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有趣,有效。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做到有节奏,争取有感情。
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感情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方案一:背古诗,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方案二:猜方言。
假如教师的方言与学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并在不经意间渗透“乡音”,好玩又匠心独具。
【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
2.这首诗可能有些小朋友读过,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读题目。
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并问:这个“偶”字,我们在哪里见过?(偶然、木偶、偶尔、偶像)(2)读作者。
(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指导读好前鼻音“鬓”,了解“鬓毛”指的是耳朵旁边的头发;开火车读准“衰”,如果学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告诉学生现在统读“shuāi”。
)4.能正确读好每一个字,让我们再来练读整首诗,一定能读得字正腔圆,更加悦耳。
(读诗)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1.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会读了,一首诗会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
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遇到,说不定就不熟悉了。
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战?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偶然木偶鬓毛两鬓衰老衰落】3.出示生字:【音何客】(1)“小老师”带读这三个字。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教案优秀10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
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检查词语:鬓毛衰乡音相见相识4、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节奏读(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第一句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点生读2、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谁来读?5、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
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
齐读。
8、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齐读第一句。
四、品读第二句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写教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明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有与实际的教学状况做好结合,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教案,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回乡偶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力量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悲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当,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一般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家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日,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依据同学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看,你发觉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订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同学边观看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终全班沟通)(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生读课题)二、学习古诗:(一)初读古诗,检查预习。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回乡偶书》教案(合集15篇)《回乡偶书》教案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运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篇1:《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身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利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身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身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身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利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
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请客。
)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
)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
“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
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①(课件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
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3、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设想: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回乡偶书》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前段时间老师回了一趟老家,老家的变化可大啦!以前的小土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以前的小平房也都变成了高楼大厦。
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老师心里那滋味呀,真是难以形容。
这不,就想起了一首古诗,叫《回乡偶书》。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诗人回到家乡时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少小离家老大回”,同学们想想,诗人小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这中间得经过多少年呀!那他心里该有多感慨呢!“乡音无改鬓毛衰”,虽然诗人的口音没有变,但是头发都已经变白、变少啦。
岁月不饶人呐!“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就有意思啦,村里的小孩子看见诗人,都不认识他,还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哎呀,诗人心里得多失落呀!(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回到家乡,为什么小孩子都不认识他了?2、让学生说一说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教师总结:诗人久别家乡,物是人非,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五)诵读古诗1、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2、指名诵读,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诵。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离开家乡再回去时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思乡的古诗,如《静夜思》等。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这首诗,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家乡景色。
(2)提问学生: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 (3)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讲授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读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语调。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 诗人离开家乡多久了? ② 诗人回到家乡后看到了什么? ③ 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4)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诗人的家乡、诗人的心情和写作方法。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1)让学生背诵课文,并默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2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____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了。
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
2、学生齐读。
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
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①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图片帮助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二、交流学习,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行诗。
①自由读,说说大概的意思。
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
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____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读。
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1、配乐诗朗诵。
(师范读)2、学生学习吟诵。
3、那么怎样读好诗呢?老师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克服困难用功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后来他到京城去当了大官。
