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诗歌理论及其历史价值、艺术风格
新诗规范化与前期新月派的创作
新诗规范化与前期新月派的创作1、新月诗派新月诗派是在新月派的基础上,以《晨报副刊诗刊》为阵地,于1926年创立的一个诗歌流派。
新月诗派在20年代现代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
新月诗派主要人物: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胡也频、朱湘、卞之琳等人。
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①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
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②要求艺术的和谐与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
③形式上主张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④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验:尝试现代叙事诗、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完成了为新诗赋形的历史使命。
新月诗派以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和三美主张,在诗歌界掀起了一场新格律诗运动。
新月诗人闻一多生平简介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1920年开始写新诗,清华文学社成员。
1922年7月赴美留学,专攻西洋画。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加盟新月派,1927年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即国民党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任外语系主任,讲授西洋文学、英美诗歌、散文、戏剧等。
1928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
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学系主任。
抗战爆发后参加西南联大,辗转于西南各地。
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诗歌应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理论,是闻一多诗论的核心,它是针对五四以来诗歌过分直、露、随意的弊病而提出。
(教材92-93页)(1)音乐美:主要是指诗句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要求诗句的音节、音尺(顿、音步)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从而使诗在变化中保持整齐的形式,参差错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韵律感,具有音乐美。
(2)绘画美:主要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都是具有鲜艳色彩感的物象,使诗具有了绘画般的美感。
(3)建筑美:指诗的整体外形上应具有整齐规范之美,要求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基本均匀整齐,虽不一定每行字数一样,但各行不可相差太大,以求视觉上整齐美观,即所谓建筑美。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
一、谈新格律诗派的诗美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
新诗格律化理论上的积极建设者是闻一多,他以“诗歌三美”的主张进行建设,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是对新诗发展的规范,是形式上的要求。
闻一多对推进新诗格律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月社在新诗格律化的创作实践中也有创作,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即是严格按照“三美”主张创作的,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的样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徐志摩更是以积极的创作对新诗格律化进行探索,在结构的完美、音韵的动听、节奏感的明显方面有完整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更好的局面。
闻一多严谨有余,鲜活不足;徐志摩轻飘有余,严谨不够。
新月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诗的规范化,对新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要求提出明确的积极的看法,这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除此之外,诗作采用的生动的口语,新颖的比喻,古诗中常用的顶针修辞法,丰富了新格律诗的内蕴。
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贡献:抒写性灵的率真、纯挚;追求意象的新颖、美妙;讲究和谐的音节、韵律;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意象美、音乐美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位和读者的欣赏水平。
二、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艾青把现实主义精神当做自己诗歌创作的原则,同时也不拒绝其他文学潮流中的艺术精华。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创造性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其中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情节。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它可以说是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他们回到自我内心世界,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作,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由此也就形成了新月派诗歌,新月派诗歌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简要介绍新月诗派
简要介绍新月诗派
“新月派”是中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人。
新月诗派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个人情感,以主观抒情为核心特征,追求真善美,抒发理想并吁求其实现。
