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运作

合集下载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五节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含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税水平不断降低,传统非关税措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和制约。

许多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达到调节对外贸易的目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促进或阻碍贸易的发展,当技术性措施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或产生对其他国家不合理歧视的效果时,它就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其实质是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利用技术性的规定和要求来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给出了判断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否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则,协议明确要求各成员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总的来说,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则可以认为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限制了贸易,构成贸易壁垒:(1)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采用及其实施仅仅是为了增加成本。

比如,在进行合格评定时迟延检测或者主观地收取额外费用。

(2)如果技术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水平高于达到某一特定的政策目标所需的必要程度,通过牺牲国内产品利润以减损进口产品的利润,则可能有贸易保护的目的。

判定的方法是,它们是否高于在该产品均由国内生产商生产的情况下规定的水平。

(3)如果技术法规、标准或者合格评定程序在适用时或者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发生影响时有所区别,那么,区别的差额部分即是不必要的保护。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及应对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及应对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自学研究报告第9 周题目 _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及应对措施学生姓名马思远学生学号 2010013546 专业班级国贸2010级101班摘要: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安全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

TB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TBT 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标准(SPS)及其它任何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

归纳起来,TBT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影响,安全,贸易一、案例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加剧7成中国出口企业遭限线国际商报讯商务部的最新调查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日益加剧。

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有39%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的损失逾170亿美元,这相当于去年出口总额的5.2%。

而2000年相关数字分别为66%、25%和110亿美元。

商务部科技司王晖司长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壁垒开始逐步弱化,一些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碰壁,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场。

据了解,商务部此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2002年出口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范围涉及食品土畜、轻工、纺织、五矿化工、医保等6个进出口行业,21大类出口产品(按海关税则分类)。

调查显示,欧盟、美国、日本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对我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占比达95%,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有“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等,并有不断调高和提高技术要求的趋势。

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应对策略

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应对策略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建设,提高自 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利用WTO机制和多双边谈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在受 到TBT和SPS措施影响时的差异及其原 因。
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应对TBT和SPS措施,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技术认证
国际认证标准和程序繁多 ,认证费用较高,给我国 出口企业带来很大负担。
信息不对称
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市场 信息了解不足,难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我国面临的技挑战术性贸易措施的挑战
技术差距
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我国 出口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 家的技术标准。
缺乏自主创新
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 力,无法形成技术优势。
不同行业受到TBT和SPS措施影响的 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化学成品及其相 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初级产 品受到TBT和SPS措施的影响相对较 大。
TBT和SPS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到 发达国家的产品影响更大,而发达国 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受到TBT 和SPS措施的影响较小。
政策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WTO框架下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更多有利于 发展中国家的协议。
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限制有 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国 际贸易秩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03
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及挑 战
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
01
02
03
产品质量标准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 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法规 ,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质 量和技术壁垒。

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运作

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运作

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运作
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多个方面,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和确保安全性。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运作:
1. 认证和标准:韩国对进口产品设置了严格的认证和标准要求,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进口商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并获得相应的认证,如ISO认证、产品符合性认证等。

2. 检验和检疫:韩国对进口产品进行检验和检疫,以确保其符合国家质量和安全要求。

进口商需在进口前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证明,如货物出口前的卫生和植物检疫证书。

3. 技术许可和专利要求:韩国对一些特定领域的产品实行技术许可和专利要求,以保
护国内产业和知识产权。

进口商需取得相关许可或授权才能进口该类产品。

4. 优惠税率:韩国对一些特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征收较低的关税或免征关税,以鼓励其
进口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进口商需符合相关条件才能享受优惠税率。

5. 限制和禁止进口:韩国对一些领域的进口实施限制或禁止,如军事装备、高性能计
算机等。

进口商需符合相关要求才能进口这些产品。

运作方面,韩国设立了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执行技术性贸易措施,如韩国认证认可院(Korea Accreditation Board, KAB)、韩国国家技术标准院(Korea Agency for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KATS)等。

