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温州医学院中药学课件--第十八章--止血药汇编

合集下载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

2021
8
五味
⒊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 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⒋ 苦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 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 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
2021
9
五味
⒌ 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 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 咸味,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 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 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 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 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 治愈疾病的目的。
2021
12
升浮药—能向上向外 —主治病位在上或 病势 下陷者。
沉降药—能向下向内 —主治病位在下或 病势上逆者。
2.生津止渴 3.透发麻疹 4.升阳止泻 【用量用法】9~15g。
2021
45
葛 根②
1.发表解肌→发热、头痛、项背强等(风寒表实证) 2.生津止渴→热病口渴或消渴病,可单用或与天花
粉、麦冬同用。
3.透发麻疹→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 –配升麻、白芍。 4.升阳止泻→治疗脾虚腹泻,常配党参、白术。
发表解肌、生津止渴生用,脾虚腹泻煨用。 现代药理:增强心肌收缩,降低氧耗,扩张冠
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明 显持久增加;此外还能降压、降低血糖。
葛花有解酒醒脾之功
2021
46
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常与桑叶连翘薄荷同用; 还可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 2.平肝明目→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3.清热解毒 → 用治痈疮疔疽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 同用。

《中药学》图文版

《中药学》图文版

《中药学》图文版《中药学》教材目录第八章解表药
第九章清热药
第十章泻下药
第十一章袪风湿药
第十二章化湿药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第十五章理气药
第十六章消食药
第十七章驱虫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三章开窍药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第二十六章涌吐药
第二十七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pdf-2024鲜版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pdf-2024鲜版
毒理学研究
评估中药的毒性作用,包括急性毒 性、慢性毒性、特殊毒性等,以确 保用药安全。
32
中药临床应用研究
辨证论治研究
探讨中药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即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 舌象、脉象等信息,选择合适的 中药进行治疗。
个体化治疗研究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研究如何 制定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汤剂
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具有吸收 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等优点。
散剂
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具有 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丸剂
指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等作为赋形剂制 成的固体剂型。具有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节省药材等优点。
一般汤剂多宜温服,特别是辛温发散 药更应热服;特殊情况下也可冷服, 如热性病用寒药可冷服;治真寒假热 证用热药可冷服;止血药可用凉开水 调服等。
注意事项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 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 化,影响疗效;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 则;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某 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 处方上需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 包煎、另煎、溶化(烊化)、泡服、 冲服等。
04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 皮、赤芍等,用于血 热证。
2024/3/28
14
泻下药
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等,用于实热积 滞证。
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等,用于水肿、 臌胀等证。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等,用于肠 燥便秘证。
2024/3/28
15
祛风湿药
祛风寒湿药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汇总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汇总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肝肺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1、痄腮喉痹,疮痈丹毒2、热毒发斑,吐血衄血3、肝热惊痫4、咳嗽痰血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肝脾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三丫苦
苦寒,心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1,疮痈肿痛,蛇虫咬伤。2.外感气诸证。3.风湿痹痛,4.跌打损伤。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2、用于风寒湿痹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温里药(中药学)ppt课件

温里药(中药学)ppt课件

⒉理气和中
⒈散寒止痛
治脾胃虚寒,胃失和
降,食少呕吐,脘腹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
冷痛,配香附,干姜、
痛,配乌药、肉桂、
木香等同用。
沉香等药,如暖肝煎。
温里药(中药学)
16
小茴香为伞形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强。
大茴香为木兰科常绿 小乔木八角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弱。
温里药(中药学)
17
肉桂
长于温里止痛,入下焦而补肾阳,归命火。
温里药(中药学)
14
吴茱萸Evodia Fruit
有小毒
⒈散寒止痛
辛散疏肝,苦降下气,温热 助阳,能中温脾胃,下暖肝 肾长于止痛止呕。为肝胃虚 寒气逆,脾肾阳虚泄泻及寒 疝腹痛之要药。
治肝气上逆,厥阴头痛,呕吐涎沫,配人参、生姜、 大枣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痛,配川楝子、小茴香、木香等。
为治疗脾肾阳虚泄泻证的一种方法。
温里药(中药学)
3
附子Prepared Aconite Root
大辛大热,纯阳燥烈,功专补火 助阳,消散阴寒,能助心阳、温 脾阳、暖肾阳,又善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故凡上下内外,果有 真寒无所不用。
温里药(中药学)
4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回阳救逆
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症见四肢厥冷,冷汗不止, 脉微欲绝等,亡阳欲脱者,配干姜、甘草,如四逆 汤。
⒉温中止呕
治中焦虚寒,脘腹呕逆,配半夏、干姜等药。 治肝火犯胃,胁痛吞酸,配黄连同用,如左金 丸。
⒊助阳止泻
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配五味 子 、温补里药骨(中药脂学) 、 肉 豆 蔻 , 如 四 神 丸15。
小茴香Common Fennel Fruit

