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2.区域地质构造位置 评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华北断坳(Ⅱ2) -大兴迭隆起(Ⅲ7)-黄村迭凸起(Ⅳ16)的东北角。具体位
置见图2~7 “北京市构造分区略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2~3通州地区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状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北京河流均属海河流域,有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
河、蓟运河五大水系。评估区属北运河水系(见图2~3),

经现场踏勘,区内河流主要为凉水河、新凤河。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4、地质构造
二、地质环境条件 图 2 ~ 8 北 京 平 原 区 地 质 构 造 略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4.区域地壳稳定性 北京及邻近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且新构造运动以断裂及其控
制的断块活动为基本特征,活动 断裂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的特点。
北京地震地质会战第二专题《北京地区构造体系图》
1979年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1:10万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北京市地质调查所
1980年 1987年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调查报告》
2002年
《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环境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与之近于正交的北西向及近东西向、近南北向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北京国土资源局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北京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3年8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3)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6)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7)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10)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18)第七章附则 (19)第一章导言第一条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北京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技术规范 贯标培训

北京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技术规范 贯标培训

5 工程勘查
5 工程勘查
5.1 基本要求 5.1.1 地质灾害勘查应根据地质灾害特征,搜集和分析区域相关资料,进行现场 踏勘,编制勘查大纲,确定勘查手段,实施勘查,提交勘查成果。 5.1.2 勘查大纲应在开展勘查工作之前编制。Ⅰ级工程勘查大纲应经外部专家评 审通过后实施,Ⅱ、Ⅲ级工程勘查大纲应经内部审核后实施。 5.1.3 勘查宜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遥感调查、工程物探、勘探(钻探、槽 探或井探)、测试和试验等方法手段。 5.1.4 实施勘探和原位测试不应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性。 5.1.5 对于复杂地质灾害体可在勘查阶段布设监测网(点),监测其变形特征和 变化趋势。 5.1.6 勘查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可靠、分析有据、评价合理、结论正确和建议 可行。
前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北京中城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青、张会昌、李建光、陈昌彦、孙毅、张长敏、 唐德平、于秀治、公庆联、贾三满、涂晓方。
1.1
治理工程等级 Ⅰ Ⅱ Ⅲ
表2表1暴暴雨雨强强度度重重现现期期标标准
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
暴雨强度重现期 年
设计
校核
设计
50
100
100
20
50
50
10
20
30
泥石流
校核 100 50 30
4 基本规定
4 基本规定
4.4 工程勘查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特征,确定勘查工作部署,查明地质灾 害的孕灾、成灾条件及治理工程的地质条件,评价稳定状态,预测发展趋势,提 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参数及防治措施建议。

最新2001-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最新2001-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3年8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4)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7)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8)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10)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1)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19)第七章附则 (20)第一章导言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北京市 规自 地灾 初步设计概算

北京市 规自 地灾 初步设计概算

北京市规自地灾初步设计概算一、背景介绍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平原的西北边缘,地势平坦,主要由平原和丘陵地形组成。

由于地势平坦和气候多变,北京市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台风、暴雨、地震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地质灾害,北京市规自局进行了相应的初步设计概算。

二、地质灾害类型北京市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山体滑坡是由于土地沉积物受到水的侵蚀,导致土地失稳滑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岩石失去支撑力而引起的。

泥石流是由于降雨较大时,流水冲刷山体,导致山体松散岩石和土壤被水冲走形成泥石流。

三、初步设计概算内容在初步设计概算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质调查与评价:对北京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包括地震烈度、山体稳定性、地下水位等。

2.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站建设、监测设备采购等。

3. 防灾减灾工程:对具有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域进行防灾减灾工程设计,并制定相关方案和概算。

4. 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包括避难场所、物资储备等。

5. 安居工程规划:对可能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地质灾害进行安居工程规划,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初步设计概算结果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市规自局初步预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上需要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地质调查与评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安居工程规划等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协调,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通过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市规自局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防治体系,保障城市安全。

北京市规自地灾初步设计概算,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和规划,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确保城市安全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0.11.06•【字号】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施行日期】200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2000年11月6日)各区县地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现将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等有关事项明确如下:一、平原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征地面积在1公顷(含1公顷)以上的或非易发区内征地面积大于10公顷(含10公顷)并位于活动断裂带之上的建设项目,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山区(含山前地带):线性工程(铁路、区县、市、国家级公路,大型输水、输气管道等)、城镇(村)新区和居民区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水利工程等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凡属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项目,可不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建设单位应将评估报告送交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由其组织审查认定;不做评估的,建设单位应到地质环境管理部门填写认定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除外)。

附件:北京市具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一、总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北京地区一年来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实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4.19•【文号】国土资发[2012]73号•【施行日期】2012.04.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做好组织实施,确保实现各项目标和任务。

