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回乡偶书》word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15篇
《回乡偶书》教案《回乡偶书》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乡偶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乡偶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⒉检查反馈:(课件)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二、初读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
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____________。
”三、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
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五、指导写字:音客何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1《回乡偶书》长春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鬓、衰、”等个生字,会写“鬓、衰”两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了解古诗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学生每人准备一首喜欢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古诗。
和大家一起分享。
、播放诗歌视频《静夜思》,谈话:李白在思念谁?(家乡、亲人、朋友……)、是啊,“月是故乡明”,所以,每当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吟诵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谁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公元年,一位岁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距离他中年离乡已经有年了。
五十年了,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思绪万千,随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回乡偶书》。
(板书课题)二.交流预习作业(拿出你们的预习卡,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出示课件预习作业(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各小组选择不同的题汇报,其他组补充).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会背诵古诗。
.给下列生字多音字注音、组词。
多音字少( )( ) 生字:鬓()()衰()( ).搜集作者贺知章的资料,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搜集描写乡情的古诗句。
.哪句写诗人离家久。
.“笑” 字的妙处是什么?本诗是写作者回到久别的故乡之后的{ },字里行间路露出{ }。
三.品读古诗,体悟诗意师: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要想把古诗学得更好,我们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心灵相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对话。
1.出示课件理解古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采用().抓住重点字、词,扩词、换词、加词()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2.自学前两句诗意(小组交流汇报诗意,各小组有什么问题要提出)3.指导第一句()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教案优秀10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
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检查词语:鬓毛衰乡音相见相识4、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节奏读(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第一句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点生读2、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谁来读?5、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
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
齐读。
8、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齐读第一句。
四、品读第二句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下《4.1回乡偶书》word教案 (8)
回乡偶书浙大附小祝成其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进行想像,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读诗、悟诗,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课前背古诗,背《咏柳》。
引出作者-------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贺知章写的古诗。
2、读题。
回乡偶书。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带小朋友读一读。
正音:鬓毛衰。
开火车读该词。
指名读整首诗,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感悟。
(抓线索“客?”)1、生字学习。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很多小朋友小时候就会背了呢。
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
老师考你一个生字,“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有一个生字“客”,(板书“客”)你怎么记住它?扩词,书写指导。
2、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
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学习第1、2行。
你从哪里知道的?从诗句中看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①理解诗意。
找两对反义词,板书:少小----老大离----回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
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
这一别就是70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呢?理解“鬓毛衰”,摸摸两鬓在哪里。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三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日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学校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学校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一目标:1、熟悉“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头想家了。
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肯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
2、同学齐读。
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
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高校问家。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订正字音。
①出示词语:偶然、鬓毛、年轻、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年轻”(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图片关心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二、沟通学习,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行诗。
①自由读,(说说)也许的意思。
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许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
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喜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伴侣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诗人没有遗忘家乡,而家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读。
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篇1:《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身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利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身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身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身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利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思乡,是远在他地的游子写给家乡的思念之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更是思乡诗中的典范,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基于此,本课在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1、读题:回乡偶书2、作者:小朋友们,我们常说,要了解他的诗歌,首先要知道他这个人。
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何老师也搜集了我们来看一看,你了解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帮它找个朋友,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树叶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偶、鬓、衰、客、何、(很干脆,好听,非常好听,真喜欢,真喜欢你读的翘舌音)3、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回乡偶书》的内容和背景;2.分析并鉴赏《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理解和关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分析《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鉴赏《回乡偶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对于乡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的乡愁情感,引入《回乡偶书》的主题;2.讲解:通过讲解《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该诗歌;3.分析:分析《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意象、修辞手法等艺术特点;4.鉴赏:引导学生深入鉴赏《回乡偶书》,感受其中的乡愁和乡土情感;5.写作:通过对《回乡偶书》的鉴赏和理解,启发学生写一篇以乡土情感为主题的短文或诗歌;6.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巩固学生对于《回乡偶书》的理解。
教学手段和学具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回乡偶书》的朗读或演唱;2.教师和学生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查找资料和写作。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乡愁情感,可以通过观看一段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视频或播放一首乡村歌曲引起学生共鸣。