中药学整理资料电子版

中药学整理资料电子版

中风口,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眩晕,瘰疬痰核蛇咬惊痫抽搐,风中经络,口,风热头痛,风疹瘙痒,痰核瘰疬药物比较1、麻黄、桂枝、香薷共性:散太阳经之风,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风寒表证。

麻黄用于冬季外感,表实无汗,宣肺平喘。

香薷用于夏季外感,表实无汗,祛暑化湿。

桂枝用于有汗无汗均可,温通经脉。

2、桑叶,菊花两者都能清泄肺肝,故外感风热,目赤肿痛常相须为用,肺燥咳嗽用桑叶而非菊花,菊花常于平肝明目。

3、石膏,知母均能清气分火热,知母长于滋阴,用于里热轻津之伤者。

石膏长于清热,用于里热重两津未伤。

4、黄芩,黄连,黄柏三者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治上焦,偏于泻肺火,又能安胎凉血止血。

黄连治中焦,偏于泻心胃火,除烦止呕。

黄柏治下焦,偏于泻肾火,退虚热。

5、独活,羌活二者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挟湿地表证和风湿痹证。

羌活辛温燥烈,发散强,用于外感风寒之头痛及痹证偏于上半身者。

独活微温,辛散力缓,善驱在里之风寒湿邪,多用于风寒湿痹偏于下半身者。

6、附子,干姜二者均可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常相须为用,回阳救逆附子强于干姜;疏风散寒干姜胜于附子。

7、大蓟,小蓟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用于血热出血,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强于小蓟,以吐血咳血及崩漏为佳。

利尿消肿,利湿退黄小蓟强,以血尿、血淋为佳。

8、川芎,丹参川芎,辛温,寒凝血瘀,气滞为好,祛风止痛,善治头痛及风湿痹痛。

丹参,凉血消痈,治热入营血之痈毒。

9、半夏,天南星均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半夏辛散专走肠胃,止呕,去肠胃湿痰效果好。

天南星温燥性强于半夏,专走经络,主入肝经,善治经络风痰。

10、川贝,浙贝,均能清热化痰,解毒散结,治疗热燥和痈毒,川性凉甘,长于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阴虚久咳不止。

浙苦寒重,开泻力大,长于清火散结,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之肺热咳嗽及瘰疬疮痈之症。

11、桑白皮,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痈肺,咳嗽喘满及水肿等实证。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止血药

整理ppt
12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 “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 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 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整理ppt
13
地榆
1. 【适应证】 止血药 主要用治体内、外各 种出血病证。如咯血、 咳血、衄血、吐血、 便血、尿血、崩漏、 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24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1. 【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2.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3. 【应用】a.血热出血证。b.水肿、热淋、黄疸。
c.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4.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
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5. 【鉴别用药】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
止血药
整理ppt
1
概述
1.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 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2. 性能特点:
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为主,
均具有止血作用。
3.适应证:
止血药主要用治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整理ppt
2
分类
1.凉血止血药:
1. 【性能】苦,寒。归肝经。
2.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
通经。
3. 【应用】a.出血证。b.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4.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 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整理ppt
37
蒲黄 《本经》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东方香蒲 或 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doc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doc