这些机构负责审核和认证进口商的申请,监督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确保进口商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同时,韩国还与其他国
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享技术信息和经验,以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效果和透明度。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认识与措施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认识与措施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认识与措施概述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协议,旨在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指的是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采取的限制进口产品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是技术标准、测试和认证要求、质量和安全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旨在通过消除这些要求的歧视性、非必要性和不透明性,创造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

协议内容定义技术性措施(TBT)被定义为: 1. 技术规格和标准,包括测试程序和方法; 2. 生产过程和方法; 3. 包装、标签和贴标要求; 4. 产品评估和认证要求; 5. 合格评估程序和要求; 6. 有关贸易任何其他规定。

协议原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原则如下: 1. 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减少和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2. 鼓励成员国采取透明、公正和非歧视的技术性措施; 3. 尽可能避免创造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 确保技术性措施只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并避免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技术性措施评估成员国采取技术性措施之前,必须进行评估。

评估要求必须透明、公开和非歧视,以确保不会对其他成员国的制造商和出口商造成歧视性影响。

相互承认协议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确保采用其他成员国的技术规格和标准,以避免制造商和出口商面临的重复测试和认证过程。

实施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实施措施包括: 1. 在协议框架下制定国际标准、规格和规范; 2. 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技术性要求和规格; 3.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以协调协议实施和相互评估。

结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目的是促进公平、透明和无歧视的国际贸易环境。

协议要求成员国以国际标准为基础,评估技术性措施,并确保采用其他成员国的技术规格和标准。

协议还采取实施措施来促进协议的实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1. 引言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指一国为保障国内市场安全、保护国民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目的,对进口商品施加的技术性要求。

这些要求可以包括标准、规程、认证评定程序、检测方法等。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既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

本文将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分类以及对贸易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技术性贸易措施可定义为一个国家在工商业活动中所采取的合法、用来规范或干预进出口产品并保护本国经济、消费者和环境利益的政府行为。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认证和检测程序以及相应的监督与执行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国民的健康和环境,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创新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如果技术性贸易措施被滥用或构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将对自由贸易和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Agreement)的规定,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制定和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

技术标准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用于规范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标准可以包括产品的物理、化学、机械、电气等性能要求,以及设计、生产、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3.2.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细则。

技术规范一般由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制定,用于指导企业和组织在产品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3.3. 认证和检测程序认证和检测程序是用于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程序。

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

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

沟通协商
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 通协商,寻求解决方案和支持。
参与国际谈判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争取自 身权益和发展空间。
04
技术性贸易措施案例分析
案例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与影响
总结词
REACH法规是欧盟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 性贸易措施,它的实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 深远影响。
VSBiblioteka 详细描述要点一保护国内产业
要点二
提高进口门槛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限制或禁止不合 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进口商品进入本 国市场,从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和市 场。
技术性贸易措施往往要求进口商品符 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提高进口门 槛,增加进口成本和难度。
要点三
影响国际贸易
过度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会对国际 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贸易摩擦和 争端。
VS
时间安排
根据WTO协议规定,成员国应当在措施 正式实施的至少90天前,向WTO秘书处 通报相关措施。
通报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通报制度是WTO框架下保障多边贸易体制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
作用
通过通报制度,成员国可以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的政策动向,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 便利化。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类型
1 2
技术法规
包括产品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规定, 要求进口商品符合相关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
包括认证、认可、注册等程序,对进口商品进 行质量评估和认证。
3
检验检疫要求
包括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安全性评估等 要求,以确保进口商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作用与影响
02
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制度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2)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2)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TTM)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护自身产业或市场,对贸易商品实施的与技术相关的限制或管制措施。

这些措施往往对贸易商品的技术特性、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等进行要求和限制,从而影响贸易商品的进出口。

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壁垒:即通过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等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入或提高进口商品的准入门槛。

这些技术壁垒可能是真正的技术要求,也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非必要技术要求。

2. 卫生和安全措施: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国家或地区可以对进口商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进行限制。

例如,针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商品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3. 环境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或地区可以对进口商品的环境要求进行限制。

例如,限制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子产品的进口。

4. 技术贸易壁垒:一些国家或地区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实施技术要求,要求进口商满足特定的技术能力或取得特定的技术许可。