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他回到村口会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就知道了。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写,偶书:随便写的诗。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1.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3.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2.难点:2.1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由朗读《回乡偶书》,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
4.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5.实践环节5.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5.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以“回乡”为主题的现代诗。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背诵《回乡偶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深入。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附:古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诗歌注释及背景资料3.诗歌接龙游戏素材二、教学时长1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贺知章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古诗回乡偶书教案【篇一:回乡偶书教案】课题:回乡偶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意境,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字词、连词成句、体会感情”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会2个生字,读懂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难点:读懂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诵)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板书课题:回乡偶书)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1页,立好,听老师朗诵古诗,注意听字的读音和老师朗诵古诗的感情。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完后,圈画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鬓”、“衰”,注意笔顺、间架结构。
三、读中感悟1、我们看题目,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你能完整地说一下题目的意思吗?3、那么,作者都看见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古诗。
4、你能给这首诗划分节奏吗?试着读一读。
5、我们看第一行诗,“少小”什么意思?“老大”什么意思?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一行诗的意思吗?(板书:离乡日久)6、第一行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到吗?7、我们看第二行诗,“乡音”什么意思?“无改”什么意思?“鬓毛衰”什么意思?你能连起来说一下第二行诗的意思吗?(板书:乡音无改、鬓毛已衰)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思念家乡)9、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课件相机出示)10、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前两行诗?试着读一读。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2)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微妙情感,理解“笑问客从何处来”中蕴含的沧桑。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诗句含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回乡的场景中,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游子思乡的视频或音乐,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离开家乡很久,然后再回去的经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3、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
(2)提问学生:诗人离开家乡多久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引导学生思考:“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体会情感(1)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2)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3)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2、看着这高耸入云的楼,你想到了哪句诗?真好!3、看着放风筝的小娃娃们,你想到了?是啊!4、看着这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孟郊的《游子吟》赞颂的是伟大的?对!母爱!5、再看,这满树的新叶让你想到了?真好,我们一起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碧玉齐!6、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许多的经典诗文,你知道么?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二、初步感知1、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一齐读课题。
2、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后还是诵读。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诵读的?(播放视频)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照着视频中的样子,自己试一试,开始吧。
3、能读正确吗?不够自信,能不能啊?谁来试试?字正腔圆,真不简单。
4、我看看,谁读的好?准备!5、听着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几个生字宝宝都溜出来找你们玩儿了,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6、这个字念什么呢?它在以前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一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客就是什么呢?客就是旅居他乡的人,我们把它称作是客人。
谁能给客字找朋友?先来说说两个字的,真好!谁找到三个字的?谁还能找四个字的?还能啊!真不简单!对了!特别棒!7、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字写好。
睁大你们的亮眼睛,仔细观察,如何写好这个字?这个提醒很重要!撇捺要舒展,再看看下面这个口字,它和口在左边的,口在右边的分别有什么变化?8、孩子们,再仔细看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发现,有没有发现啊?口在左边,口字写的小一点,口在右边要写的大一点,口在底下要写的扁一点,真是会观察的孩子。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2、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古诗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离乡和回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2)提问学生对家乡的感受和记忆,引入古诗《回乡偶书》。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
4、字词讲解(1)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如“偶”“鬓毛衰”等。
(2)结合诗句,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5、诗句理解(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内容,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6、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回乡时的心情,从诗中找出体现情感的词句。
(2)讨论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体会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感受。
7、朗读背诵(1)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情感的表达。
(2)分组背诵、个人背诵,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8、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思乡的古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9、课堂小结(1)总结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大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大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篇一:《回乡偶书》教案】《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诵读回乡偶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认“偶、鬓、衰”三个生字。
读熟并背诵古诗。
2、诵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文的意思,受到古文化语言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为重。
注意引导学生在品味诗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指名学生扮演诗人(下巴贴上白须,鬓角处以棉花贴成花白)
生:请你们猜猜我是谁?我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我很小时就离开了家乡,家乡的山水道路一点也没变啊!可这么多年,我没回来过,难怪大家不认识我了。
想到这些,我要赋诗一首。
(投影出示《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抽读字卡,正音“衰”为翘舌音,
3、指名分行读诗句,再次正音。
三、研读感悟
1、师述诗意: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后,日夜思念着它,如今已
经年老的我终于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虽然没有变化,头发却已稀疏斑白了。
孩子们看见我,都围着我好奇地问:“你是谁?从哪来呀?“真叫我一肚子的话说不出,哭笑不得。
2、师:你们能明白我的感受吗?请你们自己读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诗。
评点:(预设1)学生流利读诗,却缺乏感情。
师:我年纪太大了,像你们这样一口气读下来,我吃不消,要慢一点。
(预设2)学生有感情读文,但调子一样。
师大声跟读:你理解了我,有些伤感,是吧?可后两句怎么办?(预设3)学生轻松愉快地读诗文后两句。
师:是啊,当我回到故乡心情伤感时。
村边的孩子们围住我问个不停,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样子,我的心情一下开朗舒畅起来。
(预设4)学生入情地读文,富有韵味。
师紧握生手:你真是我的知己呀!
四、诵读欣赏
1、师: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品读古诗,非常棒!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演诗人?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读,读熟了,请一个代表上来表演表演。
2、学生四人小组读诗,相互评议,推选代表。
3、代表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
五、背诵积累。
1、自由背诵。
指名展示。
2、一起读诗人的另一首诗《咏柳》
3、课外找找贺知章的其它诗文读读,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