新月诗派到后期具有反浪漫主义感伤的象征主义色彩。
1923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是一个成员复杂、组织松散、活动时断时续、前后变化较大的文人团体。
“新月社俱乐部”于1924年成立,社址设在北京西郊民巷松树胡同7号,由徐志摩父亲徐申如和黄子美垫付开办费,参加者主要有胡适、徐志摩、张君励、丁文江、林长民、林徽因、陈西滢、梁启超等社会各界名流。
新月诗派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影响深远,它推动了新诗的格律化进程,强调了诗歌的意境美和色彩美,引入了西方现代诗歌元素,培育了一批新式诗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一、谈新格律诗派的诗美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
新诗格律化理论上的积极建设者是闻一多,他以“诗歌三美”的主张进行建设,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是对新诗发展的规范,是形式上的要求。
闻一多对推进新诗格律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月社在新诗格律化的创作实践中也有创作,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即是严格按照“三美”主张创作的,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的样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徐志摩更是以积极的创作对新诗格律化进行探索,在结构的完美、音韵的动听、节奏感的明显方面有完整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更好的局面。
闻一多严谨有余,鲜活不足;徐志摩轻飘有余,严谨不够。
新月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诗的规范化,对新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要求提出明确的积极的看法,这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除此之外,诗作采用的生动的口语,新颖的比喻,古诗中常用的顶针修辞法,丰富了新格律诗的内蕴。
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贡献:抒写性灵的率真、纯挚;追求意象的新颖、美妙;讲究和谐的音节、韵律;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意象美、音乐美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位和读者的欣赏水平。
二、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艾青把现实主义精神当做自己诗歌创作的原则,同时也不拒绝其他文学潮流中的艺术精华。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创造性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文秘专业现当代文学鉴赏 之新月派创作
1915与张幼仪结婚
一直追求的林徽因
有名的才女,在五四时期 也是比较著名的女性作家。 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 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 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 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 建筑学家梁思成。从此林 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 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有很深 的感情。林徽因拣拾了一 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 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 奖金”鼓励文学青年
后徐志摩又把感情转向陆小 曼。陆小曼当时是北京社交 场中有名的美女、才女。能 诗能画,会唱歌,会演戏, 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说一口 流利的英语,行为举止落落 大方,彬彬有礼。当时,陆 小曼已经结婚。后离婚二人 结合。陆小曼生活奢侈,挥 金如土,迫使徐志摩拼命地 赚钱,创办新月书店,同时, 在三所大学兼职,当时,徐 志摩的月收入最少五、六百 大羊,但是,仍然入不敷出。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 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 行之间均齐。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 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 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 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 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 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新月派明确提出了以“和谐” 和“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 审美特征。而作为依据的, 正是中国的诗歌传统。 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 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 组合要有规律。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 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 形象和直观性。
诗集《死水》
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中国人在 异国所受的种种歧视,1925年回国,看 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 败、经济凋敝的惨境,他心中的报国之 梦破灭了,他失望、他痛心、他大声地 呼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 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 期望,作者面对路边的一沟臭水写成了 这首诗。