附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19日附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目录前言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需求(一)地质灾害现状(二)“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状况(三)“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或形势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工作任务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区(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调查评价工程(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三)搬迁避让与治理工程(四)应急体系建设(五)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五、资金筹措和实施安排(一)资金筹措(二)实施安排六、环境影响与效益评估(一)环境影响分析(二)生态恢复措施(三)实施效益评估七、保障措施(一)继续完善分级领导目标责任制,推进社会化减灾体系建设(二)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三)健全完善法规规范(四)加快做实前期工作(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防治经费投入良性机制(六)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七)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八)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前言为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精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等,制定本规划。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年度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年度实施方案
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覆盖了全国主要地 质灾害易发区,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应急处置能力
我国政府重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加强了应急处置队伍 的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治体系不健全
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 在漏洞,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理
01
制定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 务和实施方案。
02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风险评 估,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制定
分级分类防控方案。
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 高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
03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快速响 应和处置能力。
04
分期实施方案
01
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 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按计
07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安 排
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01
02
03
04
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各地区地质灾害发生 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 案,明确防治目标、任务 和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 系,加强监测设备建设和 维护,及时掌握灾害发生 动态。
开展应急处置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及时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 队伍进行处置。
对社会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社会的影 响是积极的。通过防治措施的实 施,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和 谐度。同时,也可以增强公众对 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对经济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经济的影 响也是积极的。通过防治措施的 实施,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 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 如工程设计、施工等行业。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11•【字号】海政发[2007]53号•【施行日期】2007.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海政发〔2007〕53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做好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O七年七月十一日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区因突发性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保证在我区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及时、有效排除隐患和抢险救灾,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海淀区防汛抗旱防治地质灾害指挥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险情排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乡镇政府、街道、所属单位为防治地质灾害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方案及应急抢险方案,成立抢险队伍,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监测,发生灾情时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防治和抢险工作。

第一章总则一、概述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

全区地处暖温带,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且空间与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

海淀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是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其次为崩塌,滑坡在本区不发育。

主要分布于我区苏家坨镇、温泉镇和四季青镇。

二、指导思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日期】2005.12.23•【字号】•【施行日期】2006.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2005年12月23日)各有关单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实行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业主单位和评估单位的普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有力的推动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评估工作,更好的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结合国土资源部第29号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提出如下要求,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从二00六年一月一日起,启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原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质单位不允许再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如有发生,视为无证评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二、《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即将出台,各评估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开展评估工作,特别严禁越级评估,由此造成的各种损失将由评估单位自行负责。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出台后,我局将组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训,合格者将颁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格证书,没有证书的人员不允许参加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

甲级资质单位应不少于15人取得评估资格证书,乙级单位不少于10人,丙级单位不少于6人。

四、评估报告的审查暂由评估单位自行组织,条件成熟后交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介机构组织审查。

评审专家组的产生要从“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审专家库”中抽选,并且同时要征得市国土局主管部门的同意。

报告评审会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设项目甲、乙双方同时参加。

一级报告的评审专家组不少于5人,二级报告不少于3人,三级报告不少于2人。

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范文精选

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范文精选

2016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6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发布时间:2009-08-06 【字体:大中小】第一部分第一章任务来源、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第1条任务来源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等精神,市规委会同市地震局委托市规划院编制《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市园林局、民政局、体育局、市政管委、教委等配合参与工作。

第2条规划编制的重要性(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要确保北京的城市安全。

(2) 北京是我国防灾减灾重点设防城市,也是世界上三个历史上曾遭受过八级以上地震灾害的国家首都之一。

北京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3) 要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有关综合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以及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

(4)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安全方面的需要。

北京在全国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在国际上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北京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综合防灾体系,以抗御可能发生的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这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

另外,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等领导机构所在地、外国驻华使馆、国家交通、通讯、金融部门集中的城区,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外国大公司和企业纷纷汇聚北京,北京地区一旦发生类似唐山那样的大地震破坏性大地震,如果事先没有很好的防范、疏散准备措施,没有抗震救灾减灾系统和应急避难场所,那就不单是北京市人员和财产损失的问题了,将会对全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也充分反映出了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着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中的两项职能: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另一项为监测预报)。

因此,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可以确保首都的安全,提早做好防震应急准备,将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间接地对于确保我市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也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指导思想和目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出发,不断完善本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地质灾害快速应急处置能力,高效有序开展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密切合作,指导区县政府落实各项突发地质灾害处置措施。

1.3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20XX年修订)》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应由本市预防和处置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1.5 突发地质灾害等级突发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5.1特别重大地质灾害(Ⅰ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10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1亿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

1.5.2重大地质灾害(Ⅱ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1)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

