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说课稿哈萨尔路小学周丽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节课的题目是《南辕北辙》。
一、说教材说学情《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是浙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
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五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体会“南辕北辙”的含义,理解文中的寓意。
2.能力目标:(1)抓住人物之间的对话,体会路人的苦口婆心和赶路人的刚愎自用。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文中的寓意。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文中的寓意。
四、说教法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2.运用动画激活法我出示的课件视频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
《南辕北辙》教材课件ppt(4篇)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 的字,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 受别人善意的劝告。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1、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 北辙”?收集几个例子。
2、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 , 体会寓意。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往北走,也到不了楚 国。”
朋友却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 高。”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 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楚国在南边,他 硬要往北边走。
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 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 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 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 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 了南辕北辙。
•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 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 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 标的。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南辕北辙
导入
授课
小结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 许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哪些呢?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 新故事《南辕北辙》。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 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生字:
•辕 辙 梁 驶 楚 驰 骋恳旅驾
•南 该 虽 系 固 执 担 错越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 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之后, 路面压成的痕迹。
朋友 真诚、耐心 再次诚恳地说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 学会将故事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素材。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成语“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故事素材,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寓意讲解(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2)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以“南辕北辙”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南辕北辙”的经历,让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讨论交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人教版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人教版《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南辕北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古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乘车的故事,通过描述乘坐车辆行进的方向出现错误,以及车上乘客的反应,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与本意相违背的情况。
通过深入学习《南辕北辙》,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理解其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辕北辙》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古文的理解与解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探讨人生哲理。
4.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南辕北辙》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
难点:古文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1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活动,了解学生对《南辕北辙》的基本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学习(4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师生跟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段阅读,解读古文内容,并辅助讲解其中较为复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3.文化内涵学习(3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南辕北辙》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并汇报讨论成果。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扩展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发现。
4.思考与判断(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并展开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以事例或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5.写作训练(25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就《南辕北辙》中的人生哲理,以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写一篇短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并相互批阅修改。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概括《南辕北辙》给我们的启示和教益。
同时,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古文阅读资料,以便今后的学习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提出的见解等。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和来源。
2. 学生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南辕北辙的图片或介绍南辕北辙的由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南辕北辙吗?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并给学生适当展示一些应用南辕北辙的例子。
2. 概念讲解(约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并将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常识相反,固执追求”。
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探究(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问题卡片。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讨论并思考如何用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图表、实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方案。
4. 学生展示与分享(约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人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给予意见。
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发现南辕北辙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以及如何应用这种思维方式。
5. 提供实际例子(约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例子,如历史上的错误决策、科学发现中的“错中之错”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南辕北辙思维方式,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6. 拓展应用(约1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身边存在南辕北辙思维方式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分享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7. 总结(约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南辕北辙思维方式的特点。
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南辕北辙思维方式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三下第9课《南辕北辙》教案与反思(4月1日)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4、检查初读: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语言简单说说。
三、抓住语言,剖析矛盾。
1、感情朗读:现在你能把那人的固执可笑、自以为是的行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等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
2、探究原因:(1)强化后果: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出示句子,齐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虽然他的马很好;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但是他却到不了楚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可以换成其他关联词语再说说吗?(改用“尽管……可……”再说一说。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形容行动与目标相反,背道而驰。
它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的方式,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南辕北辙的含义和表现。
引言概述: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走向相反方向的现象。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都存在着南辕北辙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南辕北辙的表现和含义。
一、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1.1 目标设定不明确:当人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1.2 目标与行动不协调:有时人们明确了目标,但却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导致结果与期望相反。
1.3 目标不可行:有时人们设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使得行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
二、价值观与行为相悖2.1 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原本一致的行动变得南辕北辙。
2.2 社会压力与行为选择:在社会中,人们可能因为追求名利或适应社会期望而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行为,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2.3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当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会忽视或背离公共利益,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三、知识与行动不匹配3.1 缺乏必要的知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3.2 知识过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知识可能会过时,导致原本正确的行动变得错误,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
3.3 知识应用不当:即使拥有正确的知识,如果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正确地应用,也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四、心态与行为相悖4.1 恐惧与选择:当人们因为恐惧而选择逃避或放弃时,就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4.2 自我限制与行动:人们可能因为自我设限或缺乏自信而放弃追求目标,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4.3 情绪与行动: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当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原文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预习解析重点生字辕:(轅)yuán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
车辕。
驾辕。
南辕北辙。
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
行(x妌g )辕。
笔画数:14;部首:车;造句:你做事情南辕北辙,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辙:(轍)zhé车轮压的痕迹:覆辙。
车辙。
南辕北辙。
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
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
合辙押韵。
办法,主意:没辙了。
途径,门路。
笔画数:16;部首:车;造句:车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袁:姓。
笔画数:10;部首:衣;造句:这个孩子姓袁。
紧:(緊)jǐn密切合拢,与“松”相对:拧紧。
捆紧。
靠得极近:紧邻。
使紧:把琴弦紧紧。
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紧凑。
紧密。
紧缩。
加紧。
抓紧。
形势严重,关系重要:紧急。
紧促。
紧迫。
紧要。
不宽裕:紧俏。
紧缺。
松笔画数:10;部首:糸;造句: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重点词语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天南海北:天的南边,海的北边,形容距离机器遥远。
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左邻右舍:邻居。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2023南辕北辙教案
2023南辕北辙教案2023南辕北辙教案1教材简析: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
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
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
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
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__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
__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__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地笑()地看()走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魏王欲攻邯郸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
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4、师:出示:“……虽然……可是……”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南辕北辙”讽刺了目的与行动相反的人。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南辕北辙 优秀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本末倒置,行动与目标相悖。
在教学设计中,南辕北辙的含义是指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矛盾或者不一致,也就是说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偏差或者不匹配。
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它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以及教学的背景和条件。
首先,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实际可行,能够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学生学习的方向。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包括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等。
其次,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符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依据。
教学设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文学鉴赏,那么教学设计可以包括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再次,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那么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合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最后,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等方面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个主题不感兴趣,那么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多媒体、游戏等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儿童寓言成语故事《南辕北辙》-小学拓展通用版课件(共20张PPT)
南 辕 北 辙 BE POLES APART
感谢观看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
汇报人:XXX
时间:2024.
