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
配第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社会经济统计》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统计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考核知识点: 统计总体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总体单位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标志的分类★考核知识点: 标志表现★考核知识点: 变量★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标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标★考核知识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考核知识点: 普查★考核知识点: 典型调查★考核知识点: 抽样调查★考核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分组标志的选择★考核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种类★考核知识点:分配数列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单项式分配数列★考核知识点: 组距式分配数列★考核知识点: 总量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总量指标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结构相对指标★考核知识点: 强度相对指标★考核知识点: 中位数★考核知识点: 众数★考核知识点: 全距★考核知识点: 离散系数★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特点★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有关概念★考核知识点: 纯随机抽样★考核知识点: 类型抽样★考核知识点: 机械抽样★考核知识点: 整群抽样★考核知识点: 抽样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平均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极限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平均发展速度★考核知识点: 长期趋势分析★考核知识点: 季节变动★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数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数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相关关系类型★考核知识点: 相关系数★考核知识点: 回归分析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调查对象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动态相对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考核知识点:增减量的计算★考核知识点: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考核知识点:统计调查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一次性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重点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连续变量的含义★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志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总量指标和时间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极端变量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考核知识点:参数估计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平均增长速度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质量指标指数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正相关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判断相关关系★考核知识点:统计的含义★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原始资料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准的理解★考核知识点:时期指标的识别★考核知识点:样本单位数★考核知识点:区间估计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样本指标包括的内容★考核知识点:指数的作用★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数指标★考核知识点:正相关的概念★考核知识点: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考核知识点:数量标志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志分析★考核知识点:典型调查的理解★考核知识点:调查单位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按标志分组的特点★考核知识点:复合分组的理解★考核知识点: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标准差和平均数的运用★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首末折半法的理解★考核知识点:抽样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函数的概念(二)判断部分★考核知识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考核知识点: 统计总体的特征★考核知识点: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考核知识点: 重点调查★考核知识点: 众数★考核知识点: 算数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调和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几何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考核知识点: 固定构成指数★考核知识点: 结构影响指数★考核知识点: 相关关系的测定★考核知识点:调查期限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统计分组的特点★考核知识点:标准差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考核知识点:变量数列的概念二、主观部分:(一)、填空部分★考核知识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一、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1、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形式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原则和方法。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变量:描述观察对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5.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有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6.样本量: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7.参数和统计量:参数:对总体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包括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
统计量:对样本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包括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
8.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为止。
