3)当CA=CN时,∠NAC=∠ANC=180x2-.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x+x+x+180x2-=180,解得:x=36°.故∠B的度数为 45°或3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2)点P坐标(,0), (3)S△PAB= 1.1.【解析】(1)把点A(1,a)代入一次函数中可得到A点坐标,再把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由B可知D点坐标,再由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D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3)由S△PAB=S△ABD﹣S△PBD即可求出△PAB的面积.解:(1)把点A(1,a)代入一次函数y=﹣x+4,得a=﹣1+4,解得a=3,∴A(1,3),点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kx,得k=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3x,(2)把B(3,b)代入y=3x得,b=1∴点B坐标(3,1);作点B作关于x轴的对称点D,交x轴于点C,连接AD,交x轴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D(3,﹣1),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mx+n,把A,D两点代入得,331m nm n+=⎧⎨+=-⎩,解得m=﹣2,n=1,∴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1,令y=0,得x=52,∴点P坐标(52,0),(3)S △PAB =S △ABD ﹣S △PBD =12×2×2﹣12×2×12=2﹣12=1.1. 点晴:本题是一道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并与几何图形结合在一起来求有关于最值方面的问题.此类问题的重点是在于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再通过函数解析式反过来求坐标,为接下来求面积做好铺垫.20.1a b -;33【解析】【分析】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由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出a 和b 的值,代入计算可得.【详解】 原式=a b a -÷(2a a ﹣22ab b a-) =222a b a ab b a a--+÷ =()2•a b a a a b -- =1a b-, 当a =2cos30°+1=2×33+1,b =tan45°=1时, 原式31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在化简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分式的化简.化简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也考查了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1.(1)10,补图见解析;(2)众数是5,中位数是1;(3)活动时间不少于1天的学生人数大约有5400人.【解析】【分析】(1)用1减去其他天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a的值,用310°乘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该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根据1天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再乘以8天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补全统计图;(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3)用总人数乘以活动时间不少于1天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扇形统计图中a=1﹣5%﹣40%﹣20%﹣25%=10%,该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310°×10%=3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天数为8天的人数是:2020%×10%=10(人),补图如下:故答案为10;(2)抽样调查中总人数为100人,结合条形统计图可得:众数是5,中位数是1.(3)根据题意得:9000×(25%+10%+5%+20%)=5400(人),活动时间不少于1天的学生人数大约有5400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2.-2.【解析】试题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解不等式组,求出x 的取值范围,选出合适的x 的值代入求值即可.试题解析:原式=()()()()22x+1x-1x x x+1x+1-÷ =x x+1x+1x-1-⨯=x x-1- 解1{214x x -≤-<得-1≤x<52,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2若分式有意义,只能取x=2,∴原式=-2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中的一些特殊求值题并非是一味的化简,代入,求值.许多问题还需运用到常见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即转化)、整体思想等,了解这些数学解题思想对于解题技巧的丰富与提高有一定帮助.23.(1)y=﹣3x 2+252x ﹣1(2≤x≤54);(2)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商品的销售利润不能达到500元.【解析】【分析】(1)此题可以按等量关系“每天的销售利润=(销售价﹣进价)×每天的销售量”列出函数关系式,并由售价大于进价,且销售量大于零求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根据(1)所得的函数关系式,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由题意得:每件商品的销售利润为(x ﹣2)元,那么m 件的销售利润为y=m (x ﹣2).又∵m=162﹣3x ,∴y=(x ﹣2)(162﹣3x ),即y=﹣3x 2+252x ﹣1.∵x ﹣2≥0,∴x≥2.又∵m≥0,∴162﹣3x≥0,即x≤54,∴2≤x≤54,∴所求关系式为y=﹣3x 2+252x ﹣1(2≤x≤54).(2)由(1)得y=﹣3x 2+252x ﹣1=﹣3(x ﹣42)2+432,所以可得售价定为42元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432元.∵500>432,∴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商品的销售利润不能达到5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量关系:“每天的销售利润=(销售价﹣进价)×每天的销售量”列出函数关系式,另外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24.(1)证明见解析;(2)4.【解析】【分析】(1)首先证明△ABC ≌△DFE 可得∠ACE=∠DEF ,进而可得AC ∥DE ;(2)根据△ABC ≌△DFE 可得BC=EF ,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EB=CF ,再由BF=13,EC=5进而可得EB 的长,然后可得答案.【详解】解:(1)在△ABC 和△DFE 中AB DF A D AC DE =⎧⎪∠=∠⎨⎪=⎩,∴△ABC ≌△DFE (SAS ),∴∠ACE=∠DEF ,∴AC ∥DE ;(2)∵△ABC ≌△DFE ,∴BC=EF ,∴CB ﹣EC=EF ﹣EC ,∴EB=CF ,∵BF=13,EC=5,∴EB=4,∴CB=4+5=1.【点睛】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5. (x ﹣y)2;2.【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以及多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化简,然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原式= x 2﹣4y 2+4xy(5y 2-2xy)÷4xy =x 2﹣4y 2+5y 2﹣2xy=x2﹣2xy+y2,=(x﹣y)2,当x=2028,y=2时,原式=(2028﹣2)2=(﹣2)2=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与CD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BFD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可得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A=∠F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AF=∠DFA,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答案.试题分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E∥DF,BE=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DE⊥AB,∴∠DEB=90°,∴四边形BFDE是矩形;(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DFA=∠FAB.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得,∴AD=BC=DF=5,∴∠DAF=∠DFA,∴∠DAF=∠FAB,即AF平分∠DA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DAF=∠DFA是解题关键.27.301)米【解析】【分析】设AD =xm ,在Rt △ACD 中,根据正切的概念用x 表示出CD ,在Rt △ABD 中,根据正切的概念列出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详解】由题意得,∠ABD =30°,∠ACD =45°,BC =60m ,设AD =xm ,在Rt △ACD 中,∵tan ∠ACD =AD CD , ∴CD =AD =x ,∴BD =BC+CD =x+60,在Rt △ABD 中,∵tan ∠ABD =AD BD,∴(60)3x x =+,∴1)x =米,答:山高AD 为301)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深度解析以折纸为背景的中考题

