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来探究传播现象。

2.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情境下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验证或推测传播原则。

3. 内容分析:对所研究的传播内容进行系统的获取、分析和解释,以研究传播内容的特征和影响。

4. 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历史上的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来了解传播的演变过程和影响。

5.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语义、语用、语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

6. 网络分析:使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方法,研究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结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7. 跨文化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研究地域差异和文化影响。

8. 计量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传播现象的趋势、规律和影响因素。

9. 案例研究:详细研究某个传播事件或媒体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以上研究方法并非独立,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分析传播现象。

传播学‘第15章

传播学‘第15章

主动地位人次 被动地位人次
女性(n=211) 26(14.4%)
185 ( 86.4% )
男性(n=183) 154(85.6%) 29(13.6%)
合计
180(100%)
214 ( 100% )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五)性别观念分析
表8 性别歧视广告分析(N=403)
性别歧视项目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食品饮料 药品保健品
47% 50%
53% 207 50% 108
商业服务业
57%
43% 37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二)广告声音分析
表4 广告类型与旁述性别的交互分析(N=1197)
广告类别 男性声音 女性声音 无旁述 总计
机械电子科技类 85.1% 9.0%
6.0% 67
服装美容类 69.6% 28.8%
概率抽样: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 时间上的限制,无法对全部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研 究,这时,就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合理地从总 体抽取“充分多”的样本,再由样本所取得的结 果,来说明整个群体的情况。
采用概率抽样,速度快,节省经费,如果抽样具 有足够科学性的话,研究结果也十分准确。
1.7% 240
家用电器用品类 74.4% 20.6%
5.0% 199
食品饮料类 75.7% 14.6%
9.6% 280
药品保健品类 74.6% 17.4%
8.0% 213
商业服务业 64.1% 24.4%
11.5% 156
政府公益
15.8% 36.8%
47.4% 19
其他

传播学调查的研究方法PPT资料39页

传播学调查的研究方法PPT资料39页
1、新闻节目(第 位) 2、综艺节目(第 位) 3、 体育节目(第 位)
3、问题的回答方式:
评价法 例:您认为××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是否具有
教育意义?(选择一项) 1、非常有教育意义 2、有一定教育意义 3、说不准有
无教育意义 4、没有多大教育意义 5、非常没有教育 意义
3、问题的回答方式:
2、系统抽样
也称等距抽样,基本做法是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 表中随意选取第1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加以 抽出即可。
系统抽样法的好处是简单省力,但它的前 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
的。
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3、分层抽样
也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 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
二、应用
1、描述传播的内容,即发现“有什么” 2、比较媒体内容与现实世界 3、评估媒体对某一社会阶层的形象塑造(妇女、儿
童、少数民族)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
三、步骤
1、抽样可以在日期、专题、媒体类型、作者、媒体 覆盖地区等层面进行。
如,“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加入WTO问题的报 道”这样一个题目。
例,如将电视剧中的人物按其种族分类时,就不能出现这样 的情况: a.非裔美国人 b.犹太人 c.白人 d.本土美国人 e.其 他人
三、步骤
4、分类。分类要遵循互斥性和穷尽性的原则。
例,又如在一个节目类型的统计中有这样的分类: a.情景剧 b.儿童节目 c.电影 d.记录片 e.动作、 冒险片 f.猜谜、游戏
第二节 内容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内容分析中最小的单位,也是 最重要的单位。 要把分析单位和样本区分开来。
例如:分析中央电视台一个星期的电视剧中有多少场景出现了 暴力,这里的分析单位是“一个场景”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调查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来了解特定群体或现象的情况。

本章将介绍传播学中常用的几种调查研究方法,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问卷调查1.样本量大,覆盖面广。

问卷可以分发给大量的人群,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2.数据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问卷中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式的,答案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容易进行统计分析。

3.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于实地访谈等方法,问卷调查的成本更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

二、实地访谈实地访谈是一种通过直接与被访者进行对话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根据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既有预设问题,也有灵活的追问;还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基本没有预设问题,完全按照被访者的回答进行。

实地访谈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深入理解被访者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与被访者的面对面交流,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思考过程和情感体验。

2.能够获取详细和具体的信息。

访谈可以进行追问和进一步探究,获取更多详尽的信息。

3.访谈过程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访谈是一种人际交流行为,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误解。

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研究传播媒介内容的方法,通过对媒介内容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和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

内容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和客观性。

内容分析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可以分析大量的文本和图像信息。

内容分析可以对大量的传播媒介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帮助研究者获取更为全面和具体的信息。