中药功效比较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清热解毒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 +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 +润畅通便(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紫花地丁 +凉血穿心莲 +凉血,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板蓝根 +利咽青黛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山豆根 +消肿马勃 +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鸦胆子 +截疟,腐蚀赘疣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 +泻火解毒,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 +止痛,清泻肝火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 +定惊(5)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白薇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银柴胡 +除疳热胡黄连 +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丹皮 +清热活血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 +润燥软坚番泻叶泻下通便+芦荟 +清肝,杀虫(2)润下药火麻仁润畅通便+滋养补虚郁李仁 +利水消肿松子仁 +润肺止咳(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京大戟 +外用消痈散结,泻脏腑水湿莞花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牵牛子泻下逐水,通利二便+去积杀虫巴豆 +峻下冷积,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灵仙 +通经络,消骨鲠,行痰水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大毒)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2)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止痛+通络,退虚热,清虚热防己 +利水消肿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孕妇忌用,熬1-2小时(3)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桑寄生 +养血安胎狗脊 +温补固射,绒毛外用止血(五)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佩兰 +化内湿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厚朴 +行气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中下二焦)+止泻,安胎豆蔻(中上二焦)+止呕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利而兼补,宁心安神薏苡仁 +健脾,利而兼补,除痹,清热排脓猪苓 +泽泻 +泻热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海金沙 +止尿道痛,利水消肿(包煎)通草 +清肺热,通气下乳石韦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逐痹(3)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疗疮金钱草 +消肿,利尿通淋虎杖 +活血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七)温里药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肉桂(命火) +温通经脉,引火归原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 +温中止呕,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 +理气和中丁香 +温肾助阳,降逆止呕花椒 +杀虫止痒(八)理气药陈皮行气(升脾肺之气)消滞+燥湿化痰,健脾青皮(降肝胆之气)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脾胃)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脾)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乌药 +温肾散寒(肾)沉香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川楝子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疗癣荔枝核 +驱寒散结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柿蒂降气止呕(九)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神曲(面食) +和胃,解表麦芽(淀粉) +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稻芽(淀粉) +开胃莱菔子(气滞)+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完谷) +涩精止遗,通淋(十)驱虫药使君子杀虫(蛔虫,蛲虫)+健脾除疳苦楝(蛔虫,钩虫,蛲虫)+疗癣槟榔(绦虫) +行气消积,利水,截疟,缓泻通便雷丸(绦虫) +消积榧子 +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作用强小蓟 +利尿地榆凉血止血(下焦)+解毒敛疮槐花(肝) +清肝泻火侧柏叶 +收敛止血,化痰止咳,助补肝肾,生发乌发白茅根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2)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茜草 +凉血止血,活血痛经蒲黄 +利尿通淋,活血祛瘀(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 +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强壮棕榈炭 +止泻止带血余炭 +散瘀止血,利尿(4)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炮姜(中焦)+温中止痛(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延胡索 +行气五灵脂 +化瘀止血(包煎),人参畏五灵脂郁金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姜黄(性温)+通经止痛,外散风寒湿邪行肢臂活血除痹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没药 +散血化瘀(2)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川芎(性温) +行气,血中气药,祛风止痛,上行头目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少用活血,多用破血,长于通利血脉桃仁 +润畅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 +通经(祛瘀力强),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鸡血藤 +补血,舒经活络(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小毒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大毒,0.3~0.6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4)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 +水蛭同学通经,逐瘀消癥(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法夏燥湿化痰(脏腑脾胃湿痰),外用消肿止痛+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经络风痰) +祛风解痉禹白附(祛风痰) +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旋覆花(下气祛痰)+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白前降气化痰,性微温(2)清化热痰药川贝清化热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浙贝 +(寒)清热瓜蒌清化热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畅通便竹茹 +除烦止呕,凉血止血天竺黄 +清心定惊前胡祛痰(降气祛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宣肺气通二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海蛤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3)止咳平喘药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肺降逆,长于宣肺苏子 +降气化痰,长于降气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灭虱紫菀 +长于化痰款冬花 +长于止咳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上可清肺热降肺气,中可清胃热降胃气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凉血清肝葶苈子 +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兼泻大便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忌火煅,毒磁石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无毒龙骨 +平肝潜阳(生用),收涩顾敛(煅用)琥珀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忌火煅(2)养心安神酸枣仁安神(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养心阴,益心肝之血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交通心肾(十五)平肝熄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 +安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龙骨 +收湿敛疮生肌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打碎)刺蒺藜 +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 +清热,利尿(2)熄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熄风止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钩藤 +清热,定惊(后下)天麻 +祛风通络(性平)牛黄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地龙熄风止痉定惊,无毒力缓+通络,平喘,利尿,清热僵蚕 +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全蝎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毒+性平蜈蚣 +力猛性燥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十六)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冰片 +清热止痛,性微寒,宜热痹苏合香 +温通辟秽,止痛石菖蒲 +化湿和胃,宁神益志,豁痰辟秽(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党参 +补血,补益中气太子参 +润肺,性略寒凉(清补之品)西洋参补气生津,养阴,清热(清补之品)黄芪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人参 +安神益智,补心,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白术补脾止泻+健脾益气,燥湿利尿,固表止汗,安胎山药 +益气养阴生津,平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白扁豆 +健脾和中,化湿,消暑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虚证),固表止汗,安胎苍术 +运脾泻有余(实证),祛风发汗,明目甘草补脾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大枣 +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 +缓急止痛,润燥,解毒(2)补阳药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益精血淫羊藿 +仙茅 +散寒,补火温脾止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壮阳,降血压,缩尿续断 +行血脉,止血,疗伤续折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偏脾)益智仁 +温脾开胃摄唾(偏肾)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菟丝子 +止泻,安胎蛤蚧补肾阳,补肺肾定喘咳+益精血冬虫夏草 +平补阴阳,止血化痰紫河车 +益精血,养血补气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顺畅通便+性平鹿茸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调冲任,托疮毒(3)补血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散寒止痛,润畅通便,白芍 +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敛阴和营止汗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熟地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滋腻)制首乌 +收敛固肾生首乌 +截疟解毒,润畅通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滋腻)龙眼肉补益心神,养血安神(4)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 +补气,化痰石斛 +清热麦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润畅通便+滋胃阴,清心除烦(心肺胃)(滋腻性小)天冬 +滋肾阴,清热强(肺肾)(滋腻性大)玉竹养阴润肺止咳+益胃阴,生津(不滋腻恋邪)黄精 +益胃阴,平补肺脾肾,气阴双补百合 +清心安神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旱墨莲 +凉血止血女贞子 +明目,退虚热,乌发龟甲滋阴潜阳熄风,退虚热+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鳖甲 +软坚散结(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固表止汗+浮小麦 +益气,除热(2)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涩肠止泻+涩精,敛汗,滋肾阴宁心安神,生津止渴,五倍子 +涩精,敛汗,降火,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乌梅 +安蛔止痛,炒炭止血,生津止渴,外用消疮诃子 +下气利咽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白豆蔻 +芳香化湿,温胃止呕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敛疮生肌(3)固精缩尿止带药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海螵蛸 +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金樱子 +涩肠止泻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芡实 +除湿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标本兼顾)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中药学横向总结•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妇科活血调经之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

