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日照市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日照市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绯红(fēi hóng)旖旎(yǐ nǐ)蹉跎(cuō tuó)B. 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饕餮(tāo tiè)C. 峥嵘(zhēng róng)踟蹰(chí chú)恣意(zì yì)D. 缱绻(qiǎn quǎn)徜徉(cháng yáng)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要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短篇小说集。
D.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两人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下列古文中,属于议论文的是: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桃花源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2. “_________,对海而唱。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甲)药可不能乱吃,不能乱买,更不能乱卖。
随着药品网络销售活动日趋活跃,(乙)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常用药、急用药,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相比线下售药,网上药店往往没有实体店铺,购药时也没有药师当面指导,对销售行为的监管难度大,因而①,(丙)需要提高对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的监管。
抓好药品网络销售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交易有留痕、可追溯,如有违法违规问题就可以实现快速倒查。
我国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有着严格的分类管理。
②,不需要开具处方即可出售;处方药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违规出售造成的用药安全风险更大,必须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出售。
(丁)第三方平台应担负起管理和监督。
第三方平台面向大量消费者,进驻的药店多、药品销量大,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③,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2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甲B.乙C.丙D.丁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人们还记得,三名字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
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5届日照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日照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8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 “攀登计划” “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
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
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日照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日照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内容(此处应为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由于篇幅限制,不展示具体内容)1. 文章中提到的“新型城市化”概念,其核心特征是什么?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影响?3.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城市化发展持怎样的态度?答案:1. 新型城市化的核心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2. 文章中提到了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人口流动和政策导向等因素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3. 作者对城市化发展持积极的态度,认为新型城市化是解决当前城市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6题。
古诗文内容(此处应为一首古诗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展示具体内容)4. 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答案:4.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本以为无路可走,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的情景。
5.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中意外惊喜的感慨。
6.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对仗工整、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等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语言知识运用完成7-9题。
7.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他像一座山一样屹立不倒。
-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8. 以下词语中,哪个是褒义词?- A. 狡猾- B. 机智9. 以下句子中,哪个使用了反问句?- A. 难道你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 B. 这是正确的。