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

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

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北京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1∶5万)(试⾏)北京市规划和国⼟资源管理委员会2016年10⽉18⽇⽬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地质灾害调查设计书 (3)6 调查⽅法 (3)7 地质环境调查 (5)8 崩塌灾害调查 (7)9 滑坡灾害调查 (8)10 泥⽯流调查 (11)11 地⾯塌陷调查 (13)12 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15)13 调查报告 (15)14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16)附录A(规范性附录)北京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危害对象重要性分类 (18)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作流程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21)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质环境野外调查记录表 (23)附录E(资料性附录)崩塌野外调查表 (26)附录F(资料性附录)崩塌规模等级和分类 (30)附录G(资料性附录)滑坡野外调查表 (31)附录H(资料性附录)滑坡分类 (34)附录I(资料性附录)泥⽯流野外调查表 (37)附录J(资料性附录)泥⽯流分类 (39)附录K(资料性附录)地⾯塌陷野外调查表 (42)附录L(资料性附录)单灾种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47)附录M(资料性附录)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50)附录N(资料性附录)调查报告主要附图件⼀览表 (52)前⾔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北京市规划和国⼟资源管理委员会提出和归⼝。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资源环境⼯程有限公司、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指南主要起草⼈:张建青、张长敏、陈昌彦、丁继新、化建新、孙毅、李建光、周旭峰、于秀治、公庆联、张会昌、李东霞、王海芝、刘长青、王学良引⾔为规范和指导北京地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价⼯作,制定本指南。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2.04.23•【字号】京国土房管规科[2002]335号•【施行日期】2002.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意见》的通知(2002年4月23日京国土房管规科[2002]335号)各区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文,已经市政府批准。

现将此文印发给你们,并就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各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意见》的要求,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

二、用地预审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源头,各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开展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三、各区县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应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

另将我局内部预审程序同时印发,供你们在工作中参考。

四、自5月20日以后,尚未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都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办理预审手续。

未办理用地预审先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须补办用地预审手续,否则,将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特此通知附件:1.《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意见》2.市国土房管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程序(审核)(略)附件1: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意见一、开展预审工作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二十三条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3.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7月25日发布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7号令)(以下简称《办法》)。

城市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加大对违规建 设和开发行为 的惩罚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建立健全地质 灾害防范与保 护的监管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和评估。
鼓励社会各界 参与地质灾害 防范与保护工 作,形成全社 会的共同意识。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工作,形成合力。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各方行为,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和职责 制定应急救援流程和预案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
城市规划中的地 质保护措施
保护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 覆盖率
建设生态廊道,保护城市生态空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 功能
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城市环境 质量
未来城市规划中地 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的发展趋势
灾害评估:利用大数据和AI 技术预测地质灾害风险
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地质变 化,提高预警准确率
新型材料:研发耐久性强、 防灾性能好的建筑材料
智能化管理:建立地质灾害 防范与保护的智能化管理系

政府将出台更 严格的地质灾 害防范与保护 国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的 先进技术和经验
成功案例分享与学习 未来发展方向与合作前景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地质遗迹的定义和价值 地质遗迹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 地质遗迹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地质灾 害防范与保护的案 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北京市朝阳区城市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成功案例二: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成功案例三:广州市天河区城市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成功案例四:成都市锦江区城市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范与保护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9.19•【字号】石政办发〔2014〕24号•【施行日期】2014.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石政办发〔2014〕24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经区领导同意,现将《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9月1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局2014年9月目录前言一、总体思路(一)编制目的和意义(二)指导思想(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五)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二、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二)气象灾害防御面临的新形势(三)薄弱环节三、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重点(一)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风险及区划特征(二)气象灾害各行业防御重点及措施(三)气象灾害分灾种防御措施(四)气象灾害城市防御重点及措施四、主要任务(一)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二)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三)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五、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工程(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二)气象信息员队伍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工程(三)生态环境监测和气候资源评估利用工程(四)业务平台建设工程(五)气象安全社区认证工程(六)公共气象服务工程(七)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八)气象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六、保障措施前言北京市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市区西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2015年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经管局目录第一章导言 (2)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5)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6)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8)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9)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19)第七章附则 (20)第一章导言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3、崩(滑)塌全市有崩(滑)塌34550处,主要分布在密云北部、怀柔中部及房山大石河等地区。

解放后崩(滑)塌已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间房屋被毁。

4、矿山地面塌陷我市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发生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内的煤炭采空区,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塌陷299处、塌陷坑1232个、地裂缝577条、不均匀沉降47处,塌陷造成的山体滑塌84处。