中药学图表-各章概述

中药学图表-各章概述

第一单元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1.性能、功效与适应范围:解表药多为辛味,其性发散。

辛温解表药物主治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主治风热表证。

此外,以其发散表邪作用,部分解表药还能兼治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湿痹证等病症。

2.配伍方法:表证兼虚证者,应随证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在用于温病初起时,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3.使用注意:解表发汗以微微汗出为度;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甚至导致“大汗亡阳”、“大汗伤阴”;对于虚证兼表证者,应用解表药须慎,以防伤正;本类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第二单元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五类。

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属气分或血分,属实热或虚热。

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大多“苦寒伤阳”,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证慎用;清热燥湿药易“苦燥伤阴”,热病津伤与阴虚证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第三单元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10
0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2024/1/24
11
中药的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 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内、 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 相反。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 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 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2024/1/24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 制约的关系,如硫黄畏朴 硝,水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孕妇应禁用或慎用的中药,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 蝥等。
25
常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举例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用于热毒 疮疡、风热感冒等,常配伍蒲 公英、紫花地丁等。
补虚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气虚证, 常配伍白术、甘草等。
2024/1/24
17
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举例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

炙甘草偏于补中益气。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

毒,大黄炭多用于出血
证。
生当归偏于补血活血,

酒当归偏于活血通经,

土炒当归偏于补血止血。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炙黄芪偏于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芪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2024版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2024版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中药学概述•中草药资源及分类•中药基础理论体系目录•常见方剂与治法解析•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未来发展与挑战中药学概述中药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中药学历史渊源及发展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中药学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地位作用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意义方法中草药资源及分类中草药资源概述中草药资源的定义01中草药资源的特点02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03常见中草药种类及功效如麻黄、桂枝、紫苏等,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等功效。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具有补肾强腰、清热燥湿等功效。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藤等,具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等功效。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等功效。

草药木本植物药藤本植物药矿物药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采集方法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加工方法包括清洗、切片、晒干、炒制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效。

贮藏方法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防止受潮、霉变和虫蛀。

中草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保护措施可持续利用策略中药基础理论体系阴阳平衡中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如寒凉药治热证、温热药治寒证等。

五行养生法根据五行养生法,调和阴阳平衡。

金木水火土,代表不同的体质、脏腑和中药属性。

药物分类中药按阴阳属性分类,如阳性药物多具有发散、上升、温热等作用,阴性药物多具有收敛、下降、寒凉等作用。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药学中应用经络系统中药归经原理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药物归经根据药物归经原理,将中药分为不同的归经类别,如肝经药、心经药、脾经药等。

脏腑功能可治疗肺虚证、清心药可治疗心火亢盛等。

脏腑经络理论与药物归经原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中药的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如升阳药可提升阳气、降火药可降火下行等。

单味药记忆技巧--止血药

单味药记忆技巧--止血药

单味药记忆技巧--止血药前言掌握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熟悉药:槐花、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炮姜。

了解药:棕榈炭、紫珠叶、藕节、景天三七、血余炭、鸡冠花。

(一)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侧柏叶、槐花、苎麻根、白茅根口诀:两只大小鱼,车坏猫猪提。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口诀:大鸡小鸡余都用。

(大蓟小蓟瘀毒痈)联想:大鸡小鸡我都用。

余——古文中是“我”的意思。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口诀:地狱独窗。

(地榆毒疮)联想:地狱只有一个窗子——独窗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口诀:挫败坦克。

(侧柏痰咳)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口诀:槐花,请干些活。

(槐花清肝泻火)联想:槐花(人名),请你干些活。

茜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口诀:欠钞火警。

(茜草两止活经)联想:欠钞票的是火警。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口诀:白猫请鸟。

(白茅清尿)联想:白猫请鸟吃饭。

(不安好心啊)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安胎口诀:猪妈四胎。

(苎麻清热解毒胎)联想:猪妈妈生了四胞胎(二)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三七、景天三七、蒲黄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景天三七: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蒲黄:化瘀,止血,利尿口诀:蒲黄画只鸟。

(蒲黄化止尿)联想:用蒲黄当颜料画只鸟儿。

(三)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藕节、血余炭、紫珠叶鸡冠花: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口诀:百机受制总机。