答案:7. A项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8. B项“机智”是褒义词。
9. A项使用了反问句。
四、写作10.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此处应为一篇完整的作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展示具体内容)以上是日照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示例内容。
2019-2020学年日照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日照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2025届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21年日照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日照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上溯到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
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需外求。
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
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
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
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
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
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
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
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
“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
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俊俏./讥诮.呵.斥/打哈.欠笺.注/草菅.人命B.淀.粉/靛.蓝刹.车/煞.风景契.友/提纲挈.领C.感喟./匮.竭症.结/综合征.濯.足/擢.发难数D.旖.旎/绮.丽粳.米/更.衣室歆.羡/万马齐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宣泄滥觞垫脚石浩首穷经B.膜拜影碟节骨眼要言不烦C.消蚀更迭上座率得陇望蜀D.九州萧索蹓冰鞋曲意逢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朝鲜2月12日宣布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日韩政坛热炒朝鲜核试验,世界各大报纸也都在_________________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
②面试的时候,考生回答考官问题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也不自卑,将自己的真实实力展示出来,对于缺点也无需____________。
③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明年短期稳增长及促进经济结构_____________的诸多措施,还对目前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体制改革如何推进进行了部署。
A.显耀掩饰调控B.显耀掩盖调整C.显要掩饰调整D.显要掩盖调控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畅销一时,他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山东日照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它能在极地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并且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
在此之前,“雪龙号”几乎是我国唯一执行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极地破冰船。
( )因此,专为极地科考而设计的“雪龙2号”。
“雪龙2号”全船搭载了365个为智能化功能服务的监测点,具有应力监测,冰载荷监测,温度、加速度监测等功能。
这些都在观测的“眼睛”,将传输极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信息和船体本身信息,不仅将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延长船舶寿命,也能够为了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
令人的还有“雪龙2号”的动力定位系统。
定位时,船上的电力推进器与舵、艏艉侧推协调配合,船艏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
这一技术的使用,使“雪龙2号”在4级海况下可满足大型科考设备的定位收放要求,在6级风、1.5节流时能满足漂泊调查作业要求。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雪龙号”破冰能力有限,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
B.“雪龙号”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破冰能力有限。
C.破冰能力限制了“雪龙号”,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
D.破冰能力有限,使“雪龙号”无法自由深入北冰洋中心区进行科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每时每刻焕然一新固若金汤B.应运而生每时每刻耳目一新稳如泰山C.水到渠成无时无刻耳目一新固若金汤D.应运而生无时无刻焕然一新稳如泰山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能够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依据,也将显著提升新船的可维护性,延长船舶寿命。