9.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
10.比例: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类别的频数占全部频数的比值。
11.比率: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频数之间的比值。
12.随机变量:事先不能确定其取值的变量。
13.期望值:随机变量的平均取值。
14.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是由样本统计量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
15.标准误差:也称标准误,样本统计量分布的标准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
16.中心极限定理:随着样本量n的增大(通常要求n>=30),不论原来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都将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期望值为总体均值μ,方差为总体方差的1/n。
17.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构造出的总体参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估计区间。
18.置信系数:也称置信水平,在重复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所占的比例。
19.假设:对总体的某种看法,在参数检验中,假设是对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所作的陈述。
20.假设检验: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2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推翻的假设。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一、量度层次
1、定类尺度
2、定序测度
3、定距测度
4、定比测度
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学
1、基本技术
2、集中趋势测量法
3、离散趋势测量法
4、正态分布
三、简化两个变项的分布
1、统计相关的性质
2、交互分类与百分表
3、简化相关与消减误差
四、关测量法与测量层次
1、两个定类变项相关测量
2、两个定序变量相关测量
3、两个定距变量的分析
4、定类变项与定距变项
五、抽样与统计推论
1、抽样调查简介
2、抽样分布
3、二项抽样分布
六、参数估计
1、参数的点值估计
2、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3、大样本区间估计
4、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七、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1、统计假设
2、两类误差和假设检验的步骤
八、单总体假设检验
1、大样本假设检验
2、小样本假设检验
九、二总体假设检验
1、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2、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3、配对样本的比较
十、假设的检定:两个变项的相关
1、两个定类变项
2、两个定序变量
3、两个定距变量
4、定类与定距变量。
统计学-期末复习--统计学提纲-336
统计学复习二、复习1.统计数据的来源有哪些?2.调查方案主要内容有哪些?3.数据分类的原则有哪些?4.基本的抽样方式有哪些?5.随机抽样的各种方式及其概念。
6.抽样目的是什么?7.抽样误差的特点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8.有限总体、无限总体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9.各种相对数的特点。
10.统计分组后数据的分布特征描述。
11.几何平均数的特点。
12.计算离散系数有何意义。
13.置信区间的特点是什么?14.由均值的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推导置信区间的长度及确定样本容量需考虑哪几个因素?15.离散趋势的测定指标有哪些及其特点。
16.组距数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及怎么利用它们的位置来判断数据的分布状态(计算题)。
17.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的涵义。
18.单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
19.单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置信区间的估计。
20.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主要统计量是什么?21.综合指数的应用及编制综合指数时,有哪些因素可以作为权数。
22.同度量因素概念及其作用。
2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24.会用按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
25.相关系数与P值的关系。
26.序时平均数的概念。
27.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公式。
28.平均指标包括哪些?29.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换算。
30.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的换算。
31. 回归分析输出结果如下:回归统计Multiple R 0.909091 R Square0.826446 Adjusted R Square 0.783058 标准误差 0.9770080.977008观测值 6dfSSMSF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 1 18.18182 18.18182 19.04762 0.012021残差 4 3.818182 0.954545 总计 522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 95%Upper 95%a. 列出回归方程,解释回归方程中10b b 和的含义,解释相关系数及其含义,列出判定系数r 2,并解释其含义。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1 4)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1 4)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1-4)统计学原理的最终审查大纲(第1-4章)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点1、统计学的认识对象统计学是一门方法科学,适用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定量研究。
――统计学的认识对象是大量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以及数量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统计认知对象的特征是数量性、整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2.研究方法-群体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数法是本章的难点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人口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它是由特定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统计研究对象,可简称总体。
1、总体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三个特征。
2、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实体整体性和行为整体性;事物总体和数字总体。
整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与标志表现1.标志是描述整个单元特征的名称。
标记按其性质可分为质量标记和数量标记。
从整体观察来看,有恒定迹象和可变迹象。
2、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统计调查所得的结果。
――变异与变量1.总的来说,每个单元符号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化。
变异是统计学的前提。
2.变量标志称为变量。
变量的具体值称为变量值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是表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取值。