这种措施往往是为了保护本国高科技产业或技术创新。

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和法律研究:研究各国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了解各国对技术壁垒、卫生安全措施和环境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2. 标准和认证研究:研究各国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标准差异和认证程序,为企业进行贸易商品的准备和进出口操作提供参考。

3. 产品检测和审批研究:研究各国的产品检测和审批流程,了解进口商品需要通过的检测和审批程序。

4. 贸易影响评估: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评估市场准入条件对企业的影响和贸易流量的变化。

通过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贸易政策和要求,为企业的国际贸易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韩国的贸易政策与制度

韩国的贸易政策与制度

韩国的贸易政策与制度韩国的贸易政策和制度是韩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拓展国际市场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这些政策和制度的目的是提高韩国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韩国产品的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韩国贸易政策和制度的详细介绍。

首先,韩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

自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政府就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通过鼓励出口,吸引外国投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提供税收优惠和奖励,设立出口加工区等。

其次,韩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韩国政府主张自由贸易,并致力于加强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进程。

韩国已与多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和东盟等。

这些自由贸易协定一方面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加了出口额;另一方面,韩国也减少了对进口产品的限制,推动国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提高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第三,韩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韩国在经济起步阶段采取了进口替代型产业政策,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鼓励国内生产和技术创新,积累资本和技术,并逐步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韩国政府逐渐放松了对进口的限制,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

目前,韩国政府更多地鼓励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韩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第四,韩国实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

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国际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岗位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韩国设立了贸易补贴委员会,出台了多个限制进口的措施,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

此外,韩国也要求进口产品符合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要求,以确保进口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最后,韩国还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

韩国政府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保护国内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成果。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现状及应对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现状及应对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现状及应对措施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近年贸易保护主义助长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滥用,并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发展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在影响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约占10%-30%。

为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970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了一个政策工作组,专门研究制定技术标准与质量认证程序方面的问题并负责起草一个防止TBT的协议草案。

1974年4月,达成了第一个《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1979年正式通过了《TBT协议》,1980年生效。

1994年3月15日修订成了第二版《TBT协议》的正式文本。

同时,还签署了《卫生措施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以上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现状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的贸易壁垒形式。

1、使用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要形式WTO《TBT协议》和《SPS协议》的基本原则规定,各成员方在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审程序的时候,必须提前一个适当的时期向TBT委员会和SPS委员会通报,并允许其他成员进行评议。

近年来,TBT和SPS的通报数量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特别是SPS,更呈现出稳定快速的逐年增长之势。

2000年WTO成员方的TBT和SPS的通报总量是877件,到了2005年已经上升到1701件。

其中TBT由2000年的606件增加到2005年的847件,SPS由271件增加到2005年的854件。

2、使用对象的范围扩大,涵盖面广TBT可分为强制性措施与自愿性措施,既涉及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指南、准则、程序等,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规则。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点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点(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表现形式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⑪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1) 技术法规(Teehniea1 Regulation)技术法规是指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

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鉴要求。

①技术法规属于强制性文件,具有强制约束力,其一经颁布就必须强制执行,是国际贸易中很难逾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

随着贸易战的加剧,发达国家愈来愈多地打着本国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旗号,建立许多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来限制商品的进口。

②例如,美国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德国有《仪器与日用消费品的管理法》、《化妆品管理法》等;日本有《肉类制品进口检验法》、《蔬菜水果进口检验法》、《化妆品成分管理法》等。

(2) 技术标准(Standard)技术标准是指由公认的产品,或有关工艺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机构所核准,供共同和反复使用的、不强制要求与其一致的文件,当它们适用于一种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时,也可包括或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③虽然技术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有意识地利用技术标准作为竞争手段,对许多产品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有一些标准的规定甚至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专门用以针对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以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认证程序等形式阻碍或限制国际贸易的一种手段。

技术性贸易措施既可以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也可以是为了保护对外贸易利益。

本文将介绍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内容。

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和分类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依据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程序等形式,对进口商品施加的非关税性限制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制定和发布的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涵盖了产品的特性、参数、检测方法等内容。

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技术壁垒。

1.2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要求而制定的规定,通常包括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规范可以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是行业组织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自愿性规范。

1.3 认证程序认证程序是指为了确认产品符合特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评估和认证过程。

