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今转变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而数学知识又为学生的生活提炼了经验。

在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才有可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吸引他们思考的欲望,带领他们参与探索和发现,使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才能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

老师要具有应用意识才能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不死板地照本宣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引入正负数的时候,举了现实生活中一个股票的例子,这即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正负数,又能带动学生适当的研究股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引入数轴的时候,又以温度计为例,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就能接受数轴这一新的知识点。

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又与日常生活中的衣架联系起来,正是由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才导致了衣架的可伸缩性,同时正是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才决定了衣架的造型。

可见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数学要应用与生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数学教案高中人教版

生活数学教案高中人教版

生活数学教案高中人教版
教学内容:理解平时生活中各种数学知识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数学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生活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数学。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生活数学的概念,阐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教师给出几个生活数学的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练习与展示(20分钟)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展示答案。

五、评价与反馈(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对答错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拓展与应用(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生活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生活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将 数 学 融 入 生 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将 数 学 融 入 生 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将数学融入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技能生活化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林和小平,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紧密联系使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

22版数学课程标准

22版数学课程标准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 课程目标: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3. 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其中,前三个学习领域以数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信息,建议前往教育部官网获取。

生活数学教学大纲-培智三年级上册全册

生活数学教学大纲-培智三年级上册全册

生活数学教学大纲-培智三年级上册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通过数学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含以下内容:1. 数字与数的认识- 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

- 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 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 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减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运算。

3. 乘法和除法- 乘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乘除法运算。

4.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

- 使用标尺、秤等工具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 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比较和换算。

5. 时钟和日历- 读取和表达时间的基本概念。

- 使用时钟和日历进行时间的计算和比较。

- 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6. 图形和图表- 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

- 绘制和分析简单的图表。

- 解决与图形和图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点和概念。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他们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游戏活动: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生活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

一、课程性质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

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又要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采用多感官并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生活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

一、课程性质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

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又要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采用多感官并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5. 数学课程的学段目标
“学段目标”分三个学段来阐述课程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 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种具体阐述,结合了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 也结合了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在阐述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的目标时,又会兼顾到课程的“常见的量”“数 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综合与实践”五个领域。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报告提纲
一、培智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
二、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 课标的性质 • 课标的理念 • 设计思路 •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 数学课程的学段目标 • 数学课程内容 • 实施建议
报告提纲
一、培智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
二、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 课标的性质 • 课标的理念 • 设计思路 •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 数学课程的学段目标 • 数学课程内容 • 实施建议
2. 课标的理念
评价观 三个目的(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
教学)。 按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有效实施差异性评价,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
价体系。
2. 课标的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观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具学具作为学生学
4. 2009年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颁布《上海市
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实用数学课程。
1. 课标的性质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 发展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
培智学校学生要回归社会,在社会中生活,数学的学习就成了他们参与社会生 活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3、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强化感性认识,从而打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一个“购 物商店”,由几位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 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 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开放性问题情境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 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利用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 关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学生力所能及又富于挑战性的问 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 2.目标性原则。即所提问题要目的明确,紧紧围绕当 前的教学目标有序展开.问题要提在点子上,要能直接反 映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学目 标。
3.趣味性原则。设置问题应从生动有趣的具体问题入 手,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容易产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求生 动而有趣味性。
4、一定的新颖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容要新、 形式要新,处处给人以新感,力求新颖而有时代性;创设 的“问题情境”纵可说古到今,横可跨越国洲,小到寓言 故事,大至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力求灵活而有多样性。
36[1128] 360…10× 768 720…20× 48 36…1× 12
36[1128] 1080…30×
48 36…1× 12
4、利用生活的盲点或错觉创设情境 数学是对事物本质和概括的反映。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的 现象和本质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学中要利用这些差异,引 导学生去探索发现。 例 圆的认识 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拉)
为此,在创设情境时,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来寻 找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断修订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讨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

一、数学教学要以生活化实例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购物、食物分配等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树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通联的观念。

二、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体现生活化的关键。

数学知识应当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授面积和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自己周围环境的面积和周长,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

在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比例、平均数等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发现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了更好地体现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数学知识与科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的通联密切,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增加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版培智五年级下册生活数学教学计划