-1-1、统计指标的涵义: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任何指标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2.统计指标构成要素: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值两个要素组成。
3.统计指标的作用4。
统计指标的特点:1、数量性。
也就是说,任何指数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没有没有数字表示的统计指数。
2.全面性。
即任何指标都是综合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3、具体性。
也就是说,任何指标值都反映了特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现象的规模和水平。
4、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2)有两种标记:质量标记(只能用文字表示)和数量标记(可以用数字表示),指标可以用数字表示。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提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调查概念及其特点一、社会调查的定义1、含义: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它包含如下四层意思:(1)社会调查是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对象是社会自身。
(3)社会调查的方法,包括考察、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各种感性认识方法,又包括对搜集的感性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的各种理性认识方法。
(4)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进而寻求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特点1、实践性。
社会调查过程中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1)要深入实际的社会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
(2)社会调查研究的课程来源于现实社会,研究结果要服务于现实社会。
(3)社会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2、客观性。
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必须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3、综合性。
(1)研究视角的综合性。
放开视野,综观全局。
(2)运用知识的综合性。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一、社会调查目的和任务1、认识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客观描述社会事实)。
2、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原因(科学地解释社会事实)。
3、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4、寻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和方法(对策研究)。
二、社会调查的功能1、社会调查是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
2、社会调查是科学管理社会的重要前提3、社会调查是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4、社会调查是端正觉和学风的法宝。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一、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社会调查是一种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群众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有3个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过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纲要
2011年10月社会统计学复习纲要第一章1、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种研究范围。
P42、社会统计指标的主要类别P22-24第二章1、人口总量及其测量指标:时点人口、平均人口。
p25-日历日数法计算平均人口的公式,P26 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人口的公式P27序时平均法计算平均人口的公式P27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含义及种类P28第29页第2点。
举例要求掌握。
2、人口存量---流量基本表式P323、第33页,掌握表2-1-4及表的说明4、人口结构统计:性别结构统计,性别比的计算公式P425、年龄结构统计: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及掌握表2-2-1 P436、人口年龄金字塔。
看到48页中间“最后结论”那段为止。
P44---487、人口再生产统计P53--56;A、什么是人口再生产统计。
B、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注意几点。
C、人口出生统计。
分析城乡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分析城乡构成对出生率的影响。
D、人口死亡统计。
死亡人数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总和。
8、人口增长统计:人口增长量与增长率。
人口增量的公式P649、静止人口与稳定人口(一)(二)P66-6710、人口再生产与平均世代间隔(一)(二)(三)点,看到“综上所述”那段为止P68—71 第三章1、主要统计指标,结婚率、离婚率P80—822、家庭结构分为6类P90—923、家庭功能:经济功能和家庭人口和劳动里再生产功能P93—954、家庭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P955、家庭人际关系P966、晚婚率和早婚率P97第四章1、劳动力统计的主要范畴。
掌握图4-1-1我国劳动力基本指标关系图P1042、图4-1-2我国劳动力统计中就业人员构成图P1073、劳动力统计分析:包括劳动力总量、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变动三个方面的分析。
P1094、劳动力变动分析有增减变动分析和劳动力流动分析两个方面P113-1155、劳动力流动率公式P1156、就业率和失业率P118第五章1、居民收入总额统计(一)农村居民收入统计(二)城镇居民收入统计P154-1562、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家庭总收入和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联系与区别P1573、居民收入水平统计P1584、城镇家庭年人均支配收入。
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
“有实无名”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就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也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对社会学的假设、理论进行求证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4、点估计:所谓点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算出一个单一的估计值,用它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5、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指出估计的可信程度,进而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确定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或区间。
6、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就是我们为了增加参数被估计到的信心而在点估计两边设置的估计区间。