认证程序通常包括产品检测、测试、验证等环节,其目的是确保进口产品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要求。

认证程序对于进口商品的销售和市场准入具有重要影响。

2.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保护本国市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例如,某国可能会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口产品必须符合其要求,从而避免低质量或不安全的产品进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限制。

例如,某国可能以技术标准过于严格、产品认证程序繁琐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障碍,限制了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入。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加剧,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和公平发展。

韩国农业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分析

韩国农业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分析
s se , a d f dso tt e maur x e e c h td s r e e p c n i e n n ee e c . ytm n n u h t e e p r n e ta e e v sd e o sd r g a d r f r n e i i i
Te hn c lTr de c i a a
【 sr c】K ra p ru se o o c d v lp n t tg fe p r oinain al ln ,p y t nin t Ab ta t oe us e c n mi e eo me tsr ey o x ot re tt l ao g a sat t o a o e o
的同时来保护 本 国产业不 受外来产 品的 冲击 。 相对
工业品 而言 , 国在农产 品方 面的技 术性 贸易措 施 韩 显得更 为严 格细 致 , 这是 与韩 国农业 比较 薄弱 密切
相 关的


韩 国农 业技 术性 贸易体 系
韩 国在 技术 性 贸易措 施 体 系构 建 中 始终 把保 护本 国农业 作为重 要方 面 ,经过 几十 年的 发展 , 形 成 了较 为完善的农业 法律 、 法规及 标准 体 系和与 之 相配套 的管理部 门 。
韩 国一贯奉 行 出 口导 向型 的经济 发展 战 略 , 在 其加入世 贸组织 后 , 积极 构筑 本国 的技术 性 贸易措 施体系 , 运用符 合 国际惯 例 和顺 应世 界经 济发 展潮 流的非关 税壁垒— —技术 性贸易 壁 垒 , 扩大 出 口 在
16年 1月3 日, 国制定 《 91 2 0 韩 植物 防疫法 》 《 、植 物 防疫 法施 行 规则 》 输 入 植物 检 疫规 则 》执 行 和《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综观世界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限制产品进⼝⽅⾯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种:
1、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利⽤技术标准作为贸易壁垒具有⾮对等性和隐蔽性。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常常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他们凭借着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率先制定游戏规则,强制推⾏根据其技术⽔平定出的技术标准,使⼴⼤经济落后国家的出⼝⼚商望尘莫及。

⽽且这些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常常变化,有的地⽅政府还有⾃⼰的特殊规定,使发展中国家的⼚商要么⽆从知晓、⽆所适从,要么为了迎合其标准付出较⾼的成本,削弱产品的竞争⼒。

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
在贸易⾃由化渐成潮流的形势下,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对于出⼝竞争能⼒的提⾼和进⼝市场的保护作⽤愈益突出。

⽬前,世界上⼴泛采⽤的质量认定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

此外,美、⽇、欧盟等还有各⾃的技术标准体系。

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
为防⽌包装及其废弃物可能对⽣态环境、⼈类及动植物的安全构成威胁,许多国家颁布了⼀系列包装和标签⽅⾯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态环境。

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来看,包装制度确有积极作⽤,但它增加了出⼝商的成本,且技术要求各国不⼀、变化⽆常,往往迫使外国出⼝商不断变换包装,失去不少贸易机会。

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鉴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其在未来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愈加重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必将更加广泛和深远。

与强调其阻碍作用的技术性壁垒不同,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更注重其对国际贸易在积极面和消极面产生的双重影响,相关工作者必须对其这一双重性作用给予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把握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和新动向,从而找到新形势下应采取的最佳应对策路。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影响;发展趋势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形式1.1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比较技术性贸易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都是指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影响的技术标准规程,但贸易壁垒强调该措施的产生和设置是以阻碍自由贸易为目的的,即那些为国际贸易制造了不必要障碍的,在国家之间形成了不合理歧视的技术实施方式。

而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以WTO贸易规则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协议的各项标准、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tandards,SPS),以及信息技术措施、绿色技术措施等其他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

显然,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目的是出于科学、合法地保护国际贸易合理性,确保贸易活动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开展。