第四节 新月派格律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妨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三、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1、生平与创作: 三个阶段: 清华读书期间(1920—1922) 留美期间(1922—1925) 收入《红烛》集,有“孤雁篇”,“红豆 篇”, 回国之后(1925—1928), 收入《死水》集,有《死水》《发现》。 爱国主义是其诗魂。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表达同情下层劳动者的人道主义感情,对 黑暗的不满。 3、诗歌艺术特点: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 由,一个是美。” 方令孺:“志摩是人人的朋友。” 朱自清:徐志摩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 道生命水。” 徐志摩,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天真、热 情、活泼、爱幻想,同时又思想杂、感情浮、 脆弱激动;潇洒空灵、才华横溢的人。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新月派诗歌资料
我想起同我的家乡, 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 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
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一九二二年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学者,在文字学、《诗经》、《楚辞》、
《庄子》、乐府诗、唐诗、中国古代神话 方面最为成就。 清华读书期间,绰号“东方老憨”。
诗歌创作分两个时期:
1、前期:以诗集《红烛》(1923)为代表, 浪漫主义的风格。
2、后期:以诗集《死水》(1928)为代表,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兼而有之。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 紫,……
剪秋萝似的小红菊花儿; 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 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 是些小小的玉管儿缀成的, 为的是好让小花神儿 夜里偷去当了笙儿吹着。
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 他的枣红色的瓣儿,铠甲似的 , 张张都装上银白的里子了; 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儿 还拥着褐色的萼被睡着觉呢。
散文集4部:《落叶》(1926),《巴黎 的鳞爪》(1927),《自剖》(1928), 《秋》(1931);
20世纪新格律诗的发展及新月派诗风分析
20世纪新格律诗的发展及新月派诗风分析文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2班郭冉200900110240(一)新格律诗的发展历程:田汉给诗歌的定义是“诗歌者以音律的形式写出来而诉之情绪的文学”。
他进一步解释“这个‘有音律’和‘诉之情绪’两件事情,是诗歌定义中不可缺的要件。
诗歌之目的纯在有情绪,诗歌的形式不可无音律。
有此二者谓之诗歌,无此二者自为别物。
”(注:田汉:《诗人与劳动》,见《少年中国》1卷8期。
)应当说,当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诗的前驱在以猛烈的炮火向旧诗营垒轰击的时候,“少年中国”的诗人们就已经在建构新诗理论的大厦了。
朱自清回顾这阶段诗歌发展时说:“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新格律,是陆志韦氏。
”(注: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见《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第6页,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陆志韦是早期白话诗人,他在《我的诗的躯壳》一文中针对当时白话诗的不足,阐述了他的诗歌观。
陆志韦认为口语与诗的语言并非处于同一层面,口语的天籁并非都有诗的价值,有节奏的天籁才算是诗。
自由诗有一极大的危险,便是丧失节奏的美。
因而他呼吁: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不是可怕的罪恶。
陆志韦的主张表明他是创建格律体新诗的前驱。
稍后,刘大白写出《中国诗的声调问题》、《新律声运动和五七言》等论文,专门探讨新诗的格律问题。
他这样阐述自己的立场:“我是主张诗体解放的,并不主张诗篇非受外形律底束缚不可,说没有外形律便不成为诗。
但是同时也承认诗篇并不能完全脱离律声,并不主张诗篇中绝对不许用外形律。
所以有些人觉得诗篇中有时要相当地采用一点外形律,我并不反对。
并且我自己的作品,因为吃了中途放脚的亏,常常不自觉地把旧式外形律的姿态露出来;所以我虽然主张诗体解放,却对于外形律能增加诗篇的美丽的功用,是相对地承认的”(注:刘大白:《新律声运动利五七言》,见刘大白《旧诗新话》,开明书店1929年版)。
应当说,刘大白的肯定诗体解放,同时又适当地肯定外形律的看法,不仅在新诗创建初期的“放脚诗人”中有代表性,而且后来也有不少拥护者。
论述新月诗派新诗规范化的诗歌理论
论述新月诗派新诗规范化的诗歌理论新月诗派,也称作“新诗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新诗发展的一支流派。
新月诗派认为新诗应该追求规范化,即在保留诗歌的艺术性的同时,注重形式的规范和严谨。
新月诗派的诗人们认为,传统的古典诗歌有很多的规范,如格律、押韵等,这些规范能够给诗歌带来美感和艺术性。
但是,在近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传统的古典诗歌显得落伍,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新生活方式和新思想的表达需求。
因此,新月诗派认为,新诗应该打破传统诗歌的规范,追求自由、直观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但是,新月诗派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诗歌的规范。
相反,他们认为,新诗应该在保留诗歌的艺术性的同时,发扬传统诗歌的优秀传统,追求新的规范化。
因此,新月诗派在形式上加入了一些传统诗歌的元素,如格律、押韵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接受传统诗歌的规范,而是自主创造了新的规范。
总的来说,新月诗派的诗歌理论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诗歌理论。
他们认为,新诗应该打破传统诗歌的规范,追求自由、直观和自然的表达方式,但是同时也应该保留诗歌的艺术性,并追求新的规范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月诗派在形式上加入了一些传统诗歌的元素,但是并没有完全接受传统诗歌的规范,而是自主创造了新的规范。
新月诗派的诗歌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使得新诗在艺术性和规范性上得到了更好的平衡。