7、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E,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1E,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
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8、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
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9、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13、大数定理:当我们的观察次数n趋向无限时,随机事件可能转换为不可能事件或必然事件。
即,在大量观察的前提下,观察结果具有稳定性。
多次重复试验,随机变量的平均值接近数学期望(即总体均值)。
7.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内容社会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描述和分析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状况数量方面的科学。
从社会统计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分为;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与定比指标。
问题: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1,主观指标调查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2,补充客观指标的不足。
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反映。
2,在采用指标体系法对统计客体进行统计描述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层次统计指标,当较低层次的统计指标引人指标体系时,就会降低其测量层次。
3,对于定序指标或定类指标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层次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总量统计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一般定义:人口存量指一定时点上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人口结构统计在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人口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人口结构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年龄金子塔的横轴表示人口数或者人口构成,其中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纵轴表示年龄。
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仅要注意人口群体数量的再生产,也要注意人口群体质量的再生产。
2,由于人口再生产有很强的惯性作用,所以在限制人口政策时要有长远观点。
3,应该注意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
反应人口增长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率,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量与平均人口之比,反映一定时期内总人口的增长程度。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差为迁移增长率。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社会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人口数:所谓人口数,是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这个人口数亦称为总人口数。
2,国内迁移:国内迁移是指人口从本国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动,这一地区的迁出构成另一地区的迁入,迁入和迁出两者对应发生。
3,统计规律性:所谓统计规律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就其个别一次的结果来说都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的试验或观察,则其结果无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称作统计规律性。
4,随机现象:事前不可预言的现象,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每次结果未必相同,或知道事物过去的状况,但未来的发展却不能完全肯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某一天,事物的出现只具有可能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现象,所谓可能又不必然,则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出现不止一种,因此,对其中任一种结果的出现,都只能对事物的事先了解程度。
说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偶然性,也称随即性,而这种非确定性的存在,并不取决于)5,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集合就称作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是并非一定会发生而只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非确定性事件。
6,假设检验:对总体ξ的分布律或分布参数作某种假设,根据抽取的样本观测值,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检验这种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决定接受假设或拒绝假设,这一统计推断过程就是所谓的假设检验。
7,回置抽样:所谓回置抽样,就是抽取的单位登记后又被放回总体中去,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抽取。
使用回置抽样法,先后两次抽取是彼此独立的。
因为每一次抽取后抽取到的单位都得返还,总体保持不变,前一次的结果不可能影响到后一次。
8,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典型调查,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 y9,置信区间: P200置信区间,也就是对于一个参数的估计值,一个参数的区间估计。
社会统计学大纲
Ⅱ、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三)社会统计的方法(四)社传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五)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二、考核要求(一)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识记:(1)国势学派;(2)政治算术学派;(3)数理学派;2、领会:战后社会统计工作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法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二)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1、识记:(1)社会统计学;(2)广义的社会统计学与狭义的社会统计学。
(三)社会统计的方法1、识记:(1)描述统计;(2)推论统计。
2、领会:大数规律和大量观察法。
(四)社会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识记:(1)总体和单位;(2)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及样本;(3)现实总体和想象总体;(4)标志和变量;(5)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6)自变量和依变量;(7)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8)统计指标和社会指标体系;(9)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
2、领会:(1)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基本特征;(2)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
