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图解推选——少林大洪拳

合集下载

大洪拳和小洪拳的区别

大洪拳和小洪拳的区别

大洪拳和小洪拳的区别
大洪拳和小洪拳的区别
大洪拳是在小洪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架势比小洪拳路大,步型有所增加,技法也较周全,故称大洪拳。

少林大洪拳是宋太祖赵匡胤习练的拳术之一,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

它动作连贯、功架完美,体现了少林拳的主要风格。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散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称大洪拳为“诸艺之源”。

它的特点是以活马步为主,上承禅法、下化武艺、掌拳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故。

目前流传的大洪拳大多招式残缺不全,此套路是现存动作最完美、招式最完整的套路之一。

少林小洪拳是少林拳术的基本拳技套路,是初学少林拳术的必修套路,素有“十八拳之母”之说。

小洪拳的步型有并步、弓步、马步、蹲步、虚步等,基本上安排了各家拳术的常见步型;手型有掌、拳五花抓;手法有推掌、抢手、扳手、砍手、掠手、拦手、撩手、抓苗头手;拳法有冲拳、劈拳、撩拳、砸拳、侧拳等;足法有踩脚、泼脚、勾脚;腿法有踢、弹、跳;身法有转身、缩身等;眼法有盯、迷、暴、瞪等,构成了完整的手、足、身、眼、步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技术。

其形姿小巧玲珑,节奏严紧,技法刚健有力,朴实无花架,招含攻防,动作实战,自始至终行在一线,突出了少林拳术的全部特点。

少林大金刚拳(秦庆丰)

少林大金刚拳(秦庆丰)

少林大金刚拳秦庆丰预备势动作说明:身体自然、端正站立,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分别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目视正前方(图1)。

技术要求:①全身放松,两腿用力靠拢,头颈正直,沉肩收腹,立腰挺胸,唇合齿扣,舌抵上颚,下颏内收。

②思想集中,做到安静、端庄、稳固、沉实。

最好做一次深呼吸,调整后再进行动作。

第一段1、正身拱立势(并步推拳)动作说明:①两手臂外旋由体侧同时平行上举,肘部微沉,两手呈八字掌,抬至与肩平,眼随势看左手(图2)②接上动,上体略右转,两臂略屈肘向上、向内、向下同时成弧形经面前平行屈肘落至右肩前,两手合拳相抱,右掌变拳,左手变柳叶掌,以掌根部按右拳面,两手心朝前,眼随势看左掌至右肩前(图3)。

③接上动,两手前推至体前正中,上体随之左转朝前,两手平行前推与肩平,两臂略屈肘,两手心仍朝前,目视前方(图4、附图④)。

技术要点:①两臂同时抬起呈立圆屈肘降至右肩前,与上体转动配合要协调、自然,手臂保持放松。

②两手胸前“抱拳”前推时,动作要轻缓,眼随视前方呈注目“拳礼”。

2、捧月归山势(旋腕开步双抱拳)动作说明:接上动,两手变八字掌于体前外旋腕,呈掌心朝上时,动作不停,两掌同时变拳屈肘收至腰间;同时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两脚平行,脚尖朝前,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二倍,目视前下方(图5)。

技术要点:①两手外旋掌时要圆活、自然,两掌呈掌心朝上时,高与肩平,两掌间距约一拳距离。

②两拳收至腰间与左横跨步同时完成,要做到迅速有力、短促敏捷、沉肩立腰、挺膝收腹。

3、青龙探爪势(原地双下冲拳挑岸)动作说明:①接上动,两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前下方冲出,两肘挺直,拳心朝下,两拳间距约20厘米,与腰腹同高,力达拳面,目视前下方(图6)。

②接上动,两拳同时变柳叶掌,向体前平行抖腕挑起,高与肩平,掌指朝上,小拇指一侧(掌外缘)朝前,腕部屈立约90°,力达腕部,两掌间距不变,目视正前方(图7)。

不得晃动,要做到沉肩立腰,宜配合呼气。

大洪拳

大洪拳

大洪拳编辑词条编辑摘要大洪拳据传一说来自于宋太祖赵匡胤(赵二君)习练的拳术六步架,一说上古伏羲遗之,尧王则之,老之继之,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短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称。

基本内容编辑本段宋太祖赵匡胤大洪拳是宋太祖赵匡胤习练的拳术之一,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

它动作连贯、功架完美,体现了少林拳的主要风格。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散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称大洪拳为“诸艺之源”。

它的特点是以活马步为主,加入军队战斗中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后翻滚防守等技法,上承禅法、下化武艺、掌拳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故。

目前流传的大洪拳大多招式残缺不全,此套路是现存动作最完美、招式最完整的套路之一。

首次面市供广大研术爱好者学习、研练和收藏。

主要在北方流行。

大洪拳是在小洪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架势比小洪拳路大,步型有所增加,技法也较周全,故称大洪拳。

请求,少林寺武僧游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把此拳传授于民间。

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历史久远,以实战为主要特征,是人们在生产斗争和战争中不断演变和完善的拳种。

历经数十代门人继承、发展与完善,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格与特点的大洪拳。

[1]相关历史编辑本段大洪拳纪念像大洪拳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

白莲教是总称,天理教是其一支,经文教义是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清朝廷蔑称粤匪、长毛)称其为“洪拳”,并编有清王李开芳所绘制的《大洪拳谱》,捻军后人编写有《大洪拳要诀图解》和《小洪拳招式》;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为“红拳”,义和团(拳)在清代的出现可分两个阶段,先为林清、李文成、冯克善领导的义和团,19世纪初,林清发动了一次京郊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入皇宫,称天理教起义(或八卦教),当时他们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子(即三晃膀)。