(白及收止肿肌)联想:数百部分机受制于一部总机。

仙鹤草:收涩止血,止痢,截疟,补虚口诀:仙鹤手指里捏补虚。

(仙鹤草收止痢疟补虚)联想:仙鹤的手指里捏着补虚药棕榈炭:收敛止血藕节:收敛止血血余碳:收敛止血,化淤利尿口诀:棕榈藕节,收敛止血。

血余化瘀血。

紫珠叶: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口诀:紫珠两手指四。

(紫珠凉收止清热解毒)联想:紫色珍珠的戒指,两只手戴了四个。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药 性】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尤宜尿血、血淋证。
2、利尿通淋——水肿,热淋、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同 治
之功 药性
血,寒
热出 血 之
凉 ,均 有 凉
证。
血 止
• 《孟子》“求三年之艾也。”
• 《别录》谓之“医草。”
• 《埠雅》谓之“灸草。”
• 《纲目》“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日下重之 ,谓之蕲艾。”茎叶类蒿,故名艾蒿;干后色黄 ,又名黄草;五月艾,乃由采收时月得名。
• 《本草图经》“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 用。”
用注意。 3、理解活血药的作用机理。 4、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5、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 2、功效:收敛止血。 3、主治: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二、分述
白及
讲授内容
6、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血热出血证, 为什么不列入一类,而分为两类?
7、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哪些?艾叶在哪些 方面称之为要药?
中药学
第17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收敛止血药的特点和其作用机理。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主治证、分类和使
【入药部分】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药 性】苦、甘、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三七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多研未吞服,1-1.5g; 煎服,3-1Og, 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药性]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出血证。瘀血痛证。血淋尿血。 [用法用量]煎服,3-1Og, 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
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 或为炭类、或质粘, 故能收敛 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然其收涩,有留 瘀恋邪之弊,临证每多配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 同用。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当慎用之。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 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本类药物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药同用。 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
行气之品。 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
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不宜过量久服。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羊蹄
凉血止血药总览
散瘀
解毒消痈
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 化痰止咳 清热利尿 清热解毒 泻下
解毒疗疮
生发 清肺胃热 安胎 解毒杀虫
大蓟
[基源]为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的地上部 分或根。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痕解毒消痈。 [应用]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Og。外
温州医学院中药学课件--第十八 章--止血药
止血药的分类: 凉血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止血药的使用:
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 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慨 火、滋阴潜阳的药物。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 行气活血药。
白及
[基源]为兰科植物白及 Bletill α strbt α (Uunb.)Reichb.f. 的块茎。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出血证。痈肿疮痛,手足皴裂,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大剂量可用至3Og。 亦可入
丸、散剂,每次用 L5g; 研未吞服,每次 1.5-3go 外用适 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的根草.
[药性]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应用]血热出血证。水肿,热淋,黄疸。胃热呕吐、肺热
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15-3O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
服。多生用, 止血炒炭用。
化瘀止血药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 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 闭、瘀滞心腹疼痛等病证。本类药物虽适用于出 血兼有瘀滞之证,然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他各种出 血之证。
本类药物具行散之性,对于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 慎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 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 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揉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
毒性肝炎。
侧柏叶
[基源]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嫩枝叶。 [药性]苦、涩 , 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血热出血证。肺热咳嗽。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
茜草
[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 茎。
[药性]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Og。亦人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
[基源]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东方香蒲T.orientalis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
炒炭用,余生用。
炮姜
[基源]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a干燥根茎 的炮制品。
[药性]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应用]出血证。腹痛,腹泻。 [用法用量]煎服,3-6g。
[鉴别用药]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 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 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 家之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 为温中散寒之至药; 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温经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 统摄血液, 并有温经止血之效。适用于脾不统血, 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应用时,若属脾不 统血者,应配益气健脾; 属肾虚冲脉失固者,宜配 益肾暖宫补摄品。然其性温热,热盛火旺之出血 证忌用。
艾叶
[基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叶。 [药性]辛、苦 , 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出血证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
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 气健脾、温阳药。
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适当配伍升举之品; 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止血不留痕。而凉血止
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 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 挽救气脱危候。
用适量,捣敷患处。
地榆
[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afficinalis 或长叶地榆 S.officin- alis. var.longifolia的根。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血热出血证。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Og;或入丸、 散。外用适量。止血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棕榈炭
[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 Dmhyc α FP ω jbrtunei (Hook.f.)H.Wendl. 的叶鞠纤维 ( 即叶柄基底部之棕 毛 )。
[药性]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应用]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O。研末服1-1.5g。 [使用注意]出血兼有瘀滞,湿热下痢初起者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