同时,新月诗派也为后来的中国新诗流派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新月集》阻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要紧成员有、、、、、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轻忽诗艺的作风,提倡,主张"理性控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偏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闻名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初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制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开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开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要紧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要紧阵地,新加入成员有、、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那么,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术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仿佛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仿佛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很有阻碍的文学流派。
它什么缘故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先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到美国进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这年6月,长女明珉诞生。
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方才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
1---新月派诗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一、引言新月诗派,亦称“格律诗派”或“格律词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要的诗歌流派。
该流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他们致力于提倡格律诗,强调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视角。
二、新月派诗歌的格律与音韵新月派诗歌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便是其严谨的格律和音韵。
新月派诗人认为,格律是诗歌音乐性的基础,通过固定格式的排列组合,可以实现语言的和谐和美感。
同时,他们非常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认为音韵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他们的作品中,每首诗都有严格的音韵规律,使得诗歌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呈现出高度的艺术美感。
三、新月派诗歌的意象与象征新月派诗歌在意象和象征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
他们强调在诗歌中运用具体、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新月派诗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暗示更为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远。
四、新月派诗歌的抒情与表现抒情是新月派诗歌的核心特征之一。
这些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描绘自然、人生和爱情。
他们通过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此外,新月派诗人还注重诗歌语言的提炼和加工,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精炼和有力。
五、新月派诗歌的哲理与思考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新月派诗歌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考性。
这些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人生的真谛和哲理,使得诗歌的内容更为丰富和深刻。
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代背景,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和思考。
这种关注现实的立场和态度,使得新月派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责任感。
六、结语综上所述,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格律与音韵、意象与象征、抒情与表现以及哲理与思考等方面。
这些艺术特色的展现使得新月派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20世纪新格律诗的发展及新月派诗风分析
20世纪新格律诗的发展及新月派诗风分析文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2班郭冉200900110240(一)新格律诗的发展历程:田汉给诗歌的定义是“诗歌者以音律的形式写出来而诉之情绪的文学”。
他进一步解释“这个‘有音律’和‘诉之情绪’两件事情,是诗歌定义中不可缺的要件。
诗歌之目的纯在有情绪,诗歌的形式不可无音律。
有此二者谓之诗歌,无此二者自为别物。
”(注:田汉:《诗人与劳动》,见《少年中国》1卷8期。
)应当说,当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诗的前驱在以猛烈的炮火向旧诗营垒轰击的时候,“少年中国”的诗人们就已经在建构新诗理论的大厦了。
朱自清回顾这阶段诗歌发展时说:“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新格律,是陆志韦氏。
”(注: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见《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第6页,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陆志韦是早期白话诗人,他在《我的诗的躯壳》一文中针对当时白话诗的不足,阐述了他的诗歌观。
陆志韦认为口语与诗的语言并非处于同一层面,口语的天籁并非都有诗的价值,有节奏的天籁才算是诗。