3.需要建立可靠的编码系统。

内容分析需要对媒介内容进行编码,以确保统一的解读和分析。

四、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描述目标事件的方法,研究者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观察法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获取真实和直观的数据。

通过直接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得真实和直观的数据,减少了因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偏差。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和分析信息传播现象至关重要。

在传播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就传播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选择和运用适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定性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定性研究注重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适合于探索性研究和理论构建。

在传播学研究中,可以运用访谈、观察、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规律。

定性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挖掘出更为深刻的传播现象内涵,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定量研究在传播学研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定量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量化手段对传播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适合于验证性研究和理论检验。

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是定量研究常用的手段,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取大量的数据,从而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能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为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合研究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充分发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传播现象。

混合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更为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有助于揭示传播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研究结果的质量和深度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以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在运用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应注重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客观、准确地反映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希望本文对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研究传播过程,即传者、媒介、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

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数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

首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丰富多样。

在传播学的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首先,文献研究是传播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模型和研究成果。

文献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到先前研究者在该领域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有机的理论框架,从而指导他们的研究方向。

此外,文献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扩大视野,了解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从而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

其次,观察研究也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观察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现象来获得数据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在传播学领域,观察研究主要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在真实的传播环境中进行观察,以了解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

实验观察则是在实验室、模拟环境或者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以研究特定变量或因素对人类传播行为的影响。

观察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观察现象,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且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和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变量的方式,模拟真实的传播环境,以研究特定变量或因素对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分析和理解传播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从而验证和拓展传播理论。

实验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变量,排除干扰因素,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和解释力。

最后,调查研究也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通过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或面访的方式,收集人们的意见、态度、行为等相关信息。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大量人群的特点、观点和需求,从而了解人们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

调查研究在传播学中广泛应用于媒体受众研究、社会调查和广告效果评估等领域。

总而言之,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和组合。

《传播学》——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①简单随机抽样: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

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定及表示方法①定义: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②特点:a.客观性(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得出相同结论);b.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c.普遍性(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③量化表示方法: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的强度。

3、控制实验法①关注的条件:信源条件、信息内容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受传者的社会条件、受传者的个性条件。

②基本步骤: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

③常用类型:a.单一事后测试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2个等质小组,只对其中1组实施信息刺激,对2组均只进行事后测试,旨在观察两组之间因信息刺激提示的有无而产生的差异;b.前后测试控制实验:对第1组实施2次测试,以观察比较信息刺激提示前后的变化;对第2组同样实施前后测试,但不提示信息刺激,以观察无刺激条件下的自然变化,并对2组进行比较;c.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的实验条件,旨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多方面比较。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导言: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体系的问题(与研究人员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传播观有着密切联系);二是调查研究程序或技术的问题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调查:指的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1、14种不同分类:①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②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③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访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④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⑤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⑥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⑦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时系列调查⑧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⑨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⑩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11基于面接深度的调查: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12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等13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14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以上14种类型中所列的每一项调查都在程序和技术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也可以说是规定现实中实施的每一次调查的具体性质的各个侧面2、应用范围:调查的应用范围涵盖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1、准备阶段:①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课题(课题可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实务型,实务型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②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施日程、费用预算等)2、实查阶段:①主要工作: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工作3、数据处理阶段:①主要工作: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②统计分析方法:单纯统计、交叉统计、多变量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方法第二节抽样调查法定义: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分类:有意抽样(非概率抽样,多用于事例研究或特殊题目的调查);随机抽样(概率抽样,最普遍、最常用)二、问卷设计(一)问卷的构成1、基本项目(卷首或卷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第15章--传播研究方法

第15章--传播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问卷从内容看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有关个人背景部分; 有关调查目的部分; 有关传播效果部分。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A、问卷的构成: 前言 基本项目,即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评价性项目。 结束语 B、问题的设置: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
①确定研究方法 ②制定研究方案
③找到测量对象 ④获得量化数据
⑤整理分析数据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几个概念 自变量:即研究者操纵或控制的变量。它是因
果关系中的因。 因变量:即研究人员所要观察、解释的变量。
它是因果关系中的果。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信度:即研究中测量单位的一致性。信度指的是 研究方法的可信度,如果信度高,那么研究就可 以重复进行,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相同。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
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
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简单省力,前提 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最后。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④ 采样设计。 这是指选择何种方式获取有关研究课题的资
料,传播学中实地调查大多采用面谈、电话询问 和邮寄问卷的方法。
一、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方法
⑤ 汇总调查数据,展开科学的统计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描述统计分析,一般用图表描述,用平均数、 百分数表达;
推断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推断某个假设是否能 成立,处理样本和总体之间的关系,包含两个 层次:检验、估计;