2021届日照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日照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已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冲,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合考试高三一模(2月)语文答案
1-3DCA参考答案4 严密性:作者指出的观点逻辑清晰。
论证严密,没有漏洞。
生动性:作者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生动5(1) 环境史学者需要关注环境问题,对生态危机和文明困境进行深入研究。
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方法。
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环境史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2) 环境史学者应该打破学科壁垒。
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环境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研究环境问题。
6-7DC8. ①由“我”对黄河的初步认知。
黄河在我眼里是浑浊的,没有美感;②到青海贵德后,看到黄河水是清澈的。
颠覆了“我”的认知:③在黄河边长大。
“我”对黄河有了别样的感情,对黄河有了一种“亲切感” 。
9. ①清澈是黄河贵德段的自然特点,黄河水清澈透明;②清澈是“我”对黄河的初步认知,黄河在我眼里是浑浊的,没有美感;③清澈是“我” 看到黄河贵德段的清澈后,对黄河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心灵得到了净化;④清澈是“我” 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黄河是“我” 的根。
是“我”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15611-12BC13. (1)这是(因为) 对文章理解得不详尽仔细罢了,如果抛开经传注疏而发表不同见解。
不可以轻易许可。
(2)吕许公虽然又做了宰相,然而不能坚守他过去的旧准则,心里虽然不喜欢。
却也随风转舵了。
14. 苏辙认为过去过分行亚朝廷特严的弊端在于大臣专横跋扈,皇帝则只凭谦虚来取信于天下,同时士人喜欢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这些都会导致朝廷失去威严。
15A16. 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 ,上片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
是为了表达词人对韩世忠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时也引出韩子师这一代抗金志士,表达出对他们继承和发扬抗金传统的期望。
同时,词人通过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表达了自己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17 (1) 白露横江烟涛微茫信难求(2)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3)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8C19D20第三自然段中人物对话没有使用引号。
日照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日照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19.03)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导向效力及其强弱,除了要以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为内在基础,还会受三个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
其一,人们是否处在彼此之间能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中。
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
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每天差不多要和同样的人打交道,相互关注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为及时做出社会性道德评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熟人社会中的人都彼此知根知底,这就为对每个人做出全面准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
熟人社会中一个评价结论一旦给出,就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如果社会性道德评价给予一个人的是好名声,他就会由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善待;反之,他就会由此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孤立。
不论是其中的哪一种情况。
在对该人没有做出新的评价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其二,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否大体相同。
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一个行为者及其作为进行善恶评价,通常都以他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符合该标准则为道德或善,不符合则为不道德或恶。
如果人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一致的,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或社会舆论;反之,则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或社会舆论。
显然,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力,而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
要么使评价对象把评价不当一回事。
其三,社会成员是否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的主体。