2024版培智五年级下册生活数学教学计划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计划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回顾
团队建设方案制定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教学目标,制定教师团队建设方案,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 任务、措施和评估标准。
实施方案情况回顾
回顾教师团队建设方案的实施情况,包括团队组建、协作机制建立、教学活动 开展等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
教师培训提高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总结
家长参与评价模式探讨
1 2 3
家长座谈会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合 作。
家长评价表 设计家长评价表,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 惯、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教师更全面地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和教师随时沟通和 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数的运算(二),乘法和除法的 运算。
第五周
量的计量(一),长度和面积的计 量方法。
第六周
量的计量(二),体积和时间的计 量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01
02
03
第七周
几何图形(一),平面图 形的认识和变换。
第八周
几何图形(二),立体图 形的认识和变换。
第九周
统计与概率(一),数据 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进度安排
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
设定具体的教师团队建设和发展目标,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团队协作、推动 教学改革等,并制定相应的实现路径和行动计划。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3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01
数的认识
02
数的运算
03 量的计量
04
几何图形
统计与概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下面从《一次函数》的教学来谈谈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有关函数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弹簧秤有自然长度,在弹性限度内,随着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增加,弹簧的长度相应的会拉长,那么所挂物体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就存在某种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看: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 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2分析:当不挂物体时,弹簧长度为3厘米,当挂1千克物体时,增加0.5厘米,总长度为3.5厘米,当增加1千克物体,即所挂物体为2千克时,弹簧又增加0.5厘米,总共增加1厘米,由此可见,所挂物体每增加1千克,弹簧就伸长0.5厘米,所挂物体为x千克,弹簧就伸长0.5x厘米,则弹簧总长为原长加伸长的长度,即y=3+0.5x。

2、做一做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 的代数式。

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例题讲解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①y=x-6;②y=;③y=;④y=7-x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例2: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实,这一点就正好符合了利用学生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家庭作业(教师课前设计好了三种作业分别用于优、良、差三种学生)如:教学《元、角、分》一课后的作业设计: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学完“元、角、分”的认识,请协助完成好以下这道作业:“今天,我当家”让您的孩子单独采购今天您家所需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这是您的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迈出的关键一步,请予支持与信任。

谢谢!关注您的孩子成长的老师完成这项作业后,教师让孩子们将所购买的东西与它们所用的钱统计好,制成一张简单的统计表在小组上展示,并让他们互相说说购物的感受,不同表格的学生作业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既体验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又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同时对待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 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

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作业的满分仅表示“ 答题正确” ,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此外,单纯的用“√” 和“×” 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而利用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生活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生活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生活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工作总体目标生活数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课程,通过生活数学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探索生活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本学期的生活数学教学工作将以此为目标,积极落实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活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生活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的认识和运用、数式的认识和运用、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等。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数字、数式和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本学期的生活数学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其次,采用“因材施教”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采用互动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学期的生活数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对于数字、数式和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2)提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生活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数字的认识和运用、数式的认识和运用、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三个部分。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字、数式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学期的生活数学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生活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

一、课程性质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

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又要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采用多感官并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活动,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教育资源,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多元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创造条件开展个别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培智学校生活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按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有效实施差异性评价,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及语言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具学具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获得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本标准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课程目标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等行为动词表述(行为动词解释见附录)。

(三)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常见的量”“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综合与实践”五个部分内容。

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量”的主要内容有:有无、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宽窄、人民币、时间、长度、质量等。

“数与运算”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轴对称等。

“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常见的量”“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主要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感受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予以解决。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活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科学意识。

总目标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量的过程,掌握常见的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点数物体的个数,并能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掌握计数原则。

●经历数的抽象、运算等过程,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常见的量的概念,感受常见的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的能力。

●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参与观察、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初步发展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初步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初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养成独自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持续以及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 ~ 3年级)(一)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量的过程,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加”和“减”的意义,能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球)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球)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初步形成识图能力。

4.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事物做初步的分类。

(二)数学思考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量,感受常见的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2.运用1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初步形成数感;通过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态度1.在他人的引导下,感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2.在他人的引导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学段(4 ~ 6年级)(一)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量的过程,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以及百以内数的意义;能计算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借助计算器辅助进行百以内的加法、减法计算。

3.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