少林拳(套路图解)

少林拳(套路图解)

少林拳(套路图解)武术专家指导:全球功夫网CEO、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长兼总教练/傅彪武术专业演示:北京少林武术学校优秀学员:魏建华摄影:博文/邱永旗/田美兰(少林拳完整套路演示)第一段预备式:动作要领:两脚并立,两手自然下垂,五指并拢贴于体侧,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弓腰塌背,钩头。

纠正方法:挺胸塌腰,头正颈直(图1)。

图11 并步抱拳动作要领:两掌变拳,同时抱于两腰侧。

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图2)。

易犯错误:凹腰挺腹。

纠正方法:抱拳夹肘,挺胸收腹。

(图2)2 震脚抄拳动作要领::重心左移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左拳变掌向左搂手,掌心向左,掌指向前,高与肩平,身体左转90°,屈膝大腿成水平(图3)。

易犯错误:手臂先抄出,大腿高于水平。

纠正方法:震脚抄拳同时完成协调有力。

(图3)3 小童捉鸡动作要领:右脚向前弹踢,脚面绷直,力达脚尖,高于跨平。

左拳变掌前插,右拳变掌后插,肩臂成一线,目视左掌。

弹腿与插掌要同时进行,插掌时要展臂挺腕,支撑腿接近水平。

身体右转90°,左腿微屈支撑,右腿屈膝上提,两掌分别由两侧上举至头顶,掌心相对,掌指向上,两掌同时胸前下按,目视左前方(图4)。

易犯错误:下蹲太快,两掌按下,向前探出,弓腰。

纠正方法:按掌和腿同时完成,挺劲塌腰。

(图4)4 勾踢格肘(凤凰夺窝)动作要领:身体左转180°,右脚迅速蹬地跳起,左脚随即落于右脚处,右腿屈膝后摆,右掌随即随臂后摆变拳,左掌向左,向上摆至头左侧上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图5)。

易犯错误:上下肢动作分节,力点不到位,动作过慢。

纠正方法:整个动作要连贯协调,拧腰发力,力达右臂外侧。

(图5)5 跳步弓步撞头(和尚撞钟)动作要领:身体右转90°,右脚向右侧跳。

左掌经右肘上方前成外刁手,手心向外;右拳抱于右腰间,头向右侧方顶击,目视左手(图6)。

易犯错误: 跳步过重,上肢和下肢不协调,顶头、蹬腿发力不到位。

纠正方法:跳步落地要稳固,身体要协调一致,顶头与蹬腿、拧腰与挺劲要协调完整。

大洪拳

大洪拳

大洪拳编辑词条编辑摘要大洪拳据传一说来自于宋太祖赵匡胤(赵二君)习练的拳术六步架,一说上古伏羲遗之,尧王则之,老之继之,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短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称。

基本内容编辑本段宋太祖赵匡胤大洪拳是宋太祖赵匡胤习练的拳术之一,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

它动作连贯、功架完美,体现了少林拳的主要风格。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散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称大洪拳为“诸艺之源”。

它的特点是以活马步为主,加入军队战斗中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后翻滚防守等技法,上承禅法、下化武艺、掌拳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故。

目前流传的大洪拳大多招式残缺不全,此套路是现存动作最完美、招式最完整的套路之一。

首次面市供广大研术爱好者学习、研练和收藏。

主要在北方流行。

大洪拳是在小洪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架势比小洪拳路大,步型有所增加,技法也较周全,故称大洪拳。

请求,少林寺武僧游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把此拳传授于民间。

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历史久远,以实战为主要特征,是人们在生产斗争和战争中不断演变和完善的拳种。

历经数十代门人继承、发展与完善,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格与特点的大洪拳。

[1]相关历史编辑本段大洪拳纪念像大洪拳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

白莲教是总称,天理教是其一支,经文教义是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清朝廷蔑称粤匪、长毛)称其为“洪拳”,并编有清王李开芳所绘制的《大洪拳谱》,捻军后人编写有《大洪拳要诀图解》和《小洪拳招式》;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为“红拳”,义和团(拳)在清代的出现可分两个阶段,先为林清、李文成、冯克善领导的义和团,19世纪初,林清发动了一次京郊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入皇宫,称天理教起义(或八卦教),当时他们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子(即三晃膀)。

少林大金刚拳法图文解析

少林大金刚拳法图文解析

少林大金刚拳法图文解析少林大金刚拳法图文解析(二)秦庆丰整理九、黑虎掏心势(上步撞冲拳)动作说明①接上动,左脚向体前落步,屈膝半蹲成左弓步。

右拳由头上方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拳随势变柳叶掌向体前撩起,置头前高与眼平,腕部横屈,掌心朝前下方,力达掌外缘;上体顺势略前倾;目视左掌(图23)。