深度解析以折纸为背景的中考题

深度解析以折纸为背景的中考题冯志贤(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学ꎬ江苏常熟215532)摘㊀要:中考题经常考查以折纸为背景的试题ꎬ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文章从折叠方法解析和问题解答的角度来深度剖析几道经典的中考题.关键词:中考题ꎻ折纸ꎻ折叠ꎻ操作ꎻ解析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5-0086-03收稿日期:2023-09-15作者简介:冯志贤(1981.10-)ꎬ男ꎬ江苏省常熟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㊀㊀折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ꎬ也是一门艺术.以折纸为背景的中考题ꎬ因其高度抽象而成为难点.笔者以几道经典的中考题为例ꎬ给出折叠方法解析㊁操作过程分析和试题解答.例1㊀已知矩形纸片ABCDꎬAB=2ꎬAD=1ꎬ将纸片折叠ꎬ使顶点A与边CD上的点E重合.(1)如果折痕FG分别与AD㊁AB交于点F㊁GꎬAF=23ꎬ求DE的长ꎻ(2)如果折痕FG分别与CD㊁AB交于点F㊁GꎬAED的外接圆与直线BC相切ꎬ求折痕FG的长ꎬ如图1[1].图1㊀例1题图折叠方法解析㊀本题的折纸操作方法可以用以下4个步骤描述:操作1㊀将AD与BC重合对折ꎬ折痕为MNꎬ如图2所示ꎻ图2㊀操作1图操作2㊀将AD与MN重合对折ꎬ折痕为RSꎬ如图3所示ꎻ图3㊀操作2图操作3㊀过S㊁M两点折叠ꎬ折痕为MSꎬ折叠以后BS与AD的交点为Fꎬ如图4所示ꎻ图4㊀操作3图操作4㊀过点F将点A折到CD上ꎬ折痕为FGꎬ点A的对应点为Eꎬ如图5所示.68图5㊀操作4图问题解答㊀(1)从操作1到操作3ꎬ可知点F为AD的三等分点.因为A关于折痕FG的对应点为Eꎬ所以AF=EFꎬEF=23ꎬDF=13ꎬ所以DE=33.(2)折叠的关键是要确定点E的位置ꎬ我们先假设已经折出来了ꎬ如图6所示ꎬ然后再计算CE的长度ꎬ从而确定点E的位置.图6㊀确定E的位置记AE与FG的交点为Pꎬ过点P作PQʅBC于Qꎬ由于BC与三角形ADE的外接圆相切ꎬ所以PQ=AP=EPꎬ且øAQE=90ʎꎬCQ=BQꎬ因此øCQE+øAQB=90ʎꎬ有øCQE=øQABꎬ所以әCEQʐәABQꎬCECQ=BQABꎬ由此可解得CE=18.因为线段的18是容易折叠的ꎬ所以问题(2)可以由下列操作来完成折叠过程.操作5㊀将长方形ABCD的边BC与MN重合对折ꎬ折痕为M1N1ꎬ再将BC与M1N1重合对折ꎬ折痕为M2N2ꎬ继续将BC与M2N2重合对折ꎬ即可得到CE=18ꎬ如图7所示.图7㊀操作5图操作6㊀将A㊁E两点重合对折ꎬ折痕为FGꎬ如图8所示.求折痕FG的长度.图8㊀操作6图在图8中ꎬ由操作6知GFʅAEꎬ所以øAGP+øGAP=90ʎꎬ而øGAP+øDAE=90ʎꎬ所以øAGP=øDAE.如图9所示ꎬ过点F折AB的垂线FHꎬ因为øAGP=øDAEꎬ则әFHG~әADEꎬ由HGFH=ADDEꎬ得HG=ADˑFHDE=AD2CD-CE=12-18=815ꎬ又由于FH2+HG2=FG2ꎬ所以FG=28915=1715.图9㊀计算FG的长例2㊀如图10ꎬ在梯形ABCD中ꎬADʊBCꎬAB=DC=3ꎬ沿对角线BD翻折梯形ABCDꎬ若点A恰好落在下底BC的中点E处ꎬ则梯形的周长为.图10㊀例2题图折叠方法解析㊀ 沿对角线BD翻折梯形AB ̄CD ꎬ实际上是过B㊁D两点折叠ꎻ 若点A恰好落在BC的中点E处 这必须是非常特殊的梯形才能办到.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个梯形呢?