然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通过其技术上的优势对产品工艺、规格、安全及环保性能等设置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以实现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国际竞争冲击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一带有非理性含义的名称,开始成为被人们更加熟知的概念。

1.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广泛,并具有合法化和规避性等特点。

首先,TBT、SPS 等措施实施以来,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由针对单一产品的工艺标准转变为对一系列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直至销售和处置等全过程的规范和评定体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一、引言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形式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冲击1.贸易壁垒对贸易流量的影响2.贸易壁垒对贸易结构的影响3.贸易壁垒对贸易收益的影响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措施1.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2.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3.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五、案例分析1.美国对中国钢铁制品征收关税的影响2.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3.欧盟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4.印度对我国药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5.韩国对我国船舶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六、结论编辑说明:由于机器学习模型目前无法上传图片,因此请用户自行补充图片。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

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对我国外贸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形式、对我国外贸的冲击、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措施、以及实际案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我国外贸环境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形式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或执行环保、健康、安全等理由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可能超出了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技术水平,并使得进口产品不能符合这些标准或规范,从而对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通常是一种国别型非关税措施,它与普通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关于产品特性的规定,而非对于销售市场的限制。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认证、技术及专利。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规范某种行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能和质量的规范。

技术标准的设置显然是倾向于国内企业的,这对于来自进口国的产品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检验验收和认证:检验验收和认证是在贸易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增加了检测产品的规定。

技术性贸易措施基本概念及应对策略

技术性贸易措施基本概念及应对策略

技术性贸易措施基本概念及应对策略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培训中心;上海信星认证培训中心【期刊名称】《质量与标准化》【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32-33)【作者】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培训中心;上海信星认证培训中心【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它促进了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深化和拓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贸易竞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愈演愈烈。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壁垒正在不断弱化,而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保护工具的策略,已成为各国实现政治、社会和经济目标的有效手段。

这也是近年来标准化工程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它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如何应对。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概念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地区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理由,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的性质,属于各国贸易政策中的一种手段。

政府部门需要设置一定的技术门槛来履行其公共职责,从而做到确保产品质量、保护公共利益、调整市场失灵以及实现产业保护。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本表现形式对于标准化工程师来说,深刻理解技术法规、标准[1]、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如何划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多种见解,目前得到公认的是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三要素,即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基本的三种形式。

1.技术法规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附件中1.1定义,技术法规是“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

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运作
韩国于1967年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GATT(WTO的前身),市场的开放有一个较长的缓冲阶段,在充分利用WTO协定中允许的关税和市场准入数量管理手段的同时,利用协定的“灰色地带”,在技术法规、标准、检验等方面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把进口商品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冲击减至最小程度,特别是在限制农产品、水产品进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韩国表面上已基本取消了进口产品的硬性管制,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利用技术法规、标准、检验等多种技术性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根据韩国《2022年HS进出口通关便览》显示,韩国几乎把所有农产品都置于各种质量安全和检疫法规的保护之下,其主要制度包括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紧急进口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177种进口农产品原产地强制标识制度,农药和有害物质成份标准规定等。

韩国依据《农水产物品质管理法》、《粮谷管理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畜产法》、《种畜等的生产能力、规格标准》、《畜
产品加工处理法》、《饲料管理法》、《肥料管理法》、《植物防疫法》、《关于鸟兽及狩猎的法律》、《水产品法》、《水产品检验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制订了种类繁多的检疫和卫生标准。

如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进口紧急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强化原产地标识等。

韩国对农产品农药污染控制极严,《食品公典》对202种农药规定了残留许可基准。

韩国公布的2022年版《食品公典》,对肉类、水产品、乳制品、食品中的抗生素、杀虫剂、激素残留允许基准进行了修订。

另外,对农产品中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也严格限制。

1961年12月30日制定《植物防疫法》、《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和《输入植物检疫规则》,执行机关为国立植物检疫所,检疫对象为谷类、饲料、原木、苗木、水果、蔬菜、韩药材及植物性产物1000余种,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WTO/SPS协定)的有关规定修改了《植物防疫法》,并按照国际标准对进口植物实行有关病害虫管理。