②上动不停,身体略向左转,右腿随势向体前上一大步,左脚跟顺势内旋约90°,两腿随之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同时屈肘由腰间向体右侧上方成弧型撞拳(上勾拳),拳面朝上,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左掌同时内收,屈肘以掌指根部拍按右肘窝处,掌心朝下,左臂屈肘横置胸前;目视右拳(图24)(附图24)③接上动,身体略右转,左腿蹬直,两脚跟随势略作调整(小幅度内外旋)成右弓步,上体微有前倾,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右拳随势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掌变拳,由胸前向体前平行冲出,成立拳高与肩平,拳眼朝上,肘部微沉,力达拳面;目视左拳(图25)④接上动,身体略左转,两脚跟随势略作调整,平行扣足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顺势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右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右侧冲拳,肘部略沉,拳眼朝上成立拳,高与肩平,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26)技术要点:①上步右上撞拳要迅速、敏捷、有力,右脚上步瞬间落地时,应用脚掌用力震踏拧旋扣足,马步与撞拳左手拍掌动作同时完成;右上勾拳时,拳臂部要适度紧张,肩、肘下垂,保持立腰、颈挺、拳腕平直,右拳与头部相距约35—40厘米,肘部夹角约90°;左掌击拍肘窝时,要用力、响亮。

②左、右弓步、马步互换冲拳时,变换转动要迅速、准确,要做到步型标准、重心稳实,冲拳动作与步型同时完成,要做到送肩拧腰、劲力顺达、下颏内收、展背顺肩、收臀开胯、膝稳足扣。

③身体腰胯的转动要协调迅速,左右冲拳的位置要准确,争取做到拳位、鼻端与脚位上下垂正,同时注意出拳瞬间的“拧转”,以增加冲拳的劲力发挥,同时肘部不可完全挺直。

实战用法①当对手右直拳攻击我面部时,我速以左掌撩架其拳臂的瞬间,以近身撞拳(上勾拳)猛击敌之腹腔或下颏,由于是右手重拳反击,往往其效果十分明显。

少林寺大小洪拳浅论

少林寺大小洪拳浅论

少林寺大小洪拳浅论武术在当前已逐步走向世界,对武术进行研究是一重要任务,本文试图对少林寺大小洪拳作一粗略探讨,以作抛砖引玉。

望武林界师友教正为幸。

一、名称关于少林洪拳之名称,流传有不同的解释,相传此拳为宋太祖赵匡胤所传。

其一,赵在少林寺学艺三年,后偷跑出少林,打关东,闯关西,被后代称为艺祖,留太祖长拳和小洪拳。

(见《风尘拳术秘录》)其二是宋太祖传下大洪拳,二祖赵光义传下二洪拳。

(现在沛县流传有二洪拳)。

其三是宋太祖传下大洪拳,后演变为大小洪拳门(现黄河流域有大小洪拳门)。

其四是洪拳源于初祖达摩大师,其徒惠可传下的洪拳称为二洪拳(见《老游残记》)。

其五据少林寺现任名誉方丈德禅大师说,少林洪拳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是洪武年间传下的拳,故称洪拳。

其六是宋太祖赵匡胤小时所练的拳为小洪拳,成年后所练之拳为大洪拳,年老后所练之拳为老洪拳(现登封地区流传有老洪拳)。

从套路结构分析,小洪拳难度较小,大洪拳难度较大,老洪拳难度比大洪拳略小,小洪拳适合入门少年练,大洪拳适合功力深厚之青年练,二洪拳老洪拳则难度适中,介于大小洪拳之间也。

二、源流现武术界流传有多种内容不同大小洪拳,问其源流则皆承认源出少林门派。

大致分为四类:1、太祖门洪拳,2、黄河两岸分为大小洪拳门的洪拳,3、沛县二洪拳门,4、登封地区的老洪拳。

少林寺和洪拳门的一些拳谱中,有宋太祖传下大洪拳的记载,例如少林寺古拳谱中云“太祖弘拳实难招,拉开四平着眼瞧……老祖一扫占中间,背稍打,左颠还。

抽身回到金鸾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太祖关东大洪拳。

”关于小洪拳,则有“作脚跑、抹眉拳、抽身回在金鸾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太宗留下小洪拳。

”为什么说是宋太祖而不是明太祖呢?笔者认为和宋太祖打关东闯关西打拳卖艺的传说有关,例如少林古谱中有关东拳谱:“太祖横拳到管(关)东,邪行跃步称英雄……打罢管东回来路,打下港山定太平。

”由此可知,大小洪拳关东拳和太祖有关,而且是打天下时势练,而后来又“打下江山定太平。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

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

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本文所指穴位,请参照附图。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白鹤寻食正身拱立1、起势(正身拱立势)直立,两掌并拢相合。

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2、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①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

两掌向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

(图2)②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

眼看正前方(图3)。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

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

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齐。

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

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

呼吸顺达。

3、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

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图4)。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

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

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

虎爪要做得圆满。

4、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

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

眼看右爪(图5)。

略论少林寺洪拳

略论少林寺洪拳

武术在当前已逐步走向世界,对武术进行研究是一重要任务,本文试图对少林寺大小洪拳作一粗略探讨,以作抛砖引玉。

望武林界师友教正为幸。

一、名称善于少林洪拳之名称,流传有不同的解释,相传此拳为宋核祖赵匡胤所传。

其一,赵在少林寺学艺三年,后偷跑出少林,打关东,创关西,被后代称为艺祖,留太祖长拳和小洪拳。

(见风尘拳术秘录)其二是宋太祖传下大洪拳,二祖赵光义传下二洪拳。

(现在沛县流传有二洪拳)。

其三是宋太祖传下大洪拳,后演变为大小洪拳门。

(现黄河流域有大小洪拳门)其四是洪拳源于初祖达摩大师,其行惠可传下的洪拳称为二洪拳(见老游残记)其五据少林寺现任名誉方丈德禅大师报说,少林洪拳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是洪武年间传下的拳,故称洪拳。