如图11所示ꎬ因为点A关于折痕BD的对应点为Eꎬ所以әABD≅әBDEꎬ即AB=BEꎬAD=DEꎬøADB=øEDB.因为ADʊBCꎬ有øADB=øDBEꎬ所以øDBE=øEDBꎬ即BE=DEꎬ因此四边形A ̄78BED是菱形.又因为E是BC的中点ꎬ而AB=CDꎬ所以әCDE是等边三角形.图11㊀折叠解析问题解答㊀由上述讨论可知ꎬ梯形ABCD是底角为60ʎ的等腰梯形ꎬ周长等于5倍腰的长度ꎬ即等于15.例3㊀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ꎬAD=2ꎬ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ꎬ点A与点C重合ꎬ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12)ꎬ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㊀㊀)[2].A.8㊀㊀㊀B.112㊀㊀㊀C.4㊀㊀㊀D.52折叠方法解析㊀ 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ꎬ点A与点C重合 ꎬ实际上ꎬ将两点重合对折的折痕是唯一的ꎬ所以先给出折痕ꎬ然后再将两点重合对折这种描述方式不够严谨ꎬ本题的操作过程可以描述为:将矩形ABCD的两顶点A与C重合对折ꎬ折痕为EFꎬ点D的对应点为Gꎬ如图13所示.图12㊀折叠解析问题解答㊀求梯形CEFG的面积.因为点A关于折痕EF的对称点为Cꎬ点D关于折痕EF的对应点为Gꎬ所以四边形ADFE与四边形CEFG全等ꎬ所以AD=CGꎬ又因为折痕垂直平分两对应点的连线ꎬ即EF垂直平分ACꎬ有CF=CEꎬ所以梯形CEFG的上底FG加下底CE正好等于CDꎬ于是梯形CEFG的面积等于4.例4㊀如图14ꎬ矩形ABCD沿AE折叠ꎬ使点D落在边BC上的点F处ꎬ如果øBAF=60ʎꎬ那么øDAE=(㊀㊀)[3].A.15ʎ㊀㊀B.30ʎ㊀㊀C.45ʎ㊀㊀D.60ʎ图13㊀例3题图折叠方法解析㊀可以将 矩形ABCD沿AE折叠ꎬ使点D落在边BC上的点F处 描述:过点A将点D折到BC上ꎬ折痕为AEꎬD的对应点为Fꎬ如图14所示.图14㊀折叠解析问题解答㊀从条件øBAF=60ʎ可知ꎬ且øDAE=øFAEꎬ即øDAE=15ʎ.纵观以上的考题ꎬ我们发现很多的中考题都是以折纸为背景来考查的ꎬ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折纸艺术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ꎬ也在教学中启示了一线教师:折纸可以进入中小学数学课堂ꎬ通过折纸操作活动ꎬ引导学生观察折痕所形成的边角关系ꎬ帮助学生建立折纸操作与数学内容的联系ꎬ培养其动手能力㊁观察能力㊁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注意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㊁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㊁启发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原则.参考文献:[1]陈厚嵩.中考图形折叠问题[J].中学教与学ꎬ2007(07):16-18.[2]黄燕苹ꎬ张辉蓉.中考折纸问题解析[J].数学教学ꎬ2009(11):42-45.[3]王彦秋.有关折纸的中考题几例[J].中学生数学ꎬ2011(12):45-47.[责任编辑:李㊀璟]88。

