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氨教高一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氨教高一化学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新课导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

植物需要氮肥,犹如人体需要蛋白质一样。

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土壤中都缺乏氮素养分,为了获取农作物高产,需要施用大量氮肥。

具有固氮能力的生物,本身就是一座小化肥厂。

这个化肥厂的原料来自空气,取之不尽,这种化肥厂不需要厂房和设备,不污染环境,能源则是用之不竭的太阳能。

如果让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都具有固氮能力,不再施用化肥,那就建造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天然化肥厂”。

用它来取代目前的化学肥料工厂,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这也正是生物固氮遗传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

本课时我们就学习氮元素形成的重要化合物——氨及铵盐各有哪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实验室里又是如何制备氨气的呢?【教材讲解】一、新课导入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最常见的化肥是铵态氮肥,而制取铵盐首先要合成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氨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氨气,观察氨气的颜色,一名同学闻其气味,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氨气与空气的密度大小。

2.演示教材第97页实验4-8(喷泉实验)。

(一)氨(NH3)1.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液呈碱性。

阅读教材第97~99页有关内容,解释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归纳整理:⑵化学性质:①NH3与水的反应NH +OH-NH3+H2O NH3·H2O4思考与交流: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检验氨水的碱性?哪一种最简单?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方法一: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方法三:若是氨气则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

(常用于检验氨气)演示实验: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现象;再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

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四节硫酸硝酸氨第二课时硫酸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1、认识硫酸、硝酸、氨等三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并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及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3、本节内容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本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1、硫酸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

《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2、针对浓硫酸强氧化性这一教学难点,以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硫酸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硫酸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计思路: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实验探讨浓硫酸性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实验研究的教学模式。

以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为突破口,创设情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通过层层设疑、质疑、析疑,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活动。

3、组织课堂师生互动,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

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

4、在教学中采用“复习----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创新----运用”的教学流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三、教案教学过程对比实验]用稀硫酸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吗?[引导分析]装置的优点:可抽动的铜丝可使反应随控随停,节约原料。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自学导引
一、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NH3是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 极易 溶于水的气体,常温 时,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NH3 · NH3溶于水中发生反应: NH3+H2O H2O,其水溶液叫做氨水。
NH3· H2O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反应: NH3· H2O=====NH3↑+H2O。
3.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检验NH3时,常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
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名师解惑
一、氨的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 由于氨极易溶于水 (1∶700) ,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 即可溶解大量的氨,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 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从而形成美丽的喷泉。 NH3、 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产生喷泉。 2.实验现象 产生红色喷泉(氨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 色 )。 3.实验关键
NH4+ ;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 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H4+。 2 .若试样为溶液,可取少量溶液注入试管中,再加入 碱液,微热,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
璃棒检验。
典例导析
知识点1:氨的性质
例1
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
第四节 氨第1课时硝酸硫酸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重点) 3.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的主要性质(重点)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并学习新 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件:4-4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共47张) 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件:4-4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共47张) 精品课件