第十五部分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部分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全感。媒介具有“议题设置”功能,能强化报导主 题在公众中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媒体通过大量的暴 力新闻的报道,会造成与客观现实不相符的---暴力 泛滥的假象。笔者在设计问卷之时也将“暴力新闻 是否影响市民安全感”作为核心问题设计其中。
结论如下:被调查者中觉得报纸暴力新闻内容 会对其产生影响的占66.7%,觉得没有影响的占 33.3%。结果显示:由于媒介对暴力新闻的过量报 导,会对市民的安全感产生影响。这一点格伯纳等 人在传播学培养分析理论 也有体现。
2、篇幅
从分析结果来看,得出所被归类的暴力 新闻报道的篇幅大多是以150—500字的篇幅 进行报导的。其中:150—500字的篇幅共有 164篇、150字以下的短新闻共139篇、500 字以上的新闻共是56篇。但若以报纸版面划 分比例的话,则暴力新闻在每版中的比例至 少占到版面的1/4以上。除有重大暴力事件发 生意外,两报多以短篇幅加以报道。然而, 过多的短篇幅刊载,凸现暴力新闻报道“连 篇累牍”的版面格局,让受众“放眼望去” 皆是这类凶杀、抢掠的新闻报道,着实令人 难以接受。
2、暴力新闻中的“潜暴力”。潜暴力是另 一种更具隐蔽性的暴力新闻表现形式,没有 显暴力那么直观。新闻潜暴力的另一种表现 形式为:信息不足或信息过量所反映出的思 想和情感令人恐惧不安。
例子很多,如2005年10月16日关于“重庆 民工广东惠州讨薪遭200凶徒围殴,24人伤 1人
亡”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新闻报道,即是一 例。
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
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测定特定的信息 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 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
控制实验的“控制”及其优缺 点
优点:①能尽可能排除无关因素干扰所引起的 观测误差,所获数据比较准确可靠。 ②它能主动设置条件,引起所需研究的传播效 应,通过重复实验,便能得出科学性较强的研 究结论。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传媒、社交网络、广告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传播。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播研究方法,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调查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从而了解受访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受众对特定话题的看法,对于定量研究来说,调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次,内容分析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媒体内容,研究者可以了解媒体在特定话题上的报道倾向、表现形式和受众反应。

内容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媒体的偏见和倾向,从而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影响。

另外,实验研究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变量,从而更好地了解特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发现因果关系,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

此外,观察是一种直接的传播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受众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表现。

观察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最后,深度访谈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方法。

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

深度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受众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深层次的需求和动机。

综上所述,传播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传播研究方法能够对研究者有所帮助,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导言: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体系的问题(与研究人员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传播观有着密切联系);二是调查研究程序或技术的问题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调查:指的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1、14种不同分类:①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②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③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访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④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⑤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⑥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⑦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时系列调查⑧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⑨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⑩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11 基于面接深度的调查: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12 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等13 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14 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以上14种类型中所列的每一项调查都在程序和技术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也可以说是规定现实中实施的每一次调查的具体性质的各个侧面2、应用范围:调查的应用范围涵盖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的所有领域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1、准备阶段:①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课题(课题可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实务型,实务型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②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施日程、费用预算等)2、实查阶段:①主要工作: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工作3、数据处理阶段:①主要工作: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②统计分析方法:单纯统计、交叉统计、多变量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方法第二节抽样调查法定义: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分类:有意抽样(非概率抽样,多用于事例研究或特殊题目的调查);随机抽样(概率抽样,最普遍、最常用)二、问卷设计(一)问卷的构成1、基本项目(卷首或卷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目的是掌握调查对象的背景,以便在数据分析时作为参照轴加以使用2、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作为分析的辅助材料加以使用3、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这部分往往是问卷的核心部分4、有些问卷有前文和结束语(二)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①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②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词汇或专业词汇和缩写词③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④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⑤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⑥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⑦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询问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⑧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⑨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三)问题的回答方式①多项选择法(选择题,定项或不定项)②评价法:特点是项目间存在着顺序或程度关系,通常采用多项择一形式③排序法:请答卷人按照某种要求为所列各项排出顺序的方法④自由回答法:不指定回答方式,请答卷人自由表达的方法(一般用于小规模调查)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1、贝雷尔森观点:①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②特点:认为内容分析有四个特点:即分析对象是“明示的内容”、程序上的客观、系统性和定量性2、其他定义的特点:①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②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③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讲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主要课题:1、不同时期传播内容的纵向比较分析:用于揭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变迁2、同一时期传播内容的横线比较:用于揭示不同国家、社会、地区、民族、群体或个人信息传播的共性与个性3、特定时期的传播内容分析:从传播内容特色来推断时代精神或潮流以及社会成员的态度、关心和价值观4、不同媒体间的比较:考察不同媒体讯息内容的特点、结构及其作用方式5、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关系:通过内容来判断传播者的意图、主张、倾向或传播者的社会背景特点6、分析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考察内容的主体、观点和表达方法或技巧(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等)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等7、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传者的关系:考察特定社会群体经常接触的媒体内容,分析他们的兴趣、关心和需求,以及讯息接触和解读的过程、结构和特点等8、考察传播内容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传播内容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及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联系等(二)几种受到重视的研究类型1、为了获得“文化指标”而进行的内容分析。