2019年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附答案

2019年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附答案

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则BC的长为()A.1 B.2 C.2D.122.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A.2:5 B.14:25 C.16:25 D.4:213.如图①,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如图②,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EF为折痕,则∠ACE的正弦值为()A.B.C.D.4.图1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P在BC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痕BD,其中点D在AC上,如图2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ABD的面积为30,则AB与PC的长度之比为()A.3:2 B.5:3 C.8:5 D.13:85.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纸,下面结论正确的个数()①∠2=90°;②∠1=∠AEC;③△ABE∽△ECF;④∠BAE=∠3.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ED′=40°,则∠EFB等于()A.70°B.65°C.80°D.35°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A.3 B.4 C.3.5 D.68.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4,AD=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 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则DF的长是()A.B.C.D.9.张萌和小平两人打算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两人作法如下:张萌:如图1,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CM,△BCM即为所求;小平:如图2,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C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BM,△BCM 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平的作法正确,张萌的作法不正确B.两人的作法都不正确C.张萌的作法正确,小平的作法不正确D.两人的作法都正确10.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A.12 B.16 C.18 D.24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在边CD上,连接BE,将△BCE 沿BE折叠,若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A.B.C.D.12.如图,在△ABC中,∠C=90°,AB=5cm,AC=4cm,点D在AC上,将△BCD 沿着BD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则DC的长为()A.cm B.cm C.2cm D.cm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3,0),连接AB,将△AOB 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A′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C,则直线BC的解析式为()A.y=﹣B.y=﹣x+C.y=﹣D.y=﹣2x+14.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则直线DE的解析式为()A.y=x+5 B.y=x+5 C.y=x+5 D.y=x+515.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且DE∥BC,当DE=2时,BC的长为()A.3 B.4 C.5 D.616.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落在点E处,且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CE交AD于点F,连接E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F=B.四边形ACDE是矩形C.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D.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17.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边AB=6,AC=10,∠ABC=9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C与点B重合,则四边形ABDE的周长为()A.16 B.17 C.18 D.1918.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DBC=45°,点E在BC上,点F在AB上,将梯形ABCD沿直线EF翻折,使得点B与点D重合.如果,那么的值是()A.B.C.D.19.如图,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则BG的长为()A.5 B.4 C.3 D.2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3),C(﹣3,1).将△ABC沿y轴翻折得到△A′B′C′,则点B′的坐标为()A.(2,1)B.(2,3)C.(4,1)D.(0,2)21.如图,△ABC周长为36cm,把其边AC对折,使点C、A重合,折痕交BC 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连结AD,若AE=6cm,则△ABD的周长是()A.24cm B.26cm C.28cm D.30cm22.如图,矩形ABCD中,AB=8,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若AF=,则AD的长为()A.3 B.4 C.5 D.623.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ABC沿B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再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延长线上的点A′处,若图中,∠A=30°,BC=5cm,则折痕DE的长为()A.B.2C.2D.24.如图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2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26.如图,矩形ABCD中,AB=3,AD=9,将此矩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27.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2,BC=,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A.B.C.1 D.28.如图所示,折叠平行四边形的一边AD,使点A落在DC边上的点E处,已知AB=6,BC=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1.529.如图,正方形ABCD中,AB=12,点E在边BC上,BE=EC,将△DCE沿DE对折至△DFE,延长EF交边AB于点G,连接DG、BF,给出以下结论:①△DAG≌△DFG;②BG=2AG;③S△DGF=120;④S△BEF=.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 B.3 C.2 D.13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D点与BC边的中点D重合,若BC=8,CD=6,则CF的长为()A.B.C.2 D.1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则BC的长为()A.1 B.2C.2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AECF,得∠FCO=∠ECO,再利用∠ECO=∠ECB,可通过折叠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菱形AECF,AB=6,∴假设BE=x,∴AE=6﹣x,∴CE=6﹣x,∵四边形AECF是菱形,∴∠FCO=∠ECO,∵∠ECO=∠ECB,∴∠ECO=∠ECB=∠FCO=30°,2BE=CE,∴CE=2x,∴2x=6﹣x,解得:x=2,∴CE=4,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2+BE2=EC2,BC===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2.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A.2:5 B.14:25 C.16:25 D.4:2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在Rt△BE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BD=5,EA=EB,设AE=x,则BE=x,EC=8﹣x,在Rt△BEC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x=,则EC=8﹣=,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S△BCE=BC•CE=×6×=,在Rt△BED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ED==,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S△BDE=BD•DE=×5×=,然后求出两面积的比.