其六是宋太祖赵匡小时的拳为小洪拳,成年后所练之拳为大洪拳,年老后所练之拳为老洪拳(现登封地区流传有老洪拳)。

从套路结构分析,小洪拳难度较小,大洪拳难度较大,老洪拳难度罗大洪拳略小,似为小洪拳适合入门少年练,大拳适合功力深厚之青年练,二洪拳老洪拳则难度适中,介于大小洪拳之间也。

二、源流现武术界流传有多种内容不贩大小洪拳,问其源流则皆承府源出少林门派。

大致分为四类:1、核祖门洪拳,2、黄河两岸分为大小洪拳门的洪拳,3、沛县二洪拳门,4、登封地区的老洪拳。

少林寺和洪拳门的一些拳谱中,有宋太祖传下大洪拳的记载:例如少林寺古拳谱中云“太祖弘拳实难招,拉开四平着眼瞧……老祖一扫占中间,背稍打,左颠还。

抽身回到金鸾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太祖关东大洪拳。

”关于小洪拳,则有“作脚跑、抹眉拳、抽身回在金鸾殿,问此拳和姓,太宗留下小洪拳。

”为什么说是宋太祖有不是明太祖呢?笔者认为和宋太祖打关东闯关西打拳卖艺的传说有关,例如少林古谱中有关东拳谱:“太祖横拳到管(关)东,邪行跃步称英雄……打罢管东回来路,打下港山定太平。

”由此可知,大小洪拳关东拳和太祖有关,而且是打天下时势练,而后来又“打下江山定太平。

”在上打关东创关西是宋太祖赵匡胤,所以笔者认为太祖是指宋祖赵匡胤。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带你领略少林拳——少林拳法系列一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带你领略少林拳——少林拳法系列一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带你领略少林拳——少林拳法系列一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擅长技击,在中国武术界中独树一帜,饮誉天下,闻名于世,'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

本篇介绍的是四种少林拳法,包括少林心意把、少林小洪拳、少林大洪拳、少林罗汉拳。

1、少林心意把据古《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心意把是少林寺武僧秘不外传的保守套路,其特点是内外兼修,气贯全身,锐注四梢,发声而起势,落音而着凹,起时柔,行时刚,落时顿吼,重如发炮。

观其形如虎出洞,视其行姿如蛟龙,落足声暴如炸雷,殿宇震摇浓气腾。

练成此功夫,至少需时八秋,亦称“少林神把”。

寺中千佛殿内砖地上,今现存的四十八个脚凹(坑),就是历代武僧演练心意把的见证。

据《拳谱》记载,心意把有六段功,也称六把,每走四十八脚凹的一周,为一把口气走完六周,共踏二百二十八次脚凹约须一刻钟,初练者仅走一周就汗流浃背、喘促气急、困倦无力了。

一般武僧也只能走三周,据传,清代湛举和尚一口气能走完六周,所以他功夫超群,能孤战百杰。

近代的贞绪和尚亦能在刻钟走完六周,练毕六把,收势后仍然气色如常,行步自如。

后人把少林心意把的六段功称为六路,在练法上增加了部分修饰动作,使其动作完整、大方、系统、协钢、易于授技,利于推广。

2、少林小洪拳少林小洪拳是少林拳术的基本拳技套路,是初学少林拳术的必修套路,故有“十八拳之母”之说。

小洪拳的步型有并步、弓步、马步、仆步蹲步、虚步等,基本上按排了各家拳术的常见步型,手型有掌、拳、五花抓,手法有推掌、抢手、板手、砍手、掠手、拦手、撩手、抓手。

拳法有冲拳、劈拳、撩拳、砸拳、侧拳等;足法有踩脚、泼脚、勾脚,腿法有踢、弹、跳身法有转身、缩身等。

其眼法有盯、迷、暴、瞪等构成了完整的手、足、身、眼;步法,形成十一套系统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技术,其形姿小巧玲说,节奏紧严,其技法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架,招含攻防,动着实战,自始至终,行在一线,突出了少林拳术的全部特点。

少林大金刚拳----秦庆丰

少林大金刚拳----秦庆丰

少林大金刚拳----秦庆丰少林大金刚拳图文解析秦庆丰(整理)预备势动作说明:身体自然、端正站立,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分别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目视正前方(图1)。

技术要求:①全身放松,两腿用力靠拢,头颈正直,沉肩收腹,立腰挺胸,唇合齿扣,舌抵上颚,下颏内收。

②思想集中,做到安静、端庄、稳固、沉实。

最好做一次深呼吸,调整后再进行动作。

第一段1、正身拱立势(并步推拳)动作说明:①两手臂外旋由体侧同时平行上举,肘部微沉,两手呈八字掌,抬至与肩平,眼随势看左手(图2)②接上动,上体略右转,两臂略屈肘向上、向内、向下同时成弧形经面前平行屈肘落至右肩前,两手合拳相抱,右掌变拳,左手变柳叶掌,以掌根部按右拳面,两手心朝前,眼随势看左掌至右肩前(图3)。