讲解(10分钟)1.老师简要讲解《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写作意图,介绍该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回乡偶书》中表达的乡愁情感和对乡土生活的思考。
分析(15分钟)1.老师向学生解释《回乡偶书》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例如七绝、平水韵等;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回乡偶书》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用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用对比手法表达思想等。
鉴赏(20分钟)1.老师播放《回乡偶书》的朗读或演唱,引导学生在听诗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乡愁和情感;2.学生或教师选择几个片段,进行逐句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回乡偶书》的意义和价值。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1.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3.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2.难点:2.1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由朗读《回乡偶书》,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
4.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5.实践环节5.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5.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以“回乡”为主题的现代诗。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背诵《回乡偶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深入。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附:古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诗歌注释及背景资料3.诗歌接龙游戏素材二、教学时长1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贺知章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回乡偶书》这篇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诗歌介绍•介绍《回乡偶书》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回乡偶书》是一首五言绝句,由四个四句构成的。
2.分析诗歌的情感:通过诗中的表达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3.理解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展现的主题和意义,如家乡情怀、人生思考等。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展开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讨论和展开有益的思考。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对字句的理解、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发学生对诗歌《回乡偶书》的兴趣,可以通过简短的介绍和相关的背景知识等方式。
课堂讲解1.老师简要介绍《回乡偶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向学生解释五言绝句和四四押韵的特点。
3.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展开有益的思考和交流。
文学鉴赏1.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对字句的理解和解读。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归纳•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出学生们的讨论和见解,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再强调。
评估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诗歌解读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评估。
教学延伸作品欣赏•让学生阅读和欣赏其他的诗歌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和欣赏范围。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撰写一篇类似的诗歌作品,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熟读成诵。
2、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和沧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提问:如果离开家乡很久再回去,会有怎样的心情?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事迹。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图片、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以讲述一个人小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的故事。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久别回乡的心情,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诗人的情感,既有回乡的喜悦,又有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变化的陌生感。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强调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等。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通过填空、接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8、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思乡的古诗。
(2)鼓励学生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画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
9、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再次强调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加深印象。
10、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2)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微妙情感,理解“笑问客从何处来”中蕴含的沧桑。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诗句含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回乡的场景中,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游子思乡的视频或音乐,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离开家乡很久,然后再回去的经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3、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
(2)提问学生:诗人离开家乡多久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引导学生思考:“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体会情感(1)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久别回乡时的复杂情感。
(2)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3)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下《4.1回乡偶书》word教案 (1)
1. 背诵并默写古诗。
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多种形式的杜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三、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回乡偶书教案《回乡偶书》教案范本
回乡偶书教案《回乡偶书》教案范本《回乡偶书》教案一、导入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从小到大,你们肯定积存了不少的古诗词,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2、看着这高耸入云的楼,你想到了哪句诗?真好!3、看着放风筝的小娃娃们,你想到了?是啊!4、看着这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孟郊的《游子吟》赞颂的是宏大的?对!母爱!5、再看,这满树的新叶让你想到了?真好,我们一起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碧玉齐!6、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很多的经典诗文,你知道么?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二、初步感知1、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连续走进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一齐读课题。
2、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古诗文最好的方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终还是诵读。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诵读的?(播放视频)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照着视频中的样子,自己试一试,开头吧。
3、能读正确吗?不够自信,能不能啊?谁来试试?字正腔圆,真不简洁。
4、我看看,谁读的好?预备!5、听着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几个生字宝宝都溜出来找你们玩儿了,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6、这个字念什么呢?它在以前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一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客就是什么呢?客就是旅居他乡的人,我们把它称作是客人。
谁能给客字找朋友?先来说说两个字的,真好!谁找到三个字的? 谁还能找四个字的?还能啊!真不简洁!对了!特殊棒!7、同学们积存了许多的词语,我信任你们肯定能够把这个字写好。
睁大你们的亮眼睛,认真观看,如何写好这个字?这个提示很重要!撇捺要伸展,再看看下面这个口字,它和口在左边的,口在右边的分别有什么变化?8、孩子们,再认真看看,我信任你们会有所发觉,有没有发觉啊?口在左边,口字写的小一点,口在右边要写的大一点,口在底下要写的扁一点,真是会观看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乡偶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试着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
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
)。
”
三、朗读,并试着背诵:
四、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2009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 指名认读生字。
2. 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
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三、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四、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