【解答】解:在Rt△BAC中,BC=6,AC=8,∴AB==10,∵把△ABC沿DE使A与B重合,∴AD=BD,EA=EB,∴BD=AB=5,设AE=x,则BE=x,EC=8﹣x,在Rt△BEC中,∵BE2=EC2+BC2,即x2=(8﹣x)2+62,∴x=,∴EC=8﹣x=8﹣=,∴S△BCE=BC•CE=×6×=,在Rt△BED中,∵BE2=ED2+BD2,∴ED==,∴S△BDE=BD•DE=×5×=,∴S△BCE:S△BDE=:=14: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3.如图①,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如图②,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EF为折痕,则∠ACE的正弦值为()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在Rt△ABC中,设AB=2a,已知∠ACB=90°,∠CAB=30°,即可求得AB、AC的值,由折叠的性质知:DE=CE,可设出DE、CE的长,然后表示出AE的长,进而可在Rt△AE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E、CE的值,即可求∠ACE 的正弦值.【解答】解:∵△ABC中,∠ACB=90°,∠BAC=30°,设AB=2a,∴AC=a,BC=a;∵△ABD是等边三角形,∴AD=AB=2a;设DE=EC=x,则AE=2a﹣x;在Rt△AEC中,由勾股定理,得:(2a﹣x)2+3a2=x2,解得x=;∴AE=,EC=,∴sin∠AC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图1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P在BC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痕BD,其中点D在AC上,如图2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ABD的面积为30,则AB与PC的长度之比为()A.3:2 B.5:3 C.8:5 D.13:8【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求出△BDP的面积,进而求出△DPC的面积;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值;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B=P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由题意得:S△ABD=S△PBD=30,∴S△DPC=80﹣30﹣30=20,∴=,由题意得:AB=BP,∴AB:PC=3:2,故选A.【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高线,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5.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纸,下面结论正确的个数()①∠2=90°;②∠1=∠AEC;③△ABE∽△ECF;④∠BAE=∠3.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FEC=×180°=90°,则∠AEF=90°,即∠2=90°,①正确;由图形可知,∠1<∠AEC,②错误;∵∠2=90°,∴∠1+∠3=90°,又∠1+∠BAE=90°,∴∠BAE=∠3,④正确;∵∠BAE=∠3,∠B=∠C=90°,∴△ABE∽△ECF,③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ED′=40°,则∠EFB等于()A.70°B.65°C.80°D.3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平角的知识可求出∠DED′的度数,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EF=∠DEF=∠DED′,从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EFB的度数.【解答】解:∵∠AED′=40°,∴∠DED′=180°﹣40°=140°,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F=∠DEF=∠DED′,∴∠DEF=70°,又∵AD∥BC,∴∠EFB=7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EF=∠DEF=∠DED′,难度一般.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A.3 B.4 C.3.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到∠1=∠CFE=60°,由折叠可得∠2=60°,从而求得∠4的度数,得到AE=EC,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EC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矩形ABCD,∴BC∥AD,∴∠1=∠CFE=60°,∵EF为折痕,∴∠2=∠1=60°,AE=EC,∴∠3=180°﹣60°﹣60°=60°,Rt△CDE中,∠4=90°﹣60°=30°,∴EC=2×DE=2×1=2,∴BC=AE+ED=EC+ED=2+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问题;由折叠得到角相等,得到AE=EC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4,AD=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 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则DF的长是()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与△AEC由△ABC翻折得到,AD=CE,∠ADF=∠CEF,由AAS证得△ADF≌△CEF,的长FA=FC,设DF=x,则FA=4﹣x,由勾股定理得:DA2+DF2=AF2,即可求出DF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DC=4,∠ADF=90°,∵△AEC由△ABC翻折得到,∴BC=EC,∠CEF=∠ABC=90°,∴AD=CE,∠ADF=∠CEF,在△ADF与△CEF中,,∴△ADF≌△CEF(AAS),∴FA=FC,设DF=x,则FA=FC=DC﹣DF=4﹣x,在Rt△DFA中,由勾股定理得:DA2+DF2=AF2,即32+x2=(4﹣x)2,解得:x=,即DF的长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得到相等的线段与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张萌和小平两人打算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两人作法如下:张萌:如图1,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CM,△BCM即为所求;小平:如图2,将纸片对折得到折痕EF,沿点B翻折纸片,使点C落在EF上的点M处,连接BM,△BCM 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平的作法正确,张萌的作法不正确B.两人的作法都不正确C.张萌的作法正确,小平的作法不正确D.两人的作法都正确【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在图1中,由BM=2BF推出∠BMF=30°,所以∠MBF=6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在图2中,证明方法类似.【解答】解:图1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AE=ED=BF=FC,AB=BM,∴BM=2BF,∵∠MFB=90°,∴∠BMF=30°,∴∠MBF=90°﹣∠BMF=60°,∵MB=MC,∴△MBC是等边三角形,∴张萌的作法正确.在图2中,∵BM=BC=2BF,∠MFB=90°,∴∠BMF=30°,∴∠MBF=90°﹣∠BMF=60°,∵MB=MC∴△MBC是等边三角形,∴小平的作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翻折不变性、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是直角边的两倍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度.10.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A.12 B.16 C.18 D.24【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BC=10,AB=CD=8,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EF=DE,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CF=BC ﹣BF=4,易得△CEF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10,AB=CD=8,∵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AF=AD=10,EF=DE,在Rt△ABF中,∵BF==6,∴CF=BC﹣BF=10﹣6=4,∴△CEF的周长为:CE+EF+CF=CE+DE+CF=CD+CF=8+4=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得CF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在边CD上,连接BE,将△BCE 沿BE折叠,若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设CE=x,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5,CD=AB=3,∠A=∠D=90°.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F=BC=5,EF=CE=x,DE=CD﹣CE=3﹣x.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F的长度,进而求出DF的长度;然后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CE=x.