③接上动,两手前推至体前正中,上体随之左转朝前,两手平行前推与肩平,两臂略屈肘,两手心仍朝前,目视前方(图4、附图④)。

技术要点:①两臂同时抬起呈立圆屈肘降至右肩前,与上体转动配合要协调、自然,手臂保持放松。

②两手胸前“抱拳”前推时,动作要轻缓,眼随视前方呈注目“拳礼”。

2、捧月归山势(旋腕开步双抱拳)动作说明:接上动,两手变八字掌于体前外旋腕,呈掌心朝上时,动作不停,两掌同时变拳屈肘收至腰间;同时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两脚平行,脚尖朝前,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二倍,目视前下方(图5)。

技术要点:①两手外旋掌时要圆活、自然,两掌呈掌心朝上时,高与肩平,两掌间距约一拳距离。

②两拳收至腰间与左横跨步同时完成,要做到迅速有力、短促敏捷、沉肩立腰、挺膝收腹。

3、青龙探爪势(原地双下冲拳挑岸)动作说明:①接上动,两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前下方冲出,两肘挺直,拳心朝下,两拳间距约20厘米,与腰腹同高,力达拳面,目视前下方(图6)。

②接上动,两拳同时变柳叶掌,向体前平行抖腕挑起,高与肩平,掌指朝上,小拇指一侧(掌外缘)朝前,腕部屈立约90°,力达腕部,两掌间距不变,目视正前方(图7)。

拳种大洪拳六步架之一步架

拳种大洪拳六步架之一步架

洪拳六步架是我国洪拳拳系中一种以气力功架为一体的短打拳术。

它共为六个套路,这六个套路由简到繁,从初级到高级,逐步升级。

一步架为头路架子,也是入门架,是初学者修习的最初级的套路。

其共为两段,一个来回,包括起势、收势,共为十四个动作。

第一段与第二段相生相克,攻防对应。

此套路既可单练也可对练。

此拳虽只十四个动作,但是上来就将其基本要素及典型动作重点展示了出来,以使初学者对此拳的风格特点、包含的内容有粗略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其技术、技法有整体的掌握。

它编排科学,动作攻防有序。

演练起来,拳势威猛,变化多端,刚劲有力,朴实深厚,脚步扎实,步法为先,膀法突出,肘法多变,风格独特。

据传此拳系隋末鸿仙所创,他善于观察各种动物的行动,从而悟得拳法。

他又经常总结自己与野兽搏斗的经验,使拳不断地得到升华和充实。

一次,鸿仙上山打柴,见山坡上两只山羊在抵角,开始时两只羊都鼓着肚子,抵得很有力。

后来肚子瘪了,也无力再争斗了,鸿仙结合自己的体会,从而悟出了气与力的关系,创出了这套气力功架拳。

后一直在丰县民间秘传,从不外宣。

1985年,作者有幸得洪拳名家、汉源拳宗师张子灵先生之真传秘授,得全此拳拳系所有六步套路,经同门应允,现公之于众,以使更多喜爱者得以修习,广泛传承,充分发挥其健身强体作用,更有益于广大群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起势(一)并步站立两脚并步,两腿自然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掌自然下垂贴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含胸拔背,脊背有上下对拉拔长感觉,两腿自然微屈,精神集中。

【技击】审时度势,伺机待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抱拳礼势左脚前上一步,重心稍前移,右脚翘起,准备前迈;同时,两掌向两侧上方平举于身体两侧,掌大洪拳六步架之一步架江苏丰县/安在峰1高于肩平,掌心均向上,掌指均向外;目视前方(图2)。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一步于左脚内侧,成为并步,身体自然直立;两掌同时向里、向前推出,置于胸前,右掌成拳内旋,拳眼向下,拳心向前,左掌立掌附于右拳面侧,掌尖向上,拇指侧向里,呈抱拳礼状;目视前方(图3)。

大洪拳武功---秘传三晃膀

大洪拳武功---秘传三晃膀

大洪拳武功---秘传三晃膀秘传三晃膀大洪拳武功健身术之一童子功三晃膀大洪拳,为上古伏羲氏所传,本功法为三晃膀大洪拳密传功法之精华部分,(古称五手架,有大、中、小之分),历来是口传心受不著文字,是入门习武之人修炼武功、修心养性键脑强身的必修之术。

吾根据自己数十年练功之实践,且集前辈之经验,择其精华剔除糟粕,编成此部功法,内涵洗髓、易骨、易血、易筋、易肉、换肤、练精、化气、还神之功。

习练后不但可以修补在打拳、盘架子的激烈运动中受到伤害的人的机体和内脏,还可以增强武功,而且可以实现治病健身延缓衰老的效果,个别人可以达到“返老还童”(生殖器状如童子,性功能不减)的目的,故而命其名曰《童子功》。

由于其动作简单易学,老、少、弱、病、残都可以练,古谱讲,少年练可更聪慧,青年人练可更键壮,女人练可远离妇科病困扰壮如男人,老年人练可康而寿,病人练可逐步恢复健康,有宗教信仰者习练可成为其进入最高境界之阶梯。

近几年来,身边的朋友、同事先后学练此功,受益匪浅,高血压降下来了,高血脂降下来了,肥胖的体重减下来了,脸上的黄褐斑隐去了,大手术后虚弱的体质增强了。

今逢盛世,为更多的人创和谐幸福之生活,不敢私藏中华民族瑰宝,愿将密传公著于世,其简要练法如下:预备式:升降开合。

1.面南而立,两脚不二、不八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足跟承担身体七分重量,腰身正直,收下巴颏,背后脑筋,头上顶,口唇微闭,舌舔上腭,眼下视三米远处,过渡到盲视,两臂自然下垂,虚腋下如夹卵,放松全身的肌肉,神情安逸,心平气和(以后所讲站立要求都是如此,不再赘诉)。