NH3 + H+=NH4+
一、氨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l
HCl
NH4Cl NH3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一、氨
一、氨
1.在反应中为什么会产生白烟? 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在空 中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2.硫酸或磷酸与氨气反应能否产生白 烟?
不能
一、氨
NH3+HCl==NH4Cl (白烟) ——此反应可检验NH3或HCl
合成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实验, 终于在1908年7月在实验室里用N2和H2 在600℃、200个大气压下合成氨,产 率虽只有2%,但却是科学上的一项重 大突破。
一、氨
当哈伯的合成氨工艺流程公众于世后,立 即引起了德国当时的统治者们的注意,德 国统治者为了达到吞并欧洲称霸世界的野 心,同时也利用哈伯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贪 婪心理,请哈伯出任德国威廉研究所所长, 继续他的研究。从1911年到1913年短短两 年时间内,哈伯不仅提高了合成氨的产率, 而且合成了1000吨液氨,并且用它制造出 3500吨烈性炸药TNT。
对合成氨研究有贡献的三位科 学家。
一、氨
1900年,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在研究平衡移
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认为N2、H2在高 压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氨,接着,他用 实验来验证。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他也没有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是觉得这 个实验有危险,于是放弃了研究。勒沙特列 的合成氨实验就这样夭折了。
一、氨
【探究实验】: 将氨的酚酞溶液倒入栓有小气球的试管中, 加热。
现象:溶液红色褪色,冷却后恢复红色。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容易分解为NH3和 H2O。不加热不分解.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氨》课件(共24张PPT).ppt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氨》课件(共24张PPT).ppt
化合生成固体小颗粒NH4Cl的缘故。
NH3 + HCl == NH4Cl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思考:如何检验某气体是氨气?
方法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 口,试纸变蓝,说明气体为氨气。
方法2: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管口, 产生白烟,说明气体为氨气。
(2)氨与酸反应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NH3 + H2O + CO2 = NH4HCO3
【思考与交流】提示: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 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 域。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 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 过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 固氮,形成的氨和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 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植物从土 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硝酸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 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 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 物分解成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和氨(NH3)又回到 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2)氨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产生白烟
思考: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好吗? 氢氧化钠易吸水,易结块,不易产生NH3;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氨 硝酸 硫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氨 硝酸 硫酸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氨 硝酸 硫酸
第四节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 氨 第二课时 硫酸的性质 第三课时 硝酸的性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氨的性质
氨气的性质
1.提出问题:氨气是否易溶于水?如何设 计一个装置进行实验证明?并预计可能产生的 现象及分析原理。
氨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如:HCl、H2SO4、HNO3
NH3 + H+= NH4+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NH4)2SO4
氨的性质
4、NH3与氧气的反应(还原性)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氨的用途
氨的性质
+
△ +OH == △ △
H2O+ NH3 ↑
【应用】 a.实验室用于制NH3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b.用于NH4+的检验: 加热时,能与碱液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铵盐

(五) NH3的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 有机合成工业、制硝酸 、铵盐、纯碱的原料。 作为冷冻机和制冰机中的致冷剂。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碱 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 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收集方法、如何检 和验满。
氨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课件

• • • • •
选项 a中的物质 A B C D 浓氨水 浓硫酸 稀硝酸 浓盐酸
b中的物质 CaO Na2SO3 Cu MnO2
c中收集的气体 NH3 SO2 NO2 Cl2
d中的物质 H2O NaOH溶液 H2O NaOH溶液
氮循环与生态平衡 二氧化硫、氮的氧化 物与环境保护
氯 (Cl2、Cl-)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f4v
• 第四章实验\氨气的 喷泉实验.flv
四、高考点击
1.(2012· 上海,1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B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四、高考点击
2.(2013· 安徽理综,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 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 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B)
硫 (S、SO2、H2SO4)
硅 (Si、Si02)
非金属
及 其 化 合 物
结构
氮 (N2、NO、NO2、 NH3 、 HNO3)
化 学 性 质
性质
制法、用途
当堂检测要求:
1.审清题意。 (看全、思考、注意细节) 2.认真书写。 (步骤完整、条理清晰)
当堂检测答案: 一、1. × 2. √3. × 4. √5. × 6. √ 二、1.B 2.B 3.A 4.A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复习(二)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掌握氨 水的性质。 2.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理解氨和铵的异同。 3.掌握硝酸的性质 [重点难点]氨、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氨气 的实验室制法、硝酸的性质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硫酸、硝酸和氨_第2课时_教学设计 Word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硫酸、硝酸和氨_第2课时_教学设计 Word版

1. 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学习硝酸的性质。

2.通过学习浓、稀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硝酸的氧化性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硝酸的氧化性比较3.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板书]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引言]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提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为什么用浓硫酸与固体食盐共热?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难挥发性。

[板书]一、硫酸的氧化性a.浓硫酸的特性(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提问]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板书](2)吸水性[思考] 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这样说对吗?[演示实验] 蔗糖炭化: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浓硫酸。

[学生观察]现象:①蔗糖由白→黑;②生成的黑色物质呈面包状;③闻一闻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启发]解释现象:①浓H2SO4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

[板书](3)脱水性[分析] 蔗糖炭化现象:②③黑色物质疏松多孔(学生答有气体),气体是怎么形成的,生成的是什么气体?[讲解]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板书] b、强氧化性[实验4-8]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观察现象] ①固:红→黑②液:无→棕黑→蓝色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红溶液退色。