如果无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那么就不会有社会性道德评价;只有少数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也形成不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
不因与自己无关而仍愿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做到的事。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第一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第一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
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
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
”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
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
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1217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材料二: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2%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2%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12%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12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12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1.3%,而美国是68%,英国是38%。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酬韩子师尚书陈亮曾洗乾坤幽,问何事、雄图顿屈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
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
诸老尽,郎君出。
恩未报,家何恤。
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
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
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
[注]曾洗乾坤,是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朽功勋的高度概括,题目中的“韩子师”即韩世忠之子,亦主张抗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世忠曾“北向争衡”,与金军交战,可惜没擒住“狂酋”,留下了幽愤和遗恨。
B.在上片最后,词人用设问句式,写出韩世忠部队的将士所剩无多,情感凄凉悲壮。
C.当“诸老尽,郎君出”时,词人认为,新一代的英雄儿郎应不顾小家,报答国恩。
D.虽然韩子师笑“我”还在为温饱奔走,“我”却感念他折节下交,不以阶级论人。
16.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为什么上片却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题王逸少帖苏轼颜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收盲聋。
有如审倡抹青红,妖歌嫒舞眩儿童。
谢家夫大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谅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勿匆。
【注】①王逸少,王羲之。
②颠张醉素,即张旭、怀素。
③谢家夫人,谢道韫(王羲之儿媳妇),才华焕发,聪慧多艺,仪度闲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铸的起句嬉笑怒骂,称张旭、怀素为“两秃翁”.尽显戏谑之情。
B.诗人运用反问、认为他们何曾梦见王羲之、钟繇,凸显批评之意。
C.五,六句运用比唬事法,使用“市倡”“妖歌嫚舞”,表明态度。
届日照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目及答案
届日照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目及答案高考于我国而言已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而是已成为国民的一件大事,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要多做模拟试卷,以下是为你的20XX届日照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希望能帮到你。
一、(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
,。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清楚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
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假设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冲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模拜了。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刹(shà)那间厮守B.施与(yú) 盘根错结C.蛇虬(qiú) 翱翔D.秾(nóng)丽顶礼模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琢磨必须延续B.捉摸必须延伸C.捉摸必要延续D.琢磨必要延伸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④感慨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⑤假设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A.⑤①④③②B.③①②⑤④C.④③②⑤①D.②⑤③④①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xx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2023届日照一模语文答案