该法规定:凡进口植物(含容器及包装)及明令禁止的品种,必须及时向国立植物检疫机构申报并接受检查;进口的植物等必须附带由出口国政府机构发给的、标明经检查没有携带有关病害虫的检查证明书或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由签发机构或检查官直接署名、盖章),否则不得进口。

对食品的检查,由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地方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国立检疫所依据《食品卫生法》和《药事法》执行,根据《食品卫生法》第7、9条确认是否符合食品公典和食品添加物公典的标准和规格。

另外对产品成分配合比率、制造方法、容器是否适当,性能说明是否夸张和虚假标志,是否有过分包装,韩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等实施检查。

食品中的水产品和畜产品(食用肉类)及畜产加工品分别由海洋水产部的国立水产物检查所、国立兽医科学检疫所进行检验、检疫。

韩国还依据《家畜传染病预防法》(1961年颁布),实施对牛、马、绵羊、山羊、猪、狗、鸡、火鸡、鹅、鸭、蜜蜂等的进出口检疫,执行机构为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

为防止口蹄疫等恶性家畜传染病的流入,韩国政府制订并颁布了《粗饲料进口卫生条件》。

除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外,其他未列入不受限国家名单的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粗饲料(指稻草、麦秆、草料类作物,青饲料作物,生物发酵饲料作物,饲料用根菜类、野菜类、树叶类,通过保持自然状态或进行干燥处理,以及一般截断或粉碎切割后生产的饲料)向韩国出口时,必须是韩国政府认可的设施和工厂经消毒和高温处理后生产的粗饲料,而且必须用密封集装箱运输,出口国政府还需签发相应的出口检疫证书。

该制度于2022年7月28日实施。

目前,韩国舆论对转基因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的宣传普遍持保留态度,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不同程度的担心。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制订颁布了《转基因食品标识基准》,并于2022年7月13日开始实施。

按照该《基准》,对于生产、加工和进口的大豆及玉米制品、豆粉、玉米淀粉、辣椒酱、面包、点心、婴儿食品等27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5种主要原材料中,只要有1种以上为转基因技术种植、培育及养殖的农、畜、水产品,且基因变异DNA或外来蛋白质存留在最终产品时,均须进行标识。

二、质量认证制度
1992年,韩国把__族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__,并从1993年开始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

韩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采取国家统一管理制度,按《质量管理促进法》的规定,由工业振兴厅依法统一管理全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

其主要内容为:制定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认证机构及审核员培训机构的认可工作;组织制定有关基准,包括认证机构及培训机构的有关基准、审核员资格基准及认证审核基准等;对认证审核员实行统一注册管理;对获准认可的认证机构及注册审核员实施监督管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应机构和各国认可机构,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双边合作。

为了有效的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工业振兴厅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指南,制定了认证机构的认定基准,并按基准要求开展了对认证机构的认定工作。

其认定程序为:
1.提出申请:拟申请认证的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正式申请,并附上有关的资料。

2.实施审核:由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指导派两名以上注册审核员组成审核组,按《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基准》实施审核。

3.提出审核报告:审核组对申请企业审核完后应及时向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提交审核报告。

4.作出结论:认证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审核组的报告,投票作出审核结论。

5.颁发证书:认证机构将审核结论通知申请企业,并向审核合格企业颁发证书。

另外,认证机构需将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及其事后管理状况报送给工业振兴厅。

6.监督:认证机构按“认证业务规定”对认证合格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拟注册认证审核员资格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在企业或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或工业振兴厅指定的咨询诊断机构从事7年以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业务(不包括培训期);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并在企业或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或工业振兴厅指定的咨询诊断机构从事5年以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业务(不包括培训期)。

韩国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第一,KS标志认证制度。

KS(KoreanStandards)标志认证制度是依据产业标准法制定的国家规格,自1960年开始执行,
每5年对规格是否适合进行一次审议,决定是否予以修订、废止。

该认证制度主要针对原材料、部件等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的品种,以及普通消费者使用但不经试验、检查难以确认其安全性能的产品。

认证业务在政府机构执行了38年后,于1998年7月24日移交民间机构韩国标准协会执行。

第二,__认证制度。

韩国于1992年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