∵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5,CD=AB=3,∠A=∠D=90°.∵将△BCE沿B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BF=BC=5,EF=CE=x,DE=CD﹣CE=3﹣x.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F2=52﹣32=16,∴AF=4,DF=5﹣4=1.在Rt△DEF中,由勾股定理得:EF2=DE2+DF2,即x2=(3﹣x)2+12,解得: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方程思想等知识,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找准对应边.12.如图,在△ABC中,∠C=90°,AB=5cm,AC=4cm,点D在AC上,将△BCD 沿着BD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则DC的长为()A.cm B.cm C.2cm D.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C,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D=∠C=90°,BE=BC=3cm,得出AE=AB﹣BE=2cm,设DC=xcm,则DE=xcm,AD=(4﹣x)cm,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C=90°,AB=5cm,AC=4cm,∴BC==3cm,∵将△BCD沿着直线BD翻折,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BED≌△BCD,∴∠BED=∠C=90°,BE=BC=3cm,∴AE=AB﹣BE=2cm,设DC=xcm,则DE=xcm,AD=(4﹣x)cm,由勾股定理得:AE2+DE2=AD2,即22+x2=(4﹣x)2,解得:x=.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3,0),连接AB,将△AOB 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A′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C,则直线BC的解析式为()A.y=﹣B.y=﹣x+C.y=﹣D.y=﹣2x+【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由点A(0,4)、B(3,0),可求得AB的长,然后由折叠的性质,求得OA′的长,且△A′OC∽△AOB,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OC的长,继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解答】解:∵点A(0,4)、B(3,0),∴OA=4,OB=3,∴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5,∠OA′C=∠OAB,∴OA′=A′B﹣OB=2,∵∠A′OC=∠AOB=90°,∴△A′OC∽△AOB,∴,即,解得:OC=,∴点C的坐标为:(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注意求得点C的坐标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则直线DE的解析式为()A.y=x+5 B.y=x+5 C.y=x+5 D.y=x+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首先在RT△ABE中,求出EB,再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DE是由△ADO翻折,∴DE=DO,AO=AE=10,∵四边形OABC是矩形,∴OC=AB=8,AO=BC=10,∠B=∠BCO=∠BAO=90°,在RT△ABE中,∵AE=10,AB=8,∴EB===6,∴EC=4,设DO=DE=x,在RT△DCE中,∵CD2+CE2=DE2,∴(8﹣a)2+42=a2,∴a=5,∴点D(0,5),点E(4,8),设直线DE为y=kx+b,∴解得,∴直线DE为:y=+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巧妙利用勾股定理,用方程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且DE∥BC,当DE=2时,BC的长为()A.3 B.4 C.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DE∥BC与折叠的性质,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BC,∴∠ADE=∠B,∠EDF=∠BF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E=∠EDF,AD=DF,∴∠B=∠BFD,∴BD=DF,∴AD=BD,同理:AE=EC,∴DE=BC,即BC=2DE=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注意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是关键.16.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落在点E处,且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CE交AD于点F,连接E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F=B.四边形ACDE是矩形C.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D.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CD,AB∥CD,AD=BC,由折叠的性质得到AB=AE,BC=CE,等量代换得到AE=CD,AD=CE,推出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于是得到AF=BC,四边形ACDE是矩形,故A,B 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得到△ACD≌△ACE≌△CDE≌△ADE≌△ABC,于是得到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故C正确;推出△BCE是等腰三角形,△AEF,△ACF,△CDF,△DEF是等腰三角形,于是得到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D错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D=BC,由折叠的性质得到AB=AE,BC=CE,∴AE=CD,AD=CE,∵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AE∥CD,∴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AF=BC,四边形ACDE是矩形,故A,B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DE是矩形,∴△ACD≌△ACE≌△CDE≌△ADE≌△ABC,∴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4个,故C正确;∵BC=CE,∴△BCE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ACDE是矩形,∴AF=EF=CF=DF,∴△AEF,△ACF,△CDF,△DEF是等腰三角形,∴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17.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边AB=6,AC=10,∠ABC=9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C与点B重合,则四边形ABDE的周长为()A.16 B.17 C.18 D.19【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8,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D=CD=BC=4,DE⊥BC,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E=AB=3,AE=AC=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6,AC=10,∠ABC=90°,∴BC=8,∵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C与点B重合,∴BD=CD=BC=4,DE⊥BC,∵∠ABC=90°,∴DE∥AB,∴DE=AB=3,AE=AC=5,∴四边形ABDE的周长=AB+AE+DE+BD=6+5+3+4=18,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18.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DBC=45°,点E在BC上,点F在AB上,将梯形ABCD沿直线EF翻折,使得点B与点D重合.如果,那么的值是()A.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BFE≌△DFE,得到DE=BE.根据已知条件得到∠DEB=90°,设AD=1,BC=4,过A作AG⊥BC于G,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GE=AD=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G=EC=1.5,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CD==5,通过△BDC∽△DEF,得到,求出BF=,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EF是点B、D的对称轴,∴△BFE≌△DFE,∴DE=BE.∵在△BDE中,DE=BE,∠DBE=45°,∴∠BDE=∠DBE=45°.∴∠DEB=90°,∴DE⊥BC.在等腰梯形ABCD中,∵,∴设AD=1,BC=4,过A作AG⊥BC于G,∴四边形AGED是矩形.