2020级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3.02 1.C [解析]A项,强加因果。
B项,偷换概念,使中国诗史从此进入格律化阶段的是“唐代近体诗的形成”。
D项,“诗人必须放弃逻辑思维和线形主题”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放弃初始比较单纯的逻辑思维”。
2.C [解析]C项,“直接原因”错。
3.B [解析]A项、C项押韵,D项对偶、押韵。
4.①材料一从近体诗体现古典审美理想和民族审美意识的角度。
②材料二从诗歌格律对诗人创作的促进作用的角度。
【评分标准】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把格律比作“脚镣”,体现出格律对诗歌创作的严格规范和制约。
②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说,格律并非负面的限制,而是对诗才的积极的挑战,有利于诗歌创作。
【评分标准】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 [解析]上文并非只写乡村景物,也有思考和抒情;下文也描写了乡村景物。
7.D [解析]七奶的期盼不是让马儿放弃在外发展,在家奉养自己。
8.①人往往身不由己,活得复杂,不如庄稼活得自由纯粹。
②庄稼坚韧、谦虚,有激情,让人生存,给人希望,值得学习。
③人可能会辜负生长的土地,而庄稼不会如此,给人启迪,令人深思。
【评分标准】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真实:①用丰富的乡村意象和生动饱满的细节,呈现出真正的乡村图景。
②站在农民的角度,写出真实的乡村生活体验。
力道:①人与庄稼对比,揭示深刻的哲理。
②物、人、事交织,有浓郁的乡土情思,也有对农村现状、人情的审视思考。
【评分标准】6分。
“真实”3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3分。
“力道”3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
10.B [解析]原文标点: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
斯则其术也。
”11.D [解析]“胡马”在文中泛指北方边地及西域地区的马匹,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不同。
12.A [解析]“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的原因是“仁未施,恩未行”,而不是吴国国力衰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02)_格律_形式_诗歌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
上古时人们已有意识地追求诗歌的语音美,但汉语表意文字的性质掩盖了语音因素,增加了探索语音组合美的难度。
韵律的探索在《诗经》中已可见,而对声律的探索却较迟。
汉代人们对声调的平仄似乎有所意识,五言诗中,不少诗句第二、第四字平仄相异;到了晋代,人们开始注意到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的语音组合之美。
齐梁时期,诗歌格律的探索进入了与音韵学结合的自觉阶段。
受到来华传教的印度僧人以梵文字母拼注汉字语音的启发,中国的音韵学产生。
随着韵部的分析和四声的辨定,人们对诗歌语音美的摸索有了理论的指导。
沈约首先把音韵学的成果运用于说明诗歌的语音组合,他论述“四声”“八病”之著虽不传,却无疑是关于诗歌语音的理论探讨。
齐、梁、陈、隋的诗歌,虽然还未能称之为“律诗”,但已有不少合律之作。
完成格律定型化任务的是唐代的宋之问、沈佺期。
元稹指出:“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之后,文体之变极焉。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既是对前人长期摸索尝试的总结,又是后代诗歌形式流变的契机,中国诗史自此进入格律化阶段。
在发掘本民族语音组合形式美方面,近体诗将对仗与声律结合,体现了追求和谐的古典审美理想。
格律包括声律和韵律两要素。
基于汉语以声调表义的语音特征,近体诗找到了“平”和“仄”。
如何组合平、仄这对语音因素?近体诗结合对仗构成两两相对的基本形式,平仄相间而形成律句,以“对”的形式连结两律句而成“联”,以“粘”的形式连结“联”而组成全诗音响整体。
于是一扬一抑,回环往复,节奏鲜明而不呆板,富于变化。
声律“以异为显”的节奏美和韵律“以同为和”的循环美相配合,声调在起伏抑扬中互相呼应,体现着和谐、整一的古典审美理想,成为古代中国诗美的一种范式。
近体诗在意象组合上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追求对称美的古典审美理想。
近体诗把对称整一原则发挥到完美的境地,平仄、粘对、押韵、对仗等规则不仅对诗歌的形式进行规范,而且对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所制约。
意象的构成、意象的组合都由对称的原则指导。
这种古典式对称美的审美理想渗透于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呈现出匀称和谐的意境,成为古代中国诗美的理想境界。
同时,近体诗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追求含蓄凝炼之美的民族审美意识。
中国长期基于血缘关系的比较稳固的社会结构形成了较为沉稳的民族心理,民族的审美意识也趋向精凝、含蓄,追求意在言外,追求韵外之致。
近体诗最能体现这种精凝含蓄的审美理想。
它以严格的格律,迫使诗人逐字逐句地锤炼,“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它以极精炼的形式,要求诗人把丰富的内容浓缩进去,给读者以最大的想象余地。
最佳形式的确立不能代替一切美,它的副作用是对美的追求的拘限,故历来有成就的诗人都呼吁不能“拘限声病”。
当近代倾向于矛盾、发展、不平衡的审美意识代替了和谐、静止、对称的古典审美意识的时候,格律体渐成诗歌的束缚,自由体在更高层次上取代了它的地位。
但是,前人对格律的摸索、总结是否于自由体的白话诗毫无意义?显然不是。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闻一多等现代诗人鉴于白话诗不能琅琅上口,就进行过诗歌语音规律的探索。
这样看来,历史的经验并非没有借鉴价值。
(摘编自梁文宁《格律化与民族审美范式-近体诗形成的意义》)材料二:很多人认为格律只是形式的约束,为了形式美而约束诗人的自由。
但也许没有料到,格律却可以充实诗的活力与多层复杂性。
对于没有才能的诗人,格律是强加的,自外面来的限制,诗人被迫去遵守。
在上世纪初新诗抱着解放自己的想法,抛弃了格律倾向写自由体诗。
实则对于真正有才能的诗人,格律并非负面的限制,而是对诗才的积极的挑战。
一旦诗人能与格律建成对话,化对抗为相互启迪,格律的要求成了调动诗人生活存储内容的力量和刺激。