雨季陡降暴雨是地面塌陷的主要促发因素。

人类居住的古老采空区是主要灾害隐患区。

矿山地面塌陷造成对房屋、道路、水力电力设施、林木及耕地的严重破坏,累积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5、地裂缝北京地区的通州、平谷、顺义、良乡、德胜门、天坛等地均有发生地裂缝的记载。

唐山地震后北京平原区也出现了许多地裂缝,在通州区西集、郎府、觅子店及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泃河沿岸地区地裂缝较为发育;昌平区鲁町村温榆河东岸、大兴区采育凤河两岸、顺义区俸伯~焦庄户一带均发育有规模不等的地裂缝,最宽达50厘M,地裂缝带长约2公里,最宽处800M。

北京地区的地裂缝已经造成了多处地基下陷、墙体和河堤开裂现象,使公路、农田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威胁着个别村庄的安全。

6、地面沉降随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面积已达1800km2,形成了东郊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东三旗、顺义平各庄、大兴庞各庄等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区,中心区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近800mm。

沉降区内的工厂、居民楼、地基、地下管道等工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北京市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首都城市建设,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经管局特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

规划编制的意义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做好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对建好“新北京”、迎接“新奥运”、提升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还将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经管办法》(国土资源部部长令第四号)(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号)(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4)《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京政发〔1999〕15号)(5)《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京政办函[2002]103号)(6)前人的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本规划的对象是北京市辖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其中重点灾害类型为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地震灾害的防治规划不列入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2005年为近期规划年,2010年为中期规划年,2015年为目标(远期)规划年。

规划的指导思想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规划的方针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规划的原则1.坚持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2.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规划,综合规划的原则;3.规划工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4.坚持非工程治理(预防、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5.综合治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6.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平原与山区防治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山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为主;平原区以缓变性地质灾害的防治为主。

各区县应以本规划为依据编制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总体目标: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经管体系。

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体系,对重点地区、重点灾害做到长期监测、及时预报,逐步治理, 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

争取达到固定保护目标(居住区、旅游区和生产单位)遇突发性地质灾害没有人员伤亡,重要建筑物不受地质灾害破坏。

北京市重要地质灾害点见表1。

分阶段目标:到2005年: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经管体系。

建立山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做到预防地质灾害不漏一村一户;对重点灾害做到监测、避险、治理有预案、有负责人。

初步建成地面沉降监测网,进一步研究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高全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防治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到2010年: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经管体系。

建成全市地质灾害监测网,为各级政府提供监测预报信息;完善山区群测群防网络;完成全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建立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减灾防灾和决策指挥系统服务。

逐步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

到2015年:完成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

建立起与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根的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目标(或潜在的危害对象)、发生频率、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对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区划,本市可以分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缓变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平谷区镇罗营、密云县墙子路、曹家路、怀柔区云蒙山、喇叭沟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房山区大洼尖,延庆县海坨山一带,总面积6551平方公里。

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崩塌、滑坡。

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大兴区庞各庄——榆垡、朝阳区来广营、昌平区沙河——北七家、顺义区平各庄附近,总面积3082平方公里。

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缝。

除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外的其它地区为地质灾害非易发区,总面积7167平方公里。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总体部署根据北京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结合生产力布局、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等因素,部署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重点防治区。

平原区以防治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山区以防治泥石流、滑坡、崩(滑)塌和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为主。

⑴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降和地裂逢。

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首先是要加强行政经管,科学部署地下水开采井位和开采层位,通过高效的全自动监测网络,严密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甚至必要的回灌、补充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其次,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做好以重要经济开发区(顺义地区、亦庄地区、中关村地区、奥运场馆建设区)为重点的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⑵山区北京山区发育有规模不等的泥石流、崩(滑)塌、滑坡、地面塌陷。

这一地区(尤其是在云蒙山地区、清水河流域和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地质灾害防治应采取避让、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预防措施,加快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程和群测群防网的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

近期(2001~2005年)规划(一)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1.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为基础,构建区(县)~乡(镇)~村~人的逐级群测群防网络。

2.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重要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由所在区县政府组织编制。

防灾预案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

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威胁对象、范围。

监测和预防责任人。

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等。

3.建设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建成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包括顺义区天竺、朝阳区来广营和王四营三个监测站。

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措施,为首都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4. 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程通过与北京气象局的合作,启动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程,在云蒙山区和清水流域建立30个降雨量观测站点,利用较为精确的短临天气预报向社会提供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二)法制建设完成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经管办法(或条例)的调研、立项和起草与发布实施,使地质灾害的防治经管有法可依。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区划工作1.完成延庆、昌平、平谷等区(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危害程度等,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和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奠定基础。

2. 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做好以重要经济开发区(顺义地区、亦庄地区、中关村地区、奥运场馆建设区),特别是北京市东南部地区的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为决策者和规划部门提供基础的背景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