2.随吸气,两小臂向身前缓缓台起端平,大臂略前伸,手心相对作开合运动,开手时吸气身体上升,提肛门收小腹,合手时呼气身体下降,肛门和小腹恢复自然状态(以下在练功过程中所有呼吸动作,在吸气时都要做提肛门收小腹的动作,目的是使下垂的脏器回归原位,以后不再强调),体会两手之间的引力和排斥力,开始时两手之间运行距离不要过大,距离近才能体会到两手之间有力的存在,特别是肩肘腕要充分放松,随练功时间的积累两手之间的力会越来越大,这样会提高你的练功兴趣。

千字拳洪拳

千字拳洪拳

千字拳洪拳篇一:少林大洪拳(套路图解)少林大洪拳(套路图解)(少林大洪拳简介)少林大洪拳是宋太祖赵匡胤习练赵匡胤的拳术之一,是少林武功的实践经验拳。

它动作连贯、功架完美,体现了少林拳的主要风格。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散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称大洪拳为“诸艺之源”。

它的特点是以活马步等为,加入军队战斗中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后翻滚防守等技法,上承禅法、下化武艺、掌拳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故。

目前流传的大洪拳大多招式残缺不全,此套路是现存动作最完美、招式格外完整的套路之一。

首次面市供广大研术爱好者学习、研练和收藏。

主要在北方流行。

大洪拳是在小洪拳的基础上呈现出发展形成的,其架势比小洪拳路巨,步型有所增加,技法也较周全,故称大洪拳。

少林寺武僧游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把此拳研习于民间。

练法:(少林大洪拳套路完整示范)1、预备式双手合十行道德经礼,双手平起屈肘向上、吸气,双脚随气向上提。

后翻掌下平视,呼气向下落地,练前先把呼吸芝麻酱,做好准备(图1)。

(图1)2、白云盖顶身体左转90度,两脚随身体转动转成转换成小弓步。

同时,左拳变掌,屈臂由胸前横架头顶,掌心向上,右拳不动,目视前方(图2)。

易犯错误:转身要快,转身架臂要同时成功进行。

纠正方法:加强分解练习。

(图2)3、扑步单切右脚上步,左脚前跟成左仆步。

同时,左掌下落,变成切掌放置左脚上方。

目视前方(图3)。

易犯错误:膝盖易弯曲。

纠正方法:加强练习。

(图3)4、盘肘左拳横击至左腿下方,起身,向左转体90度,右肩屈膝成左弓步。

同时,左拳向左向上划弧预购头顶,拳心向前,右拳屈置于胸前,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4)。

易犯错误:右肘不能放于胸前。

纠正方法:盘肘是右肘在胸前正前方。

(图4)5、双云顶以双脚为轴,左脚回至半步,两拳变掌,左掌在头顶化出一圆,成缠头式,右掌在头顶化一圆成括脑式(图5)。

易犯错误:缠头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缠头时,掌要贴紧头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大洪拳少林大洪拳简介少林大洪拳是宋太祖赵匡胤习练的拳术之一,是少林武功的基础拳。

它动作连贯、功架完美,体现了少林拳的主要风格。

凡练少林拳术、器械、散打、技击者,都从大洪拳起手,称大洪拳为“诸艺之源”。

它的特点是以活马步为主,加入军队战斗中的刺枪、托枪、刀劈、落马倒地后翻滚防守等技法,上承禅法、下化武艺、掌拳并用、刚柔相济、攻守自如,天下无故。

目前流传的大洪拳大多招式残缺不全,此套路是现存动作最完美、招式最完整的套路之一。

首次面市供广大研术爱好者学习、研练和收藏。

主要在北方流行。

大洪拳是在小洪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架势比小洪拳路大,步型有所增加,技法也较周全,故称大洪拳。

少林寺武僧游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把此拳传授于民间。

练法:(少林大洪拳套路完整示范)1、预备式双手合十行佛家礼,双手平起屈肘向上、吸气,双脚随气向上提。

后翻掌下平视,呼气向下落地,练前先把呼吸调匀,做好准备(图1)。

(图1)2、白云盖顶身体左转90度,两脚随身体转动变为小弓步。

同时,左拳变掌,屈臂由胸前横架头顶,掌心向上,右拳不动,目视前方(图2)。

易犯错误:转身要快,转身架臂要同时进行。

纠正方法:加强分解练习。

(图2)3、扑步单切右脚上步,左脚前跟成左仆步。

同时,左掌下落,变成切掌放置左脚上方。

目视前方(图3)。

易犯错误:膝盖易弯曲。

纠正方法:加强练习。

(图3)4、盘肘左拳横击至左腿上方,起身,向左转体90度,左腿屈膝成左弓步。

同时,左拳向左向上划弧上架头顶,拳心向前,右拳屈置于胸前,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4)。