∴GE=AD=1,∵Rt△ABG≌Rt△DCE,∴BG=EC=1.5,∴AG=DE=BE=2.5∴AB=CD==5,∵∠ABC=∠C=∠FDE,∵∠CDE+∠C=90°,∴∠FDE+∠CDE=90°∴∠FDB+∠BDC+∠FDB=∠FDB+∠DFE=90°,∴∠BDC=∠DFE,∵∠DEF=∠DBC=45°,∴△BDC∽△DEF,∴,∴DF=,∴BF=,∴AF=AB﹣BF=,∴=.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注意结合图形,作出常用辅助线解决问题.19.如图,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则BG的长为()A.5 B.4 C.3 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利用翻折变换对应边关系得出AB=AF,∠B=∠AFG=90°,利用HL定理得出△ABG≌△AFG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E2=CG2+CE2,进而求出BG 即可;【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D=AB=BC=CD,∠D=∠B=∠BCD=90°,∵将△ADE沿AE对折至△AFE,∴AD=AF,DE=EF,∠D=∠AFE=90°,∴AB=AF,∠B=∠AFG=90°,又∵AG=AG,在Rt△ABG和Rt△AFG中,,∴Rt△ABG≌Rt△AFG(HL),∴BG=GF,∵E是边CD的中点,∴DE=CE=6,设BG=x,则CG=12﹣x,GE=x+6,∵GE2=CG2+CE2∴(x+6)2=(12﹣x)2+62,解得x=4∴BG=4.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以及翻折变换的性质,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线段相等是解题关键.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3),C(﹣3,1).将△ABC沿y轴翻折得到△A′B′C′,则点B′的坐标为()A.(2,1)B.(2,3)C.(4,1)D.(0,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点找到B',结合直角坐标系可得出点B′的坐标.【解答】解:∵将△ABC沿y轴翻折得到△A′B′C′,∴点B与点B′关于y轴对称,∴B′(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的关系,熟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如图,△ABC周长为36cm,把其边AC对折,使点C、A重合,折痕交BC 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连结AD,若AE=6cm,则△ABD的周长是()A.24cm B.26cm C.28cm D.30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E=EC,AD=CD,然后求出△ABD的周长=AB+BC,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C的边AC对折顶点C和点A重合,∴AE=EC,AD=CD,∴△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AE=6cm,∴AC=AE+EC=6+6=12,∵△ABC的周长为36cm,∴AB+BC=36﹣12=24cm,∴△ABD的周长是24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得到相等的边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矩形ABCD中,AB=8,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若AF=,则AD的长为()A.3 B.4 C.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FD=FE,FA=FC,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DC∥AB,∴∠FCA=∠CAB,又∠FAC=∠CAB,∴∠FAC=∠FCA,∴FA=FC=,∴FD=FE,∵DC=AB=8,AF=,∴FD=FE=8﹣=,∴AD=BC=EC==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翻转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3.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ABC沿B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再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延长线上的点A′处,若图中,∠A=30°,BC=5cm,则折痕DE的长为()A.B.2C.2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60°,翻折前后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可得∠BDC=∠BDC′,∠CBD=∠ABD=30°,∠ADE=∠A′DE,然后求出∠BDE=90°,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然后求出DE即可.【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30°,∴∠ABC=90°﹣30°=60°,∵将Rt△ABC沿B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BDC=∠BDC′,∠CBD=∠ABD=∠ABC=30°,∵沿DE折叠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ADE=∠A′DE,∴∠BDE=∠ABD+∠A′DE=×180°=90°,在Rt△BCD中,BD=BC÷cos30°=5÷=cm,在Rt△BDE中,DE=BD•tan30°=×=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记性质并分别求出有一个角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AED≌△ACD;进而得到AE=AC=6,DE=C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10;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线段CD的方程,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10,由题意得:△AED≌△ACD,∴AE=AC=6,DE=CD(设为x);∠AED=∠C=90°,∴BE=10﹣6=4,BD=8﹣x;由勾股定理得:(8﹣x)2=42+x2,解得:x=3(cm),故选B.【点评】该命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借助翻折变换的性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2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因为BC为AF边上的高,要求△AFC的面积,求得AF即可,求证△AFD′≌△CFB,得BF=D′F,设D′F=x,则在Rt△AF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于是得到AF=AB﹣BF,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易证△AFD′≌△CFB,∴D′F=BF,设D′F=x,则AF=8﹣x,在Rt△AFD′中,(8﹣x)2=x2+42,解之得:x=3,∴AF=AB﹣FB=8﹣3=5,∴S△AFC=•AF•BC=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本题中设D′F=x,根据直角三角形AF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x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矩形ABCD中,AB=3,AD=9,将此矩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答】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AE+DE=AE+BE=9.∴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7.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2,BC=,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A.B.C.1 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2,BC=,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然后由折叠的性质,求得AE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C=90°,AC=2,BC=,∴A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B=,∴CE=AE﹣AC=.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8.如图所示,折叠平行四边形的一边AD,使点A落在DC边上的点E处,已知AB=6,BC=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1.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到AD=BC=4,DC=AB=6,再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E=AD,由DC﹣DE求出EC的长即可.【解答】解:由折叠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E=AD=BC=4,DC=AB=6,则EC=DC﹣DE=6﹣4=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9.如图,正方形ABCD中,AB=12,点E在边BC上,BE=EC,将△DCE沿DE对折至△DFE,延长EF交边AB于点G,连接DG、BF,给出以下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纸中的数学题带解析
有这么一道折纸题,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折吧。