①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无疑是反映社会状态及其特点的重要指标②这种内容分析可以用于分析社会变化,也可以用于同一时期的社会横向比较2、用于媒介提示的“拟态环境”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比较(“培养分析”)3、欧洲批判学者从事的“文本分析”。

①文本:由一定符号或符码所组成的信息结构体,这种结构体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如语言的、文字的、影像的等。

②批判学派众以霍尔为首的“文化研究”学者所从事的大众传播文本分析,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来考察文本符号和语义结构与社会支配结构的关系,其宗旨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流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实质,倡导社会变革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提出结论1、分析对象的选定①内容分析也分为全数分析和抽样分析两种②根据铃木裕久的见解,大众传播内容分析的样本抽选应考虑信源、传播单位、讯息三个层面上的抽样2、内容的解析操作1)主要工作:制定分析标准、确定分析单位,将讯息的各部分纳入不同类型范畴的活动2)分析单位:在对语言文字素材进行内容分析时,分析单位通常有单词或象征符、句子或段落、整条讯息三种3)分类类型:根据“言及对象”的分类有:①对象:言及的事物或人物是什么②方向:好意的——非好意的,强烈的——平淡的,等③标准:方向设定背后的依据或基础④价值: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或期望⑤方法:达成目标的方法是什么⑥特征:当事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⑦行为人:行为人是谁⑧权威:意见是以谁的名义阐述的⑨信源:传播者是谁⑩对象:对什么样的个人或群体进行的传播11 场所:行为什么在什么场所发生的12 冲突:冲突的根源与程度是什么13 结果:冲突解决成功还是失败,或者结果是暧昧的根据“言及方式”的分类主要有:a.媒体形态:使用的传播媒介是什么b.表述的形态:语法、句法或统词论意义上的形态c.策略手段:使用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或宣传技巧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的需要,研究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分类方式,但都应该具有系统性,各类型之间保持有机的关系(三)量化表示的方法内容分析中常用的量化表示方法有:1、出现的有无。

出现的频度不重要,主要为了计算某种属性在一组讯息中“出现”和“未出现”的比例2、出现的频度。

3、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显示媒介对特定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从某些侧面反映它们的立场和态度4、传播的强度:不仅考虑某种属性出现的次数或频度,而且把强烈程度也考虑在内的一种量化表示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1、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2、较为关注的条件:①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的可信性高低与传播效果的大小是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②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如暴力节目是否会导致青少年的侵害行为)③传播方法和技巧: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④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具有什么样的影响⑤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习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等3、、必须对实验条件加以严格控制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基本程序:1、确定实验课题:假说发现型,假说验证型2、选定实验对象3、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制作用于测试的内容材料4、实施测试5、提出实验报告类型:1、单一事后测试控制实验,实验目的是为了观察两组之间因信息刺激提示的有无而产生的差异2、前后测试控制实验3、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关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2、社会科学中的定量研究与自然科学中的定量研究的区别:①社会科学中(包括传播学)的定量方法尚不成熟,本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②社会现象极为复杂,包括了许多不能加以量化的因素(如人的内在思维活动、宏观的社会结构等)③每个调研人员对社会事物都有特定的价值、立场和态度倾向。

要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的介入式不可能的3、结论:①我们不能将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结果或结论当做自然科学中的“定律”来对待,而只能把它们作为说明或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参考性“假说”。

②任何一种对定量方法的迷信都是错误的,只有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并运用辩证法的原理分析问题,才是传播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