易犯错误:右肘不能放于胸前。

纠正方法:盘肘是右肘在胸前正前方。

(图4)5、双云顶以双脚为轴,左脚回至半步,两拳变掌,左掌在头顶化出一圆,成缠头式,右掌在头顶化一圆成括脑式(图5)。

易犯错误:缠头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缠头时,掌要贴紧头部。

(图5)6、七星右脚向右跨一步,左脚随之与右脚并靠,脚尖点地,身体下蹲成左丁步,同时,双拳内旋,左拳面抵右手臂随跨步,向右推出,目视右侧(图6)。

易犯错误:下蹲身体前俯,跨步冲拳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加强动作组合练习。

(图6)7、单鞭双手向内靠身,步成马步,两目平视,吸气。

双拳用力拉开双臂平出,身向左拧变弓步。

目视前方,呼气(图7)。

易犯错误:双臂冲拳,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双拳冲出时,两臂要成一条线。

(图7)8 怀中抱月左拳右拳由外向内划弧合拢,左脚后拉成虚步,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8)。

易犯错误:虚步太高,动作不标准。

纠正方法:加强步型练习。

(图8)9 冲天炮右拳向外绕一圈,右拳由下向上打出。

左拳向下护肘,脚提起下震。

目视前方(图9)。

纠正方法:加强动作分解练习.(图9)10、倒步七星右脚后退半步,同时,右拳收回腰间,左拳冲出。

双拳合于胸前,左脚尖点地下蹲成丁步,右拳护胸,左拳护膝(图10)。

易犯错误:丁步身体前俯.纠正方法:加强步型练习.(图10)11、三冲拳起身,左拳收回腰间。

同时,左脚上步,右拳冲出,成左弓步。

右膝提起,左拳冲出,右拳回拉于肩平。

右脚前落,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右拳冲出,左臂横于胸前(图11)。

易犯错误:加强动作组合练习.(图11)12、双云顶以两脚为轴,左脚回至半步,两拳变掌。

左掌在头顶划出一圈成缠头式,右掌在头顶划一圆成括脑式。

(图12)。

易犯错误:缠头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缠头时,掌要贴紧头部.(图12)13、双绝手双脚同时下震,双掌变拳下合。

易犯错误:双掌与震脚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加强动作组合练习.14、七星右脚向右跨一步,双拳在胸前交叉,左脚随之与右脚并靠,脚尖点地,身体下蹲成丁步,同时,双拳内旋左拳面抵右手臂随跨步向右推出。

目视右侧。

(图13)。

易犯错误:丁步下蹲身体前俯,跨步冲拳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加强动作组合练习.(图13)15、单鞭双手向内靠胸前,成马步,两目平视,双拳用力拉开,双臂平出。

身体左拧,变左弓步,目视前方.(图14)。

易犯错误:身体左拧与冲拳动作不协调,弓步后腿弯曲.纠正方法:加强动作分解练习.(图14)16、怀中抱月左拳右拳由外向内划弧,合拢胸前,随之右前打。

左脚随手同时回之,同时,右臂收回胸前,左拳前打,变为虚步,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图15)。

易犯错误:虚步身体前俯,冲拳高过肩.纠正方法:加强动作组合练习.(图15)17、上步扳手右手向左手绕一圈后,五指朝左手向正前方扳出,右手后拉变拳置腰间。

左脚随之向前半步成左弓步。

(图16)。

易犯错误:弓步后腿弯曲,扳手掌低于肩.纠正方法:扳手要高于肩,低于视线.(图16)18、双抡手右拳变掌,收于腰间。

左脚向前半步,提右膝,左拳变掌的同时,向前伸出,与肩平,脚提护膝,膝护裆后。

注意:出掌,提膝要同时进行(图17)。

易犯错误:出掌与提膝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加强动作组合练习.(图17)19、回头望月右脚落地,提左膝,起跳弹左脚。

左脚回落成右弓步。

同时,左掌下按于左膝前,右臂屈肘,右掌架于面部右上方,目示左前方(图18)。

易犯错误:起跳弹腿无力,弓步后腿弯曲.纠正方法:加强动作分解练习.(图18)20、三扒手起身,身体左转90度,变左弓步,双手合于左膝前。

双手由裆部向右上方推起,并成俩大拇指扣。

双手向起时路线扒出,变成左弓步,目视前方。

左脚落地,右膝提手,拇指相扣,双手向下扒,下扒时,双脚同时震地,双手扒出双腿,成小蹲桩式(图19)。

易犯错误:转身与推掌震脚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加强动作组合练习.(图19)21、小跨虎右脚向右前方上半步,左手变拳抱回腰间,右手由裆部向上前上方划出。

右掌变拳横出头顶,左拳从腰间掏出,左脚成丁步,身体下蹲,拳心朝内,目视前方(图20)。

易犯错误:丁步身体前俯.纠正方法:加强步型练习.(图20)22、仆步单切右脚上步,左脚前跟成左仆步。

同时,左掌下落,变成切掌放置左脚上方。

目视前方(图21)。

易犯错误:仆步左腿弯曲.纠正方法:加强步型练习.(图21)23、盘肘双掌变拳,右掌拉于腰间,左拳向前扫也左腿,身起向左转90度成左弓步,右肘横也与膝相照,拳由下而上,划圆落于头顶,距头顶约四指间。

右拳置胸前。

肘膝脚相合,一气做成,目视前方(图22)。

易犯错误:弓步后腿易弯曲。

纠正方法:多加强步行练习。

(图22)24、转身冲拳起身右转180度。

同时,左拳收回腰间,右拳变掌横切。

右掌变拳收回腰间,右脚震地,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右拳冲出,左臂横于胸前,左拳抵至右臂(图23)。