成 语 故 事 IDIOM STORIES
南辕北辙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
汇报人:XXX
时间:2024.
目录 C ATA L O G
故事导读
成语故事
故事寓意
第一章
故事导读
成语故事
可是那人说,“不要 紧,我的马跑得快。”
成语故事
我说,你的马跑得 再快也不行。
成语故事
他又说:“不要紧, 我的路费带得多。”
成语故事
我说,你的路费 带得再多也没用。
成语故事
他还是说:“不要 紧,我的马夫是最会赶 车的!”
成语故事
这人真是糊涂,他的方向根 本错了,即使马跑得特別快,路 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 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和目 的地离得越远。
成语故事Biblioteka ——现在,大王仗着国土广 大、士兵精锐等优越条件,想侵 略別国,企图达到称霸天下的目 的,我看也和那个人差不多, ‘犹至楚而北行也’!
第三章
故事寓意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南辕 北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
该成语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 反。含贬义。它在句子中可作定语、 宾语。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 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 习惯说作“南辕北辙”。
通过《南辕北辙》教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实现教育目标。
然而,“思辨能力”这一重要的素质,在教育界中却是一种既重视又容易忽略的素质。
《南辕北辙》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将探讨如何通过《南辕北辙》教案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了解《南辕北辙》《南辕北辙》是五代十国时期儒学家孔颖达所著的一本书,它是一本典型的谈话文学,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儒学、道家、佛家、纵横家等各种思想流派,以及个人修养、政治理念等方面。
《南辕北辙》中的问题及讨论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拟定教案通过分析《南辕北辙》的内容,教师可以制定一份完整的《南辕北辙》教案。
该教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掌握《南辕北辙》原著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尚未开始思考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原著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更好地展开思考。
2.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和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思考习惯。
这其中,包括如何选择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等等。
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学生集中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讨论。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尝试出更多更好的理论和方法。
4.帮助学生确定观点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帮助与讨论。
这样可以逐渐训练出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表达方式准确的思辨能力。
5.建立学习档案,分析思考能力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将收集学生们的表现,评分并对其思辨能力进行总结,小组活动和小组演讲相结合,如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
三、教师的指导方法在教授《南辕北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指导方法:1.采用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南辕北辙》中的讨论问题方式以及其中的问题让学生受到相应的启发,因此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反思。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导学案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科语文课题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课时第二课时备课人伍圣君学习目标1、会认、会读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寓意。
学案导案1、看拼音写汉字,并读一读pánchányìngyàowángyángbǔláo()()()2、2、理解下列词语。
南辕北辙:好把式:盘缠:3、借助拼音读生字、新词,并将课文读通顺。
4、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生字。
5、那个人认为他的马跑得,车夫是个,带的盘缠,所以一定能到楚国,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6、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一、复习引人:什么是寓言?二、交流展示展示生字词的学习1、指名上黑板填写汉字,组内检查,订正。
2、师生检查,学生带读词语。
3、说说这几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缠”的右边是半包围结构,是“广”不是“厂”。
4、组内交流词语意思,师引导要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答案;指名说说词意。
展示课文的理解1、小组交流对第5题的理解,指名汇报。
2、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那个人”的狂妄无知和朋友友善的劝说。
3、根据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4、总结: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和学后的收获。
2、汇报: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三、课堂反馈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
学科语文课题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伍圣君学习目标1、会认、会读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寓意。
学案导案1、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说说什么是寓言?2、“亡羊补牢”中“亡”是指,“牢”是指“亡羊补牢”的意思是3、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了?4、用铅笔画出一次丢羊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蔡家滩小学刘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谁说一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齐读课题,那这则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
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朋友楚国人
在南边马跑得快
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