(五)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领会:社会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制定计划、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三)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四)统计误差二、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1、识记:(1)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2)一般调查和专项调查;(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4)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领会:社会统计资料搜集的具体方法,包括问询法、观察法、报告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识记:(1)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3)回置抽样和不回置抽样;(4)非随机抽样。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一、概念辨析(3×8') 1.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假设检验指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参数估计是先看样本的情况,再看总体的情况。
假设检验是先假设总体的情况,再以一个随机样本的统计值来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换言之,要先构思总体情况,才进行抽样和分析样本的资料。
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点估计指根据样本资料以一个最适当的样本统计值来代表总体的参数值,简单明确,但不能说明估计结果的抽样误差和把握程度;区间估计指以两个数值之间的间距来估计参数值。
点估计是区间估计的基础。
3.置信度和置信度水平置信度又称置信概率或置信系数,表示用置信区间估计的可靠性,即置信区间包含参数Q 的概率。
置信度水平表示用置信区间估计不可靠的概率。
置信度与置信度水平之和为1。
4.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虚无假设0H 又称原假设、零假设。
是一种无差别假设,是一种已有的,具有稳定性的经验看法,没有充分根据,是不会被轻易否定的。
研究假设1H 又称备择假设,是研究者所需证实的假设。
否定0H 后可以认为1H 是对的。
5.甲种误差与乙种误差甲种误差又称第一类错误,是指0H 为真,但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拒绝了0H ,即把真的当成假的,它是在拒绝原假设时出现的错误。
犯甲种误差的概率是显著性水平α。
乙种误差即纳伪的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是指0H 为假,但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接受即把假的当成真的,它是在接受原假设时出现的错误。
犯乙种误差的概率为β,β的值随着真值μ与原假设中0μ的偏离程度而变化,0μμμ-=∆越小,β的数值就越大。
α大β就小,α小β就大。
6.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独立样本指从二个总体中,分别独立地各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进行比较和研究。
配对样本指它只有一个样本,但样本中每个个体要先后观测两次,这样所有个体先观测的值看作是来自第一个总体的样本值,所有个体后观测的值,看作是来自另一个个体的样本值,以此来比较两总体之间的不同。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一、变量的测量层次二、判断变量层次的技巧1.首先所有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2.其次看变量的取值能否比较大小,不能这个变量只能是定类变量。
3.最后如果这个变量能够比较大小,那么就看变量取值加减乘除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就是定距变量,如果没有意义就只能是定序变量。
三、变量层次的比较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的数层次是从低到高排列的,高层次的变量同时具有低层次变量的功能。
四、相关分析方法第二节简化一个变项的分布一、定类变量1.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频次(或频率)分布的一种工具。
2.统计表必备的内容:(1)表号、标题(2)标识行:变量名、对应数据说明(频次、频率)(3)主题行:变量取值的统计数据(4)表尾:如果是引用必须说明资料来源二、定序变量1.适合定序变量的简化资料的方法(1)累加次数:把次数逐渐相加起来,分为向上累加次数(cf↑)和向下累加次数(cf↓)。
(2)累加频率:把各级的百分率逐渐相加。
也分为向下累加百分率和向下累加百分率。
2.cf↑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低往高逐层相加。
3.cf↓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高往低逐层相加。
cf↑表示低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cf↓表示高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三、定距变量1.定距变量的简化工具是:分组、直方图和折线图。
2.连续型定距变量的分组统计(1)组数:分组的数量,一般5到7组合适,分为等距分组和非等距分组。
(2)组限:包括上限(up)和下限(low)(3)标识下限和标识上限,例500—699(4)真实下限:标识下限—0.5;真实上限:标识上限+0.5.(5)组距: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6)组中值: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平均值。
第三节集中趋势测量法1.集中趋势:用一个典型的变量值或特征值来代表全体变量的问题,用这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资料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
2.集中趋势测量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的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y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就没有必要对总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即该性质是对总体进行统计研究的前提条件。
14、对某市所有居民家庭的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14、该市全部居民家庭;该市每户居民家庭3、分类(1)按总体包括的范围大小划分·有限总体·无限总体(2)按总体单位的形态划分·实体总体·行为总体(二)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简称为单位或个体)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三)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体现着全体和个体的关系。
·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
15、如果把一个班级的学生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学生是( B )。
A 调查对象B 总体单位C 标志D 指标P.14—P.16 标志与指标(一)标志(专业性别年龄(总体单位特征)1、概念:标志是指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2、分类(1)按标志是否可以用数量表现划分·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2)按标志是否变异划分·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四、指标(总体特征)1、概念:指标(也成为统计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2、构成·指标概念——反映了现象质的规定性。
·指标数值——反映了现象量的规定性。
3、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4、分类(1)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数量指标(总额)·质量指标(平均率)(2)按指标的作用或功能不同划分·描述指标·评价指标·预警指标(3)按指标数值的形式不同划分·绝对数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数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数指标(平均指标)14、本学期期末某班学生平均英语成绩为80分,而该班张三同学的英语成绩也为80分,则前后两个“英语成绩”分别是()。