考查的内容是:最多可以折几个正方形,并且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不能超过3*3=9(平方厘米),并且这些小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整数。

(不过,这样的题目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用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解答,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为什么折的时候还要提醒“不能超过” 9平方厘米呢?因为如果折得太少,则只能当成正方形,但正方形不是多边形,它是特殊的四边形,四条边长度和为偶数,而白纸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没有办法把四条边的长度都凑成偶数。

所以最后折出来的图形肯定是奇形怪状的。

一、折纸方法1、第一种折法先把白纸对角折起来,然后再从中间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对折,使白纸形成一个“十”字形,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十”字。

2、第二种折法把白纸按照折好的“十”字形对折,然后再按照第一种折法向中间对折,即可折成一个三角形。

二、相关知识点1、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2=底×高÷2三、解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折正方形。

1、如果选择了第一种折法,那么折出来的图形应该是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6a2= 6平方厘米2、如果选择了第二种折法,折出来的图形应该是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3a2=6平方厘米折纸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哦,我们现在还理解不透彻,以后慢慢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折出漂亮的纸花的。

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2=
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2=底×高÷2四、数学方法分析一个正方形纸张可以折叠成四个小正方形。

这四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整数,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整数。

例如,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纸对折,对折后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2×3×3=9平方厘米。

因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3×3÷2=9平方厘米。

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纸对折,对折后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2×3×3=9平方厘米。

因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3×3÷2=9平方厘米。

这个折纸的题目是否让你觉得很新鲜呢?其实这类折纸题也很简单,只要细心认真地完成就能做对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