易犯错误:左臂高度不够。

纠正方法:当横肘时,左臂在额下,胸前。

(图23)25、转身右盘肘身体右转180度,右脚抬起向前踏半步,左拳变反背向后抡出,左手从腰间向上半圆盖至胸前,右手横放头顶。

出拳为呼气,目视前方(图24)。

易犯错误:转身幅度不够纠正方法:多分解练习(图24)26、转身左盘肘身体左转180度,左脚抬起向前踏半步,右拳主反背拳向后抡出,右手从腰间向上半圆盖至胸前,左手横放头顶,出拳为呼气,目视前方(图25)。

易犯错误: 转身幅度不够纠正方法: 多分解练习(图25)27、提手炮左拳变掌,由上划入裆内,右脚后拉成小虚步,右拳抱在腰间,左脚前进半步成左弓步,左拳向正前方划出,右脚跟上震落,左拳变掌,右拳提到左掌上击响,掌落,掌击呼气,目视前方(图26)。

易犯错误:虚步动作不标准纠正方法:多加强动作的练习。

(图26)28、转身十字踩脚起身右转180度,右脚向前半步,身拳并进,左拳不变,仍置于腰间。

左步向前上半步,左拳变掌抢出翻手,右脚弹出,左掌击响脚面,右脚落地,左掌就拳抱于腰间,左脚弹出,右拳变掌向前抢出,击响脚面。

目视前方(图27)。

易犯错误:击响高度不够纠正方法:击响时手与脚同时在面前。

(图27)29、二起脚左脚收回不落地,提膝跳起,右掌击拍右脚面。

一气做成,目视前方(图28)。

易犯错误:击响时两腿易弯曲。

纠正方法:多加强动作的练习。

(图28)30、转身金刚捣碓落时双拳抱于腰间,右脚步向前叉出,双拳不变。

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掌,右拳不变合于坐膝前击响。

(图29) 。

易犯错误:步型太高,动作不标准。

纠正方法: 坐弓步时,腰前伏45º。

(图29)31、提手炮古树盘根左掌向前划出,右拳上提,左手背击右手心。

同时右脚并左脚震地。

转身90度,右拳横摆,屈臂贴于后背,右掌变拳横摆屈臂架于胸前。

同时,右脚右跨,左脚并由脚,脚尖点地成丁步。

(图30) 。

易犯错误:丁字步,步型太高。

纠正方法:多分解练习动作。

(图30)32、三出手双拳向前划出,左步上前成左弓步,,左腿后撤成四六步,同时,右臂向后摆,左臂横于胸前。

双拳变掌由上到下成弧形,左腿向前成左弓步,目示前方。

双拳弧形摆出,上右步,偷左步,双拳由裆部划出双腿。

易犯错误:步型太高,按掌位置不对纠正方法:做蹲步时双腿水平,双掌按与腰侧位。

33、鹞子翻身海底炮左拳变掌,身体带动手脚,向后上方拧出一拳,右拳由上而下,翻身上右步,双震脚,拳向下砸左掌藏于右腋内。

翻身吸气,出拳吸气,目视前方。

(图31) 。

易犯错误:翻身动作太慢。

纠正方法:多加强动作的分解练习。

(图31)34、上步三抡手右脚上步,左掌屈肘前伸,右拳变掌抱于腰间。

右掌在向前穿出,掌高于前额,左掌收于腰间。

(图32)。

易犯错误:穿掌高度不够。

纠正方法:多分解练习。

(图32)35、鹞子钻林右掌变拳屈臂置于胸前,眼向后看左手抱右拳,左肝抬起,扭身提撩。

右膝迅速向下斜插而出,变为仆步,右肘划出,左肘抬高。

同时变成右弓步。

(图33)。

易犯错误:右弓步后退易弯曲。

纠正方法:多加强练习动作。

(图33)36、起身单踢右肘孤形挑起体右转90度,变为右弓步。

双眼平视前方。

左腿有力平弹而出,脚尖发力目标在裆部。

双掌顺势放于腰间,平视。

(图34)。

错误:弹腿不过腰。

纠正方法:弹腿时力达脚尖。

(图34)37、双摆脚左腿落地,右腿退急摆起。

双手由右到左向脚面击。

双掌依次击拍右脚面,先左后右。

(图35)。

易犯错误:高度不够,速度慢。

纠正方法:加强分解练习。

(图35)38、弓步冲拳右脚落地,双拳变掌收至腰间。

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冲出左臂横于胸前,左拳面抵右手臂。

易犯错误:步型太高,后腿易弯曲。

纠正方法:多加强联系。

39、大虎抱头起身右转180度,右脚后退与左脚并靠。

同时,双拳变掌,随身体转动,右掌上举,掌心朝上,左掌横切。

右脚朝右侧跨步成右弓步,双掌变拳,右拳在上,左拳在下,拳心朝内。

目示左前方。

(图36)。

易犯错误:两拳位置正确。

纠正方法:做动作时,两拳,拳眼相对。

(图36)40、仆步切掌左脚上步,双手上举右掌背击响左掌心。

右脚上步,左脚前跟成左仆步。

同时,左掌下落,变成切掌放置左脚上方。

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仆步右腿易弯曲。

纠正方法:多加强练习。

41、二起脚右脚上步跳起,提左膝,右脚弹出,右掌击响脚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