AA 前者是质量指标,后者是数量标志B 前者是数量指标,后者是数量标志C 前者是质量指标,后者是品质标志D 前者是数量指标,后者是品质标志P.16 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变量1、概念:将可变的数量标志抽象化就称其为变量,其取值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
2、分类(1)按变量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划分·确定性变量·随机性变量(2)按变量取值是否连续划分·离散型变量整数断开·连续型变量无限分割16、按变量取值是否连续划分,在校学生人数、企业个数、企业的职工人数、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属于变量;粮食产量、职工工资、人体身高、企业的利润额属于变量。
16、离散;连续※社会统计研究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6、社会统计研究的特点包括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和广泛性。
(y )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P.26-P.28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一)普遍调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2、组织原则·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正确选择普查时期·规定普查的统一期限·规定统一的普查项目和指标·按周期开展同类普查(二)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12、调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石油基地,就可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x )12、×;答案提示:调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石油基地,就可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8、对总体中客观确定的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是(A )。
A 重点调查B 典型调查C 抽样调查D 普遍调查9、对主观确定的典型单位所进行的调查是(B )。
A 重点调查B 典型调查C 抽样调查D 普遍调查12、抓阄、抽签,以及利用随机数字表抽选样本单位均属于(A )抽样常用的方法。
A 简单随机B 类型C 机械D 整群8、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而对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y )(三)典型调查指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四)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再根据样本资料,对调查对象进行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随机原则,必须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P.5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一)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划分1、简单分组【例】某校学生总体按性别可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
2、复合分组【例】某校学生总体先按性别可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组,再同时按民族分组可分为男生汉族组、男生少数民族组、女生汉族组、女生少数民族组四组。
6、统计分组按所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以分为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10、某企业职工总体先按学历分组,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复合分组。
(y)P.60 组数与组距组距 d= U-L (组限重叠的组距式数列)=全距∕组数8、在变量数列编制过程中,组距可以通过8、全距除以组数;来确定。
因此,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成 反 比关系。
P.61—P.62 组限及其表示式·上限——一般用U 表示。
·下限——一般用L 表示。
上下限重叠 连续变量 上限不在内上下限不重叠 离散变量 上下限均在内P.62 开口组与闭口组·闭口组——上下限齐全的组。
·开口组——上下限不全的组。
※ 组中值的计算(见课件相关内容或见教材P.111—P.112)P.65 统计表的结构 一、统计表 (一)定义统计表是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二)构成1、形式:总标题 表名称、横行标题 各组内容、纵栏标题 统计指标名称、指标数值2、内容:主词 表左、宾词 表右1、统计表从形式结构上看,(A )用以概况说明全表内容,置于表的上端正中位置。
A 总标题 B 横行标题 C 纵栏标题 D 指标数值2、统计表从形式结构上看,( )用以说明统计表内各组的内容,置于表的左边。
B A 总标题 B 横行标题 C 纵栏标题 D 指标数值3、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 C )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或总体的各个组,通常写在表的左边。
A 横行标题B 纵栏标题C 主词D 宾词4、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 D )是用来说明统计指标的名称和数值,通常写在表的右边。
2上限+下限组中值=(适合所有闭口组)2邻组组距组中值=本组下限+(适合缺上限开口组)2邻组组距组中值=本组上限-(适合缺下限开口组)A 横行标题B 纵栏标题C 主词D 宾词※钟形曲线、U形曲线、J形曲线的特征(见课件相关内容)·钟形分布(丘形分布)——“两头小、中间大”①对称分布(正态分布)②非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包括左偏分布(负偏分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关系递增右偏分布(正偏分布)·U形分布——“两头大、中间小”·J形分布——随着变量值的增大,分布次数也随之增多或减少。
①正J形分布——随着变量值的增大,分布次数也随之增多。
②反J形分布——随着变量值的增大,分布次数也随之减少。
、当数据呈左偏钟形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关系是( BA BC o<e<xD o<x<e6、当数据呈右偏钟形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关系是( CA BC o<e<xD o<x<e10、在频数分布中具有“中间大,两头小”特征的分布是(D )。
A S形分布B J形分布C U形分布D 钟形分布11、在频数分布中具有“中间小,两头大”特征的分布是(C )。
A S形分布B J形分布C U形分布D 钟形分布1、在频数分布中,人口死亡率和年龄的关系是钟形分布。
(x ):在频数分布中,人口死亡率和年龄的关系是U形分布第四章总体(样本)数量特征的相对程度描述P.85—P.91 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10、某商场计划今年4月份销售成本比3月份降低2%,实际却降低了3%,则该商场销售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10、98.98%;答案提示12、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或 。
12、无名数;有名数5、反映不同空间(或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指标,即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的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x 比较5、×;答案提示:反映不同空间(或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指标,即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的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