[板书](1)[引导分析](1)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怎么生成的?(2)怎样鉴别生成的气体?教师要启发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氨硫酸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氨硫酸硝酸硫酸

【原创精品】【原创精品】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氨硫酸硝酸硫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浓硫酸不具有的性质是A.吸水性 B.脱水性 C.易挥发性 D.强氧化性2.下列有关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浓H2SO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2SO4反应,所以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H2SO4 D.浓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H2SO4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3.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量筒壁慢慢的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B.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4.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在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浓硫酸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二氧化硫5.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炽热的木炭②H2S气体③Cu④FeO⑤NH3⑥蔗糖⑦CuSO4·5H2O ⑧铁、铝A.③④ B.①②⑤⑧C.①②③④⑦ D.⑥⑦6.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C.把硫铁矿磨成细粉末,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该反应采用450~500 ℃主要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好7.(双选题)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4-4-1(完整版)4

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4-4-1(完整版)4
高温 4NH3+5O2催化剂4NO+6H2O
温馨提示:①氨不仅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硫酸、硝酸、 醋酸、碳酸等多种酸反应,反应实质都是 NH3 与 H+的反应。
因为氨易跟酸反应生成盐,所以不能用浓硫酸作氨气的 干燥剂。同理,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
②在中学化学中 NH3 是唯一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③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发生化合反 应,这是氮元素有别于其他元素的特征。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 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 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①NH3 极易溶于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装置气密性良好;b.NH3 纯度 高;c.烧瓶要干燥
【点拨】 (1)充分利用守恒思想,利用氮原子守恒去分 析。NH3 溶于水形成氨水,溶质是 NH3,NH3 溶于水时有如 下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所以氨水中 存在 H2O、NH3、NH3·H2O、NH4+、OH-等诸多粒子,根据 氮原子守恒,可知答案为 D。
5.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制取氨:□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N2+3H2高催温化、剂高压2NH3 □2 刺激性□3 小□4 极易 □5 700□6 氨水□7 一水合氨□8 铵盐□9 NH3+HCl===NH4Cl □ □ 催化剂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氨》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NH3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学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把《硫和氮的氧化物》和《硫酸硝酸》联系起来,把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构成完整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具有承上启下、补充完善、体系构建的作用。

2.学情分析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系统化知识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新奇现象喜欢探究,用实验手段,采用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②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和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通过氨的用途分析,使学生认识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②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哈伯事迹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难点及教学策略1.重难点分析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新课标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考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氨的化学性质”。

体现在“与水反应、与酸反应、催化氧化”三方面。

氨水的成份分析及性质表现应属于学生现阶段较不易接受的知识。

前期氯水的学习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2.教学策略本节课本节以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实验教学为核心,设置学生探究活动两个,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1.氨的性质 基础落实氨1.合成氨(1)工业合成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将____游离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化合物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1)NH 3是___无___色、有___刺激性___气味、极易____溶于水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700____体积的氨气。

氨易___液___化,常作制冷剂。

3.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NH3+H 2O NH 3·H 2O __________。

②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 3·H 2O=====△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 3·H 2O NH +4+OH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有白烟生成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NH 3+HCl===NH 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氨的物理性质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漏事件共有246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1.氨的性质 基础落实氨1.合成氨(1)工业合成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将____游离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化合物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1)NH 3是___无___色、有___刺激性___气味、极易____溶于水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700____体积的氨气。

氨易___液___化,常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____,瓶内液体呈____色 氨________溶于水,水溶液呈____性3.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NH 3+H 2O ƒNH 3·H 2O __________。

②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H 2O=====△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H 2O ƒNH +4+OH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有白烟生成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NH 3+HCl===NH 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氨的物理性质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漏事件共有246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压缩机中的氨是作为制冷剂B.氨气泄漏时,消防人员可喷洒大量的水,减少氨气的扩散C.氨气溶于水使其水溶液呈碱性D.氨气溶于水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2.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水、氨气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D.水、二氧化氮知识点2氨的化学性质3.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4.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气B.氨和HNO3都是电解质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知识点3喷泉实验原理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 分别是()a(干燥气体)b(液体)A NO水B CO2 4 mol/L NaHCO3溶液C Cl2饱和NaCl水溶液D NH3 1 mol/L盐酸6.取三个干燥的烧瓶,分别装入标准状况下的干燥氨气、含有二分之一体积空气的氯化氢、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溶解于水的喷泉实验。