为了满足格律的声、行、节奏的要求,诗人必须放弃初始比较单纯的逻辑思维与线形进展的主题,而去挖掘自己无意识中或潜意识中库存的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使之调动起来,进入诗中,满足格律的建构要求。
对于白话诗来说,形式是含蓄的,无形的。
才华低下的诗人缺乏形式感,滥用形式的自由,写出没有形式美的冗长、贫瘠的诗歌。
但对于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来说,他意识到无形的、存在的形式感是很难与之对话的,他要用最大的毅力和天才,在无形的形式要求下获得最大的创作自由。
有目共睹的是,获得这种自由所需的艺术天赋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是,在形式挑战之前写古典诗歌是失败的;写白话诗在无形形式的挑战面前是失败的,但往往是无意识的,甚至可以用其他因素的成就来掩盖丑陋。
所以白话诗里,更分不清是珍珠还是鱼。
可以断言,世界上不可能有好诗。
任何优点都可能附带来一些缺点。
古典诗形式的严格,使得诗才不高者滥用“典”及套话来过关,这是上世纪初白话文学运动所以能获得大量支持的原因之一,它主张坚决废除陈词滥调,以求创新。
但是我们今天回顾几千年诗词的成就,不由得赞叹不已。
古人超越了险韵的关山,取得珠玉的诗作,克服不自由后获得的创作自由更喷发了诗歌艺术的奇泉。
自由与不自由是相对的,越障的天才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懒散的信步者只浪费了多少诗行。
内容呼唤形式,形式延伸内容,二者缺一无法成好诗,一盛一衰也令人扼腕。
(摘编自郑敏《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语表意文字的性质掩盖了语音因素,导致人们对诗歌语音美的探索缺乏理论指导,音韵学很晚才产生。
B.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了格律定型化的任务,推动了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使中国诗史从此进入格律化阶段。
C.近体诗以两两相对的基本形式组合平仄,平仄相间形成律句,再以“对”“粘”连结,组成全诗音响整体。
D.为了满足格律的要求,诗人必须放弃逻辑思维和线形主题,挖掘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将之凝练为诗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梁、陈、隋的诗歌尽管已有不少合律的作品,但因为当时还未完成格律定型化的任务,不能称之为“律诗”。
B.声律“以异为显”,韵律“以同为和”,二者相互配合,声调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的一种审美范式。
C.自由体取代格律体的直接原因是和谐、静止、对称的古典审美意识被倾向于矛盾、发展、不平衡的审美意识代替。
D.才能卓越的诗人只有以最大的毅力与天才,超越格律的束缚,才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获得真正的创作自由。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格律对白话诗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闻一多《红烛》)4.两个素材都肯定诗格律,只是角度不同。
请简要分析一下。
(4分)5.闻一多曾形象地把格律比作“脚镣”,认为“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其实高不过一棵庄稼宋长征人住在村子里,养鸡,喂狗,用铡刀铡碎一捆青草,是为了一头牛青青黄黄的日子。
鸡会打鸣,会下蛋,会在村前的小河滩上领着一帮子女逮蚂蚱。
人也想,可是脱不开身呀,村外的田里种着庄稼,村子里整天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
所以,人想活成一只鸡都不成;再说,鸡的下场也不怎么光荣。
狗最会看家,看似卧在墙根下,眯缝着眼,稍有动静,就红了眼,把一个“汪”字重复喊了很多遍。
其实,见你一哈腰,便弓了身子,夹起尾巴,钻进一个柴草窠里,再不愿管别人的闲事。
人不像狗,要不然,活得多没意义。
牛呢,我不说你也知道。
主人下地了,被拴在林东的一棵歪脖子柳树上,日头在东,在西边卧;日头爬上南天门,就靠紧了柳树根。
嘴倒嚼着,尾巴甩来甩去,也拍不到一只苍蝇;日头落在屋檐上的时候,牛们大都站起身来,朝着庄稼地的方向,哞-哞-喊了两嗓子,不大会儿就有人走了过来。
天就黑了。
庄稼住在地里。
南岗子,西水洼,起起伏伏,不咋平坦的老河滩上都是庄稼的家。
眼下,庄稼做不了自己的主,村子里住的有的是人。
别看平常不怎么出来,开春了,动镰了,一个个像从战壕里跃出来的士兵,跟无形的时光拼着抢着,不过是为了果腹,重复上演着祖先继续了很多年的战争。
庄稼一开始不大理会这个,好像有了人,日子便再不会像草那么索然无趣。
老河滩上的草就没人管,发芽了,开花了,结果了。
羊呢,比较挑嘴,喜欢的,抿在嘴里,不紧不慢,咀嚼着光阴;不喜欢的,比如刺老牙,打了个响鼻,分明在告诉自己的子女:那玩意儿碰不得。
至于庄稼到底羡不羡慕草的活法,这个你得问庄稼。
反正,乡下有风也有雨,有寂寞的寒冬,也有漫长而火热的盛夏,草能忍受,庄稼也不惧怕-脚下一样是贫瘠或者丰腴的土地,头上是或阴或暗的天,生长时不妨昂首向天,成熟时不妨低头看地。
这日子,悠悠远远,不也已经走了很多年?凝望炊烟,静听流年。
人这一辈子啊,还真是有些复杂,不能像一棵庄稼,在野地里生长。
像蚂蚁那样日日辛劳,不过是为了寻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处所。
村子就是一个蚂蚁窝,一个个老去的蚂蚁靠在土墙根下晒太阳。
他们拿不起锄头了,也背不起草筐,眼看着村口那棵刺槐树上的叶子落了一片又一片,老去的脉络里已寻找不到春天的影像。
他们却又无限希望,看着咿咿呀呀在土里打滚的娃儿们笑得合不拢嘴。
也许吧,咀嚼了那么些年的庄稼子孙,此时已风化在泥土,紧紧握住一条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错过时光,记得在春天上路。
一棵庄稼就是一种温暖-但不一定就是粮食。
十月的棉田迎来了收获云的季节,那些丝丝绒绒的棉絮,将被村庄里勤劳的妇女采收在贴身的布兜,在一个个寂寞的夜里,嘤嘤,嘤嘤,纺织着平凡的一生。
那些棉的温度,从此将披在男人身上,暖在男人的脚上,甚至,远在千里的儿女,从邮局的包裹里,轻轻,轻轻,取出,一种暖意会霎时夺眶而出。
远在天涯的你,是否也在牵挂这样一种温暖,那细密的针脚,就是一个母亲用尽一生写满的爱的叮咛。
一株庄稼长啊长,明明吸取了天、地、日、月的精华。
有一种作物叫谷子,茎细,叶狭长,夏天的某一天被丢到地里。
阳光有多热情,生活就有多少激情。
他们扎根耕耘,像风一样,迎着七月流动的火跳起来。
静止,就是静美。
这是在秋天,才能体悟到的一种美丽情愫。
满地的谷子啊,穗头,比麦子大了好几倍,齐刷刷低下谦卑的头颅。
稻草人适时登场,这个陪伴了土地与乡村多少年的神秘人物,就像一尊神的雕像。
或者,凝视了乡村很久,像一位普渡众生的圣母,轻轻一拂,谷子便在这个季节迅速膨胀,给贫瘠的家园以最大的希望,让男儿如山,让女儿如花,继续奔跑在乡村或乡村以外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