自由诗有一极大的危险,便是丧失节奏的美。
因而他呼吁: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不是可怕的罪恶。
陆志韦的主张表明他是创建格律体新诗的前驱。
稍后,刘大白写出《中国诗的声调问题》、《新律声运动和五七言》等论文,专门探讨新诗的格律问题。
他这样阐述自己的立场:“我是主张诗体解放的,并不主张诗篇非受外形律底束缚不可,说没有外形律便不成为诗。
但是同时也承认诗篇并不能完全脱离律声,并不主张诗篇中绝对不许用外形律。
所以有些人觉得诗篇中有时要相当地采用一点外形律,我并不反对。
并且我自己的作品,因为吃了中途放脚的亏,常常不自觉地把旧式外形律的姿态露出来;所以我虽然主张诗体解放,却对于外形律能增加诗篇的美丽的功用,是相对地承认的”(注:刘大白:《新律声运动利五七言》,见刘大白《旧诗新话》,开明书店1929年版)。
应当说,刘大白的肯定诗体解放,同时又适当地肯定外形律的看法,不仅在新诗创建初期的“放脚诗人”中有代表性,而且后来也有不少拥护者。
【VIP专享】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第八章 新月派
第八章新月派第一节新月派概述新月新月新月诗派又称新格律诗派。
新月社有它的特点,一是沙龙性质,友谊、自由与文学成为社团的粘和剂,二是有学院派的贵族特征,他们大都是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拥有学院的矜持与理性。
1923年8月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组织“聚餐会”,成员复杂,有政客、银行家、商人、学者、诗人。
为纪念泰戈尔访华,将聚餐会定名为“新月社”。
1926年春,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等在北京《晨报》创办《诗镌》,从1926年4 月1日起到6月10日止,共出11期,这可说是早期“新月诗派”。
1927年,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出版《新月》月刊,《新月》月刊至1933年终刊,共出4卷43期,先后担任过编辑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梁实秋、潘光旦、叶公超、罗隆基、邵洵美、余上沅等人。
《新月》发表的文章除文学艺术外,还有政治、学术论文,而且,越到后来越靠近政治。
在刊物上进行新诗创作和理论(包括翻译)建设的主力是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陈梦家、方玮德。
后来出现的曹葆华、卞之琳、孙毓棠、李广田等,已趋向于现代派;臧克家师承闻一多,却忠实于现实主义。
在此期间,徐志摩、邵洵美等人又编了四期《诗刊》(1931年12月20日创刊),以求继承《晨报副刊·诗镌》的遗风,想“再来一次结合的研求”,做“更高的技术的寻求”,“想斗胆在功利气息最浓重的地处与时日,结合起一个小小的诗坛,谦卑的邀请国内的志向者的参加,希冀早晚可以放露一点小小的光。
但一直的向上;小,但不是狂暴的风所能吹熄”[注]。
1933年6月,《新月》月刊停刊,同年12月,新月书店倒闭。
至此,历时10年的新月社也宣告结束。
其中,尽管有些史学家拒绝将新月书店以后的活动纳入新月社,新月社的某些成员也否认与前期的关系:“我们这个月刊题名新月,不是因为曾经有过‘新月社',那早已消散”[注] 。
但如今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其前后的活动,尤其在文学主张上一贯相通,几个主要人物也出入始终,因此我们这里仍将其统称为新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诗歌理论及其历史价值、艺术风格
“新诗格律化”的提出:
“新诗格律化”是闻一多在新月派关于新诗“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新月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并不是简单地保留旧格律、古风格,而是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进行的新的创造。
“新诗格律化”的重要内容:
情感的节制:新月诗人反对诗歌中情感的泛滥,主张“理智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新月派的矛头指向是他们所谓的“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也即诗歌中情感的过分泛滥,以及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本质的淳正:徐志摩认为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体现,而且一直试图为艺术的思想的灵魂构造适当的躯壳。
格律的严谨:闻一多认为,新诗固然要彻底冲决旧诗格律的束缚,但同时还应该创建新的格律,认为“和谐”和“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三美”理论:为了创造“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a.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如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中不断重复“飞扬,飞扬,飞扬”重复的运用,读来乐感明快、朗朗上口,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了轻松愉快的情调。
b.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如闻一多的《死水》,整首使分五节,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着实体现出“建筑美”的特色。
c.绘画美:指诗歌要多采用华丽的辞藻,借鉴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写到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清荇、斑斓的星辉等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
“新诗格律化”的历史价值:
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练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在经过新诗运动激烈反传统并立住脚跟之后,新诗重新与中国诗传统的主流(尤其是唐诗宋词)取得衔接与联系。
此后格律体的新诗与自由体的新诗一直成为新诗两种主要诗体,互相竞争,又互相渗透,对新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诗格律化”的艺术风格:
创造了客观抒情诗,即变“直抒胸臆”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闻一多著名的诗篇《口供》,抒发的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矛盾,既充满爱国的激情又苦闷、彷徨以致颓废。
然而在诗的艺术表现里并没有铺写触发这些情感的具体事件,也没有赤裸裸地倾泻情感,而是经过艺术,幻化为具体可触的客观形象:“轻松和大海”,“鸦
背拖着夕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