实验结束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 B.5∶5∶4C.1∶1∶1 D.无法确定训练练基础落实1.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2.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闻到有氨气逸出B.棉花被气体冲出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3.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质是()A.氨极易溶于水B.氨具有碱性C.氨分子是共价化合物分子D.氨分子结合H+形成NH+44.下列气体既能用NaOH固体干燥,又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SO2B.N2C.CO2D.NH35.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储存某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 是()A.NO2B.HClC.CH4D.NH3练方法技巧6.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下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练综合拓展7.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基础落实1.(1)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游离 化合物 2.(1)无 刺激性 溶于水 700 液(2)②喷泉 红 极易 碱 3.(1)①NH 3+H 2O ƒNH 3·H 2O②NH 3·H 2O=====△N H 3↑+H 2O ③NH 3·H 2O ƒ N H +4+OH -(2)有白烟生成 NH 3+HCl===NH 4Cl(3)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1.D [由NH 3的物理性质可知,A 、B 两项正确;氨水呈弱碱性,C 选项正确;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过程,故D 选项错误。

]2.C [根据题意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水由不沸腾变得沸腾,只能是压强减小,造成压强减小的原因是液体A 与气体B 发生了反应使气体的量减少,符合条件的选项有A 、B 、D 三项。

]3.B [氨气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仅有少部分电离成NH +4和OH -,因此显弱碱性。

]4.C [N 2与H 2化合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A 错;B 项中NH 3不是电解质而HNO 3是电解质;C 正确;D 项中NH 3中N 为-3价,HNO 3中N 为+5价,因此由氨制硝酸的过程中,氮被氧化。

]5.D [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NH 3与盐酸能完全反应,则液体几乎能充满烧瓶。

]6.B [设烧瓶的体积为V L ,则喷泉实验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 L 22.4 L/mol V L =122.4mol/L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 L/222.4 L/mol V L/2=122.4mol/L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V L/522.4 L/mol V L=45×122.4 mol /L 。

]1.B [氮的固定是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而B 项只是由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

]2.C [NH 3是唯一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之可以检验NH 3的存在。

] 3.D4.B [SO 2和CO 2都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NaOH)反应;NH 3能与酸(H 2SO 4)反应。

] 5.D [分析题图所示装置,收集气体R 时,储气瓶的进气管短、出气管长,说明气体R 的密度比空气的小,A 、B 不正确。

因为多余的R 气体可用水吸收,该气体应易溶于水,故R 为NH 3。

]6.C [气体溶于水后,形成与气体体积相同的溶液,一般浓度都约为122.4mol /L(混合气体除外)。

]7.(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 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 2气体的品红溶液 SO 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温度升高,NH 3逸出,酚酞溶液颜色变浅,又由于NH 3极易溶于水,冷却后NH 3重新溶于水,又恢复红色。

同理,SO 2溶于品红溶液,可使品红褪色,SO 2逸出后,品红又恢复红色,冷却后SO 2又重新溶解与品红化合成无色物质,溶液又褪色。

此外(2)还充分说明了SO 2气体漂白的不稳定性。

2.铵盐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基础落实一、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_易溶____于水。

2.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NH 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NH 4Cl=====△NH 3↑+HCl ↑_________________,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NH 4HCO 3=====△NH 3↑+H 2O ↑+CO 2↑_______。

(2)铵盐与碱反应NaOH 与NH 4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NaOH +NH 4NO 3=====△N H 3↑+NaNO 3+H 2O____。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___铵盐_____与___碱___共热的方法制取氨。

如:2NH 4Cl +Ca(OH)2=====△___________________ CaCl 2+2NH 3↑+2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

装置如下图。

3.收集方法:_______向下排空气法_________。

4.验满:常使用_____湿润的红色石蕊______试纸或醮有______浓盐酸______的玻璃棒。

5.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6.NH 3的干燥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 2O 5或浓H 2SO 4。

7.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

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